Ⅰ 月球彩色照片,你或許沒見過吧看上去好美,好真實
雖然在明亮月光的映照下,沒能好好欣賞到英仙座流星雨的風采。但你知道嗎,我們熟悉的老面孔——月亮,也可以拍出不一樣的色彩!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拍攝月球表面的細節時只能得到近似黑白的的圖像,而近年來的一些技術讓愛好者們也可以拍出彩色的月球,並揭示出月球表面的一些礦物學特性。
1967年,法國天文學家魯道繪制了一張月面圖,與以往月面圖不同的是,這張圖是有顏色的。魯道細致觀察了月球上不同位置的顏色,並將這種顏色差異放大著色。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張真彩色的月球手繪圖。在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月球上幾個顏色相對豐富的區域:比如靜海和澄海的顏色存在顯著的差異,柏拉圖環形山和虹灣附近也比較復雜,再有就是阿里斯塔克斯撞擊坑周圍的顏色比較顯著。月球真的可以有顏色嗎?為何我們看上去月球是黑白的呢?
無論如何去看,月球表面總是缺乏顏色的。當我們使用天文望遠鏡去拍攝月球,除了在月升或月落這短暫的時間內,月亮會因大氣的瑞利散射而呈現橙紅色外,正常拍攝的月亮幾乎無一例外,並看不出什麼顏色。阿波羅登月任務在月球表面拍到的照片也同樣沒有鮮艷的色彩,嫦娥探測器拍回的最新照片中色彩也很單調。
這是由於月球表面的岩石並沒有地球上那般豐富,玄武岩、角礫岩是月球上常見的岩石,它們的顏色或黑或灰,或者黑白相間,有些帶有些淡淡的褐色,也就是說顏色區分並不大,所以我們用正常手段去進行拍攝,是無法拍出彩色月球的。現在我們能夠找到的所謂「彩色月球」照片,基本是高度或者其他信息的假彩色圖像。
在實際拍攝中多使用9至16張進行疊加。第二個問題來自於單反相機的照片格式,普通的JPG格式只能記錄8位灰階,RAW模式也只能記錄12-14位灰階,因而在後期處理時會出現灰階和色階的斷裂,相對而言,採用RAW拍攝的後期空間較大。第三個問題來自於白平衡,受到單反相機感光器響應曲線的影響,當進行飽和度增加操作時,白平衡輕微的不準確就會帶來整體的偏色,解決方式一般為在增加飽和度的同時,逐漸調整色彩平衡,讓月面整體盡量處於一種中性灰的狀態。解決了以上三個問題,大多數人可以比較簡單地拍攝到全月面的彩色圖像,然而這並不是這種拍攝方法的終極追求。
月球之上,一些地方有著復雜的地質故事,這讓它周圍的礦物分布產生一定特性。雖然月球礦物的顏色區分輕微,但這種輕微的差異可以通過多光譜攝影揭示出來。所謂多光譜攝影,是指用多個中等帶寬,或叫較窄帶寬的濾光片對月面同一區域進行成像,因為月面每一種礦物的光譜特性並不相同,所以找到這種礦物的特徵波長,再用對應的濾光片進行拍攝就可以將這種礦物的分布凸顯出來。
專門拍攝月球多光譜影像的相機被稱為多光譜相機,具有近紅外拍攝的功能,常見的有miniCAM6F等設備,其配套有相應的多枚濾光片,如1008nm近紅外、910nm近紅外、750nm近紅外、415nm可見光等。更長波段的濾光片有時也會使用到,如1250nm、1550nm等,但這需要專業的近紅外相機才能完成,對於業余月球攝影而言,900nm附近已經是拍攝極限了。
首先在可見光波段,在415nm和750nm的反差可以很好反應氧化鈦的分布,而氧化鐵的分布則需要用750nm和950nm的反差來描述。因此用415nm、750nm和950nm就可以完成簡單的月球礦物分布的彩色圖像拍攝。另外一些礦物的光譜存在吸收帶,於是採用相應波段的拍攝可以反映這些礦物的分布,比如玄武岩的吸收帶在950-1000nm,輝長石的吸收帶在950-970nm,橄欖石的吸收帶在1100nm,而月球上常見的斜長岩則在紅外區域沒有明顯的吸收帶。
在獲得了不同波段圖像之後,需要對各個波段進行合成處理,處理方式由兩大類,一類是分通道合成後進行顏色增強,另一類是將不同波段強度比值得出,然後將不同比值進行偽彩色處理,這樣的處理已經屬於利用偽彩色來反應礦物分布的拍攝法了,與本文所介紹的色彩增強反應月球礦物分布有所不同,在此不過多介紹。
不同礦物的光譜響應曲線
有了拍攝思路和拍攝技巧,如何選擇月面上合適的位置進行拍攝呢?讓我們回到1967年魯道繪制的月面圖,這張圖給了我們很多啟發,我們首先關注到阿里斯塔克斯環形山周圍。阿里斯塔克斯撞擊坑是月面最為明亮的結構之一,它的顏色也是最為顯著的,撞擊坑周圍的高地呈現明顯的黃色——這幾乎是可以用肉眼覺察到的一處顏色,被稱為「伍德斑」——1922年,伍德發現這個區域的光譜類似於地球上火山噴出的硫磺物質,而撞擊坑周圍的月海區域,則應呈現不明顯的藍色。
色彩增強之後的阿里斯塔克斯環形山附近 攝影 / Alberto Fernando、José Ribeiro、Filipe Alves
澄海和靜海這片區域的顏色截然相反,也是拍攝的好目標。靜海呈現藍色,澄海呈現棕黃色,而且靜海中還有一些藍色的區域向澄海延伸。雨海的顏色構成也相對復雜,雨海的東部角落是棕色的,在雨海中還有藍色和棕黃色的斑斑點點。
Ⅱ 唯美插畫圖片星空-給繁星71配什麼插圖好
這張圖片出自哪裡?詳細才會給分哦!<pstyle="text-align:center;">這圖是【星空物語】,由日本畫家Kacaya繪制的一系列唯美的圖片
日本天文插畫家加賀谷穰(KAGAYA)
日本CG大師,天文插畫家。1968年生於日本琦玉上尾市。自小嚮往神秘的宇宙及大自然,熱衷於天文學,擅長星空的描繪。高中時,曾為選擇作天文學者還是插圖畫家猶疑不定。1988年進入東京設計學院繪圖設計系學習,正式開始專業作圖生涯。
1990年在東京設計學院的畢業作品《FantasticStarryNight》出版成星座明信片,一躍成為最佳銷售商品。之後加入星之手帖公司,發表了很多插畫作品。1991年嘗試把作品導入計算機,開始利用計算機進行構圖。1995年從構圖到色彩以及繪圖製作完全電腦化的作品《DigitalPainting》完工。1996年發表《TheZodiac》12星座系列,飽受贊譽,銷量奇佳。自此在CG方面屢有佳作橫空出世,並舉辦名為《KAGAYA星座藝術》的展覽。
期間,一直擔當月刊天文雜志《HOSINABI》的插畫封面畫家。
給繁星71配什麼插圖好配一些關於星空的圖片。
因為這個是繁星,所以根據相關性來配圖的話可以選擇一些星空類的圖片來搭配,這樣的話會比較貼合,而且不突兀不會串題。
一輪明月的唯美意境插畫手繪圖片「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分享幾張畫面中有一輪明月的唯美意境手繪插畫圖片,喜歡搜集與月亮相關的插畫的同學有福嘍,快右鍵保存起來吧。
奇天CG學院官網
Ⅲ 伽利略如何手繪水彩月面圖重見天日
400年前天文學家伽利略就首次用望遠鏡看清了月球表明的真面目。日前,伽利略親手繪制的5幅月球表面水彩真跡在失蹤4個世紀後重見天日。
據報道,這5幅水彩畫出自伽利略擁有的一本他自己的著作《星空使者》,此前從未在該書的其他任何版本的任何一本中出現過。圖中月球背光部分為赭石色和淺棕色的陰影所覆蓋,而陽面部分的茫茫平原、像火山口一樣的環形山清晰可見。
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天體並進行繪制的科學家。
1609年末,伽利略用自製的望遠鏡觀測月亮,並繪制了世界第一幅月面素描圖,月亮像地球一樣凹凸不平,這打破了人們幾千年以來的觀念。隨後,他觀測到了木星的衛星、金星位相的變化、土星光環、太陽黑子等一系列重大天文現象。1610年,伽利略將觀測成果匯集為《星空使者》一書出版,為哥白尼「H心說」提供了最佳論證。人們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1632年,伽利略又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把「日心說」推到了最終勝利的階段。羅馬教廷將該書列為禁書,並在1633年將70歲的伽利略判為終身監禁。
不過,在伽利略的推廣下,天文望遠鏡在歐洲逐漸流傳開來。此後,無數的天文愛好者把各式各樣的望遠鏡對准了夜空。
Ⅳ 鏈堜寒鍥劇墖鎵嬬粯鎻掔敾-璇鋒暀錛佹按澧ㄧ敾濡備綍鐢繪湀浜錛
涓杞鏄庢湀鐨勫敮緹庢剰澧冩彃鐢繪墜緇樺浘鐗鈥滄箹鍏夌嬫湀涓ょ浉鍜,娼闈㈡棤椋庨暅鏈紓ㄣ傗濆垎浜鍑犲紶鐢婚潰涓鏈変竴杞鏄庢湀鐨勫敮緹庢剰澧冩墜緇樻彃鐢誨浘鐗,鍠滄㈡悳闆嗕笌鏈堜寒鐩稿叧鐨勬彃鐢葷殑鍚屽︽湁紱忓柦,蹇鍙抽敭淇濆瓨璧鋒潵鍚с
濂囧ぉCG瀛﹂櫌瀹樼綉
璇鋒暀錛佹按澧ㄧ敾濡備綍鐢繪湀浜錛涓嶆嫎涓鏍箋傛ゼ涓婁袱浣嶈村緱寰堝ソ,寰掓墜鐢諱篃鍙浠,鐢氳嚦鐢諱竴涓鍦堜篃寰堝,璇風湅闄勫浘:
涓杞鏄庢湀鐨勫敮緹庢剰澧冩彃鐢繪墜緇樺浘鐗鈥滄箹鍏夌嬫湀涓ょ浉鍜,娼闈㈡棤椋庨暅鏈紓ㄣ傗濆垎浜鍑犲紶鐢婚潰涓鏈変竴杞鏄庢湀鐨勫敮緹庢剰澧冩墜緇樻彃鐢誨浘鐗,鍠滄㈡悳闆嗕笌鏈堜寒鐩稿叧鐨勬彃鐢葷殑鍚屽︽湁紱忓柦,蹇鍙抽敭淇濆瓨璧鋒潵鍚с
濂囧ぉCG瀛﹂櫌瀹樼綉
Ⅳ 晚安小卡片的畫法
關於晚安小卡片的畫法如下:
准備一張白紙和黑筆,在紙上先畫一條波浪線和一個月亮。畫上月亮的小表情。畫出正在安睡的小兔子。畫出一些星星和雲朵還有3個Z.最後塗上好看的顏色就可以了。
首先在紙的下方畫出波浪線。在波浪線的左側畫出一個彎彎的月亮,並給它畫出五官。緊挨著月亮旁邊畫一隻軟軟的萌萌的小兔子,大家想表現它的柔軟度,可以用小小的波浪線來畫輪廓。
填充文字在背景上方位置,經過變形處理後的文字填充灰白色,讓文字有著一種手繪的風格。填充背景下方的枝條為紅灰色,填充葉子為嫩綠色與綠色,葉子的內莖填充黃綠色。
這一步,我們用橙灰色與紅灰色搭配填充貓頭鷹的身體,用灰色與灰白色填充貓頭鷹的臉蛋,用藍黑色填充眼晴與嘴巴,用灰白色填充身體上的圖案。使用網格工具給貓頭鷹的身體與臉蛋做出相似色的漸變效果,完成晚安插畫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