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李白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在中國詩歌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唐詩的巔峰存在。李白的為人豪放不羈,喜歡喝酒作詩,尤其是喝完酒之後經常宴手尺詩興大發,將自己的豪情訴諸筆下。
李白出生於701年,具體出生地點已經很難考證了,現在也有不少地方在爭李白故鄉這個名頭,而且他的出身也相當離奇,家世、祖上都沒有什麼記載,有的說他的祖上是李建成或是李元吉。李白小的時候就非常聰明,在15歲的時候就能做詩賦。
在24歲的時候李白離開了故鄉來到了蜀地,在蜀地游覽了一番之後出蜀,在27歲的時候經過好友孟浩然的介紹成為了前宰相的孫女許氏的丈夫,從此在安陸定居。
李白一直想要進入官場,曾多次上書想要求見當地的長史但是因為遭到別人的誹謗都沒有成功,後來30歲的時候游於長安,輾轉於王公貴族之間都沒有收獲,失意潦倒的李白最後選擇了回到安陸家中,隱居生活。
(1)李白豪放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晌高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借想像,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幾乎篇篇有想像,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像。
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薯宴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像的媒介。常藉助想像,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像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像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麼自然,不露痕跡。
『貳』 行路難經典的古詩硬筆書法圖片
行路難是李白創作的詩作之一,這首詩有非常高的文學地位。現如今,行路難的硬筆書法作品得到人們大量的欣賞與學習。下面是我整理的行路難經典的古詩硬筆書法圖片。
行路難特色的古詩硬筆書法圖片
《行路難》是樂府舊題,很多詩人均用過此題,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行路難》三首。這三首詩抒寫了詩人李白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詩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以及高昂的氣勢,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後人廣為稱頌的千古名篇。
行路難的創作背景
『叄』 李白的高中作文素材
詩仙李白是中國古代詩人中最為大眾所熟悉和喜愛的一位,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也是中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李白的高中作文素材,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李白
在“星沉月落夜聞香”,還嗅得見淡淡的酒香;在千嬌百媚的花叢中,還聽得見那浪漫的詩行;在無垠的原野上,還看得見那答拆不羈的身影;在寶劍的青光里,還看得見那濕漉的臉龐。
是你嗎?不羈的李白。
當歲月的浪潮洗去了昔日的塵埃,滿腔的抱負只能在心底徘徊。只因你傲岸,只因你不羈,世俗的官場便容不下你。罷官就罷官吧。“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狂笑一聲,便在酒香深處縮放了一株青蓮。
白鹿置於青崖,須行即訪名山。縱然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也要帶上一壺酒,一把劍,“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皎潔的月光中舞劍獨飲,與明月交談。在明月、自己、暗影中找到了永恆。
你狂,你傲,你浪漫,你可以與太白星交談。
你飄逸,你空靈,你可以獨自一人無拘狂笑。
你的臉似乎一直帶著笑容而笑容中又有那麼一抹無奈!是命運弄人?你一直在追尋自己的夢想,而離它卻越來越遠。“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你心中的大悲苦也只能在詩行中流露。
你畢竟是個凡人,有自己的悲與喜。在人生的逐夢中鬱郁不得志,只能遠離那喧囂的繁華,浪跡天涯,以詩酒自適。
安始亂起,你因參加永王幕府而被流放夜郎。雖是“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但依舊興酣落筆,傲臨滄海。因為,你心中始終有一個信念:“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雖然你一直笑著,但你的笑容中卻盛滿苦澀與哀愁。
雖然你始終不羈,卻隱藏著失望與無助。
雖然你不一定認為詩歌是你最好的歸宿,但你卻在詩的洗禮中得到了永恆。
在江南纖弱的歌聲中,你依稀看到了路的盡頭,看到了風中忽明忽暗的點點燭光,於是,你長笑一聲,清氏棗隨風而逝,夢想也如楓葉一般飄落,化作了詩行中字里行間的豪情柔腸。
縱然你狂笑一生,但揭開那笑容的面具,後面只是一張濕漉無助的臉龐。
話說李白
“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他自幼聰慧,才思敏捷。
“十五觀奇書,十五好劍術,十五游神仙。”他青年好學,才華橫溢。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成年勵志,周遊天下。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一腔熱血,一身抱負,想要干出一番事業。
“君王雖喜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他遭到饞悔,處境險惡,無奈仕途受挫。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仍心存希望,胸懷大志。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他也曾核慎孤獨迷惘,傷時徘徊。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他時刻充滿鬥志,滿懷希望。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說笑靜湖沙。”他也曾喜遇機遇,投筆從戎,抒發豪情。
“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他屢遭失敗,心灰意冷,命運蹉跎。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他雖仕途坎坷,卻時時心系國家。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似醉似醒,若有所思。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他與江泛上,頗有感觸。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他頓時清醒,看破人生。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恍然大悟,豁然開朗,喊出了驚天動地、驚世駭俗的一聲!或是感嘆,或是悲憤,或是醒來,他看罷功名利祿,洞穿世態繁華,他又成為了那個無拘無束,豪放灑脫的“詩仙”李白!
一生沉浮,一世跌宕,他看穿人世滄桑;幾經挫折,幾曾奮斗,他看倦追名逐利;今日希望,明日失望,他感悟,他無奈,他反抗,他悲傷,等他經歷了所有的磨難,回首看來,一切如此平淡,“也無風雨也無晴”。於是,他還是自由自在的李白。
李白,似一段美妙的傳說,像一曲不盡的豪歌,離我們遙遠,卻鮮活感人,讓我們陶醉其中。李白,像是“琅琅的明月,滾滾的波濤,永遠在中華大地上照耀著,奔流著。”
走進李白
歲月悠悠,彈指一揮,觸摸那盛唐的塵土,在詩的世界裡走進李白,走進那月色纏繞的低頭思故鄉;走進那影像疊重的對影成三人;走進那放浪江面的直掛雲帆寄滄海的李白的心靈深處.叩響他的靈魂之門,感受他的心中丘壑!
在浮華與金錢交織的霓虹燈的世界裡,爾虞我詐之風吹得我們迷茫在生命不名一錢的彷徨世界.然而,凝望盛唐之雨,擲地之音讓我發現了生命的價值,生命的重量,生命的長存.他揚帆出海,他凝望煙雲廬山,他盪舟湍流之處.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之壯美把他的心凝接於瀑布自由迸裂的一剎那,鑲嵌在心的最深處.流水不羈,任意東西,心的包袱得以解脫,發黑的葡萄才露出一點光澤,霜白的頭發才搖曳黑的光輝.李白把生命的真正的意義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麗山水畫卷里,不讓污濁的泥淖玷污高潔的靈魂.也許他在物質上很窮,然而精神之上他卻超越了眾人,尋得一方凈土安放自己的心靈.在山與水的交映下,諦聽兩岸猿聲啼不住,想像朝辭白帝彩雲間,放歌輕舟已過萬重山.水的靈動,帶走了心的疲勞;山的厚重,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李白,你那灑脫的心靈讓欣羨;你那不羈的仗劍天涯的豪情讓人留念;你那大自然的放曠心胸讓人追求!
漫漫人生路,昂首是春,低頭是秋,時間的車輪悠悠.人生的仕途,為民為國,人的使命應崛起潛在於心的寶藏.他嚮往仕途,但又蔑視權貴,想追求自己心中的太平天地,然而命運總和他開玩笑.在那渾濁的官場,李白這支高潔之蓮欲出淤泥而不染,又怎能辦到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脊樑不能彎,處江湖之遠也要昂揚闊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貶謫在李白的沉浮之船上顯得那麼分外招搖.失意之時,你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心靈平靜的李白,行動浮躁的李白,舉杯澆愁愁更愁徒以金樽之酒趕走失意之客,可乎哉?你成也金樽,敗也金樽,金樽定格了你的心聲!
李白,你那蓮之高潔的品行留給我們思考;你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留給我們守你那金樽對月的豪情留給我們深思!
一代文豪,蓬萊文章建安骨!
千古豪情,青蓮居士謫仙人!
『肆』 仔細看圖,李白和杜甫的神態各有什麼特點
普遍認為杜甫具有「沉鬱」的特點。
其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沉鬱」一詞最早見於南朝,「體沉鬱之幽思,文麗日月」,後來杜甫寫更以「沉鬱頓挫」四字准確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語言,「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對杜詩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其詩歌風格的形成,與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著密切關系。同時,杜甫處於盛世末期,少時有雄心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國運衰微,加之仕途不濟命途多舛,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詩詩風大有轉變,趨近現實主義。
『伍』 李白的傲骨有關的作文故事素材 800字。 寫的不要太華麗,那樣一看就不是偶寫的。求大師幫助。速速~~~
唐詩乃我國五千年文化之瑰寶,而在諸多吟詩寄情之人中,詩仙李白則格外突出。每每讀他的詩,便覺得盪氣回腸。
腰懸酒壺,仗劍行天下,一口氣吐出,便是詩無數。後人贊曰:「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枝沖陪」他豈是凡人!
他在年少時便已立下志願:看遍天下美景,游遍大唐江山。他入巴蜀游齊魯,逍遙一公子。李白十五通劍術,說他是遊子,倒不如說他是游俠。與好友把酒做詩,論古今風流人物,但他更期盼的,卻是在仕途中,找到一把寫滿功名富貴的鑰匙。
幾番坎坷之後,李白終可奉詔入猛蠢京。高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判伍豈是蓬蒿人」,成了御用文人。可玄宗也不過是有雅興或是哄美人時,才想起他李白,而他一吟也盡是帶著奢華之氣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在經歷遊子、仕途、受寵和離京之後,他終明白,宮廷不適合他,感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繼而又回歸遊子生活,主宰大唐詩歌。
細看李白宮廷生活,心生諸多遺憾之處。李白身處宮中,心寂寞,唯能獨飲,卻仍要對月舉杯。權貴壓不住他,力士脫靴、馭手調酒、貴妃研墨,如此傲慢之李白,玄宗如何留他?可李白既有抱負,就應全力施展才能,方可報祖國、耀楣門,而非做出上述三事件。如力士脫靴,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可他既是御用文人,飲酒便該有三分節制,雖賦得佳作,卻為自己的仕途埋下禍根。有人稱之為文人骨氣,我則認為是書生意氣!為官在外,首須隱忍。司馬遷忍辱偷生,方作史記;司馬炎沉靜內斂,做事果斷,喜怒不形於色,終統一三國;雍正頗懂隱忍,心思縝密,才繼帝位……。反觀李白,本就因才能出眾引得群臣妒忌,卻還傲慢張狂。李白雖才高八斗,卻不適於官場的爾虞我詐,不善於宮中的為人處事,終不能在權貴之地成大器。
綜上所述,我眼中的李白,滿腹才情,卻不適為官;傲骨錚錚,卻非霜心耿耿。可見,他最終退出仕途棄功名,為詩痴狂成詩仙,確是正確的選擇。
『陸』 唐代詩人李白素材運用
1.漂泊家族,異域生活
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葉城,誕生了一位不同尋常的男孩一一李白。在這地廣人稀的異域游牧民族中,頑強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異族血液所滲透,五年的異域生活,對幼年李白的影響是巨大的。四處漂泊、四海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沖撞糅合成了天性酷愛自由、灑脫飄逸、有清風朗月般純凈心境的李白。李白從碎葉入蜀,入楚,入魯,入大唐各地,棲隱求仙、交遊,過著四方游歷的生活,與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異域生活息息相關。
【素材運用】(1)傳承:(2)源泉;(3)歷史的滄桑;(4)經歷是一種財富
2.良好家境,蜀中立志
李白五歲那年,舉家內遷西蜀隴葉,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嚴格的家教,使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朝廷崇道形成熱潮,蜀中道教盛行,「家本紫雲山,道風未淪落」(《題嵩山選人元丹丘山居》),李白深受影響,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興八首》之五)。十八歲師從趙蕤學縱橫術,從小受儒、道、縱橫三家影響。從少年時期,就有建功立業的功名心,「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贈韋秘書子春》),又深受道教功成身退的影響,「功成拂衣去,搖曳滄州旁」(《玉真公主館苦雨》);「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翰林讀書言懷》)。他有完美的人生理想一一功成、名遂、身退。他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願走科舉入仕之路,而寄希望於「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這幾近完美而又矛盾的理想,迫使這位「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有著游俠之氣的少年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上安州裴長史書》),在積蓄著自己的才氣和閱歷,准備一鳴驚人。
【素材運用】(1)志存高遠;(2)獨立的世界;(3)紮根;(4)背景
3.志在宰輔,游歷拜謁
李白自負有「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的雄氣,在四川綿州初謁益州長史蘇蕤時就呈上得意之作《大獵賦·冠年聞天子獵》《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等。李白以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誇張,大氣磅礴、雄奇浪漫的壯美風格,傳遞著豪邁、奔放、昂揚的激情。他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人生,得到蘇蕤的非凡禮遇、真心推許和誠摯教導,使他信心倍增,對仕途充滿希望,但因蘇蕤的特殊政治境地,而未被舉薦。李白又悵然若失,當他再次拜謁渝州刺史李邕時,卻費盡周折。年輕氣盛、狂傲自負的李白,借謝罪之辭,給李邕呈上《大鵬賦》:「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自比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責問李邕搭塌「宣父猶且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這擲地有聲的詩句引起李邕的震顫。
【素材運用】(1)機遇在自已手中;知嘩圓(2)主動;(3)起點;(4)山腳的啟示
4.謁見狂客,惆悵失落
李白憑著七分豪腸、三分劍氣,吟誦排律長歌,寫大塊文章,杯不停筆不休的驚蘆沒人之舉,在長安城名氣遠揚,卻沒有得到理想的舉薦之機。他黯然神傷,慷慨悲歌,發出了撼人心魄的鳴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他又把希望寄託在「四明狂客」賀知章身上,但仍「舉薦未果」。李白憤慨惶惑,空有一身才華,卻不得識。他在等待和思念妻兒的煎熬中,度日如年,曾經「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的'他,多麼希望「窮地之險,極路之峻」。即使「山崩地摧壯士死」,也心甘情願。如今仕途無望,只能「側身西望長咨嗟」!對妻子的思念使他「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難》)。「一飲三百斗」的李白,只能「一一醉累月輕王侯」,在外奔走多年一事無成,悵然低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素材運用】(1)理想和現實的差距;(2)靠人與靠己;(3)面對挫折;(4)家的呼喚
5.供奉翰林,躊躇滿志
經玉真公主、賀知章、吳筠等人舉薦,李隆基金門傳詔,李白欣喜若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准備大展宏圖的李白,滿懷對大唐天子的感激和崇拜,躊躇滿志,奔赴長安。朝廷之上,天子特賜七寶御床,力士脫靴,貴妃研磨,天子引紙,震懾回鶻使者!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時期。
他相信必展鵬翼,搏擊雲天。在天子「朕決不負卿」許諾下,李白神思飛縱,「我無為,人自寧。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飄翩下雲靳」(《春日行》)。並對天子感激涕零:「小臣拜獻南山壽,陛下萬古垂鴻名」(《春日行》)。「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結襪子》)。他滿懷希望,做著他的「待詔」翰林,期待著皇上的真正重用。
【素材運用】(1)低調;(2)高處的風景;(3)得意與失意
6.奸佞當道,傲然而返
長久等待使天性爽朗的李白苦悶寂寞,「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月下獨酌》)。把酒問月的他與李林甫針鋒相對,毫不相讓。他深深憎惡黑暗現實,對橫行跋扈的權貴和趨炎附勢的小人強烈憤慨,「奸臣欲竊位,樹黨自相群」,把批判的矛頭直指天子。
他決心披肝瀝膽,直諫天子,橫批逆鱗。提出十條勤政務本的建議,李隆基不悅,李白被「出宮思過」。他悲憤彷徨,過分高估天子的愛才之心,低估奸臣的誹謗中傷。這條理想道路竟然如此泥濘難行,「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難》之一)。
他日漸消極,「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行路難》之三)。懷著無限惆悵失落和郁悶難抑的苦楚,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冬天的等待,天寶三年春,李白傲然離開長安。
【素材運用】(1)文人的弱點;(2)意氣用事;(3)生命的迂迴;(4)寧折不彎
『柒』 關於李白的寫作素材
1、友誼
李白遊走在外,特別迷戀友情,在他的眼裡,千山萬水總關情,那深千尺的桃花潭就是他和汪倫友誼的象徵。汪倫稱他那裡有十里桃花、萬戶酒家,李白慕名而來。
當李白臨走的時候,寫下了千古絕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出自《贈汪倫》,譯文: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李白對朋友的感情正如那滾滾滔滔的汶水,聆聽李白的聲音,我聽到了友誼的珍貴,懂得了友情的重要。
2、豪邁
李白的豪放正如憑借風力直上九霄雲外的大鵬鳥,乘風而翔。他抱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大器和浪漫不被逆境所壓倒,她對理想的追求正像那自天而降的黃河水,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從來不會再往迴流。
李白的樂觀和豁達促使他寫下了不朽的詩句,當遭到讒言陷害不得不離開利於發揮自己才能的皇宮時,他吟道:「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我怎麼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
李白就是李白,他不苟且偷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像陶淵明那樣不為五斗米折腰。傾聽李白的聲音,我聽到了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3、不斷奔跑的人生
李白策一匹駿馬,在昏黃的古道上賓士。然而,官場的爾虞我詐,世俗的道貌岸然絆住他奔跑的腳步,無情的現實冷卻了他一腔熱血。是啊,想當年力士為我脫靴,貴妃為他磨墨,那該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順暢的時期啊。
可是,無意間他看到了力士諂媚的丑態和貴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覺得他應該永遠讓他奔跑的雙腳停滯不前,離開這黑暗的金馬門。他清醒地知道,他寧願散盡千金,只求一醉,也不願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於是他帶上一把佩劍,把一杯酒去尋訪他暫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遠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門。昔日他騎卸賜驃馬奉詔賓士,今日他騎白鹿奔向他夢寐以求的遠方。
濁酒深酌,重返喜地,尋幽豪飲,同銷萬古情愁,南下吳越,夢游天姥,齊敘難酬鴻志。奔跑讓他屢跌屢撞,奔跑又讓他獲得心靈的超越——思想,永遠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3、傲岸獨立的個性
傲岸獨立的個性。無論是得意之時,還是失意之日,始終保持傲岸不羈的個性。應詔入京之時,他一路狂歌「我怎麼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賜金放還」之後,他憤然吶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譯文: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面對榮華富貴的誘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中生。」(譯文:雉鳥寧願向草中耿介而死,也不願關在黃金籠里生存。)面對炙手可勢的權貴,他始終保持著人格的尊嚴。
4、無仕途,也能體現自己價值
李白灑脫,不寄託於高堂的庄嚴,不艷羨那官場的利祿,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詩人的位置上,任清風滌盪心胸,隨月輝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吟出了好大的鬥志;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譯文:我們都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氣魄,於是,大唐的江山史冊上又多了幾分厚重、靈動的神氣 ! 難道能說無仕途作為的李白沒有體現自己的價值嗎?不能。
5、意氣風發,憧憬未來
意氣風發的李白,對前途充滿著無限的憧憬。他想通過官場仕途一展才華,報效國家,揮灑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場生活,多年的仗劍游歷,讓李白反思起來。
有過得意,也有過失意,他終於看清了從仕之路的艱辛與黑暗,高力士為其穿靴實則銬住了他的雙腳,朝廷賞賜實際上是主子施捨的乞食。
於是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鬱,以山泉清洗世間的污穢,每一次醉後醒來,他又重新開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終有一種信念,始終有一種火熱的詩情沖動,始終有超俗的「出入」的灑脫!
因此,他雖不被朝廷重用,但卻不被世事摒棄,也不被百姓遺忘。於是他不斷地重拾希望,不斷地將自己「大隱於市」,也許他的人生哲學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為「詩仙」,卻是個依市而居的仙人。
『捌』 李白 素材
謫仙人—李白
唐代的歷史環境締造了超然的李白。他插上了夢想的羽翼在自由的天空飛翔。他是「其翼若垂天之雲」的大鵬,不屑於做儒家的信徒;他是「雙晴曜宿,六翮垂雲」的大鶚,昂首觀宇宙把視野擴大到最大限度。他是雲,必須飛到天頂去探測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須奔何大海去揚起海上的狂濤。詩格的超然使他寫得出岑參、高適大氣磅礴的邊塞詩「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也許只有被貶下凡的仙人才有這樣的超然吧。
英雄
李白是一個英雄,也只有他放能舉起詩歌的火炬來照亮輝煌壯麗的唐代文明;李白是一個詩人,也只有詩歌的國度能締造李白的不凡來灌溉茫茫無邊的詩歌之土。「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剩下三分嘯成劍氣,綉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這是李白,站在巨峰頂上遙望的李白;挺在巨浪尖前進的李白;超然狂放的李白;我走近的李白,我想更是唐代締造的李白,時勢造「英雄」,詩場「英雄」的李白。
對酒當歌
雲游四海,對酒當歌。他毛筆一揮,大納賀好河山浮然紙上,讓我們跟隨他的詩句,用眼睛走路,用心靈游覽,踏遍神州。他筆下的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局和是銀河落九天」;他筆下的天門山「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但是偶爾豪放的他卸下俠骨,柔情也不少。「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情景交融,詩里飄出酒香,透出月光,無一字提及思鄉,卻字字隱著心中的掛念。的確哀,但一點也洞臘派不衰,李白還是李白。
『玖』 李白的事例作文素材
駕著小舟一路飄搖,忽聞山上有人吟詩:「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不錯,正是詩仙李白,這無疑是把山誇大了,姑且不論山的高低,這「恐驚天上人」就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可當孤燈夜下再抬頭望天時,才猛然頓悟其詩歌的精妙韻味。我想,也就李白,也只有這豪放不羈的詩仙,才可寫出如此耐人尋味的詩句。坐在搖擺的小舟中,嘴中還在念著:「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
輕舟載著我搖擺漂流,我的思緒也在腦海中翻滾。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有成者往往如此。
3 、那時花開(話題: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那時」,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他決無喪氣之舉,一詠便是「安能摧眉折要事權貴」的豪邁!
「那時」,陶潛看不過官場的腐敗,百官勾結,百姓遭殃,他決無低沉自踐之話,一唱就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義氣!
「那時」,居里夫人身患血癌,他決無自暴自棄的舉動,一開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淚水而是用鮮血鑄成」的堅韌!
「那時」 ……
遭遇挫折,笑對痛苦
「安能摧眉折要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後,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長安市上酒家眠」,笑對痛苦,面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
在夢中的天姥山的石階上,腳著謝公屐,看海日,聞天雞,醒來便仰天長嘯出門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他選擇了騎鹿游名山,失去了權勢,卻得到了開心顏。 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著圓滿。 —— 話題:得到與失去
在那樣一個皇命大如天的時代,何人不畏懼高高在上的君主?然而李白獨樹一幟,帶著西域狂放灑脫的氣質,拒絕了 「 摧眉折腰 」 ,他 「 舉杯邀明月 」 ,洋洋灑灑為後世留下多少千古名作。他大筆橫掃,狂飆突進,給大唐詩壇注入西域騎士的剽悍與純粹,令芸芸眾生都為之一驚。大唐盛世的詩壇需要這樣一個個性張揚的李白。 —— 話題:個性的張揚和社會的需要
友昌桀驁不馴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場漂泊,沸騰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個地方安住,他永遠行走在自己設置的軌道上,不為周遭的一切所牽絆,包括富貴功名 —— 盡管他也曾十分嚮往功名利祿;而淡泊名利的詩人陶淵明則毅然拒絕了朝廷上的鉤心斗角,遠離喧囂,歸隱田園,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閑生活;還有范仲淹選擇了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的人生態度,辛棄疾選擇了時刻准備著為國捐軀,上陣殺敵的人生道路 —— 雖然直到雙鬢斑白他仍壯志難酬。無論這些偉人的選擇是否高尚,無論最終他們是否都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選擇,就應該義無返顧地走下去。
2003年河南滿分作文: 李白的淚水
遠遠的,我看見一身素衣的青蓮居士。
漫步於河畔,我注視他悵望江天的姿勢。「恰似飛燕倚新妝」,一句流傳千古的詩句和楊玉環的一句嗔語,把一個極度輝煌的人生滑落到社會的底層。
「香車寶馬」,「誓取樓蘭」,「殺敵報國」,他苦笑,淚水在無聲中滑落。低頭輕撫生銹的寶劍,奔騰的壯志又如未滅的火把熊熊燃燒起來。呵!自己有多麼無知,四次出蜀,揮金巨萬,萬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為金殿之上讓高力士脫靴,楊玉環磨墨,已註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貴榮華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樣?滿腹錦綉又怎樣?抵得了楊貴妃又穗告世一句對李隆基的悄悄話嗎?好恨!好恨!
我的心裡忽然有一根弦被這愁苦折磨的一代詩仙撥動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視著我。
「詩仙,您的那句『可憐飛燕倚新妝』,究竟有無褻瀆楊玉環之意呢?」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為千年之後,我的冤屈已被滌清,沒想到蒙於我身的恥辱尚未被冗長的歲月消逝。我本是以飛燕之輕比楊玉環,她實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語?」說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駐在空曠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劍,將要窮透時間與空間,把李隆基的心剖開來,看一看,他為何不相信他的話呢猜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楊玉環的話,而以為你只是狡辯之辭,你恨他嗎?」
「如果一個人從榮華的峰巔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遠過著潦倒的生活,你難道不恨嗎?可畢竟李隆基與楊玉環是夫婦,夫婦之親有如天地,一個人的判斷有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感情上的親疏,他信了楊玉環,而認為我不忠,這是一個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個國家的悲哀。」
青蓮居士踏著夕陽的余暉走了。一個孤獨的身影從我的`視野中漸漸消失。
我靜靜地佇立在河邊。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於諂言中的每個忠臣。感情的親疏使昏君們相信近臣的花言,愛妃的巧語,而每一個如此的君王無不蹈覆國的命運。而對於我們,難道沒有一些可以借鑒之處嗎?
我低了頭,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淚水。
點評:本文是一篇情理兼備、文質兼美的好文章。作者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以李白的一句詩「恰似飛燕倚新妝」為切入點,與李白進行了一次跨越時空的面對面的對話,巧妙不失自然,虛幻而又可信。一句「恰似飛燕倚新妝」,由於李隆基與愛妃的親近和與李白的疏遠,而聽信愛妃,誤解李白,從而形象地告訴我們,李白的悲劇就是由感情的親疏造成的,更可貴的是,作者由李白而屈原,由屈原而比干,敏銳看出並深刻指出這種悲劇不是某個人的悲劇,而是一個歷史悲劇、社會悲劇。作者以點帶面,由點到面,拓寬了文章的主題,提升了文章的品位,並且發人深省,催人猛醒。
本文不僅句句入理,而且字字關情,作者深沉的感嘆和惋惜充盈字里行間。題目「李白的淚水」委婉含蓄,給人很大的想像空間,有幾分懸念,幾多無奈,幾絲嘆惋,而且本身就蘊含著作者自己的一把辛酸淚。文章末句「我低了頭,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淚水」,從結構上說,這一句巧妙點題,使文章有開有合,有放有收。從內容上說,雖則十幾個字,卻沉甸甸的,一個「低」字表達了作者沉重的心情,深廣的憂郁,而「哪一滴」又形象地告訴我們,流下辛酸淚的何止李白一人!
沒有李白的盛唐
曾寄情滔滔黃河,浪卷泥石一去無返。
曾寄情茫茫遼野,柔枝纖葉匆匆折斷。
曾寄情浩浩夜宇,燭淚滴落晝笑夜短。
曾寄情朗朗明月,陰晴圓缺人生慘淡。
天下何其廣,江山無容我。
攜一壺酒一鐵劍便無所憂無所顧行走天下。他的眼中,看不到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文字,卻明白何時該醉何時該醒。太平盛世,他知道他該著鏡端詳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偏偏要在這本應醉生夢死的時代去濫竽充數,做一個背道而馳者。他忘記了他所有的潛台詞,他只是那樣隨自己意願去做一切事,不管是馳騁官場還是浪跡天涯,不管是笑傲文壇還是寂寞江湖。他本是演錯了角色,唱錯了台詞的「盛唐」過路人,而就因為他的遺落塵埃,掀起了誰也無法阻擋誰也無法平息的文壇狂潮,就因為他的不羈忘世,什麼王侯將相什麼君帝聖皇都不重要了,只有他才能支撐住「盛唐」這個名字,只有他才敢傲視唐宋千百文豪!
就因為他是李白。
掛冠而去,沒有眼淚,沒有目的,沒有怒火,沒有嘆息。
只剩下無處宣洩壓抑了數不清日子的殘篇,還有久違了的月夜舞劍,秋葉紛飛。
他的腦海中,悲切,戰爭被流水沖散,只記得浪漫。
就讓他再無名分的浪漫下去,有沒有結果,我們早已看到,詩妻劍子,伴他走過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