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解放軍07式軍服鋼盔
O7式軍服 不包裹頭盔
頭盔在很久之前 (就是97年部隊香港的頭盔)已經陸續裝備部隊!
型號是:QGF02
QGF02是參照美軍的「凱夫拉」為藍本仿照的,但不是單純的仿製,除了材料相同外,兩者的製作工藝也不同,另外,QGF02參照了中國軍人的體型特點,在外型上做了改進,使得更符合中國人的頭型。兩者性能差不多,不過QGF02輕點.
⑵ 二戰軍人的鋼盔
美國:M1型鋼盔。一戰以後,美國陸軍一直都在使用英軍的M1917Mk1及美軍拷貝的M1917A1,但由於M1917型鋼盔的防護力並不足以確實地保護使用者的生命,為了開發新型的鋼盔,特別從英軍M1917、法軍M1936與德軍 M1916這3種不同型式的鋼盔中研橘做究其發展與設計及實戰的驗證,開發出M1鋼盔,1942年,美軍正式配備M1鋼盔全面取代M1917型鋼盔。這種頭盔是在西方國家的各種頭盔基礎上改進而成,比較中庸但比別國稍好。
英國:俚稱TOMMY的「鍋蓋」MKⅡ 型,是改良自一戰的MK-1型鋼盔,大體上在盔型無作很大的修整改良,大部分改良在其懸吊系統與下巴額帶上作修整,使之更符合二戰的需求。此盔以盔型而言是以當時壕溝戰的理念所作的設計,但就二戰返明來說就很落伍,不過對提供士兵的保護仍有一定的防護功用。
蘇聯,SSH-40頭盔,其外型甚至很接近美國M1,不過防禦效果不佳。
德國:M35鋼盔,這是二戰中防護力效果最好的一款頭盔,其設計和功用在戰場上得到了認可,也深深影響了戰後各國鋼盔的發展.直到今天,美軍現役士兵漏伍告佩帶的頭盔還借鑒許多M35的設計經驗。德軍自己在二戰中期對繳獲的各國頭盔測試結果。英國的MK2型盔防護力最差,而最好的是德軍自己的M35頭盔,即使這樣,高標准嚴要求的德國國防軍仍然不夠滿意,持續開發了M40和M42。
所以二戰中質量最好的鋼盔應該是德軍的。
附帶說一點,以二戰時的工藝水平,即使是最好的鋼盔也不可能防得住直接命中的子彈。只要入射角大於75度,基本都會擊穿。它是靠外型使子彈和破片能夠滑開來避免傷害的。
⑶ 軍事問題:看到電視上軍人戴的帽子五花八門的,想問下都有些什麼帽子。
部隊有高讓游作訓帽,大檐滑返帽,皮帽,貝雷帽。新兵訓練著作訓服就戴作訓帽。在執勤,隊列時戴大檐帽,就和警察戴的大蓋帽一樣。貝雷帽在春夏季節穿長袖或者短袖襯衣時統一安排時戴。皮帽是在高寒地區戚銷的部隊在冬天統一戴。
⑷ 曾讓10萬人得以生還,美軍頭盔上的網兜究竟有啥用
我感覺美軍頭上的鋼盔里的網兜作用是非常大的,比如說他可以減少被爆頭的幾率鄭芹還可以戴上之後增加舒適感。
還有就是在以前非常亂的時候,美國軍人為了防止自己的貴重物品丟掉,就會把這些東西放到頭盔里,方便自己去找。但是就因為鋼盔反光的問題,徹底暴露了自己的的位置,這也是美國和日本前期交戰時,敗下來的原因,為了解決這個致命弱點,最終選擇了用漁網來覆蓋頭盔的反光,同時還可以插點樹枝啥的做偽裝,一些便捷的口糧也可以放在裡面,真是多樣化的裝備。二戰後期,漁網帽的頭盔給美軍作戰提高了安全性。
⑸ 解放軍的頭盔一共有幾代啊
主要有三種。最新的新型數字化頭盔(主要是精銳的特種兵),先進的QGF02型芳綸頭盔(現役正規軍)和落後的GK80型防彈鋼盔(民兵預備役)。
我軍的軍用頭盔發展狀況
艱難起步的GK80
GK80
現代軍用頭盔在中國軍隊中有著較早的歷史。在二十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中國軍隊中武器裝備紛繁雜亂,頭盔也是這種狀態,可看作是雜式鋼盔。當時,國民黨軍隊曾從國外進口過數種鋼盔,如英式M1917、德式M35、美式M1等。解放初期,我人民解放軍沒有統一配發頭盔,也不強制佩戴。即使到了抗美援朝時期,我志願軍也沒有達到每人一頂鋼盔。五十年代,我軍曾使用過繳獲的日式鋼盔。
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我國才研製成功了國產第一代軍用頭盔——GK80型防彈頭盔。GK80型防彈頭盔以232防彈鋼為主要材料,鋼盔重1.10~1.25千克,抗沖擊能量大於392焦耳,V50值(國際防彈裝備品評價標准)為366米/秒。該型防彈頭盔研製成功後不久,就趕上了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於是,在未正式定型的情況下,便率先裝備到對越自衛反擊作戰的部隊中,經受了實戰檢驗。實戰表明,GK80型防彈頭盔具有結構簡單、防彈性強、摘戴方便等優點,較好地保護了參戰士兵的頭部,受到參戰官兵的一致好評。
這一時期一些西方大國相繼研製成功新型頭盔,比如美國研製成功了「凱芙拉」軟體塑膠頭盔;英國研製成功了GSM6型尼龍頭盔等。與之相比,我國的頭盔防護能力仍有相當大的差距,但是國產GK80型防彈頭盔的研製成功,標志著國產軍用頭盔的發展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其後開發更先進的頭盔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比「凱芙拉」還好的國產QGF02
QGF02
改革開放使我國與外國交流的機會增多,我們的眼光也從以蘇式武器裝備為藍本發展到借鑒世界各國先進經驗,尤其是美、英等西方大國的先進經驗上來。
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國科技工作者們把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作為拼搏進取的催化劑和源動力,經過不懈努力和探索,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又研製成功了新一代國產軍用頭盔一QGF02型芳綸頭盔。該頭盔以我國自行研製開發的高強度合成纖維為主要材料,性能優於美國的「凱芙拉」纖維。該型頭盔在54式手槍51式標准彈、5米射距、420—450米/秒彈速垂直入射條件下,抗彈率為100%。其V50值為630米/秒。1999年,在國慶50周年大閱兵中,中國士兵曾佩戴該頭盔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在世人面前一展國產頭盔的風采。
與美國「凱芙拉」頭盔相比,國產QGF02型芳綸頭盔並不是簡單的仿製,除應用材料基本相同外,其它性能均達到或超過了美國「凱芙拉」頭盔。如國產QGF02型芳綸頭盔在設計中充分參照了中國軍人的體型特點,按照人體工程學的設計原理採用內空結構設計,確保了頭盔的廣泛適戴性和緊湊合理性,達到了「一盔通用」標准。此外,為了提高頭盔佩戴的穩定性,QGF02型芳綸頭盔一改美國「凱芙拉」頭盔「兩點式」固定法為「三點吊帶式」連接固定法,並用羊皮作襯里,更加適應戰術要求。國產QGF02型芳綸頭盔採用的是一整套哪知全新的製造工藝,比如殼體疊層工藝採用了一套組合式疊層樣板,使用科學段緩卜的搭接對縫無熱合疊層工藝。這與美軍「凱芙拉」頭盔所採用的單層樣板,隨機熱合疊層工藝相比,不僅質量好,而且節省材料。如此一來,既保證了質量,又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壽命。國產QGF02型芳綸頭盔的抗彈能力、總防護面積、隔熱性及防鈍擊能力與美軍「凱芙拉」旗鼓相當,而偵視能力、環境適應性能則優於美國「凱芙拉」頭盔,質量也比美國同類型的「凱芙拉」頭盔輕,一頂頭盔總重量在1.45千克以下。
總之,國產QGF02型芳綸頭盔的研製成功,徹底改變了我軍以鋼質材料為主,「以鋼克鋼」的落後局面,不僅填補了我軍在非金屬防彈頭盔領域的空白,而且提高了我軍士兵作戰中的保護能力,其優良的技術指標和良好的戰術適應性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標志著國產軍用頭盔已接近或達到世界最先進水平。
邁向數字化的新型頭盔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開始著手實施「未來士兵系統」計劃,該計劃代表了當今世界士兵裝備發展的新動向,是對傳統士兵裝備品種繁雜、功能單一的現狀和「單打一」的舊模式進握穗行了徹底變革。「未來士兵系統」較之傳統的單兵裝備具有更強的防護性、生存性、作戰性和控制性,其中尤以美國「未來士兵系統」的研製最為領先。該系統中的綜合頭盔分系統主要包括吊帶輕型頭盔、平面顯示器圖像增強儀、激光探測儀、彈道激光護目鏡和防生化面具等,從根本上實現了軍用頭盔的集成化和模塊化,目前這種多功能綜合型頭盔已開始在部隊中使用。為適應世界頭盔的發展趨勢,提高國產軍用頭盔的多功能性,我國專家在國產QGF02型芳綸頭盔的基礎上,深入基層,廣泛聽取廣大官兵對QGF02型芳綸頭盔使用的意見和建議,經過科學設計和刻苦攻關,終於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研製出了一種集通信、觀察、瞄準於一體的新型數字化頭盔。2000年10月,在北京近郊某軍事基地進行的一次科技成果演示中,我國特種兵頭戴這種新型數字化頭盔公開亮相。雖然國產新型數字化頭盔的多功能性和綜合化程度距未來高技術戰爭的要求還有一些差距,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增強,國產新型數字化頭盔必將得到不斷完善,綜合化水平也會進一步提高,國產新一代頭盔也必將伴隨我國士兵馳騁於保家衛國的戰場上。另外還有飛行員頭盔空降兵頭盔坦克員頭盔 俗稱坦克帽,
⑹ 請幫我找一張軍人敬禮的圖片,要戴著頭盔拿著槍的,最好有點傷感
⑺ 宋代軍隊頭盔解析:鳳翅盔竟不是中國原創
從陳橋驛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到崖山海戰陸秀夫負少帝投海,兩宋歷經320年,經濟空前繁榮,文化不遜盛唐,科技突飛猛進。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南宋甲士睡蓮葉狀笠盔
由於宋時周邊國家漢化程度很高,所以宋盔不但沒有受到外來元素影響,反而在同化周邊國家的盔型。宋盔前承佛教色彩濃厚的唐盔,也沒有下啟元盔,所以宋代在我國甲胄兜鍪發展史上是一個獨立的時代。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