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浪漫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與代表作品
浪漫主義繪畫的四位代表人物與代表作品:
1、德拉克洛瓦的《沙達納帕路斯之死》、《獵獅》、《阿拉伯人與馬》等都是浪漫主義畫派的傑作。
2、籍里柯21歲時畫的《輕騎兵軍官》獲金質獎。1819年《梅杜薩之筏》引起轟動,這幅反映由於法國政府的過失而使戰艦梅杜薩號在非洲觸礁沉沒的事件,表現了他對人類命運的關注和人道主義精神。
3、約瑟夫·透納的《販奴船》、《商船遇難》、《最後一次歸航》等,都表明他的海景畫已達到爐火純青的階段。透納對光色和空氣變化的注重與悉心研搜派究,對後來的印象主義派畫家有著明顯的影響。
4、呂德法國浪漫主義螞猜風格的雕塑家呂德(1784~1855)。呂德擯棄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雕塑界流行的形式主義,提倡富於動態和激情的風格。他的代表作是巴黎凱旋門上的高浮雕《馬賽曲》,重悶漏型現了1792年法國人民保衛祖國的歷史場面。
(1)唯美浪漫主義者圖片擴展閱讀:
浪漫主義是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出現於德國和英國,十九世紀盛行於法國的一種文藝思潮。
浪漫主義宗旨與「理」相對立,主要特徵注重個人感情的表達,形式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義手法則通過幻想或復古等手段超越現實。法語的浪漫一詞意味著感情豐富、多情善感。
浪漫主義在繪畫上,是與以官方學院派為代表的古典主義相對立的,其表現特徵是:注重個性表現,耽於幻想和誇張,選擇驚人事件作題材,情緒激越。
2. 浪漫主義的人有哪些特點
一、簡要定義
浪漫主義者是熱衷浪漫主義的人。
比較:集體主義者是奉行集體主義的人。
二、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一詞具有多種含義、表達多種概念,很難下一個包羅萬象的定義。
浪漫主義一詞在文藝評論中使用較多,通常與現實主義(寫實主義)相對應。請看兩首古代詩歌: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詩經》的第一篇《詩經·關雎》
上邪!(天啊!)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漢樂府民歌《上邪》
如果硬要「貼標簽」,讀者不難區分哪首是浪漫主義,哪首是現實主義。
1958年毛'澤東強調:「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對立的統一」。提出:「無產階級的文學藝術應採用革命的現實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
簡單說來:
現實主義注重直觀,浪漫主義注重想像;
現實主義注重如實,浪漫主義注重誇張;
現實主義注重冷靜,浪漫主義注重激情;
現實主義注重實際,浪漫主義注重理想;
現實主義注重現在,浪漫主義注重未來。
二、浪漫主義者的特徵
1、文藝浪漫主義者的特徵
法國浪漫主義女作家喬治·桑對批判現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說:「你既有能力而也願意描繪人類如你所眼見的。好的!反之,我,總覺得必要按照我希望於人類的,按照我相信人類所應當有的來描繪它。」
2、生活浪漫主義者的特徵
人性是復雜的,文藝浪漫主義者的個人生活可能一點兒也不浪漫。
①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一個浪漫主義者與性格密切相關。一般說來,性格外向、活潑的人往往是浪漫主義者;性格內向、沉穩的人往往不是浪漫主義者(而是端莊主義者)。
②浪漫和忠貞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一些獨身女性在擇偶中陷入誤區:「浪漫的男人不可靠,可靠的男人不浪漫」。男女雙方性格互補是美滿婚姻的一個重要因素。
③任何人都有浪漫主義的天性,只是後天被壓抑了;因為激情和理想是人類的重要特性。我們要學習浪漫。請看郭小川的詩句:「戰士自有戰士的愛情,忠貞不渝,新美如畫!」
浪漫總比呆板秒,願您生活更美好!
三、延伸閱讀
1、關於浪漫主義的對話
老師:「啥叫浪漫主義?」
學生:「看到美女便有給她寫詩的慾望,這就是浪漫主義。」
老師:「啥叫現實主義?」
學生:「看到美女便算計兜里還有多少錢、夠不夠請她吃喝玩樂,這就是現實主義。」
老師:「啥叫批判現實主義呢?」
學生:「看到美女就想確認她是不是整形美女,這就是批判現實主義。」
2、關於浪漫主義的定律
大一:理想主義;大二:浪漫主義;大三:現實主義;大四:批判現實主義。
3、關於浪漫婚姻的測試
「丈夫最後一次送你鮮花是什麼時候?」
「你和丈夫一起洗皂沫澡是什麼時候?」
「他最近給你寫詩或情書了嗎?」
婚姻……不是人們在一張卡片上寫上「質量合格」的那種東西。但是,它能在詩和情書之外打碎地獄。
〔美〕瑪麗·阿諾德,高金華譯,何為浪漫婚姻?《美與時代》1995年第12期第41頁。(編輯:黃伯蓋)
3. 什麼叫 唯美主義
唯美主義是指主張藝術哲學應獨立於所有哲學之外,西方現代文藝思潮之一,流行於19世紀末的歐洲。否定藝術的社會性和功利性,認為藝術本身就是目的,是所謂飢局「為藝術而藝術」。
唯美主義起源於19世紀後期出現在英國藝術和文學領域中的一場組織鬆散的運動,十九世紀末在英國形成。唯美主義形成是具有兩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樂主義的批評;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藝術化的思想。肢肢亮
(3)唯美浪漫主義者圖片擴展閱讀:
唯美主義文學特徵:
追求建議性而非陳述性、追求感官享受、對象徵手法的大量應用、追求事物之間的關聯感應——即探求語匯、色彩和音樂之間內在的聯系。
人們一般認為唯美主義和彼時發生在法國的象徵主義或頹廢主義運動同屬一脈,是這場國際性文藝運動在英國的分支。這場運動是反維多利亞風格風潮的一部分,具有後浪漫主義的特徵。
唯美主義有時被與惡魔主義聯結,但是對惡魔主義和頹廢藝術不一定相符,倒不如說是感性的和文藝復興運動一起進行。有時也和神秘主義結合。
唯美主義影響
1、唯美主義思潮對中國文壇頗歷寬有影響。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它曾流入中國,「新月派」文人徐志摩的詩,就明顯地存在唯美主義色彩,為中國文學家魯迅所嚴厲痛斥。
2、唯美主義視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和雪萊為先驅,也受到了拉斐爾前派的影響。在英國,唯美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奧斯卡·王爾德和阿爾傑農.查爾斯.斯溫伯恩,這兩個人都接受過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
3、唯美主義思潮對室內設計也產生了影響。唯美主義的室內設計師們喜歡以孔雀羽毛和藍白相間的中國瓷器作為裝飾。唯美主義運動曾經受到來自雜志《笨拙》以及吉爾伯特和蘇利文的小歌劇《忍耐》的嘲諷。
4. 求陽光唯美意境圖片
唯美意境簡介:唯美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提倡「為藝術而藝術」,強調超然於生活的純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藝術技巧,他的興起是對社會功利哲學、市儈習氣和庸俗作風的反抗。通常,人們認為唯美主義和彼時發生在法國的象徵主義或頹廢主義運動同屬一脈,是這場國際性文藝運動在英國的分支。這場運動是反維多利亞風格風潮的一部分,具有後浪漫主義的特徵。它發生於維多利亞時代晚期,大致從1868年延續至1901年。
5. 唯美是啥意思
唯美主義定義 所謂"唯美主義",就是以藝術的形式美作為絕對美的一種藝術主張。這里所說的"美",是指脫離現實的技巧美。因此,有時也將唯美主義稱為"耽美主義"或"美的至上主義"。 發展 十九世紀末的英國唯美主義運動的形成,具有兩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樂主義的批評;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藝術化的思想。比德認為,文藝批評家的職責不在於掌握知識,羅列材料,以滿足正確的美的定義,而應該具有一種特殊氣質,善於感受美的對象的能力,將自己同書本中的內容緊密地聯系起來,從中探討得到的快感和樂趣,這才是審美批評的根本。莫理思認為,改造社會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藝術化不可。任何文明社會,假如不能對它的成員提供這種環境,那麼世界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觀點,奠定了唯美主義的理論基礎。再加上英國詩壇中拉斐爾前派的主要代表羅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終於形成了唯美主義運動。 英國的頹廢派作家們受瓦爾特·佩特的影響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間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張人們應該熱情的擁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藝術化。頹廢主義者們接受了這一觀點。法國哲學家維克多·庫辛和奧菲爾·戈蒂埃在法國推廣了這一觀念,提出「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並聲稱藝術與道德之間沒有關聯。 認知 唯美主義運動中的作家和藝術家認為:藝術的使命在於為人類提供感觀上的愉悅,而非傳遞某種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義者們拒絕接受約翰·羅斯金和馬修·阿諾德提出的「藝術是承載道德的實用之物」的功利主義觀點。相反,唯美主義者認為藝術不應具有任何說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單純的美感。他們如痴如醉的追求藝術的「美」,認為「美」才是藝術的本質,並且主張生活應該模仿藝術。唯美主義運動的主要特徵包括:追求建議性而非陳述性、追求感觀享受、對象徵手法的大量應用、追求事物之間的關聯感應——即探求語匯、色彩和音樂之間內在的聯系。 代表人物 唯美主義視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和雪萊為先驅,也受到了拉斐爾前派的影響。在英國,唯美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和阿爾傑農·查爾斯-斯溫伯恩,這兩個人都接受過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和唯美主義運動有關聯的藝術家包括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和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唯美主義思潮對室內設計也產生了影響。唯美主義的室內設計師們喜歡以孔雀羽毛和藍白相間的中國瓷器作為裝飾。唯美主義運動曾經受到來自雜志《笨拙》以及吉爾伯特和蘇利文的小歌劇《忍耐》的嘲諷。 編輯本段席慕容的《唯美》 請看席慕容的《唯美》: 我不太喜歡別人說我是一個"唯美主義者"。 因為,在一般人對"唯美"的解釋里,通常會帶有一種逃避的意味。好像是如果有一個人常常只憑幻想來創作,或者他創作的東西與現實太不相合。我們在要原諒他的時候,就會替他找一些藉口,譬如說他是個"唯美主義者"等等。 而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唯美應該是從自然與真實出發,從生活里去尋找和發現一切美的經驗,這樣的唯美才是比較健康的。因為,這樣的努力是一種自助,而不是一種自欺。 就是說,我們面對現實,並不逃避。我們知道一切的事相都是流變,而且無法持久的。可是,我們要在這些零亂與流變的事相之下,找出那最純真的一點東西,並且努力把它們挑出來,留下來,記起來。 這樣,就算世間所有的事物都逐漸地改或者消失了,不管是我自己本身,或者是那些與我相對的物象,就算我們都在往逐漸改變與逐漸消失的路上走去了;但是,在這世間,畢竟有一東西是不會改變、不會消失的。那些東西,那些無法很精確地描繪出來,無法給它一個很確切的名字的東西,就是一種永遠的美、永遠的希望、永遠的信心,也就是我們生命存在與延續唯一的意義。 這也就是,在九百年後,我們重讀蘇軾月夜泛舟的那一篇文章時,會有一種悵然而又美麗的心情的原因了。 我們明明知道那已是九百年前的事了,明明知道這中間有多少事物都永不會重回了,可是卻又感受到那夜月色與今夜的並沒有絲毫差別,那夜的贊嘆與我們今夜的贊嘆也沒有絲毫差別;明光是飛馳而過了,然而,美的經驗卻從蘇軾的心裡,重新再完完整整地進入了我們的心中,並且久久不肯消逝。 這樣的唯美,才是真正的唯美,也是我心嚮往之的境界。 唯美的句子 你可以沉默不語,不管我的著急, 你可以不回信息,不顧我的焦慮, 你可以將我的關心,說成讓你煩躁的原因, 你可以把我的思念,丟在角落不屑一顧, 你可以對著其他人微笑, 你可以給別人擁抱, 你可以對全世界好, 卻忘了我一直的傷心…… 你做什麼都可以, 不過是因為仗著我喜歡你, 而那, 卻是唯一讓我變得卑微的原因。 2. 有些事,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3. 年輕時我們放棄,以為那隻是一段感情,後來才知道,那其實是一生。 4. 我還在原地等你,你卻已經忘記曾來過這里。 5. 哀莫大於心不死。 6. 我很好,不吵不鬧不炫耀,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也不需要別人知道。 7. 朋友們都羨慕我,其實羨慕他們的人是我。 8. 愛你,很久了,等你,也很久了,現在,我要離開你了,比很久很久還要久…… 9. 我失戀了,你怎麼可以把我弄丟了。 10. 那些被允許任性的年代,叫做青春…… 11. 我在過馬路,你人在哪裡? 12. 忘卻,是最無奈的愛。 13. 你的幸福路人皆知,我的狼狽無處遁形。 14. 如果我轉過身,就不會有人看見我的眼淚了吧? 15. 我們經過那麼多考驗,最後還是回到了原點…… 16. 讓你在沒有我的地方瘋狂,讓我在沒有你的世界堅強。 17. 每一天,允許自己放縱一次,哭一次,只一次……其餘的時間,就開開心心地笑著過。 18. 對自己狠心,才會讓你幸福。 19. 我是好人,別傷害我。 20. 我是由影子保護的。 21. 我只想問你,若我回頭,你還在不在? 22. 當你做對的時候,沒有人會記得;當你做錯的時候,連呼吸都是錯。 23. 愛那麼短,遺忘那麼長…… 24.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蒼老 25. 一個人只要不再想要,就什麼都可以放下。 26. 童話已經結束,遺忘就是幸福。 27. 幸福,就是找一個溫暖的人過一輩子。 28. 沒有什麼過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29. 要有多堅強,才敢念念不忘。 30. 看著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 31. 我喜歡現在的自己,我懷念過去的我們。 32. 不被理解的弱小隻好一直堅強。 33. 不要騙我,你知道即使你的謊話我都會相信。 34. 我在懷念,你不再懷念的。 35. 請不要假裝對我好,我很傻,會當真的。 36. 一個人,一座城,一生心疼。 37. 我們每一步,都走的太早了啊.在學會愛之前陷入,在學會體諒之前分手,在學會面對之前結束 38.我一生中最幸運的兩件事: 一件,是時間終於將我對你的愛消耗殆盡 .一件,是很久很久以前一 天, 我遇見你…… 39. 感情不是夠付出夠努力,就能留住幸福 40. 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 總好於那年沒有遇見過某
6. 美術作品中的浪漫主義和表現主義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嗎
這是不同時期的兩個不同的學校。前者誕生於19世紀中期的法國,代表人物是法國畫家庫爾貝。後者是20世紀歐美的繪畫流派,可分為抽象表現主義、德國表現主義、德國新表現主義等。畫桌誕生於美國,以波洛克為主要代表,德桌誕生於德國,以魯·佩爾克和巴爾特茲為代表。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是橫跨文學和繪畫領域的藝術運動,他們的繪畫在題材、表現手橘盯碰法、技法和風格上都沒有相似之處。
從繪畫技法上看,寫實繪畫屬於傳統寫實油畫,沿襲了古典油畫的多層間接畫法。表現主義屬於現代油畫,採用一次性直接繪畫。20世紀30年代首先出現在法國、英國等地的文學思潮,後來蔓延到俄羅斯、北歐和美國,成為19世紀則稿歐美文學的主流,也創造了現代歐美文學的高峰。因為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高爾基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現實主義是國際關系中的主流理論,也是一個多義且有爭議的概念。雖然現實主義的批評者和支持者往往將其視為一個統一的思想整體,但實際上,現實主義並不是單一的或統一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