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高清古琴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關於夢的背景圖片動漫 2025-09-17 19:56:35
ug12的背景圖片 2025-09-17 19:48:44
深情老男人抖音圖片 2025-09-17 19:47:48

高清古琴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3-05-10 14:45:54

⑴ 豎琴,揚琴,古琴,古箏,誰能幫我區分一下,最好有圖片輔助。

豎琴是彈撥樂器,外形像弓,張弦很多,沒有共鳴箱體,顧名思義要豎起來彈。揚琴是擊弦樂器,要靠一個小棍子一樣的東西(琴棒)來敲擊琴弦發聲,有共鳴箱體,大致程扇形,但有多種形制。古琴,又叫七弦琴,總共7跟弦(最早5弦,後文王,武王各加一弦),比較小巧,沒有碼子,形制很多。古琴最早使用的是文字譜。古箏,比較大,現在多為21弦,也有25弦的。古箏有共鳴箱體,並且有碼子,琴弦與面板通過碼子傳聲,聲音洪亮,音域廣,表現力強,有東方鋼琴之稱。古箏最早使用工尺譜還有二四譜。

⑵ 求故宮古琴掃描圖 斫琴之類的 詳細圖 數據要清晰

故宮古琴:
《故宮古琴之寶琴峨嵋松.doc》
《故宮古琴之龍門風雨.doc》
《故宮古琴之清籟.doc》
《故宮古琴之萬壑松.doc》
《故宮古琴之月明滄海.doc》
《故宮古琴之雲外鍾聲.doc》
《台北故宮藏古琴考辨.pdf》
《鄭珉中先生說古琴.pdf》
《故宮博物院學術文庫:蠡測偶錄集——古琴研究及其他(鄭珉中).pdf》
《【琴文珍萃】故宮專家說——鄭珉中先生說古琴.txt》
《《與古齋琴譜》卷二 斫琴.doc》
全部文件已發,請收。

⑶ 古琴和古箏的區別圖片大全

琴和箏的歷史都非常悠久,為了區別其它樂器,故在前面加個「古」字,稱為「古琴」、「古箏」。琴和箏除了是器樂外,更承載了豐富的中國文化。


一、認識古琴和古箏外觀

九 、古琴和古箏價格


初學者在購買琴或箏時,宜選擇中檔價位的琴,太便宜的琴音色不好,且用的時間不長,而太貴的琴對於初學者來講又沒有太大必要,此類琴的購買者大多為專業演奏者。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常情況而定,價格越貴,肯定樂器的各方面條件都要好一些。


古琴的價格差別較大,盡量購買知名斫琴師的琴,如倪詩韻的琴。


古箏的價格大至分為一千至五千多,購買時盡量選擇專業廠家。


選購買時若有專業人士幫著挑選是最好了。如果沒有,建議購買時以音色好壞作為考慮的條件,而不要太多的注重外表裝飾。

十、古琴和古箏哪個好學?哪個更容易?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現在知道琴與箏都是中國的傳統器樂,但兩者之間的音色差別非常大,古琴沉靜古樸,古箏婉轉清越,因此有「古琴悅心,古箏悅耳」一說。在選擇學習前,建議多聽一聽曲子,多看一看演奏視頻,看看自己到底喜歡哪個音色。只有自己喜歡,才能堅持學下去。


對於一般的業余愛好者來廛,在工作學習之餘,花點時間去學習琴或箏,是自身追求完美、表現自我的過程。它不僅能夠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而且對自身良好氣質與修養的塑造也有極大的幫助,這無疑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兩者入門都非常簡單,通過簡單的識譜和指法入門,即可掌握些基本技巧,演奏些好聽的曲子。如果想演奏的更好,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不斷練習。除了縱向的技法上的突破,更需要橫向的文化修養。弄清自己的學習目的,有的放矢。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上也很容易找到相關教學視頻。但不管學琴還是學箏,水杉建議盡量找老師學,自學容易走彎路,以後很難糾正。


古琴和古箏學習其實也並非單選題,兩者有不同,也有相同。現在不少琴家即會彈古琴,也會彈古箏,更有還會彈瑟琶、二胡等等多種器樂的。不過初學時應選一門器樂學,到掌握到一些技巧後,在考慮學習另一件器樂。

⑷ 李清照的中禾琴和正吟琴分別是什麼種類的古琴,有圖片嗎

中禾琴:全琴題刻書法瀟灑得體,琴面與琴底銜接處有33裂過重修的痕跡,琴音色清純明亮,實為難得的珍品,收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編輯的"中國名琴薈萃"中。資料表明,很可能是的清照的琴。
2.正吟琴,神農式,據傳此琴原為李清照遺物。琴背原刻兩行陰文鎏金隸書楚詞體詩句:「囗山之桐,斫其形兮,冰雪之絲,宣其聲兮。囗囗囗囗,和性情兮,廣寒之秋,萬古囗兮。」文字十分俊美。("囗"指不能辯識的字)

⑸ 誰能幫我找一張古風圖片,陰雨天,一人在樹下(或者什麼什麼的地方)彈著古琴。。。要圖片上沒有什麼多餘


這些圖片希望你滿意,望採納!O(∩_∩)O~

⑹ 求 古琴製作圖紙

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左右),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象周天365度)。一般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斫琴我的體會:一是先擇自己喜歡的名琴,然後琴面琴背都掃瞄成圖片文件,用圖像軟體,按介紹的尺寸進行原大還原,然後分割成A4紙能裝下的數段分別列印出來,事後再拼接成整圖,如你有寬幅列印機此步可免:

二、通過設計的古琴琴型尺寸、琴體全長和隱間長度的兩個數據弄准;然後依設計的古琴琴型尺寸長寬,在底嫌薯板材制出琴底芹鋒者,依底板尺寸制琴面板,其次要精確十三個徽位的位置;最重要的是琴面孤度和琴內艚腹的深淺厚度,要根據制琴的木材桐、梓、松、杉、楊、柳、楸、椴、桑、柏等木材的特點而定;

去分享文松老師的基吵古琴製作紀實

http://dahtai.com.tw/donsiau/kuchnmake/make1.htm

⑺ 中國古代所有樂器的名稱和圖片

古琴

琴發明於伏羲時代(伏羲在位年代2400 BC-2370 BC,參見網路詞條「三皇五帝年表」),為五弦之琴,或雲為神農(2370 BC-2338 BC)所作(《古史考》:伏羲作琴、瑟。《綱鑒易知錄》:伏羲斫桐為琴,繩絲為弦;綆桑為瑟。《說文》:琴,苞犧氏所作弦樂也。《帝王世紀》:神農始作五弦之琴,以具宮商角征羽之音。歷九代至文王,復增其二弦,曰少宮、少商。)琴發明的地點在今魯西豫東地區(伏羲之都在今河南淮陽,神農之都在今山東曲阜)。

古人雲:「八音之中,惟弦為最,而琴為之首」,「眾器之中,琴德最優」,這個琴字指的就是古琴。 「琴者靠天地之聲」,「通神明,驚鬼神」,「因而瓠巴鼓琴,飛鳥翔集,淵魚出聽;師曠鼓琴,六馬仰秣,玄鶴延頸」.....幾乎古代所有有關音樂的故事都來自古琴。古琴又有著極為廣闊的藝術表現力,清越、古樸、圓渾而又極富穿透力和質感,所以其表現境域十分寬廣:清微淡遠的《平沙落雁》、質雅清純的《梅花三弄》、悠閑舒緩的《漁樵問答》、剛烈粗厲的《廣陵散》、哀婉沉痛的《長門怨》、氣勢磅礴的《流水》,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是古琴所不能表達的。

⑻ 古琴是什麼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餘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本世紀初為區別西方樂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個「古」字,被稱作"古琴"。至今依然鳴響在書齋、舞台上的古老樂器。

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於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游、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春秋時期,孔子酷愛彈琴,無論在杏壇講學,或是受困於陳蔡,操琴弦歌之聲不絕;戰國時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美談;魏晉時期的嵇康給予古琴「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的至高評價,終以在刑場上彈奏《廣陵散》作為生命的絕唱;唐代文人劉禹錫則在他的名篇《陋室銘》中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淡泊境界。1977年8月,美國發射的「旅行者」2號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張可以循環播放的鍍金唱片,從全球選出人類代表性藝術,其中收錄了著名古琴大師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長達七分鍾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國音樂。這首曾經由春秋時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彈奏而與鍾子期結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帶著探尋地球以外天體「人類」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尋求新的「知音」。琴的創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古琴除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一度盛興於民間,深得人們喜愛,用以抒情詠懷。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當時的民間詩歌集《詩經》中得到印證。《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有嘉賓,鼓瑟鼓琴」;《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詩經·小雅·鼓鍾》:「鼓鍾欽欽,鼓瑟鼓琴」;《詩經·小雅·甫田》:「琴瑟擊鼓,以御田祖」;《詩經·鄘風·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琴瑟在御,莫不靜好」;這說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時期,便是一件在民間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愛的樂器。古琴在古代人們的認知度是相當廣泛的,「四大名著」中有三部明確有對琴的描寫,古代詩詞、史書、小說、戲文、繪畫、古董瓷器……古琴大量存在,史實、文學、藝術作品均來源於實際生活,這得有多麼廣泛的社會基礎才能造成這種現象。所以說,古琴在我國古代民間曾經是相當普及的,至少在讀書人中是家喻戶曉。也正因為這樣,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古琴藝術終於傳承到了今天。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的古琴名列其中。2006年5月20日,古琴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劃分在「民間音樂」類。

最後給你一個古琴的圖片吧,希望能幫助你對古琴有所了解。

⑼ 中國古典樂器有哪些 附帶圖片謝謝~

中國古典樂器一般按「八音」分類。
「八音」就是我國最早按樂器的製造材料來對樂器進行分類的方法,最早見於《周禮•春宮》,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pao)、竹」八類:

「金」類包括鍾、鈴、鎛(bo)、鏞、鐃(nao)、笙鍾、頌鍾等;
「石」類包括玉磬(qing)、、笙磬、頌磬、鳴球等;
「土」類包括塤(xun)、缶(fou)等;
「革」類包括縣(xuan)鼓、鞀(tao)、應鼓、搏(bo)拊(fu)等;
「絲」包括琴、瑟、築、箏等;
「木」類包括圄(yu)、柷(chu)等; 「匏」類包括竽、笙、簧等;
「竹」類包括簫、龠(yue)、笛、篪(chi)等。
唐制「八音」為「金、貝、絲、竹、匏、革、牙、角」:
「金」類包括鈴鈸、鐵板;
「貝」類包括螺貝;
「絲」類包括大匏琴、獨弦匏琴、小匏琴、鼉(tuo)首箏、鳳首箜篌、龍首琵琶、雲頭箜篌;
「竹」類包括橫笛、兩頭笛;
「匏」類包括大匏笙、小匏笙;
「革」類包括三面鼓、小鼓;
「牙」類包括牙笙;
「角」類包括三角笙、兩角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