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人教版數學教材插圖在哪裡可以找
手機端:登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下載並安裝「智慧中小學」APP,在app里找到教材即可。
電腦端:打開「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在導航欄最後找到教材,選擇對應教材即可。
如何下載新插圖人教版小學1-6年級上冊數學電子課本?
手機端:在「智慧中小學」APP「的教材專區」點"右上方箭頭",即可查看離線教材
電腦端:電腦端打開「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在導航欄最後找到教材,選擇對應教材,點擊右上角「觸控屏」點擊右上角「下方向箭頭」
2022新插圖人教版1-6年級上冊數學拿尺電子課本教材官方下載入口及步驟
2022新插圖人教版1-6年級上冊數學電子課本教材官方下載入口及步驟
註:由於新插圖人教版小學電子課本入口暫未公布,大家在選擇版本的時候,可能顫舉找不到「人教版」,等到入口開放後,會有消洞高相關鏈接,請大家耐心等待。
2022新插圖人教版1-6年級上冊數學電子課本教材官方下載入口及步驟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想要了解更多電子課本,請點擊>>>電子課本欄目。
推薦閱讀:
初中數學教材都有哪些版本?
小學數學教材有哪些版本?
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的特點
初中數學課本各版本一覽表
初中英語所有版本一覽表
⑵ 人教版數學教材插圖遭吐槽,這些書中的插畫都來自哪裡
這些插畫都是來自於吳勇一個出版社的。不過目前更為驚恐的是,發現這個出版社根本就不存在。
⑶ 人教版小學數學黑板報 數學黑板報圖片素材
數學節黑板報
為主題黑板報評比活動2017年公益小學數學嘉年華黑板報評比揭曉
數學黑板報素材欣賞
小學數學公式黑板報 數學黑板報圖片大全
小學生數學黑板報版面設計圖
關於數學的黑板報圖片
數學黑板報
關於數學的黑板報圖片
快樂學數學黑板報設計|快樂學數學黑板報圖片-415kb
數學圖形黑板報數學黑板報簡單又漂亮小學數學黑板報內容四年級小
小學生數學黑板報模板-追尋數學的腳步
松隱小學第二屆數學扮則節黑板報評選結果-65kb
小學五年級數學題材黑板報圖
數學的黑板報圖片大全
數學黑板報的圖片
數學與智慧黑板報版面設計
好看的小攜孝學生數學黑板報-數學智慧
小學生數學黑板報圖片
有辯缺稿趣的小學數學黑板報設計-數學園地
⑷ 二年級下冊數學課本第39頁的我的成長足跡圖片素材
這個沒有課本,沒法回答
⑸ 人教版數學教材插圖引爭議,什麼樣的插圖更適合放中小學教材上展示給孩子
人教版數學教材的部分插圖,在網路上引發爭議並迅速沖上熱搜,究竟什麼樣的插圖更適合?
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學課本上的插圖,被網友們吐槽太丑了,終於引起重視了,確實需要改改了。作為90後的這一代,經歷了教材改革,現在自己的孩子也在使用新教材,希望教育部能加強教材的審核,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也是新生的希望,少年強則國強,為了新一代也要努力變得更好!
教材插圖事情發酵至今愈演愈烈,你怎麼看?
⑹ 人教版小學數學內容插圖圖片
近年來,小學數學課本中的內容不斷發生變化,課本中的插圖也越來越豐富。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內容插圖圖片。
人教版小學數學內容插圖圖片
人教版小學數學內容插圖圖片5
小學數學課本中的插圖效應
課本插圖增加學生想像力
目前,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逗握發現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缺少了學習的熱情。小學數學知識與生活密切相�P,包含著無窮的樂趣,但是想要真正地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必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否則只會感受到枯燥無趣。因此,在教學中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真正體會到數學的樂趣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努力的方向。在日常教學中,部分教師採取枯燥的訓練方法,讓學生對一些數學公式或是定義採取死記硬背的方式,根本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讓他們厭煩數學。目前,課本中所使用的插圖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
課本中的插入用鮮艷的顏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可以認真觀察插圖,並且主動去探究圖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利用插圖進行教學。例如,在開學的第一課中,可以利用書中的“開學”那幅插圖讓學生分別計算圖中各事物的數量,例如幾個人、幾棵樹等等,利用鮮明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農村學生因為存在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數學表達能力較差,但是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除了學會基本的數學知識之外,也必須將自己的想法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課堂時間短,課堂提問的方法不能面向教室中的每一個學生,很多學生山如慶也就失去了鍛煉自己表達能力的機會。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地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插圖是配合所學知識插入在課本中的圖片,裡面的內容往往與所學知識點有聯系,或是能給學生一定的啟發。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妨嘗試利用插圖的這一特點,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相互闡述插圖中的內容,並且要在描述中結合所學的內容,讓每個學生都有開口說話的機會,在鞏固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為今後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⑺ 數學手抄報圖片素材簡單好看
數學手抄報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了,我們要認真閱讀,思考。我專門收集了數學手抄報素材,希望大家喜歡!
簡單的數學手抄報 數學手抄報內容我數學老師
9月1日,開學,我們看差皮見一位大約50多歲的老師,一看就是叫數學的,手上還拿著一本數學書哪,這個老師給我留下很多映像,他在上課的事,我們聽他說話,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數學課跟是嚴厲呀,中午沒有寫好作業不能去吃飯,都11點45了都不去吃飯,然後他一看手錶,哎呀,11點30都過了,才叫我們去吃飯,我們已經飢腸轆轆了,我們飛奔到食堂,一看飯已經沒了。
我們恨死這個老師了,害得我們沒飯吃,更可恨的是下午他說,我們一個星期只有4節數學課,現在居然多5節數學課。
這個數學老師不是沒有優點的,也是有的,比如說他不打人,不想我們以前的數學老師一樣打人,就是上課總是叫我們數學不好的人。
其實這個數學老師也是很好的。他叫謝老師。
數學的經典名言
1.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康扥爾
2.數學對觀察自然做出重要的貢獻,它解釋了規律結構中簡單的原始元素,而天體就是用這些原始元素建立起來的。—— 開普勒
3.數學方法滲透並支配著一切自然科學的理論分支。它愈來愈成為衡量科學成就的主要標志了。—— 馮紐曼
4.數學家本質上是個著迷者,不迷就沒有數學。—彎態— 努瓦列斯
5.當數學家匯出方程式和公式,如同看到雕像美麗的風景,聽到優美的曲調等等一樣而得到充分的快樂。——柯普寧
6.沒有任何問虛鬧差題可以向無窮那樣深深的觸動人的情感,很少有別的觀念能像無窮那樣激勵理智產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無窮那樣需要加以闡明。——希爾伯特
7.數學是開啟科學大門的鑰匙。——培根
8.數學是符號加邏輯。——羅素
9.數學是各式各樣的證明技巧。—— 維特根斯坦
10.歷史使人賢明,詩造成氣質高雅的人,數學使人高尚,自然哲學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穩重,而倫理學和修辭學則使人善於爭論。 ——培根
⑻ 70,80後小學數學課本里的插圖太有特色了,你還記得這些嗎
小時候,身邊都是黑白的世界,電視機是黑白電視劇,家裡面的牆壁也是黑一塊白一塊,寫作業的本子也總是黑白相間,我們的眼睛裡缺乏彩色。
唯一的彩色就是課本上的彩色插圖了。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當年的這些彩色插圖著實不算是多麼精緻的作品,但在當時這些彩圖就是我們的最愛。每次開學把書本發下來,我們總會首當其中的就把書翻開,把每一幅插圖都仔仔細細的看一遍,對上課的期待就增添了一分。
這是《珍貴的教科書》,用血保護的書,你會珍惜嗎?
這是《三味書屋》,講述魯迅先生小時候的故事。有多少人在自己座位上刻了個「早」字?
雖然畫的簡單,但那時最愛看的就是課文里的這些插畫,你還記得嗎?
⑼ 90後小學數學課本插圖精選的圖片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插圖教學是一種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的有效教學手段,它不像文字編輯那樣死板、枯燥、乏味. 可利用其圖文並茂、富有趣味、形式多樣、可讀性強的優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數學課本插圖精選的圖片。
小學數學課本插圖精選的圖片
小學數學課本插圖精選的圖片1
小學數學課本插圖精選的圖片2
小學數學課本插圖精選的圖片3
小學數學課本插圖精選的圖片4
小學數學課本插圖精選的圖片5
一、藉助插圖畫面,激發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低年級學生對一件事睜仔族物的關注度,無意注意總戚盯是占據主導地位,如何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低年級學生具有好動、好奇,自我約束力弱,表現慾望強,注意力難集中的特點。對於這樣一群坐立難安,隨時都會搞小動作的孩子,怎樣才能把他們吸引到數學課堂上呢?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數學課本上的主題情景圖把他們的注意力引過來。
二、提煉插圖本質,感悟圖意內涵
教育本身是一個探究過程。亞里士多德指出:“想像力是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對於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課本上出現的插圖情境更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因為此時的數學學習不再停留在淺層次的認知學習,而是進入深層次算理的提煉、演算法的歸納。教師在教學時更要關注到插圖情境背後的知識的演算法與算理、脈絡與體系。數學課本中的插圖情境本質更多的是幫助學生感悟圖意內涵,讓復雜問題直觀化、簡易化,具有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功能,在解題過程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情景圖,“圖”“話”結合,以問題解決為前提,合理地整合信息。
三、關注插圖場景,聯系生活實際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生活即學習。”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插圖反映的是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數學問題,多屬學生身邊的數學。數學知識抽象而枯燥,如果沒有插圖,學生除了對知識缺少興趣外,也難於理解知識。而通過圖畫場景的表述,數學知識由抽象轉向具象、趨於簡單,有利於促進學生知識的形成。
1.如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一課中,教材通過商場賣衣服的情境,運用學生已有的購物經驗,感悟褲子與上衣的倍數關系。可是從現在的物價上漲速度來看,一條褲子28元在現實中很難買到,讓他們從這個情景中感悟演算法,有點脫離生活實際。為了讓學生從直觀、真實的情景中感悟計算的順序,我進行了如下操作:告訴學生我穿的褲子是80元,外套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引導學生悉弊用語言描述提出問題,嘗試運算。通過這樣的情境,使學生直觀地感知運算順序,有利於學生建構知識。
2.如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一課中,教材通過訂牛奶的情境,力圖讓學生回到生活情境中,解決一個月訂牛奶需28元,一年需要多少元的乘法問題。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一個月28元根本訂不到牛奶,使學生收集的信息與生活積累形成了沖突。對此,我在教學時讓學生從家中帶來訂牛奶的收據,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數據解決問題。
猜你喜歡:
1. 小學作文配插圖的圖片有哪些
2. 90後人教版初中課本插圖封面圖片
3. 小學生優秀繪畫圖片
4. 90年後小學語文課插圖有哪些好看的圖片
5. 小學作文集小插圖圖片有哪些
⑽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數學書圖片
圖片在後面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八年級下冊簡介
課程教材研究所左懷玲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八年級下冊包括5章,約需61課時,供八年級下學期使用。具體內容如下:
第16章分式(約13課時)
第17章反比例函數(約8課時)
第18章勾股定理(約8課時)
第19章四邊形(約17課時)
第20章數據的分析(約15課時)
本冊書的5章內容涉及《數學課程標准》中「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的內容。其中對於「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本冊書在第19章和第20章分別安排了一個課題學習,並在每一章的最後安排了2~3個數學活動,通過這些課題學習和數學活動落實「實踐與綜合應用」的要求。這5章大體上採用相近內容相對集中的方式安排,前兩章基本屬於「數與代數」領域,隨後的兩章基本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最後一章是「統計與概率」領域,這樣安排有助於加強知識間的縱向聯系。在各章具體內容的編寫中,又特別注意加強各領域之間的橫向聯系。
一、內容分析
「第16章分式」
本章主要研究分式及其基本性質,分式的加、減、乘、除運算,分式方程等內容。這些內容分為三節安排。
第16.1節類比著分數的概念給出了分式的概念,類比著分數的基本性質探討了分式的基本性質,類比著分數的約分、通分介紹了分式的通分、約分等,這些內容為後面兩節的學習打下理論基礎。第16.2節討論分式的四則運演算法則,教科書從實際問題出發,首先研究了分式的乘除運算,類比著分數的乘除,探討了分式的乘除運演算法則;接下去,教科書也是從實際問題出發,採用與分數加減相類比的方法,研究了分式的加減運算,得出了運演算法則,並學習分式的四則混合運算;最後,教科書結合分式的運算,研究了整數指數冪的問題,將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推廣到整數范圍,並完善了科學記數法。本節內容是全章的重點,其中分式的混合運算也是全章的一個難點。第16.3節討論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主要涉及可以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科書從實際問題出發,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分式方程,由此引出分式方程的概念,接下去研究分式方程的解法,教科書採用與學生已有經驗相聯系的方式,探討了如何將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從而得到分式方程的解的問題。解分式方程中要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並且出現了必須驗根的情況,這是以前學習的方程中沒有遇到的問題,教科書結合具體例子,對分式方程為什麼需要驗根進行了解釋。分式方程提供了一種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它具有整式方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根據實際問題列出分式方程,是本章教學中的另一個難點。
「第17章反比例函數」
本章的主要內容包括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以及用反比例函數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等。本章是繼八(上)「第11章一次函數」後的又一章函數的內容。全章分為兩節:第17.1節反比例函數,第17.2節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全章內容緊緊圍繞著實際問題展開,實際問題是貫穿全章的一條主線。
第17.1節主要研究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本節中,教科書首先從幾個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出發,分析實際問題中變數間的對應關系,列出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從而引進反比例函數的概念,使學生對反比例函數的認識經歷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接下去,教科書利用描點法畫出了函數和的圖象,通過探究兩個函數圖象共同特徵,給出了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屬於雙曲線的事實,並進一步得到函數和的圖象關於x軸和y軸對稱的結論,接下去,教科書又讓學生利用這個結論畫出函數和的圖象,並進一步通過分析畫出的這四個函數的圖象,得到反比例函數的性質。第17.2節的內容是利用反比例函數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本節中,教科書以例題的方式,給出了四個實際問題,這四個問題基本上是按照數量關系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安排的(依次是圓柱的底面積與高,做工時間與做工速度,動力是動力臂,輸出功率與電阻),它們從不同的方面體現了反比例函數是解決實際問題有效的數學模型。
「第18章勾股定理」
本章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們的發現、證明和應用。全章分為兩節,第18.1節是勾股定理,第18.2節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18.1節中,教科書從畢達哥拉斯觀察地面發現勾股定理的傳說談起,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與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的關系,發現兩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於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從而發現勾股定理,這時教科書以命題1的形式呈現了勾股定理。關於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有很多,教科書正文中介紹了我國古人趙爽的證法。通過推理證實命題1的正確性後,教科書順勢指出什麼是定理,並明確命題1就是勾股定理。之後,通過三個探究欄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決實際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畫出長度是無理數的線段等)中的應用,使學生對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認識。第18.2節是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科書從古埃及人畫直角的方法說起,給出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邊滿足,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結論,然後讓學生畫出一些兩邊的平方和等於第三邊的平方的三角形,探索這些三角形的形狀,可以發現畫出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從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邊滿足這種關系,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這樣就探索得出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此時這個逆定理是以命題2的方式給出的,教科書通過對照命題1和命題2的題設、結論,給出了原命題和逆命題的概念。命題2是否正確,需要證明,教科書利用全等三角形證明了命題2,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給出了判定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這在數學和實際中有廣泛應用,教科書通過兩個例題,讓學生學會運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
「第19章四邊形」
本章主要研究一些特殊四邊形的概念、性質和判定方法。對於特殊的四邊形,教科書按照對邊之間的平行關系把它們分成兩類: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平行四邊形,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梯形。對於平行四邊形,除了研究一般的平行四邊形外,還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幾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第19.1節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性質和判定。教科書從實際生活中的圖形出發,抽象概括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得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方法,並對所得結論進行適當的推理證明;作為判定方法的一個應用,教科書通過一個例題得出了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第19.2節主要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質和判定,本節是在前一節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這幾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教科書首先研究了矩形和菱形,它們都是有一個特殊條件的平行四邊形,矩形是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菱形是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在此基礎上,教科書研究了同時具有兩個特殊條件的平行四邊形,即正方形,它是有一個角是直角的特殊菱形,又是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特殊矩形。第19.3節研究梯形,梯形是與平行四邊形並列的另一種特殊四邊形,它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本節重點研究了一種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探究得出等腰梯形的性質和判定方法。教科書在最後一節,即第19.4節安排了一個課題學習:重心。通過尋找幾何圖形的重心的活動,了解規則的幾何圖形的重心就是它的幾何中心,體會數學與物理學科之間的聯系。
「第20章數據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數(主要是加權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以及極差、方差等統計量的統計意義。全章分為三節。
第20.1節是研究代表數據集中趨勢的統計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本節中,教科書首先給出一個實際問題,通過分析解決這個實際問題,引進加權平均數的概念。為了突出「權」的作用和意義,教科書通過兩個例題,從不同方面體現「權」的作用。接下去,教科書對加權平均數進行擴展,包括如何將算數平均數與加權平均數統一起來,如何求區間分組的數據的加權平均數,如何利用計算器的統計功能求平均數,如何利用樣本平均數估計總體平均數的問題等。對於中位數和眾數,教科書通過幾個具體實例,研究了它們的統計意義。在本節最後,教科書通過一個具體實例,研究了綜合利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解決問題的例子,並對這三種統計量進行了概括總結,突出了它們各自的統計意義和各自的特徵。第20.2節是研究刻畫數據波動程度的統計量:極差和方差。教科書首先利用溫差的例子研究了極差的統計意義。方差是統計中常用的一種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統計量,教科書對方差進行了比較詳細的研究。首先通過一個實際問題提出對兩組數據的波動情況的研究,並畫出散點圖直觀地反映數據的波動情況,在此基礎上,教科書引進了利用方差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方法,介紹了方差的公式,並從方差公式的結構上分析了方差是如何刻畫數據的波動的。隨後,又介紹了利用計算器的統計功能求方差的方法。本節最後,教科書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本章前言中提出的問題,並研究了用樣本方差估計總體方差的問題。教科書在最後一節安排了一個具有一定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課題學習」。這個「課題學習」選用了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體質健康問題。由於本章是統計部分的最後一章,因此這個課題學習的綜合性比前面兩章統計中的課題學習更強。為了便於教學操作,教科書根據《中學生體質健康登記表》提供了一個樣例。
二、本書編寫特點
1.加強與實際的聯系,體現知識的形成和應用
密切聯系實際,反映知識的來龍去脈,體現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是本套教科書的一個特點,也是本冊書的一個主要特點。本書各章內容編寫時,對於概念的引入,知識的形成等均注意從實際問題出發,體現數學來源於實際,同時又注意將所得數學結論運用於實際,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現數學服務於實際。例如,在「分式」一章中,對於分式概念的引入,教科書安排了幾個實際問題,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分式,從而引出分式的概念,體現分式的概念是由於客觀實際的需求而產生的;在討論分式方程時,更是結合實際問題,體現分式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在「反比例函數」一章中,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是通過幾個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本章還專門安排了一節「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函數」,突出了反比例函數是研究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在「勾股定理」一章中,對於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發現是結合實際生活展開的,同時也編寫了這兩個定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在「四邊形」一章中,充分體現了四邊形,尤其是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由於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在「數據的分析」一章中,注意發揮典型案例的作用,對於加權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方差等統計量的學習,都是在分析實際案例的過程中展開的,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統計的概念和原理。因此,本冊書編寫時,選擇了許多富有時代氣息的、典型的、學生熟悉的或感興趣的實際問題,有些實際問題是用來創設問題背景,為概念的引出或知識的形成服務的,有些實際問題是為數學知識與方法的應用而設計的。
2.注意揭示數學的本質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門科學,數學來源於豐富的物質世界,數學本身存在著嚴密的邏輯關系,只有深刻地揭示了數學知識的本質,理清了數學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才能真正地理解數學,更好地利用數學解決問題。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充分注意尊重數學的內在體系結構,挖掘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例如,在「分式」一章中研究分式的概念和分式的基本性質時,教科書從分數與分式的關系入手,利用了分數與分式是具體與抽象、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即相對於分式而言分數是具體的、特殊的基礎對象),揭示了分式是把具體的分數一般化後的抽象代表。根據分數與分式的這種關系,分數的有關結論應該與分式的相關結論相對應,即兩者具有一致性,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數式通性,因此就可以類比分數的概念、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分數的運演算法則,得出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質和分式的運演算法則。對於解分式方程出現增根的問題,教科書結合具體例子剖析了出現增根的原因,揭示了問題的本質。在「反比例函數」一章中,教科書在研究反比例函數的定義、圖象和性質時,充分滲透了「變化與對應」基本思想,揭示了函數概念的實質就是運動變化與聯系對應。在「四邊形」一章中,對於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概念,教科書注意在原有屬概念基礎上通過附加一些條件(種差)擴大概念的內涵、減少概念的外延來引出新的種概念,揭示了這幾種特殊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系。在「數據的分析」一章,強調了加權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方差等統計量的意義,淡化它們的計算技巧,揭示了各統計量的本質特徵,體現了統計的思想。總之,本冊書在編寫時,力求反映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
3.為學生創設探索和交流的機會,加大學生思維的空間
提倡學生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交流的空間,是本冊書的一個突出特點。對於本冊書中重要的概念、性質、定理,教科書大多是通過設置「觀察」「思考」「討論」「探究」「歸納」等欄目,讓學生通過探索活動來發現結論,經歷知識的「再發現」過程,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發展創新思維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本冊書中「分式」和「反比例函數」兩章屬於「數與代數」的內容,這些也是傳統的內容,與原教材相比,這兩章內容在編寫時,增加了讓學生通過探索活動歸納得出結論的過程,也就是增加了合情推理的成分。比如在討論分式的基本性質時,教科書設置了一個「思考」欄目,在欄目中要求學生「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你能想出分式有什麼性質嗎?」,通過學生討論交流,歸納得出「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等分式的性質,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再比如,探討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時,教科書設置了一個「觀察」欄目,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和以及和的圖象,探究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最後又設置一個「歸納」欄目,歸納總結反比例函數的性質,這樣就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發現結論的過程。
「勾股定理」「四邊形」兩章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與原教科書相比,這兩章在內容處理上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加強了實驗幾何的成分,將實驗幾何與論證幾何有機結合。論證幾何在培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實驗幾何則是發現幾何命題和定理的有效工具,在培養人的直覺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對於幾何中的結論,教科書多數是先讓學生通過畫圖、折紙、剪紙、度量或做試驗等活動,探索發現幾何結論,然後再對結論進行說明、解釋或論證,為由實驗幾何到論證幾何的過渡做好鋪墊。例如,在勾股定理的發現中,教科書分別設置了「觀察」和「探究」欄目,要求學生通過觀察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以及通過一些計算面積等探究活動,發現勾股定理,最後又介紹了趙爽證明勾股定理的方法,這樣就將實驗幾何與論證幾何相結合。再比如,在「四邊形」一章中,在探索特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時,充分利用了圖形的變換,以菱形的性質為例,教科書設置一個「探究」欄目,要求學生通過對折、剪紙等活動,發現菱形的軸對稱性,然後利用菱形的軸對稱性,探究發現菱形四條邊都相等、對角線互相垂直、對角線平分對角的性質等,並在邊框中提問學生能否證明這些結論。這樣也使學生經歷了一個通過觀察、操作、變換等活動,探究發現圖形的性質,再對發現的性質進行證明的過程,使直觀操作和邏輯推理有機的整合在一起。
「數據的分析」是「統計與概率」的內容,對於統計內容的編寫,教科書強調讓學生通過統計調查活動,經歷數據處理的基本過程,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統計活動中,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和方法,建立統計的觀念。這就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
另外,本冊教課書在「四邊形」和「數據的分析」兩章中分別設計了「課題學習」,各章最後都設計了2~3個有一定開放性和探究性的「數學活動」,這些「課題學習」和「數學活動」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活動和探索交流的機會,對引導學生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幾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1.加強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本冊書是八年級下冊,其中的5章內容與學生已經學過的內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在「分式」一章中,分式的有關概念、性質和運演算法則與分數的相應內容緊密相關,分式方程最後要轉化為整式方程才得以解決,在分式方程的編寫思路上,同整式方程一樣,也強調了分式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的思想;「反比例函數」是本套教科書繼一次函數後的又一章函數的內容,它的編寫思路與一次函數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都強調了函數中的「變化與對應」的思想,都突出了函數是解決變數間存在單值對應關系的數學模型的思想;對於四邊形的知識,如一些特殊四邊形的概念、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面積計算等等,學生在小學已經學過,在七年級下冊「三角形」一章中,學生又學習了四邊形的內角和等內容,因此,在「四邊形」一章中,這些內容未作重復而是直接使用了;對於「勾股定理」,學生在七年級下冊「第10章實數」中已經有所接觸(比如學生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在數軸上做出表示無理數的點),本章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認識;對於刻畫數據集中趨勢的統計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學生在前兩個學段已經學習,在「數據的分析」一章中,教科書是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在研究數據集中趨勢的大環境下提高對這些統計量的認識的。綜上分析,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復習,加強知識間的相互聯系與綜合,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使學生的學生形成正遷移。
2.對於推理的要求
對於推理能力的培養,本套教科書按照「說點兒理」「說理」「簡單推理」「用符號表示推理」等不同層次分階段逐步加深地安排。本冊書對於推理的要求基本處於學生在初步掌握了推理論證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的階段。例如,在「四邊形」一章中,內容比較簡單,證明方法也相對比較單一,但對推理證明的訓練還是很重視的,除了要求學生對經過觀察、實驗、探究得出的結論進行證明以外,有些定理的證明,採用了探索式的證明方法,這種方法不是先有了定理再去證明它,而是根據題設和已有知識,經過推理,得出結論。在「勾股定理」一章中,對於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證明方法,實際上是過計算進行證明的,這種方法與前面學過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另外,對於互逆命題、互逆定理的概念,教科書是結合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順勢給出的,目的是使學生對這些邏輯概念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學生能夠將命題寫成「如果……那麼……」形式,對於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有一定的益處。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使學生在熟悉「規范證明」格式的基礎上,推理論證能力有所提高和發展。
3.重視文化傳承,關注人文教育
本套教科書力求能夠成為反映科學發展和文化進步的一面鏡子,既體現數學的科學性和應用性,又體現數學科學中蘊涵的文化。本冊書不僅涉及數學與實際的關系,滲透建模、數形結合、轉化等重要的數學思想,而且涉及勾股定理的發現等重大史實。對於勾股定理,我國古代有許多重要成就,不僅發現了勾股定理,而且使用了許多巧妙的方法進行了證明,尤其在勾股定理的應用方面,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很大,這些都是我國人民對人類的重要貢獻。在「勾股定理」一章,教科書結合具體內容,介紹了我國古算書《周髀算經》關於「勾三、股四、弦五」的記載,介紹了趙爽弦圖,以及趙爽利用弦圖證明勾股定理的思路。「趙爽弦圖」表現了我國古人對數學的鑽研精神和聰明才智,它是我國古代數學的驕傲。正因為此,這個圖案被選為2002年在北京召開的世界數學家大會的會徽。另外,在「勾股定理」一章,也介紹了國外的有關研究成果。如勾股定理的發現是從與畢達哥拉斯有關的傳說引入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從古埃及人畫直角的方法引入等。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的好素材,教學中應注意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