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玉兔二號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六年級有胸女人的圖片 2025-09-18 14:04:34

玉兔二號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3-04-20 01:32:56

A. 月球上的古老建築

「玉兔二早螞襲號」於近期傳回一張新照片,照片顯示在距離探測車不遠處,矗立著一個神秘的小屋。該神秘小屋有著一道門,呈立方體結構。網友猜想稱,這可能是古代文明建築,表明月球曾經有文明存在過。還有的網友戲稱,這個神秘小屋可能是廣寒宮,表明月球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的領土。廣寒宮是古代傳說中月物談亮上的宮殿,裡面住著嫦娥還有玉兔。值得一提的是,玉兔在月球上蹦蹦跳跳的姿態,與美國登月宇航員在月球上行走的姿態如出一轍。「玉兔二號」於2019年1月3日著陸,到2021年1月3日,總共行駛了600米。雖然行駛的陸兄距離很短,但「玉兔二號」傳回了多張有價值的照片,讓科學家對月球有了更加深入清晰的了解。「玉兔二號」新發現的神秘小屋,大概率僅是一塊大石頭。只是形似小屋,給網友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B. 玉兔二號在月球上發現的不明膠狀物質是什麼東西

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大概就是高考了。在1000多萬高考生在考場內奮筆疾書的時候,我國探月工程的玉兔二號月球車也以自己的方式提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玉兔二號月球車在2019年1月3日時從著陸器嫦娥四號上成功脫離,來到了月球背面,這是我國也是世界首次實現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登陸至今,玉兔二號一共完成了19個月晝的探索工作,行進了463.26米,為人類對月球的研究收集了寶貴的資料。

C. 月球背後發現的「玉兔車」到底是怎麼回事

別的國家的玉兔車,走到了月球的另一面,但是更為難得的是,發現了另一種物質,在好幾十億年前,火山爆發的物資

四號探測器將擇機實施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巡視器(即月球車)將駛向月面,利用地形地貌相機等科學設備展開巡視探測和就位探測。剛剛,國家航天局宣布,嫦娥四號月球車命名為「玉兔二號」。

月球地質學家最終得出結論,橙色的土壤是在36.4億年前的一次火山爆發中形成的。

D. 月兔二號突破1000米大關,距神秘小屋僅10米,拍攝的相片讓人意外

1月6日,在嫦娥4號著陸月球3周年之際,逗哪弊其攜帶的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行駛的總里程突破1000米大關,達到了1003.9米。

本來設計壽命只有三個月的玉兔二號,現在使用超過3年時間,並且各項功能正常,相信在未來還會行駛更多的里程。

在玉兔二號突破千米大關之際,也意味著它距離中外網友都非常好奇的月球「神秘小屋」又更近了一步,有多近呢?距離僅10米遠,並且還對這個神秘小屋近距離地進行拍攝,當拍攝的相片出來之後,讓很多人大感意外。


如果喜歡看電影的朋友,一定知道有部科幻題材的電影——《202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上映1年後,阿波羅11號就載著3名宇航員登陸月球。

在當時的創作者眼中,53年後,人類 科技 水平一定支持人類在太空中建立基地,往返月球就跟開車 旅遊 一樣簡單。

但是2021年已經過去,人類並未達到電影中的科學技術水平,並且人類在此之後的50年裡,再也沒有一個人登陸月球之上,這點可能讓當時的人們失望了。


今天說的重點,並不是把電影與現實之中的科學技術水平做對比,而是在電影中有個非常重要的設定,那就是黑色石碑。

這塊黑色石碑,不僅開啟了地球原始人類的智慧,並且還埋藏著宇宙間的奧秘,這塊黑色石碑是屬於另外一個高級文明留給地球人類的禮物。

當時就在月球發現了這塊石碑,然後引出整個故事的框架,本來以為這是太空漫遊中的設定,但是在玉兔二號經歷第36個月晝的時候,在距離其前方80米的地方,發現一個「神秘小屋」,當時就有很多網友猜測,這有沒有可能與太空漫遊中的一樣,是一個高級文明送給地球人類的禮物呢?


從當時玉兔二號拍攝的相片來看,這個神秘小屋方方正正,在中間有一個黑色的陰影,就好像是一扇門,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

由於月球沒有磁場,也沒有大氣,幾乎是真空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是無法誕生任何生命的,而嫦娥4號和玉兔二號,是人類為數不多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探測器,並且月球的背面也沒有宇航員涉足過。

如果一旦確定這個神秘小屋的人為痕跡,可以非常肯定,這一切就非地球人類所為,而是某個不知名的文明,在月球上遺留的遺跡。

不論其是否會如太空漫遊一樣,是留給人類揭開宇宙的奧秘,單純只是有人為痕跡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人類在宇宙中不孤獨了。

由於月球上存在月晝和月夜,也就是相當於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不同於地球上一個白天是12個小時,緩升月球的白天和黑夜有些漫長,一個白天大約是地球上14天時間。

而月球由於沒有大氣,幾乎是真空環境,當月夜來臨的時候,不僅沒有太陽光,溫度也變得極其寒冷,並不適用於月球探測器在上面行走,所以玉兔二號會進入到休眠期。

當月晝來臨的時候,溫度回升,而且還可以利用太陽光補充一下能源,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玉兔二號是會在36個月晝的時候發現神秘小屋,因為只有在這個時間是屬於它的活動期。


當時拍到月球神秘小屋的時候,很多人說直線距離80米,很多人對此非常的好奇,想盡快地知道答案,恨不得玉兔二號開快一點。

理論上玉兔二號的行駛速度是5.6厘米/秒,時速差不多是201.6米/小時,如果全速前進的話,也就是半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可以到達了。

但是由於月球在幾十億年間經歷非常多的隕石撞擊,那些被揚起的石塊掉落下來,再一次在月球形成坑坑窪窪的路面,玉兔二號在行駛的過程中,會走一步觀測三步,要繞開那些坑坑窪窪的地面,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行駛的不是直線,速度也非常慢。


當時發現小木屋的時候,玉兔二號行駛了800米歷程,歷經35個月晝,平均下來每天行駛的距離是800/(35*14)=1.63米,考慮到當時離小木屋的直線距離是80米,所以猜測根據以往玉兔二號的行駛速度,至少還需要3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

而此次玉兔二號只用一個月的時間,就行駛200多米,距離神秘小屋只有10米的距離,行駛速度是以往的4.5倍,可以看出科學家們也更我們一樣,非常好奇,在這個過程中,讓玉兔二號加速不少,才可以在1個月的時間里,就即將給出答案。


當玉兔二號到達神秘小屋只有10米距離的時候,此山族時距離神秘小屋的距離已經非常近,也看得非常清楚,神秘小屋是一個什麼模樣了。

但是拍攝出來的相片,卻讓很多人感到很意外,也在情理之中,這個神秘小屋就是一塊月球上的普通石頭。


不過這塊石頭的形狀非常有趣,像是一個趴著的兔子,怎麼說呢?雖然結果讓很多人非常失望,跟自己想要的答案差距非常大,但是也非常應景不是嗎?玉兔二號在月球上,還真的找到一個石頭「玉兔」


結語:

其實這個結果也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果,很多人對這個結果不太滿意,認為在80米開外的時候,看起來方方正正的,為什麼近距離就變成弧形的石兔?有誰知道答案的不妨在評論區解釋一下。

E. 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發現"神秘小屋",這所小黑屋到底藏著什麼秘密

月球因為其獨特的自傳方式,導致人類在地球上永遠無法觀測到月球的背面。越是無法觀測到就越增加了月球背面的神秘性。科學家對月球背面充滿了想像,雖然多次派出月球車對月球背面進行探索,但是時至今日對月球背面的了解還是不夠深入。我國的玉兔二號月球車在2019年就在月球背面進行工作了,原計劃三個月的壽命,如今已經工作了長達三年時間,前一段還發現了一個“神秘小屋”,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又立下了一功,現在月球車正在向著“神秘小屋”逼近,過不了幾天就能為全世界揭開這個“神秘小屋”的面紗了。下面就以個人觀點來分析一下這個神秘小黑屋裡到底藏著神秘秘密:

一、實心岩石

個人覺得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會讓全世界失望,等玉兔二號到達“神秘小屋”後可能就會發現只是一塊普通的長方形岩石矗立在廣袤的月球表面。不過就算是這樣的鉛梁結果,也不會降低人們對月球背面探索的樂趣。

你覺得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發現"神秘小屋"到底藏著什麼秘密?歡迎留言討襲租論。

F. 玉兔二號解密月球「神秘小屋」,真容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月球上的神秘小屋真容其實就是一塊月球上的石頭,只是因為當時拍攝的比較模糊,所以看起來像一個屋子一樣。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玉兔二號之前在月球上拍攝的時候,傳回來的一張照片當中有一個非常神秘的小屋子。就是因為這個神秘小屋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很多人開始猜測,是不是月亮上真的有廣寒宮和嫦娥。最近玉兔二號又開始在月球上開始了他的探險之旅,在全景相機的彩色成余或纖像之下,這個神秘小屋也被拍攝了下來。

目前玉兔二號也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成功的向地球傳回了神秘小屋的陣容,大家看到了神秘小屋的真實樣貌之後也感到非常的好笑,沒有想到人類的想像力已經到達了這種水平。能夠把一塊石頭聯想成神秘小屋,玉兔和廣寒宮,看來大家還是非常喜歡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的。

G. 月球「神秘小屋」揭秘!玉兔二號僅距80米,拍攝的照片令人意外-

對於航空航天工作來說,發現是永遠的主題,投資燃乎再巨大,技術再先進,如果不能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找到一些值得研究和 探索 的東西,也是一種失敗,所以不管是載人航天項目還是探測器項目,都是以此為目標來展開活動的。

我國的玉兔二號月球車在對月球表面環境進行觀測記錄時,曾經就捕捉到了一個神秘小屋,在沒有靠近之前,這個發現可以說讓無數人為之激動不已,具體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就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

玉兔二號,從名字上其實已經可以猜到,它與嫦娥系列之間肯定是與關系的,作為嫦娥四號的月球車,它原本是搭載在這艘探測器上的,目的是為了完成特殊的任務。

探測器在繞月進行一段時間的觀測之後,玉兔二號才開始跟運爛它分離開來,一路行駛到了月球的另一面,這也是以此里程碑的事件,是中國的航天史上第一次實現了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操作。

因為月球上會周期性地出現 月夜 的現象,所以玉兔二號的工作模式也需要根據這種變化來做出相應的調整, 除非有光照,否則這輛月球車就會停止工作 ,只有等到下一次光亮到來的時候,才會自動蘇醒,開始新一輪的任務。

為了能夠充分地收集和記錄月球的球面以及空間環境信息,玉兔二號上專門設計安裝了最專業的儀器,比如全景相機,紅外成像系統,原子探測儀等等。

利用這些傢伙,玉兔二號就能立刻獲得很多一手資料,而不只是簡單的圖像和影像,比如行駛到特定的地區之後,這里的地質結構和礦物組成可以很快被儀器自動分析出來,然後傳到地面的監控室,監控室再根據這些內容進行判斷,考慮月球車的下一步行動軌跡。

就在這輛車繼續在月球表面行駛和觀測的時候,監測儀器中突然出現了一個特別的景象,就在距離玉兔二號不遠的北部, 出現了一個小屋形狀的凸起。

盡管細節還很模糊,但是從成像上來看是一個相對規則的物體,這在月球的自然環境中並不常見,而且就在它的旁邊,能夠清晰地捕捉到一個 撞擊坑 ,如果把二者聯系在一起,應該說必然會引發無數的猜測和遐想。

消息公布在互聯網上之後,一些人認為它肯定和外星文明有關,畢竟除了人類,小屋這樣的構造只有可能出現在其它的智慧文明當中。

它也許是這些外星人短暫居留的住所,也許直接就是它們帶到這里的航天器,但是真相究竟是什麼,只能靠玉兔二號為我們從前線發回報道了。

但是正在大家心急如焚地想要知道結果的時候,卻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雖然玉兔二號距離這個神秘小屋只有 80米 的距離, 但是要完成這個長度的前行,卻要花上兩個多月甚至三個月的時間 ,這不禁令人疑惑,月球車的速度怎麼會這么慢呢?

這么低的運行效率想要完成對月球的觀測任務豈不是難度太大了嗎?

首先來回答為什麼月球車的運行速度會這么慢,實際上,玉兔二號也不是不能快,但是在原始的程序設定中,它本來就沒有速度這個方面的要求,因為 月球車的目的不是旅行月球,而是觀測月球。

對於這樣一個天體來說,任何細節都有可皮悄悉能透露出重要信息,如果車輛像地球上的越野那樣肆意狂奔,肯定就得不到一些細節上的內容,而且 還會因為這種劇烈的活動對地表的形態造成破壞。

此外, 它所搭載的各種儀器在工作的時候是需要車輛完全靜止的 ,否則就沒法正常運轉,如果我們能夠親眼看見這架月球車的行動,應該會氣急敗壞,因為基本上就是 一步十停 ,完全跟速度沒有關系。

另外,這樣的工作模式其實也和月球本身的環境條件有關,因為 這里的溫差非常大, 有時候能夠低到零下數網路,即便車輛本身裝有禦寒的系統,也只能剛好抵擋, 極端低溫下要保存好自身的性能已經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更別說還要高效運轉和工作了。

所以說,即便只是80米的距離,對於玉兔二號來說也是非常長的一段路程了,要想知道神秘小屋背後的秘密,只有耐心地等待它一步一步地靠近。

在這之後,玉兔二號還經歷了一次月夜,又暫停工作了一段時間,但是蘇醒之後又加快了步伐,朝著舉世矚目的那個小屋前進。

兩個多月之後,當玉兔二號已經在月球表面度過了它的第38個月晝之後,他也終於成功地到達了神秘小屋十米旁的位置 ,從它發回地面的圖像資料中,我們再一次被震驚。

不過這一次不是因為這個發現有多新奇,而是驚訝於它的平平無奇,承載了無數外星文明想像的神秘小屋原來只是一塊石頭,它甚至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規則,只是在遠處看起來結構很均衡而已。

神秘小屋就這樣消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很多人不免會覺得失望,但是這樣的事情在航天項目中其實是家常便飯了,但是要想有所收獲,就不能因此喪失信心,畢竟月球很大,宇宙更大,我們 探索 它的決心也必須要更大才行。

H. 月球「神秘小屋」揭秘!玉兔二號僅距10米,拍攝的照片令人意外

還記得玉兔二號之前拍攝到月球背面的「神秘小屋」嗎?

話說,當時玉兔二號正在月球上翻山越嶺,隨後進行首次抬頭環視四周。突然,玉兔二號在北側天際線處發現了一個突兀的立方體,好像是一個「神秘小屋」。這個「神秘小屋」旁邊還有一個大型的「幼年」撞擊坑。

這張「神秘小屋」的照片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還有不少人猜測這是外星人在月球上降落後留下來的小屋;還有人猜測,這可能是之前 探索 月球留下來的航天器。各種猜測五花八門,甚至還有人搬出了關於月球以前的各種外星文明傳言與這個「神秘小屋」強行關聯上。

研究人員經過測量就發現,玉兔二號距離「神秘小屋」大概有80米,至少需要2-3個月才能抵達。很多人可能想說,這么近的距離,趕緊跑過去看一下不就真相大白了嗎?為什麼還要這么久的時間?

玉兔二號是2019年1月3日登陸到月球背面的,發現「神秘小屋」時是2021年10月29日,接近2年零10個月的時間,玉兔二號只行駛了906.6米。這主要是因為玉兔二號在月球上移動和地球上是完全不一敬碰樣的。

事實上,玉兔二號的行走速度並不慢,最快的情況下每小時可以走200米。這聽起來似乎也挺慢,但其實玉兔二號的主要工作是探測月球,而非趕路,所以它在設計之初時,就沒有想過要跑這么快。

科學家介紹,玉兔二號重135公斤,攜帶有多種科學儀器,比如: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以及中性原子探測儀等,這些儀器各自承擔著不同的科研任務,其中一些任務就需要靜止時工作。

另外,玉兔二號難得到月球一次,需要盡可能詳細地探測月球表面的數據,因此無論是遇到坑,還是遇到小石塊,只要地面工作人員認為有研究價值,就會讓玉兔二號停下來,認真研究和分析,獲取詳細的信息。

其族蘆次,月球背面環境非常惡劣,由於沒有大氣層,這里日夜溫差較大,玉兔二號需要在300多 的溫差下工作,以及保護自身安全,這一點也阻礙了它的前進步伐。

更為重要的是,玉兔二號的能量主要來自於兩片太陽能電池板,也就是必須要在有太陽時才能工作。兆稿帶而月球和地球的環境截然不同,其中月球上的「一天」約等於地球上的一個月,月晝(月球的白天)相當於地球的14天,月夜(月球的黑夜)也大致相當於地球上14天。

玉兔二號只能在月晝時工作,等到月夜來臨,月球表面的溫度會降低到零下180 以下,低溫再加上沒有太陽能,導致了玉兔二號進入休眠,等到下一個月晝來臨時才能繼續工作。

在接下來的2個月里,玉兔二號在下一個「月晝」被喚醒後,狀態極佳,迅速朝著「神秘小屋」行進。在這個月晝的上午,控制中心的駕駛員們控制著玉兔二號北上走了四步分別是:9米、11米、12米,7米。在前三步中,每走一步都刷新著自己單步里程的紀錄。

到了這個月晝的下午,玉兔二號繼續朝著「神秘小屋」進發,又走了20.7米,也就是說在這一整個月晝,玉兔二號行走了59.7米。此時,距離「神秘小屋」的直線距離還有30多米。駕駛員們操縱玉兔二號找到一個合適的地點進行休眠,等待著下一次「月晝」再朝著「神秘小屋」沖刺。

2021年12月27日又迎來了下一個「月晝」,這是玉兔二號的「第38個月晝」,同時也將迎來玉兔二號登陸月球的三周年紀念日。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駕駛員們繼續駕駛著玉兔二號朝著「神秘小屋」進發,前三步分別走了7米、9米、10米,總里程達到了992.3米,距離「神秘小屋」僅有10米左右。就在這時,駕駛員們打開了全景相機,朝著「神秘小屋」進行彩色成像。

沒錯,遠處看起來方方正正的「神秘小屋」,近處一看像「玉兔」的形狀,旁邊零散的石塊好像是玉兔的胡蘿卜。所以,「神秘小屋」其實只是一塊像「玉兔」的石頭,不是外星人的小屋,和外星人沒什麼關系,估計這樣的結果讓不少人感到有些失望。

在這個「月晝」里,玉兔二號又走了11.6米,總里程數達到了1003.9米。在三周年紀念日里,玉兔二號的行駛里程也正式突破了1000米的大關,可以說是雙喜臨門。在下一次「月晝」到來後,玉兔二號將會對「神秘小屋」(或者我們說這塊像「玉兔」的石頭)以及它身旁的大型撞擊坑進行近距離的探測和研究。

#玉兔二號# #玉兔二號月球車行駛里程突破1000米# #月球小屋# #玉兔二號將逼近月球神秘小屋#

I. 這回嫦娥四號終於降落到月球背面了,看看網路上謠傳的,外星人在月球背面,這回謎底可以揭開了

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背面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拍攝的圖片,第一次揭開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上圖為嫦娥四號著陸器監視相機C拍攝的「玉兔二號」巡視器走上月面影像圖

J. 窩在月球背面的兩只玉兔

在那個古老的傳說里,嫦娥服了仙葯,不得不離開後羿飛升入明月。但這樣一來,她也觸了天條,從此化身玉兔,永遠困在那廣寒宮里。

故事最早出自商朝的《歸藏》。三千多年後,當一台叫做「玉兔二號」的月球車帶著這抹浪漫走進月色的黯淡背面,虛幻與現實的次元壁開出了一道口子。

月球的盡頭,真的有一隻兔子。

而這整件事要從三個月前的一次抬頭開始講起。

十月末的中國南方,很多城市開始准備入冬,月球背面的狀況則相反,它正從一個十四天的月夜裡出來,走入另一個月晝。溫度也從零下150攝氏度的極寒轉入零上100攝氏度的極熱。

玉兔二號月球車也從月夜中醒來,開始了第36個月晝的探險。

它所處的出發點地形條件並不好,東側不遠處有一個大型撞擊坑,西北方高達10 的隆起坡度已經超過玉兔二號的能力范圍。駕駛員決定先向東北側走。在北上途中,遠在地球的駕駛人員,第一次操控玉兔二號對周圍的天際線實施了環拍,這是玉兔二號落月後首次抬頭環視四周。

它看到北側有一個從地平線上凸起的不明物,像月球表面嵌進太空的一個楔子。

微博上玉兔二號發現神秘小屋的消息瞬間上了熱搜。

「這會是此前進入太空的航天器嗎,或者是外星人基地,或者真的有廣寒宮?」

這甚至在全球范圍內成了一個梗。

有人說終於發現《太空漫遊2001》里那塊隱喻外星力量的Monolith(黑石碑)了。

老搭房子玩家說這是他在「我的世界」里建了忘記拆的。

甚至有人把它畫了出來。

卡帕說,如果你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

另一邊,玉兔二號開始往這個辯掘物不明物走去了,一直到1月6日——第38個月晝的時候——月球車走到這個神秘小屋眼前,用全景相機拍下畫面,又經過彩色成像傳回地球,我們得以看到這樣的一張照片。

它太小了,看上去只是一塊質地普通的月岩,遠稱不上一個「小屋」。

讓所有人驚訝的是,它的形狀反而像極了一隻正蜷著身體的兔子,頭向前探著,安靜窩在地上。

一隻高度集結人類智慧的「玉兔」,在月亮上遇見了另一隻更符合神話形象的「玉兔」,中國人對於太空的浪漫大抵都在這里了。

從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開始,人類 歷史 上的所有登月腳印都踏在月球正面。也就是我們夜裡抬頭看到的那一面,人類從來沒有去過月球的背面。

由於引潮力的存在,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受力不均,在這種情況下月球內部會產生摩擦作用從而減慢月球原本的自轉運動,最終的結果是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一致,這意味著月球幾乎永遠在用同一面朝著地球,這種現象也被稱為潮汐鎖定。

對於月球背面的 探索 從軌道設計或地月通訊的角度都要比正面來的困難的多,這導致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只能通過航天探測器環繞觀測來進行 探索 。1965年7月蘇聯發射的「探測器3號」在距離月球9219千米的地方拍攝了人類第一張月球背面的照片。三年後的美國阿波羅散肢8號任務,威廉·安德斯成為首位見到月球背面的人類。

與月球正面遍布黑色月海的平靜不同,月球的背面小地形豐富得多。由於常年在地月系統中面朝外部,月球背面要迎接很多小行星的撞擊,這些撞擊在月球表面留下無數隕石坑。

「 月球背面看起來像我在孩提時玩過一段時間的沙堆,它們全都被翻起來,沒有邊界,只是一些碰撞痕和坑洞 」,安德斯曾這樣描述見到月球背面的第一眼。

也因為這樣,更多古老的岩石容易在月球背面裸露出來,對於月球背面的 探索 對於人類研究月球的化學成分和形成演化價值巨大。

風險與收益並存。直到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經過26天的飛行,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 、南緯45.5 的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預選著陸區,人類文明第一次真實的觸摸到這片神秘凈土。

選定這個地點降落的原因,是因為艾特肯盆地是太陽系中最古老的撞擊盆地,甚至撞擊已經擊穿月殼,深度已經下探到月球地幔的裸露區域,對於要從岩石層中尋找月球年輪的 探索 工作,這是相當理想的區域。

前面提到月球背面帶來的地月通信問題。2018年5月,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攜液射中心發射,火箭的「運載品」中有一顆會在未來服務於嫦娥四號地月間通訊的中繼衛星。半年後,嫦娥四號順利於預定位置著陸,嫦娥四號團隊通過這顆預置的中繼衛星向著陸後的嫦娥四號和藏於其內的玉兔二號傳遞指令,二器接到指令後開始分離。著陸兩個小時後,玉兔二號月球車從嫦娥四號著陸器內走出,成為第一輛踏上月球背面的月球車,也留下了月球背面的第一行「人類腳印」,並在三年後與這只「玉兔」相遇。

這顆中繼衛星被取名「鵲橋」,是世界上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兩只「玉兔」此時成了牛郎和織女。

從位置上看,這只「玉兔」附近有一個大隕石坑和一個小隕石坑,它很可能是某一塊隕石墜落時形成的附帶品。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隕石在沖向月球表面的過程中幾乎是沒有阻礙的全速砸向地面,這會導致隕石在經過撞擊是被撞碎成小塊。從傳回來的畫面上看,在同一地點附近有非常多類似的石塊。

也有另一種可能性是,由於隕石撞擊月球時會造成月球表面被破壞的情況,這只「玉兔」也可能是因此被撞碎到坑外的一塊月岩。

這只「玉兔」本身的研究價值可能並不大,但能走到這只「玉兔」面前,玉兔二號已經遠遠超過了最初預期。

嫦娥四號團隊原本給玉兔二號設定的生命周期是90天,但到今天為止,玉兔二號已經在月面工作了超過1100天。

在第二月晝期間,玉兔二號就已經超過初代玉兔號月球車的行走距離,其攜帶的紅外光譜儀、全景相機、中性原子探測儀、測月雷達等設備幫助中國航天科研團隊捕獲了大量科學探測數據。

玉兔二號在前三個月晝內完成了對馮·卡門撞擊坑底部的巡視探測。根據已獲取的科學數據,嫦娥四號團隊在第十五月晝後向外界展示了最新的相關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並闡述了其作用與演化機制。

除此之外,利用玉兔二號攜帶的中性原子探測儀對月表環境能量中性原子的探測數據,嫦娥四號團隊得到了能量中性粒子在月球表面通量能譜,這證實了能量中性粒子的能量與入射太陽風的速度有很強的相關性。

玉兔二號也帶來了一些對於普通人來說相對「友好」的進展,比如月球背面最低溫度最低達到-196攝氏度,以及月岩中富含我們熟悉的橄欖綠,特別是後者,這對於人類研究月球早期形成的 歷史 有著重要意義。

通過紅外光譜儀,研究人員在月球背面的月幔層中找到了富含橄欖綠和輝石的證據。此前學界對於月球早期形成的過程假設是,月球在經歷岩漿爆發後,斜長石組分上浮形成月殼,橄欖石、輝石等較重的礦物下沉形成月幔,此次的發現將為這一理論提供扎實的實證支撐。

在剛過去的1月11日,正是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分離後完成兩器互拍、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三周年紀念日。就在幾天前, 玉兔二號月球車的行駛里程已經突破1000米 。它寄託著人類對月球的虔誠和嚮往走到這里,在未來也會繼續走下去。

按照計劃,等到下一個月晝,玉兔二號將再前進十米,真的湊到那隻「玉兔」面前,對它以及其身後的大型撞擊坑進行近距離的探測和感知。到那時候,又會有什麼新故事呢?

參考資料:

《劃重點:月球背面概況及探測意義》

《玉兔二號駕駛日記丨艱難爬坡!玉兔迎來月背最大坡度》

《驚喜!玉兔二號發現神似玉兔石塊》

《玉兔二號解密月球「神秘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