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先進人物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ps美甲圖片男生 2025-09-18 16:29:49
用手指的動態圖片 2025-09-18 16:25:40
卡通團隊圖片 2025-09-18 16:19:44

先進人物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3-04-17 21:39:13

㈠ 素材積累 | 精選15個「小眾又萬能」的人物素材

01

潘玉良

人物事例

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她出身貧寒,一歲喪父,兩歲喪姊,八歲喪母,後被舅舅收養,14歲時,被舅舅賣入青樓,後遇恩人潘贊化。在潘贊化的全力支持下,一個女人不畏低微的出生錘煉出藝術上一等一的才華,在精神氣度與秉賦上,值得我們寶貴、善待與尊重。

潘玉良在留學近九個年頭後回國,一度確實也在老師劉海粟及同學徐悲鴻執辦的美院當過教授,並且出版畫冊,舉辦展覽。可是,對這個當初被賣入青樓的女子,即使她學成回國人們也不原諒她。就是有人要拿她的歷史來毀損她,有人要在她的畫展上寫污言侮辱她,她已高價賣掉的作品也有人拿刀去劃開它。缺乏藝術眼光的人,甚至質疑她的作品是否為她親手所畫,她需要當場作畫來證明自己的真本事。1937年,42歲的潘玉良再次返回法國,此次一去40年,直至82歲終老,她再沒回過中國。

潘玉良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國家再返法國後,便將餘下的生命全投入在繪畫上了。因為她不入法國籍——過去的人總認為入外籍等同於不愛國,也不與畫廊簽約出售自己的作品——過去的人也認為金錢會玷污藝術的純潔性,她的生活一直在清苦裡徘徊,靠零星賣點小畫與朋友的接濟過活,住得簡陋,吃得簡單,穿得隨便。為了省一省開支,她盡量買最便宜的顏料與畫布,畫畫的時候也盡量畫得薄一些,條件十分艱苦。

而她後半生在法國與他國所獲得的各項藝術殊榮,包括法國國家金質獎章、法國「自由藝術協會國際沙龍」銀質獎、法國文化教育一級勛章、比利時金質獎章……等等獎勵是多麼沉甸甸。在民國與新中國時期,能得世界這么多殊榮的中國藝術家,大約就只有潘玉良一個人了。

(適用主題:磨礪,包容,卑微與偉大,堅持,放下等)

02

尼克·胡哲

人物事例

他天生沒有四肢,像一尊殘破的雕塑,但勇於面對身體殘障,常以此作為佈道題材。胡哲從17歲起開始做演講,向人們介紹自己不屈服於命運的經歷。隨著演講邀請信紛至沓來,胡哲開始到世界各地演講,迄今已到過35個國家和地區。

10歲時的一天,他試圖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是沒能成功。在這期間雙親一直鼓勵他學會戰勝困難,他也逐漸交到了朋友。直到13歲那年,胡哲看到一篇刊登在報紙上的文章,介紹一名殘疾人自強不息,給自己設定一系列偉大目標並完成的故事。他受到啟發,決定把幫助他人作為人生目標。這個曾被預言「永遠得不到愛」的人,成了一名全球知名的演說家,他現在擁有「金融理財和地產」學士學位。

(適用主題:永不放棄,奇跡,相信自己,頑強,屈服,心靈的強大等)

03

雷殿生

人物事例

瘦長身軀,清矍面龐,三尺黑發。欲歷時十年,徒步走完少數民族集散地及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港、澳、台。2008年成為自唐朝以來首個徒步走出羅布泊的人。總行程大約85000公里,他個人搜集了中國最全面的民俗、生態、歷史資料,沿途拍攝了3萬余張照片,搜集了近2噸重的圖片、實物,他先後走掉了16個腳趾甲,穿爛了49雙鞋。

雷殿生背上的帳篷便是流動的家,無數次出生入死:經歷19次搶劫,身上多處受傷;遭遇數次風暴、泥石流、雪崩,險些喪命;路遇巨蟒,狂奔逃生;西藏無人區,夜遇狼群圍攻,燃鞭炮燒衣服才狼口餘生;茫茫戈壁,乾渴數天,只能喝自己的血和尿;在神農架,無物可食,生吞蛇肉充飢……九年艱辛,百味雜陳。飽受不解,也收獲無數鐵血俠義的朋友,友朋遍天下。

(適用主題:堅持,旅行者,圓夢等)

04

錢穆

人物事例

出身貧寒,早年多病,生活飄盪,他憑借個人的聰穎,刻苦自修,由中學畢業而講學北大,並終成一家。他長年索居,後半生孤懸海外,卻自勵自強,晚年雙目失明,依然著作頗豐。)他迷戀靜坐,決然戒煙,懂得生活,凡是提得起,放得下,灑落自在,不為物累。他讀書成癖,告誡學生從從容容讀書,平心靜氣,不為功利,讀書為學。撰寫《國史大綱》,闡揚民族文化史觀,被公推為中國通史最佳著作。1950年秋,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使流亡學生得以弦歌不輟。妻子胡美琦說,他愛圍棋,卻從不與人對弈,更愛擺棋。錢穆的一生就如他擺的棋,不為目的,不爭輸贏。

中國學術界尊其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他一生寫了1700多萬字的史學和文化學著作,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著很大的影響。

(適用主題:從容,灑脫,刻苦,愛國,治學等)

05

帝辛

人物事例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平民而非從貴族中選拔出的君主,第一個著手廢除貴族世襲制並取得成功的君主,第一個徹底戰勝神權的君主。在他的領導下,一批有才能的平民被重用,為陳腐的政權注入了新的血液。帝辛繼位後,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統一東南,奠定中國主要版圖和多民族國家基礎,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帝辛敢於革除先王舊弊。讓他們參加生產勞動,補充兵源,參軍作戰。他蔑視陳規陋俗,不祭祀鬼神;他選賢任能,唯才是用,不論地位高低;擇後選妃,不分出身貴賤。?但他最終居功自傲,耗巨資建鹿台,造酒池,懸肉為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使國庫空虛。他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在上層形成反對派,殺比干,囚箕子,失去人心。史稱「紂王」,眾人只知商紂王,而不知那個曾經征戰四方的商王帝辛。

(適用主題:居功自傲,歷史真相,民族融合,平等等)

06

辛豐年

人物事例

1945年開始在軍中從事文化工作,1976年退休。20世紀80年代以來,撰寫音樂隨筆,馳譽書林樂界。著有《樂迷閑話》《如是我聞》《處處有音樂》等十餘種作品。

辛豐年是個嚴格而嚴肅的人。辛豐年做事情相當認真,寫文章要改很多遍,但是不是像現在的人用電腦改,每改一遍就是抄寫一遍,有的文章他甚至抄寫了五遍。除了寫文章,辛豐年做其它事情也相當認真。

十幾歲的時候,第一次聽到貝多芬的《月光》,那是他聽音樂的第一課,此後一生,便與古典音樂相伴,他常常勸人,要麼就不愛,要麼就准備為「聽音樂」付出一定的代價,就是時間和精力。因為音樂並不是「背景音樂」,當背景來聽也必然是膚淺地聽,不贊同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別的事情,他習慣專門地去聽它,完整地聽下來,不能做別的事情,有時候為了集中精力,他會站著聽,國外很多人聽音樂會,買不起票,買站票,站著聽,不覺得累。像瓦格納那樣演三天三夜,你站著也不會喊累。

(適用主題:專注,用心,老而不老,認真,赤誠的愛等)

07

李伯安

人物事例

20世紀末一位漠視功名、不求聞達、默默耕耘於國畫人物之苑的藝術赤子。他廣采博納,融匯中西,大大地豐富了國畫人物藝術語言的表現力。他痴情於北方老農,畫風老辣而雄放。他歷時十載創作的人物長卷《走出巴顏喀拉》,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為創作的構思依託,從黃河之源聖山巴顏喀拉畫起,通過一組組蒼茫凝重的藝術形象和浩然大氣的節奏安排,寄寓了大河東流去的萬古豪情,彪揚了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並能夠自豪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黃河文明。作品以它高昂的立意、恢宏的氣象、精湛的刻畫和獨具個性的藝術語言,當之無愧的躋身於中國人物畫經典作品之列。長卷高2米,長121.5米,共有十段。1998年5月2日,畫家倒在了正在創作中的人物長卷之前,他把自己完完全全地融進了「巴顏喀拉」那一派漫天皆白寥廓無垠的聖境。

(適用主題:淡泊名利,堅持不懈,民族,傳承等)

08

林逋

人物事例

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性格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

人多勸其出仕,均被婉言謝絕,自謂:「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林逋終生不仕不娶,無子,惟喜植梅養鶴,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適用主題:淡泊名利,灑脫,自然等)

09

紀伯倫

人物事例

詩人、作家、畫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現代小說、藝術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

在短暫而輝煌的生命之旅中,紀伯倫飽經顛沛流離、痛失親人、愛情波折、債務纏身與疾病煎熬之苦。

他反對愚昧和陳腐,他熱愛自由,崇尚正義,敢於向暴虐的權力、虛偽的聖徒宣戰;他不怕被罵作「瘋人」,呼籲埋葬一切不隨時代前進的「活屍」;他反對無病呻吟,誇誇其談;主張以「血」寫出人民的心聲。

當他感到死神將臨,決心讓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燒得更加光耀,遂不顧病痛,終日伏案,直到48歲英年早逝。

(適用主題:堅持不懈,舍小我為大我等)

10

約翰·濟慈

人物事例

他是傑出的英詩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員。

自幼喜愛文學,由於家境窘困,不滿16歲就離校學醫。其父母在其青少年時期便相續去世,過早失去父母的悲傷始終影響著他。1810年,濟慈被送去當葯劑師的學徒。五年後濟慈考入倫敦的一所醫學院,但沒有一年,濟慈便放棄了從醫的志願,而專心於寫作詩歌。疾病與經濟上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濟慈,但他卻令人驚訝的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中包括《聖艾格尼絲之夜》《秋頌》《夜鶯頌》和《致秋天》等名作,表現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強烈感受和熱愛,贏得巨大聲譽。

「在英國的大詩人中,幾乎他根據古希臘一個美麗神話寫成的《安狄米恩》問世,全詩想像豐富,色彩絢麗,洋溢著對自由的渴望,表現了反古典主義的進步傾向。

1821年2月23日,濟慈於去義大利療養的途中逝世。去世的時候,只有年輕而忠誠的朋友畫家塞文陪伴著他。

(適用主題:艱苦,專注,直面死亡,短暫而絢爛等)

11

班婕妤

人物事例

西漢女辭賦家,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是漢成帝的妃子,善詩賦,有美德。初為少使,立為婕妤。

班婕妤的文學造詣極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經據典班婕妤又擅長音律,常使漢成帝在絲竹聲中,進入忘我的境界。

漢成帝邀班婕妤同輦出遊,但卻遭到班婕妤的拒絕,她說:「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王太後贊她「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趙氏姐妹入宮後,飛揚跋扈,免今後的是是非非,班婕妤覺得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繕就一篇奏章,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後。至成帝崩,婕妤充奉園陵,薨,因葬園中。大量作品已經遺失,今存作品《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亦稱團扇歌)》三篇。

(適用主題:賢德,心靈的美,智慧等)

12

於連

人物事例

司湯達小說《紅與黑》中的角色,於連(Julien)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為了實現自己的巨大野心而孤身一人在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里辛苦奮斗著,其間不乏種種不光彩的手段。正當他自以為踏上了飛黃騰達的坦途和得到了超越階級的愛情之時,社會卻無情地把他送上了斷頭台。

於連出生於小城維埃爾的一個木匠家庭,父親是一個自私的木材廠老闆,兩個哥哥都是粗俗之輩。瘦小清秀的於連崇拜拿破崙,但是他看到拿破崙的時代已經終結,為了盡快飛黃騰達他只得從事神職工作。憑著超常的記憶力,他被市長雷納爾選作家庭教師,但他卻與雷納爾夫人產生了感情。後來為免事情敗露,他不得不到貝尚松神學院學習。受人推薦,他來到德拉穆爾府任秘書,得到了拉穆爾小姐的愛情。正當他以為自己將要獲得成功時,雷納爾太太的來信告發了他。憤怒的於連瘋狂地在教堂打傷了雷納爾太太,也因此被判死刑,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極端的溫柔和極端的殘酷的兩極性格,統一在於連一人身上。用弗洛伊德的理論來分析,就是我們熟知的「俄狄浦斯情結」。

(適用主題:偏執,極端,愛與恨,野心,陰謀,悲劇英雄等)

13

湯顯祖

人物事例

中國明代戲曲劇作家、文學家。他不但愛讀「非聖」之書,更廣交「氣義」之士,通過積極的社會活動,鑄就了正直剛強,不肯趨炎附勢的品格。

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彈劾大學士申時行並抨擊朝政,觸怒了皇帝而被貶,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1598年憤而棄官歸里。居家期間,心情頗矛盾,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只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

在遂昌,他「去鉗剭,罷桁楊,減科條,省期會」,建射堂,修書院。有時下鄉勸農,常年則與青衿子秀切磋文字。這種古循吏的作風,終於使浙中這塊僻瘠之地大為改觀,桑麻牛畜都興旺起來。也許湯顯祖是把這里當作他的理想王國了,在上述善政之外,竟然擅自放獄中的囚犯回家過年,元宵節讓他們上街觀燈,為實施自己的政治主張一無顧忌。湯顯祖一生蔑視封建權貴,常得罪名人。晚年淡泊守貧,不肯與郡縣官周旋。《明史》記他「意氣慷剴」,「蹭澄窮老」,這評語頗能概括其生平之要。其戲劇作品《還魂記》(一名《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

(適用主題:淡泊名利,正直,才華,理想王國,與眾不同等)

14

王國維

人物事例

世代清寒,幼年為中秀才苦讀,王國維從事文史哲學數十載,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考古學家、詞學家、金石學家和翻譯理論家,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

王國維的外表也總是嚴肅冷峻的。他與人交往,除了談學問或正事,很少閑聊,更不會對人講應酬話。王國維性格淡泊,不喜歡與人交遊,在他看來,學術為天下之公器,不應有門戶之見,所以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門下弟子,他都有問必答王國維遇到某些問題常以「這個問題我不懂」一語帶過,這正是先生治學嚴謹的表現。

他看到,倘肉體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滅,所以,只有以肉體的死,換取精神的永生。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處。

(適用主題:皓首窮經,治學,嚴謹,殉道者,精神等)

15

李叔同

人物事例

弘一法師,為現代中國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等。八、九歲時,他居然能理解榮華盡頭是悲哀的意思。抗日戰爭爆發後,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的口號,表現了深厚的愛國情懷。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於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適用主題:家國情懷、歸於平淡,生命的甘味,中西,凈心等)

㈡ 公考申論寫作素材有哪些

對於公務員申論這個大家比較看重的偏文科的科目,都覺得對於得分不像理科非對即錯,而且相對好提分,所以在備考的最後階段都會寄希望於申論,來平衡總分。其中,作文是頭疼的題型之一,分值高但得分比重偏低,如何拒絕流水賬式的寫作方式,不僅有內容可論更讓作文點睛之筆,這種兩全其美的方法非熱點積累莫屬。接下來詳細說下公考申論寫作素材。

二、重要名詞積累(要能靈活運用)

1.「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經政文社生)

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2.「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小康、改革、治國、治黨)

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戰略布局,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分別記憶。或者按過年集的福卡來記)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層面的價值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

4.「三權」

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

5.「四個意識」

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6.四個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7.」四風「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

8.」中央八項規定「

指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主要內容是: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范出訪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厲行勤儉節約。

9.四項基本原則(道路、專政、領導、思想)

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10.「九二共識」(與台灣達成的「一個中國」的共識)

指1992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岸是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

11.「三嚴三實」(修身、用權、律己,謀事、創業、做人)

指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是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12.兩個維護

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13.三定

機構設置、職能配置、人員編制規定。

14.兩不愁三保障

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保障。

15.四類重點對象

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

16.四種危險

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

17.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指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成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成為少數。

18.「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黨100年建成小康社會;建國10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共十九大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第一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以上是一些公考申論寫作素材,希望對你有用。

㈢ 十位中國歷史名人資料要有文字介紹要有人物圖片

第十名:孫武。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人,是吳國將領。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提起《孫子兵法》,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甚至有人還可以背誦其中的名言警句。這部中國古代兵學名著雖然僅有5000餘字,卻以其博大精深的戰爭哲理、啟迪心靈的斗爭智慧在中外軍事思想史上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堪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
第九名:蔡倫。蔡倫(61~121)字敬仲,漢族,東漢桂陽郡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造者(非發明者)。作為一名古代宦官,他曾在昂貴的絲綢和竹板上書寫過,但是,他改造了造紙術,用樹皮、魚網和竹子壓製成紙。造紙術的發明徹底改寫了後世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也使蔡倫屹立於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之列。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第八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他8周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在位期間將皇權政治推向頂峰,同時也是中國衰落的起點。主要奠定了中國的大致版圖。
第七名:楊堅。楊堅(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他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文帝在位期間,隋朝開皇年間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巔峰時期。三省六部的設置成為後代封建國家中央政權的固定製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加強中央集權。對唐及以後歷代王朝影響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楊堅最大的貢獻是科舉制度的創立。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對中國以至東亞、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隋唐以後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舉的影響。時至今日科舉的一些習慣仍然可以在中國大陸的高考中看見。例如分省取錄、將考卷寫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頭裝訂起來,從而杜絕判卷人員和考生串通作弊、稱高考最高分者為狀元等等,俱是科舉殘留的遺跡。
第六名:老子。老子即李耳,字聃,楚國苦縣歷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除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老子》一書中還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第五名:李白,杜甫。李白和杜甫是我國古代最為著名的、影響最為深遠的詩人。李白和杜甫是中國唐代詩歌的乃至中國古代文學的兩座高峰,我們分別稱他們為「詩仙」「詩聖」。他們共同經歷了唐王朝由極盛到動亂的歷史。面對這個亂世,他們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詩歌藝術風格和個人性格。李白和杜甫,是照耀著唐代乃至整個古典詩壇的兩面萬古常新的旗幟。他們二人的作品無疑"同樣都具有高度的現實性和人民性","李白和杜甫,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來說,都是繼往開來、沾溉百世的人物"。
第四名:司馬遷。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後人尊為「史聖」。他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的史學巨著《史記》,是「二十五史」之首。同時造就了西方無法比擬的歷史傳承記載。
第三名:毛澤東。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
其主要貢獻:
一、毛澤東引導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二、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開始了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紀元。
三、開創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開始了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艱辛而曲折的探索。
四、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對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執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五、奠定了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為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第二名:秦始皇。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趙氏,故又稱趙政,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第一位皇帝,秦莊襄王之子,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地方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以後歷代有為皇帝無不以大一統為目標。
第一名: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農歷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為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一直被歷代統治者視作正統學科,以至作為任賢用能的標准,影響延綿數千年至今。

㈣ 關於英雄人物的作文素材,你知道多少呢可以聊一聊嗎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電視劇功勛讓我們了解了八位功勛人物真實而感人的故事,這篇文章就為大家帶來其中幾位偉大人物的作文素材,記得收藏啊。

人物素材一、李延年。戰斗英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人物生平事跡:1、先後參加解放戰爭、湘西剿匪、抗美援朝等戰役,戰斗20餘次。在湘西剿匪中曾與土匪掰過手腕,指揮聯隊以微小的代價取得剿匪20餘人的勝利。2、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一度彈盡糧絕,通行中斷,他指揮僅存的40多個有生力量,靠著收集敵人遺棄的武器,最終必傷美軍600餘人,奪回屍首的三四六點六高地,榮立特等功,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一級英雄稱號。

人物關鍵詞:革命本色、愛國情懷、傳承紅色精神、踐行初心和使命等。


人物素材四、孫家棟。中國衛星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人物。

生平事跡:翻開孫家棟的人生履歷,就如同閱讀一部新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在中國自主研製發射的100個航天飛行器中,由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或工程總師的就有34顆,占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120/3世紀70年代,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發射失敗,孫家棟帶領著科研人員在冰天凍地里撿了三天炸碎的火箭衛星殘骸,由此找到了失敗的原因。一年後,一顆新的衛星騰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