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贊美敦煌石窟的文章和詩句,很急~~!
敦煌樂
年代:【明】 作者:【楊慎】
角聲吹徹梅花,胡雲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
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里身回雲闕,覺來淚滿天涯。
敦煌曲
年代:【明】 作者:【曾棨】
吐蕃健兒面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
七關蕭索少人行,白骨戰場縱復橫。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
烽煙斷絕鳥不飛,十一年來不解圍。
傳檄長安終不到,借兵回紇何曾歸。
愁雲慘淡連荒漠,卷地北風吹雪落。
將軍錦韉暮還控,壯士鐵衣夜猶著。
城中匹綾換斗麥,決戰寧甘死鋒鏑。
一朝胡虜忽登城,城上蕭蕭羌笛聲。
當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憶中原,還著衣冠望鄉哭。
老身倖存衣在篋,官軍幾時馳獻捷?
洪武癸亥以公事出會寧北境(二首)
年代:【明】 作者:【鄭居貞】
北出長城古塞邊,荒松落日少人煙。
隔河又是河西地,過得敦煌是酒泉。
題任少監百馬圖
敦煌水涸龍駒伏,未央廄前秋草綠。
驢駝負石玉門關,舊苑空餘三十六。
憶昔高皇馬百匹,騊駼車府無監牧。
只喊悄留太僕掌天閑,不許田駑食民谷。
古來貴良不貴多,須信儉余奢不足。
任監手畫百驊騮,五色如雲散平前滲薯陸。
八月風高水草甘,飲嚙舒閑肆馳逐。
騅驪黃莫復辯,水葉風花亂人目。
任公生遭太平世,結思驅毫逞神速。
四海無虞百將閑,無乃圖形華山麓。
吾聞善相東門京,坐閱群龍眼如燭。
帛家口齒謝家鬃,皎皎那容在空谷。
爭如下乘得休安,骨相雖凡好毛肉。
杏花煙外柳陰中,絆絡無加飽芻粟。
嗚呼此畫世已稀,徒有千金未輕鬻。
老矣支郎俊氣銷,撫卷空歌天馬曲。
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
年代:【明】 作者:【王偁】
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
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
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
歲暮贈新安吳用卿
年代:【明】 作者:【王惟儉】
北風吹雲雲四幕,歲盡窮陰苦寂寞。
忽聞有客來大鄣,清姿絕塵立野鶴。
大鄣慧者山客性耽古,開緘發篋光煜龠。
夏王九牧鑄黃金,大澤深山遠不若。
於闐雁肪截昆吾,饕文如發雙龍攫。
豐隆煽火天公下,紫煙飛盡粉骨薄。
錦縹細展墨花翻,河東二柳敦煌索。
會稽內史十五字,崩崖斷石壓秘閣。
老夫亦出漢螭鉤,海虯盤觚綠玉削。
方鼎癸父隱亞文,滿堂賓客起錯愕。
篋中寶物朽欲死,誰從柯亭裁新龠。
嗚呼此事真未易,共君且傾銀鑿落。
2. 敦煌莫高窟飛天仕女圖
1. 關於飛天仕女圖的詩句
關於飛天仕女圖的詩句 1.關於飛天的詩句 注意是詩句
關於飛天的詩句,推薦如下:
素女結念飛天行,白玉參差鳳凰聲,天仙借女雙翅猛。——《弄玉詞二首》年代:唐 作者: 鮑溶
輕盈舞殿三千女,縹緲飛天十二台。定有仙人來種玉,藍田歸計少徘徊。
——《對雪二首》 年代:宋 作者: 毛滂
來何必召雲,去何必飛天。我名不為龍,何能雨爾田。 ——《答問詩十二篇寄呈滿子權其七水車問龍》 年代:宋 作者: 王令
香魄已飛天上去,鳳簫猶似月中聞。——《吊盈盈三首》 年代:宋 作者: 王山
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醉翁操》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從今去,任東西南北,作個飛仙。——《大聖樂》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遙想處士風流,鶴隨人去,老作飛仙伯。——《念奴嬌》 年代:宋 作者: 辛棄疾
驀地飛仙降碧空,雲車雙輛挈靈童。可憐蓬子非天子,逃去逃來吸北風。
——《贈蓬子 》 年代:近代 作者: 魯迅
聞道新春恣游覽,羨君平地作飛仙。——《次韻孫職方蒼梧山》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飛仙亦偶然,脫命瞬息中。——《丹元子示詩飄飄然有謫仙風氣吳傳正繼作復次》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攬衣獨立鏡湖邊,風露萬頃秋渺然;開帆詎必入東海,騎鯨便可追飛仙。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觀月》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我無飛仙術,御氣周八極;寸步常依人,艱哉萬里役。
——《初入西州境述懷》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南山有飛仙,來結尋梅社。——《梅花絕句》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雲外飛仙故不遠,喚渠小為駐青鸞。——《秋晚登擬峴望祥符觀》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卻笑飛仙未忘俗,金貂猶著侍中冠。——《題丈人觀道院壁》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秋來漸有佳風月,擬與飛仙日往還。——《幽居》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正令未逐飛仙去,要是巢居太古民。 ——《幽居夏日》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雲端不遇飛仙過,誰顧幽人寂寞中。——《早秋》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初無金丹術,何以追飛仙?——《晝睡》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他時定是飛升去,沖破秋空一點青。 ——《答從叔愈》 年代:唐 作者: 韓湘
飛仙山高邁,遺蹤落清淵。——《寄題琴高台》 年代:宋 作者: 文天祥
願傳飛仙術,一洗局促悲,被襟閬風觀,濯發扶桑池。 ——《北征》 年代:宋 作者: 陳與義
不如地上雞,乃得竊葯隨飛仙。——《鶴躚躚》 年代:元 作者: 楊維楨
玉天三十六,六梵聚飛仙。——《步虛四章》 年代:宋 作者: 白玉蟾
飛仙不返周王子,重阜相連少室孫。——《登封道中三絕 緱山祠》 年代:宋 作者: 蘇轍
瀘江東山山更奇,騎鯨飛仙歸未歸。——《題錦浪亭》 年代:宋 作者: 曹叔遠
湖海一舟須此老,蓬瀛方丈自飛仙。——《寄文潛無咎少游三學士》 年代:宋 作者: 陳師道
上界足官府,飛升亦何益。還在此山中,相逢不相識。
——《盧山五詠 盧敖洞(圖經雲:敖,秦博士,避》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語君白日飛升法,正在焚香聽雨中。 ——《即事》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人人自有飛升骨,平卻心丹是內丹。——《題妙庭觀》 年代:宋 作者: 邊維岳
2.關於飛天的古仔悶詩
1、月下飛天境 唐.李白 《渡荊門送別》
2、霜飛天苑御梨秋 唐.王昌齡 《九日登高》
3、窅映飛天言 唐.常建 《張天師草堂》
4、一雁背飛天正寒 唐.杜牧 《賀崔念雹彎大夫崔正字》
5、羽蓋飛天 漢.元李治 《七夕宴懸圃二首》
6、更堪寒暮雪飛天 宋.呂渭老 《水調歌頭·撫床多感慨》
7、插翅飛天陲 唐.韓愈 《寄崔二十七立之》
8、素女結念飛天行 唐.鮑溶 《弄玉詞二首》
9、文句飛天聰 唐.李群玉 《始忝四座奏狀聞薦蒙恩授官,旋進歌詩,延英》
3.關於「飛天」的詩句有哪些
1.《渡荊門送別》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2.《張天師草堂》年代: 唐 作者: 常建
靈溪宴清宇,傍倚枯松根肆橡。
花葯繞方丈,瀑泉飛至門。
四氣閉炎熱,兩崖改明昏。
夜深月暫皎,亭午朝始暾。
信是天人居,幽幽寂無喧。
萬壑應鳴磬,諸峰接一魂。
遂登仙子谷,因醉田生樽。
時節開玉書,窅映飛天言。
心化便無影,目精焉累煩。
忽然與霄漢,寥落空南軒。
3.《河中陪帥游亭》年代: 唐 作者: 溫庭筠
倚闌愁立獨徘徊,欲賦慚非宋玉才。滿座山光搖劍戟,
繞城波色動樓台。鳥飛天外斜陽盡,人過橋心倒影來。
添得五湖多少恨,柳花飄盪似寒梅
4.《塞上》年代: 宋 作者: 譚用之
秋風漢北雁飛天,單騎那堪繞賀蘭。磧暗更無岩樹影,
地平時有野燒瘢。貂披寒色和衣冷,劍佩胡霜隔匣寒。
早晚橫戈似飛尉,擁旄深入異田單。
缽略城邊日欲西,遊人卻憶舊山歸。牛羊集水煙黏步,
雕鶚盤空雪滿圍。獵騎靜逢邊氣薄,戍樓寒對暮煙微。
橫行總是男兒事,早晚重來似漢飛。
5.《西江月·撥轉飛天妙本》年代: 元 作者: 高道寬
撥轉飛天妙本,煉就一粒丹砂。朝求暮采道人茶。圓滿一旬點罷。玉衡纏教定正,運動八面雲霞。小庵獨坐俺仙家。除睡萬緣不*。
飛天小女警有多少個?分別叫什麼名字?
有3個,分別叫花花,泡泡,毛毛。
4.有關飛天畫的優美詩句
宋〈太平御覽〉卷622引〈天仙品〉中雲:「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雲飛仙。」
敦煌飛天的名稱由來佛教中把化生到凈土天界的神慶人物稱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經疏〉中雲:「外國呼神亦為天。」
佛教中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天。飛天多畫在佛教石窟壁畫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話人物稱為「仙」,如「領先仙」、「天仙」、「赤腳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仙。
宋〈太平御覽〉卷622引〈天仙品〉中雲:「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雲飛仙。」 飛仙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徵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
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天亦稱為飛仙,是飛天、飛仙不分。
後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雖然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稱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畫中的空中飛神樂為飛天。敦煌飛天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後來成為敦煌壁畫藝術的一個專用名詞。
敦煌飛天從起源和職能上說,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闥婆與緊的復合體。
乾闥婆是印度梵語的音譯,意譯為天歌神。由於他周身散發香氣,又叫香間神,緊那羅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譯,意譯為天樂神。
乾闥婆和緊那羅原來是印度古神話和婆羅門教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神話傳說中說他們一個善歌,一個善舞,形影不離,融洽和諧,是恩愛的夫妻。
後來被佛教吸收,化為天龍八部眾神中的兩位天神。唐代慧琳〈音義〉上解釋說:「真陀羅,古作緊那羅,間樂天,有微妙間響,能微妙音響,能作歌舞。
男則馬首人身,能歌;女則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與乾闥婆為妻也。」
乾闥婆與緊那羅被佛教列入天龍八部神後,隨著佛教理論和藝術審美以及藝術創作的發展需要,由原來的馬頭人峰的猙獰面目,逐漸演化為眉清目秀,體態俏麗,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飛仙了。 乾闥婆和緊那羅最初在佛教天龍八部眾神中的職能中有區別的。
乾闥婆——樂神的任務是在佛教凈土世界裡散香氣,為佛獻花、供寶、作禮贊,棲身於花叢,飛翔於天宮,緊那羅——歌神的任務是在佛國凈土世界裡,為佛陀、菩薩、眾神、天人奏樂歌舞,居住在天宮,不能飛翔於去霄,後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的職能混為一體;乾闥婆亦演奏樂器,載歌載舞;緊那羅亦沖出天宮,飛翔雲霄。乾闥婆和緊那羅男女不分,合為一體,化為後世的敦煌飛天。
莫高窟西魏時已出現了持樂歌舞的飛天。隋代以後,乾闥婆和緊那羅混為一體,已無法分辯了。
只是音樂界、舞蹈界寫文章時,為了把他們和樂伎加以區別,把早期天宮奏樂的乾闥婆定名為天宮樂伎,把後來合為一體、持樂歌舞的飛天定名為飛天樂伎。 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復合體。
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事融合為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
它是不長翅磅的不生羽毛、沒有圓光、藉助彩雲而不依靠彩雲,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綵帶而凌空翱翔的飛天。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
5.有關飛天古詩詞
描寫「飛天」的詩詞有
1.《郊廟朝會歌辭建隆乾德朝會樂章二十八首》
年代: 隋 作者: 佚名
惕厲日乾乾,潛蟠工躍淵。
伐謀參上策,受鉞總中堅。
田訟歸周日,民謠戴舜年。
風雲自冥感,嘉會翼飛天。
2.《渡荊門送別》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3.《渡荊門送別》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4.《河中陪帥游亭》
年代: 唐 作者: 溫庭筠
倚闌愁立獨徘徊,欲賦慚非宋玉才。滿座山光搖劍戟,
繞城波色動樓台。鳥飛天外斜陽盡,人過橋心倒影來。
添得五湖多少恨,柳花飄盪似寒梅。
5.《塞上》
年代: 宋 作者: 譚用之
秋風漢北雁飛天,單騎那堪繞賀蘭。磧暗更無岩樹影,
地平時有野燒瘢。貂披寒色和衣冷,劍佩胡霜隔匣寒。
早晚橫戈似飛尉,擁旄深入異田單。
缽略城邊日欲西,遊人卻憶舊山歸。牛羊集水煙黏步,
雕鶚盤空雪滿圍。獵騎靜逢邊氣薄,戍樓寒對暮煙微。
橫行總是男兒事,早晚重來似漢飛。
6.有關「飛天」的古詩詞有哪些
1、遙想處士風流,鶴隨人去,老作飛仙伯。——宋代辛棄疾《念奴嬌》
譯文:遙想居士在哪裡游歷,仙鶴和人一起離去,等到年紀大了便成為飛天的仙人。
2、思翁無歳年,翁今為飛仙。——宋代蘇軾《醉翁操》
譯文:想到您沒有幾年了,如今您飛天作仙。
3、玉天三十六,六梵聚飛仙。——宋代白玉蟾《步虛四章》
譯文:玉清天三十六天,六梵聚集飛天作仙。
4、飛仙不返周王子,重阜相連少室孫。——宋代蘇轍《登封道中三絕 緱山祠》
譯文:羽化飛仙不做周王子了,重阜相連結著少室孫。
5、素女結念飛天行,白玉參差鳳凰聲。——唐代鮑溶《弄玉詞二首》
譯文:素女有了羽化飛仙的念頭,白玉相互交錯發出鳳凰的聲音。
6、來何必召雲,去何必飛天.我名不為龍,何能雨爾田。——宋代王令《答問詩十二篇寄呈滿子權其七水車問龍回》
譯文:為什麼來了就一定要召喚雲,為什麼去了就一定要飛天,我的名字並不是龍,又怎麼能呼風喚雨呢?
7、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宋代蘇軾《醉翁操》
譯文:您今天已經成為答飛仙,此中的用意還是人間啊。
8、從今去,任東西南北,作個飛仙。——宋代陸游《大聖樂》
譯文:從今天起,不管東南西北,做個飛天的仙子。
7.關於寫仕女詩句
佳人 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西施詠 王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長恨歌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洛陽女兒行 王維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幃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沙。
麗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灸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畫,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離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答案是我抄寫別人的,望問題主人善用。
8.誰知道有關飛天的詩句和名言
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後為德。聞之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荀況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況
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馳於空想,不驁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李大釗
講到學習方法,我想用六個字來概括:"嚴格、嚴肅、嚴密。"這種科學的學習方法,除了向別人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識的刻苦鍛煉。——蘇步青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即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朱熹
學和行本來是有聯系著的,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當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手。否則讀書雖多,只是成為一座死書庫。——謝覺哉
要讀好書,必須先打好基礎,讀好了基礎,才能在這基礎上作個別問題的研究,基礎要求廣,鑽研則要求深,廣和深也是統一的,只有廣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廣。——吳晗
獨立思考能力是科學研究和創造發明的一項必備才能。在歷史上任何一個較重要的科學上的創造和發明,都是和創造發明者的獨立地深入地看問題的方法分不開的。 ——華羅庚
3. 關於「莫高窟」的詩詞有哪些
1、《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唐—徐鉉。
蔣山南望近西坊,亭館依然鎖院牆。
天子未嘗過細柳,將軍尋已戍敦煌。
欹傾怪石山無色,零落圓荷水不香。
為將為儒皆寂寞,門前愁殺成中郎。
2、《洪武癸亥以公事出會寧北境》明—鄭居貞。
北出長城古塞邊,荒松落日少人煙。
隔河又是河西地,過得或羨嘩敦煌是酒泉。
3、《歲暮贈新安吳用卿》派瞎明—王惟。
儉衫行北風吹雲雲四幕,歲盡窮陰苦寂寞。忽聞有客來大鄣,清姿絕塵立野鶴。
大鄣山客性耽古,開緘發篋光煜龠。夏王九牧鑄黃金,大澤深山遠不若。
於闐雁肪截昆吾,饕文如發雙龍攫。豐隆煽火天公下,紫煙飛盡粉骨薄。
錦縹細展墨花翻,河東二柳敦煌索。會稽內史十五字,崩崖斷石壓秘閣。
老夫亦出漢螭鉤,海虯盤觚綠玉削。方鼎癸父隱亞文,滿堂賓客起錯愕。
篋中寶物朽欲死,誰從柯亭裁新龠。嗚呼此事真未易,共君且傾銀鑿落。
4. 足字開頭的成語
1、足足有餘
【讀音】:zúzúyǒuyú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新華日報》1954.10.31:「家庭生活足足有餘。」
【解釋】:足足有餘的意思是形容充足、寬裕,支用不完。
2、足智多謀
【讀音】:zúzhìōmóu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謀,可與共事。」
【解釋】:足智多謀的意思是足:充實,足夠;智:聰明、智慧;謀:計謀。富有智慧,善於謀劃。形容人善於料事和用計。培賀
3、足音跫然
【讀音】:zúyīnqióngrán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解釋】:足音跫然的意思是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後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4、足音空谷
【讀音】:zúyīnkōnggǔ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湯顯祖《答王相如書》:「足音空谷,乃有相如。」胡熊鍔《粲如到問偕隱內子目疾代賦以謝之》詩:「眼底浮雲成變幻,足音空谷到沈幽。」
【解釋】:足音空谷的意思是比喻難得的人物或言論。
5、足衣足食
【讀音】:zúyīzúshí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敦煌變文集·醜女緣起》:「我佛當日為救門徒六道輪回,猶如舟船,般運眾生,達於彼岸。此時總得見佛,今世足衣足食。」
【解釋】:足衣足食的意思是衣食豐足。指生活富裕。
6、足踏實地
【讀音】:zútàshídì
【類型】:4字成語
【出處】:徐鑄成《報海舊聞》五一:「所有有靈魂的人,都應足踏實地,奮發自雄。」
【解釋】:足踏實地的意思是猶言腳踏實地。
7、足食瞎談足兵
【讀音】:zúshízúbīng
【類型】:4字成語
【出處】:《論語配神派·顏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解釋】:足食足兵的意思是食:糧食;兵:武器。糧食充足,武備修整。
8、足食豐衣
【讀音】:zúshífēngyī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嬴宗季女《六月霜·恤緯》:「勸夫人省可閑愁緒,足食豐衣無所慮,何況俺爺貴胄都時譽。」
【解釋】:足食豐衣的意思是豐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9、足趼舌敝
【讀音】:zújiǎnshébì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清·葉廷琯《吹網錄·寧古塔紀略》:「至漢槎賜環之事,桭臣言同社諸公,如宋右之相國……固不忘故舊,而其中足趼舌敝,以成茲舉者,則大馮三兄之力居多。」
【解釋】:足趼舌敝的意思是指費了許多力氣和口舌。
10、足繭手胝
【讀音】:zújiǎnshǒuzhī
【類型】:4字成語
【出處】:明·王志堅《表異錄·言動》:「行役之勞曰足繭手胝。」
【解釋】:足繭手胝的意思是指由於辛勞而使手和腳上生了老繭。
5. 有關敦煌的詩句
1、角聲吹徹梅花,胡雲遙接秦霞。白雁西風紫塞,鉛桐攜皂雕落日黃沙。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夢里身回雲闕,覺來淚滿天涯。——《敦煌樂》明代:楊慎
白話譯文:邊塞號角在吹奏著《梅花三弄》,在胡地的雲彩連接著槐伏秦地的晚霞;烈烈的西風、大雁高飛,紫色的邊關蒼涼而又雄壯,黃昏時節,黃沙漫天,白雕飛翔。
漢使蘇武拄著大漢使節的旌節在牧羊,王昭君在馬背上彈奏著一曲曲琵琶;想來他們在夢中應該回到了漢家高大的宮殿,只怕是醒來後只能獨自傷心,落淚無盡。
2、莫高千窟列鳴沙,崖壁紛披五色霞。胡楊翠蔭閣道外,九層樓接日光華。——《敦煌石窟歌》當代:邱登成
白話譯文:莫高有上千個石窟列在沙礫里,懸崖璧上都是五彩斑斕的霞光。石窟外是胡楊投下的綠蔭,九層高樓沐輪好浴著陽光。
3、北出長城古塞邊,荒松落日少人煙。隔河又是河西地,過得敦煌是酒泉。——《洪武癸亥以公事出會寧北境》明代:鄭居貞
白話譯文:從北面出來到長城的古賽邊,落日下荒漠的松樹,杳無人煙。隔著江河又是西地的河邊,過了敦煌就是酒泉了。
4、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敦煌曲》明:曾棨
白話譯文:敦煌的邊疆士兵在哭泣,四面胡人的戰鼓聲在急切的響著。
5、敦煌城下沙如雪,敦煌城頭無六月。 ——《送翰林典籍張敏行之官西土》明代:孫蕡
白話譯文:敦煌城樓下鳴沙像雪一樣,敦煌的城頭是沒有六月節氣的。
6. 關於敦煌的著名詩句(關於敦煌莫高窟的詩句有哪些)
1.關於「敦煌莫高窟」的詩句有哪些
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古詩有《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敦煌樂》,《敦煌曲》,《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等。
《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 作者:王偁 「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
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
《敦煌樂》 年代: 明 作者: 楊慎 「角聲吹徹梅花旁鎮,胡雲遙接秦霞。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
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夢里身回雲闕,覺來淚滿天涯。」
《敦煌曲》 年代:明 作者: 曾棨 「吐蕃健兒面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七關蕭索少人行,白骨戰場縱復橫。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烽煙斷絕鳥不飛,十一年來不解圍。
傳檄長安終不到,借兵回紇何曾歸。愁雲慘淡連荒漠,卷地北風吹雪落。
將軍錦韉暮還控,壯士鐵衣夜猶著。城中匹綾換斗麥,決戰寧甘死鋒鏑。
一朝胡虜忽登城,城上蕭蕭羌笛聲。當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憶中原,還著衣冠望鄉哭。老身倖存衣在篋,官軍幾時馳獻捷?」《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 作者:徐鉉 「蔣山南望近西坊,亭館依然鎖院牆。
天子未嘗過細柳,將軍尋已戍敦煌。欹傾怪石山無色,零落圓荷水不香。
為將為儒皆寂寞,門前愁殺成中郎。」。
2.描寫敦煌的古詩詞
1、敦煌太守才且賢(唐·岑參·《敦煌太守後庭歌》)2、敦煌耆舊鬢皓然(唐·岑參·《敦煌太守後庭歌》)3、將軍尋已戍敦煌(唐·徐鉉·《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4、將軍尋已戍敦煌(宋·徐鉉·《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5、河東二柳敦煌索(明·王惟儉·《歲暮贈新安吳用卿》)6、敦煌水涸龍駒伏(明·夢觀法師·《題任少監百馬圖》)7、萬里敦煌道(明·王偁·《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8、敦煌鍾鼓車(明·王稚登·《七十初度漫賦二十六韻》)9、敦煌壯士抱戈泣(明·曾棨·《敦煌曲》)10、過得敦煌是酒泉(明·鄭居貞·《洪武癸亥以公事出會寧北境(二首)》)11、囊盛莫致敦煌種(明·朱曰藩·《燕薁引》)。
3.關於敦煌莫高窟里有哪些古代詩
關於敦煌莫高窟昌吵的古代詩有很多。
如敦煌樂、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等等。《敦煌樂》年代: 明 作者: 楊慎角聲吹徹梅花,胡雲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里身回雲闕,覺來淚滿天涯。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 年代: 唐 作者: 徐鉉蔣山南望近西坊,亭館依然鎖院牆。
天子未嘗過細柳,將軍尋已戍敦煌。欹傾怪石山無色,零落圓荷水不香。
為將為儒皆寂寞,門前愁殺馬中郎。《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年代: 南宋 作者: 王偁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
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4.關於敦煌的名句有哪些
命運從不理會個人意志,無數小細節在扭轉人生,一見一念,和風落葉春水微瀾在時間里匯成細流。
年輕時,游移不定,任飄零四方,追逐模糊的執念。等到歲月匯成蒼茫大河,無法改道的時候,只是被動的奔忙。
行德耐啟侍死前方能明白自己在神的意旨下艱辛的命運,已是幸運。多少人,到死也不解為何人生如此。
——井上靖《敦煌》我以生命做嫁,許你一世喜樂安康。——太平無憂《敦煌》「看來曹氏即將亡於我曹賢順這一代,這也無可奈何。
相傳古時,這里一度長期由吐蕃統治,漢人平時不得不著番服。只有在節祭之日穿漢服仰天哀慟。
想必歷史又要重演了。可是,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永遠征服這塊土地,正如吐蕃最後離去一樣,西夏遲早也會離開。
到時,你我的子孫將會留下來,就像那離離原上草,因為長眠在這塊土地上的漢人之魂,要比其他任何民族都多得多。告訴你,此地是漢土。」
——井上靖《敦煌》今緣外賊掩襲,國土擾亂,大雲寺比丘等搬移聖經於莫高空窟,而罩藏壁中。於是發心,敬寫《般若波羅蜜心經》一卷,安置洞內已。
伏願天龍八部長為護助,城隍安泰,百姓安寧,次願甘州郡主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現世業障,並皆消滅,獲福無量,永充供養——井上靖《敦煌》「不管前方有什麼樣的障礙,他決定一概不躲避,徒步走下去,這么做見不得會壞到哪裡去。」——井上靖《敦煌》萬望恕我一時糊塗,做出如此唐突之事。
我真的並非惡意,實在仰慕已久。——井上靖《敦煌》在趙行德的眼裡,這時李元昊的五短身材仍不失統帥之威嚴。
他與回鶻王女並轡齊驅,不住地向將士們投以贊許的目光。行德雖然在這樣的場合完全有理由憎恨李元昊,但他在內心深處卻始終覺得大丈夫生當如此,縱然是兒女情長,又豈能英雄氣短。
——井上靖《敦煌》就在這時,城牆上那個半天靜止不動的黑點忽然飛離了城牆,拖著一條長尾巴沿著城牆栽落下去,只發生在短短一剎那間。這樁突發事件或許沒有引起任何人注意,廣場上沒有一絲動靜,就像什麼事也不曾發生。
——井上靖《敦煌》沙州雖遠離中 原,乃祖宗開拓,當為漢土。我 輩子民,雖久居此地,卻還是華 夏子孫。
斯土斯民,豈容夷狄久 占,我料定西夏也會與吐蕃一 樣,最終必然歸去。屆時我輩的 子孫,正如原野上的荒草,仍舊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井上靖《敦煌》趙行德遣走朱王禮派來的信使,再度埋首提筆抄譯經典。偌大一座城已幾為空城,戰火隨時可能延及,局勢危急,但對行德而言,卻有了一段寧靜的時光。
從窗口可以望見一大群飛鳥,塵埃似的自北向南飛去。——井上靖《敦煌》趙行德遣走朱王禮派來的信使,再度埋首提筆抄譯經典。
偌大一座城已幾為空城,戰火隨時可能延及,局勢危急,但對行德而言,卻有了一段寧靜的時光。從窗口可以望見一大群飛鳥,塵埃似的自北向南飛去。
——井上靖《敦煌》經歷幾次戰斗後,他覺得打仗也不過如此而已,有何難哉。投幾個石頭,然後就昏死過去,聽天由命。
能否回營,那要由他的老馬來決定了。——井上靖 《敦煌》行德不清楚在他把回鶻女子託付給朱王禮、離開甘州城之後,朱王禮曾經如何對待她,但如今這已不重要,他有更要緊的事要思考。
他想起了前天同他忽然碰面時女人的那副神情,交織著驚詫、困惑、歡喜與悲哀。當時,她立刻策馬賓士,無疑是因為無從表達心意,才落荒而逃。
——井上靖《敦煌》佛,你萬世孤獨。請收容我,寂寞一生。
——吳虹飛《敦煌》佛,我不過是世間一個卑微的女子,我能有的不過是愛人模糊的容顏。佛,求你度我 野花為飾。
把我引向我的愛人,使他看見我的美麗和忠貞。天堂,地獄,求你度我。
佛,准我夜夜返回敦煌。我要和一個名字守在一起。
說:是我的我的我的我的,誰也不許要他走。——吳虹飛。
5.求描寫敦煌的七絕名句,如「卷軸散溢孤香遠,一度狂沙幾飛天」之類
《反彈琵琶飛天舞》
反手撥弦自在彈,盛唐流韻裊千年。
莫高窟壁飛天舞,今獻西安貴胄看。
梨園興盛起開元,燕舞鶯歌醉欲仙。
唐室風流今日再,琵琶聲里夢飛天。
歲月流沙踏作塵,喧囂歷史樂留痕。
為從樂舞邀恩寵,歡快歌喉苦澀心。
為誰歡喜為誰愁?鈴顫弦驚媚眼羞。
蟬翼妝披妖隱露,琵琶舞韻搶風頭。
滑玉嫩脂通體香,風情萬種覲明皇。
三千寵愛傳獨擅,誰問貴妃心底傷?
春宵詩
劉孝先
夜樓明月弦。 露下百花鮮。
情多意不設。 啼罷未歸眠。
敦煌定若遠。 一信動經年。
6.關於「莫高窟」的詩詞有哪些
莫高窟詠 敦煌人作品 雪嶺干青漢,雲樓架碧空,重開千佛剎,旁出四天宮。
瑞鳥含珠影,靈花吐蕙藂 (叢) 。洗心游勝境,從此去塵蒙。
2.五律 敦煌莫高窟 壁畫世無雙,形顏映紫光。 懸宮居國粹,舞女踏雲祥。
聆聽琵琶曲,祈求社稷昌。 琳琅看不盡,瑰寶五洲揚。
3. 《敦煌太守後庭歌》唐 岑參敦煌太守才且賢,郡中無事高枕眠。太守到來山出泉,黃砂磧里人種田。
敦煌耆舊鬢皓然,願留太守更五年。城頭月出星滿天,曲房置酒張錦筵。
美人紅妝色正鮮,側垂高髻插金鈿。醉坐藏鉤紅燭前,不知鉤在若個邊。
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黃金錢。4.《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唐 徐鉉蔣山南望近西坊,亭館依然鎖院牆。
天子未嘗過細柳,將軍尋已戍敦煌。欹傾怪石山無色,零落圓荷水不香。
為將為儒皆寂寞,門前愁殺成中郎。5.《洪武癸亥以公事出會寧北境(二首)》明 鄭居貞北出長城古塞邊,荒松落日少人煙。
隔河又是河西地,過得敦煌是酒泉。6.《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王偁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
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7. 《題任少監百馬圖》明 夢觀法師敦煌水涸龍駒伏,未央廄前秋草綠。
驢駝負石玉門關,舊苑空餘三十六。憶昔高皇馬百匹,騊駼車府無監牧。
只留太僕掌天閑,不許田駑食民谷。古來貴良不貴多,須信儉余奢不足。
任監手畫百驊騮,五色如雲散平陸。八月風高水草甘,飲嚙舒閑肆馳逐。
騅田驪>黃莫復辯,水葉風花亂人目。任公生遭太平世,結思驅毫逞神速。
四海無虞百將閑,無乃圖形華山麓。吾聞善相東門京,坐閱群龍眼如燭。
帛家口齒謝家鬃,皎皎那容在空谷。爭如下乘得休安,骨相雖凡好毛肉。
杏花煙外柳陰中,絆絡無加飽芻粟。嗚呼此畫世已稀,徒有千金未輕鬻。
老矣支郎俊氣銷,撫卷空歌天馬曲。8. 《七十初度漫賦二十六韻》明 王稚登憶上蓬萊殿,曾讎石室書。
史臣陪出入,丞相借吹噓。故國歸來早,長安不可居。
為園棲曲巷,種柳拂清渠。西縣琴聲近,南鄰樹影疏。
庭馴得食鳥,池躍放生魚。抱膝吟《梁父》,無心賦《子虛》。
鄙人荊五羖,醒士楚三閭。白鳥相忘久,青蠅肯舍諸。
淺衷同撲滿,傲骨類蘧蒢。漢紀偷桃舊,豳風剝棗初。
秋山當幾席,春酒滿園廬。大斗勞為壽,新詩賴起予。
自慚同襪線,何以報璠玙。浚邑干旄騎,敦煌鍾鼓車。
高僧遺巾拂,名妓進衣袽。丹指楓將變,黃知菊漸舒。
何當饗敝帚,不可賴耕鋤。花落從堆積,雲來不掃除。
每開池上酌,頻摘雨中蔬。王猛貧捫虱,公孫老牧豬。
隕霜嗟獄氣,蔽日憤刑餘。殿上誰扳檻,屏前罷引踞。
終朝游汗漫,豈但夢華胥。中聖曾無計,求仙焉所如。
桃花流水渡,願作武陵漁。9. 《敦煌曲》明 曾棨吐蕃健兒面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
七關蕭索少人行,白骨戰場縱復橫。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
烽煙斷絕鳥不飛,十一年來不解圍。傳檄長安終不到,借兵回紇何曾歸。
愁雲慘淡連荒漠,卷地北風吹雪落。將軍錦韉暮還控,壯士鐵衣夜猶著。
城中匹綾換斗麥,決戰寧甘死鋒鏑。一朝胡虜忽登城,城上蕭蕭羌笛聲。
當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年年寒食憶中原,還著衣冠望鄉哭。
老身倖存衣在篋,官軍幾時馳獻捷?參考資料《詩詞名句網》:/。
7. 關於敦煌古窟的詩句
1. 關於敦煌莫高窟的詩句
<p><strong>;《釋敦煌》</strong></p> <p>
</p> <p>;在那河西走廊的絲綢古路,</p> <p>;藍天白雲飄過的沙洲,</p> <p>;有一顆明珠歷盡滄桑,</p> <p>;敦煌的莫高窟神采飛揚。</p> <p>;我用辭海的字句也無法描述他璀璨的星光。</p> <p>;我不願意走近你風動的壁牆,</p> <p>;怕我呼出的濁氣污染了你天衣舞裳。</p> <p>;我感嘆我敬仰,</p> <p>;把藝術融進每寸牆壁的巨匠,</p> <p>;把靈魂融進藝術的巨蠢物匠,</p> <p>;鑄就了傳世的敦煌,他們的功績萬古流芳。</p> <p>;歷史歲月的悲長,痛徹骨髓的傷,</p> <p>;被強盜掠奪破壞的藝術,鮮血在流淌。</p> <p>;飄零在強盜博物館里的瑰寶,</p> <p>;都印著華夏思想的源遠流長,</p> <p>;如果我能我願意穿越到曾經的輝煌,
</p> <p>;站在鳴沙山上,手握刀槍,</p> <p>;所有的掠奪,我願意用軀體阻擋。</p> <p>;這是狹隘的想,</p> <p>;難道你沒有發現強盜也變了模樣,</p> <p>;用禮貌語問候東方,</p> <p>;這是華夏藝術的力量,</p> <p>;滌盪洗凈強盜醜陋的狂妄。</p> <p>;無論飄零到哪裡的一件藝術,</p> <p>;任何一個角落或天堂,</p> <p>;都展示華夏民族的博愛光芒。</p> <p>;敦煌!在華夏輝煌!在世界輝煌!永遠的敦煌!!</p>
2. 關於「敦煌莫高窟」的詩句有哪些
1、《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 明 王偁
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譯文:敦煌的道路萬里長,冬天的血在春天了還未消除。
2、《敦煌曲》明 曾棨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
譯文:敦煌的邊疆士兵在哭泣,四面胡人的戰鼓聲在急切的響著。
3、《敦煌樂》 明 楊慎
角聲吹徹梅花,胡雲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
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里身回雲闕,覺來淚滿天涯。
譯文:邊塞帶耐液號角在吹奏著《梅花三弄》,在胡地的雲彩連接著秦地的晚霞;烈烈的西風、大雁高飛,紫色的邊關蒼涼而又雄壯,黃昏時節,畝滾黃沙漫天,白雕飛翔。
漢使蘇武拄著大漢使節的旌節在牧羊,王昭君在馬背上彈奏著一曲曲琵琶;想來他們在夢中應該回到了漢家高大的宮殿,只怕是醒來後只能獨自傷心,落淚無盡。
4、《歲暮贈新安吳用卿》 明 王惟儉
錦縹細展墨花翻,河東二柳敦煌索。
譯文:錦綉繁華的紙上墨像花一樣翻滾著,在河東的兩顆柳樹在敦煌的土地上搖曳。
5、《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唐 徐鉉
天子未嘗過細柳,將軍尋已戍敦煌。
譯文:高貴的天子不知道細柳是什麼,但是將軍在敦煌邊疆早已守衛多年。
3. 關於敦煌莫高窟里有哪些古代詩
關於敦煌莫高窟的古代詩有很多。
如敦煌樂、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等等。《敦煌樂》年代: 明 作者: 楊慎角聲吹徹梅花,胡雲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里身回雲闕,覺來淚滿天涯。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 年代: 唐 作者: 徐鉉蔣山南望近西坊,亭館依然鎖院牆。
天子未嘗過細柳,將軍尋已戍敦煌。欹傾怪石山無色,零落圓荷水不香。
為將為儒皆寂寞,門前愁殺馬中郎。《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年代: 南宋 作者: 王偁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
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4. 關於敦煌莫高窟里有哪些古代詩
關於敦煌莫高窟里有哪些古代詩,你的問題太廣泛,關於它的研究太多。
資料鏈接:
1、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2、寫到敦煌莫高窟色部分古代詩
《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
年代: 作者: 王偁
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
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
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
《敦煌樂》
年代: 明 作者: 楊慎
角聲吹徹梅花,胡雲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
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里身回雲闕,覺來淚滿天涯。
《敦煌曲》
明 作者: 曾棨
吐蕃健兒面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
七關蕭索少人行,白骨戰場縱復橫。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
烽煙斷絕鳥不飛,十一年來不解圍。
傳檄長安終不到,借兵回紇何曾歸。
愁雲慘淡連荒漠,卷地北風吹雪落。
將軍錦韉暮還控,壯士鐵衣夜猶著。
城中匹綾換斗麥,決戰寧甘死鋒鏑。
一朝胡虜忽登城,城上蕭蕭羌笛聲。
當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憶中原,還著衣冠望鄉哭。
老身倖存衣在篋,官軍幾時馳獻捷?
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
【作者:徐鉉】
蔣山南望近西坊,亭館依然鎖院牆。
天子未嘗過細柳,將軍尋已戍敦煌。
欹傾怪石山無色,零落圓荷水不香。
為將為儒皆寂寞,門前愁殺成中郎
3、
5. 描寫敦煌的詩句有哪些
1. 莫攀我,攀我大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折那人攀,恩愛一時間。----《望江南》敦煌曲子
2. 五兩竿頭風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滿眼風光多閃灼,看山恰似走來迎。子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浣溪沙》敦煌曲子
3. 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共語。比擬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在金籠里。欲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雲里。---《鵲踏枝》敦煌曲子
4. 敦煌太守才且賢,郡中無事高枕眠。太守到來山出泉,黃砂磧里人種田。敦煌耆舊鬢皓然,願留太守更五年。城頭月出星滿天,曲房置酒張錦筵。美人紅妝色正鮮,側垂高髻插金鈿。醉坐藏鉤紅燭前,不知鉤在若個邊。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黃金錢,此中樂事亦已偏。《敦煌太守後庭歌》岑參
5. 蔣山南望近西坊,亭館依然鎖院牆。天子未嘗過細柳,將軍尋已戍敦煌。攲傾怪石山無色,零落圓荷水不香。為將為儒皆寂寞,門前愁殺馬中郎。《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徐鉉
6.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二首》
7.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8.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二首》
9.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王維《使至塞上》
10.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馬踏清秋。----李賀《馬詩二十三首》
11.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淹《漁家傲》
12.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李頎《古從軍行》
13.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14.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高適《塞上聽吹笛》
15.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之三》
6. 有關敦煌的詩句
《敦煌太守後庭歌》 年代:唐 作者:岑參 敦煌太守才且賢,郡中無事高枕眠。
太守到來山出泉,黃砂磧里人種田。 敦煌耆舊鬢皓然,願留太守更五年。
城頭月出星滿天,曲房置酒張錦筵。 美人紅妝色正鮮,側垂高髻插金鈿。
醉坐藏鉤紅燭前,不知鉤在若個邊。 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黃金錢, 此中樂事亦已偏。
《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 年代:唐 作者:徐鉉 蔣山南望近西坊,亭館依然鎖院牆。 天子未嘗過細柳,將軍尋已戍敦煌。
欹傾怪石山無色,零落圓荷水不香。 為將為儒皆寂寞,門前愁殺成中郎。
《洪武癸亥以公事出會寧北境(二首)》 年代:明 作者:鄭居貞 北出長城古塞邊,荒松落日少人煙。 隔河又是河西地,過得敦煌是酒泉。
《歲暮贈新安吳用卿》 年代:明 作者:王惟儉 北風吹雲雲四幕,歲盡窮陰苦寂寞。 忽聞有客來大鄣,清姿絕塵立野鶴。
大鄣山客性耽古,開緘發篋光煜?龠。 夏王九牧鑄黃金,大澤深山遠不若。
於闐雁肪截昆吾,饕文如發雙龍攫。 豐隆煽火天公下,紫煙飛盡粉骨薄。
錦縹細展墨花翻,河東二柳敦煌索。 會稽內史十五字,崩崖斷石壓秘閣。
老夫亦出漢螭鉤,海虯盤觚綠玉削。 方鼎癸父隱亞文,滿堂賓客起錯愕。
篋中寶物朽欲死,誰從柯亭裁新龠。 嗚呼此事真未易,共君且傾銀鑿落。
《題任少監百馬圖》 年代:明 作者:夢觀法師 敦煌水涸龍駒伏,未央廄前秋草綠。 驢駝負石玉門關,舊苑空餘三十六。
憶昔高皇馬百匹,騊駼車府無監牧。 只留太僕掌天閑,不許田駑食民谷。
古來貴良不貴多,須信儉余奢不足。 任監手畫百驊騮,五色如雲散平陸。
八月風高水草甘,飲嚙舒閑肆馳逐。 騅黃莫復辯,水葉風花亂人目。
任公生遭太平世,結思驅毫逞神速。 四海無虞百將閑,無乃圖形華山麓。
吾聞善相東門京,坐閱群龍眼如燭。 帛家口齒謝家鬃,皎皎那容在空谷。
爭如下乘得休安,骨相雖凡好毛肉。 杏花煙外柳陰中,絆絡無加飽芻粟。
嗚呼此畫世已稀,徒有千金未輕鬻。 老矣支郎俊氣銷,撫卷空歌天馬曲。
《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 年代: 作者:王偁 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
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 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
《七十初度漫賦二十六韻》 年代:明 作者:王稚登 憶上蓬萊殿,曾讎石室書。 史臣陪出入,丞相借吹噓。
故國歸來早,長安不可居。 為園棲曲巷,種柳拂清渠。
西縣琴聲近,南鄰樹影疏。 庭馴得食鳥,池躍放生魚。
抱膝吟《梁父》,無心賦《子虛》。 鄙人荊五羖,醒士楚三閭。
白鳥相忘久,青蠅肯舍諸。 淺衷同撲滿,傲骨類蘧蒢。
漢紀偷桃舊,豳風剝棗初。 秋山當幾席,春酒滿園廬。
大斗勞為壽,新詩賴起予。 自慚同襪線,何以報璠玙。
浚邑干旄騎,敦煌鍾鼓車。 高僧遺巾拂,名妓進衣袽。
丹指楓將變,黃知菊漸舒。 何當饗敝帚,不可賴耕鋤。
花落從堆積,雲來不掃除。 每開池上酌,頻摘雨中蔬。
王猛貧捫虱,公孫老牧豬。 隕霜嗟獄氣,蔽日憤刑餘。
殿上誰扳檻,屏前罷引踞。 終朝游汗漫,豈但夢華胥。
中聖曾無計,求仙焉所如。 桃花流水渡,願作武陵漁。
《敦煌曲》 年代:明 作者:曾棨 吐蕃健兒面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 七關蕭索少人行,白骨戰場縱復橫。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 烽煙斷絕鳥不飛,十一年來不解圍。
傳檄長安終不到,借兵回紇何曾歸。 愁雲慘淡連荒漠,卷地北風吹雪落。
將軍錦韉暮還控,壯士鐵衣夜猶著。 城中匹綾換斗麥,決戰寧甘死鋒鏑。
一朝胡虜忽登城,城上蕭蕭羌笛聲。 當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憶中原,還著衣冠望鄉哭。 老身倖存衣在篋,官軍幾時馳獻捷? 《燕薁引》 年代:明 作者:朱曰藩 上林苑西重陰垂,漢家馬乳秋累累。
群臣未拜金盤賜,正是文園病渴時。 嘗言逾淮橘為枳,淮南亦種燕薁子。
一朝偶患齊後瘧,七日方寤趙簡樂。 起來燔極華池干,菱藕堆盤懶咀嚼。
何人旋摘此逼側,冰丸入口生顏色。 不用玄珠罔象求,翻疑舍利菩提得。
淮南隴右限川梁,燕薁蒲萄味各長。 底事千金通大宛,空勞斗酒博西涼。
詔中但見誇珍味,席上誰能延樂方。 樂方久甗樽罍燥,親故仳離那可道。
流年時物感《豳風》,拘方服食依農草。 憶曾弱冠客安西,醉里親嘗掩露時。
囊盛莫致敦煌種,浪說天南生荔枝。
7. 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古詩有哪些
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古詩有《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敦煌樂》,《敦煌曲》,《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等。
《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作者:王偁,「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
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
《敦煌樂》年代: 明 作者: 楊慎,「角聲吹徹梅花,胡雲遙接秦霞。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
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夢里身回雲闕,覺來淚滿天涯。」
《敦煌曲》年代:明 作者: 曾棨,「吐蕃健兒面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七關蕭索少人行,白骨戰場縱復橫。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烽煙斷絕鳥不飛,十一年來不解圍。
傳檄長安終不到,借兵回紇何曾歸。愁雲慘淡連荒漠,卷地北風吹雪落。
將軍錦韉暮還控,壯士鐵衣夜猶著。城中匹綾換斗麥,決戰寧甘死鋒鏑。
一朝胡虜忽登城,城上蕭蕭羌笛聲。當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憶中原,還著衣冠望鄉哭。老身倖存衣在篋,官軍幾時馳獻捷?」《宣威苗將軍貶官後重經故宅》作者:徐鉉,「蔣山南望近西坊,亭館依然鎖院牆。
天子未嘗過細柳,將軍尋已戍敦煌。欹傾怪石山無色,零落圓荷水不香。
為將為儒皆寂寞,門前愁殺成中郎。」參考資料古詩文網:http://www.gushiwen.org。
8. 描寫敦煌莫高窟的句子有哪些
1、有的伸開雙臂,迎接客人;有的輕撫琴弦,,低吟淺唱 ;有的邁開大步,目光堅定;有的目光惆悵,獨自落淚;有的長發飄飄,奔向天邊;有的輕落人間,,獨自舞蹈。
2、雲霧繚繞中,她們衣帶飄揚,俯瞰眾生萬象;仙樂飄緲中,她們舞姿妖嬈,笑對人生百態。
3、敦煌壁畫上的飛天,有的吹簫奏樂,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臂跨花籃,將幸福的花兒灑向人間。
4、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綵帶飄浮,漫天遨遊;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 。
5、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志。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
6、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
7、莫高窟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
8、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
9、壁畫上的飛天,有的從天而降,一隻手托著蟠桃,另一隻手舞動飄帶,裙袂飛揚,彷彿一位仙女來人間幫助窮苦的人們;有的倒掛在天空中,手中捧著潔白美麗的蓮花,從天間把幸福送給人們;有的手撫揚琴,悠揚的琴聲傳來,讓人心曠神怡;有的輕彈豎琴,婀娜多姿;有的彈著琵琶,身姿嫵媚,她們像是在開一場盛大的音樂會,把快樂傳播到世間的每個角落。
10、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11、莫高窟是古建築、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於世。敦煌壁畫容量和內容之豐富,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宮殿都不能媲美的。環顧洞窟的四周和窟頂,到處都畫著佛像、飛天、伎樂、仙女等。有佛經故事畫、經變畫和佛教史跡畫,也有神怪畫和供養人畫像,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裝飾圖案等。
12、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這里有高達33米的坐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菩薩,絕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數量眾多,堪稱是一座大型雕塑館。
13、莫高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宮殿,是一部形象的網路全書。莫高窟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 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於1991年授於"世界文化遺產」證書。
14、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
15、彩塑為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
16、石窟壁畫富麗多彩,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樓閣等建築畫、山水畫、花卉圖案、飛天佛像以及當時勞動人民進行生產的各種場面等。是十六國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風貌和歷史變遷的藝術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