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烤生蚝能殺死寄生蟲嗎
生蚝,我們叫海蠣子,作為「說話都帶海蠣子味兒」的城市裡的一員,這東西可是不陌生,且聽我來說一說生蚝生吃的問題。
1、海產品的問題不在寄生蟲
魚生或者日料,生吃是主題,以海蠣子為代表的海產品寄生蟲從來都不是事兒。海水鹽度高,海產品比淡水魚類帶有寄生蟲的幾率要小得多。
並且,下面是重點,海產品中的寄生蟲無法在人體內存活,所以吃了生的海產品,即便帶有寄生蟲,也不會帶來嚴重的後遺症。
淡水魚則不同,其帶有的寄生蟲是能在人體內存活的,這個傷害就大了。記得大學畢業時吃過一道菜,烏江魚生,上桌的時候魚嘴巴還是一動一動的,現在想來感覺毛骨悚然,感謝老天爺,沒讓我在這一餐之後成為宿主。
2、海蠣子的問題是貝毒
既然不怕寄生蟲,那麼海蠣子的問題在哪裡呢,答案是貝毒。貝毒存在於所有貝類。
貝毒其實不是海蠣子自身產生的,這個毒是海藻產生的,海藻被海蠣子吃了,就轉移到海蠣子身上了。要排除貝毒很簡單,把海蠣子或貝類的胃挑出來即可。
海邊的人都有常識,赤潮發生後的貝類不能吃。
當然也分人,常吃海鮮的海邊人感覺不到的貝毒,可以輕易放倒平時不吃海鮮的內陸人。旅遊旺季頻繁發生的遊客中毒的例子就是證據。
3、生吃的問題是衛生
作為滲透壓高於淡水的海水,其中細菌是極少的,但有種菌偏偏就易感染海產品,那就是副溶血弧菌,這是一種嗜鹽菌。是我國沿海地區常見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臨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嘔吐、腹瀉及水樣便為主要症狀。
作為生食,跟所有的生食或者冷盤一樣,微生物容易超標,干凈衛生是其第一位需要保證的。我們很少生吃海蠣子,其實不是因為寄生蟲,而是因為衛生問題,怕的是吃完拉肚子。
還有,海蠣子營養豐富,容易腐敗長菌。所以,生吃海蠣子需要新鮮,並且清洗干凈。
4、生吃海蠣子配的芥末不是用來殺菌或者殺滅寄生蟲的
這條裡面,直說一句:生吃海蠣子或者魚片時,配的芥末對不管是寄生蟲還是致病菌,殺滅效果都不理想。
B. 有哪些為了健康你一定不吃的食物
為了健康曬吃的食物:
1、油炸類食品
油脂被反復高溫加熱會產生有害物質。比如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在經過高溫處理後會產生聚合物——二聚體、三聚體。另外,大部分的油炸類食品中都含有高濃度的丙烯醯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丙毒」,這是一種致癌物,進入人體後,會破壞維生素,改變蛋白質的性質,「攻擊」人體免疫系統,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頭號殺手」。炸薯條中的丙烯醯胺含量尤其高,需特別注意。
2、腌制類食品
腌制類食品由於在其加工過程中會添入大量的鹽,因而很容易產生諸如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尤其是在腌制蔬菜的過程中,如果鹽分少於15%,同時氣溫高、腌制時間短時,蔬菜中本身含有的硝酸鹽很有可能被微生物還原為亞硝酸鹽。
科學研究顯示,食物在腌制1小時後,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直至2周左右到達高峰,這種狀態至少持續2~3周。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首先會對腸胃系統產生刺激,影響黏膜組織,並引發炎症甚至是潰瘍;還會使血壓升高、腎臟負擔加重,甚至增加患癌風險。因此,經常食用腌制食品對人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
3、肉類加工食品
大部分肉類加工食品中也都含有一定量的亞硝酸鹽。另外,火腿製品等含有大量的鈉,經常食用會導致人體鹽分攝入超標,從而造成血壓波動明顯,甚至對腎功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4、餅干類食品
餅干中含有大量糖分和反式脂肪酸,經常食用,容易產生飽腹感,還會影響身體對其他富含營養食品的攝入,從而造成人體缺鈣、缺鉀、缺維生素等營養不良的現象。青少年經常過多食用餅干類食品,容易肥胖,不利於身體健康發育。此外,有調査發現,人體攝入過多甜食,容易導致胰島素分泌過高,引發內分泌失調的同時,還會誘發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肥胖、佝僂病、近視、齲齒等多種疾病。
而反式脂肪酸會降低人體血液中的高密度膽固醇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從而增加患動脈硬化和糖尿病的風險。因此,餅干雖然味道香甜,但是食用應該適可而止。在選購餅干或其他類似食品時,如果包裝配料表上標明有「起酥油」「植物奶精」「植脂末」「植物奶油」「氫化植物油」等字樣時,都說明含有反式脂肪酸,購買宜慎重。
5、碳酸飲料
碳酸類飲料口味獨特,尤其適合夏季消暑解渴,所以常常讓人慾罷不能。殊不知,碳酸飲料中的多種物質,是人體骨質疏鬆、糖尿病、腸胃功能紊亂的「元兇」,兒童經常飲用,易得齲齒;成年人過量飲用,也不利於健康。
6、燒烤類食物
當肉類食物在烤爐上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時,你可曾想到,這些香味的背後,是蛋白質在發生變化、維生素在被破壞。這些改變,不僅使得肉類的營養價值下降,甚至還會產生致癌物質。有些烤肉外焦里嫩,其實嫩的肉還沒有熟透,可能帶有多種細菌和微生物,再配上胡椒、辣椒、孜然粉等熱性食材,對人體消化系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有可能傷害消化道黏膜,進而誘發癌症。
7、蜜餞類食品
蜜餞類食品含有大量的甜蜜素、防腐劑以及亞硝酸鹽,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後,很容易形成亞硝酸銨。另外,蜜餞類食品中過多的香精等也是損害人體肝臟的「利器」,較多的鹽分則會導致血壓升高,加重腎臟負擔。因此,蜜餞雖美味,食用也要謹慎。
C. 生魚片的種類
生魚片又稱魚生,古稱魚膾、膾或鱠,種類分別有鯛魚、鮃魚、鰈魚、鱸魚、金槍魚、鰹魚、河豚魚、貝類、龍蝦。
切生魚片的刀是特製的,且不能沾水,烹調師傅能用這刀把魚肉切得很薄。不少日本人認為生魚片真正好吃是在殺了數小時之後。
這是因為氨基酸在死魚僵硬後達到最高點。當然也有日本人認為用生魚宰殺後馬上做成的生魚片好吃是由於僵直前的魚肉有脆感。
食用生魚片要以綠色芥末和醬油作佐料。芥末是一種有特殊的沖鼻辛辣味的調料,既殺菌,又開胃,深得日本人的喜愛。生魚片盤中還經常點綴著白蘿卜絲,海草,紫蘇花等,體現出日本人親近自然的食文化。
(3)肝吸蟲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食用生魚片注意事項——肝吸蟲又名華支睾吸蟲,它的蟲卵主要存活於魚塘內,第一宿主是螺,在螺中感染幼蟲,然後感染魚。
肝吸蟲更喜歡集中在魚的背部和尾部,人一旦吃了感染有肝吸蟲的魚(魚生或者煮熟時間不夠)後,肝吸蟲就會定居寄生在人體的膽管內,數量多時甚至可達上萬條。
肝吸蟲寄生在肝臟的時間可長達20-30年,蟲體的代謝產物和機械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膽管內膜及膽管周圍的超敏反應及炎性反應,導致局部膽管擴張及膽管上皮增生、破壞膽管上皮及黏膜下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