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龍鳳古鎮的歷史文化
(一)龍鳳由來
根據古老的歷史傳說,龍鳳場的前身是金馬場。明代時期一場大火燒光了金馬場的整條街道,失火後古人地理學家和民間人士說按金、木、水、火、土來看,金是火,馬要走,所以此場要修到東南方向的一片開闊空地。根據地形看似一條龍,向東看有一個鳳凰地形。龍頭朝著北方,故修建街道像龍的場鎮,取名龍鳳場。龍頭向北,老電廠發電房,龍頭上天生著古老的兩根大皂角樹,是龍角向仔棚漏天,龍身北到南街上至高碑到九領崗,九山構成龍身龍尾。鳳凰身子地形中心,是小白塔電廠,歷史上的老官山中心。鳳凰朝東方涪江河水,鳳凰頭下有古老的黃角樹,有古老的石洞子7—8個,每個洞10—20平方米,全年鳳凰泉泉水不斷下流,即使天旱時也會源源不斷,令人嘆為觀止。
(二)觀音文化
相傳在遠古時代,四川遂寧涪江流域一帶有一北厥國,國王名妙庄王。王後伯牙氏生有三公主,妙清、妙音和妙善。相傳妙善和孝出生在龍鳳場所在地,出生時天樂齊鳴,霞光萬丈,異香滿堂,妙善小時候經常在龍鳳場嬉戲玩耍。當地人們常用游龍戲鳳贊美妙善,即妙善是鳳,其出生地是龍。觀音菩薩三姐妹,同鍋吃飯各修行,大姐妙清修在靈泉寺,二姐妙音修在廣德寺,唯有三姐妙善修得遠,修在南海普陀山。
(三)古商鎮文化
明清時期,曾是商貿重鎮,具有一定的古商城歷史積淀。建設了明清雕刻建築風格的三宮兩廟、古塔‚小白塔‛、涪江河水碼頭等建築,是交通發達、四方商家往來、佛教往來、經濟繁榮的古鄉鎮。
(四)民俗文化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端陽節)這天,家家懸掛艾蒿、菖蒲於門,中午吃粽子、包子、皮蛋、鹽蛋、飲雄黃酒。米船幫會在龍鳳場舉行一年一度的劃龍舟比賽,投鴨子於江心,龍舟上競渡者跳入水中紛紛爭搶,得者有獎。規模宏大,場面熱鬧,深受群眾喜愛。建國後,仍保留了吃粽子、包子、皮蛋、鹽蛋的習俗;有的人家仍掛艾蒿、草蒲;龍舟競渡則偶爾舉行,有時改成游泳比賽。 船山區為‚龍舞之鄉‛。船山龍舞產生於清代,流傳於遂寧船山區及周邊市縣,並且融入了民間音樂、民族舞蹈、戲劇的元素,表現形式豐富,獨樹一臶,具有南龍(桃子龍、板凳龍)、北獅(舞獅)、東船(旱船)、西鼓(腰鼓、大鼓)的特色。每年市內的各種大型慶祝活動,人們總會敲響歡樂的大鼓,舞起騰空的彩龍,劃動吉祥的旱船,舞出祥和歡樂,深受群眾喜愛。2000年,國家文化部授予船山區‚中國龍舞之鄉‛稱號。
(五)大躍進文化
1958年,遂寧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成立了56個人民公社,其中在龍鳳鄉成立了龍鳳人民公社。大躍進時期,更名為躍進人民公社,建成具有典型蘇聯建築風格的龍鳳水電站,學習蘇聯先進的水電站技術方法,並在龍鳳場鎮書寫張貼標語。至今,龍鳳古鎮旅遊區仍保留著‚為人民服務」標語的房屋和蘇式建築風格的龍鳳水電站。
四、社會經濟環境
(一)歷史沿革 遂寧市船山區歷史悠久,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夏商時期,船山區屬梁州管轄;自明朝開始,遂寧降州為縣,船山區先後隸屬潼川府(今三台縣)、嘉陵道(今南充市);198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遂寧撤縣,建為省轄市,管轄市中區(原遂寧縣)、蓬溪縣和射洪縣;2003年12月18日,國務院批准調整遂寧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遂寧市市中區,以原市中區的行政區域設立遂寧市船山區和安居區。 南強鎮1950年設區,名為南強區。‚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更名為東方紅區,1980年復名南強區。清代臵龍鳳場,民國時期設龍鳳鄉,因鄉治地居山樑,山勢突兀(似鳳),涪江(喻龍)繞其場東北而過,似龍鳳相戲,故名龍鳳鄉。建國初仍如舊制。1958年,成立龍鳳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躍進人民公社,1980年復更名龍鳳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龍鳳鄉名稱。
(二)人口與民族
龍鳳村轄1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877戶,總人口2470人。其中農業戶數837戶,農業人口2065人,佔全村總人口的84%,農村總勞力1073人,占農業人口的52 %,富裕勞動力420人,占總勞力的39%,全村已輸出勞動力302人,季節性外出打工260人。非農業人口405人,占總人口的16 %。
遂寧市除漢族外,還有回族、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壯族、羌族、維吾爾族、高山族等44個少數民族,人口近念爛1.9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5%,其中,龍鳳村少數民族人口僅3人,佔全村總人口數的1.2‰。
2. 懷龍鳳胎會做什麼胎夢 孕婦夢到這些多半是雙胞胎
懷龍鳳胎會做什麼胎夢
孕婦夢見兩條顏色不一樣的蛇,是生龍鳳胎的徵兆。
孕婦夢見被很多蛇纏身,是會生雙胞胎或多胞胎的預兆。
孕婦夢見自己買到石榴,預示會多子,是生雙胞胎的預兆。
孕婦夢見珍藏或收到由兩個金戒指構成的金指環,預示著生雙胞胎兒子。
孕婦做夢夢見兩只很可愛的小烏龜跟自己親近,預示有生雙胞胎的可能。
孕婦夢見一群鴨子,除了預示寶寶健康外,還有可能會生雙胞胎寶寶的陵岩暗示。
孕婦夢見吃石榴,預示可能要生雙胞胎或多胞胎。
胎夢都是反的嗎
胎夢是不是反的並沒有科學的解釋,主要是看人們是否相信。
胎夢是指一個嬰兒誕生,是與懷孕有關的夢,對盼望、期待孩子降臨的父母來說,有巨大的意義。對於夢的來源目前還沒有科學的解釋,當然它的結果謹備也無法用科學解釋,所以,胎夢是不是反的主要是看人們自己的判斷了,你認為它是反的,那麼它就是反的。其實,准媽媽們並不用過於在意這個問題,只不過是一個夢而已,也許根據就沒什麼意境,而且胎兒是男是女都一樣,只要胎兒健康就好。
胎夢是怎麼來的
夢既祥汪毀是一種生理現象,也是一種心理現象,做什麼樣的夢,與做夢者的慾望、情緒狀態以及近期所發生的刺激性事件有關。而胎夢大多是准媽媽或家人在睡眠狀態下某種心理活動的延續,或表示想達到的某種願望。
胎夢不同於一般的夢,更具有不可理解性,也無法用科學解釋。所有,不管其准確性如何,父母都應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不要過度去糾結一些不好的預兆,科學備孕待產即可。
3. 龍鳳呈祥指的是什麼生肖
龍鳳呈祥形容的生肖是雞。有一句話叫做「雞飛上枝頭變鳳凰」,而這里的鳳凰就是龍,所以是雞。不過,這句話也能形容龍,因為「龍鳳呈祥」裡面有龍字。
雞是一種家畜,兄型品種很多,嘴巴比較短,頭部上有紅色的肉冠。雞是有翅膀的,只是翅膀比較短,不能高飛。家裡飼養的雞,是可以食用的,只不過製作過程比較麻煩。
關於雞的諺語:
1、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2、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3、不管講雞講鴨,我只講鵝。4、殺雞取金蛋。
5、叫去東,偏往西;讓打狗,偏攆雞。6、雞蛋不打破,蛋卷做不成。
7、家雞打的團團轉,野雞打的貼天飛。8、腐肉燉不出鮮湯,鋒碼臭蛋孵不出小雞。
9、挨打的狗去咬雞。10、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11、偷個雞蛋吃不飽,一個臭名背到老。12、鳴得響的雞,下的蛋就少。
13、女大一,抱金雞。14、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15、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銀塵哪。16、拿著雞毛當令箭。
4. 古代與龍鳳龜並稱四靈的神獸是
四靈
麒麟 《說文》:「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 麒麟 獸也。」段玉裁注雲:「狀如鹿,一角,戴肉,設武畢信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麒麟,在傳說中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比如,說其性溫善,不覆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因而被稱為"仁獸"。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 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
鳳凰 鳳凰(Chinesephoenix/phoenix)是中國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亦稱為朱鳥、丹鳥、火鳥、鵾雞等,在西方神話里又叫火鳥、不死鳥,形象一般為尾巴比較長的火烈鳥,並周身是火。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槃」。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 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因此鳳凰一詞為合成詞結構。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它跟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復雜,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紋、龜軀、燕子的下巴、雞的嘴。自古以來鳳凰就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意思是山中有一種鳥,頭上的花紋是「德」字的形狀,翅膀上的花紋是「羲」字的形狀,背部的花紋是「禮」字的形狀,胸部的花紋是「仁」字的形狀,腹部的花紋是「信」字的形狀。一出現,天下就會太平,是祥鳥。 黃
龍 黃龍 黃為中央戊土之色,黃龍為其獸,實陣中央。 按照橘數陪古籍記載,黃帝及大禹可能都是黃龍的化身。古雲黃帝乘黃龍而去(一說化黃龍飛升),《史記·天官書》言:「軒轅黃龍體」。 《歸藏·啟筮》說鯀、「化為黃龍」。大禹之母是「修巳」,修巳的意思就是一條長蛇。《山海經·海內經》郭注引《啟筮》雲「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龍」,是前承《呂氏春秋》而又加三歲不腐,化為黃龍雲雲 王充《論衡·驗符篇》:「黃為土色,位在中央,故軒轅德優,以黃為號。皇帝寬圓蠢惠,德侔黃帝,故龍色黃,示德不異。東方曰仁,龍,東方之獸也,皇帝聖仁,故仁瑞見。」 《淮南子·天文訓》有雲:「何謂五星?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其神為歲星,其獸蒼龍;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中央土地,其帝黃帝,其佐後土,其神為鎮星,其獸黃龍;西方金也,其帝少皞,其佐蓐收,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 王充《論衡·驗符篇》:「湘水去泉陵城七里,水上聚石曰燕室丘,臨水有俠山,其下岩淦,水深不測,二黃龍見,長出十六丈,身大於馬,舉頭顧望,狀如圖中畫龍,燕室丘民皆觀見之。 去龍可數十步,又見狀如駒馬,小大凡六,出水遨戲陵上,蓋二龍之子也。 並二龍為八,出移一時乃入。 宣帝時,鳳皇下彭城,彭城以聞。 宣帝詔侍中宋翁一。 翁一曰:「鳳皇當下京師,集於天子之郊,乃遠下彭城,不可收,與無下等。 」宣帝曰:「方今天下合為一家,下彭城與京師等耳,何令可與無下等乎?」令左右通經者論難翁一,翁一窮,免冠叩頭謝。 宣帝之時,與今無異。 鳳皇之集,黃龍之出,鈞也。 彭城、零陵,遠近同也。 帝宅長遠,四表為界,零陵在內,猶為近矣。 魯人公孫臣,孝文時言漢土德,其符黃龍當見。 其後,黃龍見於成紀。 成紀之遠,猶零陵也。 孝武、孝宣時,黃龍皆出。 黃龍比出,於茲為四。 漢竟土德也。
龜 《山海經.西次四經》:「崦嵫之山.....其陽多龜。」《古小說鉤沈》輯 龜 《玄中記》雲:「千歲之龜,能與人語。」《述異記》上雲:「龜千年生毛,壽五千歲謂之神龜,萬年謂之靈龜。」晉葛洪《抱朴子.仙葯》雲:「千歲靈龜......剔取其甲,火炙搗服....盡一具,壽千歲。」此則龜之靈異。
4靈:麒麟、鳳凰、龜和龍
4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4凶:混沌、窮奇、檮杌、饕餮
青龍,亦作「蒼龍」,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徵,而比較明確的定形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徵與代表。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須、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話里,龍更像是長翅膀的蜥蜴。
在中國,白虎是戰神、殺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鳳凰在中國來說,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鳳凰又可說是朱雀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它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祖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 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
大家很熟悉的神鳥了,頭像雞,頷像燕,頸像蛇,胸象鴻,尾像魚。五德之鳥。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在《鬼穀子陰符七術》裡面講到:養志法靈龜。也就是培養意志要學習龜的意思。
靈龜是人們在動物圖騰中發現的一種常壽的動物,因此是長壽的代名詞。
張衡在《靈憲》中有一番描述:「蒼龍連蜷於左,白虎猛據於右,朱雀奮翼於前,靈龜圈首於後。」
因此,靈龜在我國古代神話中做為一種靈獸出現在記錄中。是「龍鳳麟龜」四大神獸之一。
神龍】
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怪物。古代鍾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為裝飾。《呂氏春秋·先識》:「 周 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強者奪老弱者,畏羣而擊單,名曰饕餮。」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六:「 紹聖 初,先人官 長安府 ,於西城 漢高祖 廟前賣湯餅民家,得一白玉奩,高尺餘,遍刻雲氣龍鳳,蓋為海中神山,足為饕餮,實 三代 寶器
據《山海經?海內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凶惡的異獸。可是,同樣在《山海經》中,〈西山經〉一篇卻提到窮奇的另一種形象,該篇中的窮奇,外貌像牛,長著刺蝟的毛發,與〈海內北經〉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二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凶獸,這方面則沒有分別
【混沌】
。《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
【檮杌】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相傳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和窮奇一樣,檮杌後來也成了四凶之一。
【獬豸】
古代神裁製度下產生的著名神獸,又被稱為「法獸」。根據《論衡》和《淮南子?修務篇》的說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樣貌大致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發,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有一隻獨角,據傳角斷者即死,有被見到長有雙翼,但多數沒有翅膀。擁有很高的智慧,能聽懂人言,對不誠實不忠厚的人就會用角抵觸。後世常將普通羊飼養在神廟,用來代替獬豸
【九尾狐 】
省稱「九尾」,亦稱「九尾禽」。傳說中的異獸。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說始見於先秦,至漢傳為瑞祥之獸,象徵王者興。又,天下太平則現,象徵王者子孫繁息。
《南山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白虎通》:「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
夔牛】(kui)
《山海經·大荒經》記載: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傳說中國東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體和頭象牛,但是沒有角,而且只有一條腿,渾身青黑色。據說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會引起暴風。在黃帝和蚩尤的戰爭中,黃帝捕獲了夔,用它的皮製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果擊打這面鼓的聲響能夠傳遍方圓500里,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夔與天地同生 世上只有三隻 以上是第一隻 第二隻乃秦始皇所殺 但秦始皇沒有黃帝的功業 所以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沒那麼神奇
【英招】
人面馬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赤焰獸】
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本是神農氏後裔,在一次大戰中,騎火龍的祝融大獲全勝,共工怒觸不周山,導致天河水傾瀉人間,為平衡水火之力,祝融派火龍遊走於地下,這火龍後裔的一支便是赤焰獸。由於泛濫四野的洪水是凡水,祝融收走火龍身上的三昧真火,作為其後裔的赤焰獸,便不再身具神火。即使如此,鋼筋鐵骨周身烈火的赤焰獸仍不是凡人所能打敗的。
《神魔志異.靈獸篇》赤焰獸 ∶萬火之精玄火鑒之守護異獸,周身赤焰,火毒洶涌,中人立死。傳聞
有異教密法,上古凶神,以赤焰魔獸催持八凶法陣,至為詭異。
白澤】
昆侖山上的神獸,著名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
【重明鳥】
堯在位七十年,有積支之國,獻明鳥,一名雙晴言在目
【畢方】
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
【鬼車】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此疑為個例)
《三國典略》、《嶺表錄異》、《正字通》、《古風》有載。
【橫公魚】
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神異經(北方荒經)》有載
【飛廉】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但我覺得應該是操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楚辭(離騷)》有載。
【燭龍】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又名燭陰,也寫作逴龍。人面龍身,口中銜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於幽陰。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認為,燭龍為北方龍圖騰族的神話,其本來面目應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蛻變而來。其產生晚於女陰崇拜時代。
《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又《海外經》:「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參閱龔維英《原始崇拜綱要》。
《楚辭.天問》:「西北辟啟,何氣通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赦只。」
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淮南子·地形訓》)
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郭璞注《大荒北經》燭龍引《詩含神霧》①)
《萬形經》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 ,行南時大 ,行北時嚴殺。(《易緯乾坤鑿度·卷上》)
《海外經》:「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諸說大同小異,顯系本自《海外經》和《大荒經》
【鳴蛇】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大旱。《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諦聽】
相傳為金地藏菩薩坐騎,又稱「獨角獸」,「地聽」,「善聽」,乃九華山鎮山之寶。金地藏卓錫九華,立志修行,因有諦聽晝夜相隨,處處逢凶化吉,終成佛法。佛教尊稱諦聽為神犬,後人緣其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徵。
諦聽集群獸之瑞像於一身,聚眾物之優容為一體,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形態別致,想像豐富。世人珍之為「鎮宅之寶」、「廟堂之尊」、「天地精靈」和「萬獸征物」,廣泛納為收藏。
【年獸】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獨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夫諸】
象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經(中次三經)》有載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嶺南異物志》有載
【山蜘蛛】
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南部新書》有載。
角端】
傳說中祥瑞之獸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萬八千里,通曉四方語言。其說始見於漢。
《宋書·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
【蛟龍】
又如:蛟虯(蛟與虯。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角的小龍。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龍。螭:傳說為蛟龍之屬的一種動物);蛟兕(蛟龍與兕牛)
又有古書說是無角龍
蛟,龍屬。無角曰蛟。――《韻會》
5. 全聚德烤出的鴨子有什麼特色用橫線在文中畫出來
「全聚德」的由來
全聚德創始人是楊全仁。他初到北京時在前門外肉市街做生雞鴨買賣。楊全仁對販鴨之道揣摩得精細明白,生意越做越紅火。他平日省吃儉用,積攢的錢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多。楊全仁每天到肉市上擺攤售賣雞鴨,都要經過一間名叫「德聚全」的乾果鋪。這間鋪子招牌雖然醒目,但生意卻江河日下。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生意一蹶不振,瀕臨倒閉。精明的楊全仁抓住這個機會,拿出他多年的積蓄,買下了「德聚全」的店鋪。
有了自己的鋪子,該起個什麼字型大小呢?楊全仁便請來一位風水先生商議。這位風水先生圍著店鋪轉了兩圈,突然站定,捻著鬍子說:「啊呀,這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啊!您看這店鋪兩邊的兩條小胡同,就像兩根轎桿兒,將來蓋起一座樓房,便如同一頂八抬大轎,前程不可限量!」風水先生眼珠一轉,又說:「不過,以前這間店鋪甚為倒運,晦氣難除。除非將其『德聚全』的舊字型大小倒過來,即稱『全聚德』,方可沖其霉運,踏上坦途。」
風水先生一席話,說得楊全仁眉開眼笑。「全聚德」這個名稱正和他的心意,一來他的名字中佔有一個「全」字,二來「聚德」就是聚攏德行,可以標榜自己做買賣講德行。於是他將店的名號定為「全聚德」。接著他又請來一為對書法頗有造詣的秀才--錢子龍,書寫了「全聚德」三個大字,製成金字匾額掛在門楣之上。那字寫得蒼勁有力,渾厚醒目,為小店增色不少。
在楊全仁的精心經營下,全聚德的生意蒸蒸日上。楊全仁精明能幹,他深知要想生意興隆,就得靠好廚師、好堂頭、好掌櫃。他時常到各類烤鴨鋪子里去轉悠,探查烤鴨的秘密,尋訪烤鴨的高手。當他得知專為宮廷做御膳掛爐烤鴨的金華館內有一位姓孫的老師傅,烤鴨技術十分高超,就千方百計與其交朋友,經常一起飲酒下棋,相互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孫老師傅終於被楊全仁說動,在重金禮聘下來到了全聚德。
全聚德聘請了孫老師傅,等於掌握了清宮掛爐烤鴨的全部技術。孫老師傅把原來的烤爐改為爐身高大、爐膛深廣、一爐可烤十幾只鴨的掛爐,還可以一面烤、一面向裡面續鴨。經他烤出的鴨子外形美觀,豐盈飽滿,顏色鮮艷,色呈棗紅,皮脆肉嫩,鮮美酥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為全聚德烤鴨贏得了「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的美譽。
全聚德能夠成為有名的大飯館,首要原因是選料實在,廚工手藝精,操作認真;店伙招待顧客熱情。烤鴨是全聚德的主要經營品種,從選鴨、填喂、宰殺,到燒烤,都是一絲不苟的。
海納百川的菜品文化
「全聚德」不僅以烤鴨而飲譽海內外,而且以全鴨席、特色菜、創新菜、名人宴為代表的系列精品菜餚形成了全聚德海納百川的菜品文化。
在全聚德廚師的手中,鴨子全身都變成了寶貝。歷代廚師在製作烤鴨的同時,利用鴨膀、鴨掌、鴨心、鴨肝、鴨胗等原料,精心創制了各種美味的冷熱菜餚。經過多年的積累,形成了以芥茉鴨掌、火燎鴨心、燴鴨四寶、芙蓉梅花鴨舌、鴨包魚翅等為代表的"全聚德全鴨席"。頗有意思的是有一次王光英副委員長在全聚德用餐時說:「『全鴨席』各種鴨原料都全了,唯獨缺少一種菜。」大家都想不出是什麼,他哈哈一笑:「是鴨蛋啊!」大家恍然大悟。經過細心研究,全聚德的菜單中又多了一道新菜--「水晶鴨寶」,添補了「全鴨席」 的空白。
為了保證全聚德菜品質量和風味的統一,達到實質性的連鎖,探索中餐標准化和規模化的實現形式,集團組成了專門的技術攻關小組,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老技師和具有現滲橋代科技知識的技術人員相結合,斗拆進行全聚德傳統特色菜品的量化定標工作。通過反復試驗和精密測試,對菜品的主料、輔料、調料進行了具體到毫克的量化,制定了精確的投料標准,現已完成了含烤鴨、冷盤、熱菜、叢銷猛面點在內的49個傳統特色菜的標准,為實現全聚德傳統特色菜品的質量統一、品質一致提供了保證。對菜式繁多的中餐進行量化,在中餐發展史上具有「吃螃蟹」的首創意義。
意境深遠的環境文化
全聚德的環境文化定位,充分體現了全聚德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內涵。
全聚德和平門店是宴請國內外政要首腦的重要場所,因此該店以「名人、名店」效應為出發點,環境風格以高雅祥和為特色。其中「名人苑」的設計思想以歌頌新中國三代領導人為主題,描寫龍鳳呈祥、群賢畢至的意境,寓意中華民族振興,「全聚德」事業興旺;由眾多國家元首在全聚德用餐時留下的珍貴照片組成的「名人牆」以及一百多個國家的大使簽名留言組成的「百名大使簽字牆」更是引得顧客駐足觀賞,贊嘆全聚德獨特的人文景觀;金碧輝煌的四樓「金色大廳」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舞台燈光效果,集演出、會議、聚餐等功能為一體,更顯名店風范。
6. 通常新婚的房間里,除了龍鳳外,新人的枕頭上會綉上哪種鳥類寓意恩愛
鴛鴦比較傳統了,也可以有點創意和寓意,比如你們兩個的屬相,或者是喜鵲等等。
7. 《家鄉的龍鳳河》這篇徵文怎麼寫
春天,河邊的柳樹把柳絮倒垂在水面上,像一位母親撫摸著娃娃的臉。桃花綻開了笑臉,在微風中頻頻點頭,桃樹站得筆直,像戰士一樣守衛著小河。小草像地毯似的鋪在地上,它靜靜地站在那兒,好像聽小河的歌。河面上,鴨媽媽領著小鴨子們下河,它們在水中快活地游來游去,發出「嘎嘎」的叫聲,在小河中久久回盪。
夏天,樹木長得更加茂盛,像一把把撐開的、碧綠的大傘,樹下濃陰蔽日,老人們坐在樹下,孩子們都纏著他們講故事。小河裡更是小朋友的樂園,他們在河裡游泳、戲水、打水仗,玩得快樂極了。
秋天,草兒變黃了,花兒凋謝了,菊花卻在秋風里競相開放,河邊的桂花樹香氣迷人,一朵朵桂花迎風怒放,倒映在小河之中。一片片樹葉落在了小河上,小魚把它當成了帽子,小螞蟻把它當成了運食物的小船……
冬天,大雪紛飛,雪花姐妹們肩並肩,手拉手,像要一同趕集似的擁向大地。小河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有的孩子在河上溜冰,有的在堆雪人打雪仗,歡聲笑語充滿了整條小河……
這就是我家鄉的小河,你說它美嗎?
8. 京劇《龍鳳呈祥》有哪些唱段
以馬派版本,分段如下:
1、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鹵豬、鹵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兒,什錦蘇盤兒、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野雞、罐兒鵪鶉、鹵什件兒、鹵子鵝、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士蟆!
2、燴腰絲、燴鴨腰、燴鴨條、清拌鴨絲兒、黃心管兒,燜白鱔、燜黃鱔、豆豉鯰魚、鍋燒鯉魚、鍋燒鯰魚、清蒸甲魚、抓炒鯉魚、抓炒對蝦岩首高、軟炸裡脊、軟炸雞!
3、什錦套腸兒、麻酥油卷兒、鹵煮寒鴉兒,熘鮮蘑、熘魚脯、熘魚肚、熘魚骨、熘魚片兒、醋熘肉片兒!燴三鮮兒、燴白蘑、燴全飣兒、燴鴿子蛋、炒蝦仁兒、燴蝦仁兒、燴腰花兒、燴海參、炒蹄筋兒、鍋燒海參、鍋燒白菜、炸開耳、炒田雞;
4、還有桂花翅子、清蒸翅粗尺子、炒飛禽、炸什件兒、清蒸江瑤柱、糖熘芡實米,拌雞絲、拌肚絲、什錦豆腐、什錦丁兒,糟鴨、糟蟹、糟魚、糟熘魚片、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炒絲瓜、釀冬瓜、燜雞掌兒、燜鴨掌兒、燜筍、燴茭白,茄干曬爐肉、鴨羹、蟹肉羹、三鮮木樨湯!
5、還有紅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苜蓿丸子、三鮮丸子、四喜丸子、鮮蝦丸子、魚脯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汆丸子!
6、一品肉、櫻桃肉、馬牙肉、紅燜肉、黃燜肉、壇子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兒肉、燒肉、烤肉、大肉、白肉、醬豆腐肉!紅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蠟肘子、醬豆腐肘子、扒肘子!
7、燉羊肉、燒羊肉、烤羊肉、煨羊肉、涮羊肉、五香羊肉、爆羊肉,汆三樣兒、爆三樣兒、燴銀絲、燴散丹、熘白雜碎、三鮮魚翅、栗子雞、煎汆活鯉魚芹早、板鴨、筒子雞!」
9. 「鳳求凰」與「龍鳳配」
鳳凰也稱「鳳皇」,其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在原始社會的彩陶上有很多鳥紋就是鳳凰的雛形。古代傳說中鳳凰是百鳥之王,所謂「 有羽之蟲( 即鳥類 )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 。」,所以有「百鳥朝鳳」的說法。《山海經》中也記載: 「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 鳳凰在古代常與麒麟、龍、龜一起合稱 「祥瑞四靈」 。
相傳鳳凰「 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風穴」 ,神話中還傳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 「鳳凰涅槃 」。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古人常以 「鳳凰於飛」、「鸞鳳和鳴 」比喻夫妻和諧美好,是吉祥和諧的象徵,鳳亂裂森凰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大多數人都認源緩為鳳凰是一個動物,實際上其有雄雌之分, 雄的叫「鳳」,雌的為「凰」 , 總稱為鳳凰 。據說,西漢的風流才子司馬相如當年為了追求新寡的高門才女卓文君,就是以一曲《鳳求凰》打動了卓文君的心。
司馬相如原名司馬長卿,因仰慕戰國時的名相 藺相如 而改名。卓文君是一個愛好音樂的風雅女子,司馬相如於是投其所好,以古琴彈奏《鳳求凰》之曲,並唱道:「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胡頡頏(xié háng)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zī)尾永為妃。 」
在該曲中,司馬相如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的音樂交流。他自喻為鳳,比卓文君為凰,司馬相如以「鳳求凰」來表達他對卓文君的無限傾慕和熱烈追求。 可見,在鳳凰中,鳳代表了男人,凰代表了女人。
龍崇拜象鳳崇拜一樣,也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圖騰崇拜元素,常言道:「神龍見首不見尾」,龍之為物,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飛騰宇宙之間;小則隱芥藏形,潛伏波濤之內。
從秦始皇統一天下,自稱 「祖龍」 起,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用來代表其無上尊威。而能配得上「龍」的有誰呢?鳳凰是百鳥之王,孔雀是其參照系之一,身大而有漂亮的羽毛,應當是最漂亮的,自然只有同屬「祥瑞四靈」中的「鳳凰」了。這樣,不僅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統一為一個整體被「雌」化,而且鳳凰也偏義復指為「鳳」。
自秦漢開始,前朝穿龍袍,後宮戴鳳冠,龍鳳的屬性就悄然了發生變化,即:龍為陽,鳳為陰;龍為男,鳳為女。皇帝稱為真龍天子,而皇後妃嬪比作鳳,至陽的龍與至陰的鳳在一起,陰陽調和乃是天道,所以俗稱的「龍鳳配」就有高貴吉嘩畝祥婚姻組合的意思,也叫「龍鳳呈祥」。
也就是說,從帝王選龍為象徵開始,就硬生生地將鳳作為女性的象徵加到她們身上,班固《西都賦》中有: 「登龍舟,張鳳蓋 」。直到今天,還有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說法。
古人並沒有那麼嚴謹。 一開始的確是鳳求凰,雄「鳳」雌「凰」。可是從「鳳求凰」到「龍鳳配」,當龍和鳳碰上了自然就把鳳演化為雌性,甚至鳳凰也成了一個動物。
其實「祥瑞四靈」的四種動物中,只有龜是真實存在的,其他都是虛構想像出來的圖騰動物。同種的鳳求凰也好,跨界的龍鳳配也好,鳳凰是不存在的,龍也是不存在的,所以也無所謂雌、雄,都與科學無關,它們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符號系統,這種符號系統不僅僅局限在龍與鳳兩種動物上,其他的動物同樣進入了符號系統中。比如明清時期的官服上,文官綉禽鳥,武將綉獸類,也是一樣的。
所以,「鳳求凰」與「龍鳳配」只不過是表示同一事物的兩種符號系統罷了。既不是鳳與凰配了,也不是龍與鳳配了,真正配在一起的,都是人。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山色歸讀」 之動物大觀園:
1、 六畜和十二生肖里為什麼有雞沒有鴨?
2、 哪裡跑出來的「三腳貓」?
3、 白鹿、白鹿原與九江白鹿洞書院
4、 老虎緣何變「大蟲」?
5、 「鳳求凰」與「龍鳳配」
6、 人吃了瘋狗肉或感染了狂犬病毒也會像狗一樣叫嗎?
7、 烏鴉和狐狸到底誰更聰明?
8、 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
9、 傳說中烏鴉為何不進曲阜孔林?
10、 「男不養貓,女不養狗」有個什麼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