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列舉出抗戰以來增強了中國人民抗戰信心的第一次戰役的時間及名稱
台兒庄戰役,時間:1938年春。
- 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軍瀨谷支隊向台兒庄發起進攻,與中國守軍第2集團軍第31師展開激戰。日軍一部突入東北角,被守軍擊退。31日,中國軍隊將進入台兒庄之敵完全包圍。4月3日,森乎穗中國軍隊向日本侵略軍發起攻擊。日軍拚力爭奪,佔領了市街大部。中國軍隊一次又一次反擊,展開街壘戰,奪回被日軍佔領的市街。雙方陷於苦戰。6日晚,中國軍隊全線攻擊瀨谷支隊。台兒庄戰役是中國軍隊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在中國軍隊的英勇頃神抗擊下,取得了殲滅日軍1萬餘人的巨大勝利。此次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鬥志。
意義:
台兒庄戰役的勝利,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鼓舞了抗日此卜軍隊的士氣,用勝利的事實證明了「亡國論」 是沒有根據的。
② 疫情的作文素材
疫情面前,我們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也是一個責任共同體。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齊心協力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2020關於疫情的作文素材,歡迎閱讀參考!
疫情的作文素材1
在全國上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戰役中,有那麼一群人毅然奔赴抗疫前線,是他們的堅守和付出,築起了一道守護人民健康的防護線。他們是最美「逆行者」。
新春伊始,一場猝不及防的肺炎疫情席捲全國大地。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面前,一群「最美逆行者」沒有退縮,逆「風」而行,迎難而上,為抗擊疫情,奉獻力量,傳遞溫暖。他們義無反顧的「逆行」,是最勇敢的堅守,是最溫暖的守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點贊和致敬!
最美逆行者,肩負的是責任與擔當。責任重於泰山。面對疫情,廣大醫護工作者,寫下請戰書,按下鮮紅的手印,主動請纓,毅然奔向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公安幹警、基層幹部、運輸司機等,義無反顧,奮戰在防疫抗災戰場的第一線。他們手挽手、肩並肩,沖鋒陷陣,為抗擊疫情、穩定局面默默無聞地奉獻著,他們都是最美、最帥的「逆行者」。正是這些最美「逆行者」,他們肩負起了責任,扛起身上的重擔,用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
最美逆行者,傳遞的是信心與力量。疫情面前,人心是最強大的力量。危險緊要關頭,最美「逆行者」迎難而上,挺身而出,這是對生命的尊重與救助,更是為社會傳遞著休戚與共、守望相助的力量與溫情,堅定廣大民眾的抗疫鬥志和決心,樹立戰勝疫情的堅強信念。在這些閃閃發光的普通人身上,我們看到了愛的偉大、愛的力量,對所有人的一顆大愛之心。正是這些「最美逆行者」的實際行動,鼓舞了人們對抗疫情的信心,有了直面危險的勇氣和眾志成城的毅力。
最美逆行者,守護的是生命與希望。正是這些普通平凡的最美「逆行者」,用實際行動守護著我們的健康,守護著人民的安危,守護著城市的平安。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英雄」,病毒肆虐時,醫生、護士、警察……他們在默默奮戰,守護我們,護佑國家,他們無愧於新時代的英雄。疫情當前,是他們在危險之境中逆風而行,以自己的生命守護著我們的生命,讓我們戰勝了恐懼,克服了困難,扛起了勝利希望,讓我們溫暖、安定,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勇敢逆行的他們,千千萬萬最美「逆行者」,譜寫了一曲感人篇章,一首首贊美詩型培銷歌。他們都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最可敬的人,值得被所有人銘記、點贊。在這個不尋常的春節,讓我們守望相助,向最可愛的人致敬,他們是最美逆行者!
疫情的作文素材2
冬日已至,春節已至,疫情也至……
從前,門庭若市,一出門便會碰著摩肩接踵的場面,參入敲鑼打鼓的隊伍里。如今,因為疫情,路上竟然不見一車,空盪盪的街道不禁讓人打起一個個寒顫。
疫情開始後,便迅速蔓延至全國各地。如今,浙江,成為了第二個重災區。
遵聽鍾南山院士的話:「春暖花開再動一動。」每天,我都會趴在窗子上,看向窗外——北風「呼呼」吹過,樹葉沒有一點翠色慾滴的樣兒,花兒也不知在為誰低頭哈腰。有時,火紅的太陽便會當空照,使世界看起來充滿活力些。
收聽新聞是我每天的任務。我常常安適地坐在床上,打開手機,刷著有關疫情的新聞。或是打開電視,和家人共同收聽各地疫情情況等。看著白衣天使們辛勤地付出,流下一滴又一滴汗水。我不禁中拿緊皺眉卜游頭,抿住雙唇,想要跳到他們跟前,拿出手帕,為一位位醫護人員逝去他們額上那一粒粒晶瑩的淚珠。但是,他們哪有時間?就連一口飽飯也吃不了……
其實,家,是溫暖的港灣。被疫情襲擊後,人們每日待在家中,除了醫生與患者,每一個人都與親人相處在一起。我們與家人一起喝著清新的茶水,吃著柔軟的米飯,下一頓頓象棋,猜一次次謎底……每個未患病的家庭中,都充滿了小脾氣與次次歡笑,充滿了過期零食與飄香的飯菜。
但同時,我也想到,那些患者的家庭卻沉浸在痛苦與悲涼中。疫情如同一片廣闊無垠的海,將他們隔離在海峽兩岸;疫情如同一座險而高的山峰,將一個家庭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山頭,另一部分卻在山腳下;疫情如同一扇沒有鑰匙的門,將一個家庭隔離在門兩側。
這個假期,一個特別的春節。一日復一日,疫情並未好轉,確診病例愈增愈多,卻也讓我逐漸明白了一些事——生命是無價之寶,親情是上帝賜予的珍貴禮物。
疫情的作文素材3
今年是鼠年,本來是一個美好而又充滿活力四射的年,可是今年呢,卻爆發了一種可怕的病毒,也就是新型冠狀病毒,這一點我們都知道。心形冠狀病毒感染上的人呢?雖然大部分都出院了,但還是有一些人沒有出院,可能他們,也在積極的接受治療,畢竟心態好一些,比什麼事都好。
在這期間出門都要戴口罩,不論你是做什麼事情,而且要與人保持一段距離。一任里護士醫生都在緊張又有序的忙碌著,他們努力的維護著病人,而且有的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也有家,他們也是人,但是他們有不一樣的使命。他們甚至可以為了大家攝去一個自己珍貴的小家。有的家中有年老的父母,有的家中有還不到滿月的孩子,還有家中苦苦等待的家人。他們都在苦苦等待著自己的家人。
而在一線上的醫務人員們,他們不僅僅只是醫務人員,他們是英雄保家護國的英雄,他們是家裡親人們的思念,哪一個家庭不期待著自己在一線上保護病人們的醫護人員,平安歸來,哪個不是呢?都是。他們都明白著這個重大的使命。
雖然他們努力地維護著我們的平安,可是有些人卻不珍惜,還在損壞自己的身體,比如有些人,不但不戴口罩,還到自己的小區門口大聲的罵著公務人員,如果你是這公務人員,是不是覺得太冤了?不過是不讓出去,可以,誰出去?那不是白白送死嗎?又危害了大家的安全,如果想自己出去,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出去,也在規定的時間內回來,雖然不想戴口罩,但也是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你雖然不喜歡自己吧,但是我覺得你也不喜歡自己,但也別危害人吶!
在這非常的期間,我們要為他們點贊,為醫護人員點贊,為奮戰在一線的醫生們點贊。最後我還要為所有奮戰在一線的公務人員們和醫護人員們都點一個大大的贊。
③ 面對兩大戰役為什麼要充滿必勝的信心
信心很重要,一隻擁有信心的部隊才能打勝仗。
④ 二戰英德戰爭,丘吉爾如何踢好頭三腳信心比實力更重要
在二戰 歷史 上,丘吉爾算得上是位傳奇式領導人,雖然他與羅斯福斯大林並稱為影響二戰 歷史 的「三巨頭」,但丘吉爾的的所作所為直到現在仍為人們稱道,這不僅在於他於英國危局之時上台,還在於英軍面臨四面楚歌的環境下,他帶領英軍走出了困境,並打贏了不列顛之戰,為盟軍開辟西線戰場作出了巨大貢獻。其實,丘吉爾上台時也面臨許多困難,他是如何燒好上任三把火,踢好頭三腳的呢?
要問英軍在二戰中最有影響的戰斗是什麼?當數敦刻爾克大撤退了。歷數英軍在二戰各個戰場的表現,無論是在東南亞戰場還是在北非與隆美爾作戰,以及保衛英倫三島和大西洋海戰,英軍的表現都顯得力不從心平平一般,但英軍卻又是二戰中必不可少的活躍分子,哪個戰場都有他們的身影。丘吉爾上台以後,首先遇到的就是被德軍逼到海邊的30萬英軍無路可走,此時他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呢?
1940年5月10日,德軍發動了對法國、比利時、荷蘭等低地國家的閃擊戰,當天下午對德軍西線攻勢束手無策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向國王遞交敬察了辭呈,時任英國海軍大臣的丘吉爾被任命重新組閣,並在5月13宣誓就職。當他壯志未酬准備與德軍一決高低時,僅僅三個星期,英法聯軍就被德軍攆到了敦刻爾克的海邊上,他不得不先解決如何將這30多萬英軍撤回本土的問題。
此時,參謀們給他獻上了一個「發電機計劃」,就是大量使用英國本土民船將前線士兵搶運回來,但丘吉爾雖然批准執行了這個計劃,30多萬人馬也被850艘民船運了回來,但隨船回來的武器卻少得可憐,285輛坦克、12門大炮和少量機槍,成了一支打不了仗的軍隊。而留給德軍的武器卻有12萬輛坦克和各種車輛、2300門大炮和迫擊炮、8000挺機槍、9000支步槍和7000噸彈葯。
看到參謀們送上來這一堆冰冷的數字,丘吉爾想,不管怎麼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了這30多萬人馬,日後對德作戰也就有了保證。事後也證明,丘亮知茄吉爾用這幾十萬兵力在保衛英倫三島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還為北非之戰打下了基礎。不過,丘吉爾也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在考慮如何應對德軍對英倫三島發動進攻的同時,他也在考慮走第二步棋,踢出第二腳。
都知道丘吉爾是主戰派,還在他擔任海軍大臣時,就反對張伯倫的綏靖政策,主張對德國實施強硬政策。但是,他擔任首相以後,面對德軍迅速佔領法國、比利時和荷蘭,下一步就要對英倫三島動手的事實,他也不由得替英國皇室和政權的安危著急,於是,一方面在加強英軍防務的同時,也制定了把皇室和資產撤退到加拿大的「魚雷行動計劃」,做好了兩手准備。
早在1939年9月德軍閃擊波蘭二戰爆發之時,英國政府就要求所有公民對政府發行的有價證券進行登記,「魚雷行動計劃」展開後,丘吉爾利用戰時特權,讓那些政府代理商們將散布在銀行和商富們手裡的有價證券全部收繳上來,分別裝在2230個大箱子中,這裡面有金銀財寶還有500箱10億美元的有價證券。
丘吉爾命令重兵護衛利用火車將全國各地的這些財富和有價證券全部運到蘇格蘭西南的小港格里諾克,然後裝上英軍的巡洋艦「埃默拉爾德」號上,並派出幾艘驅逐艦護航。
從6月24日開始到9月中旬,英軍的珠寶船穿梭在德軍潛艇的威脅之中,奇怪的是,3個多月中,德軍擊沉了134艘盟軍或者中立國的船隻,卻並沒發現英軍的「埃默拉爾德」號,英軍不僅順利地將珠寶送到了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還將黃金安全地送到了渥太華的地下中央金庫中。
總價值達70億美元的資產運到了加拿大,使丘吉爾腰桿又挺了進來,先後動用了近千人來執行這一計劃,最終毫發無損地完成了戰略意圖,對丘吉爾來說,即使德軍佔領了英倫三島,英國皇室仍然可以在加拿大繼續指揮作戰,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了。
翻開二戰 歷史 ,人們似乎對英軍在戰場上的表現褒貶不一,而在情報戰線上,英軍的成就卻是美軍和蘇聯趕超不及的,如果說英軍對二戰最大的貢獻是什麼,既不是蒙哥馬利在北非打敗了隆美爾,也不是英國皇家空軍用雷達擊退了德國空軍的空襲,而是丘吉爾的「超級機密計劃」幫盟軍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英軍對情報工作的重視在一戰時就體現了出來,丘吉爾在一戰結束後於1925年發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在這里他泄露了英軍猛游破譯德軍密碼的秘密,也引起了德軍的重視。因此,二戰爆發前,英德雙方都在圍繞如何加強情報工作做了很多方面的准備。
1936年,德國研製出了一款新型的密碼機器,取名叫恩尼格瑪,為了掌握這款密碼機的秘密,英國軍情處想了很多辦法。一次,波蘭一名參與研製這款機器的情報人員向英軍提供了相關資料,從而幫助英軍找到了突破口。丘吉爾上台以後,在全國調集了大批工程技術和專業人才,齊聚布萊奇雷公園共同攻關,研製仿製機器並成功破譯了德軍的密碼,英軍把這個計劃叫做「超級機密計劃」並制定了統稱代號為「布萊奇雷」。
1940年5月,英軍就是利用這台仿製的密碼機器破譯了戈林要動用空軍對敦刻爾克英軍實施打擊的情報,並成功實施了大撤退。同樣7月,當德軍准備對英倫三島實施轟炸時,也是這台機器發出了預先警告,並幫助英軍雷達作出了一系列反應。
「超級機密計劃」是丘吉爾任上最成功的致勝法寶,為了保守這個秘密,英國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丘吉爾知曉德軍要轟炸考文垂時,在保密碼機還是保城市的選擇上,丘吉爾選擇了密碼機,因為「超級機密計劃」不僅為蘇德戰場提供了重要的情報,還為蒙哥馬利打敗隆美爾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德軍統帥部直到投降都不知道他們的絕密情報會源源不斷地被盟軍截獲。
總結:丘吉爾是二戰中一直主張對德實施強硬措施的重要領導人,在他的帶領下,英國上下一改張伯倫時期的綏靖策略,英國成為西歐唯一沒有被德國佔領的國家。可以說,是他的自信和信心打贏了這場戰斗,而他上任後所踢出的頭三腳也是他深思熟慮帶來的結果,也是他上任以後,英軍才配合盟軍打贏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戰役,為二戰最終勝利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精彩推薦: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A集團軍群為何回防困難?自身難保等米下鍋
二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希特勒藍色方案為何慘遭失敗
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何唯命是從害了保盧斯?心理負擔太重
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斯大林為何派兩任總長坐陣前線?雙保險作用
⑤ 鼓舞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的戰役是哪一場戰役
平型關戰役。
首先,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了國內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國論」,極大地振奮了人心,增強了全國人民和各愛國武裝力量堅持抗戰閉磨的信心和決心。同時,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轎鎮斗軍的威望,為八路軍旅空在華北創建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⑥ 跪求二戰中著名戰役的PPT
晴天霹靂——波蘭閃擊戰
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動了代號為「白色」的侵略戰爭。戰爭中,德軍首次成功實施「閃擊戰」,顯示了坦克兵團在航空兵的協同下實施大縱深快速突擊的威力。一個擁有3400萬人口,100多萬軍隊的國家,就這樣在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滅亡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爆發。
鷹擊長空——不列顛之戰
1940年7月,進退兩難的德國軍隊決定對英國進行以空軍搶奪制空權為主的戰爭,為掩護海軍奪取制海權,最後實施登陸的三步作戰計劃,以圖徹底消滅不列顛這個反德基地的目的,但是在英國武裝力量的頑強抗擊下,德國空軍以戰敗告終。
十面埋伏——基輔包圍戰
基輔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包圍戰,也是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圍殲戰。整個戰役持續了兩個半月以上,在正面300公里、縱深約600公里的大片領土上進行。蘇聯方面軍持久而頑強的斗爭,對打破德軍「閃擊戰」計劃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德軍在向莫斯科方向的進攻上受到了阻礙。德軍贏得了在斯大林格勒發生的戰爭史上最大的殲滅戰,卻失去了發生在莫斯科的戰爭史上最大戰爭的勝利。
狼行拂曉——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 日軍對笑譽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進行的一次空襲,擊毀了美國全部戰列艦。珍珠港戰役在戰術上非常成功,但在戰略上卻犯下了致命的錯誤。它的不宣而戰激怒了美國人,從而使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強國加入戰爭槐升液。
短兵相接——斯大林格勒會戰
斯大林格勒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會戰之一,是蘇聯軍隊為了保衛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軍集團而實施的防禦戰役和反攻戰役。在德軍以多出0.7倍的軍隊、0.3倍的坦克和1倍多飛機的情況下,讓蘇聯勝出。這次戰役勝利的結果是:蘇聯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略主動權,並一直掌握到戰爭結束。
潛艇時代——大西洋海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與德國圍繞著保衛與破壞海上交通線,展開了生死攸關的大西洋海戰。在這場戰役中,交戰雙方的英國和德國投入了他們的全部海上力量,動用了整個大西洋艦隊和其他國家的部分海上力量。整個戰役動用了3000多艘作戰艦艇,飛機數千架。歷時5年半,是戰爭史上時間最長、斗爭最復雜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也使德國的潛艇一舉成名。
航母號角——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海戰是發生在太平洋戰場的一個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美軍以2艘航母和9艘驅逐艦的兵力打敗了日本包括8艘航母、4艘水上飛機母艦、13艘重型巡洋艦和其他各級近百艘艇(艦)。這次戰役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海軍的實力對比。從此,日本開始失去了在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
火海拉鋸——瓜島爭奪戰
瓜島爭奪戰是太平洋戰爭中一場空前殘酷而激烈的大搏殺,是二戰中最大的遭遇性戰役,也是美鉛物國海軍自1898年以來在太平洋戰場上第一次成功的兩棲登陸作戰。從1942年8月7日美軍的悄然登陸到1943年1月4日日軍的撤離,雙方一共在這個小島上留下了兩萬多具屍體。
鐵甲搏殺——庫爾斯克會戰
庫爾斯克會戰是1943年蘇聯紅軍與德國法西斯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也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戰。雙方共投入了8000多輛坦克、4000多架飛機,全部參戰兵力300多萬。此次會戰的勝利是蘇聯戰勝德國的最重要階段。
風馳電掣——諾曼底登陸戰
諾曼底登陸是盟軍的一場戰略性陸海空三棲登陸戰,完全不同於在太平洋上的美日之間的島嶼登陸戰,只要登上灘頭就意味著勝利。盟軍為這場戰役一共投入了達288萬的總兵力、各種飛機15700餘架、各類船隻6000餘艘。盟軍高層人物為這場登陸戰構思了精妙和艱難的戰略欺騙,並最後獲得勝利。在歐洲成功開辟了第二戰場。
折戟沉沙——萊特灣海戰
萊特灣海戰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次大海戰。在共計4天的戰斗中,美軍取得了絕對的制海權。在此次戰役中,日本海軍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從此對美國海軍再構不成重大威脅。小澤在戰後受審時說:「在這一戰之後,日本的海面兵力就變成了絕對性的輔佐部隊,除了某些特種性質的船隻以外,對於海面軍艦已經是再無用場可派了。」
摧枯拉朽——柏林會戰
1945年4月16~5月8日,在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了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以多出150萬的壓倒性的兵力優勢攻克了柏林。此戰加速了德國投降,並迫使希特勒自殺。徹底粉碎了納粹德國征服歐洲的陰謀野心。柏林戰役同時也是戰爭史上最大的對敵軍戰略集團實施合圍同時予以分割的一次方面軍群戰役。
⑦ 如何樹立打贏高科技局部戰爭的信心的論文
關於總體戰思維與高科技戰爭的一些思考
繼1991年的海灣戰爭以來,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美軍都以低傷亡的代價取得勝利,創造了現代高科技戰爭的神話,同時也把馮·克勞塞維茨關於在戰場上殲滅敵人的思想運用到了某種極致。這一系列戰爭的勝利,已經不同程度地改變了世人以往的戰爭觀念,同時也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戰略指導思想的不同程度的改變。這些改變的積極意義是勿庸置疑的,但是這些改變也正在把人們的思維引向災難性的誤區。
《孫子·九變篇第八》:「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我認為,高科技戰爭本身是現代戰爭發展的必然取向,所以,把進行高科技戰爭作為國防戰手基悉備的指導思想也是一種必然的取向。但是,過分強調高科技戰爭的威力和優點,則必然走向錯誤和失敗。
埃里希·魯登道夫1935年撰寫出版的《總體戰》一書指出:「……世界大戰(指第一次世界大戰)與近一百五十年的所有戰爭相比,表現出完全另一種特徵。不僅各參戰國的軍隊在相互廝殺,竭力毀滅對方,而且人民也在為戰爭效力。於是,戰爭矛頭也指向人民,也使人民遭受深重災難。對這場戰爭,我在《我的戰爭回憶》一書中作了這樣的描述:
『……在當前的戰爭中,哪些屬陸海軍的范圍,哪些屬人民的范圍,已難於區分。軍隊和人民已融為一體。人民戰爭真正體現出它的字面涵義。世界強國正以這種匯集起來的力量相互對壘。在寬大的戰場和海域與敵軍作戰的同時,也需對敵國人民的精神和肉體施以攻擊,以達瓦解其精神,癱瘓其生命的目的。』
總體戰不單單是軍隊的事,它直接涉及到參戰國每個人的生活和精神。……戰爭的多樣性時代已成為過去,而總體戰卻隨著技術手段的改善廣泛深入人們的生活……因此,今天的所謂戰場就其實際意義而言,已經擴展到了作戰國的全部領域。」
———這是「總體戰」理論創立者埃里希·魯登道夫對二十世紀上半葉戰爭範式的描述。在那個時代,不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同樣體現出了總體戰的特質。應該說,總體戰一經出現便不可能消失,戰爭已不可能再退回到單純的「政府以其軍隊進行的戰爭」了。
然而,時至今日,由於高科技作戰手段的發展應用。強國只須依靠其擁有高科技裝備的軍隊便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又被伊拉克戰爭及阿富汗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的美軍變成了事實。這種事實引起的震動是必然的和巨大的。它正在引導人們逐漸地不去重視總體戰的價值,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傾向。因為,高科技戰爭事實上固有的特點,決定了真正意義上的敵我雙方勢均力敵的高科技戰爭,必須有而且更須要總體戰的支持,而前述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准確地說還是稱之為「戰役」更恰當一些。
我認為高科技戰爭不是神話,而是實實在在的事情。《孫子·作戰篇第二》:「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總體戰·第三章經濟與總體戰》:「根據帝國檔案畢乎匯集《世界大戰———軍事裝備和軍事經濟》記載,戰初德國中央銀行有二十億金馬克儲備,其中包括三億馬克帝國現金。……然而,戰爭的第一個月(包括戰爭動員)就花費了四十五億兩千萬馬克,」「金錢對於一場戰爭的意義很久以來就是勿庸置疑的」———由此可見,戰爭的消耗是如此之巨,而且越到後世消耗越大,這是最令古今兵家頭痛的問題之一。因此,高科技戰爭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它的消耗比之以往戰爭的消耗成百倍地增加了。所以,高科技戰爭與生俱來的致命弱點,便是高科技的程度越高它的消耗就越大,因而越經不起長期作戰的考驗。但是,強國之間高科技程度的勢均力敵必然會加劇他們迅速戰勝敵人的難度,因此,高科技戰爭並不可以鋒備避免一國陷入長期大規模作戰的可能。但是高科技戰爭本身卻極難經得起長期大規模作戰的消耗。這是第一。
第二,高科技戰爭的超強殺傷力,同時具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影響。而且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就是消極的影響。各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包括核武器)的投入使用,加強了對敵方人員的殺傷。同時,敵方對類似武器的使用,也必然加強對我方人員的殺傷。因此,大規模高科技戰爭對敵我雙方軍隊和兵源的毀滅性無疑是非常巨大的。而軍隊傷亡和兵源匱乏又必然增加敵我雙方繼續作戰的困難。
第三,高科技戰爭的發展也使各國都盯緊了高科技武器系統的研發。單純武器決定論和單純軍隊決勝論不斷發展起來。認為單單依靠一兩件先進武器,單單依靠擁有高科技裝備的軍隊就可以打勝一場戰爭的觀點不斷發展起來。重視武器裝備,輕視戰略戰術的觀點不斷發展起來。而這些觀點都對高科技戰爭的進行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因此,要使高科技戰爭經得起長期大規模作戰的考驗,要使軍隊士兵和兵源得到最有效的保障,要使戰爭指揮者克服單純武器決定論的影響,從而最有效地運用戰略戰術來取得勝利。———就必須有總體戰理論的正確指導與正確運用。高科技戰爭條件下的戰爭物資的保障,作戰國人民生命(兵源)的保障,對敵國軍隊實施襲擾以及保障戰時經濟、戰時通信等等一系列的現實問題,都只有在總體戰的框架下才能解決。所以,真正意義上的高科技戰爭決不是單靠一兩件先進武器,單靠軍隊作戰就能取得勝利的。從這一點上講,伊拉克的失敗、阿富汗的失敗和南斯拉夫的失敗,正是其沒有認真實施總體戰和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必然結果。———王明生先生在剖析阿富汗戰爭時曾說:「……其實,塔利班可以有更好的打法,以轉變自己的弱勢地位。美軍對弱國部隊固有的輕視以及美軍以往打勝仗的經歷,加之美軍是在大規模空襲以後開始發動的地面攻擊,所以很容易使其一部或數部輕敵冒進。因此,塔利班完全可以利用此點而作有利的戰略退卻,並選擇有利地形相機全殲其冒進之一二小股部隊。這一點無論從戰略上和戰術上來講都是不難做到的。但是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會從心理上給美軍方面以有效的震懾,從而使美軍以後的地面行動遲緩起來,美軍的地面進攻將受到有效的遲滯。這種情況下,只要能繼續靈活地發揮地利和指揮上的優勢,則完全有可能從根本上遲滯美軍的地面進攻,整個戰場形勢就將為之改觀。因為阿富汗不像南斯拉夫,沒有多少可供轟炸的地面實施,單憑空襲結束戰爭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完全有可能將美國拖入一場持久戰的泥潭。《孫子·作戰篇第二》講:『……其用戰也貴勝,久則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所以,塔利班方面將有可能出現謀求政治解決爭端的有利時機,也就是說塔利班政權完全有可能做到不亡不敗的結局。」(作家出版社2003年11月版《三十六說》)但是,事實上塔利班政權採取了完全相反的打法,從一開始的堅守北方重鎮起,一直是節節抵抗,節節敗退,最後發展到全面潰退。先是「防禦中的保守主義」,後是「撤退中的逃跑主義」,始終未能利用自己的局部優勢,改變戰場形勢,而是一味的以己之短應敵之長,所犯的皆是兵家大忌。所以,美軍能迅速打跨「塔利班政權」,軍事實力的懸殊不能不說是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實際上還在於塔利班領導人軍事指揮上的失誤和沒有有效使用「人民支持」以發揮總體戰的威力。與阿富汗戰爭的情況相仿,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的勝利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薩達姆的錯誤。從戰前宣傳直到戰爭開始後的叫囂看,薩達姆一直威脅要在城市的巷戰中將美軍消滅。而且,事實上伊拉克軍隊也只有在巷戰中才有可能佔到便宜,他們在野戰中是沒有優勢的。因此,對伊軍來說真正有價值的戰斗是從美軍佔領城市(包括主動誘敵佔領)以後才會開始的。但是,事實是伊軍既沒有積極的主動誘敵進入市區,以開展巷戰來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而且在美軍攻佔城市之後也沒有進行任何有價值的巷戰。———伊拉克戰爭是在美軍攻佔巴格達不久即宣告結束的。伊軍沒有開展戰前宣傳中一再強調的巷戰,更談不上什麼戰略戰術的運用。所以只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伊拉克本身的國防戰備工作從來沒有按照總體戰的要求去做,而是按單純武器決定論和單純軍隊決勝論的要求去做的。其軍事思想的重點主要放在了購買和研發新的武器裝備上,放在了單純軍隊戰鬥力的建設上,而沒有放在建立總體戰所要求的軍隊與人民協同之作戰體繫上。所以伊軍缺乏巷戰訓練,既沒有巷戰經驗,也沒有巷戰所需的必要的群眾支持和地面掩體及地下隱蔽部工程。一句話,伊軍缺乏巷戰能力,即使在自己熟悉的地形中也沒有優勢。另一種可能則是薩達姆與美國最高當局之間有秘密的談判通道。所以,直到正式開戰前的最後一刻,薩達姆通過秘密通道與美國進行的討價還價一直沒有停止。正是這種討價還價使薩達姆一直抱有幻想,所以他的戰爭准備極不充分,對於預期中的巷戰尤其缺乏准備。所以一旦美軍攻入其戰略重鎮時,伊軍只能是束手無策。而無論是那一種可能,事實上都與伊政府對總體戰的重視不夠有直接的關聯。
所以,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迅速失敗,都說明弱國在面對強勢的高科技裝備的強國的進攻時,須要以總體戰予以克服———其必要性是非常明顯的。同樣,強國一旦遭遇弱國所實 施的總體戰時,其反對敵人「總體戰」的措施也必須是符合「總體戰」要求的方能奏效。而兩強相遇或多強相遇時,由於戰爭情況的更加復雜,因而更須要全力以赴地實施總體戰來相互對抗的必要性,也是十分明顯的。所以,要想在未來高科技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單單重視武器更新或單單重視軍隊建設是遠遠不夠的。實實在在的高科技戰爭必須有實實在在的總體戰的支持。高科技戰爭並沒有否定以往關於戰爭的任何基本原則,而是對這些原則的運用提出了更高更復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