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關於高科技的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男人的基對基的圖片大全 2025-09-22 01:08:07
憂傷孩子的圖片唯美圖片 2025-09-22 01:07:05
搞笑的手機牆紙圖片 2025-09-22 01:04:53

關於高科技的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3-02-22 03:44:11

Ⅰ 科技簡筆畫

請給我提供一個關於科技兒童畫的素材
作品要求:(1)作品以「未來低碳生活」或「科學節能」為主題創作一幅畫。

可以是未來的月球世界、未來的城市、太空旅行、未來的交通,未來的醫學、生物工程等,也可以是有關的體育科技、節能減排等,與科學有關的內容即可,具體不限。要求把握科學本身的特點,內容新穎,充滿幻想,富有創意。

構圖飽滿,畫面整潔。(2)作品形式可以是兒童畫、水粉畫、水彩畫、版畫、線描畫等。

(3)作品尺寸:4開(38*54厘米)。註明:少兒科幻畫是科學幻想的內容,經由繪畫的手段,在畫面上表示出來的一種繪畫形式。

具體講就是少年兒童在懂得的科學常識的基本上,經由科學的想像,應用繪畫手法發明性的表達出對宇宙萬物、將來人類社會生活、社會成長、科學技巧的聯想而產生出來的繪畫作品。少兒科幻畫是真實反應孩子童心的一種藝術形式。
科技繪畫內容
@ 描繪出未來人類生產、生活因科技的發展可能呈現的巨大變化。諸如不克思議的建築、機械人、數碼產品等等。

數字圖像製作的普泛化,正在將人與繪畫剝離。新工具和新技術的採用無可厚非,值得關注的是高科技圖像對繪畫的消解,高科技手段是否降低了繪畫藝術中最可貴的因素——人的心靈敏感度。歷史背景與現實氣候,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人與繪畫的關系。個體的智慧、感情與個體的局限在繪畫中留下痕跡,而這種痕跡是無可替代的——繪畫過程留下的理性與妄誕、激動與寧靜、機智與笨拙、細膩與粗放、完美與不完美……這些是無可替代的。手藝與藝術的區別也表現在這里。

@ 圖片:提供一點參考:未來建築
科幻創新畫怎麼畫
科幻畫是科學幻想的內容,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通過繪畫的手段,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一種繪畫形式。具體講就是我們在理解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想像,運用繪畫語言創造性的表達出對宇宙萬物、未來人類社會生活、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遐想而產生出來的繪畫作品。科幻畫是真實反映孩子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一種藝術形式。

科幻畫是引導學生接觸科學、探索科學、熱愛科學、的好方法,也是培養少年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的很好的途徑, 兒童科學幻想繪畫,體現兒童對科學發展的暢想和展望,樹立起熱愛科學,熱愛中華民族的思想。同時對培養少年兒童的科學想像力、創新意識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比如水源啊礦源啊之類的,畫出人類缺少了這些東西後的悲慘樣。
兒童科幻畫作品介紹
眾所周知,幼兒期的孩子在創作中主要以兒童畫為主,這是他們心理發展和基本技能所決定的。

兒童科幻畫作為一個新的繪畫內容,它與傳統的幼兒塗鴉是不同的,它不是普通的兒童畫,它是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們在有了一定知識基礎和思維能力及繪畫功底後的作品,具體講就是兒童在理解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想像,運用繪畫語言創造性的表達出對宇宙萬物、未來人類社會生活、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遐想而產生出來的繪畫作品。但它也有著兒童畫的共同特點:質朴的筆觸、鮮艷的色彩。

兒童科幻畫是真實反映孩子童心的一種藝術形式。
科學幻想繪畫怎麼畫?
我幾乎沒畫過科幻,但由於我長年繪畫的原因,我還是給你一些建議吧。

首先,你對未來的設想是什麼

你的憧憬應該來自於你過去對科幻的認識和嚮往。雖然科幻都是假的,但是每個人的科幻的作品還是有些區別的。你要知道你想畫什麼。

比如,你想把這個生態城市構造成什麼樣的感覺?

是一片綠意盎然,比現實中環保,還是充滿了各種奇怪的植物,體現出一種創造,還是體現一種先進,比如天上飛了一堆汽車什麼的?

你把你想要的草稿想好。然後再到網上找圖片拼湊起來。比如,你沒見過未來世界的交通工具,但是你可以在網上找到汽車。然後你自己加工一下,再添加到你的圖片里。你沒見過長了角的人,但是你在圖片里見過,也可以把圖片的部分稍微改動一下,改成你的標准,再添加到你的畫里。

記得,科幻有一個特點,就是構圖。構圖往往會強調一種視覺的沖擊力,比如用一些鮮艷的,對比明顯的顏色作為主題,如橙色,深藍,白,黑。並且他們會把一些超越了現實的東西,物品放在顯眼的地方,有時候還加先光線之類的。尤其是會把天空畫得明顯,再盡量加些什麼銀河,星星,飛船之類,讓你感覺到所謂的科幻。這種印象是社會培養出來的,讓人一看就覺得是科幻。如果你想把這幅畫畫得好,你需要先去網上看看你喜歡的科幻作品是著重表達哪裡,是用什麼手法。

那麼關於生態城市,你可以把它畫得祥和一點。因為它是一個積極的話題。比如,你可以把城市的房子畫得宏偉但是建築結構方面有出現現實中還沒達到的,如空中的長橋。把路燈的形狀改成先進一點的,把人物的比例該一下。整個畫面最好都被綠色甜滿。但是綠要綠得豐富,綠得多樣。如果是你這個主題,建議不要用太多的黑色,深藍,紫色什麼的。因為那些會不夠陽光。

還有就是角度了。你一定不會把整幅畫集中在一個物體或者一個人上,盡量讓你的畫出現更多的環境。這樣才會有簇擁綠色的那種充實的感覺。

Ⅱ 關於現代科技發明的作文素材庫

現代的科技發展迅速.「千里眼」,「順風耳」已出現了.日行萬里已不是幻想.可是在這似乎美好的表面下,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隱患:環境污染.
電的發現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發現.電視、電腦、手機、吸塵器等等一系列現代工具已經代替了手.很受人們歡迎.可是,它們需要電來發動,電煤所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是極不利於人體的.
一次性筷子,看上去很衛生.可是這些一次性筷子是砍伐樹木所製造的.一棵成長二十年的大樹僅能製成6000雙至8000一次性筷子.我們一年就要吃掉1000萬箱一次性筷子.
汽車、飛機等一系列的交通工具.大大方便了人們.但汽車所排放出來的尾氣,會污染環境;飄向天空,會形成酸雨;被人體所吸進會有生命危險.
現在的環境已經被極度污染,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保護、愛護環境
利大:從許多方面表現出來:從醫學說:各種現代化技術的出現,激光手術等,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從天文方面: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的發明,比如氣象衛星,能精確的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天氣變化,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方便;從人類生活方面:各種電器使人們生活舒適,比如空調,冬暖夏涼,;當然,科學的進步不可避免的伴隨著負面影響,但有利的一面畢竟占著絕大部分.
從有了網路,就有了上網的人;有了上網的人,便有人說上網的利弊.今天,作為一個大學生,我是如何看待大學生上網的呢?我覺得應當一分為二的看.
網路最初是運用於企業的,用來查閱公司所需的資料,也用來洽談生意.這時的網路尚未普及,可是,它的作用是積極的.此時的網路除了尚不完善外,我想還沒有什麼利弊之分.
隨著技術的提高,網路日趨完善,也漸漸普及了.為了更適應大眾的需要,有了網路游戲,有了QQ,有了各種各樣的版塊.於是,上網的人更多了,當然有大學生.大學生上網,理由是多種多樣的.有的為了尋找一位網友以打發時間;有的為了網路游戲而不分晝夜;有的為了網上電影以此來「充實」生活.當然,也有為了學習的.我就親耳聽說一個建築系的學生為了畫圖而包了兩次夜.暫不說他包夜的行為是否不當,是否於身體不益,單說他對網路的利用,他在利用網路.我不得不插一句,何為「利用」呢?我覺得,在這,利用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種積極的有效的運用.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藉助於電腦,利用於網路,可以做成許多過去不能做或不易做的事.這是利?是弊?
作為一個旅遊系的學生,我也是常上網的.在網上,可以看到很多有關旅遊的信息.有景點的介紹,有旅遊信息的發布,有國家對旅遊業政策的公布.這些,可以說是最新、最快的.對於旅遊業這樣一個敏感的行業來說,早一步得到信息便意味著早一步抓住機遇.這是利?是弊?當然,網上也不全是可靠的信息,也有謠言,有謬論,如果不加辨別,一概採納接受,並且因此而釀成巨大的失誤.這又是利?還是弊呢?
網路是四通八達的,上了網,可以認識很多人.本地的、外地的、中國的、外國的,當然也會有好人、壞人.上了網,有了網友,互通有無,彼此相互聯絡,提供彼此意見、建議,建立一種良好的網上友誼.這是利?還是弊?整天沉迷於網上聊天,不上課,什麼事也不幹,只為了網上沖浪,與網路那端的人虛無縹緲地扯上半天,最後還有可能誤入歧途.這是利?是弊?
人人都說網路奇妙,它能在瞬息之間把你想知道的東西呈現出來;可以搜索到一本你一直想找但苦覓不著的老版雜志;可以搜索到一些書本、報刊上還未出現的前沿知識.你可以用它來豐富自己,真正達到一種不出門就知天下事的境界,達到一種一台機便知前沿科學的境界.這是利?還是弊?也有這樣的一種人,他們有著卓越的網路知識,利用網路來發財,一種不義之財.當然,這里的利用就不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利用了,這也是一種運用,不過是一種具有破壞力的運用.如此說是利?是弊?
其實,網路本無利弊,利弊在於上網之人.學了馬哲,知道人應當發揮自身能動性,上網也是如此.有時,利與弊只一線相隔,單看上網之人是如何把握的,是如何發揮自身能動性的.
如今,大學生上網已是一種趨勢了,也可以說是一種必然的局面.利弊仍有人說,可如何把握利弊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嗎?
弊大:上面說道我們每個人的眼光都看的更高了更遠了,這就使得我們看到是只是遠處了高出的事物,去探索去追求,忽略了眼前的該做的,就像歷史上那些想找長生不了的一些君主們一樣,葯物是拿來治理疾病的,結果他們去盲目的投資去為了達到一些不可能實現的東西,結果害了自己也害了民眾,就有了人民現在在電影里看到的宏觀場面了,讓人心寒的帝王陪葬和那些所謂的世界奇跡.科技的發展的同時帶給人們的是便利,同時也帶來了災難.利:我們可以去我們想要去的地方,人們在不斷的探索,在未來可能回連《太陽中心》學會被推翻.在科技發展進步的現在沒個人可以享受到那些歷史人物所享受不到東西,每個新人對這個世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與日俱增.1996年,我國的塑料包裝用量達243萬噸,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特別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線、旅遊景點的垃圾中塑料廢棄物迅速增加.
據調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產量已達300萬噸,其中廢塑料約佔3%,年增長率達48%.沿海地區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達8-10%.這些廢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體積計算,已達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費用.
由於廢塑料幾百年都難以降解,若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給蚊子、蒼蠅和細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溫床;若埋藏在地下,則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礙植物根系生長,破壞土壤品質,影響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燒處理,將產生多種有毒氣體.「白色污染」已成為當前危害我國社會環境的一大公害,嚴重阻礙了我國
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一次性餐具的年消費量約100億只,主要為發泡塑料製品,使環境破壞.對自然的危害:
和我們使用的任何一種工業產品一樣,空調必然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一定的負擔.幾年前,空調對自然的影響主要集中討論在製冷劑對地球臭氧層的破壞上,但是這些年,由於製冷劑更新行程的發展,這已經不是主要因素了.未來空調對自然的影響還是體現在能耗這個領域,空調能耗已佔我們生活和工業總能耗中很大的比重.能源的開材和給大氣環境釋放大量的熱量,己以給我們的自然環境響成的很大的負擔,這才是我們長期以來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電腦:因為電腦,有了網路,有了網路游戲.所以,青少年無法自拔,荒廢學業,無所事事.
汽車:人口膨脹,如果每人一部汽車,人類還有生活空間么?
空調:降低了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小了免疫力.
這個辯題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列舉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種種壞處,因為如果你的眼睛只是盯著壞處的話,那麼對方就很可能抓住這一點攻擊你們:對方辯友,你們總是列舉科技的種種壞處,似乎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只有災難,那為什麼我們現在還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什麼人類還要繼續發展科學技術呢?
記得有這么一句話:科技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夠砸爛愚昧和落後,另一方面也可能帶給人類無盡的災難.這個時候我們強調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痛苦與災難正是為了這把雙刃劍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它的正面作用造福人類而不是相反.所謂良葯苦口利於病,這是因為對於科技理性而全面的思考才能夠使得科技始終在人類的掌握之下不會反過來禍害人類.
結論:科技的發展固然重要,但不能在能合理正常使用的前提去發展,發展首先得凈化思想,只有沒個人的思想和心靈得到發展和提高了,所開發出來的高科技開能永久的有益於人類的發展,自然的和諧!

Ⅲ 關於科技強國的素材事例精選

科技的發展非常重要,可以說科技是國家強盛的原因之一,我整理了關於關於科技強國的素材事例,來看一下!

關於科技強國的素材事例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經歷的無數的波折,有發展有落後,有前進有後退,有文明有戰爭。走進歷史,以史為鑒,才能更好地發展。

遠古時代,我們國家非常弱小,技術落後,沒有文字,生活無法得到保障,捕獵靠的是竹矛,使用的是石器,生病只能靠草葯……

宋朝以開放的胸襟接納了世界,主動與各國交往,經濟空前的繁榮,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四大發明接踵而至,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葯也走上了歷史的舞台,銘記史冊。

可是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夜郎自大,採取了閉關鎖國,走上了痛苦的道路……各國侵略者拉著大炮,把火葯裝進炮膛,打開了我們的國門,火燒了圓明園,把我們打得落花流水,還有日本人做出了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這些永遠也不會被忘記。

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與法西斯進行不屈的抗爭。我們才重新走上和平道路。

如今,天上有著神舟五號,戰斗機也在天上飛翔,地上跑著坦克,海里游著蛟龍。這都是祖國給的。

祖國,你受過無數挫折,但還是一隻生機勃勃的雄雞,我不會忘記你!

科技強國作文素材

四十年砥礪奮進,七十年長歌未央,一百年精神永存,時至今日,在五四愛國旗幟的引領下,中國人進步圖存、科學救國。中國夢以一絲微光到今日的無限光明,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傳承,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承載著中華民族復興之重任,科學興國,吾輩擔當。

科學興國,是歷史的啟迪。那時我們沉浸於「天朝上國」的美夢而不自知,殊不知,工業革命後科技發展迅速的西方文明已逐漸將我們甩在身後。當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中國緊鎖已久的大門,這片繁華千年的大地上留下了無盡的血淚與傷痕。

近百年屈辱史,凝聚了中華民族無力的抗爭與掙扎,終將沉睡的民族喚醒。魯迅說:「我們將火葯製成了煙花炮竹,可西方卻將其製成火炮。」科學的停滯與落後,是造成我國國力落後於西方的根本原因,五四運動高舉科學救國的旗幟,將中國喚醒。

科學興國,是時代的感召。我們關注今日之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已躍居世界前列。林達曾言:「刺破水面的銳利冰封,它也許只露出一角。」我們不僅僅要看到經濟增長的高速度,更要看到速度之下,能源驅動型產業面臨著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面臨著人口紅利衰退,增長乏力;高科技產業核心科技受制於發達國家的窘境。

無論經濟之花多麼繁榮美麗,若沒有科技作為支撐,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中國之夢的實現又何以為繼?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這個時代,這是一個科技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已在無數實踐中被證明,邁入知識經濟時代,國之興盛當以科學興國、科學創新為先。

科學興國,是吾輩之擔當。挪威戲劇家易卜生說過:「社會如同一條船,每個人都要做好掌舵的准備。」而我們要做的,則是要做好接力傳承中華科學興國之使命。我們可以看到,先輩們已為我們邁出了堅實一步,從五四科學救國的大旗,到「八六三」計劃,科教興國戰略,再到神舟系列飛船升天,雜交水稻畝產再度突破。

我看到,從鄧稼先的隱姓埋名,到屠呦呦永不放棄,再到南仁東的一生堅守,無數前輩的努力,造就了今日蓬勃發展之中國。而我輩當承其志,將中國夢以高鐵般速度持續推進。

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國度,這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時代,領袖在新年賀詞中說:「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願當代青年同胞們用科學力量武裝自己,接力傳承中華復興之夢!

Ⅳ PS怎麼設計一款高科技感有熒光的背景圖

PS設計一款高科技感有熒光的背景圖,最好上圖說話,沒有效果圖,沒有圖片素材,真的不知怎麼說明製作方法!

Ⅳ 我要編一份有關科技的小報,誰能幫忙提供一些素材

力學之父——牛頓
n 17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1642-1727)創立了力學。牛頓本人作為力學之父,是世界歷史上對人類文明做出劃時代貢獻的少數科學家之一。
n 在牛頓之前,人們普遍認為天上物體的運動規律和地上物體的運動規律是不同的,一個做圓運動,一個做直線運動。但是牛頓證明,不論天上還是地上的物體,都要遵循慣性定律、質點運動定律和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即所謂的「牛頓三定律」運動。他還明確指出,推動行星繞日運動的是天體之間存在的萬有引力。牛頓還最早提出了發射人造衛星的設想,他還和萊布尼茲同時發明了微積分。
n 牛頓還發現了白色光線實際上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不同顏色的光線混合而成的。但是他總是謙遜地說,我的成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結果。

生物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
n 英國科學家達爾文(1809-1882)提出了生物進化論。達爾文從小熱愛大自然,喜歡採集動植物標本,他細心地對各種動植物加以比較,發現形形色色的物種都是有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的。經過多年的研究,於1859年發表了具有劃時代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他用大量事實證明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思想。為了紀念這位學科奠基人,人們把進化論稱為「達爾文學說」。

工作到最後一天的華羅庚
n 1985年6月12日,在東京一個國際學術會議上,75歲的華羅庚(1910-1985)教授用流利的英語,在作了十分精彩的報告後歪倒了,這位世界聞名的數學巨星突然隕落了。
n 華羅庚對數論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曾經在一次采訪中,當記者問他:「您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後一天。」他的確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這是我自己編寫的科技小報,收集了一點科技歷史和小常識,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不知道大家喜歡嗎?
1、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哪裡你知道嗎?
世界現代高速公路於1932年出現在德國,繼德國之後,美國於1937年在加州修建了高速公路。可是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哪裡嗎?它是在中國大地上誕生的, ,這條「高速公路」,北起內蒙古包頭的陰山腳下,南抵陝西淳化縣北,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秦朝時候建成的。全長約現在的700多公里,路面平均寬度大約30米,由於道路大體南北相直,所以當時稱為「直道」。 秦朝直道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
2、日食
每當月球運行至地球與太陽之間,三個天體連成一線時,日食便會發生(見圖1)。月球阻擋了太陽光,在地球上造成陰影,使某些地區不能接受到部份或全部陽光。至於觀測者看到太陽給遮蓋了多小,則要視乎他們身處的地方相對月球陰影的位置。如觀測者在半影區內,他們會看到日偏食,而身處本影區的人則會看到日全食。

3、電報的歷史:
現在我們有電話和計算機網路,電報很少再用了,也許小朋友們都不知道了。可是在18世紀末的時候它是一個非常大的發明啊。1793年,法國查佩兄弟倆在巴黎和里爾之間架設了一條230千米長的接力方式傳送信息的托架式線路。這是一種由16個信號塔組成的通信系統。信號機由信號員在下邊通過繩子和滑輪,操縱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關的信息。當時,法國和奧地利正在作戰,信號系統只用一個小時就把從奧軍手中奪取埃斯河畔孔代的勝利消息傳到巴黎。以後,比利時、荷蘭、義大利、德國及俄國等也先後建立了這樣的通信系統。據說查佩兩兄弟之一是第一個使用「電報」這個詞的人。
嫦娥2號衛星
嫦娥二號是我國月球探測第二期工程的先導星,為二期工程積累工程經驗。除了「直飛」月球外,嫦娥二號還可以使拍攝的月球圖片解析度從120米提高到10米。他透露,由於嫦娥二號的解析度更高,將能看到人類過去包括中國人在月球上留下的痕跡。他指出,嫦娥系列衛星的主要目的是對月球進行探測。目前嫦娥三號也進展順利,完成了方案階段研製工作,已進入初樣研製階段,進行技術測試。「初樣階段大概1到2年能完成,然後便進入正樣階段。按計劃,將在2013年之前發射,並最終落在月球上。」 冰糕為什麼會冒氣?
冰糕冒氣是因為外界空氣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見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時,一遇冷就液化成霧滴包圍在冰糕周圍,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氣」一樣。

向日葵為什麼總是向著太陽?
向日葵的莖部含有一種奇妙的植物生長素。這種生長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線照射,它就會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時它還刺激背光一面的細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長的快,使向日葵產生了向光性彎曲。

蟬為什麼會蛻皮?
蟬的外殼(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蟬將原有的外骨骼脫去,就是蟬蛻。

Ⅵ 科技節的手抄報素材

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它就相當於縮小版的黑板報。下面是關於科技節的手抄報素材的內容,歡迎閱讀!

科技節的手抄報1

科技節的手抄報2

科技節的手抄報3

科技節

時間就像流水一樣流向遠方,一去不再回。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科技節,從4月20日開始,學校舉行的第二十二屆科技節活動開始了。

星期一:串冰項鏈。下午晚托終於到了,教室里一片沸騰,大家一起討論著。這時俞老師走了進來,說:"安靜!"教室里安靜了下來,俞老師走上講台,接著說:"現在,請每組的二號同學把臉盆拿上來,來領冰和鹽,領到之後,就可以開始做冰項鏈了!"我去把材料領來之後,便和我們小組里的成員一起做了起來。封永傑一個人做,平川也是,而我卻是和周舟合作。我拿出繩子,周舟在繩子的下面再放上好幾塊大小不同的.普通冰塊,我又去要來一塊彩色冰塊放在中間,接著,我們把繩子緊緊地壓在冰塊上,然後,灑上適量的鹽,最後,等待一會兒,就好了。時間一分鍾一分鍾的過去了,我和周舟看著漸漸成型了,便輕輕地拿起冰項鏈,"砰!砰!砰!砰!"一塊塊冰塊落了下來,我閉上眼睛,不想看這冰項鏈墜地的樣子。"朱一一,朱一一,快看哪!"周舟驚喜地說。我睜開眼睛一看,"啊,真漂亮!"我也叫了起來,原來,冰項鏈上的冰塊正依次還串著三個,中間那個還是個彩色的。可是,這次比的是誰串得長,所以還是沒有獲獎。

除了星期一的冰項鏈之外,科技節項目還有:星期二的撲克牌搭高、星期三的噴水塑料瓶,星期四的廢物利用、星期五的吹泡泡比賽。

科技節的活動既讓我們學到了新知識,又讓我們感到好快樂!

科技節口號

1、以科技鑄高精,以人才創發展。

2、豐富校園科技文化生活,促進校園和諧健康發展。

3、科學促進創新,活動提升素質

4、熱愛科學,人有底氣努力創造,終成大器。

5、今日奇思妙想,明日碩果累累。

6、暢想科技,倡響科技。

7、用創新點綴人生,讓科技融入理想。

8、保護資源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9、讓科技的光輝照耀校園

10、乘著科技的翅膀,在創想的藍天里飛翔。

11、揚起科學利劍,擊退非典惡魔。

12、我們是探索者,我們有創造力。

13、科技科技,快樂無比,動手動腦,我們愛你!

14、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和諧發展!

15、珍惜資源,建設節約型社會。

Ⅶ 關於科技人才的素材 作文素材積累

科技發展是時代的趨勢,給人們學習、生活帶來了便捷,科技的便利對於人才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人才的出現對於科技的發展也有很大幫助。下面是關於科技人才的作文素材,供大家查閱。

關於科技人才的素材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

2014年6月10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指出:「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漢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計算機、三峽工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動通信、量子通訊、北斗導航、載人深潛、高速鐵路、航空母艦等一系列高科技成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為國防安全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也為我國作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世界發生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響了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說,科學技術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也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無論科技有怎樣的某些弊端,但科技的發展畢竟是歷史不可阻擋的潮流。縱觀中國的崛起,科技的力量不言而喻。

關於科技人才的事例

創新科技生活

作為最具活力的年輕人,90後在中國的轉型過程中頗具希望。

從80後到90後,這些年來都曾被貼上代際標簽。正如80後以富有時代色彩的奮斗為自己正名一樣,今天的90後,也在各個領域涌現出堪稱楷模的代表。

最近的一則消息是,在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計劃中,最年輕的入圍者,是兩名出生於1990年的女性青年科學工作者。一位,從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畢業歸國,已經是電子科技大學的教授;另一位,曾在香港科技大學擔任訪問助理教授。有媒體驚嘆:這已經不能用學霸相稱了,得叫學神。

青年千人計劃的本意,就是讓更多具備海外經歷的科研人才回國創業,申請者的年齡不能超過40周歲。此次入選的青年學者,2/3出生於1980—1984年,即32—36歲之間;出生於85後的學者,也占據了11%的比例。

普通大眾的沖擊感,來自於新鮮——年紀輕輕,就做出了如此成績,擁有極高的事業起點,在同儕中當屬翹楚。而從社會層面看,我們應該讓這種沖擊越來越多,並成為常態。

自古英雄出少年。根據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青年本就是最有創新激情和創新能力的群體。古代的王弼、王勃、駱賓王,近代的莫扎特、安培、高斯、薛定諤,都是年紀輕輕就在不同領域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Ⅷ 高科技知識資料

目前較為流行的就是機器人的高科技技術,那麼有關高科技技術的資料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機器人的資料

機器人概述篇

實用上,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臵。機器人可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執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機器人執行的是取代或是協助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製造業、建築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機器人可以是高級整合控制論、機械電子、計算機、材料和仿生學的產物。目前在工業、醫學甚至軍事等領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機器人發展史

1920年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說《羅薩姆的機器人萬能公司》中創造出“機器人”這個詞。

1939年 美國紐約世博會上展出了西屋電氣公司製造的家用機器人,它由電纜控制,可以行走,會說77個字,甚至可以抽煙,不過離真正幹家務活還差得 1954年 美國人喬治〃德沃爾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編程的機器人,並注冊了專利。這種機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從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靈活性。

1959年 德沃爾與美國發明家約瑟夫〃英格伯格聯手製造出第一台工業機器人。隨後,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機器人製造工廠。由於英格伯格對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宣傳,他也被稱為“工業機器人之父”。

1962年 美國AMF公司生產出萬能搬運,與公司生產一樣成為真正商業化的工業機器人,並出口到世界各國,掀起了全世界對機器人和機器人研究的熱潮。 1962年-1963年感測器的應用提高了機器人的可操作性。人們試著在機器人上安裝各種各樣的感測器,包括1961年恩斯特採用的觸覺感測器,托莫維奇和博尼1962年在世界上最早的“靈巧手”上用到了壓力感測器,而麥卡錫1963年則開始在機器人中加入視覺感測系統。

1965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研製出機器人。已經能通過聲納系統、光電管等裝臵,根據環境校正自己的位臵。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等陸續成立了機器人實驗室。 1969年 日本早稻田大學加藤一郎實驗室研發出第一台以雙腳走路的機器人。加藤一郎長期致力於研究仿人機器人,被譽為“仿人機器人之父”。日本專家一向以研發仿人機器人和娛樂機器人的技術見長,後來更進一步,催生出本田公司的ASIMO和索尼公司的QRIO。

1984年 英格伯格再推機器人Helpmate,這種機器人能在醫院里為病人送飯、送葯、送郵件。

1998年 丹麥樂高公司推出機器人套件,讓機器人製造變得跟搭積木一樣,相對簡單又能任意拼裝,使機器人開始走入個人世界。

機器人一般由執行機構、驅動裝臵、檢測裝臵和控制系統和復雜機械等組成。[1]

給控制系統,與設定信息進行比較後,對執行機構進行調整,以保證機器人的動作符合預定的要求。作為檢測裝臵的感測器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內部信息感測器,用於檢測機器人各部分的內部狀況,如各關節的位臵、速度、加速度等,並將所測得的信息作為反饋信號送至控制器,形成閉環控制。另一類是外部信息感測器,用於獲取有關機器人的作業對象及外界環境等方面的信息,以使機器人的動作能適應外界情況的變化,使之達到更高層次的自動化,甚至使機器人具有某種“感覺”,向智能化發展,例如視覺、聲覺等外部感測器給出工作對象、工作環境的有關信息,利用這些信息構成一個大的反饋迴路,從而將大大提高機器人的工作精度。

機器人品種

“別動隊”無人機

縱觀無人機發展的歷史,可以說現代戰爭是推動無人機發展的動力。而無人機對現代戰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盡管出現並使用了無人機,但由於技術水平低下,無人機並未發揮重大作用。朝鮮戰爭中美國使用了無人偵察機和攻擊機,不過數量有限。在隨後的越南戰爭、中東戰爭中無人機已成為必不可少的武器系統。而在海灣戰爭、波黑戰爭及科索沃戰爭中無人機更成了主要的偵察機種。

法國“紅隼”無人機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空軍損失慘重,被擊落飛機2500架,飛行員死亡5000多名,美國國內輿論嘩然。為此美國空軍較多地使用了無人機。如“水牛獵手”無人機在北越上空執行任務2500多次,超低空拍攝照片,損傷率僅4%。AQM-34Q型

147火蜂無人機飛行500多次,進行電子竊聽、電台干擾、拋撒金屬箔條及為有人飛機開辟通道等。

高空無人偵察機

在1982年的貝卡谷地之戰中,以色列軍隊通過空中偵察發現。敘利亞在貝卡谷地集中了大量部隊。6月9日,以軍出動美製E-2C“鷹眼”預警飛機對敘軍進行監視,同時每天出動“偵察兵”及“猛犬”等無人機70多架次,對敘軍的防空陣地、機場進行反復偵察,並將拍攝的圖像傳送給預警飛機和地面指揮部。這樣,以軍准確地查明了敘軍雷達的位臵,接著發射“狼”式反雷達導彈,摧毀了敘軍不少的雷達、導彈及自行高炮,迫使敘軍的雷達不敢開機,為以軍有人飛機攻擊目標創造了條件。

鬼怪式無人機

1991年爆發了海灣戰爭,美軍首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要在茫茫的沙海中找到伊拉克隱藏的飛毛腿導彈發射器。如果用有人偵察機,就必須在大漠上空往返飛行,長時間暴露於伊拉克軍隊的高射火力之下,極其危險。為此,無人機成了美軍空中偵察的主力。在整個海灣戰爭期間,“先鋒”無人機是美軍使用最多的無人機種,美軍在海灣地區共部署了6個先鋒無人機連,總共出動了522架次,飛行時間達1640小時。那時,不論白天還是黑夜,每天總有一架先鋒無人機在海灣上空飛行。

特種功能的機器人

所謂地面軍用機器人是指在地面上使用的機器人系統,它們不僅在和平時期可以幫助民警排除炸彈、完成要地保安任務,在戰時還可以代替士兵執行掃雷、偵察和攻擊等各種任務,今天美、英、德、法、日等國均已研製出多種型號的地面軍用機器人。

在西方國家中,恐怖活動始終是個令當局頭疼的問題。英國由於民族矛盾,飽受爆炸物的威脅,因而早在60年代就研製成功排爆機器人。英國研製的履帶式“手推車”及“超級手推車”排爆機器人,已向50多個國家的軍警機構售出了800台以上。最近英國又將手推車機器人加以優化,研製出土撥鼠及野牛兩種遙控電動排爆機器人,英國皇家工程兵在波黑及科索沃都用它們探測及處理爆炸物。土撥鼠重35公斤,在桅桿上裝有兩台攝像機。野牛重210公斤,可攜帶100公斤負載。兩者均採用無線電控制系統,遙控距離約1公里。

“土撥鼠”和“野牛”排爆機器人

除了恐怖分子安放的炸彈外,在世界上許多戰亂國家中,到處都散布著未爆炸的各種彈葯。例如,海灣戰爭後的科威特,就像一座隨時可能爆炸的彈葯庫。在伊科邊境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地區內,有16個國家製造的25萬顆地雷,85萬發炮彈,以及多國部隊投下的布雷彈及子母彈的2500萬顆子彈,其中至少有20%沒有爆炸。而且直到現在,在許多國家中甚至還殘留有一次大戰和二次大戰中未爆炸的炸彈和地雷。因此,爆炸物處理機器人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排除爆炸物機器人有輪式的及履帶式的,它們一般體積不大,轉向靈活,便於在狹窄的地方工作,操作人員可以在幾百米到幾公里以外通過無線電或光纜控制其活動。機器人車上一般裝有多台彩色CCD攝像機用來對爆炸物進行觀察;一個多自由度機械手,用它的手爪或夾鉗可將爆炸物的引信或雷管擰下來,並把爆炸物運走;車上還裝有獵槍,利用激光指示器瞄準後,它可把爆炸物的定時裝臵及引爆裝臵擊毀;有的機器人還裝有高壓水槍,可以切割爆炸物。

猜你喜歡:

1. 關於科技知識的資料

2. 身邊的科技知識手抄報資料素材

3. 最簡單的科技手抄報內容資料

4. 關於消防安全知識資料

5. 航天科技知識資料

6. 關於簡短的科技手抄報知識

7. 安全小知識資料大全

8. 資料員必備知識

Ⅸ 怎樣做手抄報,要簡單點,關於科技之類的.不怎麼會畫畫.

你可以在網路上搜索一些手抄報素材圖片,非常簡單很容易畫。你把你選好的內容根據文字多少分幾個版塊,一般要有至少一個主題內容,一個科技知識小題,和一個科學趣味環節,分好版塊後把素材畫上去,內容標題寫上去就ok了,手抄報其實很簡單,比黑板報還簡單,但要注意你的手抄報是關於科技的,你的題目字體就應該方方正正點,感覺很高科技點,畫的圖也能體現出你的主題。

Ⅹ 關於科技的論據 議論文作文素材積累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科技隨處可見,如手機、電腦、電視、冰箱等,都是科技發展的證明。下面是關於科技的議論文素材,一起來看吧!

關於科技的素材

首先,技術創新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無論是在交通方面還是在通訊方面。例如,以技術創新為依託,現代通訊技術在不斷進步和發展,與此同時,現代通訊技術的種類也越來越多,特別是智能手機作為現代社會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人們也漸漸習慣於以這種便捷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和信息搜索。

其次,技術創新在農業方面,尤其是在轉基因食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們不得不說轉基因食品就像是打開的潘多拉盒子,因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生物技術創新。例如,對於植物和動物來說,轉基因食品擺脫了四季限制,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作物產量,打破了地域限制,破解了物種障礙,因此,我認為,轉基因方面的技術創新是新世紀的重大突破。

最後一點,技術創新已經成為了企業發展的不懈動力和強大支撐;技術創新已然成為了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和活力。例如,阿里巴巴集團通過技術創新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力,而且漸漸的擴大了經營規模,慢慢的囊括了不同行業,直到今天,我們每天都在和阿里會面,與支付寶見面,與淘寶邂逅,與馬雲打交道。

關於科技的議論文

對於科技這個詞語,大家都很熟悉,電腦、電視都是科技的饋贈,自從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整個世界就邁入了科技時代;自從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我們就離開了黑暗並且更加崇拜科技了;牛頓因為樹上掉下來的一個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又讓科技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科技好玩,至少包含著這樣幾層意思,一是科技本身,支配宇宙的自然規律是充滿魅力的;其二,探索科技的過程,揭示自然規律的過程也是趣味無窮的。其三,科學一旦與人生碰撞,在科技與人類社會的關系——無論是正面與反面,也是趣味橫生的。

科技無處不在,科技讓人類無比自豪!

科技對於我們是多麼重要啊,假如有一天,沒有了電,人們將繼續生活在黑暗中;沒有了煤氣、石油,那人們豈不是還要吃生的東西或鑽木取火,繼續用生畜拉車;沒有了手機和電腦,人們是不是還用飛鴿傳書。

由此看來,我們的衣食住行一刻都離不開科技的貢獻,相信我們身邊的每個人也在時時刻刻的對科技的發展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著,貢獻著;我雖然頑皮,但也著實體驗了一把科技的滋味:我把一些蘇打粉放進被子里,然後加上白醋,這時「火山爆發」了!馬上,白醋冒起了潔白的泡泡。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科學不只為尖端技術服務,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就需要正處於青少年時代的我們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我曾參加省級科技創新發明活動比賽,榮獲二等獎的好成績,也曾參加市級的科技創新發明活動比賽,也獲得了三等獎,這些成績和老師的辛勤培育是離不開的。參加科技比賽、閱讀科技書籍,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精密的機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車,虛擬的足球賽,高科技信息的傳送等等,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現象,越來越激起了我探索科學的願望。

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科學,傳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更要創造新生活。如今,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不斷加快,可視電視、電腦上網、心臟起搏器,已經不算新鮮了。從1901年發明的真空吸塵器,到人造地球衛星、載人宇宙飛船,科技在不同領域里顯示出了強大的力量。電子產業、通訊技術的日益普及,納米技術、超導材料的廣泛應用,不久的一天,也許就在你的餐桌上,會出現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學習科學技術,不僅僅是為了成為科學家,也是為了能適應生活,更為了能成為新世紀的主人,擔起新世紀,為國家建設,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