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玉如意吊墜有哪些啊,能不能發一下圖片呢
玉如意的含義最主要是取「如意」二字的含義,現如今的會面、通信我們常祝願對方「萬事如意」、「吉祥如意」,這些如意的意義都是一樣的,包涵一種美好祝福與虔誠的祈禱,是吉祥的的意思。而玉如意吊墜也可以說就是這種吉祥的具體象徵物,不管送誰都能表達出祝願之意。
② 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中非常厲害的武器有哪些
我覺得小朋友看動畫的話,一定會崇拜厲害的主角,並且在每次歡樂的時候,扮演看過的動畫中,喜歡的英雄人物,所以小朋友周邊裡面,都很愛那些厲害的主角手裡的武器,看到有賣的也會忍不住想要。不知道童年的你都要過哪些動漫角色的武器呢?
1、玉如意
6、魔豆
——《魔豆傳奇》
能想起這部動畫的小夥伴還有多少呢,這也是一部非常有趣的童年作品。角色形象都是熊貓,很萌,歌曲也很好聽。這裡面最強大的東西是七顆魔豆,擁有魔豆的會成為勇士。主角脫皮的是光之豆,七顆中最重要的一顆。曾經小編還發現了一種樹的花和魔豆的形狀一樣,經常收集那種花很中二的當魔豆的說。以上均為個人觀點。
③ 誰知道這個玉如意上的圖案,有什麼意思
圖片太暗了,看不清楚
大致上似乎是如意造型
似乎是福瓜為主體,有瓜蔓、瓜葉的感覺,上面似乎好友一個伏獸(諧音「福壽」)
寓意福壽如意、瓜瓞綿綿
翡翠的材質
有更清晰的正反面圖片可以提供更准確咨詢
僅供參考,要採納哦
祝你好運!
④ 葫蘆娃裡面的蛇精有一個玉如意法寶,念咒的時候叫,如意如意快快顯靈,願我所意,求圖片,謝謝
⑤ 甄嬛傳 手上拿的是什麼
玉如意,都是用上好的美玉
⑥ 想知道一個小巧的玉如意的來歷,高手進啊!
不是如意
貌似馬頭玉帶鉤,元朝時候玉帶鉤開始以馬頭代替龍頭
這個鉤子的寓意是馬上封侯
⑦ 玉如意有幾種
如意的起源
「如意」一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是自印度傳入的佛具之一,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銅、玉製作,法師講經時,常手持如意一柄,記經文於上,以備遺忘。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中曾出土一柄佛僧如意,銀質鎏金,首為雲頭,柄為直柄。據故宮博物院資料,如意的起源與我們日常生活中俗稱 「 不求 」的搔背工具有著密切的關系。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稱如意,俗叫「不求人」。清《事物異名錄》雲:「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國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癢癢撓),又有記事於上的「笏」(亦稱「朝笏」、「手板」),如意則兼二者之用。後來,其形態發生分化,一支保留實用功能,在民間流傳;另一支強調吉祥含義,向純粹陳設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薩像。
如意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它在這期間非常走紅,成為了帝王及達官貴人的手中之物。它與民間的一種「不求人」撓癢癢用的東西,在器型上相結合,實用性上除用它搔癢,還用它顯示權杖的作用。最初原型結合如意的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被人賦予了「回頭即如意」的吉祥寓意。「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出現,將玉的堅潤不渝美德與如意的吉祥寓意結合,成就了具有中國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從梁簡文帝蕭綱的詩中:「腕動苕花(苕華喻指美人)玉,衫隨如意風」,可以推測出當時的玉如意有隨身佩帶之大小。清雅悠閑之時,文人雅士吟詩詠賦,和著「如意舞」利用它作為打節拍之物。到了明、清時期,它從實用品逐漸轉向了一種藝術陳設品,供人們欣賞娛樂。如意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基本不變,而柄端由直狀變為小靈芝形、雲朵形多種形狀。頭尾兩相呼應,主體呈流線形,柄微曲,造型美觀華麗。
古代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以清代為多,明代亦有但少見。康熙年間,如意成為皇宮里皇上、後妃之玩物,寶座旁、寢殿中均擺有如意,以示吉祥、順心。《清朝野史大觀》卷一載: 「如意,物名也,唐宋前已有之。」
如意的分類
皇帝登基、大婚,及喜慶時所用的各式如意 如意的品類有琺琅如意、木嵌鑲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等。清代的皇帝、皇後用如意作為賞賜王公大臣之物;在皇帝選妃時,若將如意交入一人手中,那就意味著她將成為皇後;民國時代,如意成為貴重禮品,富有之家相互饋贈,祝願稱心如意。
另外,又有種種如意圖案,以喻吉祥之意,例如年年(鯰)如意、萬(萬年青)事(柿)如意、吉祥(大象)如意、平安(花瓶)如意、四藝(琴棋書畫)如意、必(筆)定(錠)如意、四合(四個)如意等等,它們被古代的繪畫、建築、傢具、服飾、玉器、瓷器、竹木牙雕廣泛運用。
如意的價值
如意圖片雖說如意出於各自不同的用途,但最初的如意無疑都是摹仿人的手形,這種創造的構思,也可以說是人的意志的外延。而手形如意演變成卷雲形、靈芝形、心字形及團花形如意,是唐以後的事,並用金玉珠寶製作,不僅使其成為一種藝術品,而且還增加幾分仙氣與祥和的神韻。至清代,如意工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它的功能也達到空前的高貴,凡值年節,王公大臣督撫,必進如意於朝,以取兆吉祥,故有 「椒戚都趨珠寶市,一時如意價連城」的詩句。現在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可欣賞到清代皇家的如意。在民間,大型如意為廳堂的一種陳設,小型如意成饋贈之物,以示吉祥的祝願。常見材質有金、銀、玉、角、牙、翡翠、珊瑚、銅、竹、木等。
中國傳統吉祥物中有不少與年節相關,如意即為家喻戶曉的吉祥物。
五福如意:作為吉祥的象徵,當然人人都渴望擁有如意,但一柄精美的如意造價甚為昂貴,非一般百姓所能企及。世事變遷,現今如意已經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而成為古玩之屬,但一柄柄精緻粹美的如意承載著它們所曾擁有的歷史及它們所蘊涵的吉祥美好的寓意,依然那麼悅目怡情,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繼成功舉辦奧運會,載人航天夢圓太空,中華民族又將迎來上海世博這一偉大歷史時刻,為了向世界展現悠久璀璨的中華文明和傳統藝術的神韻與精髓,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指定傳承人--程淑美大師領銜製作,中國文物學會監制,採用花絲鑲嵌宮廷技法,以純銀鎏金,鑲嵌和田美玉、紅寶石、藍寶石、綠寶石、碧璽、珍珠等名貴寶石製成巧奪天工的金玉「五福如意」。
特點:「五福如意」體形弧曲圓渾,如意首為三層靈芝式,鏤空,弧度圓滑自然,正中鑲嵌和田碧玉,在金燦絢爛的富貴風格中又蘊含著古樸雅緻之情趣,又將玉的堅潤不渝美德與如意的吉祥寓意結合,成就了極具中國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四周運 五福如意正面用了傳統技法鏤雕出了「如意金錢紋」、「富貴牡丹紋」、「吉祥蝙蝠紋」、「山水崖紋」等吉祥紋飾,整體呈縷空狀,花絲流暢,紋路繁而有序,疏密適當,嚴絲合縫,極富美感,不但增添了如意的韻味,更傳遞出富貴吉祥、福氣安康、財運連綿、節節高升等美好祝福。
如意手柄上通體鏨雕九條升降各異,互不雷同的飛騰金龍,九龍各具神韻,在祥雲中穿行,每條金龍都是經精雕細琢而成,鱗片、龍須等絲毫畢現,萬縷金光在龍身上閃耀,龍身抖動,曲頸昂首騰躍於空,龍須目怒張,闊口長須,鱗爪銳利,肘毛如劍,碩長的龍軀攪動著雲氣,勢不可擋,猶如真龍再現,宛然如生。寓意著太平盛世、群賢共濟、尊貴連綿。群龍環繞之中還篆刻五個御筆福字,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御筆,雖然筆體不同,卻精髓神似,其字體遒勁渾厚,筆勢蒼勁有力,筆走龍蛇,飛動流暢,可謂福內藏龍,尤如龍福。手柄最中為「天下第一福」,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是古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壽合一」之福。更為有趣的,乾隆、道光、嘉慶三帝在民間還被昵稱為「乾道嘉」,暗指「錢到家」,巧妙地滿足了人們的美好寄望。
【材質】 金銀、和田玉、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碧璽、珍珠
如意來源:
如意圖片「如意」,又稱「握君」、「執友」或「談柄」,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變而來,多呈S形,類似於北斗七星的形狀。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意的形制以柄首呈屈曲手掌式為主流;唐代發展為柄身扁平,頂端彎折處演變為頸部,柄首為三瓣卷雲式造型。明清兩代,如意發展到鼎盛時期,因其珍貴的材質和精巧的工藝而廣為流行,以靈芝造型為主的如意更被賦予了吉祥驅邪的涵義,成為承載祈福禳安等美好願望的貴重禮品。臣子們常進獻如意祝賀皇室壽辰,皇族也拿如意賞賜王公大臣,如意漸漸地成了上層人物權力和財富的象徵。而在明末時期,如意更因其特有的雅緻,成為崇尚古風的文人墨客的文房玩賞物件。
如意的材質極為多樣,各色玉石、金、銀、銅、鐵、犀角、象牙、竹、木、陶瓷等等應有盡有。其中玉石如意就分為翡翠、白玉、青玉、碧玉、墨玉、水晶、孔雀石、瑪瑙、珊瑚等。裝飾手法也異彩紛呈,尤其是配以各種所謂「中國結」,如盤長結、銅錢結、蝴蝶結、喜結、壽結等,不僅有和諧的視覺效果,也增添了如意的韻味。如意的品類極多,工藝繁復的就有琺琅如意、木嵌鑲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多雕有龍紋,有的還在玉制的如意上,嵌上碧璽、松石、寶石所雕成的花卉,大多是桃果、靈芝、蝙蝠之類。蝙蝠寓意多福,桃寓長壽,是明清常見的祝頌圖案。清宮如意收藏中的一個大類即為工藝獨特的木柄三鑲玉如意。這種如意的木柄質地分紫檀、花梨、黃楊、黃檀及檀香木等十餘種,有的雕刻有吉祥圖案,有的鑲嵌金銀絲花紋,也有素麵無紋飾的。如意的首、身、尾分別嵌飾玉雕,這些玉飾往往採用歷代古玉,也有一部分由清宮專門碾琢。此外,清代宮廷如意還有不少罕見的品類,如染骨如意、鶴頂紅如意等;造型上也有別出心裁的,如雙首如意和形如兩柄如意交錯的五鑲如意等。
如意的收藏,往往同時具有保值增值和祈福納祥的預期。隨著近幾年,國內各級市場的興盛,尤其是拍賣業瓷雜器物的火熱,如意的成交價格不斷攀升,刺激了人們投資收藏如意的積極性。但市面所見如意以清代最多,明代製品已不多見,收藏者須避免「盲目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