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報工廠》添加素材方法介紹
海報工廠是一個圖片美化工具,與一般的拍照修圖軟體不同,海報工廠是一個可以把圖片修改成類似海報風格的工具。如何使用海報工廠來添加素材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海報工廠添加素材的方法:
1、在海報工廠主界面中,點擊界面下方的「素材中心」;
3、可以下載單一的素材,也可以一鍵下載當前分類下的所有素材。
『貳』 捷豹XE誕生地 訪捷豹路虎索利哈爾工廠
索利哈爾工廠歷史/ 捷豹XE 鋁鈑金車間 說到路虎品牌,就不得不提到索利哈爾工廠,這是二戰前用於軍用發動機生產的歷史悠久的工廠。二戰後,路虎品牌在這里誕生,先後走下路虎衛士、攬勝、 攬勝運動版 、發現系列。同時也是路虎全鋁車身的發源地。現在這家已經運營了75年的工廠,開始生產另一個品牌的汽車—— 捷豹XE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因為捷豹路虎在英國的一次活動,我有幸來到這家工廠,看到這家生產世界頂級四輪驅動越野車的工廠,第一次生產非四輪驅動車型。
遺憾的是,由於索利哈爾工廠的安全措施,我進入工廠園區後無法拍照。本文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和捷豹路虎官方攝影師,我將用它們向大家介紹我的參觀經歷。
蘇哈爾工廠位於英國西米德蘭茲郡蘇哈爾都會區。這是伯明翰和考文垂之間的一個地區。它曾被選為英國最宜居的城市。也是在這片土地上,它曾經是二戰時期英國政府的「影子」工廠,其目的是生產坦克發動機,所以索利哈爾工廠也被稱為流星工廠。
二戰後,1945年,為了重振英國經濟,羅孚汽車公司從政府那裡免費獲得了這塊土地的使用權。為了充分發揮工廠的規模優勢,羅孚決定開發一款全新的車型。1947年夏天,第一批原型車組裝完成,新車命名為「路虎」,路虎品牌由此誕生。從1948年到2021年,索利哈爾成為路虎品牌的專屬工廠。
該工廠佔地300平方英畝,擁有9000多名製造業員工。它是捷豹路虎在英國的三大汽車製造工廠之一。工廠擁有沖壓車間、兩條焊接和裝車生產線、一個噴漆車間、兩條鋁車身焊接和裝配生產線、三條裝配生產線、訪客和交付中心以及路虎體驗中心。
目前工廠生產路虎衛士、攬勝、攬勝運動版、發現4、捷豹XE。它每天可以製造1300輛新車,包括300輛捷豹XE車型、100輛路虎衛士、900輛路虎攬勝、攬勝長軸距版、攬勝運動版、發現版。
如上所述,索利霍爾工廠是路虎直到2021年的獨家工廠。直到2021年,按照捷豹路虎的計劃,索利霍爾工廠已經從唯一的非四驅車型——捷豹XE上退下來,這款車的車身是鋁制的,全車75%以上都是鋁制的。由於參觀時間有限,我只參觀了捷豹XE鋁板金屬車間和二號裝配車間。
為了支持捷豹XE的生產,捷豹路虎建造了歐洲最大的鋁車身焊接車間和第二裝配車間,投資5億英鎊,創造了2200個工作崗位。據工作人員介紹,由於工廠近年新建廠房,目前工廠內沒有員工停放私家車的地方。有些員工只能把車停在伯明翰機場,然後坐工廠大巴來這里上班。
在第一次參觀車間的路上,我路過了索利哈爾工廠的沖壓車間。雖然我們沒有停下來參觀,但工作人員給了我們一個解釋。目前,這個沖壓車間不僅負責生產路虎的部分車身,還負責捷豹XE的發動機罩,可以同時沖壓鋁板或鋼板,每塊板只需45秒即可沖壓完成。
首先,我們參觀了捷豹XE的鋁板金屬車間。穿過玻璃旋轉門後,我們看到的不是整個車間,而是一個很大的休息室。由於工廠對外保密程度較高,我們在進廠後進入車間前簽訂了第二份保密協議。同時,為了保證工廠內的人身安全,工廠內的每個人都會在這里領取一套反光服和護目鏡。
在房間的中央,我們看到了三個徽章。不要低估這三個徽章。它們代表英國皇家認證或皇家使用的含義。從左到右,這三位分別是伊麗莎白女王、菲利普親王和查爾斯王子。目前只有三家有資格頒發認證徽章。皇室成員必須親自使用供應商的產品/商品五年,確認質量沒有問題後才能考慮授予認證。同時,以上三人頒發的三個認證證書的產品等級最高,這三個徽章授予路虎品牌。
在了解了三枚皇家徽章後,我們通過房間右側的小門正式進入了捷豹XE的鋁板金屬車間。捷豹XE的車身就是在這個車間製造的,XE的大部分車身部件都是由捷豹Bromage Fort工廠製造,然後裝車送往索利霍爾工廠進行拼接。一輛捷豹XE的車身由354塊不同材質的面板組成,包括全鋁車身框架、底盤結構、車門、發動機艙蓋和行李箱蓋等部分由鋼製成。
在車身框架的裝配工位,這里將沖壓後的車身框架組件進行組合,其中鋁材採用鉚接技術,車身組件上沒有預留鉚釘孔,而是將鉚釘機器人直接插入兩塊鋁板中,達到固定的效果。一輛捷豹XE的車身上有31種鉚釘,共計2000多顆。
除了鉚接技術,由於捷豹XE的地板上有一些鋼結構,所以還採用了塗膠和點焊技術。但是,由於只有少量鋼材需要點焊,整個工廠看不到火花四濺的景象。
此外,在車身裝配過程中幾乎看不到員工,因為這里的員工只需要在控制室監控,為機器人運輸一些車身零件和補充鉚釘。
車身組裝完成後,車身的框架結構進入組裝階段,新車將安裝車頂、四門、前發動機蓋和行李箱蓋。所有這些都是由機器人完成的。車身拼接完成後,新車將被送往檢測站,四個帶攝像頭的機器人將拍照檢查80個點,確保車身製造的可靠性。此外,目前捷豹XE內的鈑金車間仍採用人工抽檢的方式來保證產品質量。
目前工廠實行一日班制,捷豹未來會增加XE車型的產量,這樣車間就可以實行兩天班制。
索利哈爾工廠2號總裝車間
在前往下一個車間的路上,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了索利哈爾工廠的塗裝車間,這是目前歐洲最大的自動化塗裝車間,共有七道工序。然而,我們沒有見證這個車間的生產過程。通過介紹,我們了解到這個車間目前的生產能力是每年32萬台。就目前的銷量來看,產能比較緊張。未來,捷豹路虎將把這個車間的產能提高到每年35萬輛。
接下來,我們來到2號裝配車間,捷豹XE將在這里進行裝配,並從生產線上開走。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目前路虎攬勝的需求量較大,一直沿用原有的路虎攬勝汽車總裝車間,分別生產攬勝和攬勝長軸距車型,而攬勝運動版則安排與捷豹XE共用2號總裝車間進行生產。
塗漆的車身將在這里開始組裝整輛車。從車間的流程圖中,我可以看到新車的車門會先拆下,然後安裝客戶選擇的天窗或全景天窗,然後為新車嵌入車架號和接線。
同時,在裝配過程中,整條流水線都鋪上了木地板,也讓員工在工作時更加舒適。此外,提升車架的支架是可升降的,可以根據生產車輛的不同高度和不同的裝配位置進行調節,方便裝配工人在人體最舒適的角度進行裝配操作。
與此同時,在另一條裝配線上,捷豹xe和路虎攬勝Sport的發動機、變速箱、傳動系統、排氣和制動系統也由工人組裝。這里裝配的動力總成包括2.0T汽油、2.0T Ingenium柴油、3.0L V6增壓、3.0L雙渦輪增壓柴油和5.0L V8增壓發動機。
從工廠的工人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里的女員工比例並不是很低,而且她們活躍在不同的崗位上。比如圖中的女員工負責傳動部分的裝配。此外,據報道,索利哈爾工廠還招募了80多名前軍事人員,包括早年參軍的退伍軍人和一些傷員。
車身和動力總成裝配完成後,車輛進入收車工位,兩條生產線中的車身和動力總成由機器人拼接後,再由人工進一步裝配。
動力總成組合後,車輛將安裝前後燈組和前後保險杠。組裝後,工人還將使用遮蓋保護器覆蓋車輛的正面和後部,以防止油漆損壞。最後,新車的四個車門將重新安裝,並配備車輪。不過,這還沒有正式下線。每輛新車還需要點火測試和淋雨測試等。在六個測試項目完成之前,全新的XE或路虎攬勝運動版正式誕生。
編輯摘要:
在短暫的參觀中,我們只看到了索利哈爾不到四分之一的工廠。雖然這次我們只參觀了捷豹XE誕生過程的一部分,但在交談中我們也了解到了一些路虎生產的過程。臨走前,我們的導游,一位已經有半個多世紀歷史的索利哈爾工廠的老員工,在心裡說:「用不了多久,這里的門衛就會停產。這是一輛我非常喜歡的車,這里所有的員工都不希望門衛停產。」我好奇的問:「難道下一代侍衛還不會在這里生產嗎?」老人回答說:「這種感覺不一樣。衛士伴隨工廠成長,下一代衛士可能不僅在這里生產,還會在常熟、巴西、奧地利、波蘭、中國建廠。我們仍需等待公司決定下一代後衛的生產地。」
我能理解這位老員工對《衛報》模式的不情願,也能再次理解這個誕生於二戰時期的超級工廠,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秘密,這里的每一位老員工都能講出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如果可能的話,希望能再去一次索利哈爾工廠,認真看看路虎車型是如何在這里誕生的。 @2019
『叄』 有些工廠里的宣傳窗里貼著網上買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海報里的圖片素材和字體。這個屬於侵權嗎
應該不屬於吧,廣而告之,宣傳品而已
『肆』 貿易公司到別人廠里拍照,把照片做成素材對外宣傳是自己公司的現場照片,這樣的情況算不算是欺騙
算呀!
這個是典型的欺詐。
『伍』 slog素材格式工廠會變成709嗎
會。
在素材箱雙擊素材,然後打開效果控制項面板,會發現素材載入了一個lut,關掉即可。
格式工廠(FormatFactory)是由上海格式工廠網路有限公司創立於2008年2月,是面向全球用戶的互聯網軟體。主打產品「格式工廠」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視頻圖片等格式轉換客戶端。格式工廠致力於幫用戶更好的解決文件使用問題,現擁有在音樂、視頻、圖片等領域龐大的忠實用戶,在該軟體行業內位於領先地位,並保持高速發展趨勢。
『陸』 《圖片工廠》製作九宮格圖片教程
用 美圖 秀秀可以將圖片製成九宮格樣式,看上去就沒那麼單調了。其實呢,我們還可以使用圖片工廠來製作九宮格,方法如下。
如何將圖片製成九宮格樣式?
打開圖片工廠,點擊打開「裁切、分割」選項,
進入編輯面板,選擇打開命令,將准備的素材圖片導入到畫板中,
打開分割命令,選擇九宮格樣式,
選擇好樣式,點擊「導出到拼接」,
進入拼接面板,可以直接看到圖片的九宮格樣式,如圖所示,
調節邊距大小,可以將圖片中的九宮格邊框加粗減細,
點擊保存,將圖片導出,效果如圖。
『柒』 「聰明」的工廠:互聯網在製造業面前碰了個釘子|封面故事
不同於消費互聯網的「贏者通吃」,工業互聯網是一個行業一個行業的「小鍋菜」,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製造企業的優勢在於,他們掌握了很高的Know-How壁壘。
策劃 《中國企業家》編輯部
封面設計 王超
工業互聯網狂飆
製造企業和 科技 公司這兩股推動「工廠革命」的重要力量匯合,掀起了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勢不可擋的浪潮。
一方面,工廠本身正在掀起一場數字化、智能化和網路化的革命。製造過程正變得可感知、可預測、可控制,當這一切變成聯網的數據之後,工業互聯網更深層次的變化發生了:生產全要素、全產業鏈互聯互通,通過精密製造和智能演算法,實現製造資源的優化配置。
另一方面, 科技 公司正在快速滲透到工廠。它們手持AI、雲計算、5G等利器,深入到垂直行業,找到傳統生產方式的瓶頸,拆解需求,改造生產製造流程和工藝,提升質量和效益。一個行業的解決方案,就是一個新技術落地的場景,也就是一套工業互聯網的生態體系。
「聰明」的工廠
編輯 萬建民
科技 的種子,往往要經過漫長的孕育期,才有可能生根發芽。
30年前,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 科技 大學)機械繫碩士研究生李軍旗第一次接觸了「人工智慧」。這是他跟隨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機械工程專家楊叔子學習的方向。
此前的1988年,楊叔子首次提出了「智能製造」,當時這一概念在國際上也「尚處在概念形成與實驗 探索 階段」,楊叔子在1989年發表的論文中首次探討了製造系統的集成化與智能化問題。
30年後,李軍旗執掌的工業富聯,成為國內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領域的代表性企業。李軍旗也像個佈道者,不厭其煩地四處宣講什麼是智能製造、什麼是工業互聯網。即使時間已經過去了30年,如何向人們說清楚這個問題,仍然有一定的難度。
徐工的工程師講了兩個小故事:非洲的一個露天礦場距離城市幾百公里,徐工售出的挖掘機在此作業。以往如果有零配件需要補給的話就只能停工,來回要耽誤好多時間,現在可以通過網路實時監測提前預判並備貨;在印尼的某個大型項目工地上,工程師發現兩台工程機械有兩個月沒支付租金了,於是直接遠程遙控鎖車,對方主動聯系付款之後才獲得解鎖。
在聯寶位於安徽合肥經濟開發區的車間里,一台台筆記本電腦經過安裝、調校、檢測、包裝等多道程序後,等待投遞到不同的消費者手中。它們外觀上看起來並無明顯差異,其實每一台內部定製的專屬配置從下單的那一刻起就被記錄了下來,並傳遞到柔性生產線上完成精確匹配。
有別於淘寶、京東、拼多多等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更容易被感知的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基本隱藏在車間、生產線以及工程師的設計方案里,略顯遙遠而陌生。車間里的一台台機器,被植入了精密控制軟體、工業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演算法,整個生產製造過程不同程度地實現了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聯網上雲,一張張無形的工業互聯網正在快速織就。它對於傳統工廠的深遠影響,已經通過一個個案例被證明;對於國家層面的戰略意義,也正在逐步凸顯出來。
1月13日,工信部官網正式發布了《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提出到2023年,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路基礎設施初步建成,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接工廠;打造3~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台;基本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20個區域級分中心和10個行業級分中心。
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這股勢不可擋的浪潮,正在深入到製造業的毛細血管。
追根溯源,「工業互聯網」這個概念,最早是由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GE)於2012年提出的。按照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定義,它指的是把全球工業系統和先進計算、分析、感測、互聯網能力融合在一起形成的新體系。
GE厲害的地方是不僅系統闡述了這一概念,並且首先將其商業化。特別是GE工業互聯網平台Predix的推出,對全球產生了很大影響。除了GE,美國還有一大批跨國企業如思科、羅克韋爾、霍尼韋爾、IBM、英特爾等也加入進來,推動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2013年,德國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理念與之類似的「工業4.0(Instry 4.0)」。所謂工業4.0,是基於工業發展不同階段作出的劃分。工業1.0是蒸汽機時代,工業2.0是電氣化時代,工業3.0是信息化時代,工業4.0則是智能化時代。
日本於2017年提出了「互聯工業」,思路與美國、德國差不多,同時融入了本土的精益生產基因,三菱、日立、富士、NEC等領軍企業都在大力開展實踐。日本有一個重要的 探索 是打通工廠底層和雲端,在工廠現場側引入計算和人工智慧能力,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數字化轉型,因此也形成了一些聯盟,例如日本價值鏈促進會(IVI)、邊緣計算的Edgecross等。
雖然楊叔子院士1988年就研究智能製造,但李軍旗真正接觸到智能製造是在1995年被公派去日本留學。當他在東京大學智能製造實驗室看到大量世界領先的設備時,萌生了一個想法:讓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使用這些先進設備。
多年之後,執掌工業富聯的李軍旗建成了國內第一座「燈塔工廠」,並利用智能製造領域的經驗幫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對於大多數企業家來說,弄懂什麼是智能製造、什麼是工業互聯網,並不是一件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事情。
在李軍旗看來,智能製造就是要實現製造結果的可感知、可預測、可控制、可復制,實現生產製造過程的自動化、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打造一個真正的智能化的無憂生產狀態。
而工業互聯網的核心要素分為「三硬三軟」:「三硬」是雲、網、端,分別指伺服器、網路和智能終端;「三軟」是工業大數據、工業人工智慧和工業APP。
那麼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又是什麼關系呢?李軍旗解釋道,如果沒有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的製造過程,要把它連到互聯網上是很難的。某種程度上來講,只有在實現智能製造的基礎上,工業互聯網才有可能大面積實現。
為什麼要做工業互聯網?李軍旗說,它實際上是讓整個生產環節、生產全要素、全產業鏈實現互聯互通,通過優化流通和製造的環節,實現製造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按需和定製化生產,讓企業最終達到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的目的。
事實上,中國政府自2017年正式在文件中提及工業互聯網,這一領域就呈現典型的兩極分化:一方面是大企業紛紛湧入,生怕錯過機遇;另一方面是千萬中小企業猶疑觀望,對其內涵和價值不甚了了。
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我國提出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兩大強國戰略。李軍旗認為,這兩大戰略的交匯點就是工業互聯網。
最難啃的骨頭總是在後面。
和消費互聯網「贏者通吃」的格局不同,工業互聯網的空間更加開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有過一個形象的比喻:產業互聯網在實際的發展中,是一個行業一個行業的「小鍋菜」。因此,產業互聯網這道菜,是要一鍋一鍋地炒,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黃奇帆所稱的「產業互聯網」,是比工業互聯網更寬泛的概念。
為了獲得高質低價的產品、縮短供應端與需求端的距離,服裝、家電等「輕」工廠成為電商巨頭們追逐改造的對象。傳統印象中「老大笨粗」的重工業企業,為了提升效率只有主動求變。
因為痛點明確、針對性高、企業自發性強,加之其發展十幾年甚至上百年的技術能力、流程能力,重工業的工業互聯網反而落地最快。這一點,從機械、能源行業在全球工業互聯網應用分布佔比中達五成左右可以佐證。
在中國,以徐工的漢雲、三一的樹根互聯、富士康的工業富聯等為代表的企業,有著濃厚的製造基因,熟悉工業流程和場景,更側重工業裝備、製造設備、機械廠房等「重」板塊的升級。非常高的Know-How壁壘,反而讓它們在這波浪潮中更容易抵擋外來沖擊。
如今的徐工,在印尼雅加達總部的礦山設備備件庫和徐州總部的備件庫實現了全部數字聯網;前移到國外的備件庫,通過數字化技術每天盤點備件消耗量,根據數據進行補充,保證產品出勤率;在售後服務方面,根據磨損率等指標對設備進行診斷,可以提前預判哪些零部件需要保養,延長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漢雲平台可以實現對巴西、緬甸、寮國等國家和地區的遠程監控,做到全球服務「零距離」。
李軍旗的工業富聯平台,可以打通塑膠注塑、輕工、金屬加工、精密刀具製造、模具製造、裝備製造、電子製造、軌道交通、 汽車 配件製造等9個行業,優化配置相關行業資源,從而大幅縮短交貨周期,降低庫存和物流成本。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工業互聯網的初級成本相當高,只有那些相對有錢的行業和企業才能先用起來。美的集團美雲智數總裁金江說,美的為了完成數字化改造,初期項目就有1萬多人參與,投入高達二三十億元。
這也形成了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一個特點:頭部企業積累經驗搭建平台,不斷釋放技術紅利,在賦能中小企業的同時,攤薄前期開發成本,最終降低整個架構的門檻。
海爾打造的卡奧斯就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工業互聯網綜合型平台,全球任何企業都可以成為其操盤手和合夥人,國內的青島啤酒、雙星輪胎、日照鋼鐵等大企業都和它簽有協議。同時,卡奧斯平台還賦能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共享平台資源和能力,至今已孵化了15個行業生態,在全國12大區域、全球20多個國家推廣復制。
而工業富聯則根據大中小企業各自的特點,形成了不同的輸出形式。對大企業,工業富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輸出;而對於很難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轉型的中小企業,則通過工業APP、數字雲等方式協助。
除了重工業企業,技術巨頭也以不同方式加入工業互聯網。它們在各自的細分領域不斷深耕,通過人工智慧、5G、晶元等軟硬體技術,改變著工廠的形態。
憑借在智能視覺感知和深度學習演算法方面的長期技術積累,商湯 科技 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僅需單目攝像頭便可以實現高精度的多種輔助駕駛,並且在不同天氣、不同光照、不同城市、不同氣候等條件下,均有良好的應用表現。商湯的駕駛員監測系統定點工具,已普及到數百萬台的未來發展車型。截至目前,商湯 科技 已經與全球20多家車企建立了合作關系。
海康機器人所專注的機器視覺、移動機器人等智能設備,除了讓一切生產流程可追蹤外,也讓生產的效率提升、質量變高,機器視覺的精準度甚至遠超人眼,尤其在高精度的裝配加工產業被廣泛應用。工廠里的移動機器人可以輕松把重物送到指定工位,把人力從繁重的物料運輸工作中解放出來。在海康威視桐廬製造基地,目前已投入使用近1300台智能移動機器人,整個倉儲作業效率提高了40%。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工業。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他說:工業互聯網(工業、聯接、人工智慧)的本質應該是工業(當然包括農業、醫療、教育……);聯網就是聯接這個產業;然後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中除了演算法、算力,更重要是Know-How。Know-How在行業里、在企業手裡,是他們數十年的摸索積累與千萬次驗證、反復建模,留下的理論與經驗結晶。華為在場景化應用中,必須重視客戶需求,必須依靠行業專家。
這也是工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最大的不同,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夠獨自拿下工業互聯網的市場,相反,製造業公司憑借自己掌握的很高的Know-How壁壘,反而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
當然,也正是因為工業互聯網的這一本質,使得其發展面臨不少挑戰。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認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基礎有待進一步夯實,國內大多數企業數字化程度較國際偏低,網路協議、設備介面等不統一,技術標准多為國外企業掌控,嚴重製約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
盡管我國已經出現一些基於工業互聯網的行業融通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但是大多處於 探索 階段,尚未全面推廣,企業界仍以觀望為主。
此外,我國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也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方面,我國工業互聯網行業和跨行業基礎設施尚未普及與健全,導致行業內大數據無法統一管理和使用,行業間數據資源孤立、分散,數據孤島問題嚴重。另一方面,懂得工業互聯網知識的行業人才無法滿足發展需要,智力資源相對稀缺;開源社區規模較小,開發者人數較少;工業互聯網共性標准尚未制定,數據難以融通;跨行業治理的政策體系有待建立,亟需提供相應的管理依據。
除了意識、人才、數字化等短板,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工業互聯網的安全。
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說:數字化是當今中國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趨勢,發展數字化已經成為政府和產業界的共識。預計5~10年後,所有企業都將是數字化企業,所有經濟都是數字經濟;未來5~10年也是數字化轉型的最後機會,抓住機會將贏得未來,錯失機會將意味著出局,失去未來的競爭力。
但機遇也意味著挑戰,數字化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網路安全。一切皆可編程意味著整個世界都被軟體重新定義,是軟體就會有漏洞,就可能被黑客利用、攻擊;萬物互聯的結果是物聯網打通了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過去僅在虛擬世界裡的網路攻擊,可以通過物聯網轉變成對物理世界的傷害,導致工廠停工、大面積停電、 社會 停擺;數據驅動業務意味著數據安全影響業務安全,當各行各業、甚至政府不同的部門都把數據都共享之後,同時面臨數據泄露、數據濫用、數據污染等多種安全問題。
周鴻禕有一個判斷:在數字化時代,網路攻擊將會超越傳統威脅,成為整個 社會 最大的安全威脅。他希望大家都要樹立底線思維,把安全作為頭等大事,築牢安全根基。
盡管有諸多擔憂,目前全球的工業互聯網仍處在起步階段,但前景還是被更多人看好。黃奇帆提出,工業互聯網將產生幾十家萬億級企業。不過他同時提醒,建工業互聯網要改變原來消費互聯網的思維,要從規模經濟轉變到價值經濟,從「提高生產力」轉變到「提高利潤率」。
回到我們的主題:在經歷這場革命之後,未來的工廠會變成什麼樣呢?
李軍旗認為,五到十年後的未來工廠會成為可感知、可預測、可控制的智能化工廠,成為工業互聯網上的一個節點。通過數字化轉型,未來的生產製造形態會是按需定製、製造資源優化配置。到那個時候,就會徹底消除庫存和資源浪費。
聯想集團副總裁、聯寶 科技 CEO柏鵬則描摹了更具象的一個場景:未來工廠像一個玻璃房子,盡管內部運作環節非常復雜,生產要素非常多,但數字化讓這一切變得更加透明。換句話說,整個工廠其實就是一個機器人,有自己的五官、身體和大腦,智能系統相當於大腦,指揮機械臂工作,各類感應器、攝像頭則充當了「眼耳鼻喉」,實現了數據採集、信息傳達,最終達到整體協同。
『捌』 有哪些堪稱神器,卻鮮為人知的網站
既然是鮮為人知的神器,那肯定是要選擇知名度不是那麼高的,但是使用體驗卻非常好的平台,當然這樣的平台很多,但是太多了找起來是不是很不方便?所以我給大家推薦的都是實用性超高的導航網站,各種各樣的有價值的干貨導航!
1.科技網站大全-科技海-科技網址導航-產品經理網址
【這個網站幾乎囊括了所有和科技相關的網站,無論是創業,投資,產品學習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