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跳板的運動特點
作為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朝鮮族聚居地的重大慶日和農閑期的運動會上,都能欣賞到朝鮮族婦女跳跳板的翩翩英姿。跳板器材主要由木板、板墊兩部分組成。木板選用堅韌而有彈力的木料加工製作,長度為5~5.5米,寬度為30~40厘米,厚度為5~6厘米;板墊高度約30厘米,墊在跳板的中部,加重物固定。跳板比賽或表演時,兩組分站木板兩端,交替蹬板、錯落起跳,以跳高、著落的自彈力使身體騰空,且越縱越高。主要動作有直跳、屈腿跳、剪子跳、旋轉跳、屈體跳等。主要器材有扇子、花環、綵帶、手鼓等。隨著跳板項目的不斷發展,有更多的體操動作被引入,使跳板項目難度更大,表演更精彩,成為觀賞性、娛樂性和健身性更強的運動項目。
㈡ 北京奧運會女子三米雙人跳板決賽的比賽精彩瞬間
昨天是中國在奧運會歷史上得金牌最多的一天,從下午到晚上,中國運動員共奪得8枚金牌,使金牌總數由前一日的27枚上升到35枚。
昨晚的奧運節目豐富多彩,一丁和家人基本是在「運動戰」狀態下看比賽。一會看中國女排對日本女排的比賽,一會看女子乒乓球團體決賽,一會看女子單人跳水決賽,一會看男子羽毛球決賽。昨天產生的8枚金牌中,一丁看到了4場,看得比較過癮。
看跳水比賽時,一丁主要以看郭晶晶的比賽為主,穿插著看其他的比賽。在這次比賽中,老將郭晶晶不負眾望,終於奪取了女子3米板的金牌,為中國羸得第35枚金牌。
祝賀郭晶晶!
祝賀中國跳水夢之隊!
個 人 資 料
姓名:郭晶晶
性別:女
出生日期:1981年10月15日
職業:中國跳水運動員
身高:1.63米
體重:49.1公斤
項目:跳水
籍貫:河北保定
教育背景:大學
個人愛好:音樂(諾仕MP3,傲普MP4),不倒翁
最好成績: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3米板單人、雙人冠軍
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3米板單人、雙人冠軍(和吳敏霞)
在2004雅典奧運會獲得女子3米彈板跳水單人及雙人(與吳敏霞合作)冠軍。郭晶晶早期曾與另一國家隊跳水運動員田亮的名字連在一起,傳媒時常報導他們關系親密!但2004年郭晶晶被傳媒揭發與香港愛國富豪霍英東之長孫霍啟剛拍拖,2005年11月,與霍啟剛在北京崇文區購入的豪宅曝光。郭晶晶表示,希望在參加2008的奧運後,自己跳滿了20年,可以退役,以便好好享受人生,不過還是想做跟跳水有關系的工作。
2008年2月23日,好運北京暨第16屆跳水世界盃賽女子單人三米板決賽賽後新聞發布會上,被爆料耍大牌。
人物介紹
一次次奪冠,郭晶晶是「後伏明霞時代」跳水世界的女一號;奧運會單人冠軍是郭晶晶眼前的目標,人們期待著她能開創自己的「郭晶晶時代」。
她不缺少成績、美貌和聰慧。人們喜歡將她與伏明霞、劉璇相比,喜歡將她與田亮牽扯在一起。但年輕的郭晶晶似乎天生具有淡然處之的心懷。不管外界的風風雨雨,她依然自信、依然快樂,依然保留著輝煌的跳水之夢,還有對普通人平淡生活的嚮往。
運動經歷
1988年在河北保定訓練基地開始跳水訓練,1992年進入河北省跳水隊,教練是李芳。1993年入選國家跳水隊,教練是於芬。現在的教練員鍾少珍。
2000年悉尼奧運會是郭晶晶首次參加奧運會,在三米板項目中無法撼動當時的師姐伏明霞在該項目的統治地位而取得一枚銀牌,而在和伏明霞合作的奧運會新項目雙人三米板中卻最終不敵俄羅斯組合尤里婭·帕卡琳娜/維拉·伊蓮娜屈居第二,使得自己的首次奧運之旅於金牌擦肩而過。2004雅典奧運會以中國女子跳水隊頭號選手身份出征的郭晶晶終於在三米板個人賽和雙人賽中折桂。
從2001年至2007年之間的四屆世錦賽中郭晶晶囊獲了8枚金牌。
附:世錦賽中所獲金牌
金牌 2001年福岡 三米板
金牌 2001年福岡 雙人三米板
金牌 2003年巴塞羅那 三米板
金牌 2003年巴塞羅那 雙人三米板
金牌 2005年蒙特利爾 三米板
金牌 2005年蒙特利爾 雙人三米板
金牌 2007年墨爾本 三米板
金牌 2007年墨爾本 雙人三米板
金牌 2008年北京 雙人三米板
金牌 2008年北京 三米板
成長之路
郭晶晶的技術特點是起跳有力、動作協調性好,動作難度大。盡管如此,郭晶晶的跳水生涯卻充滿坎坷。5歲開始練跳水,15歲她首次參加奧運會,連續經歷了兩屆奧運會的失敗,骨折,改變技術,視網膜脫落,感情出現問題……苦苦等了11年,直到2004年雅典,郭晶晶才最終修成正果。與中國另一位跳水皇後級人物伏明霞相比,郭晶晶是歷經坎坷走向成熟,而伏明霞是從出道即紅一連紅了三屆奧運會。
在雅典奧運會奪得兩枚金牌後,郭晶晶無疑成為了跳水世界的女一號;同時貌美,聰慧的她與跳水王子田亮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金童玉女。然而成名似乎帶給她不少的煩惱,在緋聞不斷的圈子裡,郭晶晶無限憧憬地說:「真希望能回到原來的日子,簡單而平靜。在訓練之餘,能有自己的生活,做想做的事情。」
啟蒙期
1988年
在河北保定訓練基地開始進行跳水訓練,教練是李芳。
成長期
1992年
進入河北省跳水隊,教練是李芳。 1993年首次入選國家跳水隊,教練是於芬。
成熟期
2000年
悉尼奧運會是郭晶晶首次參加奧運會,在三米板項目中無法撼動當時的師姐伏明霞在該項目的統治地位而取得一枚銀牌,而在和伏明霞合作的奧運會新項目雙人三米板中卻最終不敵俄羅斯組合尤里婭·帕卡琳娜/維拉·伊蓮娜屈居第二,使得自己的首次奧運之旅於金牌擦肩而過。
輝煌期
2004年
雅典奧運會以中國女子跳水隊頭號選手身份出征的郭晶晶終於在三米板個人賽和雙人賽中折桂。
從2001年至2007年
連續四屆世錦賽中郭晶晶囊獲了8枚金牌。
2008年
北京奧運會,和隊友吳敏霞一起勇奪女子3米板雙人冠軍;隨後以最為華麗的王者表演衛冕女子單人3米板金牌,追平了伏明霞的奧運會紀錄。
背後故事
參加慶功會的郭晶晶仍舊是媒體追逐的焦點,關於未來,郭晶晶保持著一貫的沉穩和平靜:「我想去學法律,我知道這個學科挺難學的,也很辛苦。但是有了練跳水的經歷,任何辛苦對我來說都不算什麼!」「會不會進入娛樂圈?」聽到這個問題,一直低垂眼簾的她仰起了頭,緩慢而肯定地說:「不會的,我清楚我的性格不適合。」
比賽成績
1995年09月07日,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第九屆世界盃跳水賽女子雙人跳台跳水比賽中,與王睿合作,獲金牌;09月09日在女子雙人三米跳板跳水比賽中,與鄧琳合作,獲金牌。
1995年10月,在南京舉行的第三屆城運會跳水比賽中,包攬女子跳台、一米跳板、三米跳板三項金牌。
1996年07月27日,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第十六屆奧運會女子跳台跳水比賽中,獲第五名。
1997年10月,參加在上海舉行的第八屆全運會跳水比賽,以553.86分的成績獲女子三米板第二名。
1998年01月,參加在澳大利亞舉行的世界游泳錦標賽,獲女子跳台第二名。
1998年05月,參加在美國佛羅里達舉行的國際泳總跳水大獎賽美國站的比賽,以273.72分的成績獲女子一米跳板金牌。
1998年06月,參加在成都舉行的98年全國跳水金牌賽,獲女子三米跳板金牌。
1998年07月,參加在美國紐約舉行的友誼運動會跳水比賽中,以270.93分的成績獲女子一米跳板第二名。
1998年09月,參加在天津舉行的全國跳水錦標賽,以531.39分的成績獲女子三米跳板金牌。
1998年12月,參加在泰國曼谷舉行的第十三屆亞運會跳水比賽,以547.47分的成績獲女子三米跳板金牌。
1999年01月,參加在紐西蘭威靈頓舉行的第十一屆世界盃跳水賽,與楊蘭合作,獲女子雙人三米跳板金牌,並以272.97分的成績獲女子三米跳板第三名;與隊友合作獲溷合團體第一名。
1999年04月,參加在濟南舉行的全國跳水錦標賽,以268.02分的成績獲女子一米跳板金牌,並以559.77分的成績獲女子三米跳板第二名。
1999年05月,參加在美國佛羅里達舉行的國際泳總跳水大獎賽,與梁小橋合作,獲女子雙人三米跳板金牌。
1999年04月,參加在溫州舉行的中國國際跳水公開賽,獲女子三米跳板第二名。
1999年06月,參加在香港舉行的香港國際跳水公開賽,以579.33分的成績獲女子三米跳板金牌。
1999年06月, 參加在瑞典瑞尼泊舉行的國際跳水賽,獲女子三米板金牌。
1999年07月,參加在維也納舉行的國際跳水大獎賽,獲女子三米板第一名。
1999年09月,參加在墨西哥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泳總跳水大獎賽總決賽,獲女子三米板跳水金牌。
1999年10月,參加在成都舉行的全國跳水錦標賽暨奧運
㈢ 跳板的介紹
簡介跳板是一項朝鮮族的傳統綜合類女子體育項目,流傳於吉林、黑龍江、遼寧等省朝鮮族聚居地區,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等節日舉行。伴隨著有節奏的踏跳,身著彩裙的朝鮮族少女,優美地在空中表演旋轉、空翻等各種動作。這就是生活在松花江畔朝鮮族婦女喜愛的傳統體育娛樂活動。
㈣ 朝鮮民族都有什麼有趣的民間體育項目
盪鞦韆,是早期朝鮮族節日里的一種民俗游戲。後來,隨著逐漸普及而演化成了一類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在如今的朝鮮族中,盪鞦韆是婦女們最喜歡的體育活動之一,也是慶祝節日和運動會時必不可少的項目。
早在13世紀,在高麗史《雀忠獻傳》一書中,就有「端午忠獻設鞦韆戲於柏井洞宮,宴文武四品以上三日」的記載。到了15世紀,出現了把金鈴系在鞦韆之上,測量騰空直上的高度來定優劣勝負比賽。18世紀時,朝鮮詩人申光洙曾細膩地刻畫了朝鮮族婦女盪鞦韆的動人形象:「青薴裙和白薴衣,端午節日著生輝。桐花院落鞦韆索,推向空中貼地飛。」歷史上,凡是有朝鮮族聚居的地方,就有盪鞦韆活動,鞦韆是隨著朝鮮族人到各地定居而逐漸發展起來。
早期的朝鮮族盪鞦韆設置,其鞦韆繩索往往系在山坡、河岸的大樹上,每逢節日,朝鮮族姑娘們成群結隊,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輪番比試。隨著發展,出現了立架系索的鞦韆,也就是將兩根木桿按梯形豎立,高約10~12米,兩柱之間橫架一根圓木,稱為衡。將合掌心粗細的兩條繩索系在衡上,繩索底部放登板。鞦韆架前的一定距離處豎立兩根竹竿,高度5米,兩竿項端連上一條長繩,繩中央繫上一串鈴檔,稱鈴竿。這種設置的鞦韆比賽方式有盪高和踢鈴兩大類,其中又分單人盪、雙人盪兩種。
盪高鞦韆,是指盪鞦韆時以盪的高度來取決優勝。計高度的方法是在桿上系高度線,在規定的時間內,以碰線次數多者為勝。
踢鈴鞦韆,是將鈴桿上的銅鈴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以盪鞦韆時碰響銅鈴的次數來取決優勝。
隨著這一活動的發展和普及,盪鞦韆的比賽規則不斷完善,競賽的特點也更加趨於力量和技術的較量,並越來越受到朝鮮族甚至其他民族的青睞。1986年始,鞦韆被列為全國少數民族的正式比賽項目,並在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首次進行了比賽。
跳 板
跳板,是朝鮮族婦女喜愛的一項傳統活動。關於這一活動形式的來歷,民間還有這樣的傳說,古時候,按照風俗朝鮮族的婦女們不能出家門,天長日久便閑悶無聊。於是她們就發明了一種叫做跳板的游戲,名為做跳板游戲,實則是騰躍半空來觀看牆外的風光。天長日久,這一形勢逐漸演變為一項傳統的體育活動了。
舊時,朝鮮族的跳板活動常在元宵節、端陽節、中秋節中舉行,成為節日婦女們的助興娛樂。現在,這一活動已經成為朝鮮族的一項很有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跳板一般長5.5米,寬35~40厘米,厚5~6厘米。跳板中央的下面放一「板墊」,用稻草捆或草袋裝上上做成,高度30厘米,一人坐在木板中央用身體重量壓住。
跳板比賽時一般兩人一組,各站在跳板的一端,輪番向空中跳起,落下時用力踏板,將對方彈起至空中,此起彼落,越縱越高。在空中可作各種動作,如直跳、屈腿跳、剪子跳、旋轉跳、空翻跳等等。
跳板比賽分「抽線」和「表演」兩種。「抽線」是在跳板兩端各置一線團,抽出線頭系於比賽者的腳踝上,在規定時間內,以比賽者彈跳時抽出的線的長度,量出其所彈跳的高度來判定勝負;而「表演」則包括自選動作和規定動作兩種,主要根據比賽者的騰跳動作難度和姿勢來進行評分。自選動作可手持扇子、花環等,裁判按其所作動作的難度、完成的質量及姿勢優美的程度評分。裁判員一般為四人,刪去其中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中間平均分數。
頂罐走
朝鮮族婦女以吃苦耐勞著稱,而頂罐走路就是朝鮮族婦女很重要的一種生活習俗。她們從兒時起即開始學習頂罐走路,在長期的鍛煉中能作到頂罐不用手扶,走起來自然輕松,大方有節奏。後來,這一生活習俗就逐漸地演化成一種很有特色的朝鮮族傳統體育項目——「頂罐走」。
在如今的朝鮮族聚居區,每逢節日,朝鮮族婦女都身著各色彩裙,舉行頂罐競賽走比賽。頂罐走項目類似競走,只是競走時頭上要頂著一隻水罐。頂罐走分為有80米、100米、200米和400米接力走及障礙走等不同的形式。比賽時可利用田徑跑道設起點和終點。比賽開始前,參加者要將水罐放在起跑線上站好位置,發令員「預備」聲一落,就將水罐置於頭頂,發令員「走」字喊出後,參與比賽者即按規定路線快速前進。其中,在發令員比賽令發出前不得搶行,搶行兩次即按犯規論並取消比賽資格。在比賽行走過程中,水從罐中溢出以及水罐跌落等同樣也是以犯規論。頂罐走比賽中,也可通過各種不同的動作與隊形變換來進行表演。
頂罐走這一項目可以訓練身體的平衡能力,對參與者的腰部和下肢耐力鍛煉也有一定的作用。由於這一形勢較少受到場地條件的限制,所以便於開展。
鐵連極
朝鮮族有著較為豐富的傳統武術活動,且歷史已達五百年余年。在朝鮮族武術活動的武術套路中,器械套路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而「鐵連極」就是其中一類很著名的器械。
鐵連極,類似漢族地區武術活動中的大梢子。其造型是在一根齊肩高的棍端附有一圓環,環上套連著三根並列成放射狀的短節,長有尺余。習武者把持鐵連極的方法是雙手握棍,一旦將其舞動起來,風格勇猛,控制范圍大。舞動鐵連極有砸、掄、掃、纏、蓋、架、格等技法,有時還配以多種身形,更是異常精彩。
㈤ 跳板舞是哪個民族的
Title 跳板
是朝鮮族婦女一種以蹬跳為特點全身運動的民族體育,跳板比賽分兩人一組對跳。跳板長五米,寬四十五厘米,跳板中間放一板墊。兩人各站一端,比賽開始時,一方雙腳向下,另一方借力向上彈,騰空做各種動作,隨下落用力於板上,將另一方蹬於空中,這樣此起彼伏,彩裙飄舞。在跳板比賽中,有比高度的,以跳躍的高度定勝負;有比技巧的,表演者在跳板上做各種花樣動作,如大轉身、旋轉跳空翻跳跳花環等,以高難動作取勝。
㈥ 朝鮮族的民俗游戲有什麼(帶介紹)(例如:跳板,斗雞)
1、摔跤
使用腿帶,是朝鮮族摔跤的特點。腿帶長3米,用麻布或白棉布製作,纏在右大腿上。
比賽時,雙方先蹲著,身軀略往前傾,右膝著地,左膝彎曲,足掌輕扣地面,互相摟住右肩,各用右手抓對方的腰帶,左手抓住對方的腿帶。裁判員哨聲響起,雙方起身進行比賽。
比賽過程中,不許扭對方的脖子和胳膊,不準用頭或手擊打對方,一旦選手故意傷害對方,裁判當即發出警告制止,情節嚴重者,勒令其退場。
摔跤技巧有內勾、外勾、背獨自摔倒等多種。這是一種小夥子們比氣力、比技巧的劇烈運動。一般採取三戰兩勝決定勝負。
2、盪鞦韆
盪鞦韆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歡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
盪鞦韆一般有單人盪和雙人盪。比賽時,最初是用樹枝或花枝吊起來作為目標,以腳尖踢著或用嘴叼著為優勝,後來發展為以碰銅鈴爭高低,即在鞦韆架正前方豎兩根竿子,竿子間系一條繩索,繩索中央掛上一隻銅鈴。
離地面高約五米,以此測量比賽者盪的高低,誰碰銅鈴次數多,誰就是優勝者。
3、尤茨
尤茨是根據丟擲東西的翻撲來決定分數,按分數走棋(相當於中國的擲十二象游戲)。
過去,尤茨游戲只從年末到正月初進行,現在已成為一種廣泛的群眾性比賽項目。尤茨是用四根短木塊做成,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半圓形。
丟擲尤茨的記分形式為,三撲一翻為1分,兩撲兩翻為2分,一撲三翻為3分,全翻為4分,全撲為5分。棋盤由25步組成,傳說是按星座的位置製成。
哪方的棋子先走完所有步數就算取勝。此外還有用栗子和豆瓣玩的尤茨。
4、拔草龍(拔河)
拔草龍(拔河)繩是用稻草和葛藤搓成的,分主幹繩和分支繩,主幹繩又分雄索和雌索。
雄索的頭插入雌索頭部,然後插進替木來牢固地連接上。
在主幹繩上每隔1-2米處栓上若干分支繩。
繩索的粗細長短視參賽人的多寡而定。
上千人參加的拔河繩一般要半米粗,長度300米左右。
賽前,在農樂隊的帶領下,參賽者抬著拔草龍(拔河)繩,繞村一周,然後直入賽場。
將雙方的拔草龍(拔河)繩用木棒連接牢固後參賽者各就各位,接起分支繩,笛聲吹響後,雙方在領隊指揮下,一邊拚命拉著繩索,一邊齊聲喊著「嗨唷!」「嗨唷!」。
哪方先把繩索拉過分界線就能取勝,一般採取三戰兩勝決定勝負。
5、跳板
跳板的跳法多種多樣,多姿多彩。有直跳,即蹬離板後兩腿伸直跳;屈腿跳,即人體騰空後彎屈大腿跳;
剪子跳,即騰躍後將腿伸直前後分開跳;
空翻跳,即騰躍後向前或向後空翻一周跳。跳板長五點五米、寬三十五至四十厘米、厚五、六厘米,大多用木質堅硬又極具彈性的水曲柳木板製成。
跳板中央的下面放「板墊」,使木板兩端可以上下活動。「板墊」多用稻草捆,用草袋裝滿土亦可,高度以三十厘米為宜。
跳板中間有一個支點,跳時兩人分別站在兩端,輪流起跳,利用跳板的反彈力把自己和對方彈向空中。這樣反復地一起一伏,奮力向上躍起,不斷增加騰空的高度並做出各種花樣動作。
跳板靠兩人協調合作,有時邊跳邊唱,一人唱,一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