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100張茶湯唯美圖片
擴展閱讀
能笑死人的圖片有哪些 2025-09-22 15:48:41
蘋果手機圖片黑屏 2025-09-22 15:43:40
人物二維碼圖片合成軟體 2025-09-22 15:34:58

100張茶湯唯美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11 05:44:09

Ⅰ 茶湯以白色為貴,茶盞以黑色為佳,古人喝茶有哪些講究

       茶文化在中國由來已久,自漢代以降,茶便較為正式的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當中。只不過漢、唐、宋時期飲茶的方法和現在有所不同,現在我們的泡茶法,是在元明之際才形成的。

        注重茶具本身的藝術也是國人講究飲茶之道的重要表現,要飲的好茶就離不開相應的茶具,目前茶具的主要種類有竹木茶具,金屬茶具,陶器茶具,漆器茶具,瓷器茶具,搪瓷茶具,玻璃茶具,石茶具。茶具的大小適宜,茶具的大小應該和茶葉的種類相符合,具色澤適宜,茶具外表的色澤,應該與茶葉的色澤相匹配。

        古人品茶要求無非包括三個方面,即自然的、人際的、與茶本身的條件。作為飲料,力求茶質優良,水質純凈,恐怕是最基本的要求了,任何飲料莫不如此。但是,品茶卻對自然環境、人際關系有相當高的要求,則是它作為一門藝術、一種修養的關鍵所在了。


         那麼,古代人喝茶到底有多講究?

       1、魏晉南北朝,喝茶就是「胡辣湯」

據說,中國茶的歷史從神農時期就已經開始,戰國時期的《爾雅》中,便有關於茶的記載,其《釋木》一篇,講到「檟,苦荼」,「荼」古音正是cha。

但是中國茶史真正的起源,到目前為止仍然眾說紛紜、爭議未定,大致說來,有先秦說、西漢說、三國說。

茶以文化面貌出現,則是在兩晉南北朝,最早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士。

西漢時期,飲茶之風已逐漸興起,士人王褒在《僮約》中,就寫有「烹荼盡具」「武陽買荼」。同時代的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一隻竹笥在其標簽牌上寫有「檟笥」二字,正是一件盛茶葉的器具。西漢還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不過,秦漢時期,茶並非普通百姓的日常飲品,而是更多以其葯用效果出現在人們的病床旁。

東漢華佗的《食經》中有「苦茶久食,益意思」之說,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這跟可口可樂有異曲同工之妙,可口可樂一開始也是作為治療頭痛的葯物出現,後來才逐漸演變為飲料。

後來,民間出現了煎茶的雛形,即粥茶。根據三國時期魏國人張輯的《廣雅》記述,四川人採摘某種樹葉,將老葉子製成餅的形狀,再放上濃稠的米漿。飲用時先用米湯浸泡,再用無焰炭火炙烤,而使其烘乾變紅,再搗成碎末放入瓷壺,注入沸水飲用。也有的再加入蔥姜、橘子,以調和苦澀味。

這種茶和我們現在喝的不一樣,它更像是一種胡辣湯之類的食物,喜歡喝的人會覺得味道相當酸爽,不喜歡喝的人便覺得難以下咽。唐代茶聖陸羽便吐槽這種「胡辣湯」:「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也!」

六朝時期,粥茶成為南方人的流行飲品,吳主孫皓常在宴會上以茶代酒,桓溫也曾用茶宴客標榜自己節儉。但是面對粥茶,北方來的客人實在是無法接受,都普遍飲用牛乳類飲料,並嘲諷茶為「酪奴」。


       2、唐朝的煎茶法

唐朝時期,中國人開始用煎茶法飲茶。因為煎茶法的出現,飲茶之風方才盛極大江南北,「開元、天寶之間,稍稍有茶,至德、大歷遂多,建中以後盛矣」。中唐以後,茶已經進入民間,成為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飲料。

而茶葉命運的改變,要歸功於茶聖陸羽。「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事學春茶。」陸羽著有《茶經》三卷,對茶道論述詳盡。他提倡飲用以茶餅碾碎而成的末茶,茶末以米粒大小為宜。首先,煎茶前先烤茶,將餅茶用高溫「持以逼火」,並且經常翻動,「屢其翻正」,否則會「炎涼不均」,烤到餅茶呈「蝦蟆背」狀時為適度。烤好的茶要趁熱包好,以免香氣散失,至餅茶冷卻再研成細末。

與此同時,將鮮活山水放在茶釜中煮,當燒到水有「魚目」氣泡,「微有聲」,即「一沸」時,加適量的鹽調味,並除去浮在表面、狀似「黑雲母」的水膜,否則「飲之則其味不正」。

接著繼續燒到水邊緣氣泡如「湧泉連珠」,即「二沸」時,先在釜中舀出一瓢水,再用竹筴在沸水中邊攪邊投入碾好的茶末。

如此燒到釜中的茶湯氣泡如「騰波鼓浪」,即「三沸」時,加進「二沸」時舀出的那瓢水,使沸騰暫時停止,以「育其華」,這樣茶湯才算煎好了,可以舀出飲用。

什麼說《茶經》的問世標志中國茶道的誕生?因為煎茶法使茶道中最早的藝術品飲得以形成。煎茶時,除了要注意「火候」,還要講究煎水煎到什麼程度為宜的「湯候」。辨別湯候,一是看水沸時的沸泡多少和大小,二是聽水沸的聲響。

水既要煮沸,又不宜過老,否則會破壞上等泉水中含有的對人體有益的成分。用此等「老湯」泡茶,會使茶湯顏色不鮮明、味道不醇厚而有滯鈍之感。有的高級綠茶則更忌泡茶的水過燙,過燙會將細嫩茶芽泡熟,而破壞茶中的有益成分,不利於飲茶衛生。

而用水溫過低的水泡茶,又會使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浸出不快、不完全,用此種「嫩湯」所泡的茶,味淡薄,湯色差。

陸羽還主張,飲茶要趁熱連飲,因為「重濁凝其下,精華浮其上」,茶一旦冷了,「則精英隨氣而竭,飲啜不消亦然矣」。另外,飲茶時舀出的第一碗茶湯為最好,稱為「雋永」,以後依次遞減,到第四、五碗以後,茶味就已經沒有了。《紅樓夢》里就講,「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三杯便是飲牛」。

陸羽之後,煎茶法繼續被發揚光大,斐汶撰《茶述》,張又新撰《煎茶水記》,溫廷筠撰《採茶錄》,皎然、盧仝作茶歌,推波助瀾,使中國煎茶道日益成熟,茶藝具備了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固定環節。如今,日本的煎茶道保留了中國煎茶道的精髓,並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


3、宋朝的點茶法

晚唐時,唐人又發明了一種「點茶法」,即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幾個碗里,沖入滾水一邊沖一邊快速攪動,讓茶末跟滾水充分混合。點出來的茶湯,上面會泛出一層乳白色的泡沫,以泡沫鮮白、久聚不散為最佳。看煮出來的茶,就能評價煮茶人茶藝的高低。點茶法能發揮末茶特點,加上注水時要注意對水流、水量、落水點的掌控,有頗多講究炫技之處。

不過,「點茶法」在宋朝時才成為飲茶的主流方式。

宋朝人特別講究茶餅,味道上追求「香甘重滑」,不喜茶中苦澀原味,並以茶色「純白為上真」。為了製作理想的茶餅,他們在工藝上精益求精。首先精選原料,只取選茶葉的茶心一處,用泉水浸漬,然後上鍋蒸,再用小榨榨去水分、大榨榨去茶汁,以求色白味甘;榨過之後,將茶放在盆里研磨,好的茶餅一般要研磨一天以上,等到盆中膏狀物勻滑細膩後,再加入龍腦等香料和上香米熬成的薄粥,一並揉成茶餅。

費了這么多功夫製成的茶餅,因為有澱粉,樣似牛乳,因摻有香料,口味甘香,與之前粥茶法下的咸湯茶味道截然不同。

茶道大師製作的茶餅,價格堪比學區房,宋仁宗時蔡襄製作的「小龍團」一斤售黃金二兩,還極難買到,時人稱「黃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徽宗時,鄭可聞用「銀絲水芽」製成「龍團勝雪」,每餅不但售價四萬錢,還需要限售搖號。

當時人對於點茶也非常講究,首先,要將茶餅烤乾、錘碎,再用茶碾細細碾成茶末,茶碾越小越好。隨後將茶末倒入篩子的茶羅中,篩取細碎茶末放在茶罐中,以備飲用。接著,先將茶盞烤熱,這是為了避免開水注入冷茶盞降溫影響口感。茶盞烤熱後,用長柄小勺茶從茶罐中舀茶末置於盞中,倒入一點開水將茶末調勻,再用長嘴茶壺注水,同時以筷子、長柄勺或是筅(圓形竹刷)攪勻。攪勻之後,再注入更多的水,水的標準是「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的初沸之水。

最後一步是調茶,須得「先攪動茶膏,漸加擊沸,手輕筅重,指繞腕懸」,達到「上下透徹,如酵櫱之起面。疏星皎月,燦然而生」,直到茶麵上銀光翻湧,才算是點好了一盞茶。

由於點茶手法太過講究,是個名副其實的技術活,所以宋朝有錢有閑的人常以「鬥茶」為樂,比試高下,規則是多人共斗或兩人捉對「廝殺」,三斗二勝。鬥茶主要考量茶和水的融合程度,攪動茶水轉動,先在茶盞上留下痕跡的算輸。茶色純白,比斗時盛在黑盞中最為明顯,所以福建建陽的建窯所出產的黑色茶盞最受當時人的歡迎。蘇軾、蘇轍兄弟就喜歡跟人鬥茶,還專門寫過鬥茶的詩詞。

4、元明不再講究泡茶法

到了元朝,隨著飲茶群體擴大,國人不太講究茶道了,畢竟煮茶實在太耗費時間和精力,真不如把茶葉直接用水泡著喝。從那時起,中國人便在採茶後將茶葉焙乾,直接在茶壺里沏茶喝,茶葉不再摻澱粉、香料,也不再制餅、碾末。隨末茶一起消失的,還有用來製作末茶的一系列復雜茶具,只有裝開水的長嘴茶瓶搖身變為茶壺,繼續被人們使用。


明代皇帝喜歡泡茶喝,洪武年間,朝廷提倡節儉,下令禁止製作高階茶餅,由此,散茶基本上一統江湖。既然大家都泡茶喝,那麼茶壺的工藝便與時俱進。由於紫砂的透氣性適合泡茶,新的茶文化開始流行,從此,紫砂在明代崛起,從皇帝到百姓都喜歡。這種壺也便於攜帶,文人墨客喜歡,一直流行到如今。

由粥茶、煎茶、點茶到泡茶,小小飲茶方式的轉變折射的是古人生活方式的轉型。不過現代社會,依然有很多人堅持用煎茶、點茶等古法飲茶。


其實,茶道就是生活,從一葉茶到一個杯、一張桌,再到一個房間、一座城市、一個國家,茶是融入人類的生活方式。

喝茶這件事,古人把它玩得風生水起,只是如今,人們追求簡單和效率,步伐匆匆之間,我們得到了很多,卻也失去了很多。

但願每個人都留一點時光給自己去品茶、去書畫、或是做一些講究的小事,把內心對傳統的嚮往找回來。

Ⅱ 怎麼製作茶湯

食材

  • 白面 250克

  • 芝麻 20

  • 白糖 20

  • 葡萄乾 20

  • 油 30

  • 方法/步驟

  • 1

    把鐵鍋加熱倒入油,油要少許,與炒菜的油量相仿

  • 注意事項

  • 其實麵茶的輔料有很多種,青絲,玫瑰,杏仁,核桃仁,瓜子仁,等等根據自己口味

  • 經驗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Ⅲ 表達喝茶享受的句子喝茶的心情唯美句子

喝茶,享受優雅人生,享受一種心境,在這片天空下,陌生的你,是否也坐在窗前,端著佳茗,品著茶,享受這人生?下面是小編帶來的表達喝茶享受的句子,喝茶的心情唯美句子,希望大家能喜歡。

表達喝茶享受的句子
1、晨光清朗,再有香茗陪伴,綠茶清香,紅茶馥郁,心情愜意如風,真乃人生之一美事。
2、一杯茶,一米陽光。一個人,一座城。擔心這個城市,一定有你愛的人。
3、茶變成了水,荷花浮萍,人們品味著水,卻忽略了茶的寂寞,也許茶總是喝一杯水。
4、人生就似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
5、男耕田,女採茶,老婆婆帶娃娃,不荒一丘田,不老一蔸茶。
6、延英引對碧衣郎。江硯宣毫各別床。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裡過茶湯。
7、人生就似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澀是它的歷程,清香是它的饋贈。
8、它只是一杯茶,捧著一顆心等著一個人,時間久了,茶涼了心涼了人遠了。
9、我希望在這個涼茶的時代,還是有人願意為你沏上一杯茶,吟誦一首詩。
10、喝茶的人熬夜,喝酒的人喝醉,少數人聽音樂,而喜歡你的人熬夜。
11、此地千古茶國,滿城都是君子。尋味君子知味來,伴香雅士攜香去。
12、山僧後檐茶數從,春來映竹抽新茸。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
13、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
14、住此園林久。其如未是家。葉書傳野意。檐溜煮胡茶。
15、見月連宵坐。聞風盡日眠。室香羅葯氣。籠暖焙茶煙。
16、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萬年世界,洗凈心頭萬千煩惱事,只留簡單愜意在杯中。
17、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楊落花風,願生活如茶,愈煮愈香。
18、一個人,一杯茶,一首歌,一顆無法入睡的心。誰沒有過糟糕的一天?
19、我最喜歡的生活是在陽光普照的傍晚,風拂過的柳樹下,一杯茶,一本書,一個人。
20、茶和禪都是一個味道,是回歸天真、單純、愜意心態的味道。
21、勤儉姑娘,雞鳴起床,梳頭洗面,先煮茶湯。
22、茶再好,也有變淡的時候;茶再差,也有芳香的一刻。
23、人只有卑鄙的生活,上帝想要和你聊天,喝茶只是一瞬間的事。
24、我們品出的茶和牛、羊吃的草有什麼不同?無非是加了心情。
25、人生如茶,沒有品味開始的苦澀,怎能享受日後的甘甜。
26、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萬年世界。
27、小鼎煎茶麵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
28、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輩子,但要苦一陣子。
29、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茶敬客來茶當酒,雲山雲去雲作車。
30、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長。
31、茶味人生,有苦澀也有甘甜,人生百態,有起有落有愜意。
喝茶的心情唯美句子
1、一天身心柔軟、寧靜、從容,疏朗,就是因為你早上喝了一杯沏著陽光的茶。
2、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幅夢的幕布。有時候,孤獨是如此令人興奮。
3、好茶不怕細品,好事不怕細論,人生如茶,懂得了茶道,也就體會到了什麼叫愜意人生。
4、茶是一種心情,茶是一種心境,真的是我的時刻,手握著茶,心是那麼的簡單,淡如茶。
5、短僮應捧杖。稚女學擎茶。吟罷留題處。苔階日影斜。
6、我喝醉了。我見過很多人和事。我明白了,我需要一個可以隨時為我泡杯茶的人。
7、我希望當我老了,一個人一條狗,一杯茶,一台收音機,坐在搖椅上消磨時間,慢慢搖擺。
8、品一壺好茶,就象品人生一樣,苦中有香,香里帶甜,茶剛入口先是苦的,苦去而甜來。
9、一個人喝茶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微笑一個人發呆,一個人的生活那麼自由,那麼寂寞。
10、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11、一杯濃郁芳香的茶總有變淡的時候,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總會隨時光的流逝而淡忘。
12、就香氣跟味道來說,我想什麼也比不過錫蘭茶。
13、一個人就這么靜靜地坐著,泡一杯茶,在濃濃的茶香中想點什麼,只是沒有想什麼。
14、不管等待是多麼渺茫,水是多麼滾燙,只要心中的理想不滅,就能送來清醇的茶香。
15、杯里的茶因遇到水而上浮,杯里的茶因為遇到水而清香。待香散盡,茶也變涼。
16、總有一個人會陪你,用他的餘生去暖一杯茶,當風輕輕提醒你不要忘記回家。
17、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領悟到生活的本質跟哲理。
18、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回味無究。
19、茶等的是一個懂它的人,人等的是一杯傾心的茶,你若願等,茶不負你。
20、始苦終甜,苦甜並不重要,關鍵是不要永遠是苦的,有苦有填才是好茶。
21、一杯新鮮的綠茶,一段舒緩的音樂,一段優美的文字,一個人,一個寧靜的午後。
22、有生之年,只訴溫暖不言殤,花味漸濃,茶味漸醇,傾心相遇,安暖相陪。
23、爐香煙裊,引人神思欲遠,趣從靜領,自異粗浮。品茶亦然。
24、在一個下雪的夜晚,世界似乎從喧囂中分離出來,一本書,一杯茶,一個人,一個世界。
25、有時候更喜歡一個人,用一杯咖啡,一杯茶,享受生活給我帶來的一縷悠閑。
26、在這個大桶有色飲料的時代,愛茶的人一定要溫和。
27、一個人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一杯茶,一本書,一副耳機,一份心情。
28、突然喜歡上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杯茶,一個人,那麼靜靜的靜靜的發呆。
29、就像一個人泡了一杯淡淡的香茶,靜靜地坐在桌前,心思出了梳子。
30、茶是一個人的習慣,喝是兩個人的心情。茶是沉思,飲是放縱。
31、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來今生茶與杯的擦肩而過,一縷清香,一目傾城。

Ⅳ 天津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

天津旅遊攻略

首先說說吃,素有天津三絕的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耳朵眼炸糕肯定是不能不吃的。還有奇特特色煎餅果子,蘆台春酒,大福來鍋巴菜,芝蘭齋糕乾,什大酥燒餅,明順齋什錦燒餅。上崗子麵茶,王記麻花,杜稱齊蒸食、火燒,陸記燙面炸糕,豆香齋牛肉香圈,豆皮卷圈,白記水餃,水爆肚、老豆腐,煎燜子,煎餅餜子,花樣餜子,怪味果仁,石頭門坎素包等等自己體會。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市中國傳統風味小吃,始創於公元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剛出籠的包子,鮮而不膩,清香適口。狗不理包子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6大類、98個品種。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點。天津市的百年老字型大小麻花店,與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並稱的「天津三絕」,位列其首。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在全國首屆名小吃認定會上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1996年被中國國內貿易部命名為「中華老字型大小」,曾榮獲國家部優金鼎獎、亞太地區博覽會金獎,並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天津市名牌產品及天津市著名商標。

耳朵眼炸糕(英文名:Eroyanfriedricecake)為天津三絕食品之一,始創於清朝光緒年間(1900年),舊時因店鋪緊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耳朵眼炸糕用糯米作皮面,紅小豆、赤白砂糖炒製成餡,以香油炸制而成。成品外型呈扁球狀,淡金黃色,餡心黑紅細膩,是津門特產。

蘆台春坐落在天津東部,地處渤海之濱,薊運河畔,這里地肥水美,五穀飄香,是得天獨厚的釀酒佳地,其歷史源遠流長。多年來一直從事蘆台牌「蘆台春、蘆台液酒系列」、德和牌「德和酒系列」、天尊牌「天尊酒系列」,公司擁有自主出口權,生產五加皮、竹葉青和雞尾酒等出口型產品。是華北地區同行業中具有標志性、代表性的企業,它對清香型、醬香型、濃香型優質白酒的生產起著主導的作用。公司前身是始建於清康熙初年的「德和酒店」,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佔地10萬平方米,曾榮獲中國食品行業最佳經濟效益型先進企業稱號。其蘆台春系列白酒,是天津名牌、津門老字型大小,在華北同行業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為更好保護「蘆台春酒」的地域文化特色,2011年蘆台春酒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醬香型蘆台春白酒是綠色食品,它的釀造方法是「國家發明專利」,蘆台春酒傳統釀造技藝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榮譽,蘆台春傳統釀造技藝已編入中學課本第九冊的第六章地域民俗,文化教學課程和寧河縣縣志的文史資料之中。

還有好多好多自己慢慢體會,保證不虛此行。

再來說說玩的地方,1、世紀鍾是天津市為迎接新世紀,在天津站前廣場建造的大型標識性城雕建築。

還有諸如天塔,薊縣盤山,寧河七裏海,等等,可看時間具體安排。

Ⅳ 介紹一下中國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