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雙節夜話唯美圖片
擴展閱讀
不開心的語句唯美圖片 2025-09-22 17:12:41
小豬快跑圖片搞笑圖片 2025-09-22 17:12:23

雙節夜話唯美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10 16:21:35

A. 圍爐夜話(之一)

      感恩節假期正式來到。美國的節日和假期都很多,萬聖節、感恩節還有即將來臨的聖誕節,感覺每月都是過節的腳步。我們感恩節假期有5天,昨晚在假期開始的前夜,和女兒商量5天的計劃,結果除了完成學校要求的本月18miles的暴走以外,無一達成共識。最後以一起看了一期中國之星的回顧展,終結了我們的討論。然後帶著錯過崔健演唱會的遺憾入眠。

      第一天完成4.5miles。由於走得慢,路上還聊了很多話題。最核心的是,女兒纏著我講正在看的《白水湖春夢》,蕭麗虹的三部代表作之一。這本書和作者以前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以及《桂花巷》完全不同,這兩本都是以一個主人公為核心,情節向縱深處推進的。《白水湖春夢》則是橫向的,是白水湖的諸多人們。你可以認為有主人公,也可以認為沒有,核心就是白水湖這個大背景,和年代的遷延。這讓我想起J.K羅琳的《偶發空缺》,《偶發空缺》也是以一個鎮為背景的橫向鋪陳。不知道是原著的原因還是翻譯的原因,《偶發空缺》一直讀得很吃力,時隔一年,只能恍惚記得一些情節。感覺作者似乎很用力地按照「文以載道」的精神來披露一些社會現實及背後似乎發人深思的東西,可是太用力了,反而是雙溪蚱蜢舟,什麼也沒載動。蕭麗虹看似散漫,信手拈來,但是卻在故事中嵌進了力透紙背的部分,振聾發聵,難以忘懷。比如這句「人生自有著落處,盡枉從前錯用心。」

      晚上回來,忙完後,坐在廚房的椅子上,開始很認真地搖我的大堅果罐。我買了很大一罐腰果,吃了一些後,空出一些空間,就陸續放入核桃和碧根果。不過這邊買到的核桃和碧根果都是生的,不像國內大部分是加工熟的,所以口感不太好,於是總是只吃腰果,不吃這兩種。但感覺不符合健康原則,於是還是把核桃和碧根果放進去。但真的不好吃,腰果又被壓在了下面,由此多了一個活兒,就是每次要吃腰果,就得用力將它們搖上來。女兒開始並沒有意識到我在干什麼,忽然發現後,笑得眼淚都出來:「你就是為了把腰果搖上來?」我本不覺得好笑,可她的樣子和語氣實在太逗,兩個人笑做一團。不過我還是很頑強地搖了一些腰果上來。

      忽然想起父親。小時候和父親在一起,有很多這樣的畫面。有一次父親帶我去一個人家,到了之後,人家大門緊鎖。我正覺得掃興,父親笑起來,說:「人面不知何處去?」兩個人都笑不可仰,然後乘興而回。

      親們可能疑惑,說難道感恩節就是開始講段子么?能不能嚴肅點?!其實這個才嚴肅呢。前段好朋友苦口婆心規勸我,不可讓孩子高中的時候上寄宿學校,其實我還是很傾向於高中寄宿的。當然這不是是非之辨,只是大家選擇問題。建議大家看到這種上寄宿好還是走讀好的題目,自動跳過。這如同問人吃豬肉好,還是吃牛肉好?或者是那個皇上的問題:為什麼不吃肉糜?留學這事兒,本來是在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經濟背景下發生的,如何來界定好與不好?所以,根本無需有定論,也不會有定論。今天和女兒的這些小插曲,讓我憶起朋友的話。是的,如果你的孩子去寄宿了,像這樣美麗、愜意、溫馨的小事就少了很多。父親已經去世八年,可是那些小事仍能穿越時間和生死,不經意間來到我面前,讓我憶起曾在父親的浸潤中度過的童年。這個力量,應該比我讀過的那些書、拿到的那些學位更能支撐我的人生。這真的是毋庸置疑的。

      女兒現在的學校只到六年級,所以六年級的孩子都面臨著申請問題。那麼這些孩子選校的基準點是什麼呢?不是排名,不是學校成績和走向,不是通常中國家長關心的那些。最基本的點是:離家遠近。當然大家可能以為是為了方便的原因,可是家長們並不會因為某些寄宿學校學術較好就把孩子送去寄宿,寄宿豈不更方便?美國人其實根本不能理解我們為什麼會把讀初中和高中的孩子自己送來異國讀書。他們只是看到這個現象,但是並不能理解,就像他們根本不了解中國一樣。我有時試圖用我們的邏輯解釋,但是發現這些邏輯其實很蒼白無力。這里有個邏輯上的根本問題,就是評價一個人是以量化的、還是以不可量化的作為標准呢?我們喜歡量化,學校排名、SAT分數、孩子未來的職位和收入等等,似乎量化讓我們心裡踏實。這些量化可能指向名校,可能指向更光明的未來。不可量化的是硬幣的另一面,這個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她的精神力量的來源,她以什麼來對待這必將充滿挑戰的人生?當他(她)遇到挫折的時候,是什麼給他(她)勇氣?當他(她)選擇愛人的時候,是誰給了他(她)那個最初愛與被愛的模式?硬幣從來兩面,不這樣看真的不客觀。

      感恩節啦。讓我們這些常常憂心忡忡的家長們,都開懷笑一下,別再想這些嚴肅的事兒啦。女兒准備剪劉海兒。我們徒步中經過一個很不錯的店,一進去,發現坐滿了一排人等著。問師傅,這都是排隊的嗎?說都是。然後看見那些人在沖我們笑,師傅也笑,還以為這是同情的笑。一會兒師傅說了一句話,才恍然大悟:這個店是只給男士剪頭的!!後來遇到一個店只有美女,覺得這才是我們的菜。進去,剪劉海兒,只有幾剪刀,我認為還不齊。理發師告訴我,太齊,太funny!跟女兒確認,女兒覺得可以接受,於是付錢走人。這幾剪刀,10美元+小費若干。瞬間很想念中國,想念那些既能剪男士頭、又能剪女士頭的師傅們,想念他們那種上下翻飛的手勢,想念他們不會認為齊劉海兒是funny,更想念他們會和你用漢語聊天。完了,變成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模式了。

    文中圖片女兒攝於北海公園,2019年春。

B. 手機里會收到金山夜話收音機么

手機里可以收到金山夜話收音機,只要進行如下操作即可網路收聽方式有很多,也許是電腦收聽的,也許是用手機收聽的,也許你聽的是直播,也許是重播。

建議大家用手機上的「蜻蜓fm」收聽,因為既可以找到直播,又可以收聽前一天的回放,優於收音機的特點就是——無廣告。

節目里的直播廣告我是無權更改或者去掉的,不管有多長。所以大家可以通過各種其他形式收聽,還能避免和我一樣熬夜。

手機下載「蜻蜓fm」之後,直接搜索「金山夜話」就可以。同時,蜻蜓上還有金山特別錄制的「金山白話」,可以暢所欲言,說一些直播中不能表達的觀點,希望和大家交流。有些聽眾分不清哪一個才是金山的節目,下面這兩個圖片的才是正宗的:

C. 求《紫金寺夜話》txt百度雲

鏈接:https://pan..com/s/11YZqAfsbr8SG8Yhb-B4KxA 密碼:h4fd

D. 《鬼屋夜話》最新txt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hyid

《鬼屋夜話(靈異)》作者為雲淡秋空01

E. 蘇州夜話對後市的影響

蘇州夜話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戲劇觀念受到新浪漫主義的影響,重情緒、直覺、幻想和想像,表現靈肉的激斗與心靈的渴求,重抒情,表現出一定的頹廢感傷和悲觀情緒,具有唯美主義傾向。後期的創作現實主義傾向有所加重。探尋的是美的幻滅與毀滅的悲劇。這個階段田漢的戲劇一方面表現社會問題,揭露社會和傳統勢力中對人性壓抑的種種罪行。一方面表現人們在黑暗現實中所產生的苦悶和頹廢心理,以及不甘與沉寂的對光明的追求。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但以浪漫主義為主。

F. 如何在線收聽伍洲彤的零點夜話

如果不是北京的就直接用手機下個 蜻蜓.FM 是北京音樂電台 周日晚零點 周六晚有上星期的重播 如果北京的就直接用收音機

G. 觸樂夜話:森林裡沒有小說家了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 游戲 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小羅

《Innawoods》(直譯過來可理解為「鑽進樹林里」)是一款「硬核軍事風」的Flash 游戲 。它體量不大,不需付費,高度自定義的裝備系統是它最大的亮點。玩家可以自定義自己的服飾、背包、防彈衣、武器裝備,從而讓初始只有褲衩的角色變成各具特色的雇傭兵、正規軍或是特種部隊。

不過《Innawoods》沒有多人對戰,也沒有出色的單人劇情戰役,甚至沒有動畫和聲音,如果一定要給它確定一個類型,它會是一款換裝 游戲 。人物和道具都是簡單繪制的圖片,擺好了看著舒服是它唯一的功能,你管它叫「軍宅暖暖」也一點都不冤。

iOS端的《Innawoods》

能讓《Innawoods》不像換裝 游戲 一樣讓人輕易遺忘的原因,得多虧製作者的專業知識以及用心程度。 游戲 中武器和裝備的型號和外觀都按照現實中設定,大部分道具還附加了重量。指南針、打火機、電池,甚至土質IED等上百種道具裝備給了玩家非常多的搭配選項,玩家可以把自己的人物搭配到事無巨細,就算到現在,也只有極少數的軍事題材大作能做到這點。

也正是依靠著對細節的還原,《Innawoods》已經不只是作為一款「軍宅暖暖」 游戲 那麼簡單了。它不像《武裝突襲》那樣需要你購買貴到死的高配置電腦才能體會搭配裝備的樂趣,也不像《幽靈行動:荒野》一樣需要你跋涉幾十公里去拿一個名為「收起槍托」的配件(明明自己掰一下就能收起來啊,育碧!),想做個喜歡的人物,打開網頁就好。

甚至可以拿它為外出打獵做備忘清單

普通玩家拿它配備出自己喜歡的形象並存儲留念,善於文字的那些玩家則替作者把 游戲 性延展到了Flash之外。一個已經搭配完畢的人物形象可以附加上大段的背景情節,他們的武器從何而來、這樣搭配體現了哪種個性、前世今生又有怎樣引人深思的故事,如果時間往前倒幾年,在網路的Innawoods吧里,你會看到許多愛好者爭先恐後發帖,書寫基於這款 游戲 創造的、有意思的文學作品。

小說家們寫的故事大多都以生存為主題,背景或是戰爭,或是喪屍末日。《Innawoods》為小說家們提供了最方便快捷的設定圖,基於這些圖片,小說家們仔細刻畫人物的生平和經歷,以及他們遇到危險時要如何使用這些裝備。如果這些經歷包含了武器裝備的變更,他們還會更改設定圖,讓它和故事劇情同步。大部分的故事都像是RPG 游戲 那樣推進著,角色初始可能只有少得可憐的補給,和比較差的裝備,隨著戰斗和搜索的深入,他的裝備也會跟著升級。

除了書寫自己的故事之外,貼吧里更常見的是互動文章,在這類帖子里,小說家們會基於同一個世界觀創造因人而異的故事——就像個TRPG那樣。人物之間可能有交互,可能會產生感情,也可能引發沖突。不同的小說家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文風,這種互動方式不光作者寫起來舒服,「圍觀群眾」們看著各位小說家大展才藝的過程也很過癮。

《Innawoods》最早於2010年立項。從 游戲 的開發博客中能看到,來自芬蘭的開發者Robert Danklefsen最早想把它製作成一款「回合制戰略RPG」,而「Innawoods」也並非這款 游戲 真正該有的名字,它來自於一個歐美軍迷之間的「梗」,大致意思是「當事情失控時,拿起SKS步槍往森林裡鑽」。

「When the shit hits the fan」是「當事態失控」的意思,這里可以理解成老外們對於喪屍末日、世界大戰什麼的「腦洞」

整個 游戲 的開發進展並不順利。實際上,在2013年左右,當它最為人熟知的Flash版本推出之後,開發一度不知為何停止。雖然後續還有一些像是回合制RPG 游戲 的設定圖出現,以及手游版本推出,但「Innawoods」這個計劃已經全面暫停,就算博客下方還有一些粉絲「哭著」請求製作者開放眾籌,並表示這是唯一一款自己想要花錢贊助的 游戲 ,也沒有人再出面回應。

從Robert Danklefsen發布的各種設定圖中,不難看出他對這款 游戲 的用心程度

當我開始接觸這款 游戲 時,已經是2015年。這時的Innawoods吧里依然如火如荼地大量更新著各種文章,但 游戲 本身卻已經停止開發了將近兩年,不知製作者得知在遙遠的東方還有一群玩家熱愛他的 游戲 ,並且不斷為這款 游戲 書寫精彩的同人小說時,會露出怎樣驚喜的神情。

差點跑題了,其實正如這篇文章的標題中所透露的,「森林」里已經快沒有小說家了。

人們是很容易健忘的,就算是這款 游戲 最忠實的粉絲也難免被其他更具有新意、更有可玩性,或者說更新的 游戲 所吸引;那些夜以繼日更新文章的小說家們,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人間蒸發,從而完美拖更。隨著不少網友的離去,Innawoods吧的人氣一日不如一日,這不算什麼壞事,畢竟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留下的回憶是美好的,其實就足夠了。

貼吧精品區的「小說與互動」一欄只剩下兩棟「樓」

其實早在這之前,Innawoods吧就已經面臨人走茶涼的窘境。吧主和管理常年不在線,於是網路直接取消了他們的管理資格,每天蹲守在貼吧里,為新人科普軍事知識的「水友」們也無跡可尋,小說家們也大多停止了更新。到現在,雖然網路陸續恢復了少量帖子,但大多數優秀作品還是沒有回來,連同它們一起消失的,還有曾經聚集在貼吧里的讀者們。

我試圖聯系吧友,想要記錄一下Innawoods吧里發生過的故事,但大部分人也許因為學業、也許因為工作,都已經離開了這個曾經充滿創意和精彩故事的森林。我嘗試聯系大家的帖子沒人理會,采訪邀請也沒能得到回復。小說家們像神秘的 游戲 製作者那樣消失了,留下(或曾經留下)的,只有他們精細製作的作品。

也許,這就夠了吧,玩家得到了自己想玩的內容(這款頁游到現在也還能打開),作者們釋放了自己的文采,他們的故事很精彩,只不過隱藏在叢林里,沒人能輕易看到。

H. 燕山夜話讀後感400字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許多人在記住這幅對聯的同時,也記住了鄧拓。這對聯不是鄧拓同志寫的,但許多人知道這幅對聯,卻是因為鄧拓同志那篇《事事關心》的文章,而這篇文章正是出自鄧拓同志的雜文作品集《燕山夜話》中。
我讀書不多,而且一直偏愛抒情和唯美的作品,最怕是敘事,議論和說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讀到了《燕山夜話》,竟然被深深吸引。《夜話》是作者在報刊上發表的一例系覆蓋面很廣的知識性和現實性很強的雜文。說到雜文,大家很自然想到魯迅,想到匕首和投槍,我更可笑,曾一度以為雜文就要是那種風格才叫雜文,(其實對魯迅的雜文我知之很少),卻不知因為實際需要的不同,雜文的風格也因此不同,魯迅是為了對舊社會的揭露,和斗爭,鄧拓是為了豐富知識,開闊眼界,解決疑解,指導思想。兩者皆是藝術性和思想性很強的作品,實為一時瑜亮,難分高下。但我個人 更認為可以不讀魯迅,但不能不讀鄧拓。不信,不妨聽我細細道來。
《夜話》中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作者行文的淺白,說理的通徹,議論的深刻。 雖然作者在議論和說理的過程中不斷的引經據典,但因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卻能做到通俗易懂,往往是深入淺出地加以分析和梳理,最大的道理、問題,最深奧、最晦澀的概念,在作者的筆下層層深入,通過一步步論述和分析,最後總是昭然若揭,令人豁然開朗,平時所思所想,有覺得思不透,想不明的地方,或有隻可意會不能言傳的煩惱,現在會覺得溶匯貫通,悠然心會,若有所得:噢,原來如些!妙,我什麼沒有想到呢?例如作者將賈島的苦吟的實質歸納為"練詞練句練意",一下子就做到水落石出,將所有的表象和形式統統剝落。對"不求甚解"作了一番論述,得出在遇到問題要旁匯貫通,不要一葉障目,不見森林,走入死胡同。"不解"並非真的不求解,其實是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還有是作家得出讀書的方法和態度,是反對死讀書,要"會入會去",就是不要太著眼於一字一句,一章一節,要統觀全局,從大外著眼入手,從而引申出處事的方式也是顧全大局。作者在說理,在議論,但你並不感覺到,彷彿是一個知心的朋友和你面對面膝談心,那樣自然,那樣隨和,那樣引人,你不得不佩服作者那種舉重若輕本領,作者駕馭語言和控制文字的能力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沒有華詞麗句,只是朴實無華,沒有濤濤不絕的大條道理,但通俗易懂,雅俗共賞。這不單純是技巧和文字上的功力,更需要有鮮明的觀點,正確的認識,才能做到言之有理,有條不亂。不少雜文作者在激昂的感情之後,犀利的文字之下,卻不能給人鮮明的印象,更不能令人十分信服,好象問題總是沒有說得明白透徹,有如霧里觀花,"你不說我還明白,你越說我越糊塗。"其根本就在乎,作者本身觀點上的模糊,認識上的不足而做成,以已之昏昏,如何使人昭昭?
雜文偏重議論和說理,不同一般抒情散文以華麗和朦朧為美。要做到議論和說理通徹和深,除了要有很深的文化功底和廣博的知識之處,更重要是要有高度的思想境界,並結合實際,從現實生活中出發。通俗不一定易懂,高雅不一定充實,作者以清醒和務實的作風,往往在細微處見偉大,透過表象發現本質,每每一針見血,一言中的,絕不拖泥帶水,絕不無的放矢。如《一個雞蛋的家當》,通過一個財迷幻想由雞蛋變雞,由雞變豬,由豬變牛等一系列毫無現實根據,全是憑空想像,從主觀願望出以的發財美夢,婉轉地說出空談的無用和可笑,主張一切從實際出發,重視行動和實踐。又如從大禹父子治水的神話傳說中,通過"堵塞"和"開導"兩種不同治水方式的成敗,來說明不按發展規律辦事,主觀斷,只會徒勞無功,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得出必須按自然規律辦事的結論。你看,作者在講古代的故事和民間的傳說,相信不少人對這兩個故事耳熟能詳,但有多少人可以得其精髓,從中引申出如些深刻的道理來?這樣大的問題,這樣深奧難明的理論,作者竟然在談笑間,在講故事中一一說明,卻能入木三分,做到水到渠成。
作者顯然不是因議論而議論,為說理而說理,為講故事而講故事,相信將《夜話》作為一本增加知識和提高修養的書是更合適不過了。它不但在文學上有可以讓人學習和借之外,對豐富知識和提高思想認識更有莫大的幫助。《夜話》中涉及的范疇非常豐富,計有文史,神話,詩詞,繪畫,農業,工商等現實生活中方方面面,即可開寬眼界,增加知識,但主要是作者更注重在實際上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說明問題的根源和解決的原則,甚至具體解決的方法。使讀者不但提高認識,學會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系例正確的方法態度,對日後實際工作和開發思想起了很好的指導和啟迪作用。例如他對"王道"與"霸道"作了一種頗有現實針對性的解釋:"所謂王道……就是老老實實的從實際出發的群眾路線的思想作風;而所謂霸道……就是咋咋唬唬的憑主管武斷的一意孤行的思想作風。"在《陳絳和王耿的案件》中,借歷史故事來說明事件的"擴大化"與"復雜化"源於"吏治腐敗"與行政的"尾大不掉",這對現實中"用人行政方面的許多弊病"也是一個有力的鑒誡。
不論是文品還是人品鄧拓同志都為我們立了是一個榜樣和豐碑。作者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更是身體力行,外外體現出熱愛祖國和人民的嵩高情操和氣節,一個清醒務實,抵制盲從,堅持真理實踐,實事求是高大形象形躍然紙上。作者在這里許其說是以一個文人身份出現,不如說是以一個思想家的姿態出現更准確。"正如他認為學習'板橋體'的最重要之點,是要抓住'板橋體'的靈魂。什麼是'板橋體'的靈魂呢?就是在一切方面都要自作主子,不當奴才!"。所謂: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是為真正的大丈夫。我們都知道,作者因為這本書,在那苦難的年代,成為文字獄中犧牲的第一人。現在浩劫早已過去,鄧拓同志也平反恢復名譽,歷史早已證明,鄧拓這種敢講真話,勇於納言的作風和態度是正確的。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是社會進步,言論自由的體現和要求,所以我們應推廣和學習,報刊也可以多發表這類文章,以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熱鬧氣象。
優秀的文學作品很多,但同時又是一部現實性,思想性,歷史性很強的作品卻是不多,我所知有二部,一是瞿秋白的《多餘的話》,另一部就是《燕山夜話》。當然作者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比如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全盤否定,和對社會主義缺點的認識不足等,但作者絕不是那些歌功頌德,品格低下的文人可比,文品重要,人品更重要,而鄧拓同志兩者皆達勝境。也許有人會認為它淺白,沒有美感,又或者認為所有的觀點都是老生常談,缺乏新意,那是因為讀者還沒有讀懂這部作品,用一種孤立的眼光,以純文藝的方式去看,這不是《夜話》的精髓和靈魂所在,是把本末倒置了。
是的,我很佩服鄧拓同志。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