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和尚打坐圖片靜心唯美
擴展閱讀
男人很難過的動畫圖片 2025-09-23 23:42:57
怎樣將手機圖片轉u盤 2025-09-23 23:42:46
女人賓館圖片大全 2025-09-23 23:19:09

和尚打坐圖片靜心唯美

發布時間: 2023-01-24 08:38:16

❶ 和尚打坐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盤腿~席地而坐.

❷ 一個和尚背對一個祼女而坐,表現坐懷不亂的圖片

人們常說柳下惠坐懷不亂,在女色面前,根本就不動心。宋朝的和尚佛印,也同樣坐懷不亂,相傳他是蘇東坡的前世大師兄,專為度蘇東坡而來。
據《三言兩拍》記載,蘇東坡一直勸佛印還俗入仕,都遭到佛印的拒絕,因此蘇東坡心生一計,想通過一女子來試探佛印,佛印不為之所動,蘇東坡見佛印是真修行之人,便隨佛印修行,最後也得正果。佛印所來的目的也達到了。
《三言兩拍》之「佛印師四調琴娘」記載,只見那佛印颯然驚覺,閃開眼來,壁上燈尚明。去那燈光之下,只見一個如花似玉女子,坐在身邊。佛印大驚道:「你是誰家女子?深夜至此,有何理說?」
琴娘見問,且驚且喜,揣著羞臉,道個萬福道:「我乃日間唱曲之琴娘也,聽得禪師詞中有愛慕賤妾之心,故半夜前來,無人知覺,欲與吾師效雲雨之歡。」佛印聽說罷,大驚說:「娘子差矣!貧僧夜來感蒙學士見愛,置酒管待,乘醉亂道,此詞豈有他意?娘子可速回。倘有外人見之,無絲有線,吾之清德一旦休矣。」
琴娘聽罷,哪裡肯去。佛印見琴娘不肯去,便道:「原來如此,必是學士教你苦難我來!吾修行數年,止以詩酒自娛,豈有塵心俗意。你若實對我說,我有救你之心。如是不從,別無區處。」
琴娘見佛印這樣說,眼中垂淚道:「此果是學士使我來。如是吾師肯從賤妾雲雨之歡,明日賞錢三千貫,出嫁良人;如吾師不從,明日喚管家婆決竹篦二十,逐出府門。望吾師周全救我!」道罷,深深便拜。
佛印聽罷,呵呵大笑,便說:「你休煩惱!我救你。」於是在書袋內,取出一幅紙,有現成文房四寶在卓上,佛印捻起筆來,做了一首詞,名《浪淘沙》:
昨夜遇神仙,也是姻緣。分明醉里亦如然。睡覺來時渾是夢,卻在身邊。
此事怎生言?豈敢相憐!不曾撫動一條弦。傳與東坡蘇學士,觸處封全。
佛印寫了,意不盡,又做了四句詩:
傳與巫山窈窕娘,休將魂夢惱襄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東風上下狂。
當下琴娘得了此詞,於是回堂中呈上學士。學士看罷,大喜,自到書院中,見佛印盤膝坐在椅上。東坡道:「善哉,善哉!真禪僧也!」賞琴娘三百貫錢,擇嫁良人。
東坡自此將佛印愈加敬重,遂為入幕之賓。雖妻妾在傍,並不迴避。佛印時時把佛理曉悟東坡,東坡漸漸信心。後來東坡臨終不亂,相傳已證正果。至今人猶喚為坡仙,多得佛印點化之力。
很多神不敢下世,因為弄不好自己都會毀在裡面,如果佛印不是內心堅定,不但救不了蘇東坡,甚至連自己都會毀在這里。修行之難可見一斑。

❸ 和尚打坐懸空圖,印度高人解密懸空打坐都是怎麼做到

微信中曾有解密印度非常多見的懸空打坐,而且多是兩人,下面坐一個、上面坐一個,原來奧秘在那根棍上,上下一體,下面坐著的那個人可以保證上面人的重心不動。或者棍子是固定的,完全可以支撐一個人坐在上面,根本就不是什麼輕功,就是利用人的視覺錯覺。

❹ 找一張圖片:一個和尚打坐,一個女的從後面看。有示例圖

你不會自己調整尺寸把?壁紙還非得正好尺寸?nc

❺ 和尚的標准打坐姿勢

《給新進的同修 - 初學導引》

《大集經》: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地藏經》: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

《金剛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其實,分別不在法門,而在我們自己的根性適合學什麼法門,上面這句《大集經》的意思,是說現代眾生,一般比較普遍的情況,都是比較適合修學念佛法門,所以如果您如果對這句經文信得過,可以了解一下凈宗。

首先,可以先看看《釋迦牟尼佛傳》 http://www.amtf.cn/other/shijiafo/ebook1-000.htm 了解佛的一生,然後開始系統學佛。

問:我對佛教還不認識,如何著手?

答:請先於網站上收看凈空法師講的「認識佛教」及「三皈傳授」的講演,此能幫忙您先對佛教有正確的認識,以及明白學佛之目的與意義,以提高學佛之興趣與信心,進而能深入學習。

「認識佛教」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17&web_rel_index=207

「三皈傳授」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17&web_rel_index=204

問:初學要如何修學?

答:凈宗修學是以「凈業三福」(《觀無量壽經》)為基礎。

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如何落實?我們採取儒家的《弟子規》。《弟子規》的內容,就是在家做一個孝順的兒女,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真正將這兩句話落實在生活當中。「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則落實在《十善業道經》,一定要認真努力學習。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在家同學至少要學習《五戒相經箋要》和三皈傳授。三皈傳授有錄相帶,也有文字教材。出家的同學一定要學《沙彌律儀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具足眾戒」,就是十條戒圓圓滿滿。「不犯威儀」,是二十四門威儀落實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寶藏。這一條就是《地藏經》的宗旨,我們要從學習《地藏經》來開發心地寶藏。這是前兩年的基礎課程。

佛言:「凈業三福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這句話說得多重!多麼重要!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從凡夫修行作菩薩,將來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這三條。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皆以此三條為基礎。若無此基礎,就不能成就;猶如蓋房打地基一樣,無論蓋什麼房子,地基一定要堅固,有了堅固的基礎,才能學法門。

+++++++++++++++++++++++++++++++++++++++++++++++++++++++++++++++++

學習大乘之前,先要打好基礎,不然肯定會花了時間精力,然後覺得功夫不得力,到時候懷疑佛,毀謗佛,就不好了。

其實佛對我們說得很清楚了。

《百喻經》裡面有個故事,有一個愚人,看到他人富家三層樓很漂亮,於是叫來木匠,要造第三層樓,木匠說,不建第一層,不建第二層,哪兒能建第三層?愚人說,我不用建第一層第二層,我只要第三層。眾人聽了,都笑那個愚人。

我們四眾弟子也是一樣,若不依三乘次第,先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地修學,和那個愚人就沒有分別。

大乘是起高樓大廈,建高樓必須有地基,地基扎實,高樓才穩固,地基是小乘佛法。

沒有小乘基礎,高樓是用幾支竹竿撐起來的,或者開始挺好看,但隨時有倒塌的危險。

縱觀歷史,中國小乘佛法式微,是不是佛說的不對呢?

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其實中國歷代高僧大德,都是以儒家、道家為基礎,代替了小乘佛法,所以修行有非常輝煌的成就,值得我們借鑒。

而學小乘的教材很多,《弟子規》是其中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

++++++++++++++++++++++++++++++++++++++++++++++++++++++
【蕅益大師雲: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
【佛雲: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
【天台雲: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阿彌陀佛名號其實就可以含攝無量佛的名號,其實能老實念佛,不生懷疑,從因地到如來果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可以了。

老實念佛,功德不可思議,但的確是難信之法。

上面說的,是給一些不能老實念佛,還心存不解,半信半疑的人看的,畢竟一般人初學都有懷疑,是很正常的,所以需要循序漸進學習,解開疑惑,產生真實堅定的信心,才會踏踏實實老實念。

《念阿彌陀佛的利益》

蓮池大師曰:

專持阿彌陀佛名號,優勝持往生咒;亦勝持余咒,亦勝一切諸余功德。勝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萬遍,則見阿彌陀佛;持名則一日一夜,即佛現前。咒雲:晝夜六時,各誦三七遍,能滅五逆等罪;持名則至心念佛一聲,即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勝持其他諸咒:專持名號,即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靈不測,大神咒也。一心不亂,斷無明,見自性,大明咒也。往生極樂,究竟成佛,無上咒也。證無生忍,回入娑婆,普度眾生,無等等咒也。

念佛勝余功德者:六度萬行,法門無量;專持名號,攝無不盡;以不出一心故。願凈業弟子,專其信願,不二其心。古德多有原修余門者,尚當改修念佛。況原修念佛人,豈敢變其所守,而復他尚乎!

南無阿彌陀佛。

昔有人問六祖大師雲,念佛有何利益?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為萬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見性之慧燈,是破地獄之猛將、斬群邪之寶劍,五千大藏之骨髓,八萬總持之要門,十方虛空之無際,廣大一性之圓明,開黑暗之明燈,脫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是三界之經路。是本性彌陀,是唯心凈土,即是本師,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門,無量無邊之功德。

一心念佛,放下萬緣即布施。

一心念佛,伏諸煩惱即持戒。

一心念佛,無諍無求即忍辱。

一心念佛,不稍夾雜即精進。

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禪定。

一心念佛,信願往生即智慧。

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❻ 跪求一個和尚和一美女一起打坐壁紙

❼ 求一張圖,有兩個人,一個是少林僧在前邊打坐,後邊是個長腿美女。。。。

已經找到,來自男人裝09年第八期

❽ 佛家經典禪語靜心圖片

佛家經典禪語靜心圖片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為至,福已遠離。佛家經典禪語靜心圖片送給你們,希望你們喜歡。

佛家經典禪語靜心精選

1. 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

2.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3.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4. 當你的錯誤顯露時,可不要發脾氣,別以為任性或吵鬧,可以隱藏或克服你的缺點。

5. 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6. 剎那便是永恆。

7. 我們確實有如是的優點,但也要隱藏幾分,這個叫做涵養。

8. 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

9. 恐懼不會產生智慧,只有恬靜的心境才會盛開智慧的蓮花。私慾使人患得患失,私慾使人身不由己。

10. 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 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就看你會不會用?

11. 一僧得意的對獨園和尚說:心. 佛. 眾生皆空,無悟. 無施. 無受。獨園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獨園:一切皆空,哪來如此大火?

12.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家經典禪語靜心欣賞

1. 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迴旋。

2. 禪師講經:小魚被熊捕到,求其放生,並稱幾年後自動送上門,熊說它不會為大而無望的機會拋掉既得利益。人真切地過著現在才是擁有人生

3. 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4.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5. 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6.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7. 別人可以違背因果,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別人,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凈的心。

8. 了解永恆真理的人,就不會為任何的生離死別而哀傷悲泣,因為生離死別是必然的。

9. 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10.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11. 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12. 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麼,所以請不要抱怨。

13. 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14. 內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15. 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16. 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於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17. 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睹人青眼少,問路白雲頭。

18. 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於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佛家經典禪語靜心

1. 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2. 修行不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恆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要講那麼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3. 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家破人亡。

4. 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託,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5. 鄰里團結,家庭美滿,職業安定,環境優美,這是眾生應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捨,能誠心地服務,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幸福。

6. 禪有四行:有求皆苦,無求乃樂,打破執著,是“無所求行”,讓自己從苦海解脫出來,用法凈之理作指導,是“稱法行”.

7. 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8. 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9.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10.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心頭掛,便是人間好時節。”這是宋朝無門慧開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11. 禪師講經:大鳥怕小鳥從窩里掉下來,每天都把窩移低一點,災難也因此發生,人們把小鳥都捉走了。過度的溺愛是害不是愛。

12. 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 灑水. 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13.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煩惱. 憂慮. 分別和執著心通通放下。

14. 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

15. 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16. 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你什麼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是修行了。

17. 問:心是什麼?答:心是無形無相的我,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可以周遍宇宙。

18. 你希望掌握永恆,那你必須控制現在。

19.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20. 一匹驢,吃再好的草,也不會成為一匹俊馬。用執著和分別心去修行,再大的精進,也不會成佛。

;

❾ 火車里一個和尚在打坐,其他人橫七豎八的躺著那張照片誰有

我有,這張照片是由攝影師丁祖和拍的《僧侶的姿態》,榮獲2017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賽區「人物類」的一等獎。


滿意請採納。

❿ 尋找一張好看的和尚打坐的圖片

1、圖片。

2、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盤坐」、「靜坐」。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在中華武術修煉中,打坐也是一種修煉內功,涵養心性,增強意力的途徑。打坐的特點是「靜」,「久靜則定,久動則疲」。因此,打坐結束後,要活動筋骨,如:打拳、舞劍、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動靜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