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什麼燈照明能使攝像頭拍的圖像更清晰
最好是白色的燈!用白色發光二極體吧,壽命長而且又省電,不管用什麼燈照明,最重的是不要將攝像頭對著光源,只能順著光源照過來.那樣就好多了!
『貳』 新聞攝影的構圖技巧精選
畫家旨在創建;攝影師旨在披露。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新聞攝影的構圖格式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新聞攝影的構圖:新聞現場素材的拍攝
新聞的現場報道,需要一定比例的視頻畫面和同期音素材,拍攝前務必檢查足夠的電池和隨機MIC的正確設置。如果是不可間斷的重要內容,因為又不可重復拍攝,需要提前找好機位,最好使用三腳架。
以一場普通的發布會為例,因為新聞采訪未必是全程的記錄,攝像師可以在發布會的各個角度和各個環境,拍攝各種景別的畫面素材作為後期剪輯使用。素材的比例根據攝像師的拍攝水平,大概在1∶3—1∶5之間,其含義是,同一個鏡頭,反復拍攝3-5遍,這樣,就可以充分保證畫面拍攝的成功率。成熟的攝像師可以做到一次性拍攝成功,這就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才行。
新聞類的構圖上,為配合後期剪輯和播出的需要,拍攝時,盡量把新聞現場的所有場景分為不同的景別進行拍攝,比如,大全景的現場環境交代、重要人物的中近景和特寫、各種活動內容的全景、活動或者新聞元素的特寫、輔助新聞的相關信息、參與的觀眾、有趣或者生動的突發內容、現場氣氛鏡頭等等。
其中,任何新聞事件的最重要的內容或者有代表性的鏡頭畫面一定要及時准確地抓拍下來,比如,重要的人物、重要的講話內容和重要的儀式等等。這個時候,可以多採用全景或者中景的景別來拍攝,就是為了保證畫面內容的完整性,避免失去精彩的瞬間。
拍攝的機位選擇也要求攝像師靈活掌握,絕對不能懶,要擅於觀察現場。拍攝之前,做到構圖心中有數,比如,占據什麼位置可以得到大全景、站在什麼位置能夠更接近拍攝主體,而不會被觀眾或者同行的記者所阻擋鏡頭,如果有時間,在新聞開始之前,可以拍攝一些空鏡頭,作為後期製作的候補素材,比如,相關的產品、相關人員的准備工作、相關事件的資料、觀眾關注的情緒、現場的氣候、季節、周邊的環境等等,都可能作為一條視頻新聞的好元素,對整個新聞的表達具備重要的作用。
拍攝新聞,應該盡量以固定鏡頭、固定的景別來進行分鏡頭拍攝,因為,在視頻剪輯中,靜態的固定鏡頭時間較短,在一條本來時長有限的新聞中,盡可能多的靜態畫面,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更大范圍內表達新聞的內容,如果使用較長的搖移鏡頭,由於此類鏡頭時長比靜態的固定鏡頭要長,那麼,整段新聞就會被拉長,要是新聞限定為幾十秒,搖移鏡頭佔用了很多時間,必然導致觀眾看到的新聞內容減少,弱化了新聞涵蓋的內容,顯得有些單調,讓觀眾無法了解更多的表達,這就不符合新聞傳播的基本理念了。
當然,不是說,新聞就不能用動態的鏡頭畫面,如果你拍攝的新聞內容是比較動感、時尚的類別,那麼,適當的運動鏡頭反倒會加強現場感,把活動的內容激情化一些,對於此類題材的表達是合適的,比如,拍攝大型的演唱會、運動會、T台秀場、競技類節目的新聞,添加符合該新聞的搖移、甩跟、快速推拉等主觀性更強的鏡頭,對後期的剪輯師來說,是很樂於接受的。同時,也別忘了一定比例的靜態畫面的拍攝,動靜之間,取得本新聞的視覺平衡。
新聞攝影的構圖:新聞現場的用光
由於新聞現場的燈光較為復雜,不同的環境下,現場光的效果差距很大。在拍攝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攝像機的低照度性能,在什麼樣的光照強度下能正常拍攝。除非萬不得已,不要使用攝像機的增益功能,增益後的畫面會產生明顯的雜訊干擾,是不符合廣播電視對畫面高質量要求的。也有例外的是,現場必須打開增益,不允許使用燈光,此時新聞的紀實性超過了畫面質量的價值,那麼,先拍下來比拍好畫面更重要,這也是視頻新聞的宗旨之一。
在現場光的環境下,時間允許,盡量使用手動調整白平衡,雖然我們很多DV攝像機的自動白平衡性能很優越,但做到適應各種復雜光線都完全准確,顯然是難度很高的。
手動曝光也是新聞拍攝的基本功,手動控制光圈,能夠得到很不錯的主體曝光,表現現場的氣氛。比如,在聚光燈下,一束燈光照射主體,自動曝光則很容易過爆,手動會很好地控制畫面的高光,曝光原則是,主體唯一,一切以拍攝的主要畫面元素為主,要是一個畫面中不能涵蓋更廣泛的動態曝光范圍,可以使用分鏡頭拍攝,一個鏡頭拍攝主體曝光正常的畫面,另一個鏡頭交代陪體或者背景環境,攝像機對光比的控制能力較弱,不能期望在一個鏡頭畫面中,表現高光和暗部所有的細節。
除了盡可能利用現場的環境光之外,新聞攝像也通常使用固定的新聞燈進行輔助照明,以往新聞攝像師經常使用標准低色溫的3200K新聞燈進行照明,但這種光源發熱量大、功率大、持續照明會出現問題。現在標准色溫的新聞便攜采訪燈也有很多種,可以配合攝像機進行離機的側光照明,也可以安裝在攝像機手柄上,直接照明采訪對象,其缺點是照明距離較短,不適合大范圍的全景布光。
新聞攝影的構圖:帶主持人的出鏡拍攝
很多新聞可以用主持人或記者進行現場報道,主持人可以利用語言和行動對新聞內容進行導引,此類的拍攝要注意把主持人和現場新聞結合起來,避免主持人自己說自己的,然後再配上新聞畫面,那就太單調了。要把主持人融合到新聞現場環境中,用他的視角代替觀眾去觀察、去感悟,從而讓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才達到主持人出鏡的目的。
新聞攝影的構圖:出鏡記者的畫面視角
出鏡記者在畫面中的視角也很關鍵,這和新聞的內容一樣重要。要求攝像師根據拍攝之前的策劃和經驗,採用不同的機位高度進行拍攝。
一般來說,採用和記者視線平等高度的視角較為常用,這種稱為“眼平視角”的畫面適合表達客觀、平等的視覺感受,觀眾也和記者一樣,對被采訪的對象給予不帶主觀情緒的理解。
抬高機位,壓低天空在畫面中的比例,攝像師採用的是俯視的視角,這樣的構圖方式,除了能夠交代出鏡記者的狀態,還能涵蓋記者背後畫面的表達,避免天空或者雜亂的上方場景干擾畫面的表達。高機位視角適合表達大場景的人群、街道、配合使用小光圈延長畫面的景深,可以清楚交代記者所處的環境和新聞現場的氣氛。也可以採用跟隨記者拍攝,這樣,記者的身影相對縮小,不會占據畫面較大的空間,觀眾就更容易看到更多畫面內容,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就是這個道理。
壓低機位,讓記者用仰視的方式出現在畫面中,也是一種常見的構圖方式,這種機位適合表達高位的畫面背景內容,比如,拍攝較大的工程現場、高大的建築、晴朗或者污染的天空等內容,這個時候,需要記者用身體動作和語言,引導觀眾仰視觀察畫面的背景內容,此時採用低機位的仰視更能表現宏大、壯觀、開闊的畫面感覺。
新聞攝影的構圖:出鏡記者在畫面中的位置
出鏡記者一般採用半身或全身景別,根據拍攝內容不同,可以使用讓記者位於畫面中央和兩邊的黃金分割點附近進行構圖。
記者位於畫面中央的構圖,突出了記者的重要性,此時要求記者的語言表達具備新聞的要素,可以加入記者自身對新聞事件的點評和觀點,觀眾的主要關注點在記者身上。記者位於畫面的左右黃金點的構圖,兼顧了記者的表達和現場環境的交代,這是一種非常常用的位置分配,它把記者和環境結合到一起,記者的描述是現場環境所不能表達的抽象內容,比如,時間、新聞背景資料、相關的信息等等,而畫面中的其他構圖內容則是輔助記者表達的環境和氣氛細節。
『叄』 如何製作監控攝像頭上的紅外燈板!
紅外光源制約著監控攝像機的發展。監控攝像頭的成像原理和人眼差不多,在漆黑的夜晚,必須藉助輔助光源才能看清物體。而輔助光源的強弱好壞則直接影響著它監控距離與效果。如今,在市場常見的輔助光源主要有紅外燈板與白光燈板,白光燈板採用可見光做為光源,主要裝在照車牌攝像機上,紅外燈板為當今主流攝像機燈板,應用領域十分廣泛。
紅外燈板發光晶元介紹。主流的LED紅外燈板由多個燈管按照一定順序排列做成,其中燈管中的發光晶元好壞決定著紅外燈的品質。國內著名的紅外燈晶元家主要有光磊和鼎元,質量較好。同時在紅外燈燈芯中還有正芯和散芯之別,一般消費者難以區分,兩者之間質量千差萬別。在選購監控攝像頭光源時,需要根據實際環境選擇合適晶元大小合適角度的紅外燈光源。
在紅外監控攝像機光源選購中,主要遵循一條原則,那就是紅外燈板與鏡頭角度的協調一致性,要不然攝像頭的夜視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肆』 機器視覺在應用過程中是如何識別圖片的
🌹🌹🌹人工智慧的「慧眼」——機器視覺技術💫
🍅機器視覺在電氣工程和工程數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而這兩門課程在大學階段是有的專業必修課程,機器視覺在應用過程中識別圖像,🌺也就是計算機視覺系統的工作識別圖像過程,都要藉助大數據的可視化分析和計算機在神經元領域的研究,而機器視覺則運用機器來觀察圖像📸,從而傳導計算機識別。那麼一起來看看到底是如何識別圖片的呢💕💕!
『伍』 網路攝像機該如何選擇像素解析度
網路攝像機該如何選擇像素解析度?我們整天說高清攝像機,到底怎麼部署高清攝像機呢?如果給你一個場景你又該選擇多少萬像素的高清攝像機呢?攝像機解析度與像素之間又有什麼關系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相關的內容吧。
一、 何為高清網路攝像機
一般指的是基於數字化、網路化傳輸方式的監控系統攝像機,監看及錄像解析度至少要達到1280*720(也就是我們常說的720P)以上,低於此的均是假高清或不屬於高清。
傳統模擬監控系統的監看和錄像解析度由於技術上的限制,目前最高只能達到D1(704*576)分辯率的效果,因此,無論模擬攝像機是多少線,均不屬於高清的范疇。目前高清攝像機飛速發展,市場上有100萬-500萬像素攝像機,如何選擇符合項目需求而不造成浪費是本文探討的問題。
二、技術人員對項目的綜合分析至關重要
視頻監控系統的設計人員要綜合考慮項目本身的使用需求,其中包括攝像機參數、設備采購成本、設備穩定性、可拓展性。
並不是設計解析度最高才是優秀的監控工程。高解析度會導致前端攝像機、傳輸中的交換機、後端存儲設備成本大幅增加。往往一個成熟的監控設計人員所設計的項目中會根據實際需求選擇不同解析度的攝像機。在控制項目成本的同時,滿足使用需求。
三、常見監控系統對清晰度的要求
一般監控,能對鎖監控區域有大概了解、能識別動物、人、車輛、顏色、行為、方向等等基本判斷。沒有人臉識別要求、沒有對車牌識別要求。
可識別能對所監控的目標進行准確的判斷,比如說可以識別是某個人、車牌號等等。
細節監控(可確認)能對監控目標的細節進行確認,比如銀行櫃台人員點鈔動作、各行業收銀人員。ATM機面部監控。
四、像素密度
像素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圍內的像素數量,像素密度決定我們所監控的目標能看到什麼。像素密度=攝像機水平解析度÷視野范圍(左到右)。
比如有攝像機1920*1080像素,視野場景覆蓋1920cm,則1920(攝像機像素)÷1920cm(場景)=1像素/厘米=100像素/米,即100PPM。
像素密度隨著監控距離的增加而降低,若要在不同的監控距離保持相同的像素密度不變就要更換長焦距鏡頭。
可以通過網上的像素計算器軟體,來看看,像素密度跟哪些參數有關系,通過下圖,我們很清晰的看到與攝像機解析度,物距,焦距之間的關系。 選擇一款 1080P 的攝像機,固定焦距值拖動物距,其解析度會隨著物距的增大而減小; 固定物距值,拖動焦距,解析度隨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我們根據監控的三個等級來確認所需的解析度,因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部門對此也會有不同的標准, 在實際應用中,也會受到人的主觀判斷, 現場的環境,攝像機和鏡頭的成像質量對此都會受影響。SKL(瑞典國家司法科學實驗室) 建議適用於標識的解析度應當至少為 500 像素/米。右下角就是場景的偵測圖像,左上角則是放大後的`識別效果。
五、場景覆蓋范圍
那麼一台 1280x720 的攝像機可以覆蓋多大的范圍呢?
進行確認需要 500 像素/米,在 1280×720 解析度下進行確認。
每米 1280 像素/500 像素可以讓我們在 2.56 米的距離內進行確認。
因此, 在符合 500 像素/米要求的情況下,我們能夠覆蓋的最大場景寬度為 2.56 米。
拓展:相關疑惑解答
4K比5 MP好嗎?
4K的質量明顯高於5兆像素。4K相當於12兆像素,是標准1080p高清解析度的兩倍。與此同時,它是否「更好」還有待商榷:未壓縮的4K素材會佔用超大容量的視頻文件大小,並且需要穩定光源來支持圖像。如果使用4K攝像機,內置補光燈對於夜間錄制至關重要,否則圖像會不穩定。
什麼是百萬像素?一個安防監控攝像頭是多少百萬像素?
百萬像素意味著超過一百萬像素。家用攝像頭中的百萬像素數量完全取決於型號。市場上的大多數網路攝像機都將自己描述為支持高達1080p(大約2兆像素)的解析度,適用於私人和公共空間。
720p適合安防監控攝像頭嗎?
720p是一個非常適合安防監控攝像頭的解析度,市場上的大多數IP攝像頭都支持這種解析度。但是,如果將家用攝像頭放置在距其他物體一定距離的位置,則數碼變焦將極大地犧牲圖像質量。更高的解析度將在數字縮放時提供更高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