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刀馬旦圖片唯美京劇
擴展閱讀
唯美圖片玻璃碎片 2025-09-24 18:46:52

刀馬旦圖片唯美京劇

發布時間: 2023-01-16 05:00:19

㈠ 京劇人物馬刀旦是什麼

刀馬旦是京劇里「旦」的角色之一,所謂「旦」指的是各種不同年齡與身份的女性角色。

刀馬旦專演巾幗英雄,提刀騎馬、武藝高強的女性,身份大多是元帥或大將,因此以氣勢見長,例如樊梨花、穆桂英等等。刀馬旦在表演上唱、念、做並重,雖也需要開打,但打鬥場面不如武旦激烈,而是較重身段,強調人物威武穩重的氣質。

代表人物

例如《穆柯寨》、《穆天王》、《破洪州》中的穆桂英,《七星廟》(又名《佘塘關》)中的佘賽花,《棋盤山》中的竇仙童,《三請樊梨花》和《樊江關》中的樊梨花,《珍珠烈火旗》的雙陽公主,《扈家莊》的扈三娘等等。

㈡ 京劇——旦角——刀馬旦

一道身影,在舞台中央周旋,顧盼自若、提刀帶馬,周遭的人仆地又起來,起來又仆地。大紅地毯鋪在樓板上,腳步踏過,如風行水上,輕盈而飄逸。萬種風情,千般滋味,像 流水一樣淌進雙眼。

那就是京戲里的刀馬旦。

我有時候會想:刀馬旦,也不外乎普通的一個人,掉進自己的人生戲,然後就是大夢一場?我喜歡這三個字的排列,它們組合一起有種斑駁之美,像月下美人,也像正午樹影。美人翩翩起舞,樹影搖曳婆娑,這些如今已不大能見到了。一切模糊的影像,都與那塵封的時代,與我永久的隔開,只留下寂寞的人在空山徘徊。於是我只好寫一寫「刀馬旦」,看著筆尖在紙上劃過痕跡,權當是舊時風月的一種再現。

我很戀舊的。因為有懷舊的情緒,我也憧憬新的,因為有年輕的身體,同時也有些許傾慕風月,假以辭色。

大美不言,大音希聲,刀馬旦在靜立時兀自有種氣勢,一身豪壯還是滿懷滄桑?疲乏抑或無奈?任憑你的想像。總之,在我眼裡,她那有點男子氣的女兒身是點綴沙場的一抹緋紅。每次寫出「刀馬旦」三個字時,總感覺有兵氣盈紙,殺氣沖霄。兵在秦漢,如西楚霸王的無奈;氣在宋遼,像楊門將女的颯爽。須臾之間,一切走遠,水落石出,歷史反卷,蜷縮在一個觸摸不到的暗角,只剩下刀馬旦在舞台中央,嘴裡念著說著,背後插有斑斕的錦雞長毛,如三月桃花般艷麗。

桃花開在枝頭,而刀馬旦藏在銅鑼與皮鼓裡,或者是台下的叫好聲中。瀟灑地甩著衣袖, 丹鳳眼斜挑,柳葉眉輕揚,紅唇粉臉里裝有說不盡的金戈鐵馬,大號戲服中藏著看不完的刀光劍影。花槍的紅纓抖落成一團團紅霞,翻滾、跳躍、凌厲,讓人在凝視的時候,多了些鮮活的神秘。

為何凝視?為了看舞台刀馬旦的身影。坐在椅子上亦或是夾層中的包廂里,華麗明亮的唱腔隱約傳來,有點熱鬧喧囂,也有些清寂空靈。我喜歡那樣的氛圍,屬於現世的歡樂,身在其中,讓人滿心透出歡喜。

刀,只有和馬在一起時才能演奏金戈鐵馬,元帥生涯。刀的刃口,馬的鐵蹄,是一部真實的歷史,也是一段跌宕的傳奇。任何歷史都能演義成傳奇,但沒有傳奇可以載入史冊。歷史是 高頭典籍的黑字,向來都是說一不二;傳奇是市井小民的茶餘淡飯,可以任意發揮。不過,隨著時光之水的一泄千里,傳奇和歷史都漸漸合攏為後世舞台上的一場好戲,它們交織著邂逅在刀馬旦身上,國恨家仇煙消雲散,只有俠的風范、士的悲壯,薪火不斷,代代相傳。

舞台上,鑼鼓喧聲高。刀馬旦靚麗登場,給刀寒劍冷的故事染上了一層瑰麗的暖色。台下掌聲如潮,窗外暗夜似墨,一個末世王朝的背影,一個將女堅定的眼神,在燈光下恍成一曲高歌,只是這一切都不能當真。舞台戲劇算不得現實人生,終究只能當作消遣。惟有當作消遣,戲劇才有隔簾花影的雅韻。雅韻者,卻逃不開一個趣字。刀和馬的關系的確有趣,刀客與馬賊本非一體,刀靜馬動,刀客靜若處子是豪傑,馬賊動如脫兔卻為強盜。

豪傑和強盜都過去了,現在只有小偷與贓官。時過境遷,對於刀馬旦,我的執念已經沒有當初那麼深刻,舞台上的刀馬旦,也只成為了一段插曲。插曲的刀馬旦是過場的刀馬旦、回憶的刀馬旦、幻覺的刀馬旦,也是不復存在的刀馬旦。

她貼在年少時的木窗上,粉墨登場,微笑著,得意著,豪情著,悲壯著。京胡、月琴、 弦子、單皮鼓、大鑼、小鑼,交織如雨,一切全都悄悄謝幕……

㈢ 京劇刀馬旦圖片(比較有意境)

㈣ 這是不是叫刀馬旦

是的,這個就是刀馬旦的裝扮。
刀馬旦是京劇中旦角的一種,專演巾幗英雄,提刀騎馬、武藝高強的女性,身分大多是元帥或大將,因此以氣勢見長,例如樊梨花、穆桂英等等。
這種戲裝叫女靠。在靠背後皮鞘里插著四面三角形的靠旗就是硬靠,靠旗上有綉活,旗上附有一條彩色飄帶。戰斗和舞蹈時,靠旗和飄帶飛舞飄動。

㈤ 京劇刀馬旦

刀馬且是京劇旦行的一支,《中國戲曲曲藝詞
典》解釋說:「大抵扮演搜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武打
不如武且激烈,不用打出手,較粉重於唱做和舞蹈,
如《戰金山》的梁紅玉、《穆柯寨》的穆桂英等。」((中
國戲曲曲藝詞典)第78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
第1版)這一解釋大體上是正確的,但也有不夠准確
之處,即「不用打出手」,系指一般情況而言,故前面
應加上「一般來說」四個字。因為有特殊情況.個別刀
馬且演員也打出手,如關派創始人關肅箱在京劇《鐵
弓緣》中,雖系刀馬旦應工,但也首創了「靠旗出手」
的精彩表演。自此之後,許多刀馬旦演員都有「靠旗
出手」的表演,如方小業、邢笑珠等。
武旦,旦行的一種。大多扮演勇武的女性,如武將和江湖人物中的各類女俠,表演上重武打和絕技的運用。武旦的特點有二:一是蹺功,二是打出手。
武旦是京劇行當之一。在過去,武旦和其它旦角行當的區別,主要是踩蹺和打出手。武旦在表演翻、打、撲、跌時,都是踩蹺的,打出手時更是必須踩蹺。在腳上綁上木頭作的假腳,練得和真腳一樣的運用自如,沒有長時間地刻苦鍛煉是不行的。武旦的蹺功比起武生的厚底功,難度要大一些。如果踩蹺的功夫練不好,就無法完成武旦行當所規定的各種表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