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一日流程圖片
幼兒園一日流程如下:
7:30-8:10晨間接待
1、開窗通風,打掃衛生。
2、接待幼兒和家長做好接待手續,了解觀察幼兒的健康狀況。
3、組織幼兒安靜進行晨間活動。
4、檢查幼兒書包是否有帶葯物和換洗衣服。
8:10-8:40幼兒早餐1、及時組織幼兒早餐,並督促用餐幼兒吃飽。
2、向幼兒介紹早餐食譜。
3、教師時刻提醒幼兒進餐時做到「三凈」。
8:40-9:20餐後活動
1、組織幼兒進行餐後游戲或律動、故事,要求幼兒隨吃完隨游戲,在指定范圍內自選游戲,不影響其他幼兒。
2、教師與個別幼兒進行談話。
9:30-10:00教育活動
1、教師做好集體活動前准備工作。
2、組織教育活動,以游戲形式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
3、教育活動中對個別幼兒給予幫助和指導。
10:00-10:30課間操
1、組織幼兒做操。
2、教師帶操動作標准、優美、注意鏡面示範;口令清晰、准確。
10:30—11:00
組織幼兒進行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
11:10-11:30餐前准備
1、組織幼兒入廁、盥洗、養成良好的常規。
2、組織幼兒進行安靜輕松的餐前游戲。(聽音樂做動作、語言游戲、手指游戲)
11:30-12:00午餐
1、教師創設愉快安靜的進餐氣氛,餐前、餐中不處理問題。2、向幼兒介紹飯菜,激起幼兒的食慾。
3、組織幼兒進餐,注意照顧個別幼兒。
12:00—12:10餐後活動
1、組織幼兒進行餐後游戲。
2、組織幼兒室外散步。
12:10-12:30午睡前准備
1、做好幼兒午睡前的准備工作,指導幼兒正確脫衣服和鞋襪。2、上、下午班教師做好交接班工作。
12:30-14:30午睡
1、檢查幼兒睡眠情況,糾正不良睡姿。
2、巡迴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4:30-15:15起床、盥洗
1、做好起床准備。
2、教師指導或幫助幼兒穿衣、整理床鋪。
3、檢查幼兒著裝,給女孩梳頭。
4、組織幼兒入廁,洗手。
5、組織幼兒午點,提醒幼兒部亂扔果皮紙屑。
15:15-16:00
教師組織教學活動
16:00-16:30
教師組織游戲活動
16:30—17:00離園活動、離園准備
1、提醒幼兒飲水、入廁,允許幼兒按需要隨時大小便,做到排隊入廁、洗手、不擁擠,不在洗手間內打鬧、喧嘩。
2、幫幼兒整理衣褲、物品。
17:00—17:30離園
1、與家長簡單交流送幼兒。
2、清理室內衛生,關好門窗、斷電斷水。
『貳』 怎樣組織幼兒正確進餐
進餐前積極有效地洗手:在我們的集體活動中,可以學習「洗手歌」,通過開展各類正確洗手的活動並貫穿一日生活環節中,在安全教育活動中。
讓幼兒提高對是食品安全的認知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知道飯前洗手也是科學進餐的重要內容。為了使這些內容深入每個幼兒心裡,讓孩子們更加明確地掌握正確盥洗的步驟。
進餐的環境、氛圍一定要溫馨、舒適:首先溫馨、舒適地進餐環境給人寧靜的感覺,讓人心情愉悅。煩躁、嘈雜地環境中小朋友們會顯得更加不安。
一個人的心情沒有平靜下來,又談何能夠舒心地進餐呢。在開餐前,教師可以和幼兒進行幾分鍾地簡短互動,大家可以常常歌、聊聊天、又或者是猜猜今天的美食是什麼。
(2)幼兒進餐動畫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正對門口的為上座,一般是根據對方的身份地位來安排)。
二、進餐時,先請客人中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叄』 幼兒園禮儀進餐愛惜糧食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禮儀進餐愛惜糧食教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禮儀進餐愛惜糧食教案1
設計意圖:
現在的生活條件比較好,大多數幼兒不懂得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所以選擇這個課題通過本活動引導幼兒知道愛惜糧食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通過活動引導幼兒知道愛惜糧食的重要性。
4、能展開豐富的想像,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5、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重點:
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活動准備:
兔媽媽和寶寶、鼠媽媽和寶寶的圖片、碟片、圖片。
活動過程:
教師播放音樂,小朋友入場。
1、導入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看,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
①今天我給你們帶來幾個小朋友。
②你們看看這是誰
③今天小白兔一家和老鼠一家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故事,我們可要認真看仔細聽,待會兒老師可要提幾個問題的哦,到時看看誰說的又快又好。
2、引入課題
(1)教師播放碟片,幼兒欣賞故事。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愛惜糧食的重要性。
教師:
①故事裡都講了哪些小動物?
②小兔和媽媽是怎麼做的?
③小老鼠一家又是怎麼做的?
④為什麼小老鼠一家怎麼樣了?
⑤為什麼小老鼠一家會餓得路都走不動呢?
⑥那小朋友們是怎麼樣做的呢?
(3)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非常好,我們要學習小白兔一家愛惜糧食,不要像小老鼠一家浪費糧食,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位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注意觀察並進行比較對錯。
①咦!這位小朋友是在干什麼呀?
②那邊的這個小朋友又干什麼?
③你是怎麼做的?
4、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非常好,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如果浪費糧食,我們有可能會餓肚子。
5、結束:播放兒歌《憫農》。
幼兒園禮儀進餐愛惜糧食教案2
活動內容:
拒絕浪費糧食
活動班級:
大二班
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體會農民伯伯耕種的辛苦。
2、懂得要愛惜糧食,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禮儀和習慣。
3、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活動重點:
知道糧食來之不易,體會農民伯伯耕種的辛苦。
活動難點:
懂得要愛惜糧食,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禮儀和習慣。
活動准備:
1、水稻、麥子、農民伯伯種田圖片。
2、饅頭、麵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出示圖片。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拿出水稻、麥子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糧食)
二、基本部分
1、教師請小朋友背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2、介紹糧食的來歷,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裡話想對小朋友們說,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伯伯在做什麼?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麼?(鋤草、施肥、噴灑農葯、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麼?(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小朋友,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嗎?(據小朋友所答出示饅頭、麵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糧食做成的,糧食與我們的關系怎麼樣?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古詩《憫農》講的那樣,粒粒皆辛苦。
3、小朋友討論怎樣做才能不浪費糧食
(1)結合幼兒平時的表現,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平時進餐的表現。
(2)老師和幼兒評選出進餐習慣良好,不浪費的好寶寶,並獎勵小紅花鼓勵。
(3)請幼兒談談今後在吃飯時應該怎麼做?
(4)教師引導幼兒總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所以我們在進餐時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要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4、小朋友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不浪費糧食,愛惜糧食的感情。
5、小朋友分小組進行繪畫,教師巡視指導。
三、結束部分
評選優秀繪畫作品進行展示表揚,幼兒更進一步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不浪費糧食從我做起,並提醒身邊的幼兒和家人也愛惜糧食不浪費。
幼兒園禮儀進餐愛惜糧食教案3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2、讓幼兒明白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活動准備:
儒靈童教材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見過螞蟻窩嗎?為什麼萌萌被抬進螞蟻窩?請聽故事《小螞蟻的倉庫》。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倉庫怎麼會有那麼多好吃的?
故事總結:萌萌吃東西的時候總會把食物浪費,小螞蟻把萌萌丟下的食物抬回了家。當萌萌來到螞蟻倉庫後,羞愧極了,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小朋友,老師相信你們都是珍惜糧食的好孩子。
3、"看"動畫提問導入: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裡來的?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為什麼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後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徵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獲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吃飯時要把碗里米飯吃干凈,不掉桌上和地上,圖中的寶寶吃飯時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講衛生又浪費,讓我們一起做個愛干凈不浪費的好孩子。
四、游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
小雞吃米粒
准備:一些廢舊的紙揉成的紙團,幾個紙箱或者塑料桶
規則:教師請幾位小朋友變身為小雞"吃地上的米粒",伸出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雞狀。每次只可以用手夾一粒米粒,然後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紙箱或塑料桶里。看誰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凈,給與獎勵。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經典。
(2)教師可在日常幼兒吃飯的時侯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食物。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幼兒園禮儀進餐愛惜糧食教案4
一、課堂主題
一粒糧食,一滴汗水
二、課堂目的:
1、利用圖片和一些數據讓小朋友初步了解糧食的浪費現狀。
2、簡要介紹光碟行動的內容宗旨。
3、倡導小朋友行動起來,厲行節約,愛惜糧食。
4、用趣味游戲(光碟游戲)深小朋友們的光碟意識。
三、參與人員
晴天,小鹿,大熊,芭樂
四、課前准備
1、准備關於光碟行動的手繪海報;
2、准備PPT,講解。
五、課堂流程
(一)引入主題
首先自我介紹,與小朋友互動調動課堂氣氛,小朋友們看著黑板你有沒有猜到我們這節課的主題是什麼呢?沒錯,就是與糧食有關,大家都知道,糧食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我們依賴它長高長壯。那大家知道糧食有那些嗎?(讓小朋友們舉手回答)
列舉:包括小麥、水稻、玉米、燕麥、黑麥、大麥、穀子、高粱和青稞等(第二張圖片)大家看到這張圖片,你們能想到什麼?(先自由發言,在引導學生往古詩《憫農》上想)可談談農民如何工作辛苦,再請一個小朋友大聲背誦,鼓掌並讓全班一起背誦。
(二)簡要介紹目前糧食緊缺及浪費現狀
(第五張)通過一個故事引小朋友的注意,然後說明浪費食物後的影響(後果是浪費了中國的社會資源,影響了中國社會勤儉節約的社會風氣,丟棄的食物增加了垃圾處理的壓力,污染了環境),然後就飢餓簡單談下在邊遠山區仍有許多人吃不飽,就舌尖上的浪費讓小朋友談談我們應不應該珍惜糧食?順帶與同學們交流下平常我們在家裡看媽媽做飯是不是辛苦啦,要做很多事情,了解每份佳餚的來之不易。
(三)介紹光碟內容及宗旨
那麼大家知不知道有一種行動叫光碟?也就是所說的吃光食物,不剩飯菜。這時可有互動,大家認為做到這個難嗎?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此活動。
列舉:有老師,有學生,還有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們。光碟行動對餐廳的影響:有些餐廳就把宣傳頁夾在菜單的封皮和第一頁之間,讓顧客翻開菜單就能看到有關「光碟行動」的呼籲。為了更好地宣傳光碟行動,許多餐廳也想出了很多辦法。
光碟行動對人們的影響:小小的「光碟行動」在數天內就影響千萬人,得到媒體廣泛關注,在全國掀起一股「光碟行動」的熱潮。例如在大學食堂或是小學食堂,學生們都紛紛將餐盤里的食物吃干凈,不浪費一粒糧食。
提問作為小學生該如何支持?(可分組,適量定餐,不偏食不挑食,吃不完的剩餘的可以打包回家再吃,監督親人朋友,看到浪費及時制止等)鼓掌精彩回答。
(四)我們要怎麼做
(1)通過附帶的一個沙畫視頻宣揚一下光碟行動。
(2)看完視頻後提問小朋友們我們要怎麼節約糧食呀(可圍繞小朋友說不要挑食和偏食)。歡迎同學們踴躍發言,並在旁邊指導。具體指導可以舉例,小朋友們和父母去餐廳吃自助餐,小朋友們能吃多少就拿多少,對於不愛吃的菜也不要放在一邊,什麼菜都得吃,注意營養,千萬不要浪費糧食。還可舉例說在餐廳吃飯,吃不完的可以打包帶回家吃,不要浪費)。
(3)大家一起來寫幾條節約糧食,光碟行動的口號。歡迎小夥伴們踴躍發言,然後讓寫得比較好的小朋友把自己寫的口號寫在黑板上帶全班一起朗讀。
(4)大家一起喊一遍光碟的口號。
口號:
1、「光碟」行動,拒絕「剩」宴!——拒絕浪費,從我做起!
2、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光碟一族你我同行!
3、倡勤儉剩宴不再,講節約光碟添彩。
4、吃盡盤中每粒米,不負農民一年忙。)
六、注意事項
1、准備好上課所需物品,如,講課用的海報,ppt;
2、活躍氣氛在交流與游戲中教導小朋友光碟行動的必要性;
3、時刻要保持小朋友的興趣,同時也要管好班裡的紀律。
4、用微笑面對小朋友,用親切的語言教學,注意語言得當;
5、結束後記得表揚小朋友:今天大家表現都不錯,我們重新找回對糧食的敬意,讓我們接力成為光碟一族,讓節約成為最普通的生活,大家要記住「拒絕剩宴,倡導光碟」。(剩宴指桌上杯盤狼藉,滿桌剩飯剩菜)
幼兒園禮儀進餐愛惜糧食教案5
活動目標:
1、認識我們常吃的糧食,知道糧食對身體的作用。
2、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准備:
各種糧食做成的食物,如米飯、麵包、面條等。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察大米、白面、生面條,並請他們說出各種糧食的名稱。
2、將大米、白面、面條煮熟,請幼兒比較與未煮熟時有什麼不同。
3、請幼兒品嘗煮熟的食物。
4、說說我們為什麼要吃這些食物,這些食物對我們身體有什麼益處。
5、小結: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糧食,吃了糧食身體才能健康,才能長大個。
活動建議:
可以結合吃飯時間向幼兒介紹各種糧食。
活動反思: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設計這一主題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肆』 求多人一起進餐的動漫圖片,圖片越多越好~
http://user.qzone.qq.com/805870572/infocenter
在日誌里
『伍』 如何培養幼兒安靜進餐
、利用幼兒熟悉的「形象」,賦予孩子角色,積極進餐。 小班幼兒有很多喜歡的卡通形象,你像「海綿寶寶」、「大頭兒子」、「喜洋洋」、「奧特曼」……這些都是他們熱衷的動畫片中的形象,我們可以在幼兒進餐時,賦予幼兒這樣的「角色」,讓他們感覺自己就是這些形象。如:對坐在飯桌前久久不肯進餐的寶寶這樣引導——「海面...寶寶吃飯最迅速了,而且吃的很乾凈!」通過這樣的鼓勵,幼兒會很快進入進餐角色,愉快而迅速的進餐; 二、利用故事語言,引導幼兒進入情境,愉快進餐。 對於不在飯桌前,到處亂跑的寶寶,我們可以利用《拔蘿卜》中的故事語言:「小花貓,快來呀」,寶寶對於熟悉的幼兒園經常學說的故事語言感到很親切,會欣然回應:「來了來了!」家長接著可以切入主題:「快來吃飯嘍!」寶寶會高興地邊跑邊喊:「來了來了!」就這樣,孩子們便輕松入座了。如果孩子入座後進餐仍不積極,那我們可繼續以故事中的情節引導幼兒:「小花貓,快快吃飽飯,才有力氣去拔蘿卜呀!」寶寶便會很愉快地將「進餐」進行到底了。 三.和爸爸媽媽來比賽,爭奪小獎品,激勵幼兒積極進餐。 另外,對於偏食的幼兒,我們可以運用「競賽」法,激勵幼兒勇敢進餐。「寶寶,看看爸爸媽媽,一點也不害怕『菠菜』,幾下就能吃掉它,比一比,誰勇敢,獎它一顆小紅星。」就這樣,在我們的激勵下幼兒一定能克服困難,積極進餐。 四.量少次多,目標小易實現,給幼兒視覺信心。 對於進餐困難的幼兒,我們要本著盛飯菜的數量少,次數可以多的原則,給幼兒感受成功的機會,切忌圖省事,一下盛一大碗的做法,給幼兒造成視覺上的恐懼與拒絕,不利於進餐。 當然,引導小班幼兒在家中進餐的策略還有很多,做個有心的家長,不要忽視小小的進餐環節,引導得力,一樣會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好
『陸』 中班禮儀《進餐》教案
中班禮儀《進餐》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培養小朋友慢慢吃,細嚼慢咽的文明進餐習慣。
2、通過情景表演,培養小朋友正確的進餐姿勢,飯前洗手,保持小手干凈,桌面清潔、衛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3、在游戲情景中引導小朋友積極參與游戲,培養鞏固文明進餐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
米飯、餃子、玻璃管、塑料袋,草莓、菠蘿、蘋果等胸飾若干,餅干、水果、盤子若干,智慧帽。
活動過程:
1、念兒歌《吃飯時》、《小瓷碗》,激發小朋友的興趣。
2、小實驗(1)把麵包渣放進"食道"(玻璃管)里。
(2)怎樣才容易把麵包塊放進"食道"(玻璃管)里。
(3)讓小朋友比較,麵包渣和麵包塊哪種更容易進入"食道"。
(4)小結:所以我們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慢慢的吃,通過牙齒把食物磨碎嚼細,也就是細嚼慢咽,這樣才容易消化。
3、情景表演:小動物"進餐"
(1)小兔和小貓表演"進餐時",小朋友們仔細觀察。
(2)小朋友們說說小兔和小貓進餐時表現一樣嗎?
小兔是怎麼表演"進餐"的?
小結:小兔:餐前沒有洗手,大口大口的吃,跪在凳子上,還用手抓食物,米飯、餃子撒在桌子上,到處亂跑。
(3)小貓是怎麼表演"進餐"的呢?
小結:所以我們進餐時應該像小貓那樣,做到餐前洗手,保持小手很乾凈、衛生。坐在位置上,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不撒飯粒,保持桌面清潔。
4、觀看小朋友進餐畫面小朋友們互相討論、交流。
問:小朋友們在做什麼?哪些小朋友做得對?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對?為什麼?
小結:我們小朋友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幼兒園,都要養成文明,衛生進餐的好習慣。
5、玩過家家的游戲
(1)分角色(五個家庭)
(2)過家家、吃點心。
(3)比一比哪個家庭進餐習慣最好,最講文明、講衛生。
(4)評選出表現最好的家庭,並頒獎。
中班禮儀《進餐》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小朋友慢慢吃,細嚼慢咽的文明進餐習慣。
2、讓幼兒養成正確的進餐姿勢,飯前洗手,保持小手干凈,桌面清潔、衛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活動准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放進餐禮儀兒歌,引起幼兒興趣。你們聽到了什麼?(吃飯前洗手,不挑食不剩飯,不能把菜撒了)
二、出示PPT課件,小動物們是怎樣文明進餐的?
1、播放課件,問小獅子是怎樣進餐的?(吃飯前沒洗手,嘴巴邊吃邊漏,吃完後垃圾隨地亂扔。這樣做不好)。
2、小猴子是怎樣進餐的.?
3、小兔子是怎樣的呢?
4、小貓咪呢?
總結:所以我們進餐時應該像小貓那樣,做到餐前洗手,保持小手很乾凈、衛生。坐在位置上,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不撒飯粒,保持桌面清潔。我們小朋友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幼兒園,都要養成文明,衛生進餐的好習慣。
三、兒歌進餐。
進餐前手洗凈,入座時動作輕。自己吃不用喂,不說話、不玩耍。不挑食、不剩飯,樣樣飯菜都吃光。收好餐具要漱口,文明進餐我最棒。
活動延伸:
中午吃飯評文明進餐小明星。
中班禮儀《進餐》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獨立進餐的好習慣,讓幼兒明白獨立進餐的重要性。
2、學習獨立進餐的基本方法:一手拿勺一手扶碗,把飯菜一勺一勺送進嘴裡細嚼慢咽。
活動准備:
張大嘴的小動物模型若干、小勺若干、各種食物若干、PPT視頻好習慣寶寶貼畫。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著好習慣歌曲做律動。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是自己吃飯的嗎?請聽故事《小兔子學吃飯》。
2、安靜聽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兔子為什麼會餓的肚子咕咕叫?
教師總結:小兔子什麼事情都要媽媽幫他做,平時吃飯也要媽媽喂,後來兔媽媽有事出去了,小兔子在家裡餓的肚子咕咕叫,最後沒辦法自己
學會了吃飯,這樣再也不會餓肚子了。
3、「看」動畫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會自己吃飯嗎?
4、認真看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小朋友們吃飯之前先做什麼?
(2)媽媽教會萌萌怎樣吃飯?
(3)媽媽告訴我們吃飯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徵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媽媽告訴我們吃飯的時候應該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應該慢慢嚼慢慢咽,以後我們也要像蒙蒙學習,自己吃飯!
6、圖譜演示,游戲導入。
教師出示兩張圖片並講述圖片故事,讓幼兒判斷對錯並說明原因。
教師看圖總結:我們要像寶寶學習,自己吃飯,不用媽媽喂,不剩飯,這樣才是好孩子、
三、結束部分、游戲互動
游戲名稱:《給動物寶寶餵食》
游戲准備:張大嘴的小動物模型若干、小勺若干、各種食物若干
游戲玩法:幼兒分組喂小動物吃食物。
四、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唱讀兒歌:
「小勺子手中拿小米飯送嘴中
細細嚼慢慢咽自己吃真能幹」
(2)吃飯的時候鼓勵孩子獨立用餐,不浪費糧食
中班禮儀《進餐》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正確的進餐方法。
2、初步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
活動重點
知道正確的進餐方法。
活動難點
初步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
活動准備
1、故事1個,圖片4張:圖1、小貓被魚刺卡住了。圖2、小狗被骨頭嗆著了。圖3、小兔被蘿卜哽著了。圖4、河馬醫生教育小貓、小狗、小兔。
2、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准備階段
音樂律動,穩定幼兒的情緒。
二、開始部分
1、故事表演《河馬醫院》。提醒幼兒認真看,仔細聽;小貓、小狗、小兔為什麼都去河馬醫院找河馬醫生?
2、依次出示圖1、圖2、圖3、圖4,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1)小貓為什麼會被魚刺卡住?小狗為什麼被骨頭嗆著?小兔為什麼被蘿卜哽著?
(2)河馬醫生是怎麼說的?
(3)小朋友吃東西時應怎麼做?
小結:小朋友吃東西時要坐好,不要玩耍、不要大聲說笑,吃到嘴裡的東西要細細嚼爛,慢慢咽下。這樣才不會被卡住、嗆著或哽著。
3、建議:
(1)在幼兒進餐前,教師必須注意不讓幼兒進行劇烈運動。讓幼兒學會靜靜的等待進餐。
(2)每次進餐前,可播放優美的音樂穩定幼兒的情緒,並提醒幼兒注意正確的進餐方法。
延伸活動:
1、幼兒進餐前,可播放配樂故事《河馬醫院》。
2、帶回家的活動;要求幼兒把所學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建議家長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