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杜甫詩集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人體血點陣圖片大全手機 2024-05-19 05:45:40
肥胖的圖片卡通圖片 2024-05-19 05:40:22

杜甫詩集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8-23 05:08:40

㈠ 杜甫詩歌藝術特色是什麼

杜甫一生寫下了一千多首詩,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麗人行》、《春望》等。杜甫詩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千古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所銘記。「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這是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的充分展示,這一點使他的詩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這種愛國熱枕,在《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現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別》中,對廣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愛國精神的歌頌,更把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展現在讀者面前。出自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統治階級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禍國殃民的罪行,必然懷有強烈的憎恨。這一點在不朽的名篇《兵車行》、《麗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一個偉大愛國者的憂國憂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現。杜甫的一些詠物、寫景的詩,甚至那些有關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詩中,也無不滲透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總之,杜甫的詩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藝術記錄。杜甫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實、深刻地反映了極為廣泛的社會現實,無論在怎樣一種險惡的形勢下,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我國悠久的文學史上,杜甫詩歌的認識作用、借鑒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都是難以企及的。

杜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詩人常將自己的主觀感受隱藏在客觀的描寫中,讓事物自身去打動讀者。例如《麗人行》中,詩人並沒有直接去斥責楊氏兄妹的荒淫,然而從對他們服飾、飲食等方面的具體描述中,作者的愛憎態度已顯露無遺。

杜詩語言平易樸素、通俗、寫實,但卻極見功力。他還常用人物獨白和俗語來突出人物性格的個性化。

杜詩在刻畫人物時,特別善於抓住細節的描寫,如《北征》中關於妻子兒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詩風多變,但總體來看,可以概括為沉鬱頓挫。這里的沉鬱是指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

所有這一切,確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國文學史上至高無上的「詩聖」的地位。

㈡ 杜甫出名詩句(高考)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杜甫

露從今夜白,有是故鄉明。 ——杜甫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杜甫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贈衛八處士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功蓋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登樓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贈衛八處士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佳人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夢李白(其二)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登樓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江南逢李龜年

㈢ 杜甫的詩句和表達情感

杜甫是唐朝現實主義詩最耀眼的一顆明星。杜甫的詩繼承和發展了從《詩經》以來中國古代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放在自己的藝術熔爐里加以提煉、鑄造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詩風:「沉鬱頓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手法上都達到空前的高度,為後代詩人指出一條通向現實主義、通向生活的創作道路。

一、在思想內容上,杜甫詩現實主義核心是關注疾苦,主題是忠君、愛國、愛民。

(一)關注民生疾苦是杜甫現實主義詩的核心內容。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的詩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性,是中國古典現實主義詩創作的典範。他敢於接近勞動,也喜歡勞動,甚至願為廣大的幸福而犧牲自己。在安史之亂前後的特定歷史背景下,杜甫的仁政愛民思想是通過憂國憂民的特殊形式表現出來的。他的喜憂是隨著時勢的變化而顯露出來。詩人在《春望》中透露出強烈的愛國情感。《洗兵馬》對國家整體形勢的轉危為安表示無比的興奮和樂觀。詩人在擔任左拾遺時,更是忠於職守,勤於國事,如《春宿左省》「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在《蜀相》中緬懷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抒發壯志未酬的悲傷。《諸將》五首和《秋興》八首,痛感朝廷沒有遠見,將帥平庸無能,並對藩鎮擁兵割據的現實深懷憂慮,悲嘆自己「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宿江邊閣》)。十年長安的蹉跎困頓生活,使杜甫更能深入地體察民瘼。在他的詩行中形象地描述了百姓遭受苦難的根源:一 是賦稅太重,二是官吏貪污盤剝,三是統治者奢侈浪費。安吏之亂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也更加重了杜甫的深憂。

(二)忠君、愛國、愛民的儒家思想是杜甫現實主義詩的思想主題。杜甫雖然也寫了「唐堯真有聖,野老復何知」、「天子多恩澤,蒼生轉寂寥!」等詩句直接諷刺皇帝,但仍接受了儒家的忠君思想,對皇帝存在著很大的企望,希望通過皇帝「下令減征賦」來「各使蒼生有環堵」,使國家走向強盛。杜甫在多年飢寒的生活體驗中,更同情。有時一想到的痛苦,他就忘記了自己,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幼子飢已卒」的情況下,他想的卻是:「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默思夫業徒,因念遠戎卒」。當茅屋為秋風所破時,他發出了寧願「凍死」來換取普天下窮苦的溫暖這樣的宏願。

二、在表現手法上,杜甫詩現實主義創作的藝術特色重在抒寫現實人生,感事與寫意有機結合,形成了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一)以小見大,通過細節描寫來揭示生活的本質,呈現社會歷史的整體風貌。例如,「三吏」、「三別」以組詩的形式,通過具體事件來顯示世情。《石壕吏》描述了年代官府用非常手段「夜捉人」去「急應河陽役」的特殊事件。反映了一家之中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牆,婦夜往的悲慘現實生活。在安史之亂時期,不僅村野老婦要上戰場,連十八以下的中男(《新安吏》),「子孫盡亡盡」的老翁(《垂老別》),剛從戰場「歸來尋舊蹊」,又遇「家鄉既盪盡」,「人身無家別」的獨身漢(《無家別》),「暮婚晨告別」(《新婚別》)的新郎都要上前線,一個個具體的事件組成一幅巢代傾無完卵的社會文體圖景,形象地呈現了安史之亂中唐朝的社會現實。杜甫詩以小見大的寫法體現在經細節描繪來揭示生活本質。

(二)因敘生感,因感生議,感事與寫意有機地結合。杜詩因事生感,推己及人及世。詩人在回奉先縣探家時,耳聞目睹華清宮內君臣宴樂而聯想到「寒女」的置帛納稅;由聽說達官貴人生活的驕奢而概括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貧富對立的社會現象;又由自己「入門聞啕,幼子飢憶卒」的遭遇聯想到自己享受「生常免租稅,各不隸征伐」的待遇還如此辛酸,平民百姓的遭遇可想而知,因而「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又呈吳郎》替打棗的寡婦向吳郎求情。他將心比心,深切地感受到四海塗炭的時運給百姓造成的災難。他富感於敘。如《兵車行》詩人對統治者開邊政策的否定和對民生痛苦的同情,完全寄寓在咸陽橋邊送別徵人,「道旁過者」與「行人」的問答,青海邊古戰場新鬼煩冤舊鬼哭的描寫敘述之中。如在《春望》一詩中,詩人把安史之亂長安陷落的國事虛化為一年一度的春景,詩人角景生情,感慨萬端。

(三)百轉千回、反復詠嘆的內心、思想情懷抒情方式,形成了以沉鬱頓挫為主導的藝術風格。如《北征》描述自己離別朝庭的憂慮,沿途所見田野的荒蕪,戰爭白骨遍地,百姓受難的景象,家中飢寒將近的情形,思慮國家借用回紇兵力平叛以來時局的變化,表達對肅宗中興的期望,感情深沉復雜,憂慮中有諷刺。《自京赴奉先縣五百字》、《壯游》、《洗兵馬》、《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等,都通過這種萬轉千回的抒情方式抒發出豐富復雜、深沉博大的思想情懷,形成了杜甫詩的沉鬱頓挫的主導風格。

三、在文學史上,杜甫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詩「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佔有繼往開來的重要地位。

中國古典現實主義詩最早從周代民開始。到了兩漢樂府民,現實主義精神和表現手法更有了很大的發展,涌現了大量的「緣事而發」的敘事詩。到了建安時代的長詩《孔雀東南飛》,更是一個突出的奇峰。

(一)杜甫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現實主義文學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優良傳統,並把現實主義推向了一個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階段。杜甫繼承了古體詩的創作成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擺脫了樂府古調的拘束。在表現手法上,大量運用描寫、敘述、議論的表達方式,概括典型事件的場景,描實的生活細節和刻畫人物的心理,記敘與議論相結合,溶抒情於敘事中等。他掌握和利用了當時所有的一切詩體,創造性地發揮了各種詩體的功能,為各種詩體樹立了典範。胡震亨《唐音癸簽》卷十說杜甫七律與諸家異者有五,其中之一則是「杜詩無所不入」,凡是別人能寫文章的素材,杜甫都可以用詩的形式來寫。他還廣泛地吸收前人成功的藝術經驗來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擷取了《詩經》、《楚辭》到漢魏六朝以及同時代的文學成果,總結豐富的社會人生閱歷,使詩內容博大精深。作為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學習古人,本著漢樂府「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開創新題,直接開創了中唐新樂府的先聲,為後代詩人指出了一條通向現實、通向生活的創作道路。

(二)杜甫以寫詩為祖傳的事業,很注重藝術的錘煉,對後世詩壇影響深遠。力求創作出詩的完美,杜甫詩講究苦學、苦思和功力,注重煉字、煉句、煉篇章。例如,杜詩學習民運用對話和口語,通過千錘百煉創造出字字敲打得響、字字不得閑的詩句,大大提高了詩的表現力和俗語在詩中的地位,使詩更接近生活,接近眾。在煉字上,杜詩具有貼切、形象、生動、傳神的特點。煉出字義的伸縮性,言淺而味遠,表情徹要,寫物傳神。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這兩句詩的「垂」字和「涌」字,就歷來被人們稱絕。在煉句(煉意)方面,也是煉出個性精神。例如《秋興八首》其八中的詩句「讓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枝」,用錯綜倒裝句法。《曲江二首》其二,描寫精微自然的詩句如:「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等,上下句的關系既相承又相對,既相合又相離。

(三)杜甫詩在審美意識上,成為儒家正統詩學的典範。杜甫以儒家詩教作為創作的准則,用自己最真誠、最純厚的態度和愛國熱情、憂思的博大情懷,集儒家詩學的大成,開創「詩史」感事寫意的新風尚,直接引發中唐詩人審美理想、審美情趣和創作精神的轉變。無稹、白居易一派的新樂府詩人,就是繼承了杜甫詩的感 事寫意,偏重於教化,走向感事美刺的創作道路;韓孟一派詩人,繼承了杜甫詩的感事寫意,偏重於抒寫內心世界,走向追奇求變求新的創作道路。杜甫的愛國情懷在我國文學史上和歷史上都起著積極的教育作用。宋朝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就受到杜甫的影響,陸游從杜詩中領會到「詩出於人」的道路,創作出許許多多可可泣的愛國主義詩篇。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生特別酷愛杜甫詩,在燕京坐牢的幾年,更是專讀杜詩,並集杜詩為五言絕句二百首。正是因為杜甫民憂國憂民的情懷感事敘事,所以杜甫詩在文學史上才引起歷代仁人志士的感情共鳴。

總之,不論是在思想內容還是在表現手法上,杜甫的詩都超越了他先前同輩的現實主義詩人。作品豐富的社會內容、濃郁的時代氣息、強烈的憂國憂民情懷和完美的藝術表現手法,不僅成就了杜甫作為一位現實主義詩人在文學史上的偉大地位,更是將現實主義詩的創作推向了一個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階段,成為後世儒家正統詩學的典範。

㈣ 杜甫在四川生活時期寫了哪些

《江畔獨步尋花》、《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絕句》

㈤ 杜甫的素材

杜甫的素材,整理如下: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詩聖」。

杜甫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並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一生不得志,只做過一些左拾遺等小官,雖然被後世稱為「詩聖」,詩歌被稱為「詩史」,可在唐朝當時並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有一首《戲為六絕句(其二)》就是寫「初唐四傑」的:「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詩人的自比,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作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遊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放盪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十九年(時二十歲)開始漫遊吳越,5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第,之後杜甫再漫遊齊趙。之後在洛陽遇李白,兩人相見恨晚,結下了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後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後又遇於東魯,再次分別,這便是「詩仙」與「詩聖」的最後一次相見。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當朝宰相李林甫為了達到權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職位。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書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四、西南漂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飢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嚴武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

㈥ 杜甫的家國情懷的詩句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 ·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春望
唐 ·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千古名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千古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上元二年(公元761)的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詩寫的是自己的數間茅屋,表現的卻是憂國憂民的情感。

千古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詩人小傳——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59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心系蒼生,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不順,先是因李林甫編排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而導致科舉之路不通。為求做官,他不得不遊走於權貴之間,渴望得到他們的引薦,卻屢遭失望,凄涼慘淡。困守長安十年間,他看清了上層統治者以及政府官員的罪惡,戰亂動盪,民生疾苦,以致他的人生態度和詩詞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杜甫的詩沉鬱頓挫,以史入詩,大水深流,言豐意遠,花繁枝遒,諸體兼工。因此杜甫被稱為「詩聖」,其詩被後人稱作「詩史」,他的詩歌影響深遠,為中國古典詩歌以及唐朝社會歷史變革發展探究留下了寶貴的素材。

4,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於是北游齊魯。這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寫泰山的詩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齊魯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數千里,可謂雄闊。其結句尤其精妙,氣勢不凡,意境遼遠,將詩人的抱負和理想都含蘊其中。全詩開闊明朗,情調健康。

千古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陵地方,有我這么個布衣,年紀越大,反而越發不合時宜。對自己的要求,多麼愚蠢可笑,私自下了決心,要向稷契看齊。這種想法竟然不合實際,落得個到處碰壁,頭都白了,卻甘願辛辛苦苦,不肯休息。有一天蓋上棺材,這事便無法再提,只要還沒有咽氣,志向就不能轉移。一年到頭,都為老百姓發愁、嘆息,想到他們的苦難,心裡像火燒似的焦急。這社會貧富差距太大了,有錢有勢的豪門的門前的肉都臭了,而旁邊卻是凍死餓死的白骨,看著令人心寒呀。盡管這惹得同輩先生們冷嘲熱諷,但我內心卻更加激昂無比,引吭高歌,毫不泄氣。

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至長安,次年(至德二年)寫此詩。詩人目睹淪陷後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


詩的一、二兩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平直,情景兼備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此論頗為妥帖。「家書抵萬金」亦為流傳千古之名言。

千古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7,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千古名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8,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游覽武侯祠,稱頌丞相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

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9,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譯文: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裡孤獨地停泊著。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自己到處漂泊像什麼呢?就像天地間的一隻孤零零的沙鷗。

這首詩既寫旅途風情,更感傷老年多病,卻仍然只能像沙鷗在天地間飄零。「名豈文章著」是反語,也許在詩人的內心,自認為還有宏大的政治抱負未能施展。

千古名句: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10,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千古名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11,秋興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譯文:秋天來了,霜降楓林,楓葉凋零敗落,巫山、巫峽一帶蕭瑟陰森。峽中的江水波浪滔天,好像連天也一起涌過來似的,大概是邊塞干戈擾攘接著了地上的陰氣吧。兩度菊開,自己仍然漂泊在他鄉,不禁傷感落淚,孤獨的小舟,還長系著懷念故園的一顆心啊!天漸漸冷了,處處有人移動刀尺在趕制過冬的寒衣,晚上從白帝城的高處傳來急促的搗衣裳的砧杵聲。

千古名句: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12,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本詩於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八月寫於長安。全詩別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將詩人自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通過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現出來,也寄託了對戰亂平息後幸福團聚的渴望。

千古名句: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13,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譯文:世間上的摯友真難得相見,好比此起彼落的參星與商星這兩個星宿。 今晚是什麼日子如此幸運,竟然能與你挑燈共敘衷情? 青春壯年實在是沒有幾時,不覺得你我各巳鬢發蒼蒼。 打聽故友大半都已逝去了,聽到你驚呼胸中熱流回盪。真沒想到闊別二十年之後,能有機會再次來登門拜訪。當年握別時你還沒有成親,今日見到你兒女已經成行。他們和順地敬重父親摯友,熱情地問我來自哪個地方?三兩句問答話還沒有說完,你便叫他們張羅家常酒筵。雨夜割來的春韭嫩嫩長長,剛燒好黃梁摻米飯噴噴香。你說難得有這個機會見面,一舉杯就接連地喝了十杯。十幾杯酒我也難得一醉呵,謝謝你對故友的情深意長。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嶽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千古名句: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14,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很多後世詩歌學者認為,杜甫的這首詩風華流麗,頓挫抑揚,無論從才情還是結構上,都不輸李太白。

千古名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15,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譯文:當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在這正是落花的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16,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千古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17,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賞析——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春天,作者五十二歲。寶應元年(公元762)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即廣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正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過著飄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

千古名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18,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一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千古名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結語——

中國古代的文人和士大夫,一直都有心系蒼生,造福一方為己任的英雄情結,從杜甫的一生,他們看到了自己的人生縮影,即那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愛情懷和濟世熱情。

如今,當我們誦讀杜甫的詩篇,看不到他對自己一生不得志的抱怨,留下的只有他對天下蒼生的憐憫,對勞苦大眾的仁愛。就像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因此,後世的人們對杜甫以及杜甫的詩才能感受得更切,體味得更深,因而也就自然而然的把杜甫當做了自己的人生偶像。正所謂:亂世貧賤不移志,自古儒家多憂民。

㈦ 求:杜甫的相關資料、故事傳說、作品大全以及對後世的影響與評價。不勝感激!!!

第一節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一、杜甫生平可分為四期:
1.讀書與漫遊時期(35歲前):杜甫自幼受家庭的影響,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儒家傳統思想的熏陶。受盛唐時代風氣的影響,企望以科舉入仕,搏取功名,以實現其政治理想。二十歲開始漫遊,先後游歷過吳越、燕趙、梁宋、齊魯等地。漫遊生活豐富了閱歷,開拓了視野。這一時期的杜甫樂觀自信、奮發向上,詩風也以豪放浪漫為主調,尚未完全形成自己的風格。
2.困守長安十年時期(35至44歲):杜甫入長安後,應試落第,曾投詩干謁權貴,後向玄宗獻賦,得到賞識。直到天寶十四年才得到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職位。這時期理想受挫,生活困頓落魄。但對現實有了清醒的認識,開始以詩歌直接反映現實,走上了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
3.安史之亂時期(45至48歲):安史之亂爆發,杜甫攜家逃難。寄家鄜州,隻身奔投朝廷,中途被叛軍擄入長安。後冒險逃脫,奔赴鳳翔,受左拾遺。旋因疏救房管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這一時期杜甫身經亂離,使之對現實的理解更加深刻,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精神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4.漂泊西南時期(49至59歲):杜甫入蜀後承友人資助在成都築草堂定居。為避亂曾到過梓州、閬州等地,後又返回草堂。此後又輾轉到夔州。大歷三年決計攜家回家鄉,病死於歸途的船上。這一時期是杜甫創作空前豐收時期,憂國憂民的思想更加深沉,詩風更加沉鬱悲涼,詩歌反映現實的深度更有提高。
二、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思想主要接受了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以及憂患精神和倫理道德思想,都深深地根植於他的思想精神中,成為他思想的堅實基礎。杜甫的社會政治理想和社會批判精神及價值標准都是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建立的。杜甫一生憂國憂民、積極用世,始終關心國家的命運與民生的疾苦。他的政治理想、憂國愛民的精神同忠君意識始終聯系在一起。
第二節 杜甫詩歌的思想內容

杜甫的詩歌以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內容,廣泛地反映了那一時代歷史的真實,因此歷來有「詩史」之稱。
一、杜甫的詩歌把個人的遭際與國家命運、民生疾苦結合起來,抒發了憫時傷亂、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感和愛國精神。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句》、《春望》、《北征》、《羌村》、《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二、杜甫的詩歌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統治者的政策,及其驕奢淫逸、專橫暴虐的行為,還反映了戰爭、兵役、徭役給人民造成的種種災難和痛苦,表現了深刻的現實批判精神。如《麗人行》、《兵車行》、《洗兵馬》、《草堂》、「三吏」、「三別」等。
三、杜甫的詩歌還有登臨抒懷、寫景詠物、思親懷友、詠史、題畫的內容。如《登岳陽樓》、《秋興》、《春夜喜雨》、《月夜》、《蜀相》、《戲題王宰山水圖歌》等。

第三節 杜甫詩歌的藝術成就

一、杜甫的詩歌風格以沉鬱頓挫、慷慨悲涼為主,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轉流麗等多樣風格。杜甫坎坷困頓的人生遭際和時代由盛而衰的歷史背景,以及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和個體的人格精神,決定了其詩歌風格的主體格調。而其它風格的出現,則往往是因一時一事的心境和情緒的不同所致。
二、杜甫的詩歌最基本的藝術特徵就是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杜詩善於觀察現實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用高度概括的藝術手法反映現實生活的本質。杜詩善於在客觀現實生活的描寫中透入自己的主觀情感與思想傾向,常常是將敘述、描寫和議論、抒情融為一體。杜甫的敘事詩還常常運用真實細膩、精確傳神的細節描寫手段來細致地表現現實生活。
三、杜甫詩歌的語言精工凝練而又豐富多彩。自言「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杜甫十分注意錘煉字句,增強了詩歌語言內涵和表現力。杜詩的語言既有精煉蒼勁,深刻精警的特點,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麗等多樣化的特徵。
四、杜甫的詩歌諸體皆備,而且各體都有名篇,在詩歌體裁的運用上可謂集前人之大成,並以其創作實踐推動了詩歌體裁的建設和發展。杜甫的樂府詩「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白居易《樂府古題序》),直接啟示了中唐新樂府運動。杜甫運用古詩的形式寫出了內容深刻的長篇巨制。杜甫的律詩寫得最多,成就也最高,尤其七律在他手中已運用得相當純熟。

作品講讀

一、杜甫《春望》
1.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冬,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叛軍攻陷長安,七月肅宗李亨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此時,杜甫自鄜州羌村隻身北上欲投奔肅宗,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帶到長安。至德二年(757)春,杜甫在長安眺望美好的春色又降臨到滿目殘敗的京城,傷時感亂,憂國思家,寫下了這首五律名篇。
2.這首五言律詩,首聯以工對的句式和概括的筆法,描寫了春望所見國都殘破荒涼的景象。一個「破」字寫出了國都的淪陷,一個「深」字表現了景象的凄涼,並且景物的描寫之中寄託了深沉的感慨,也奠定了全詩的基調。此聯對仗工巧,「國破」對「城春」景象相反,而「國破」與「山河在」、「城春」和「草木深」也都是意思相背而出,巧用對比反襯,翻新出奇。頷聯以擬人化的手法借物傳情、移情於景,巧妙地傳達出了春望的內心感受,手法別致而意蘊深厚。頸聯寫春望所感發的國憂家愁,上句緊扣「感時」寫國憂,下句緊承「恨別」抒家愁。「烽火連三月」形象地概括了戰亂不息的局勢,「家書抵萬金」又寫出了盼望家人音訊的急迫心情。尾聯以春望中詩人自我形象的描寫而結尾,詩人直接傳達出的是衰老的感嘆,但何嘗不是國破家愁所致?意脈不僅渾然貫通,而且增加了內心深處的愁苦與悲哀的抒寫。
3.這首詩以「春」為背景,以「望」為線索,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前四句主要是寫春望之景,睹物傷懷。首聯情寓景中,頷聯移情於景。後四句主要是寫春望之情,憂國思家。頸聯借物言情,尾聯以人傳情。此詩結構巧妙,各聯之間注意呼應勾連,層層相因,渾然一體。詩歌以國憂家愁為情感底蘊,風格沉鬱悲涼,而又是以景、事、人的形象傳達情感意蘊,因此又有意在言外、含蓄蘊藉的效果。
二、杜甫《登高》
1.《登高》約作於代宗大歷二年(767)左右,是詩人晚年的作品。安史之亂後,詩人留寓夔州。時值九九重陽詩人扶病登台,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篇。此詩向為人稱道,楊倫稱「杜集七言律第一」(《杜詩鏡銓》),胡應麟「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詩藪》),是詩人七言律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2.《登高》的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首聯以夔州的景物為對象,用高度概括的筆法,寫出了江邊秋景的壯闊與悲涼。詩人選取了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意象,並且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從感覺、視覺、聽覺、聲音、色彩等角度加以描寫形容,寫得極為精巧工緻,形象性和節奏感極強,也為全詩渲染了凄清悲涼的氣氛。頷聯緊承首聯而將寫景拓展到更深遠的空間,寫得極為開闊而雄奇。此聯上句寫「落木」,下句寫「長江」,「無邊」、「不盡」深遠開闊,「蕭蕭」、「滾滾」生動雄奇。此句寫得氣勢磅礴,而且又透視著不盡的悲慨之情,體現了詩人沉鬱悲涼的藝術風格。頸聯轉向抒發悲秋作客、多病登台的身世飄零之感和凄苦孤獨的情懷。「悲秋」已難耐,又兼「多病」;「常作客」已出飄零之苦,「獨登台」又添孤獨之情,以雪上加霜的筆法寫出了沉痛的悲苦情懷。尾聯上下句分別承頸聯上下句,「悲秋作客」帶來「艱難苦恨」;「百年多病」引出「潦倒停酒」,進一步抒發了詩人窮困潦倒的悲涼之情。結尾「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表」(胡應麟《詩藪》)。
3.此詩在藝術上,把空闊蕭瑟的秋景和凄苦孤獨的情懷融合在一起,寫得蒼勁悲涼,典型地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首先,詩歌的語言精工凝練,含蘊深刻。譬如首聯短短的兩句容納了六種物象,而且又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形容描寫,可謂字字精當,無一虛設。又如頸聯意蘊極深廣,「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處也;獨登台,無親朋也。」(羅大經《鶴林玉露》)所以,無論是寫景,還是抒情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地。其次,詩歌的章法也頗有特點:「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呵成。」(胡應麟《詩藪》)。全詩通篇對仗,句句合律,一意貫串,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工巧而又自然,刻意布置而又無斧鑿之感。

㈧ 列舉李白和杜甫詩歌的代表作品,並簡析他們的詩歌創作特點

李白: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屈原而後,他是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中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獨特風貌的,是屈原以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我國古典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

代表作品:
《望廬山瀑布》,《臨終歌》,《江上吟》,《蜀道難》

杜甫:

杜甫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他同情人民,甚至情願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

「三吏」、「三別」分別為《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傑作。

㈨ 關於杜甫的作文素材

草堂·詩魂
細雨蒙蒙,落葉飄飄。
當我來時,又是茅屋為秋風所破的季節。老天像有意在營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讓人來品味一種人生意蘊——文章憎命達!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這絕代詩聖生命的一大棲息處,這和著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一個偉大靈魂沉吟的處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園。草堂公園由大廨、詩史堂、工部祠和柴門等景觀組成,給成都人一個清幽的休息場所,也給遠方慕名而來的遊客以精神的慰藉。設施是對過往的紀念,也是對現在的經營。只是草堂,作為一個詩人藝術生命的凝結處,作為中國文學史的一個糾結點,作為一段歷史的觀象台,太有特點了,情緒也太濃重了。「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讀清人顧復初的「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盤虎卧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那副對聯,更讓人噓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義與杜甫在世時命運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讓人堅信只要確實燦爛過,也就註定會佔有輝煌。
草堂足供觀賞,甬道曲折,盡可徜徉,更何況又是細雨迷濛,黃葉鋪地!草堂,草堂,此時此際的草堂在訴說什麼呢?從開元到天寶,《壯游》,《三吏》《三別》,《北征》,《秋興八首》,直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代詩史再現了一個時代,僅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這是杜甫的不朽,這是杜甫的輝煌,這也是杜甫的價值所在。舍此,我們又何以瞭然在一個大起大落的時代里,有一個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這些是不必說的。但僅僅如此,就遠不能瞭然杜甫詩歌抑鬱沉雄的內在生命力,也遠不能瞭然士人的用世之志與命運悲劇。這正是文章憎命達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層的人生意蘊所在,也是中國歷史上人才的成就與命運的二律悖反。
中華傳統,士人總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況出身於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寫人生抱負:「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據要津,而且充滿理想色彩——要讓君王趕上傳說中的堯舜,要使全國民風淳樸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運總是跟人開玩笑,歷史也總在捉弄志士仁人。由開元而天寶,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賢能之人想說什麼做什麼都已不可能了。這是國家的不幸,時代的不幸,也註定了杜甫一生宏圖大志的落空。肅宗即位後,杜甫表面上擁有一官半職,比如左拾遺、華州司功參軍、工部員外郎,而實際上卻難有作為,薪俸也不足以養家。離開中原後,其行跡大略是同谷—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時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黃葉飄到了盡頭。
可是,他的詩作卻從此更加如長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現出一代河山的風雲、生靈的狀貌。它們如鍾,如鼓,回響在中華歷史的長空。杜甫的命運就這樣確定了,杜甫的歷史角色及其創作成就也就這樣確定了。這時我們再吟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詩句,就會發現,個人的遭際,在詩聖眼中已不算什麼了,此時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苦寒到此已極矣,而憂患、仁慈至此亦已極矣!杜甫之胸懷,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或者說經邦濟世,要的不就是這種德與才么?但是,風雨飄搖中的唐王朝拋棄了杜甫,而歷史卻於風雨飄搖中造就了另一個杜甫。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還是杜甫的幸運呢?歷史總是把一份生命的樸素,讓人咀嚼得百味叢生。
流連一番,天色已晚,該走了。細雨依然。

㈩ 杜甫有哪些經典詩詞名句你喜歡杜甫嗎

杜甫(712年____770年),字子美,襄陽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與李白合稱一「李杜」,被後代稱為「詩聖」。主要作品有《春望》,《北征》,《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麗人行》等。

艱辛苦恨繁霜鬢,落魄新停濁酒杯子。古詩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吳國千萬里船。素材內容。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多士盈朝中,智者宜顫栗。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石排舞仙人,濃煙散和田玉白玉。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