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這是什麼鳥
麻雀
麻雀又名樹麻雀、霍雀、嘉賓、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賊、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賓雀、厝鳥、家巧兒。中文學名:麻雀拉丁學名:Passer montanus別稱:禾雀,賓雀,厝鳥,家巧兒二名法:Passer montanus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索動物亞門綱:鳥綱亞綱:今鳥亞綱目:雀形目科:文鳥科屬:麻雀屬種:麻雀 P. montanus分布區域:全國各地英文名:sparrow保護等級:國家(中國)二級保護動物二名法命名人:Linnaeus, 1758保護狀況:無危
目錄外形生活習性食性繁殖方言別稱地域分布葯用級保護展開外形生活習性食性繁殖方言別稱地域分布葯用級保護展開
編輯本段外形鳥綱雀形目(Passeriforms)文鳥科(Motacidae)麻雀屬鳥類的通稱,亦叫北國鳥(個別地方方言又稱呼為:家雀、戶巴拉)。嘴短而強健,呈圓錐形,稍向下彎;初級飛羽9枚,外緣具兩道淡色橫斑。世界共有19種。中國產5種;其中樹麻雀為習見種 ,雌雄相似。麻雀屬晚成鳥。一般麻雀體長為14cm左右,雌雄形、色非常接近。喙黑色, 呈圓 麻雀(圖1)錐狀;跗跖為淺褐色;頭、頸處栗色較深,背部栗色較淺,飾以黑色條紋。臉頰部左右各一塊黑色大斑,這是麻雀最易辨認的特徵之一,肩羽有兩條白色的帶狀紋。尾呈小叉狀,淺褐色。幼鳥喉部為灰色,隨著鳥齡的增大此處顏色會越來越深直到呈黑色。幼鳥雌雄極不易辨認,成鳥則可通過肩羽來加以辨別,雄鳥此處為褐紅,雌鳥則為橄欖褐色。編輯本段生活習性麻雀多活動在有人類居住的地方,性極活潑,膽大易近人,但警惕卻非常高,好奇心較強。多營巢於人類的房屋處,如屋檐、牆洞,有時會佔領家燕的窩巢,在野外,多築巢於樹洞中。但本物種僅見於平原,山區難見它們的身影。因為麻雀非常近人,僅在有人類活動的環境出現,因此有人形象地將他們稱為「會飛的老鼠」。在歐洲這種麻雀居住在鄉間;在部份亞洲地區,這種麻雀則是城市常見的鳥類(例:香港)。在東南亞則在都會,鄉村,和野外都可發現它的蹤影,它們常成群棲息在電線上,特別是在清晨時。在澳洲它們分布在野外和人口不密集的地區,在都市中則沒有發現。白麻雀(14張)有時可以發現它們在個別的樹上築巢,然而麻雀在一年的四個季節中都是成群的,具有很多洞的老樹群,通常是它們最喜愛的築巢地點。它們的巢比較不工整,築巢材料的種類很多,包括草,乾草,羊毛,羽毛等。有時它們的巢會位於岩石中,灌木叢的根部,或是建築物如谷倉的屋檐下。它們每次生下4至6枚蛋,通常是5枚。[1]除繁殖、育雛階段外,麻雀是非常喜歡群居的鳥類。秋季時易形成數百隻乃至數千隻的大群,稱為雀泛,而在冬季它們則多結成十幾只或幾十隻一起活動的小群。這種小生靈非常聰明機警,有較強的記憶力,這和其它許多小型雀不同,如得到人救助的麻雀會對救助過它的人表現出一種親近,而且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在麻雀居住集中的地方,當有入侵鳥類時它們會表現得非常團結,直至將入侵者趕走為止。麻雀在育雛時往往會表現得非常勇敢,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曾在他的短篇小說《麻雀》中記載過一隻親鳥為保護不慎墜地的幼鳥以其弱小的身體面對一隻大狗而不退縮的感人場面。如果你願意對麻雀進行連續觀測,你會發現它們是非常可愛的小生命,特別是它們的集體行為是研究鳥類行為學的重要素材。編輯本段食性麻雀為雜食性鳥類,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種子為食,育雛則主要以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蟲為主,其中多為鱗翅目害蟲。由於親鳥對幼鳥的保護較成功,加上繁殖力極強,因此麻雀在數量上較許家雀(20張)多種鳥要多,這樣在莊稼收獲季節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雜草種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為食,也吃人類扔棄的各種食物。棲息於居民點和田野附近。白天四處覓食,活動范圍在2.5~3km以內。在地面活動時雙腳跳躍前進。翅短圓,不耐遠飛,鳴聲喧噪。主要以穀物為食。當穀物成熟時,多結成大群飛向農田吃穀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蟲,並以昆蟲育雛。繁殖力強。編輯本段繁殖除冬季外,麻雀幾乎總處在繁殖期,每次產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約14天,幼鳥一個月左右離巢。在北方,3 ~4月開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窩。在南方,幾乎每月都可見麻雀繁殖雛鳥。巢簡陋,以草莖、羽毛等構成,大都建在屋檐下和牆洞中。每窩產卵4~6枚。卵灰白色,滿布褐色斑點。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1~12天。雛鳥全身裸露,15天以後才能出飛自行尋食。[1]編輯本段方言別稱麻雀(34張)河南:小雀兒、小蟲兒 、小雛河北山東:小冢雲南:瓦雀,谷雀陝西:胥胥天津:家雀兒、老家賊山西:飛兒、飛蟲(子)、飛娃、家巴子[2]編輯本段地域分布 麻雀(圖7)麻雀(20張)亞種分化極多,廣布於我國南北各地,也廣布於歐亞大陸,是一種最常見的雀類。人類評價麻雀形不驚人、貌不壓人、聲不迷人,加上和我們太熟悉了,反而使我們對它們了解得並不多。實事求是地講,在以穀物為主要作物的糧食生產區域,麻雀的確能從人們那兒搶走很多的糧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是害鳥也不為過,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麻雀對有害昆蟲的控制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事實上在麻雀多的地區,害蟲特別是鱗翅目害蟲的數量明顯要少於其它地區,這方面它們對農業生產作出了不小的貢獻。當它們需要獲得食物時,我們應當對這些大自然的生靈適當地慷慨一些。可惜的是由於過去我們在生態認識上的不全面,曾對它們進行過大規模的圍剿,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文明的遺憾。 麻雀(圖2)1958年,人們一度將它列為四害之一,政府動員全國城鄉居民,在規定的日期和時間內,掏窩、捕打以及敲鑼、打鼓、放鞭炮,轟趕得它們既無處藏身,又得不到喘息的機會,最後累得墜地而死。一年以後,各地陸續發現園林植物出現蟲災。有些還是毀滅性的。然而對這些生命造成真正威脅的不是我們曾經那樣做過的,而是大規模地使用農葯,是我們一些人令人惡心的飲食消費心理,這使得麻雀大面積地減少,有些地區甚至到了絕種的程度,如我國的四川省,在短短幾十年裡,這些曾經與人類相伴了數萬年的鳥兒出現了大范圍的絕跡。麻雀被列為江蘇省省級保護動物。 麻雀蛋編輯本段葯用級保護麻雀的肉、血、腦髓、卵,古人都作葯用。古人認為麻雀肉微溫無毒,有「壯陽、益精、補腎、強腰」的作用,但實際葯用價值甚微。今天從動物保護和對生命尊重的角度,食用麻雀肉的劣行已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任何捕殺、出售、食用麻雀的行為,均屬違法。[1]編輯本段文學作品麻雀是一個弱小的代名詞,可事實並不是這樣,它也有偉大的一面。作家屠格涅夫在自己的《麻雀》中曾寫到過麻雀。文中的麻雀為了保護自己的幼兒,奮不顧身,不禁讓人們感動。散文詩(俄)屠格涅夫一八七八年四月散文詩 麻雀(圖8)我打獵回來,走在花園的林蔭路上。狗在我面前奔跑。忽然它縮小了腳步,開始悄悄地走,好像嗅到了前面的野物。我順著林蔭路望去,看見一隻小麻雀,嘴角嫩黃,頭頂上有些茸毛。它從窩里跌下來(風在猛烈搖著路邊的白樺樹),一動不動地坐著,無望地張開兩只剛剛長出來的小翅膀。我的狗正慢慢地向它走近,突然間,是近旁的一棵樹上,一隻黑胸脯的老麻雀像塊石頭一樣一飛而下,落在狗鼻子尖的前面——全身羽毛豎起,完全變了形狀,絕望又可憐地尖叫著,一連兩次撲向那牙齒銳利的、張大的狗嘴。這是沖下來救護的,它用身體掩護著自己的幼兒……然而它那整個小小的身體在恐懼中顫抖著,小小的叫聲變得蠻勇而嘶啞,它兀立著不動,它在自我犧牲!一隻狗在它看來該是多麼龐大的怪物啊!盡管如此,它不能安棲在高高的、毫無危險的枝頭……一種力量,比它的意志更強大的力量,把它從那上邊催促下來。我的特列索停住了,後退了……顯然,連它也認識到了這種力量。我急忙喚住驚惶的狗——肅然起敬地走開。是的,請別發笑,我對那隻小小的、英雄般的鳥兒,對它的愛的沖動肅然起敬。愛,我想,比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是靠了它,只是靠了愛,生命才得以維持、得以發展啊!城市的麻雀《城市的麻雀》 —— 殷謙領導在窗前搭了一個很大的葡萄架,一直通到我的窗前,一探頭就可以看到滿目的青藤綠葉以及那半隱半現的鵝黃色的嫩葫蘆。不過,這樣的佳景並不常見,在這座北方的城市裡,能見到綠色的時間非常短暫,這個葡萄架更多的像一具脫去血肉的骷髏架,白慘慘的戳在那裡。但是,無論是瘦骨伶仃的冬日,還是青枝綠葉的盛夏,總是有幾只灰麻麻的小鳥跳躍其上,啁啾不已。這就是麻雀,是鳥類中最卑賤的那一類。對於這種小身子的羽毛難看的鳥類,人類曾經給予過它們太大的仇恨,列入「四害」並欲趕盡殺絕。我在童年時期,就曾經加入到這支隊伍之中,爬上房頂、樹上、沒明沒黑地敲鑼打鼓吆喝呼喊,為的是使麻雀們不得歇息勞累而死,麻雀們是冤枉的,說它們糟害糧食,在鄉下勉強說得過去(但一年之中它們所能糟害糧食的時間實在有限,十之八九),而在城裡就完全說不通了,柏油馬路上不長莊稼,劇院商場也做不了打穀場,麻雀們所食之物,只是人們不經意棄下的殘物。世界上瀕臨滅種的獸類或鳥類,都是因為它們的貴族血統。你如果是色彩斑斕的東北虎,你的骨頭就很可能被人用鋸子一節一節地鋸了賣;你如果是一隻白天鵝,你就隨時有被射殺的危險;你如果是一隻綠嘴綠腦袋的巧八哥,那麼你籠中之囚的命運就將是不可改變的。可是,你是一隻麻雀,形體萎縮歌喉也不婉轉,於是,你被冷落了,冷落使你逃脫了厄運,冷落也使你獲得了生機。你跟這座城裡的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一樣,默默無聞地生存下來,繁衍後代,生生不息。沒有誰正眼瞧你,但是你活者,活得蹋實也活得朴實。沒有良心上的譴責沒有感情上的糾纏,也不擔心排擠和失寵。樓群灰濛蒙的,天空灰濛蒙的,你也灰濛蒙的,你的一生註定了灰濛蒙的。你不是候鳥,雁南飛引起的惆悵和雁歸來引起的喜悅,都與你無緣。無論是綠樹成蔭的夏天還是飛雪飄飄的冬季,你都一如既往地在這座城市裡飛來飛去。這座城市的燈紅酒綠,你看到了,但你不浮躁;這座城市的缺陷不善,你也看到了,但你不厭棄。你從來都是受冷落的,但你並不因此而遠走他鄉……現在,你就在我的窗前,跳躍著,啁啾著,從眼神看,你似乎永遠是驚慌不安的,從體形看,也確實小得可憐,我絞盡腦汁也找不出用以贊美你的字眼。我就這么靜靜地望著你,居然產生了莊周蝴蝶的意念,我開始迷糊起來,弄不清我就是麻雀還是麻雀就是我。(《女友》殷謙/文)編輯本段相關歇後語大麻子喂麻雀——喂一個,跑一個鳳凰麻雀換巢——貴賤顛倒開籠放麻雀——各奔前程麻雀搬家——唧唧喳喳洞庭湖裡的麻雀——見過風浪;好大的膽子八個麻雀抬轎——擔當不起炒了一盆麻雀腦袋——多嘴多舌半天雲里打麻雀——空對空才出窩的麻雀——翅膀不硬[3]麻雀嫁女——細吹細打 麻雀(圖13)麻雀飲河水——幹不了麻雀搬家——唧唧喳喳麻雀飛進照相館——見面容易說話難麻雀飛到旗桿上——鳥不大,架子倒不小麻雀飛到糖堆上——空歡喜麻雀掉在麵缸里——糊嘴麻雀開會——細商量麻雀落在牌坊上——東西不大,架子不小麻雀飛大海——沒著落麻雀鼓肚子——好大的氣編輯本段相關諺語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寧做螞蟻腿,不學麻雀嘴麻雀落田要吃谷,狐狸進屋要偷雞兩個女人等於一千隻麻雀閉著眼捉不住麻雀,不調查做不好工作
❷ 總是有一種不知什麼東西,好像是飛著叫的,一到晚上就在我窗前叫,嘰嘰嘰的叫個
「嗞嗞」叫的是老鼠。此外還有蝙蝠。
❸ 有一種會靜止在空中的鳥,有誰知道叫什麼名字呢
有一種會靜止在空中的鳥,這種鳥叫蜂鳥,具體分析如下:
蜂鳥飛翔時兩翅急速拍動,快速有力而持久;頻率可達每秒50次以上。善於持久地在花叢中徘徊「停飛」,有時還能倒飛;
蜂鳥的許多骨骼和飛行肌都已適應空中懸停和高速機動的飛行。它們是唯一一種能真正懸停和前後飛行的鳥類。蜂鳥飛行中發出的「嗡嗡」聲,是由改良的外側初級飛羽產生的,而蜂鳥的英文名稱也源自它們「嗡嗡嗡」的聲音;
所以可以看出,會靜止在空中的鳥,這種鳥叫蜂鳥。
(3)鳥飛著叫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蜂鳥的棲息環境:
蜂鳥可在各種陸生生境中覓食和築巢。主要的棲地選擇是有量產花蜜的花卉,滿足這一條件的棲地包括乾旱的灌木叢林、沙漠綠洲、沿海低地、熱帶雨林、新北界松林和高山苔原;
蜂鳥的居地海拔差異巨大,從高達4876米的安第斯山脈一直到低於海平面的內陸沙漠。由於鳥類飼養和種植園的興起,蜂鳥有時也出現在城市和有天然食物來源的郊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蜂鳥科
❹ 高分求:鳥的飛翔詳細動作圖
鳥類怎樣飛翔
鳥類有了完美的飛行器官——翅膀和尾,身體的結構和功能也都為飛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備。那麼,鳥又是怎樣騰空而起、翱翔藍天的呢?
鳥類翅膀的構造,十分符合氣體力學原理。它不僅是流線型,穿過空氣時阻力很小,而且它的橫切面成彎形,可以產生升力,維持它在空中不掉下來。空氣流過翼面前緣和凸起的上面時,就會增加流速。物理學上的柏諾利定律告訴我們:液流中速度最大之處壓力最小,於是造成翼面上方壓力降低;而在這時,在凹下的翼底處,空氣壓力則仍然保持正常。由於翼上翼下兩面壓力的差異,就產生升力。正如飛機一樣,翼上的縫槽和襟翼可以用來增減升力。鳥翼有許多不同類型,反映出它們在不同環境下的適應結果。例如居住在廣闊空間的海鷗,雙翼已進化為輕而窄長,以便在氣流中乘風飄舉;與之相反,鴿子的生活環境較為狹窄,不大能依靠這種氣流來滑翔和飄舉,因此它就生有一雙肌肉結實的短翼,使它成為靠自己力量鼓翼前進的飛行者。
鳥翼的表面積和上升的力度成正比。翼的表面積大小,因鳥的種類不同而有差異,也與鳥翼的展開或折疊程度有關系。當氣流速度增加時,上升力也增強,上升力與氣流速度平方成正比。當鳥在緩慢飛行、或起飛或降落時,要增強上升力,可用另外方法達到目的。例如,將翼傾斜,使前緣提高,增加迎風角度,這樣就增加了它的上升力。但是與此同時,翼上的表面也增加了上升的干擾氣流,這時候,翼上的羽毛分開而形成許多翼溝,使氣流很快流過,從而使干擾氣流消失,這樣就可以形成很大的上升力。某些鳥類在著陸時常展開尾羽,並向下彎曲,這是用以獲得額外的升力,起煞車作用。尾部的運動對於鳥體的升降和飛行的方向極為重要,當尾向上舉起時,由於空氣的反作用,鳥類的頭部和軀幹部也隨之上升。反之,尾羽向下,頭部和軀幹部也隨之下降。根據這種空氣作用的原理,鳥用擺動尾羽的方法,變換飛行方向。
鳥類的飛行技術是十分高明的,它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施展不同的飛行技術,來適應多變的自然條件,歸納起來,鳥類大體可以分為三種飛行姿態。這三種飛行姿態不斷變換使用,使鳥類可以在空中自由飛翔,而成為藍天之驕子。
滑翔飛行 這可能是最早的鳥類飛行方式。例如始祖鳥等最初的古鳥,相信它們都是先爬到岩石上或樹上,然後展開雙翼投身而下。這種飛行方式,其它動物也會,如飛魚、飛蛙、飛鼠等,但它們是「不完全的飛行家」,就是說它們只會這一種飛行方式,而鳥類除了會滑翔之外,還掌握其他的飛行方式。在平時,我們能經常見到鳥的滑翔飛行,如雞類在著地前的一段滑翔、水禽掠過水面、燕子掠過低空等,都是常見的滑翔飛行。
在滑翔時,鳥翼產生少許的上升力,由於在空氣中滑降,這樣的滑翔結果,會越來越低。此時,如果鳥翼稍作變化,飛行高度可維持不變或升得更高。陸棲鳥類,例如兀鷹,在溫暖上升的氣流中,或是鄰近傾斜氣流的懸岩處盤旋飛翔,叫「靜態滑翔」,它們的翼短而寬,雖已具有產生升力的足夠的表面,卻更適合變化不定的氣流,來完成上升運動。它們飛翔很慢,上升力來自翼上(特別是靠近末端之處)的翼溝。
海鳥類利用海面上空隨著高度而增速的氣流,多用動態滑翔。由於摩擦作用,海面為氣流速度最小之處,鳥類由高空隨風迅速滑降,接近海面時就在風中盤旋,利用滑翔的慣性來維持其高度,然後又借著逐漸加快的氣流,而增加其上升力,再回到原來的高度,這一類的鳥都具有長而狹窄的翼。滑翔雖然可節省體力,但是滑翔一段距離之後就必須再拍翼,否則,由於受地心引力和空氣的影響,鳥就會掉下來。
鼓翼飛行 這是最普通的飛行方式,也是常見的鳥類飛行姿勢。鼓翼飛行時,兩翼上下運動,動作十分協調,可用最小的能量達到最大的速度。
鼓翼飛行與飛羽的配置有密切關系。飛羽的外翈較窄,而內翈較寬,展翼時,外翈僅覆蓋在鄰近飛羽內翈的邊緣上。由於飛羽的這種排列,以及每根飛羽略有旋轉的能力,所以當鳥翼上升時,空氣能在飛羽間的間隙內自由通過,大大減少阻力,而不會迫使鳥體下降;當鳥翼下降時,飛羽形成一個互相連接的表面,氣體不能通過翼面,因而造成相當大的阻力,這樣,可使鳥體懸浮於空氣中而不墜落。
鳥鼓動翅膀作水平飛行,並從上向下鼓動兩翼,如果它的兩翼運動路線是向下傾斜,這個時候是升力和拉力起作用。兩翼向上揚起的時候,它運動路線是向上傾斜的,這個時候是升力和正面阻力起作用,於是飛行變慢。如果升力與體重相等的話,鳥就保持著飛行的水平方向。如果升力超過體重,鳥體就上升。如果升力比體重小,鳥體就慢慢下降,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增加鼓動兩翼的次數,加速飛行,藉以增強升力。
前面已經談到,升力的大小與翅膀的面積有關,同時也與飛行速度有關。因此,跟體重比較起來,翅膀較小的鳥,飛得較慢;翅膀較大的鳥,飛得較快。體形越小的鳥鼓動兩翼的次數就越多。例如海鷗的翅膀比鶴小,所以海鷗每秒鍾鼓翼的次數比鶴多。前者每秒鍾為3~4次;後者每秒鍾一次就夠了。
鳥類鼓動兩翼要消耗很多的能量,小鳥的肌肉發達,可作頻繁的鼓翼飛行。大鳥肌肉與小鳥肌肉相對來說就少些,用作鼓動翅膀的力量較小。因此,中等大小的鳥和大鳥就利用比較經濟節能的飛行辦法——半翱翔式的飛行。與小鳥相比,它只需消耗2/3的肌肉能量,甚至有時僅需1/3。如海鷗在飛行時,它輕輕放下翅膀,讓生有初級飛羽的指骨和掌骨的前緣往下垂,通過這種姿勢產生了向前的拉力,因翼具凸出面,氣流加快,增加升力,海鷗稍將翼揚起,空氣就把翅膀吹起,同時也把鳥的身體一同帶起,這樣兩翼所產生的作用,差不多是基本不消耗肌肉的力量。作這樣的飛行時,兩翼鼓動的次數少,兩翼抬高不大,放下也不很低,因而比較省力。經常作這種飛行的鳥類,相關的肌肉組織極不發達。海鷗抬起翅膀的鎖骨下方肌肉,比放下翅膀的胸部大肌肉的重量相差12倍,僅等於全身重量的1.1%。雉雞飛行時頻頻鼓動兩翼,所以它們鎖骨下方肌肉很發達,僅與胸部大肌肉相差3倍,約等於全身重量的5%。
翱翔飛行 這是一種特殊的飛行方式,與鼓翼飛行相反,它是利用空氣中的氣流運動來飛行的。我們知道,冬天陸地比海洋冷得快,所以,大陸上的寒風不斷向東南海面吹去,夏天又由海面吹向陸地。除此之外,山脈與河流、沙地與湖泊、鬧市與曠野,農田與森林等環境的不同,空氣冷暖的程度也不一樣,而因形成不同環境之間的氣流移動。鳥類就利用自然界經常存在的氣流作為動力,來作翱翔飛行。有時候,我們能看到海鷗在雷雨到來之前的海面上,翱翔於黑雲低垂的空中,這時候它就是利用雷雨前的上升氣流翱翔的。
但是,這種適合鳥類翱翔的氣流動力條件,並不是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有。只有上升的氣流動力能夠支持鳥的體重時,鳥才能翱翔,所以,我們只能在森林的空曠地帶上空看到鳶在自由地翱翔,而不能在森林的上空看見它翱翔。
翱翔是一種特化的飛行技巧。這種飛行能有效地利用上升的氣流,長時間不用拍翼。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的鷹隼山,在秋季的周末,經常都會有數以百計的人專程前來觀看那鷹、隼作乘風表演。若是刮西北風,在迎風斜坡產生一股強烈的向上氣流時,那些鳥就會直線地沿著山脊排成直行滑飛。觀察者在已測定距離的兩個地點為它們計時。他們看到一隻鶚,沿著風脊以時速129公里的速度乘風翱翔,無須拍動雙翼。在風和日麗的溫暖日子,當暖氣流由熱的地面升起,而產生「直升風」的時候,觀察者可以看到真正乘風翱翔的精彩表演——紅尾雕、兀鷲以及其它鷹類此時都會在上升的氣流柱上像滑翔機一樣優雅地轉大圈。
大陸上空空氣流動的性質與海洋上空空氣流動的性質完全不同。在大陸上空,主要是比較穩定的熱力上升氣流。在海洋上空主要是動力上升氣流。因為這個原因,大陸上的鳥與海洋上的鳥的翱翔性質和飛行器官的構造都不一樣。大鷲、老鷹、鳶等的翅膀寬而有力,適於在安靜的熱力上升氣流中翱翔,對於急動的、時刻變化的氣流動力,就不能適應了。信天翁的翼長而狹窄,面積較小,對於海洋的多變氣流能夠得心應手,而對於安靜的上升氣流就不能適應。
鳥類的飛行,從適應性來說,的確是非常復雜的,鳥類的身體有復雜的杠桿系統,能極精確而又靈活地自由調節以適應各種不同氣流的飛行運動。鳥類的飛行本領,是遺傳的,當雛鳥剛剛出巢,就已經能夠進行初步的飛行了。
http://www.56.com/u50/v_MjcwOTE4MDc.html
http://www.56.com/u33/v_MjcyNjc2MTQ.html
http://www.56.com/u25/v_Mjc1NzM4NDY.html
http://www.56.com/u82/v_Mjc4Njc3MzU.html
❺ 請問哪裡可以找到有飛翔著的可愛的卡通小鳥的圖片素材用來做課件的
。。。。。這只怎麼樣?源地址沒了,覺得不錯的話請去《xxxholic第二季》倒數第4或第5集截圖
❻ 夜晚十一二點有一種鳥在空中飛著叫是什麼鳥
你好,根據你的這種描述的話,什麼鳥都是有可能的,因為你有的鳥兒也會在半夜叫。
所以你最好還是描述清楚一點,或者是有一個圖片能更好。
鳥類
鳥類通常是帶羽、卵生的動物,有極高的新陳代謝速率,長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鳥類都可以飛。鳥類由爬行動物進化而來,世界上現存的鳥類共有9000多種,它們都有翅膀和羽毛,就連那些已經失去飛行能力的鳥類(如鴕鳥、企鵝等)也不例外。最早的鳥類出現在1.5億年前。
身體呈紡錘形、前肢特化為翼,體表有羽毛,體溫恆定,肌胸發達,骨骼癒合、薄、中空,腦比較發達。有氣囊可以進行雙重呼吸,沒有膀胱則可以減少身體質量。這些身體特徵都很適應飛翔。鳥類沒有牙齒,卻長有角質的喙,鳥喙可用於捕食、築巢和梳理羽毛。鳥類善於築巢,它們能用搜集到的各種材料建造各式各樣的巢。鳥綱在生物分類學上是脊椎動物亞門下的一個綱。羽毛
鳥類是地球上唯一長有羽毛的動物。鳥類體表的絕大部分被羽毛覆蓋,羽毛不僅能使鳥類保持恆定的體溫,還能使鳥類飛行。鳥類的羽毛形狀各異。
結構
一片羽毛的中央有一根硬軸,稱為羽軸,上端羽片部分稱為羽干,下端插入皮膚的部分稱為羽根。羽干兩側長有羽片,羽片由一種稱為角朊的堅韌物質組成,羽片又由羽枝和羽小枝構成。
生長
羽毛是由鳥類皮膚上的羽毛濾泡泡囊里長出來的,各部分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大多數鳥每年至少換羽一次,即新羽毛長出,舊羽毛脫落。鳥類通過換羽更新已經受損的羽毛。
新生
鳥類通常每年換羽兩次,這說明羽毛具有強大的再生能力。科學研究表明,羽毛濾泡泡囊壁上環狀分布著羽毛幹細胞,這種幹細胞能增殖分化,分化的細胞往上生長,而產生了羽毛。羽毛幹細胞的增殖分化使鳥類的整個羽毛器官不斷生長和再生。
類型
鳥類的羽毛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體羽、絨羽、尾羽和翼羽。
體羽覆蓋全身,組成鳥類光滑的流線型體表;絨羽蓬鬆,能使暖空氣不致很快散去;尾羽和翼羽較有力,用於飛行。
❼ 小鳥什麼地叫著、鬧鍾什麼地走著、蜜蜂什麼地飛著、鈴鐺什麼地響著、汽笛什麼地鳴著
小鳥唧唧喳喳地叫著、鬧鍾不緊不慢地走著、蜜蜂忙忙碌碌地飛著 、鈴鐺叮叮當當地響著、汽笛轟隆隆地鳴著。
❽ 鳥兒叫聲的擬人句
1、春天,布穀哼著歌,踏著春花走來了
2、天空中的小鳥像歌唱家,歡快地唱著歌兒。
3、春天,布穀鳥邁著輕快的舞步來了。
4、樹林里的小鳥在唱歌,歌聲飛上天空;飛過樹林。
5、小鳥像一位歌唱家一樣在樹上唱歌。
6、小鳥在高高的`枝頭上唱出了婉轉的歌聲,好聽極了。
7、淘氣的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唱著歌。
8、樹林里的小鳥在唱歌,歌聲飛上天空;飛過樹林;飛躍小溪;飛到屋子裡。動物們都來聽這場「演唱會」。
9、小鳥飛上了枝頭,嘰嘰喳喳的叫,好像真在演奏一首春天的曲子。
10、林中,百鳥的喧鳴,彷彿奏起一曲永不休止的樂章,連微微顫動的樹葉都好像在歌唱著。
❾ 鳥飛進家裡對著自己叫了一聲,有飛走了,這代表什麼意思
麻雀飛進家裡有兩個意思:
1、麻雀在古代一隻代表聒噪,所以這在古代時不是個好兆頭
2、另有一種可能,家中如果有人最近升學的話,說明他將會金榜題名,因為麻雀窩里飛出了金鳳凰。
麻雀,又名樹麻雀、霍雀、嘉賓、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賊、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賓雀、厝鳥、家雀兒。鳥綱雀形目(Passeriforms)文鳥科(Motacidae)麻雀屬鳥類的通稱,亦叫北國鳥(個別地方方言又稱呼為:家雀、戶巴拉)。嘴短而強健,呈圓錐形,稍向下彎;初級飛羽9枚,外緣具兩道淡色橫斑。世界共有19種。中國產5種;其中樹麻雀為習見種 ,雌雄相似。麻雀屬晚成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