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的禮儀,文化,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日本風俗習慣(二)
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
在國際交往中,日本人也習慣握手禮,尤其是年輕人或和歐美人接觸較多的人,也開始有見面握手的習慣。
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當廣泛,特別是商人,初次見面時有互相交換名片的習慣。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正對著對方。名片在日語中寫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
日本人對坐姿很有講究。在公司里,日本人都坐椅子,但在家裡,日本人仍保持著坐「榻榻米」的傳統習慣。坐榻榻米的正確坐法叫「正座」,即把雙膝並攏跪地,臀部壓在腳跟上。輕松的坐法有「盤腿坐」和「橫坐」:「盤腿坐」即把腳交叉在前面,臀部著地,這是男性的坐法;「橫坐」是雙腿稍許橫向一側,身體不壓住雙腳,這常是女性的坐法。現在,不坐「榻榻米」的年輕一代在逐漸增多。
須注意的日本忌諱
信仰忌諱
日本人大多數信奉神道和佛教,他們不喜歡紫色,認為紫色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之色。還忌諱3人一起「合影」,他們認為中間被左右兩人夾著,這是不幸的預兆。日本人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在探望病人時忌用山茶花及淡黃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願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圖案的東西或禮物,因為它是皇室家族的標志。日本人喜歡的圖案是松、竹、梅、鴨子、烏龜等.
語言禁忌
日本人有不少語言忌諱,如「苦」和「死」,就連諧音的一些詞語也在忌諱之列,如數詞「4」的發音與死相同,「42」的發音是死的動詞形,所以醫院一般沒有4和42的房間和病床。用戶的電話也忌諱用「42」,監獄一般也沒有4號囚室。「13」也是忌諱的數字,許多賓館沒有「13」樓層和「13」號房間,羽田機場也沒有「13」號停機坪。在婚禮等喜慶場合,忌說去、歸、返、離、破、薄、冷、淺、滅及重復、再次、破損、斷絕等不吉和凶兆的語言。商店開業和新店落成時,忌說煙火、倒閉、崩潰、傾斜、流失、衰敗及與火相聯系的語言。交談中忌談人的生理缺陷,不說如大個、矮子、胖墩、禿頂、麻子、瞎聾、啞巴等字眼,而稱殘疾人為身體障礙者,稱盲人為眼睛不自由者,稱聾子為耳朵不自由者等。
行為禁忌
日本有紀律社會之稱,人們的行為舉止受一定規范的制約。在正式社交場合,男女須穿西裝、禮服,忌衣冠不整、舉止失措和大聲喧嘩。通信時,信的折疊、郵票的貼法都有規矩,如寄慰問信忌用雙層信封,雙層被認為是禍不單行;寄給戀人信件的郵票不能倒貼,否則意味著絕交。日本人在飲食中的忌諱也很多: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鴨子;招待客人忌諱將飯盛過滿過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諱客人吃飯一碗就夠,只吃一碗認為是象徵無緣;忌諱用餐過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撫摸、整理頭發,因為這是不衛生和不禮貌的舉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時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在日本,招呼侍者時,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並擺動手指,侍者就懂了。談判時,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點頭同意,日本人就會認為你將給他一筆現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頭皮是憤怒和不滿的表示。
社交禁忌
日本人送禮時,送成雙成對的禮物,如一對筆、兩瓶酒很受歡迎,但送新婚夫婦紅包時,忌諱送2萬日元和2的倍數,日本民間認為「2」這個數字容易導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萬、5萬或7萬日元。禮品包裝紙的顏色也有講究,黑白色代表喪事,綠色為不祥,也不宜用紅色包裝紙,最好用花色紙包裝禮品。日本人接待客人不是在辦公室,而是在會議室、接待室,他們不會輕易領人進入辦公機要部門。日本不流行宴會,商界人士沒有攜帶夫人出席宴會的習慣。商界的宴會是在大賓館舉行的雞尾酒會。日本人沒有互相敬煙的習慣。進入日本人的住宅禁忌:
日本人在日常行為中有很多講究,說重一點就是有許多禁忌,如高聲說話,定睛凝視他人,手插在衣袋裡及用手指指人,都會被認為是對人不恭敬。在交換名片時忌諱從褲子後兜掏出或裝入,這是對人極不尊敬的舉動,忌三人並排合影,那時因為站在中間的人有受制於人之嫌.寄信時忌倒貼郵票,因為它暗示斷交.到日本人家做客應預約在先,非請莫進,非請莫坐,忌諱窺視卧室,不得翻弄除書報以為的東西.忌諱在眾人面前接吻,擁抱,朋友在一起時不單獨一個人吃口香糖之類的東西.
② 日本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數字4"是必須避免的。
在日本,數字「4」因為聽起來像「死」字所以被盡量避免。就像西方文化避免數字「13」一樣,「4」代表著極端的不幸。你必須避免給別人「4」樣的東西,因為它是不詳的禮物。
電梯標簽經常會刻意忽略第4層,在極端的情況下,樓內不會有40到49的樓層。而49被認為是特別不幸運的,因為它聽起來像「痛苦至死」。
避免「4」的習俗被稱為「四的禁忌」,這在很多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十分常見。
2、在公共場合擤鼻子會被認為是粗魯的行為。
在公共場合擤鼻字不僅是一種粗魯的行為,更會令人惡心。一般來說,在找到隱秘的場所前,人們會不住的抽鼻子。如果實在忍不住了,建議擤鼻子的時候盡量不要引人注目。即使用手帕也會引起日本人的反感。
3、給小費會被認為是一種侮辱。
給消費被認為是一種無禮的行為——甚至會被認為是一種有辱人格的行為。給小費經常會讓他們困惑,而後者往往會追上來把錢還給你。
如果你覺得有必要留點小費來感謝他人的幫助。建議你留下一個小禮物來代替小費。
4、邊走邊吃會被認為很邋遢。
雖然邊走邊吃在很多西方國家都是方便且可以接受的行為,日本人卻瞧不起這些行為。很多人認為這同樣是粗魯的表現,特別是在公共場合或者火車里吃東西的時候。
但這個規則也有幾個例外,包括在街上吃冰淇淋甜筒是沒問題的。
5、別空著手去做客。
被人邀請到他家做客是一種榮幸,但是要記住,別空著手去。禮物最好是包裝精美,多纏幾根漂亮絲帶。
同時也不要拒絕客人的禮物——當然收禮前最好推脫一下。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令遊客感到震驚的11個日本風俗
③ 急求日本風俗,要簡練的,或日本卡通,做手抄報用!
日本以「禮儀之邦」著稱,講究禮節是日本人的習俗。平時人們見面總要互施鞠躬禮,並說「您好」,「再見」,「請多關照」等。
日本人初次見面對互換名片極為重視。初次相會不帶名片,不僅失禮而且對方會認為你不好交往。互贈名片時,要先行鞠躬禮,並雙手遞接名片。接到對方名片後,要認真看閱,看清對方身份、職務、公司,用點頭動作表示已清楚對方的身份。日本人認為名片是一個人的代表,對待名片就像對待他們本人一樣。如果接過名片後,不加看閱就隨手放入口袋,便被視為失禮。如果你是去參加一個商業談判,你就必須向房間里的每一個人遞送名片,並接受他們的名片,不能遺漏任何一個人,盡管這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但這是表示相互友好和尊敬的一種方式。
東京湯島神社裡掛滿了學生升學祈願牌。
湯島神社類似中國的孔廟,祭奉著在日本素有「學問之神」之稱的菅原道真。圖為一考生在掛祈願牌。新華社記者馮武勇攝
到日本人家裡去作客,要預先和主人約定時間,進門前先按門鈴通報姓名。如果這家住宅未安裝門鈴,絕不要敲門,而是打開門上的拉門,問一聲:「借光,裡面有人嗎?」,進門後要主動脫衣脫帽,解去圍巾(但要注意即使是天氣炎熱,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腳,否則是失禮的行為),穿上備用的拖鞋,並把帶來的禮品送給主人。當你在屋內就坐時,背對著門坐是有禮貌的表現,只有在主人的勸說下,才可以移向尊貴位置(指擺著各種藝術品和裝飾品的壁龕前的座位,是專為貴賓准備的)。日本人不習慣讓客人參觀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處看看的請求。日本特別忌諱男子闖入廚房。上廁所也要徵得主人的同意。進餐時,如果不清楚某種飯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請教,夾菜時要把自己的筷子掉過頭來使用。告別時,要客人先提出,並向主人表示感謝。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電話告訴對方,表示已安全返回,並再次感謝。過一段時間後再遇到主人時,仍不要忘記表達感激之情。日本人設宴時,傳統的敬酒方式是在桌子中間放一隻裝滿清水的碗,並在每人面前放一塊干凈的白紗布,斟酒前,主人先將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紗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紗布吸干,再斟滿酒雙手遞給客人。客人飲完後,也同樣做,以示主賓之間的友誼和親密。
東京街頭,兩名身著傳統
服裝的日本兒童正在感受
乘坐黃魚車的樂趣。
日本人無論是訪親問友或是出席宴會都要帶去禮品,一個家庭每月要花費7. 5%的收入用於送禮。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須帶上禮品。日本人認為送一件禮物,要比說一聲「謝謝」的意義大得多,因為它把感激之情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了。給日本人送禮要掌握好「價值分寸」,禮品既不能過重,也不能過輕。若過重,他會認為你有求於他,從而推斷你的商品或服務不好;若過輕,則會認為你輕視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訪,帶上些包裝食品是比較合適的,但不要贈花,因為有些花是人們求愛時或辦喪事時使用的。日本人對禮品講究包裝,禮品要包上好幾層,再繫上一條漂亮的緞帶或紙繩。日本人認為,繩結之處有人的靈魂,標志著送札人的誠意。接受禮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贈禮品。日本人不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禮品的不適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禮品可以轉贈給別人,日本人對此並不介意。日本人送禮一般不用偶數,這是因為偶數中的「四」在日語中與「死」同音,為了避開晦氣,諸多場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乾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數了。他們愛送單數,尤其是三、五、七這三個單數。但「九」也要避免,因為「九」與「苦」在日語中發音相同。
④ 日本人的習俗有哪些
1.稱呼: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後加上一個「君」字,將其尊稱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2.日本人相互見面多以鞠躬為禮。比較熟悉的人見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鍾為宜;如果遇見好友,腰彎的時間要稍長些;在遇見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和長輩的時候,要等對方抬頭以後把頭抬起來,有時候甚至要鞠躬幾次。他們在社交場合上也施握手禮。
3.日本人對送花有很多忌諱:忌諱贈送或擺設荷花;在探望病人時忌用山茶花、仙客來及淡黃色和白顏色的花。
4.飲食,日本的主菜是魚。日本人烹煮魚類的方法多為低溫煮熟、清蒸等,並且選用的魚類都是健康的海魚。日本的冷麵是放在竹製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里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4)日本風俗圖片素材大全擴展閱讀:
日本的旅遊景點
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
東京鐵塔:位於東京市內,於1958年建成。它是仿造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建造而成的,高333米,塔身為棱錐體,有黃、白、紅三種顏色。
金閣寺:原為大臣西園寺恭經的別墅,修建於14世紀,後歸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所有,並進行了大規模的翻修和擴建。它高達三層,第二和第三層的外牆用金箔貼成,遠遠望去,金光閃閃,所以叫做「金閣寺」。第一層為平安時代的貴族風格,第二層為室町時代的武士風格,第三層仿照中國唐朝的「究竟頂」。寺前是以鏡湖池為中心的庭園,身影華麗的金閣倒映在鏡湖池中,堪稱京都的代表性景觀。
銀閣寺:銀閣寺位於京都東山山麓,1482年由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孫子足利義政按金閣寺的造型修建,是一座精緻的兩層閣樓。
唐招提寺:位於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街,759年為中國唐朝高僧鑒真所建。
大阪城天守閣:安土桃山時代的建築。天守閣內存放著有關天主教的珍貴史料,十分具有歷史價值。
阿蘇火山:東大寺、嚴島神社、平安神宮(祭奉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京都必游景點之一)、那智瀑布、清水寺、東尋坊、櫻島、姬路城。
台場:或稱御台場,位於東京都東南部東京灣的人造陸地上,是東京最新的娛樂場所集中地。
淺草寺:創建於628年,是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寺院。江戶時代將軍德川家康把這里指定為幕府的祈願所。
白山歷史鄉村:是將日本傳統完整保存的範例。村莊靠種植桑樹。為了減輕寒冷冬季的積雪壓力,居民們把屋頂傾斜度加大,建成獨特的雙層茅草陡坡頂木住宅。這種由於屋頂的形狀很像日本人拜神時雙手合掌的樣子,故稱「合掌屋」也稱「三角屋」。
⑤ 日本的節日風俗
1、男孩節
每年5月5日是日本的男孩節。人們會飄揚鯉魚旗歡迎男孩節,期待兒童健康成長。為了保佑家裡男孩的健康和幸福,日本家家戶戶都會用紙或布做彩色鯉魚狀的絲帶,然後把這些絲帶串在竹竿上,系在金風車上,掛在屋頂上。
這是因為日本人認為鯉魚是最具精神和活力的,希望家裡的男孩都像鯉魚一樣,所以這一天又被稱為「鯉魚日」。
2、成人節
日本的成人節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成人禮儀。日本古代成人禮儀受到中國「皇冠禮儀」的影響。所謂「皇冠禮儀」,是指成年男子所持的一種皇冠禮儀。從加冕之日起,皇冠就被社會公認為成年人。日本仿效中國舊的禮儀制度,於天武十一年(公元683年)開始實行皇冠制度。
根據中國古代陰陽學說,甲子、賓陰吉日被選為皇冠日,特別是第一個月。
3、海之日
海之日是日本的法定假日之一。這個節日成立於1941年,自1996年以來一直是國慶節。日本四面環海,為了感謝海上的恩惠,祈禱成為一個繁榮的海洋國家。2003年(平成15年)祝日法改正(Happy Monday制度)後,其日期改成7月的第三個星期一。
4、天皇誕生日
天皇誕生日,是日本的法定節假日之一,是慶祝今上天皇(在位中的天皇)生日的日子。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稱為天長節,後改為天皇誕生日。現在,節日當天於皇居會有一般祝壽儀式。
5、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是指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的節日,也稱盂蘭盆會、中元節。需要注意,一定意義上,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該節日為鬼節、施孤,或亡人節、七月半等。
⑥ 日本節日風俗有那些
通過相關資料查找可得;
http://wenku..com/link?url=-LJSIlopneAvHZzI6O6upq_mQC51-_FHtFdvrmEh-hZb7TeYOEBAPpjwUG
元旦——1月1日民間歷來就有慶新年之風俗,但確定為國家節日是在1948年。按傳統習俗,「大晦日」(除夕)進行大掃除。門前擺上松、竹、梅(「松門」)(現多已改為畫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除夕完餐,全家吃過年面(蕎麥面條),飯後一面看專為新年播送的電視節目,一面等待新年鍾聲,稱「守歲」。元旦早餐吃雜煮(年糕湯),喝屠蘇酒,吃「御節料理「(各種美味及節日菜餚)。元旦一般休假5~7天。 成人節—每年一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1948年定為國家節日。按日本法律規定:20歲為成年。這一天凡年滿20歲的青年都身著盛裝去參加成人慶祝儀式。並以這一天為人生的新起點,開始具備履行法律的權利和義務。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日本神話傳說,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神武天皇統一日本後建立日本國,並作了日本第一代天皇。舊時(二戰結束前)稱為「紀元節」,1945年被廢除,1966年恢復後改稱為現名。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1966年12月,佐藤內閣提出把2月11日作為建國紀念日,第二年開始實施。緣由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第一代天皇建國即位。
櫻花祭——3月15日陽春三月櫻花盛開,日本人民認為櫻花具有高雅、剛勁、清秀質朴和獨立的精神。他們把櫻花作為勤勞、勇敢、智慧的象徵。一般日本人選擇在這個時候出遊,賞櫻,同時也是贊美大自然,放鬆身心的絕好時刻。不過同種植物的花期不可能實在同一天,總有先後;而且櫻花的花期很短,所以在三月這個櫻花觀賞月里選定了15日(三月中旬)為櫻花節(這時候絕大多櫻花也開了,早櫻還未全謝)。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櫻花在日本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而且,櫻花熱烈、純潔、高尚,嚴冬過後,它最先帶來春天的消息。因此,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為「櫻花節」。這時,人們帶上親屬,邀上友人,在櫻花樹下席地而坐,邊賞櫻、邊暢飲,實為人生一大快事。
女兒節——3月3日祈求女孩健康成長並獲得幸福
春分——3月20日舊稱「春季皇靈祭」,是天皇春季祭祖的日子,日本人也在這一天進行掃墓活動,祭祀自己的祖先。這一天,也是贊美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日子。
綠節——4月29日原昭和天皇生日
憲法紀念日——5月3日1947年5月3日日本國憲法實行
男孩節——5月5日祝願男孩子茁壯成長,1948年定為國定節日(舊時稱為「端午節」),現作為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凡有男孩子的家庭都在屋頂懸掛布制大鯉魚(稱「鯉幟」),門上擺菖蒲葉,全家吃糕團粽子。
夏日祭——8月15日在這天政府會舉辦祭奠遊行,政府及其民間的社團會舉行很多表演,人們裝上漂亮的和服,上街逛街,買東西,參加娛樂活動(也就是中國所說的游園);周邊的店面在這天也會裝飾一新,開展各種特別活動。這種廟會的原始習俗原先來自中國,後來傳到日本,結合日本的本土文化,就有了今天各種各樣的祭奠活動,逐漸形成了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盂蘭盆會——農歷七月十五在農歷七月十五舉行。盂蘭盆節是日本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又稱"魂祭"、"燈籠節"、"佛教萬靈會"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現已是家庭團圓、合村歡樂的節日。每到盂蘭盆節時,日本各企業均放假7至15天,人們趕回故鄉團聚。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月見——農歷8月15日 在東方世界大都有賞月的習慣,日本在8月15日這天會准備有丸子、季節性水果等物品擺在窗邊供奉月亮,然後再一邊賞月。月亮高掛在澄靜的秋空中會顯得格外的美,對以農為本的日本人來說賞月的原意是祈求農作物豐收的形式,但在現在已是純粹的賞月而已了。
敬老節——9月15日1966年定為國家假日,以表示對社會作出貢獻的老人的尊重,並祝願他們健康長壽。這一天全國各地舉行慶祝會,向老人贈送紀念品。
秋分——9月23日舊稱「秋季皇靈祭」,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民間也在這一天祭祀祖先,以緬懷先人。
體育節——10月10日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幕日,1966年被定為國家節日。秋季運動會一般也在這一天舉行。
文化節——11月3日於1937年定。舊稱「明治節」,是為了紀念明治天皇的誕辰日。現在是作為向科學、文化事業上有突出貢獻的人授「文化勛章」的日子。因勛章上刻有菊花圖案,所以也稱之為「菊花日」。這一天各級學校都停課,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兒童節——11月15日特別為7歲和3歲的女孩,以及5歲的男孩過的節日。
勞動感謝節——11月23日 於1948年定。舊稱「新嘗祭」,是天皇品嘗新米的日子。這一天也是尊重勞動、慶祝生產的日子。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生於1933年12月23日。建國紀念日:2月11日,系按陽歷推算出的古代神武天皇元年的元旦。
聖誕節——12月25日 在日本也不只限基督徒,有很多人都會在聖誕夜與家人或男、女朋友互換聖誕禮物和一起享受豐盛的聖誕大餐。通常都還會准備有裝飾聖誕節式樣的蛋糕來慶祝。為刺激消費意欲各百貨公司和企業在聖誕節前就會開始炒作所謂的聖誕節活動。大約在每年的11月後半月起,百貨公司和商店街就會裝點的非常美麗,進而開始展開一連串的聖誕特賣活動。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杭圖
⑦ 日本的民俗有哪些
日本的風俗習慣與重要節目 (一)風俗習慣 日本以「禮儀之邦」著稱,講究禮節是日本人民的習俗。平時人們見面總要互施鞠躬禮,並說「您好」,「再見」,「請多關照」,等等。 日本人初次見面對互換名片極為重視。初次相會不帶名片,不僅失禮而且對方會認為你不好交往。互贈名片時,要先行鞠躬禮,並用雙手遞接名片。接到對方名片後,要認真看閱,看清對方身份、職務、公司,用點頭動作表示已清楚對方的身份。日本人認為名片是一個人的代表,對待名片就像對待他們本人一樣。如果接過名片後,不加看閱就隨手放入口袋,便被視為失禮。如果你是去參加一個商業談判會,你就必須向房間里的每一個人遞送名片,並接受他們的名片,不能遺漏任何一個人,盡管這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但這是表示相互間友好和尊敬的一種方式。 到日本人家去作客,要預先和主人約定時間,進門前先按電鈴通報姓名。如果這家住宅未安裝門鈴,絕不要敲門,而是打開門上的拉門,問一聲:「借光,裡面有人嗎?」進門後要主動脫衣脫帽,解去圍巾(但即使天氣炎熱,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腳,否則是失禮的行為),穿上備用的拖鞋,並把帶來的禮品送給主人。當你在屋內就坐時,背對著門坐是有禮貌的表現,只有在主人的勸說下,才可以移向尊貴位置(尊貴的位置是指擺著各種藝術品和裝飾品的壁龕前的座位,這是專為貴賓准備的)。日本人不習慣讓客人參觀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處看看的請求。日本特別忌諱男子闖入廚房。上廁所也要徵得主人的同意。進餐時,如果不清楚某種飯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請教,夾菜時要把自己的筷子掉過頭來使用。告別時,要客人先提出,並向主人表示感謝。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電話告訴對方,表示已安全返回,並再次感謝。過一段時間後再遇到主人時,仍不要忘記表達感激之情。 日本人設宴敬酒時,往往要在桌子中間放一隻裝滿清水的碗,並在每人面前放一塊干凈的白紗布。斟酒前,主人先將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紗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紗布吸干,再斟滿酒雙手遞給客人。客人飲完後,也同樣做,以示主賓之間的友誼和親密。這是傳統的敬酒方式。 日本人無論是訪親問友或是出席宴會都要帶去禮品,一個家庭每月要花費7.5%的收入用於送禮。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須帶上禮品。日本人認為送一件禮物,要比說一聲「謝謝」的意義大得多,因為它把感激之情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了。給日本人送禮要掌握好「價值分寸」,禮品既不能過重,也不能過輕。若過重,他會認為你有求於他,從而推斷你的商品或服務不好;若過輕,則會認為你輕視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訪,帶上些包裝食品是比較合適的,但不要贈花,因為有些花是人們求愛時或辦喪事時使用的。日本人對禮品講究裝潢,禮品要包上好幾層,再繫上一條漂亮的緞帶或紙繩。日本人認為,繩結之處有人的靈魂,標志著送禮人的誠意。接受禮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贈禮品。日本人不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禮品的不適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禮品可以轉贈給別人,日本人對此並不介意。日本人送禮一般不用偶數,這是因為偶數中的「四」在日語中與死同音,為了避開晦氣,諸多場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乾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數了。他們愛送單數,尤其是三、五、七這三個單數。但「九」也要避免,因為「九」與苦在日語中發音相同。 日本有許多傳統的送禮時節,而不同的送禮時節,禮品價值和種類也不同。歲暮是最大的送禮時節,中元、歲暮禮品以食品為主,其它節日,非食品比例相當高。遇到送禮時節,往往是某些商品促銷的好時機。各送禮時節禮品價值和禮品種類舉例如下: (l)中元節(7月15日)。禮品價值3000~10000日元,平均5120日元,禮品種類有糖果、酒、奶製品、食用油、咖啡、茶葉、襯衫、圍巾、禮券等。 (2)歲暮。禮品價值5000~10000日元,平均5520日元。種類有食品、酒、茶葉、咖啡、食用油、襯衫、羊毛毯等。 (3)結婚。禮品價值2~10萬日元(受邀參加婚禮)或價值3000~10000日元(不參加婚禮)。禮品種類有電壺、烤麵包機、微波爐、拖鞋、睡衣、手提袋等。 (4)成年(20歲)。 禮品價值l~2萬日元。種類有皮帶、袖扣。領帶夾、化妝品、衣服及配件、皮包、鞋子等。 (5)情人節。禮品價值400~1000日元。種類有糖果和餅干,女人送男人巧克力。 (6)母親節。禮品價值3000~5000日元。種類有化妝品、花、衣服等。 (7)父親節。禮品價值5000~10000日元。種類有衣服、配件如領帶、領夾、襪子、打火機等。 (8)聖誕節。禮品價值5000~20000日元。種類有玩具、衣服配件、游樂器、貴金屬、體育用品、激光唱片等。 (二)重要節日 日本的國定節假日共有14個,另有5個重要節日,簡介如下: 元旦:1月1日。按照日本一般風俗,除夕前要大掃除,並在門口掛草繩,插上桔子(稱「注連繩」),門前擺松、竹、梅(稱「門松」,現已改用畫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闔家團聚吃過年面,半夜聽「除夕鍾聲」守歲。元旦早上吃年糕湯(稱「雜煮」)。 成人節:1月15日。凡年滿20歲的男女青年在這一天要身穿節日盛裝參加各級政府為他們舉辦的成人儀式和慶祝活動。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據日本神話,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統一日本,建立日本國。 女孩節 日本稱「雛祭」,亦稱「桃花節」。每年3月3日,家長為女孩過節,屆時為女孩穿上鮮艷的和服,在家裡擺上人偶,祝其擺脫惡運、災難,幸福成長,並帶女孩走親戚,外出遊玩。關西帶還有「流雛」習俗,將「小人偶」放入河中,讓其隨流而下,沖走惡運。 春分:3月21日。是天皇祭祀祖宗、老百姓祭祀祖先的日子。 植樹節:4月29日。 憲法紀念日:5月3日。紀念1947年5月3日日本國憲法的實施。 國民節:5月4日。 男孩節(又稱「兒童節」和「端午節」):5月5日。這天有兒子的家庭房前均懸掛布制大鯉魚(稱「鯉幟」)。日本以陽歷5月5日作為端午節。端午節與男孩節同日,所以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還擺菖蒲葉,屋內掛鍾馗驅鬼圖,吃糕團(稱「柏餅」)或粽子。 盂蘭盆節 7世紀由中國傳入日本,675年齊明天皇供奉父母,始成為宮廷節日活動,後廣為流傳民間,類似中國陰歷7月15日的鬼節。日本原為每年陰歷7月15日舉行活動,後改為陽歷7月15日,祈悼親友亡靈、供奉祖靈、上墳掃墓,有時舉辦「盆舞」等悼念活動。這是日本較為普及的主要民俗節日之一,目前又成為城裡人返回家鄉會見親友的節日。 中元節 亦在7月15日,古時是祀農業地神的節日,現與盂蘭盆節合在一起,成為供奉祭祖之日。每至此時,即向親友、長者、施惠之人贈送禮品,目前甚至發展為單位與單位或個人之間也相贈禮品。這種禮品被稱為「中元」,成為一種新式禮俗。 敬老節:9月15日。各市、町、村紛紛集會慶祝,並向老人贈送紀念品。 秋分:9月23日。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 體育節:10月10日。紀念1964年第十八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日本東京開幕。 文化節:11月3日。對文化事業有卓越貢獻者在這一天被授予「文化勛章」。 七五三 是每年11月15日日本社會及各家庭為7、5、3歲兒童祝歲的習俗節日。始於平安時代,當時貴族家庭為5歲男孩舉行祝賀儀式。到了鐮倉、室町時代,發展為公卿大臣為二、三歲男孩舉行穿和服的儀式。江戶中期以後,形成目前的習俗。每至此日,家長為男女兒童進行祝福,祝神靈保佑其健康成長,並為其穿上漂亮的和服,帶其到神社參拜,為他們登記注冊,領取氏子牌,以示可以開始參加一些社會活動。 勤勞感謝節:11月23日。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1989年1月7日即位,年號「平成」。 如果去日本作商務旅行,一年中應避開的時間是12月中至次年1月中(歲暮歡度新年時節)、4月29日至5月5日(黃金周假日,日本人一般外出旅遊,許多商店都停止營業)、7~8月(這期間商人們要去度假)。 聖誕節 這並非日本傳統的民俗節日,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日本日益流行,特別是在城市裡過聖誕節者日增,成為現代日本一種習俗。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 我在此先祝願你可以夢想成真,一切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⑧ 日本習俗有那些
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在國際交往中,日本人也習慣握手禮,尤其是年輕人或和歐美人接觸較多的人,也開始有見面握手的習慣。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正對著對方。名片在日語中寫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在社交活動中,日本人愛用自謙語言,如「請多關照」、「粗茶淡飯、照顧不周」等,談話時也常使用謙語。在與日本人交談時,不要邊說邊指手劃腳,別人講話時切忌插話打斷。在交談中,不要打聽日本人的年齡、婚姻狀況、工資收入等私事。對年事高的男子和婦女不要用「年邁」、「老人」等字樣,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諱。日本人姓名一般是三至六個漢字,姓在前,名在後。通常對人只稱姓,不呼名。日本人在節慶日和某些重要場合愛穿傳統服裝——和服,配以木屐。 日本人給老人祝壽,是選一些有特定意義的年歲。如61歲為「還歷」,意思是過了6O為1歲,返老還童;7O歲為「古稀」;77歲為「喜壽」;88歲為「米壽」,因漢字「米」拆開可變成八十八;99歲為「白壽」,因為「白」字上面加一橫為「百」。 日本人大多數信奉神道和佛教,他們不喜歡紫色,認為紫色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之色。還忌諱3人一起「合影」,他們認為中間被左右兩人夾著,這是不幸的預兆。日本人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在探望病人時忌用山茶花及淡黃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願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圖案的東西或禮物,因為它是皇室家族的標志。日本人喜歡的圖案是松、竹、梅、鴨子、烏龜等。 通信時,信的折疊、郵票的貼法都有規矩,如寄慰問信忌用雙層信封,雙層被認為是禍不單行;寄給戀人信件的郵票不能倒貼,否則意味著絕交。日本人在飲食中的忌諱也很多: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鴨子;招待客人忌諱將飯盛過滿過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諱客人吃飯一碗就夠,只吃一碗認為是象徵無緣;忌諱用餐過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撫摸、整理頭發,因為這是不衛生和不禮貌的舉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時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在日本,招呼侍者時,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並擺動手指,侍者就懂了。談判時,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點頭同意,日本人就會認為你將給他一筆現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頭皮是憤怒和不滿的表示。 日本人有不少語言忌諱,如「苦」和「死」,就連諧音的一些詞語也在忌諱之列,如數詞「4」的發音與死相同,「42」的發音是死的動詞形,所以醫院一般沒有4和42的房間和病床。用戶的電話也忌諱用「42」,監獄一般也沒有4號囚室。「13」也是忌諱的數字,許多賓館沒有「13」樓層和「13」號房間,羽田機場也沒有「13」號停機坪。在婚禮等喜慶場合,忌說去、歸、返、離、破、薄、冷、淺、滅及重復、再次、破損、斷絕等不吉和凶兆的語言。商店開業和新店落成時,忌說煙火、倒閉、崩潰、傾斜、流失、衰敗及與火相聯系的語言。交談中忌談人的生理缺陷,不說如大個、矮子、胖墩、禿頂、麻子、瞎聾、啞巴等字眼,而稱殘疾人為身體障礙者,稱盲人為眼睛不自由者,稱聾子為耳朵不自由者等。 日本人送禮時,送成雙成對的禮物,如一對筆、兩瓶酒很受歡迎,但送新婚夫婦紅包時,忌諱送2萬日元和2的倍數,日本民間認為「2」這個數字容易導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萬、5萬或7萬日元。禮品包裝紙的顏色也有講究,黑白色代表喪事,綠色為不祥,也不宜用紅色包裝紙,最好用花色紙包裝禮品。 日本人對坐姿很有講究。在公司里日本人都坐椅子,但在家裡日本人保持著坐「榻榻米」的傳統習慣。坐榻榻米的正確坐法叫「正座」,即把雙膝並攏跪地,臀部壓在腳跟上。輕松的坐法有:「盤腿坐」和「橫坐」:「盤腿坐」即把腳交叉在前面,臀部著地,這是男性的坐法;「橫坐」是雙腿稍許橫向一側,身體不壓住雙腳,這常是女性的坐法。現在,不坐「榻榻米」的年輕一代在逐漸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