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杏惹春風唯美圖片
擴展閱讀
酒店會議圖片素材 2025-08-27 04:41:20
歲月去了哪裡圖片 2025-08-27 04:38:02
免費圖庫紫藤花唯美圖片 2025-08-27 04:37:57

杏惹春風唯美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19 13:37:24

❶ 映杏映桃什麼時節

杏、桃開花都是在春季。
《柳》
唐 鄭谷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譯文
柳樹種植在溪橋邊和山路旁,與杏樹和桃樹相映。
又好像懂得離人思鄉的無限情感,千萬條柳絲飄下無數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❷ 半煙半雨江橋畔 映杏映桃山路中貝有怎樣的特點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具有「以景襯人」的特點。「江橋畔」是離別的始發點,用煙柳和春雨來表現人的離別之情;「山路中」送行的路上,用杏花和桃花的嬌艷來反襯人的悲傷。

出處:唐代·鄭谷《柳》

原文: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譯文:江橋邊柳色如煙,春雨瀟瀟,山路上綠柳掩映著紅杏粉桃,春色多嬌。楊柳有知,它也能體會到離人遠去的惜別之意,所以,才千絲萬縷地惹動春風。

注釋:

1、半煙半雨:雲霧夾雜著細雨。

2、映杏映桃:與杏樹和桃樹相映。

3、會得:懂得,理解。

4、離人:遠離故鄉的人。

5、無限意:指思鄉的情感。

6、絮:柳絮。

7、惹:招引,挑逗。

(2)杏惹春風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詩詞賞析

描寫了一幅江畔橋邊柳絲輕拂,依依裊裊、柔美而富有生機的春景圖;表達了離人難舍難分的眷戀之情。

題目只一「柳」字,「柳」即「留」。古人折柳贈別,有「挽留,依依不捨」之意。古典詩歌中,柳這一意象與離愁別緒、思鄉懷遠緊密相連。

描寫對象為柳,詩中卻無一個「柳」字。其實,詩歌句句寫柳,句句含情。

「江橋畔」是離別的地點,而柳卻偏偏生長於此,不免觸動離人的滿懷愁緒。

「會得離人無限淚」,一語點破離情,奔涌而至,並迅速彌漫,令人窒息。柳樹都深受感動,居然體悟出離人之情,可見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

「千絲萬絮惹春風」言春風中柳條婀娜,柳絮飄飛,一個「惹」字盡得其妙。柳絲輕拂,依依裊裊,似在挽留什麼,亦如牽曳著離人的裙帶,纏綿多情。

❸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寫的是何物

寫的是:柳樹。

出自:鄭谷[唐代]《柳》。

原文: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釋義:在煙雨迷濛的江橋邊,在桃杏掩映的山路中,數不清的柳條柳絮彷彿懂得即將分手的人的離惜別緒,在春風中舞動著,飛揚著。「

(3)杏惹春風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以春景反襯「離人」的悲情。「千絲萬絮惹春風」正面襯托「離人」的情緒。

「半煙半雨」說的是「柳」而不是「江橋畔」,「映杏映桃」寫的也是「柳」而不是「山路中」;會得人意的也是柳,其絲絮「惹春風」的還是柳;

「半煙半雨」即「如煙似雨」,以比喻畫柳,「映杏映桃」以烘托渲染的側筆寫柳,會人意、「惹春風」則以擬人手法描繪柳——句句有柳,句句寫柳,無時不緊扣題目,無處不突出文旨。這樣一來,所謂「喧賓奪主」、「文不對題」、「言不及意」之嫌,便全都不存在了。

鄭谷(約851年~約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

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棠、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台編》。

❹ 有關「春天柳絮紛飛」唯美詩句都有哪些

1、《柳》——唐代鄭谷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譯文:柳樹種植在溪橋邊和山路旁,與杏樹和桃樹相映。又好像懂得離人思鄉的無限情感,千萬條柳絲飄下無數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2、《御街行·街南綠樹春饒絮》——宋代晏幾道

街南綠樹春饒絮,雪滿游春路。

樹頭花艷雜嬌雲,樹底人家朱戶。

譯文:街南綠樹濃蔭,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飄滿游春的道路。樹頂上雜映著艷花交織的嬌雲,樹蔭下是居住人家的朱紅門戶。

3、《清明日園林寄友人》——唐代賈島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譯文:今天是清明節,和幾個好友在園林中小聚。天氣晴朗,春風和煦吹動著柳絮飛揚,清明乞新火後,人們的廚房裡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飯的輕煙。

4、《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宋代賀鑄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譯文:就像那一望無垠的煙草,滿城翻飛的柳絮,梅子黃時的綿綿細雨。

5、《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宋代章楶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

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

譯文:燕兒忙忙,鶯兒懶獺,繁花芳殘。柳堤上,楊花飄飄墜落,輕輕舒展,曼舞婆婆,在綠色的林木中點畫渲染,使人憶起韓愈「楊花榆莢無才思」的詩篇。

❺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屬於春天的哪個階段

屬於春天的清明與穀雨之間的階段。

《柳》是唐代詩人鄭谷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全文: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翻譯:柳樹種植在溪橋邊和山路旁,與杏樹和桃樹相映。又好像懂得離人思鄉的無限情感,千萬條柳絲飄下無數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5)杏惹春風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通過描寫春天的柳樹輕柔多姿,抒發了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諧,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別時依依不捨之意。最早見於《詩經》,首開詠柳寄情借柳傷別的先河。

羅隱的《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就是運用比興手法,藉助春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娼女送別相好的纏綿情景。

❻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的題目是什麼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題目是:《柳》。

作者:鄭谷[五代]。

原句: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紫惹春風。

釋義:在煙雨迷濛的江橋邊,在桃杏掩映的山路中,數不清的柳條柳絮彷彿懂得即將分手的人的離惜別緒,在春風中舞動著,飛揚著。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以春景反襯「離人」的悲情.「千絲萬絮惹春風」正面襯托「離人」的情緒.整首詩歌寫出柳樹在春風中輕輕搖擺的情態,抒發了分別時候的離愁別恨的情感。

(6)杏惹春風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鄭谷(約851年~約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棠、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台編》。

人物貢獻

杜荀鶴唐末詩人,置身昏暗動亂時代,對社會災難、民生疾苦,均有所關注。聶夷中的《詠田家》、杜荀鶴的《山中寡婦》、《亂後逢村叟》等篇,反映民瘼與世亂,尤其深刻沉痛。但其時從詩歌創作的總體情況看,這方面的內容仍未能居於主要地位。

著名詩人中,只有生活到五代初的鄭谷、韋庄、羅隱等,歷經易代之際的種種劫難,才對時代的喪亂有較多的反映。

鄭谷,入仕以後,在唐王朝行將滅亡前的強藩互斗中,又多次「奔走驚魂」。鄭谷現存詩三百餘首,有近百首寫其奔亡流徙,涉及時局。如「荊州未解圍,小縣結茅茨」、「傳聞殊不定,鑾輅幾時還」(《峽中寓止二首》),涉及光啟年間秦宗權軍隊長期圍困荊州、僖宗因受強藩威脅出逃等事。

「十口飄零猶寄食,兩川消息未休兵」(《漂泊》),把家口飄零與兩川戰亂聯系起來描寫,揭示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訪鄰多指冢,問路半移原」(《訪姨兄渭口別墅》),令人想見戰亂後新冢累累,陵谷變遷的慘痛景象。

鄭谷除奔逃、訪舊之類作品一再反映時亂之外,其送別懷友詩也多涉及亂離。《久不得張喬消息》雲:「天末去程孤,沿淮復向吳。亂離何處甚,安穩到家無?樹盡雲垂野,檣稀月滿湖。傷心繞村落,應少舊耕夫。」

牽掛友人和感念時局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清婉淺世,很能代表鄭谷的詩風。同時因亂離懷友,詩中又有一種悲涼的氣韻。

❼ 看到婀娜多姿的柳樹,情不自禁想到的詩句有什麼

賀知章的詠柳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延伸:作品鑒賞
《詠柳》賀知章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楊柳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讀者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絛」,可能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讀者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里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麼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裡,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像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系的。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深深地抓著了垂柳的特徵,在詩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樹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風姿,下垂的柳條,就像她裙擺上的絲帶。在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兩者之間彷彿沒有什麼截然的分別。而且「碧玉」也有雙關的意義。既在字面上與柳樹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輕貌美的少女,與下面的「二月春風」恰相呼應——這是早春的垂柳,還未到夏秋之際亭亭如蓋、樹蔭清圓的時候。然而,更妙的以下兩句:「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想過春風像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並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因此《唐詩箋注》雲:「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❽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紫惹春風。詩名是什麼

唐代鄭谷的《柳》

❾ 形容柳絮滿天飛的詩句有哪些

1、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唐代杜甫《絕句漫興九首·其五》

譯文:只看見柳絮如顛似狂,肆無忌憚地隨風飛舞,輕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2、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唐代鄭谷《柳》

譯文:柳樹種植在溪橋邊和山路旁,與杏樹和桃樹相映。又好像懂得離人思鄉的無限情感,千萬條柳絲飄下無數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3、街南綠樹春饒絮。雪滿游春路。樹頭花艷雜嬌雲,樹底人家朱戶。北樓閑上,疏簾高卷,直見街南樹。——宋代晏幾道《御街行·街南綠樹春饒絮》

譯文:街南綠樹濃蔭,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飄滿游春的道路。樹頂上雜映著艷花交織的嬌雲,樹蔭下是居住人家的朱紅門戶。閑懶地登上北樓,疏散的珠簾向上高卷,一眼看到遮護艷女朱戶的城南樹。

4、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宋代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譯文:好像一江的煙草,滿城隨風飄落的花絮,梅子剛剛黃熟時的霖雨。

5、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宋代張先《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

譯文:離愁別恨正牽連著千絲萬縷的柳條紛亂不已,更何況東陌之上,垂柳已是飛絮蒙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