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打開國語書的圖片大全唯美
擴展閱讀
表示深沉男人的圖片 2025-08-23 20:08:00
ps里圖片怎麼嵌入矩形 2025-08-23 20:08:00
搜索師老師的圖片 2025-08-23 20:01:21

打開國語書的圖片大全唯美

發布時間: 2022-08-12 09:49:04

1. 有哪種書上邊是唯美圖片,下邊是情感文字,就是下邊這種,,,,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2. 開明國語課本的重印賣斷

這是1917年版《商務國語教科書》第117課《請問尊姓》的全文。現在上海市江灣中心小學讀二年級的蔡亮,盯著右下方一臉懵懂的永兒肖像咯咯直笑。書頁在她手中輕快地翻動,《語文》課本反被拋在了一邊。
「如果拿現今的課本與此讀本相比較,知道了什麼才是孩子喜歡的書籍課本。」
「這本書孩子看了幾頁後,甚是喜歡。這更讓我們家長明白好書籍才是孩子的良師益友。」
「目前海外的許多華人家庭和台灣地區,還以此書來教育孩子。」
當當網讀者對這套再版書的評價頗具代表性。
這套顏體字排印,淡墨著畫,一課一圖的教材,是民國初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館長張元濟親自擔任校訂。自1917年問世後的十年裡,總發行量達到七千多萬冊。
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教育部,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針「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新式的國文課本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在此後的五年裡,僅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兩家,就出版了整整12套。
而如葉聖陶、豐子愷、朱自清、呂叔湘、夏尊等文人名士,更是熱心於小學課本的編撰,負起「這擔責任的事」。
編得太用心了,小孩怎會不喜歡
如今影印再版的《商務國語教科書》,原名《共和國新國文教科書》,薄薄八小冊,素色封面上干凈的豎排文字,別無他飾。
陳寧寧五年前從舊書堆里刨出它們的時候,還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擔任編輯。她1983年從華東師范大學畢業後,即從事古籍的整理和出版工作。
現在的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所在地,一棟法式洋樓,原是張元濟、顧廷龍等開辦的合眾圖書館。除金石拓片、古籍善本之外,還收藏了不少民國年間出版的「舊平裝」。
這些當年被當成「新書」搜羅的古舊書籍,還來不及細加甄別、保護和收藏,「有的亂七八糟堆得一塌糊塗」。但憑著對館藏的熟悉,和三大本《民國叢書編目》,陳寧寧從「舊平裝」里,翻尋出全套1917版《商務國語教科書》。
在這個過程中,還勾連出了開明書店1932年版國語課本,和世界書局1930年版課本。三個版本均插畫精美,陳寧寧兩只手指掂著黃脆的書角,嘖嘖稱奇,「這種書編得太用心了,小孩子怎麼會不喜歡。」
為了揀選出幾部合適的老課本再版,當時,她的案頭堆滿了各種蒙學讀本和新式課堂教材。有《三字經》的民國新排本,做成了識字卡片的樣子;也有清末的欽定新式讀本,少不得講經尊孔。
最後選定再版的這三套老課本里,「最先確定的是葉聖陶和豐子愷一起編寫的開明書局版」。為此陳寧寧還聯繫上豐子愷的女兒,時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任職的豐一吟,「沒想到那麼多年過去,她對這套課本的記憶還很鮮活。」
陳寧寧的老同學吳遵民,現為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的副教授,也肯定了這幾套老教材的價值:現在有些文化名人可能也不屑於去編纂小學課本,既沒有名又沒有利,也沒有人出來邀請,他們很難介入。但70多年前的大師們,編了一個好教材,就滋養了一代人。
由葉聖陶主文、豐子愷插畫的《開明國語課本》,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餘版次。
這套意象優美的課本,選文獨多自然與人、花鳥魚蟲、乃至貓貓狗狗的題材。《田裡的麥熟了》、《一籮麥》、《我被縛住了》……幾乎構成了一組兒童田園詩,也符合1929年《國語課程標准綱要》制定的「選文要蘊涵文學趣味」的要求,「因為少年時期的學生,正是心性活動的時候,讀有興趣的文章,方足以引人入勝。」
課本經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審定,為「第一部經部審定的小學教科書」。教育部的批語說:「插圖以墨色深淺分別繪出,在我國小學教科書中創一新例,是為特色。」
不用教,一讀就能成誦
開明等三套老課本再版後,曾被上海市高安路小學、上師大第一附屬小學引以為課外讀本。「幾乎不用教,孩子們一讀就能成誦。」高老師舉出佐證:
《綠衣郵差上門來》,「薄薄幾張紙,紙上許多黑螞蟻。螞蟻不做聲,事事說得清。」
貼近小孩子的心理,似乎是那個年代小學課本編寫的一個共識。「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當然要著眼於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但是這還不夠。」葉聖陶在《開明課本》的「編輯要旨」里寫到。
民國時期的語文課本洋溢著開放的精神,有些問題並不設置惟一正確答案,以引導小學生主動探討問題。1932年版的《新選國語讀本》有篇《兩個疑問的信》。課文這樣寫:「平之:先生時常對我們說,進退要守秩序,應對要有禮貌。但是也有人說,秩序,禮貌,是束縛自由的東西。照你看來,究竟應該怎樣呢?」
這樣的問題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似乎深了些,但這種尊重小孩子,並鼓勵他們進行討論的平等思想很讓人服氣。尤為可貴的是,有些課文不僅告訴孩子們道理,還會教給他們方法。
最能夠體現當時孩子的神採的,是這樣一篇應用文,出現在1922年《新教育教科書國文讀本》第一冊:
《致某校足球會書》「某校足球會諸君公鑒:經啟者,會自組織以來,只有兩月,素乏練習,無從觀感。久仰貴會熱心體育,成績卓著,原定於本星期六午後三時,擬約貴會諸君,在公共體育場比賽足球,俾得取法大雅,並以聯絡感情;想諸君亦必樂於贊同也。如荷俯允,請先示復為盼。此上,即頌健安。縣立第一高等小學足球會謹啟。」
「這就是當時孩子們的日常應用文,這樣的溫文而又自信,健康又有氣度,讓你情不自禁地贊嘆。」媒體人潘采夫感慨,讀者都是明白人,這樣的課文,對於大國之中的寡民,是多麼稀缺的珍品,對培養我們的獨立思想的小國民,又有著多麼巨大的價值。

3. 一朵花兩片花瓣還有幾個標本放在一本打開的英文書上面的圖片

你發的這張就是原圖,稍微處理了一下

4. 打開書後的形狀怎麼畫

那也要看是什麼角度去看了。
隨便找一本書,打開,然後從各個角度看一下不就行了。

5. 求圖片:書圖片唯美

6. 國別體史書第一部

國別體史書第一部是《國語》,編纂方法是以國分類,以語為主,故名「國語」。至唐,始有人疑問,或謂之西漢劉向校書所輯,或謂多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陸續編成,近代包括康有為在內的多位學者懷疑是戰國或漢後的學者託名春秋時期各國史官記錄的原始材料整理編輯而成的,將存疑考證。
該著作記錄范圍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約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公元前453年)。《國語》中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國語》全書二十一卷,《周語》三卷,記載了西周穆王、厲王直至東周襄王、景王、敬王時有關「邦國成敗」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從西周到東周的社會政治變化的過程。《魯語》二卷,則著重記載魯國上層社會一些歷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時期這個禮義之邦的社會面貌。《齊語》一卷,主要記載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採取的內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導思想。

7. 我國現存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我國現存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國語》,該書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共二十一卷。該書的記事時間,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戰國之交,前後大約有五百年。

《國語》簡介
《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國別體著作。宋代以來,包括康有為在內的多位學者懷疑《國語》為西漢劉歆的偽作。該著作記錄范圍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約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公元前453年)。《國語》中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

《國語》全書二十一卷,《周語》三卷,記載了西周穆王、厲王直至東周襄王、景王、敬王時有關「邦國成敗」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從西周到東周的社會政治變化的過程。《魯語》二卷,則著重記載魯國上層社會一些歷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時期這個禮儀之邦的社會面貌。《齊語》一卷,主要記載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採取的內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導思想。
《晉語》九卷,篇幅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一,它比較完整地記載了從武公替晉為諸侯,獻公之子的君權之爭,文公稱霸,一直到戰國初年趙、魏、韓三家滅智氏的政治歷史,從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時間長,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國語》稱為「晉史」。《鄭語》一卷記周太史伯論西周末年天下興衰繼替的大局勢。《楚語》二卷,主要記靈王、昭王時的歷史事件。《吳語》一卷、《越語》二卷記春秋末期吳、越爭霸的史實。

8. 關於普通話的手抄報(圖片和內容)

推廣普通話宣傳提綱和宣傳口號

——全國推普周領導小組辦公室2005年修訂

1. 推廣普通話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言。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大力推廣、積極普及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有利於消除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對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普及普通話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廣普及普通話,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有利於促進人員交流,有利於商品流通和培育統一的大市場。

我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於增進各民族各地區的交流,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語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推廣普及普通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於貫徹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方針,有利於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信息技術水平是衡量國家科技水平的標志之一。語言文字規范化標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處理水平的先決條件。推廣普及普通話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有利於推動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總之,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於我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需要,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人為本,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的具體行動。

2. 推廣普通話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第三條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第四條規定:「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國家為公民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條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推廣普通話和推行規范漢字。」第五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應當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有利於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第十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 第十一條規定:「漢語文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 第十二條規定:「廣播電台、電視台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第十三條規定:「提倡公共服務行業以普通話為服務用語。」第十四條規定:「廣播、電影、電視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 《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第十九條規定:「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准;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情況進行培訓。」第二十條規定:「對外漢語教學應當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 ( 班級 ) 和其他教育機構,有條件的應當採用少數民族文字的課本,並用少數民族語言講課;根據情況從小學低年級或者高年級起開設漢語文課程,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第四十九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教育和鼓勵各民族的幹部互相學習語言文字。漢族幹部要學習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少數民族幹部在學習、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同時,也要學習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十二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進行教學,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範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六條規定:「學校應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可以用少數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教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二十四條規定:「 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在教育教學和各種活動中,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師范院校的教育教學和各種活動應當使用普通話。」

《掃除文盲工作條例》第六條規定:「掃除文盲教學應當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幼兒園管理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幼兒園應當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民族鄉的中小學可以使用當地少數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教學,同時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廣播電台、電視台應當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廣播電台、電視台應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3. 推廣普通話的方針和政策

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1986 年國家把推廣普通話列為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務,1992 年確定推廣普通話工作方針為「大力推行、積極普及、逐步提高」,在強化政府行為,擴大普及范圍,提高全民普通話應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民族語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的自由。國家鼓勵各民族互相學習語言。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教學的學校開設的漢語課程應當教授普通話,少數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漢語的場合要使用普通話。

正確處理普通話與漢語方言的關系,堅持社會語言生活主體化與多樣化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推廣普通話不是消滅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時也掌握國家通用語言,並在正式場合和公共交際場合自覺地使用普通話。

4. 推廣普通話工作的目標

2010 年以前,普通話在全國范圍內初步普及,交際中的方言隔閡基本消除,受過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備普通話的應用能力,並在必要的場合自覺地使用普通話;本世紀中葉以前,普通話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交際中沒有方言隔閡。經過未來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國民語文素質大幅度提高,普通話的社會應用更加適應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需要,形成與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相適應的良好語言環境。

5.推廣普通話工作的基本思路

推廣普通話工作要緊緊圍繞社會需求,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遵循語言自身發展規律,依法強化政府行為。要以學校為基礎,以黨政機關為龍頭,以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為榜樣,以公共服務行業為窗口,並逐步向廣大農村地區拓展,向更寬的領域延伸,逐步實現全社會普及普通話。

6. 推廣普通話工作的基本措施

推廣普通話工作以實行目標管理、量化評估,實施普通話水平測試和開展以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為中心的宣傳教育為基本措施,不斷加大依法推進的力度, 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軌道。

7. 推廣普通話工作基本要求

推廣普通話要努力做好四個重點領域的工作:第一,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城鎮學校和幼兒園要實現普通話成為校園語言。要把普及普通話的要求納入培養目標,納入管理常規,納入教師基本功訓練,滲透到德智體美和社會實踐等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要積極開展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創建活動,培育一批普及普通話和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出色的示範學校。第二,黨政機關要率先垂範,把普通話作為公務用語,並督促和帶動全社會推廣普及普通話。公務員的普通話水平要達到規定等級。第三,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要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 播音員、節目主持人要成為全社會說好普通話的榜樣。第四,提倡商業、旅遊、郵政、電信、鐵路、民航、金融、衛生等行業以普通話為服務用語,鼓勵從業員工努力提高普通話水平。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要以普通話為工作用語,幫助幹部戰士努力提高普通話水平。

8. 推廣普通話宣傳口號

(1) 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2) 積極普及民族共同語,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3) 愛國旗,唱國歌,說普通話

(4) 四海同音,萬眾一心

(5) 普通話:神州音,華夏情

(6) 普及普通話,四海是一家

(7) 面向現代化,推廣普通話

(8) 積極普及普通話,齊心協力奔小康

(9) 樹立語言規范意識,提高民族文化素質

(10) 推廣普通話,公務員要帶頭

(11) 新聞媒體要成為推廣普通話的榜樣

(12) 普通話是我們的校園語言

(13) 我是中國娃,愛說普通話

(14) 普通話: 情感的紐帶,溝通的橋梁

(15) 說普通話,迎四方賓客;用文明語,送一片真情

(16) 溝通——從普通話開始

(17) 說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

(18) 說普通話,從我做起

(19) 說好普通話,朋友遍天下

(20) 普通話,使你我靠得更近

(21) 普通話——時代的需求,時尚的追求

(22) 普通話——讓生活更精彩,讓社會更溫馨

(23) 普通話同青春攜手,文明語和時尚並肩

(24) 文明語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話融匯東西南北情

(25) 心相印,語相通,共奔小康樂融融
(26) 實現順暢交流,構建和諧社會

9. 開明國語課本的特點

大師之作至今依舊有魅力
除了課本內容的淺顯易懂,豐子愷這位大師的親筆,也讓這本教材顯得更與眾不同。「這種民國時期的老課本,全是手寫的字體,配上可愛的漫畫,一下子感覺不是那麼冰冷冷的了。」孩子在靜安區附校上一年級的家長徐媽媽表示,她給孩子選擇這本書的原因是她自己就非常喜歡近代的手寫繁體,「感覺這樣的字讓人心情安靜,豐子愷的插圖筆畫簡單,但隨時隨地流露出對生活的細微觀察,略帶稚拙的書法孩子看了也很喜愛,可以讓孩子自然而然體會到五千年文化的綿延悠長。這是我們現在的教材中所看不到的。」
不少家長都表示,不僅是孩子愛看,這本書和《小王子》一樣,也能讓成年人重歸平靜的心靈,感受一些最純真的東西。
符合兒童心理 寓教於樂
這本書曾經在高安路小學被引為課外讀本,被推薦給家長。語文特級教師景洪春老師就表示,這本書每課的內容不多,但是重復字量非常多,很適合識字。又蘊含了足夠的內容含量和思想深度,既有《商代人的書》、《孔廟和孔林》、《荊軻》等歷史知識,又有《伊索寓言》、《荒島上的魯賓遜》、《月光曲》等外國文學,還有 《菜秧》、《望遠鏡和顯微鏡》、《種痘》等各種生活自然常識。「葉聖陶本身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及教育家,所以他編寫的課本很活潑,讓孩子自然產生學習興趣。豐子愷的插圖與文字有機結合,更是錦上添花。」
這套老課本的一書難求對當前學生教材的編寫者應該有所觸動。《收獲》雜志副主編葉開就在博客中表示,語文教材是教育思想的體現,有什麼樣的教育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語文教材。被我們下意識地理解為「舊」的教材,因其濃烈的人道主義思想飄香,反而顯得歷久彌新。他認為,我們的語文課程標准,把語文工具化,而失去了人文性考量。「語文教材是學校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材料,不僅要傳達出准確合理的教學目標,而且要通過基本的識字教育過渡到美德教育和修辭教育。這里的美德,不是空泛的說教,而是有根植於傳統文化歷史深處的最根本的價值理念,並且把這些歷久彌新的道德,用美好的修辭表達出來。」
淺顯易讀又不失兒童天真
在滬上某知名育兒論壇上,一封幾年前推薦的育兒書籍的帖子中,就已經把《開明國語課本》列入其中。因為早已買不到,不少家長只能在網上下載全本,然後再列印出來,作為孩子在家裡的課外讀物。「淺顯易懂,貼近兒童,圖很有趣,孩子喜歡看」是家長熱推的原因。
一位幼兒園大班孩子的家長呂女士告訴記者,她前一陣在網上下載了這套書,每天睡前給兒子講一點點。「裡面的內容非常好,許多勝於現在用的小學課本。有些文章,看後引人一笑,又不失兒童的天真。」她表示,因為每篇課文都配有圖片,豐子愷先生的配圖形象又生動,講解內容時,配上圖,孩子很快就能理解。「舉個例子,像尊重師長,就配了一幅圖:學生見到老師,問一句:先生好。大大的插圖配上簡單的三個字,小孩子一看就明白了。」
另一位家長則表示,小孩子對於順口溜、童謠這樣的方式很感興趣,記起來也快,而這套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短小的語句,念起來朗朗上口,「葉聖陶不愧是大教育家,很知道兒童的學習心理。」他舉了一篇《綠衣郵差上門來》的文章:「綠衣天使上門來,送來小小一個袋。什麼東西在袋裡?薄薄幾張紙,紙上許多黑螞蟻。螞蟻不做聲,事事說得清。你想是什麼?說來給我聽。」「妙趣橫生,又包含了很多信息量,還能讓孩子開動腦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