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關於農耕的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ps添加圖片初學者 2025-08-18 06:03:59
圖片上傳哪個能賣錢 2025-08-18 05:27:53

關於農耕的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8-05 17:02:26

『壹』 與農耕有關的詩句

1、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魏晉《歸園田居·其三》譯: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2、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陶淵明·魏晉《桃花源詩》譯:相喚共同致農耕,天黑還家自休息。

3、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王駕·唐代《社日》譯:鵝湖山下稻梁肥碩,豐收在望。牲畜圈裡豬肥雞壯,門扇半開。

4、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陸游·宋代《游山西村》譯: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里待客菜餚非常豐繁。

『貳』 古代勞動人民農耕大智慧是什麼

在勞動人民是非常富有智慧的,尤其是關於農耕方面擁有很大的智慧,比如說24節氣就是我們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文化瑰寶

近日,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再添「中國符號」。二十四節氣被稱為農耕時代的「時間智慧」,它將天文、物候、農事和民俗完美結合,千百年來一直被我國人民所沿用。這一鐫刻著農耕文明印記、跳動著傳統文化之脈的精神符碼、古老智慧,在追求「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建設美麗中國的今天,依然照耀我們的生活,啟迪我們的智慧。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對激發「三農」人的自豪感,增強我國農業自信和創新力,創造現代新農耕文明具有深遠意義。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農耕文明對人類的偉大貢獻。我國先民在長期農耕實踐中發現,農作物耕種需要根據太陽運行情況進行。二十四節氣就是古人根據太陽在一年中對地球產生的影響而概括總結出的一套氣象歷法,用來指導農事活動。通過觀星台,古人在正午測日影,夏天日影最短,冬天日影最長,將最長(冬至)與最短(夏至)之間,分為24等份,這就產生了二十四節氣。它自秦漢時期至今已經沿用了2000多年。

根據二十四節氣的規律,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豐富的農事諺語。如「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小滿前後、種瓜點豆」等。農民藉助於節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將一年定格到耕種、施肥、灌溉、收割等等農作物生長收藏的循環體系之中,將時間和生產、生活定格到人與天道相應乃至合一的狀態。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鮮明體現。得益這種智慧的指引,中華民族創造了舉世公認的傳統農業輝煌。

『叄』 有哪些關於「農耕」的詩句

1.《過山農家》

【唐】顧況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2.《刈稻了詠懷 》

【唐】杜甫

稻獲空雲水,川平對石門。寒風疏落木,旭日散雞豚。

野哭初聞戰,樵歌稍出村。無家問消息,作客信乾坤。

3.《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

【唐】唐彥謙

為笑江南種稻時,露蟬鳴後雨霏霏。

蓮盆積潤分畦小,藻井垂陰擢秀稀。

得地又生金象界,結根仍對水田衣。

支公尚有三吳思,更使幽人憶釣磯。

4.《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 》

【唐】杜甫

東屯大江北,百頃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亂。

插秧適雲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決渠當斷岸。

公私各地著,浸潤無天旱。主守問家臣,分明見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銀漢。鷗鳥鏡里來,關山雲邊看。

秋菰成黑米,精鑿傳白粲。玉粒足晨炊,紅鮮任霞散。

終然添旅食,作苦期壯觀。遺穗及眾多,我倉戒滋蔓。

5.《歸園田居》

【魏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椋,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肆』 形容農耕的成語

火樹銀花[huǒ shù yín huā] ,釋義:形容燈光和煙火燦爛絢麗。多用於節日夜晚。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橫生枝節[héng shēng zhī jié] ,釋義:表示意外地插進了一些問題,使主要問題不能順利解決。枝節:比喻細小的或旁出的事情。

萍水相逢[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釋義:比喻本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唐王勃《滕王閣序》:「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萍:浮萍,生於水面,隨水漂泊,聚散不定。

歲稔年豐[suì rěn nián fēng] ,釋義:稔:莊稼成熟。指農業豐收。同「歲豐年稔」。

瑞雪兆豐年[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 ,釋義:瑞:吉利的。適時的冬雪預示著來年是豐收之年。

風花雪月[fēng huā xuě yuè] ,釋義:1.原指古典文學里描寫自然景物的四種對象,後轉喻堆砌辭藻而內容貧乏的詩文。

豐衣足食[fēng yī zú shí] ,釋義:足:夠。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服田力穡[fú tián lì sè] ,釋義:服:從事;穡:收獲穀物。指努力從事農業生產。

收之桑榆[shōu zhī sāng yú] ,釋義:指初雖有失,而終得補償。後指事猶未晚,尚可補救。

世外桃源[shì wài táo yuán] ,釋義:晉代陶潛在《桃花源記》中描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後借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奇花異草[qí huā yì cǎo] ,釋義:奇異的花草:植物園的溫室里有很多~。

朝氣蓬勃[zhāo qì péng bó] ,釋義:形容精神振奮,鬥志旺盛,充滿生氣。

蒼松翠柏[cāng sōng cuì bǎi] ,釋義:蒼:青色。翠:青綠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貴品質、堅定節操的人。

木已成舟[mù yǐ chéng zhōu] ,釋義: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能改變。

青梅竹馬[qīng méi zhú mǎ] ,釋義: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後來用「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小的時候天真無邪,在一起玩耍(竹馬:兒童放在胯下當馬騎的竹竿)。

百步穿楊[bǎi bù chuān yáng] ,釋義:相傳春秋時楚國的將領養由基,善於射箭,能射中一百步外楊柳樹的葉子。後來就用「百步穿楊」形容槍法或箭法非常高明。參見〔百發百中〕

拽耙扶犁[zhuāi pá fú lí] ,釋義:從事農業活動,以種田為業。

強本節用[qiáng běn jié yòng] ,釋義:本:我國古代以農為本。加強農業生產,節約費用。

歲寒松柏[suì hán sōng bǎi] ,釋義:比喻在逆境艱難中能保持節操的人。

青黃不接[qīng huáng bù jiē] ,釋義:指陳糧已經吃完,新糧還未成熟,口糧接續不上。農家常指春夏之間。比喻財力、物力、人力暫時中斷。

『伍』 關於節約糧食的資料

位粉絲
愛惜糧食 為國分憂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為自己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而自豪,我們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但同時,你們有沒有為我們的祖國憂愁呢?
我國人口眾多。世界上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根據1990年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已達十二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為我國第一個大問題。你們為我國這一最大的問題憂慮過嗎?
不錯,我們有共產黨的領導,我們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早已解決了舊中國幾千年沒法解決的人民吃飯問題。我們應該為之自豪!可是,透過下面的數字,我們也應該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僅使吃飯成為一個大問題,而且也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
有這么一組數據。1998年我國穀物、棉花,肉類的產量均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於人口猛增,人均佔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2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萬人就要吃50億公斤的糧食!所以,增產糧食,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更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同學們都知道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把世界糧食日的那一周定為節糧周。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正達到《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得出的"愛惜糧食"的要求!今天,我們知道了國情,進一步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1996年,我國政府首次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以來,我國在維護糧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近10年來,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年均產量較上一個10年增長了10%以上,糧食自給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居民膳食結構顯著改善,以市場化為方向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國家對糧食實施宏觀調控的物質基礎更加鞏固、手段更加靈活,實現了立足國內糧食自給的預定目標。糧食生產的發展消除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糧食問題的擔憂,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我國糧食生產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看到,當前我國糧食安全的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06年我國糧食總產實現連續三年增產,達到9949億斤,不僅接近歷史最高水平,也可望提前實現「十一五」末糧食總產達到1萬億斤水平的規劃目標。但在形勢出現轉機之際,更要對目前存在的困難保持清醒認識。
首先,糧食繼續增產面臨諸多制約因素。一是土地和水資源的制約日益突出。2005年,我國耕地面積較糧食產量峰值時的1998年減少了1.2億畝,接近18億畝的底線,而且被占的基本上是優質耕地。同時,糧食播種面積也下降到15.6億畝,與農業「十一五」規劃提出的15.5億畝糧食播種面積基本持平。我國耕地和糧食播種面積近乎到了不能繼續減少的臨界水平。我國還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並且年度間、區域間分布很不平衡。水資源匱乏已經成為制約糧食生產的重要因素。二是人口總量仍將保持慣性增長的勢頭。根據有關報告,未來20年,中國的人口總數還將繼續增加,至2033年前後達到15億的峰值後方可緩慢下降。人口增加直接推動了糧食需求總量的剛性增長,這將使我國本已偏緊的糧食產需形勢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更趨嚴峻。三是氣候變化加劇影響增大。據統計,我國因災年均損失糧食在1000億斤左右,相當於每年產量的1/10。特別是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所導致的極端天氣趨於頻繁,從而加劇了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四是農民依靠種糧增收的空間有限。近年來國家持續增加了「三農」方面的投入,有效保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但總體上農民種糧收益仍然偏低,而且受人多地少、分散經營、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的制約,未來提高種糧收益的空間十分有限。特別是在不少糧食主產區,青壯勞力都選擇外出打工,致使投入糧食生產的物力、人力和技術不足。
其次,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2006年,我國糧食在總量基本實現平衡的同時,品種結構的不平衡問題日漸上升為主要矛盾。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小麥和稻穀口糧品種基本實現緊平衡目標。綜合國家有關部門的分析報告,2006年我國小麥產銷略有盈餘100億斤左右,稻穀產銷略有缺口,但不超過100億斤,甚至更少。兩大口糧品種處於緊平衡狀態。特別是稻穀,在過去的20年,城市大米消費量增長達83%,以大米為口糧的人口比例已達到60%,且產量波動大、儲存難,是引發市場變化的先導和敏感品種,必須予以高度關注。二是玉米供求形勢發生重大變化。近幾年食品消費結構升級帶動養殖業較快增長,能源消耗增加推動生物質能源產業迅猛擴張,糧食深加工需求保持高速增長勢頭。這個特點在玉米品種上表現最為明顯。2006年,我國玉米出口同比減少60%以上,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我國玉米供求將從寬裕向偏緊轉變。三是大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進一步加深。據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大豆進口達2827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面對跨國企業資本和產業優勢的擠壓,國內大豆播種面積和產量呈下降趨勢,市場出現萎縮,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
第三,糧食綜合供給能力仍有待提高。考察糧食安全水平,不僅要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還要看糧食的投放和流通效率。按照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我國糧食市場和物流體系仍比較滯後。糧食市場體系方面,一是市場主體發育很不充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改制任務尚未完成,還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單戶農民糧食種植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多數個體、民營和股份制等市場主體經營規模和業務量較小,迫切呼喚大型糧食企業集團應運而生。二是各類市場發展不完善。糧食市場網路不健全,市場交易不規范,管理水平較差,硬體設施落後;市場經營方式不適應需要,服務功能不強。以電子商務和期貨為代表的現代交易方式發展緩慢,發現價格、規避風險、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受到制約。
二、節糧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人們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會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仍然以為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然而事實是:我國人口己超過12.5億,每年的凈增長是 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從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每年因此而減少糧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現實絕對不容樂觀!!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
透過下面的數字,我們也應該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僅使吃飯成為一個大問題,而且也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
有這么一組數據。1998年我國穀物、棉花,肉類的產量均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於人口猛增,人均佔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2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萬人就要吃50億公斤的糧食!所以,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更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平時有沒有浪費糧食的現象呢?在學校里,早中晚在食堂用餐發現這種現象真的是非常嚴重的,每天總有好多米飯、饅頭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太令人痛心了!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
三、節糧措施。
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正達到《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提出的「愛惜糧食」的要求!今天,我們知道了國情,進一步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有首古詩說得好「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為了切切實實地把節糧落到實處,我們倡議:
1、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2、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在學校食堂就餐的同學更是如此,刷了飯卡,打了飯,就一定要吃完。
3、提倡飲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4、跟隨家長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打包帶回家。
5、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6、對垃圾進行分類,盡量減少垃圾排放,減少耕地污染。
7、積極參加田間勞動,在家中幫助家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1823
107846

1條回答被折疊
氣力輸送糧食_氣力輸送_現場供貨
氣力輸送糧食_專業氣力輸送系統生產製造,17年生產研發經驗,輸送快,使用壽命長,氣力輸送糧食,廠家直銷,現場供貨,產品質保一年,身維護。
ad.zgxrbj.cn廣告
糧食微波烘乾機 正規廠家_專業品質_免費技術咨詢
值得一看的微波烘乾機相關信息推薦
專業糧食微波烘乾機生產廠家,免費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和實機實驗。糧食微波烘乾機高效節能,質量保證,想了解更多詳情 點擊進站咨詢!
ws.gsysxxkj.com廣告
十分鍾有問必答
1013人正在問
關於節約糧食的資料
去提問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關於節約糧食的資料
節約從糧食開始 好好節約,天天吃飯盤中粒粒皆辛苦!飽時不忘餓時飢!愛惜糧食,從娃娃抓起!愛惜糧食,從我做起!愛惜糧食,人人有責!浪費糧食是最大的犯罪!省下一顆糧食,已許可以救活一個人的生命!愛惜糧食就是愛惜生命!生命誠可貴,糧食價更高!糧食是血汗換來的!世界是我們的,糧食是世界的!請記住:糧食來得不容易!今年過年不節約,節約要節糧食你今日節約了嗎?? 糧食無罪,節約有理一人節約,全家光榮浪費去無蹤,糧食更出眾糧食搞上去,浪費降下來一 寸 一 糧 難 陰 買 食 換 !千 寸 金 顆 金 光 難
250贊·5,133瀏覽2017-11-25
反對浪費糧食節約糧食的資料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是關繫到國民生計的重要戰略物資。我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約21﹪,耕地資源只佔世界的7﹪左右,糧食供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處於緊平衡狀態。然而,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我國糧食每年僅儲存、流通、加工環節的浪費總量就高達700億斤以上,相當於2億畝耕地的產量。「舌尖上的浪費」更是驚人,講排場、比闊氣等不良消費方式造成餐桌浪費食物約6000萬噸,價值達2000億元,足夠養活2億人。 滴水成河,粒米成籮。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應成為我們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為此,廣漢市糧食局、廣漢市農業局、共青團廣漢市委和廣漢市婦女聯合會共同向全市各行各業以及廣大市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廣大市民要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加大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宣傳,努力營造文明用餐、理性消費的良好社會風尚。 二、全市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要大力開展「節約一粒糧」活動和創建愛糧節糧示範單位、示範家庭活動,從食堂就餐和家庭用餐做起,率先垂範地堅持厲行節約,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杜絕「餐桌上的浪費」。 三、各餐飲企業強化自律意識,按照「營養、健康、適量、節儉」的原則,自覺抵制過度消費陋習,引導消費者科學消費、理性消費,為文明用餐、節儉消費提供便利,營造良好餐飲文化環境,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四、爭做愛糧節糧的踐行者。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日三餐做起,合理消費。外出就餐以「光碟」為榮,以「剩飯」為恥,打包剩餘飯菜,爭做愛糧節糧的表率和模範。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節約糧食從你我做起。讓我們同心協力,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的活動中來,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範者!
81贊·1,485瀏覽2017-10-24
節約糧食手抄報內容
關於節約糧食的建議: 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 不偏食,不挑食。 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盡量帶回家。 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相關詩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范仲淹《江上漁者》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三國時期〕諸葛亮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北宋〕司馬光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如何寫手抄報: 要先把板式設計出來,然後再進行更細致的工作,像是美化邊框之類的(可以大膽創意)。畫之前可以有一個大概的思維。 主題一定要鮮明,讓人一眼就能看到。所以關於大標題的設計可以先畫簡單的黑體字或者比較簡單的字體類型,也可以參考一下POP字形,書可以在一般的書店裡都能買到,還有一些網路上有的插圖上的標題都很漂亮有沒有空可以自己適當運用進去。再熟練了之後就可以自己設計素材圖片其實黑板報書上的插畫都可以拿過來用。 更重要的是字一定要秀氣,不要寫起來密密麻麻或者字體是類似於方塊的樣子,整個要保持干凈。
747贊·17,485瀏覽2018-03-31
節約糧食的資料,急
節約糧食的資料: 根據1990年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已達12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七!
4贊·27瀏覽2019-11-03
求節約糧食手抄報資料!!!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 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祖國地大物博……由於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裡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後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事實擺在眼前:我國人口己超過13億,每年的凈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1/4;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減少;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在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因此減少糧食500億斤。而且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 現實絕對不容樂觀! 必要性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 多少盛多少,不扔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節約糧食宣傳圖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糧食調查的結果是:112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組織80年代初宣稱,當時世界穀物產量可以養活60億人口。但就在同一時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億左右,可是卻有4.5億人挨餓。1995年,世界人口增長到57億,挨餓人口數字增加到10億。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前蘇聯大量搶購穀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反而更趨嚴重。據當時預測,在80年代世界糧食仍將趨向短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關於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世界糧食供求矛盾日趨尖銳的背景下作出的。 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而且,在長征途中,有許多革命先烈因飢寒交迫而死。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要不然我們怎麼對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 建議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盡量帶回家。 8、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詩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范仲淹《江上漁者》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三國時期〕諸葛亮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北宋〕司馬光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明〕

『陸』 農耕手抄報怎麼畫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文明用語:1、您好!2、請坐!3、請問!4、請稍候!5、對不起!6、請原諒!7、很抱謙!8、沒關系!9、不客氣!10、謝謝!11、請不要著急!12、對不起,讓您久等了。13、您請講!14、請問您有什麼事?15、請出示您的《××證》。16、我會盡量幫助您。17、為您服務是我應該做的。18、有不懂的地方您盡管問。19、請您單位按規定社會保險登記和繳費申報手續。20、請您單位如實申報繳費基數。21、請簽訂還款計劃。22、請您提供單位正確帳號。23、請您配合我們做好繳費工作。24、請您單位及時發放對帳清單。25、請及時上報(××情況、××表格、××資料)。26、真抱歉,請您補齊手續。27、請稍等,我幫您查。28、請收好您的證件及有關資料。29、歡迎您再來!30、再見!個人禮儀(一)儀表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1、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二)言談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三)儀態舉止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並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鍾」。若堅持這一點,那麼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4、起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見面禮儀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麼有禮貌的順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序是: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士。鞠躬禮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西,或是邊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鞠躬前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種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編輯本段]公共禮儀(一)特定公共場所禮儀影劇院觀眾應盡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讓自己通過;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想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著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應注意衣著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在影劇院萬不可大呼小叫,笑語喧嘩,也鐵把影院當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結束後觀眾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圖書館、閱覽室圖書館、閱覽室是公共的學習場所。①要注意整潔,遵守規則。不能穿汗衫和拖拉鞋入內。就座時,不要為別人預佔位置,查閱目錄卡片時,不可把卡片翻亂或撕壞,或用筆在卡片上塗抹劃線。②要保持安靜和衛生。走動時腳步要輕,不要高聲談話,不要吃有聲或帶有果殼的食物,這些都是有悖於文明禮貌的。③對圖書館、閱覽室的圖書桌椅板凳等等屬於公共財產,也應該注意愛護,不要隨意刻畫,破壞。文明大意簡介文明一般是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經濟文化的地區。它的含義有時與文化相同(但在考古學和人類學里,文明和文化有截然不同的含義)。文明經常與城市有很密切的聯系。文明一詞本身就有「城市化」和「城市的形成」的含義。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詞源於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質含義為人民和睦的生活於城市和社會集團中的能力。引申後意為一種先進的社會和文化發展狀態,以及到達這一狀態的過程,其涉及的領域廣泛,包括民族意識、技術水準、禮儀規范、宗教思想、風俗習慣以及科學知識的發展等等。1.文明的出現對於文明出現的判定標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產生,國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城市的出現,可以說城市是文明的發源地。現在一般認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那裡出現的。文化變遷對於文明的產生有很大的作用。農耕方法的改變,勞動的分化,統治階級,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現以及社會階層的出現都是文明產生的重要特徵。1.1古代文明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這段時期,就稱做是古代文明時期。古代文明基本都以河流及流域為發源地。不同的時期往往由不同的文明占據,以地域環境大致分為:兩河文明:發源於亞洲底格里斯河(Tigris)與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文明。兩河文明也是有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文明,其文明形成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正式形成於約公元前3500年。當時生活在兩河流域的是蘇美爾人,建立了蘇美爾文明。之後陸續有閃米特人、赫梯人、亞述人、波斯人、馬其頓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相繼入侵。兩河流域繼蘇美爾人之後最偉大的文明就是由閃米特人漢穆拉比建立的巴比倫。尼羅河文明:發源於非洲尼羅河(Nile)流域,又稱古埃及文明,其歷史也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國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開始了史稱的埃及王朝時期,也就代表了古埃及文明的正式開始。印度河文明:發源於亞洲印度河與恆河(Ganges)流域。文明的開始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最終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愛琴文明:發源於希臘愛琴海地區,形成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米諾斯文明發源於歐洲地中海的克里特島(Crete),又稱克里特文明,後被麥錫尼文明所取代。商文明:發源於亞洲黃河流域的商文明形成於公元前1600年左右。更早(但缺乏考古證據)的夏文明據推測形成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奧爾梅克文明:發源於中美洲,形成於公元前1200年左右。1.2古典時期的文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這段時期,許多文明進入繁盛時期,通常也被稱做古典時期。古希臘文明在大約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300年間達到鼎盛,創造了燦爛的古希臘文化。隨著亞歷山大的征服,古典希臘文化被傳到整個地中海地區和中東古羅馬文明在公元前300年到公元200年間達到輝煌,建立了幅員遼闊的帝國。印度文明最繁盛的時期是公元前三世紀前後的孔雀王朝和公元四世紀前後的笈多王朝。瑪雅文明的輝煌時期在大約公元前200年到公元900年間。中華文明在大約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200年間(春秋戰國時代)創造了輝煌的文化。在大約公元前200年到公元200年的漢王朝時期,帝國達到鼎盛。1.3失落的文明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些只是傳說中的文明,但依然有很多相信者。姆大陸文明亞特蘭蒂斯大陸文明2.關於文明出現的理論文明是怎樣出現的?這對於哲學家和人類學家都是很吸引人的課題,因此也就有了很多的理論來闡述各自的觀點。大部分的觀點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中央集權的出現是文明存在的起點。因而研究中央集權的出現成為了一個焦點。但是所有的理論都還不能解釋所有文明的起源,它只能適用於部分的文明。灌溉系統(或者稱為水利系統)卡爾·威特福格爾使這一理論的最有力的支持者。這種理論認為新石器時代的農民認識到洪澇災害雖然會毀壞莊稼,但是也能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因此開始修建水壩。然後用來灌溉農田。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便開始出現了專門負責管理灌溉系統的人。通過這種灌溉系統的集中管理,逐漸發展出最初的統治階層,文明由此產生。但是反對意見認為,當時一些興盛的城市,其灌溉規模很小;如果由國家管理灌溉,考古發掘的資料應該會,而實際情況相反。而且文獻中記載,當時的灌溉系統是有神廟管理,而不是政府機構。也有觀點說,灌溉工程是文明發展的結果,而不是起因。貿易網路有種理論認為貿易在文明的發展中起著決定作用。在生態多樣化的地區,要獲得稀少的資源,就需要貿易機構來組織貿易,這樣就需要某種中央集權的形式。但是這種理論對於某些文明是正確的,對於另外一些文明卻不正確。環境與社會的限制這是羅伯特·卡內羅提出的一種理論。認為由於地理環境的影響,例如山脈、海洋對人類的阻隔,才產生了文明。由於人口增長而沒有擴張的餘地,從而開始爭奪稀少的資源。這樣就導致在內部出現了階級,其中由統治者控制稀少的資源。對於外部就有了擴張的需要,這些都需要有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來嚴密組織。宗教信仰這種理論認為宗教信仰對於文明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文明所帶來的問題文明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衛生問題。還有傳染病的問題。此外不同文明間的沖突以及文明內部的斗爭使戰爭成為了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在文明內部則還有一個階級之間的沖突問題。文明的解釋文明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包含心性智慧與思想知識;物質文明包含工藝性文物與無意識文物;在此,我們當贊嘆西方文明的思想知識與無意識文物;但是,東方文明的心性智慧與工藝性文物,卻是人類的生存發展的————根。讀音:wénmíng(1)[civilization;culture]∶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物質文明精神文明(2)[civilized]∶指人類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並具有較高文化的狀態(3)[modern]∶舊指具有當時西方色彩的"文明」一詞在國外辭書中的含義「文明」一詞,在世界各國出版的辭書中,對其含義的解釋不盡相同。1961年,法國出版的《法國大拉羅斯網路全書》解釋「文明」一詞為:一指教化;二指一個地區或一個社會所具有的精神、藝術、道德和物質生活的總稱。1973年至1974年,英國出版的《大英網路全書》解釋「文明」一詞為:一種先進民族在生活或某一歷史階段中顯示出來的特徵之總和。1978年,蘇聯出版的《蘇聯大網路全書》認為「文明」一詞的含義指:社會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程度;繼野蠻時代之後社會發展的程度。1979年,原聯邦德國出版的《大網路詞典》認為「文明」一詞從廣義來說,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風尚,從狹義來說,指社會脫離了人類群居的原始生活之後,通過知識和技術形成與起來的物質和社會狀態。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簡言之,禮儀就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准則。現代社會中禮儀的含義說實際,對於旨在維護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的禮儀制度,尤其是那些落後的繁文縟節,新的社會制度和價值體系非但無法接納,而且必須堅決予以拋棄。自辛亥革命徹底否定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之後,伴隨著社會價值觀的根本改變,禮也被賦予了全新的現代意義。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禮是一種涵蓋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會行為規范的話,今天的所謂禮則僅僅是對禮貌和相關活動的禮儀形式而言的,這也是我這一組話題所要討論的主要范疇。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容。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如果分類,可以大致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五大分支。但所謂五大分支,因為禮儀是門綜合性的學科,所以又是相對而言。各分支禮儀內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禮儀內容都大體相同。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系;還有助於凈化社會風氣。從團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著點。大凡國際化的企業,對於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都把禮儀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獲得國際認證的重要軟體。文明禮儀也就是:人們在社會中遵守的行為規范和准則。以下是社會中的不文明現象:1:食堂——浪費糧食2:景點——亂丟垃圾3:公室——沒人在公還開著空調點著電燈4:河流——亂排污水,隨意添堵5:候車室——吸煙喧嘩6:公交車——不讓座位,逃票7:圖書館——大聲喧嘩,借書不還8:住宅小區——晚上開音響,高層亂丟垃圾9:公園——踐踏草坪,爬樹,採摘花朵10:森林——隨意砍樹名人名言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不學禮,無以立。——孔子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莎士比亞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利益,是聰明人想出來的與愚人保持距離的一種策略。——愛默生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但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張衡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李白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周恩來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郭沫若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利特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爾基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契訶夫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馬克思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盧梭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鄒韜奮知恥近乎勇。——孔子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謝覺哉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德謨克利特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君子憂道不憂貧。——孔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子貢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況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魏徵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王安石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司馬光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薩迪奢侈總是跟隨著淫亂,淫亂總是跟隨著奢侈。——孟德斯鳩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管仲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蘇軾我們應該注意自己不用言語去傷害別的同志,但是,當別人用語言來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應該受得起。——劉少奇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松蘇內吉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薩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約翰·洛克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鳩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梅里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岡察爾脾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泰戈爾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荀況[編輯本段]文明作文注重我們的禮儀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具備的是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小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八榮八恥」牢記心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柒』 怎樣畫正在耕地多的農民圖片

畫面由耕地布滿,中間有一個農民正在耕作,但是你的耕地不能有邊的,而且最好那個耕種是又上到下的,農民可以畫的比較小中間偏上,,側面襯托耕地的大

『捌』 描寫「農耕」的古詩詞有哪些

《醉落魄》

宋代:魏了翁

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村村簫鼓家家笛。祈麥祈蠶,來趁元正七。
翁前子後孫扶掖。商行賈坐農耕織。須知此意無今昔。會得為人,日日是人日。

《醉落魄》

宋代:魏了翁

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村村簫鼓家家笛。祈麥祈蠶,來趁元正七。
翁前子後孫扶掖。商行賈坐農耕織。須知此意無今昔。會得為人,日日是人日。

滿庭芳

宋代:王子容

台袞籌邊,京師蒙福,兩淮談笑塵清。正銗筒無訟,桴鼓亦稀鳴。閱武分弓角射,催春事、親勸農耕。何須付,尋花問柳,小隊出郊坰。
功名。今已就,九重近天,好去辭榮。算人間極貴,何似長生。刺占梅山日月,觀二妙,玉紋枰休辭醉,洛陽花信,香到露華亭。

《贈房盧氏琯》

唐代:王維

達人無不可,忘己愛蒼生。豈復少十室,弦歌在兩楹。
浮人日已歸,但坐事農耕。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雞鳴。
秋山一何凈,蒼翠臨寒城。視事兼偃卧,對書不簪纓。
蕭條人吏疏,鳥雀下空庭。鄙夫心所尚,晚節異平生。
將從海岳居,守靜解天刑。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試營。

《桃花源詩》

魏晉: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