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詠雪的唯美圖片
擴展閱讀
豎著翻譯日文圖片的軟體 2025-08-17 04:07:25
可愛黑色小柴犬卡通圖片 2025-08-17 03:51:13

詠雪的唯美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04 17:49:24

A.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詩詞圖片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

作者:搜索整理 閱讀鑒賞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566 更新時間:2005-5-19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賞析】
此詩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為送他歸京,寫下此詩。「岑參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讀此詩處處不要忽略一個「奇」字。

此詩開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所謂「筆所未到氣已吞」——全是飛雪之精神。大雪必隨刮風而來,「北風卷地」四字,妙在由風而見雪。「白草」,據《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乃西北一種草名,王先謙補注謂其性至堅韌。然經霜草脆,故能斷折(如為春草則隨風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顯出風來勢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滿天飛雪。「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個「即」字,維妙維肖地寫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虯《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幾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著想、造境俱稱奇絕。要品評這詠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個成語——「妙手回春」。

以寫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開端後,詩筆從帳外寫到帳內。那片片飛「花」飄飄而來,穿簾入戶,沾在幕幃上慢慢消融……「散入珠簾濕羅幕」一語承上啟下,轉換自然從容,體物入微。「白雪」的影響侵入室內,倘是南方,穿「狐裘」必發炸熱,而此地「狐裘不暖」,連裹著軟和的「錦衾」也只覺單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邊將,居然拉不開角弓;平素是「將軍金甲夜不脫」,而此時是「都護鐵衣冷難著」。二句兼都護(鎮邊都護府的長官)將軍言之,互文見義。這四句,有人認為表現著邊地將士苦寒生活,僅著眼這幾句,誰說不是?但從「白雪歌」歌詠的主題而言,這主要是通過人和人的感受,通過種種在南來人視為反常的情事寫天氣的奇寒,寫白雪的威力。這真是一支白雪的贊歌呢。通過人的感受寫嚴寒,手法又具體真切,不流於抽象概念。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使人不覺其苦,反覺冷得新鮮,寒得有趣。這又是詩人「好奇」個性的表現。

場景再次移到帳外,而且延伸向廣遠的沙漠和遼闊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壓冬雲,濃重稠密,雪雖暫停,但看來天氣不會在短期內好轉。「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二句以誇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辛的呢。「愁」字隱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於是寫到中軍帳(主帥營帳)置酒飲別的情景。如果說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漸有寄情,以下則正寫送別而以白雪為背景。「胡琴琵琶與羌笛」句,並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頗似笨拙,但仍能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以及「總是關山舊別情」的意味。這些邊地之器樂,對於送者能觸動鄉愁,於送別之外別有一番滋味。寫餞宴給讀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這也表明作者根據題意在用筆上分了主次詳略。

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這時看見一個奇異景象:盡管風颳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再次傳神地寫出天氣奇寒。而那白雪為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送客送到路口,這是輪台東門。盡管依依不捨,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麼走啊!路轉峰迴,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詩人還在深情地目送。這最後的幾句是極其動人的,成為此詩出色的結尾,與開篇悉稱。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跡,他想些什麼?是對行者難舍而生留戀,是為其「長路關山何時盡」而發愁,還是為自己歸期未卜而惆悵?結束處有悠悠不盡之情,意境與漢代古詩「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詩的結處,效果更見佳妙。

充滿奇情妙思,是此詩主要的特色(這很能反映詩人創作個性)。作者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筆力矯健,有大筆揮酒(如「瀚海」二句),有細節勾勒(如「風掣紅旗凍不翻」),有真實生動的摹寫,也有浪漫奇妙的想像(如「忽如」二句),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邊地生活氣息。全詩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詩情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詩的語言明朗優美,又利用換韻與場景畫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節奏旋律。詩中或二句一轉韻,或四句一轉韻,轉韻時場景必更新:開篇入聲起音陡促,與風狂雪猛畫面配合;繼而音韻輕柔舒緩,隨即出現「春暖花開」的美景;以下又轉沉滯緊澀,出現軍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漸入徐緩,畫面上出現漸行漸遠的馬蹄印跡,使人低回不已。全詩音情配合極佳,當得「有聲畫」的稱譽。

B. 雪景詩句唯美

玉山亘野,瓊林分道。
南朝宋·范泰《詠雪詩》
白雪覆蓋下,大地一片蒼茫。白玉似的大山橫卧於原野之中,披雪的樹林分立在寬闊的大道兩邊。詩句描繪出一幅異常寥廓的雪天景緻。放眼於雪野,竟是這樣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畫面:遙遠處,玉山蜿蜒而卧,曲如白莽,使天空、雪野渾然一體。漸收視線,玉樹瓊枝如籠著白色的煙霧,一路漫肆著,直與遠處的玉山相連接。兩句詩近境與遠景遙遙相接,自成一體,使人感到清幽淡遠而絕不孤凄冷清。
素雪紛紛鶴委,清風飆飆入袖。
南朝宋·謝靈運《上留田行》
潔白的雪花紛紛揚揚地灑落到地面,形成銀白色的一片光澤,就象一群群白鶴委下身子匍匐在地上。天氣清寒,又有一陣陣清風呼呼地吹進人們的袍袖。詩句寫冬季白雪紛飄,朔風勁吹的情景。詩人將落雪喻為白鶴委地,形象極為俊美,在喻雪的詩句中極為罕見,這樣寫,便把靜態的雪寫活了。而清風入袖的描狀,可知冬時寒風無處不往、無隙不鑽。這對進一步突出天氣酷寒是有益的。詩句比喻精美,有極強的藝術魅力,使讀者沉浸於高雅的藝術氛圍中。
屯雲閉星月,飛瓊集庭院。
南朝宋·劉義恭《夜雪詩》
屯聚的雲塊遮住了星月的光輝,庭院中卻是一片由白雪組成的潔銀世界。詩句寫夜間瑞雪滿庭的景象。「屯」字寫出雲之厚重,可以想見到天空晦暗一片,大地幽黑不明的意境。然而,詩人轉而將筆鋒移向飛雪,它們象飄飛的玉屑在院中飛舞,將庭院裝點得格外素潔。「集」字既寫出了雪之密,又飽含了詩人對瑞雪的喜悅之情。
江渠合為陸,天野浩無涯。
南朝宋·鮑照《發長松遇雪詩》
冰雪覆蓋,江河溝渠都變成陸地了,天空闊野白茫茫地連成無垠一片。詩句寫雪後江渠成陸、天野無界的景象。詩句中,籠罩一切,包羅一切的是雪。江渠、陸地、天空、曠野都覆蓋和彌漫著瑞雪,所以才「合為陸」、「浩無涯」。詩人運用誇張手法,極有氣勢地畫出了雪大而密、濃而厚的情態,把水陸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遠景推到讀者眼前。兩句詩氣象開宏,意境壯美,頗富浪漫色彩。

C. 形容三月下雪美句

1、三月下雪,春天裡的最耀眼的白。

2、陽春三月雪紛飛,不知是冬還是春。

3、三月的雪啊,你就是,小草甘甜的乳汁,柳梢輕聲的呢喃,冬日久積的思念,阿媽眼中的期盼。

4、三月的雪,是小草甘甜的乳汁嗎,那曾經在草尖上的流連,是否在獨處的今夜又一次重現。

5、雪,象徵著潔白、純凈,有著滌瑕盪穢的魔力,希望這一場初春的雪,帶走塵垢迎來清明。

6、春三月,觸摸一場雪的感覺。

7、3月,春天說我要開花,冬天不肯走,說我要下雪,於是,春花冬雪。

8、我們正在邂逅一場,三月的春雪。

D. 鄭板橋的這首詩"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蘆花總不見。」詩名叫什麼

詩名叫做《詠雪》,是一首七言絕句,出自清代詩人鄭板橋的《鄭板橋集》。

釋義:

一片一片的雪花紛紛揚揚的從天而落,整個天地都白茫茫的一片,飄落的雪花落入蘆花叢里,和白色的蘆花融為一體,叫人難以分辨。

(4)詠雪的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作詩背景:

初到揚州的鄭板橋窮困潦倒,大雪紛飛的一日他相約友人一同出遊賞雪,巧遇一群吟詩作對的人,這群人看鄭板橋衣衫襤褸,就覺得定不是有才之人,就有意為難於他,讓他以雪即興作詩一首,於是鄭板橋信手拈來,做了這首《詠雪》。

賞析:

這首《詠雪》主要表達雪花的多、潔白和輕盈美麗。詩句之中的數字都是一個虛數,並不是真的在數雪花的片數,詩人使用數字,主要是展現雪景的美妙以及美好,在人們眼前展現一幅大雪紛的景象,彷彿雪景就在讀者的眼前,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數字詩自鄭板橋創造之後,這種簡潔的,朗朗上口的表達方式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於是就有很多人模仿,比如乾隆皇帝的《詠雨》等,但是在數字詩上成就,還數鄭板橋最高,因此那些模仿之作的流傳度更是不及鄭板橋《詠雪》。

E. 求圖片來源出處+作者

《詠雪》來歷:初到揚州的鄭板橋,窮困潦倒暫住焦山別峰庵時,巧遇馬曰琯馬曰璐二人,之後結下深厚友誼。之後在大雪紛飛的一日,鄭板橋冒著風雪前往小玲瓏山館訪問二人,正遇到一群讀書人正在賞雪吟詩。他們見鄭板橋身著粗布衣,以為他不懂作詩,便故意為難。哪知鄭板橋不慌不忙、不動聲色地吟出了這首詩《詠雪》。
一、古詩原文
《詠雪》
作者:鄭板橋(清)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二、古詩鑒賞
詩的前兩句是虛寫,後兩句是實寫,虛實相映融鑄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結尾的第四句,卻以動靜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將全詩從低谷推向奇峰。
全詩幾乎都是用數字堆砌起來的,從一至十至千至萬至無數,卻絲毫沒有累贅之嫌,讀之使人宛如置身於廣袤天地大雪紛飛之中,但見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這雪花和梅花中了。

F. 詠雪詩用毛筆字寫的圖片,急需🙏🙏🙏

注釋(1)內集:家庭聚會。內,指家人。集,聚集(2)講論文義:講解詩文講:講解論:討論(2)兒女:這里當「子侄輩」講,即年輕一輩(3)俄而:不久,一會兒驟;密,緊,欣然:高興的樣子似:相似,像(4)差可擬:chàn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5)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不如,因:憑借即:表示「這就是古今異義1:兒女古義:子侄輩的人,指家中的年輕一代人今義:指子女2:因古義:憑借今義:因為3:文義古義:詩文今義:文章的意思譯文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論詩文。不久,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兒謝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是謝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也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G. 描寫唯美冬雪的詩句古書有哪些

1、《終南望余雪》唐代: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釋義:

遙望終南,北山秀麗,皚皚白雪,若浮雲間。

雪後初晴,林梢之間閃爍著夕陽余暉,晚時分,長安城內又添了幾分積寒。

2、《壽陽曲·江天暮雪》元代:馬致遠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釋義:

風吹盪汀洲遠遠望去像天空席捲著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水天一線,何等壯闊。

漁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發現不記得歸路。此時漁翁灑脫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讓它帶著自己回去,在有濃厚雲層的江面上只隱隱看見一艘小小的漁船。

3、《春雪》唐代: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釋義:

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4、《菩薩蠻·梅雪》宋代:周邦彥

銀河宛轉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

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深院卷簾看。應憐江上寒。

釋義:

河水曲折,河水彎彎,飛鷺雙雙對對,在那碧波上迴旋。哪兒有他乘坐的歸舟?在夕陽的余暉里,我獨立江邊小樓。上天都憎恨梅花,開得太多太盛,用大雪封蓋梅的枝頭。在幽凄的深院,卷簾看外邊,真痛惜寒江上正在歸來的那條船。

5、《苑中遇雪應制》唐代:宋之問

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旂遙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釋義:

清晨的朝陽破雲而出,就像皇家的鑾駕從天邊駛來。高樓上誰穿著青袍眺望,就像望春台邊隨風飄揚的青旗。

我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還以為是昨夜院中的樹枝上開出的花。

H. 朋友圈曬雪時如何顯出你的不一樣

2018年首場大范圍降雪的預告,終於讓很多人心中的石頭落地了。朋友圈開始迫不及待地曬雪,至於雪大還是雪小,似乎並不重要。

小寒時節,漫天飛舞的精靈,是對冬最好的詮釋。這是一年中不可或缺的儀式,古人觀乎天文,如果某個時節,該出現的物候沒出現,一般都會認為是不祥之兆,至少,也是上天發出某種警告。

所以,《淮南子時則訓》說:「仲冬行夏令,則其國乃旱,氛霧冥冥,雷乃發聲;行秋令,則其時雨水,瓜瓠不成,國有大兵;行春令,則蟲螟為敗,水泉咸竭,民多疾病。」,如果是季冬,「行秋令則白露早降,介蟲為妖,四鄙入保;行春令,則胎夭傷,國多瘤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則水潦敗國,時雪不降,冰凍消釋。」

對於中國中東部地區的人來說,這場姍姍來遲的雪,總算是給了廣大人民群眾一個交代。曬,是必須的。關鍵是,面對這一喜大普奔的消息,除了「哎喲喂,終於下雪了」、「好大一場雪」、「看哭了我的雪」之類的感慨呻吟外,如何在朋友圈裡曬出你的氣質不凡與文化自信呢?

你可能記得「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也可能記得「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或者「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不過,下面這些關於雪的雅稱和詩句,你會用么?

雪的別稱

其實,雪花還有許多別稱,比如「六齣」(六齣飛花入戶時),「銀粟」(獨往獨來銀粟地)、「玉塵」(東風散玉塵)、「玉龍」(峴山一夜玉龍寒)等。最特別的也許是這個——「犬狂」。據說是因為雪在廣東非常罕見,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說:「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州中之犬,皆倉黃吠噬,狂走者累日。」從此,「犬狂」在嶺南成了雪的別名。

詠雪名句

風花雪月的詩,自古就很多,再美的詩,如果被消費過度,也就俗了。所以,氣質不凡的你,還需要多備點干貨:

北風其涼,雨雪其?。——《詩經北風》

桂??兮蘭???郾?飠?雪。——《楚辭九歌湘君》

雪??而薄木兮,雲霏霏而隕集。——漢劉向《九嘆》

欲往從之雪??。側身北望涕沾巾。——漢張衡《四愁詩》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晨登峴山首,霜雪凝未通。——南北朝鮑照《從拜陵登京峴詩》

豈若天庭瑞,輕雪帶風斜。三農喜盈尺,六齣舞崇花。——南陳徐陵《詠雪詩》

天山雪雲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唐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唐李白《北風行》

瑤台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唐李白《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唐李白《塞下曲》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唐張謂《早梅》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唐杜甫《對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唐白居易《夜雪》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唐李商隱《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

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唐高駢《對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唐祖詠《終南望余雪》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風卷寒雲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唐戎昱《霽雪/韓舍人書窗殘雪》

竹樹無聲或有聲,霏霏漠漠散還凝。——唐杜荀鶴《春日山中對雪有作》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宋盧梅坡《雪梅》

漠漠梨花爛漫,紛紛柳絮飛殘。——宋陳允平《紅林擒近壽詞滿路花》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南宋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悠悠揚揚,做盡輕模樣。——宋孫道絢《清平樂雪》

家山何在,雪後園林,水邊樓閣。——宋辛棄疾《瑞鶴仙賦梅》

開門枝鳥散,一絮墮紛紛。——宋司馬光《雪霽登普賢閣》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元馬致遠《壽陽曲江天暮雪》

朝來試看青枝上,幾朵寒棧未肯消。——明徐渭《梨花》

楚殿煙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明末陳子龍《念奴嬌春雪詠蘭》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清納蘭性德《採桑子塞上詠雪花》

嘆紛紛蠻觸,回首成非。——清納蘭性德《滿庭芳堠雪翻鴉》

垂釣板橋東,雪壓蓑衣冷。江寒水不流,魚嚼梅花影。——清釋敬安《題寒江釣雪圖》

雪花似掌難遮眼,風力如刀不斷愁。——清錢謙益《雪夜次劉敬仲韻》

雨雪自飛千嶂外,榆林只隔數峰西。——清朱彝尊《出居庸關》

*圖片均來源網路。

I. 有關雪的詩句唯美

1、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齊己《早梅》

2、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李白《北風行》

4、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佚名《採薇》

5、水晶簾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層層雪。---楊基《菩薩蠻·水晶簾外娟娟月》

6、岸旁青草長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岑參

7、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白居易《夜雪》

深深的夜色中,大雪紛飛,從窗外北風的呼嘯聲中,感知到雪有多重,不時傳來竹子折斷的聲音,方知雪下得如此之大了。

8、梅花大庾嶺頭發,柳絮章台街里飛。---李商隱《對雪二首》

9、大雪北風催,家家貧白屋。——環山樵《薛寶釵·雪竹》

10、千尺陰崖塵不到,惟有層冰積雪。——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關於下雪的唯美詩句: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11、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吳淑姬《長相思令·煙霏霏》

12、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3、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周朴《春日秦國懷古》

14、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祖詠《終南望余雪》

15、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杜甫《歲暮》

16、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黃景仁《別老母》

17、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李益《從軍北征》

18、梅花大庾嶺頭發,柳絮章台街里飛。---李商隱《對雪二首》

19、江上雪,獨立釣漁翁。——李綱《望江南·江上雪》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台。

21、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白居易《夜雪》

22、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鄭燮《山中雪後》

23、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

24、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佚名《採薇》

25、雨雪雰雰,益之以霢霂。——佚名《信南山》

26、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27、飛雪帶春風,裴回亂繞空。---劉方平《春雪》

28、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李益《從軍北征》

29、霜雪兮漼溰,冰凍兮洛澤。——王逸《九思》

30、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孔平仲《寄內·試說途中景》

31、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周朴《春日秦國懷古》

32、殘雪樓台,遲日園林。——韓疁《高陽台·除夜》

33、花明玉關雪,葉暖金窗煙。——李白《折楊柳》

34、朔方正月雪澌澌,單於策馬至京西。——沈約《昭君辭》

35、峴山一夜玉龍寒,鳳林千樹梨花老。

36、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

37、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馬致遠

38、一聲畫角譙門,豐庭新月黃昏,雪裡山前水濱。---白樸《天凈沙·冬》

39、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青松》

40、俄而未霰零,密雪下。——謝惠連《雪賦》

41、亂雲低薄暮, 急雪舞回風。

J. 關於雪的詩句——《雪望》

原文:

寒色孤村幕,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並是白紛紛。

作者:(清)洪升

賞析:首兩句概括描寫山村冬夜荒寒景象。以下六句,具體寫雪景。山村的溪流由於水深,雪落下去就融化了。所謂「難受雪」;遠山好象凍住了,山上的流雲也凝結不動了,詩的頜聯「寫盡雪望」,為一篇警策處。遠遠望去,飛掠而過的是鷗是鷺,難以辯明。

水中陸地與沙灘岸邊被皚皚白雪覆蓋住,一片銀白,不能分清,整個世界都被披上了銀裝,連野橋邊的那幾株梅樹,也都掛滿了厚厚的白雪。正是由於這幾株梅樹的映襯,使整個畫面都活了起來,幾株梅樹與前面描繪的景色渾融一體,為全詩增添了神韻。尾聯兩句與首句「孤村」相應,點明山村雪景。


詩以白描筆法,勾勒了一幅山村雪景圖,描寫雪景,由近及遠,又由遠而近,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畫面蒼茫遼闊,詞語平淡而意境渾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