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父母與孩子到底是快還是慢的高中議論文的素材
我們到底是該快點還是慢點是高中議論文,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總會聽人說,你要快一點,或是你要慢一點,到底是該快點還是慢點呢?更多關於我們到底是該快點還是慢點的高中議論文盡在巨人作文網。
打從記事起,每次我們兄妹3個吃飯時,母親總是催促:「快點吃,不然飯涼了!」我們剛加快速度狼吞虎咽時,母親又說:「慢點,別噎著了!」於是我們又放慢了速度。我心裡納悶,到底該快點還是慢點?
上小學了,每次我們上學時母親總是說:「快點,上學別遲到了,到學校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不能和同學打架,放學早點回來,別在路上玩!」我們點點頭,剛往學校的方向跑了幾步,母親的話又在身後響起:「慢點,別摔跤了!」我心裡嘀咕:母親怎麼這么前後矛盾呀!那時我剛學了「矛盾」這個詞語。但在母親看不到的地方,我們仍然我行我素,想快就快,想慢就慢。
上中學時,我到鎮上讀書,要坐公共汽車。那時車很少,家境也不富裕,每次母親都背著一袋干糧和鹹菜來送我,母親總是督促我:「快點,不然坐不上車,上學會遲到的!」我慌慌張張地上路,母親的聲音又在耳邊響起:「慢點,把鞋帶系好,扣子扣齊!」上師范學校離家時,母親又附在耳邊輕輕說:「慢點,路上帶好你的行李和錢!」我點點頭,母親如釋重負地走開了,我的心沉甸甸的,好像第一次理解了母親,又覺得母親活得很累。
工作了,我從學生變成了老師,但每次往學校去時,母親那充滿矛盾的囑咐依然響在耳邊:「快點,去晚了,學生可在等著你呀!」我要出門時,母親又會說:「慢點,到學校要聽領導的話,和同事好好相處,待學生要像對自己的親弟妹一樣!」我又點點頭,心裡卻想著,母親這矛盾的囑咐什麼時候才能到頭呀!
我結婚的那天,母親仍忘不了「快點」「慢點」的囑咐。在我快上車時她說:「到婆家幹活要勤快點,要討公婆的喜歡;還有,說話要慢點,要柔和,不要惹公婆生氣。」我想笑,都結婚了還把我當小孩看,但結果沒笑出來卻哭得一塌糊塗。母親慌慌張張地扯過幾張紙,輕聲說:「快把淚擦掉,今天當新娘子呢,妝弄壞了就不好看了,你看有這么多人在看著你呢!」我趕緊接過紙來擦乾臉上的眼淚,母親又急切地說:「慢點,眼淚把臉弄臟了就不好看了!」她接過紙細心地替我拭掉臉上的淚。我破涕為笑,心想,我什麼時候才能讓她省心?
一年後,我生了一對龍鳳胎,很快我就發現自己也學會了母親的那兩句話,而且運用得非常自如。孩子現在5歲了,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每次送他們上幼兒園時我總是說:「快點,不然上學要遲到了!」孩子在我前面撒開小腿就跑。我又急切地說:「慢點,別摔著了!」他們一臉的納悶。我彷彿從他們的臉上找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也理解了母親當年的心情。終於有一天,我又這樣說時,調皮的兒子說:「媽媽,你剛剛讓我們快點呀!」我說:「媽媽說得也沒錯呀,你們長大就明白了!」兒子不依不饒地問:「長多大?」我愣了,只好應付他們說:「像媽媽這么大吧!」
送孩子回來的路上,我看到一位50多歲的中年男子正攙扶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過馬路,我聽見老奶奶用蒼老的聲音說:「快點,這會兒沒車,趕緊過去!」剛走了幾步,忽然一輛貨車疾馳而來,老奶奶提高嗓音急促地說:「慢點,孩子,有車!」中年男子笑著說:「媽,我看見了呀!」老奶奶也笑了,一臉輕松的樣子。
那天,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女人一旦做了母親,就變得矛盾了。在她們眼裡,孩子永遠是個孩子,永遠需要關懷和呵護!
「快點!」母親希望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邁開大步向前走。「慢點!」母親希望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穩一些。「快點!」「慢點!」看似矛盾的話,融入了母親對孩子濃濃的愛!
㈡ 好的家庭教育,離不開哪10條常識你知道嗎
1、所屬法則:確保孩子在身體健康的家庭氛圍中發展
這條看上去是空話,哪個家長不願給孩子造就身心健康的家庭氛圍?但事實上,每一個家長都保證了沒有?例如,有的家長太過嬌慣、嬌生慣養、聽從孩子,由著孩子驕縱,培養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性。有的家長中間常常在孩子眼前爭執,粉碎的、長期性分開的家裡更讓孩子缺乏信任感。假如家中轉變難以避免,家長更要高度重視對孩子的寬慰疏通,而不能採用疏忽教導、嬌慣、太過嚴格等錯誤行為,更不可以因家中裂開而強加於兒女。
2、希望法則:始終讓孩子見到希望
家長們全是對孩子寄託希望的,但有的家長把這類希望都轉換為了更好地給孩子的心理壓力,卻並沒有讓孩子見到自身的希望。出色家長都明白,要在孩子做的好的情況下,給與及早的毫無疑問,告知她們「幹得好」「棒極了」。即使孩子一時並沒有搞好,也要擅於用鼓勵的話讓孩子見到希望。這就是選用希望法則來鼓勵孩子。有的家長對孩子期望頗高,卻不擅於用希望法則,總愛找差距挑剔。有的孩子平常測試都能考98-99分,家長卻非得追責為什麼沒有考100分。這類過度嚴格的標准化、嚴格要求得不償失,會抹殺孩子的希望,使其垂頭喪氣。
8、不良影響法則:讓孩子掌握其個人行為很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
有時,孩子惹了哪些不便或想干什麼獨樹一幟的事兒,連接成人都沒弄清楚其不良影響和傷害,就對孩子橫加指責或阻攔,這自然沒法服人。若要文化教育得孩子贊不絕口,家長、教師等成人最先要縝密思索每一件事的來龍去脈,隨後好好地與孩子談一談,可以從不良影響的優劣逐漸,相反講解應不應該那樣做,以理服人,孩子會懂得的。
9、構造法則:教孩子自小掌握社會道德和法律法規的界線
家長保證這一點並不會太難,法制安全教育匯融在社會發展和學校德育當中,孩子自小就遭受全面陶冶,心裡都是有做人的底線和法律法規道德底線,還通常會相反危害家長。可是,家長也要言傳身教,為孩子塑造遵規守紀的楷模。提議家長從生活中找尋素材內容,協助孩子確立啥事不是符合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務必規避的,讓孩子自小明白社會道德和法律法規的界線。
10、自覺性法則:自小塑造孩子的自覺性
家長要自小塑造孩子的自覺性,給孩子空出心理狀態室內空間。無須隨處圍住孩子轉,你覺得是關注照料孩子,孩子卻認為你操縱得過嚴。家長也應容許孩子一定水平上享有自身的個人隱私,有自身的主導地位和決策權。自然,家長或是要在孩子周邊凝視著,做好引領者和相伴者,而無法徹底退而求其次。家長對孩子的管理方法教導,應重視大的層面,重視原則立場,而不是事無大小,任何東西都管。年紀小的孩子,還必須家長給與一些日常生活課業上的作用和具體指導,但也要適度給他機遇鍛練自覺性。孩子進到青春發育期之後,家長就不必管得過細,有意義的事的事都需要讓孩子自身干,家長只給一些規范性的建議,即使孩子犯錯誤了,還可以從這當中汲取教訓,得到發展。
㈢ 父母與孩子矛盾的辯論素材 比如名人的小故事 有關父母與孩子的古文 典故
1、高斯破解數學難題
1796年的一天,在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兩道數學題。像往常一樣,前2道題目在2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但青年發現今天導師給他多布置了一道題。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他也沒有多想,就做了起來。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
開始,他還想,也許導師特意給我增加難度吧。但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青年絞盡腦汁,感到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沒有什麼幫助。困難激起了青年的鬥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解這道題…當窗口露出一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見到導師時,青年感到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說:「您給我布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一個通宵,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導師接過學生的作業一看,當即驚呆了。他的聲音都顫抖了,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導師,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個晚上才做出來。」
導師讓他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叫青年當著他的面做這道題。青年很快就解開了這道題。導師激動地對青年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牛頓也沒有解出來,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這道難題,昨天給你布置題目時,不小心把寫有這個題目的小紙條夾在了給你的題目里。」後來,每當這個青年回憶這件事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可能就無法解開它。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點評:孩子大都少有循規蹈矩思想,少有畏懼心理。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難時,孩子往往能夠做得更好。其實,畏難情緒害怕的不是困難,而是害怕自身,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把畏難情緒也灌輸給孩子;應該鼓勵孩子敢想敢做,建立自信。
2、油燈的光芒依舊
一名學生因為怕麻煩老師,所以總是不敢問問題。這個老師非常細心,經過長時間和學生們的相處,老師終於發現了這個現象,就問他原因。學生說:」老師,很抱歉。您給我的答案我又忘記了。我很想再次請教您,但想到我已經麻煩您許多次了,就不敢再去打擾您了!「老師想了想,對他說:」你先去點一盞油燈。「學生照做了。老師接著又說:」再去多拿幾盞油燈來,用第一盞燈去點燃它們。「學生也照做了。這時老師笑著對他說:」其他油燈都是用第一盞燈點燃的,但是第一盞燈的光芒有損失嗎?「學生回答道:」沒有啊!「老師又對他說:」和你們分享我所擁有的知識,我不但不會有損失,反而會有更大的快樂和滿足。所以,有問題的時候,歡迎你隨時來找我。「
點評: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一個人的知識是很有限的,但經過多人長時間的互相討論、請教,他們的知識和底蘊都會有所提高,所以,如果遇到什麼問題你不會不懂,就去問別人。請教也是一門學問,每時每刻都可以去請教,只是請教的對象不同,有直接,有間接。可以向書本請教,也可以向同學、老師和家長請教。沒有請教就沒有進步,就沒有成功。
3、讓計劃讓位於行動
奧馬爾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他的頭腦里充滿了智慧,而且穩健、博學,為人們所敬仰。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問他:」您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剛—開始您是否就已經制定了—生的計劃了呢?「奧馬爾微笑著說:」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才知道制定計劃是沒有用的。「當我20歲的時候我對自己說:」我要用20歲以後的第一個10年學習知識;第二個10年去國外旅行;第三個10年,我要和一個漂亮的姑娘結婚並且生幾個孩子。
在最後的10年裡,我將在鄉村地區,過著隱居生活,思考人生。「終於有一天,在前10年的第7個年頭,我發現自已什麼也沒有學到,於是我推遲了旅行的安排。在以後的4午時間里,我學習了法律。並且成了這一領域舉足輕重自的人物,人們把我當作楷模。這個時候我想要出去旅行了,這是我心儀已久的願望。但是各種各樣的事情讓我無法抽身離開。我害怕人們在背後斥責我不負責任,後來我只好放棄旅行的想法。等到我40歲的時候,我開始考慮自己的婚姻了。但總是找不到自己以前想像中那樣美麗的姑娘。直到62歲的時候,我還是單身一個人,那時候我為自己這么大一把年紀還想結婚而感到羞愧。於是我又放棄了找到這樣一個姑娘並且和她結婚的想法。後來我想到了最後一個願望,那擾是找一個僻靜的地方隱居下來。但是我一直沒有找到這樣一個地方,如果患上疾病,我連這個願望都完成不了。這就是我一生的計劃,但是一個也沒有實現。」年輕人,不要把時間放在制定漫長的計劃上,只要你想到要做一什事就馬上去做。放棄計劃,立刻行動吧!「奧馬爾最後說。
點評: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與其給孩子制定漫長的學習計劃,不如督促孩子立即開始行動,把握好當下的時光。在具體行動中,或許會有新的發現,或許會有新的想法。如果適時做出調整,或許能夠找到更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發展的新辦法和新途徑。
4、留心孩子的特長
有一個落魄的青年流浪到了巴黎,他期望父親的朋友查爾斯叔叔能幫助自己找一份謀生的差事。」數學精通嗎?「查爾斯問。青年羞澀地搖頭。」歷史地理怎麼樣?「青年還是不好意思的搖頭。」那法律怎麼樣?「青年窘困地垂下頭。查爾斯接連的發問,青年都只能搖頭告訴對方——自己似乎沒有任何長處,連絲毫的優點也找不到。」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寫下來,我總得幫你找一份事做。「查爾斯最後說。青年羞澀地寫下自己的名字和住址,轉身要走,卻被查爾斯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寫得很漂亮嘛,這就是你的優點啊。「把名字寫好也算一個優點?青年在對方眼裡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我能把名字寫得叫人稱贊,那我就能把字寫漂亮,能把字寫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寫得好看……受到鼓勵的青年,一點點地放大著自己的優點,他的腳步立刻輕鬆起來。數年後,青年果然寫出了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這個年輕人就是家喻戶曉的18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
點評: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給予鼓勵和自我激勵。發掘一項優勢潛能,能夠極大地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擁有一些諸如」能把名字寫好「這類小小的優點,但家長卻常常忽略了。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特長「,就要留心孩子有哪些愛好,有哪些長處可以發展為」特長「,然後在這方面刻意增強孩子的興趣。
5、小約翰拼地圖
牧師正在准備講道的稿子,他的小兒子卻在一邊吵鬧不休。牧師無可奈何,便隨手拾起一本舊雜志,把色彩鮮艷的插圖——一幅世界地圖,撕成碎片,丟在地上,說道:」約翰,如果你能拼好這張地圖,我就給你2角5分錢。「牧師以為這樣會使約翰花費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這樣自己就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問題了。但是,沒過10分鍾,兒子就敲開了他的房門,手中拿著那份拼得完完整整的地圖。牧師對約翰如此之快地就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圖感到十分驚奇,他問道:」孩子,你怎麼這樣快就拼好了地圖?「」啊,「小約翰說,」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地圖也就是正確的。「牧師微笑起來,給了他兒子2角5分錢,對他說:」謝謝你!你替我准備了明天講道的題目: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就會是正確的。「
點評:解決同一問題有多種途徑、方法。孩子的思維是活躍的,也富於聯想,他們能想出很多成人想不出的東西。所以,家長要善於把握孩子的這個特點,注意孩子思維的寬闊、靈活,抓住事物之間的相關性,鍛煉發散思維能力,並引導他不斷向前發展。
6、他是最聰明的孩子
著名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從小曾經被認定是一個壞孩子。母牛走失了,樹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個人都認定是他做的。甚至父親和哥哥都認為他很壞。人們都認為母親死了,沒有人管教是拿破崙·希爾變壞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這么認為,他也就無所謂了。有一天,父親說要再婚,大家都擔心新媽媽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希爾也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媽媽放在眼裡。陌生的女人終於走進家門,她走到每個房間,愉快地向每個人打招呼。當走到希爾面前時,希爾像槍桿——樣站得筆直,雙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著她,一絲歡迎的意思也沒有,」這就是拿破崙,「父親介紹說,」全家最壞的孩子。「
令希爾永生難忘的是繼母當時所說的話。她把手放在希爾肩上,看著他,眼裡閃爍著光芒。」最壞的孩子?「她說,」一點也不,他是全家最聰明的孩子,我們要把他的本性誘導出來。「繼母造就了拿破崙·希爾,她相信他是個好孩子。對一個人有這種信心,他就會成功。
點評:不是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家長怎樣對待孩子,將決定孩子不同的命運。可是,當孩子表現不好時,許多家長卻往往一味地指責,抱怨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行,而很少想過自己的責任,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結果,很多父母把原本活潑可愛、朝氣蓬勃的孩子,變成了沒有志氣、沒有理想、自暴自棄、平平庸庸地度過一生的人。
7、我的女兒百里挑一
高考前的第一次模擬考試,女兒的成績不理想,她愁眉苦臉地對父親說,老師讓她根據自己成績在班裡的排名計算一下自己在全校的排名,在全區的排名,在全市的排名,孩子說這樣一算,她可能上專科都懸。父親馬上說:」我的女兒百里挑一。「女兒疑惑不解。父親於是算了一筆賬:初中畢業時全市近14萬人參加中考,只有3萬多人能上高中,能上市重點中學的只有幾千人,我女兒的學習成績在班裡一直保持在班級人數前1/3內,這樣算下來不是百里挑一嗎?經父親這么一算,孩子的眼睛頓時就亮了,臉上也綻開了笑容,撲上來摟著父親:」爸爸,你的賬跟老師的賬不一樣。「
點評:每一個人都是有個性的,人沒有絕對相同的。因此」人與人相比「毫無意義可言。對孩子的缺點,不去隨意談論或指責,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克服心理障礙,這才是成功父母的上上策。懂得孩子心理的父母就會用積極的態度進行比較。
8、我想做比爾·蓋茨第二
在一次英語口語課上,老師叫孩子們用英語逐一說出自己的夢想。有的說,我想當護士;有的說,我想當演員;有的說,我現在什麼也不想;有一個叫鮑勃的孩子大聲說道,我想做比爾·蓋茨第二。有人在下面小聲議論:能做到嗎?每當鮑勃跟父親談到自己的理想時,總是神采奕奕、信心十足。這個時候,父親也非常樂意做個忠實的聽眾,跟孩子一起分享他對未來的憧憬,聽著聽著,父親最後也會被他感動。(勵志故事 www.lz13.cn)有一次鮑勃的英語考試只得了69.5分,以致他不敢把試卷拿出來。父親知道後並沒有責備他。但是,鮑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英語不再有興趣。於是,每天睡覺前,父親跟孩子一起躺在床上炭彼此的夢想。父親告訴兒子,爸爸、媽媽都為他擁有這樣的夢想而自豪和高興,也相信他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有一天,鮑勃說,我一定要把英語學好,比爾·蓋茨的英語可不是蒙人的。後來,父親給他買來英語課外讀物《書蟲》,經常跟他一起閱讀,並鼓勵他每天用英語寫一篇短小的作文,堅持了一段時間後,他的英語水平便上來了,期末英語考試還得了滿分。經歷過這件事,鮑勃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點評:幾乎每個孩子都對自己未來有關好的設計,盡管他們不知道夢想實施起來有多麼艱難。但不可否認的是,夢想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巨大的激勵作用。
其實,孩子的夢想實現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夢想孩子才會有所期望,從而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即使最終沒有成就自己的夢想,但至少孩子會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發展空間。
9、一本正經的小湯姆
3歲的湯姆跟同齡的孩子一樣,喜坎吃零食,喜歡喝碳酸飲料,喜歡各種新奇的玩具。媽媽也是把他當成一個不懂什麼叫責任感,除了吃吃喝喝之外,其他都不會的小孩。不過,一次意外的機會讓她徹底改變了這種想法。
那一年,湯姆家搬到了一個新的城市,湯姆也進了一所新的幼兒園。兩個月後,幼兒園要開家長會,湯姆媽媽也在被邀請之列。去幼兒園的路上,媽媽開玩笑地劉湯姆說:」兒子,媽媽還沒有完全適應這個城市,在你們幼兒園里,媽媽更是一個人都不認識,到時候你可要幫我啊。「湯姆一本正經地說:」沒問題,媽媽。我認識那裡所有的老師和小朋友,包括每天接送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媽媽看他認真的樣子覺得很新鮮,但她也只是笑笑,沒有放在心上。到了幼兒園,湯姆開始履行他的承諾,他負責地陪媽媽到會議室,又嚴肅地把媽媽介紹給校長和其他老師,又認真地向媽媽介紹了幼兒園的每一個小朋友,最後告訴媽媽小朋友們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們的爸爸或媽媽。接著,湯姆把媽媽帶到一個沙發面前,給她端來了一杯水,」媽媽,你先坐在這兒,我去趟廁所,一會兒就回來。「正是因為湯姆的媽媽在無意之中,表現出了對湯姆的尊重,這才激發了湯姆的價值感和責任感。
點評:父母常常抱怨孩子缺少責任感。也有一些父母認為,責任心是成年人才能夠擁有的。其實,責任心是從小就應該培養的。一個人,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只有能夠得到別人的喜愛和尊重,他才能油然而生自豪的感受。在引導和放飛孩子夢想的過程中,相信孩子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塑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10、作家的基本素質
希蘿用了很長的時間寫了一篇小說,然後送給一位著名的作家,希望能得到他的教誨。她來到了作家的家裡,作家很熱情地接待了她,因為作家眼睛不太好,希蘿就念給作家聽。很快,她就讀完了,停頓了下來。作家問:」結束了嗎?「」聽她的語氣,似乎渴望能有下文!「想到這里,希蘿立刻產生了靈感,回答說:」沒有啊,後面的部分更精彩。「於是她就根據自己的想像繼續往下」念「。過了一會兒,作家又問:」結束了嗎?「希蘿心想:」作家肯定是渴望把整個故事聽完。「於是她就接著向下念。如果不是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打斷了她的話,她會一直念下去的。作家因為有事需要馬上出門。臨走前,作家說:」其實你的小說早該收筆,在我第一次詢問你是否結束了的時候,就應該結束。何必畫蛇添足、狗尾續貂?看來你缺少作為一名作者最基本的素質——決斷。決斷是當作家的根本,拖泥帶水的作品怎麼能打動讀者呢?「
聽了作家的話,希蘿後悔莫及,心想:」看來自己不適合從事寫作的事,還是放棄吧,為自己重新找—個方向吧!「很多年後,希蘿從事了繪畫的職業,但是她從心裡還是喜歡寫作,那是她兒時的夢想。但是自己偏偏不具備寫作的基本素質。人生真的是有很多不如意。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希蘿結識了一位更著名的作家,當希蘿和他談及當年給作家念小說的事情時,這位作家驚呼:」你能在那麼短的時間里編造出那麼精彩的故事,真是不容易呀!這是作為一個優秀作家應該擁有的最基本的能力!而你放棄了寫作實在是太可惜了!「
點評: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眼中會有不同的觀點,即便他們是成功人士,在更多的時候,孩子需要相信自己,堅持定自己的路,因為別人的話不一定正確作為家長,在很大程度上要給孩子以自信心,自信心比其他什麼都重要。
㈣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素材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不是靠物質能疏通的,需要關心、陪伴、愛護。這就看你有沒有真正關心自己的孩子了,凡事都想著孩子,並讓他知道,你在乎他,這樣他會明白的,這種關心你要讓他知道。
㈤ 有么有父母對孩子嚴格而成功的名人的素材
漢朝時,楊震任東萊太守,途經昌邑,縣令王密夜間拿著十斤黃金去賄賂楊震。王密說:「夜間無人知道此事。」楊震說:「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能說沒人知道呢?」從此,楊震「四知」拒金的故事,一時傳為美談。
宋元之交,世道紛亂。有一個叫許衡的人,盛夏行路時因天氣炎熱,口渴難耐,路邊正好有一棵梨樹,路人紛紛去摘梨,只有許衡一個人靜坐樹下不動。有人不解的問:「何不摘梨解渴?」許衡答曰:「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這么亂,梨樹哪有主人?」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我們的心難道也無主了?」
㈥ 有代表性的父母溺愛孩子的素材
父母溺愛孩子的事例一:女孩王芳,父母對她百般寵愛,過分照顧,年幼時一切如願以償。等到上學後,在學習上,稍遇到一點困難,就受不住,回家哭喪著臉,亂發脾氣,令父母心痛,為此,代勞一切。每天的家庭作業不會做的,父母代筆完成;在學校受到一點委屈,父母出面交涉,遇到考試不及格時,父母找關系說情。漸漸地,女孩不僅情感上脆弱,而且學習缺乏毅力。上小學留一級,初中升不上,母親通過「後門」把她移到一所鄉鎮中學,混了個畢業證書。然繼父母再託人安排進公交公司當一名售票員 。
父母溺愛孩子的事例二:獨生女欣欣,家中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十分寵愛她。平時,她只吃牛奶、麵包、雞蛋,一般的飯菜嚼在嘴裡遲遲不肯下咽。穿衣服從小要挑花色品種,要比別人漂亮。在家裡對父母說話就象下命令似的,稍不如意就哭鬧、發脾氣。在幼兒園連滑滑梯都不敢玩,出門上街走幾步路就嚷著要抱。到了5歲時,還不會穿衣服,街坊鄰居都說她象個無賴的「小公主」。照這樣發展下去,適應社會都很困難,成才就更不用說了。
㈦ 我需要作文素材,以「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給一個事例四五百字,謝謝
以「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給一個事例四五百字。
我十分尊敬她,並不都是因為她是我媽媽,而是因為我被她那渴求知識的精神深深感動。因而,她成了我學習的榜樣!
媽媽年紀已大,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但如今還在努力的打工,認為自己的文憑不夠高,如今正在奮力學習。媽媽憑借著堅持不懈的精神,現在已經在讀大專了。
記得在媽媽考試的前幾天的夜晚,她常常熬夜,有時,快要到凌晨了,才剛剛休息。記得在考前一天的一個晚上,媽媽上班回來已經是6點多了,十分勞累,但她吃好飯,歇了一時半會兒後,又開始了復習:她睜開疲勞的雙眼,看似無力地翻看書本,戴上已經200度的眼鏡,瞪大了眼鏡用筆指著字,認真地念著復習題目,然後,做在草稿紙上,她那粗糙的手在紙上飛舞著,接著,核對答案,錯了,她慢慢思考,斟酌;對了,她深吁了一口氣,繼續做下一道練習題。漸漸的,時間慢慢過去了,媽媽疲憊的雙眼慢慢閉上了,可這時,「啪」的一聲,鉛筆掉了,媽媽聽到了聲音,醒了過來,吃力地彎下腰撿起鉛筆,揉了揉眼睛,望瞭望鍾,「才10點!」媽媽叫了聲,「我怎麼就睡著了呢!」我跑到媽媽身邊,對她說:「媽媽,時間不早了,休息吧!」「沒關系,剛剛我已經休息了半個鍾頭,我還要把它補會來呢!」「可是…」「好了,佳佳,你先休息吧,明天還要早起呢!」我無奈的回到了卧室,睡在床上時,只聽見窗外呼呼的風聲,廳里奶奶唰唰的書寫聲和琅琅的讀題聲。
㈧ 怎麼樣教育孩子
1、孩子再小,所以父母都應該給足孩子面子
父母首先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給足孩子面子,讓孩子在無形之中收獲溫暖和光明。有心理學家曾說到過孩子在三歲以後是培養孩子自尊和自信的關鍵時期,家長一定不容忽視。
應該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不在大庭廣眾之下批評和數落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內心覺得顏面掃地,甚至開始出現自卑感,也影響了孩子日後的發展。當你認為孩子不行的時候,孩子就真的不行了。作為父母,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孩子毀在我們的面子當中。
2、情緒失控影響孩子性格
很多父母現在都不愛和孩子進行溝通,總是一味的靠自己猜測去瞎編亂造。往往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也變得越來越少,孩子們也開始出現了抵觸父母的情緒。情緒教育是訓練人的本質中最好的東西,它能夠使我們的知識和品德意志方面得到較強的發展,也能夠使我們的情感建立在健全人格基礎之上。
情緒教育這幾年也深受很多大人們的喜歡,重視孩子的日常性格,讓孩子正確表達個人的情緒。父母在日常和孩子交流中互相感染,互相影響。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明白這一點,就是在管好自己情緒時再去教育孩子,讓孩子從中收獲到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