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章圖片素材
可以去圖嗨網找找,素材很多。
B. 中國銀行印章什麼樣子的
一般都是橢圓、正圓、三角形、長方形的,不同銀行有不同標准。銀行對外業務使用的印章的統稱。是銀行簽發結算憑證及劃款憑證或受理客戶的印鑒及憑據。
為明確經濟責任和區分業務種類而統一刻制的有行名、行號,專門用途並限於業務的印章。業務印章包括會計專用章、業務用公章、結算專用章、票據清算專用章、現金收訖章、現金付訖章、轉訖章、聯行專用章、省轄聯行專用章、匯票專用章等。
(2)中國印章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結算專用章用於簽發委託收款、托收承付等結算款項及查詢、査復;票據清算專用章用於提出票據交換的款項清算;現金收訖章用於現金收款憑證及簽發現金存款回單;現金付訖章用於現金付款憑證;轉訖章用於已處理的一切內部轉帳憑證及收帳通知和支款通知;
全國聯行專用章用於簽發全國聯行(郵寄)憑證、信匯第三聯、聯行對帳單及聯行轉劃清單;省轄聯行專用章用於簽發省轄聯行往來憑證及有關省轄聯行事務;匯票專用章用於簽發銀行匯票及銀行承兌匯票。
C. 印章是我國的傳統藝術主要表現形式有哪兩種
一、中國傳統印章的起源與發展
印章的起源,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印章的起源是由於政治上的憑信作用。西周時,天子與諸侯是以氏族血統為紐帶的宗法關系,各國下設的官吏亦如此,所以不須政治上的表徵信物。東周以後,社會關系變化,宗法關系逐漸解體,舊貴族逐漸沒落,新貴族逐漸興起。新貴族並非因為與國君的血統關系而是以功績得官。因此,就以印章來作為憑信。當時,軍事上用虎符,政治上用璽印作為信物。以後,才逐步地從政治上轉移到經濟上,從官場轉移到民間。
另一種說法:印章應該是先用於經濟上,以後才轉移到政治上來。《周禮》是有關西周社會情況的文獻。《周禮》上曾經三次講到璽和節。璽,又稱古璽,是有關印章的眾多名稱中最早的一個。節,在古文篆作是竹節的象形。據說,古代約事,有時雙方以一段竹節中剖分執以為憑信。所以,節也是印章的名稱之一。從今日見到的許多封泥,可知先用於經濟上是比較合理的。
在秦以前,各種印章均稱為「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使用的印為璽,臣民使用的只稱為「印」。漢代諸侯、王太後使用的印亦稱「璽」,而將軍稱章。當時印章一般由專職工匠刻制。至元明以後,文人自篆自刻開始逐漸代替以往工匠奏刀的形式,形成這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與書畫相映成輝。印章作為信物的特性,古今基本未變,但唐宋以後不斷出現的閑章,可以說明印章有逐步向藝術欣賞轉化的趨勢。
二、DIY手刻橡皮章
橡皮章,指DIY手刻橡皮章,是使用小型雕刻刀具在專用橡皮磚上進行陽刻和陰刻,製作出可反復蓋印的圖案的一種休閑手作形式。刻好的橡皮章結合不同顏色的印泥,可以製造出各種效果。因材質關系,手刻橡皮章的雕刻時間比石刻和木刻短很多,不需要復雜的技巧,可以輕易上手,表現內容豐富。
而DIY手刻橡皮章的製作最早於2006年流行於日本、韓國。DIY,英文Do It Yourself的縮寫,通常被理解為「親力親為」。作為時下頗受推崇的生活方式,家裝DIY、美食DIY、美容DIY等等。各種提倡「靠自己」的理念重新整合著我們慣常的生活態度。在以往,工業化生產讓我們享受「拿來主義」的便捷,卻也讓我們失去了「自己動手」的樂趣;豐富而又貧乏,這是很多人的常態。刻刀在橡皮上刻畫出圖案的陰陽,再結合不同顏色的印泥,製作出可反復蓋印的個性圖章。字元、卡通、靜物、肖像,豐富的素材經過巧手的雕琢,讓原本普通的橡皮成為奪人眼球的藝術品。因為與石刻、木刻相比,把橡皮刻成章不僅技術上更簡單,而且還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不妨礙內容上的表達,使很多人抱著好奇的心態開始刻章,然後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日本眾多橡皮章玩家的橡皮章圖案創意作品,通過小巧、可愛的橡皮章圖案在布、紙、皮革、木材等不同材質上的應用,幻化出諸如花草、動物、廚房、童話世界等場景或主題類的創意作品。2007年DIY手刻橡皮章傳至台灣。隨後,傳入中國大陸,目前在內地也受到歡迎。在網路上,並有人專門建立「橡皮章幸福物語小組」的網站,大家可以在網上交流,展示自己圖章,交流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
三、 DIY手刻橡皮章的發展前景研究
DIY橡皮章作為與傳統印章的區別有:第一、與傳統印章里的篆刻必須憑石材及手刻工具上的變化;第二,與傳統篆刻印章的內容上的變化;第三、印章作用和運用功能上的變化。我們生活在傳統文化構築的世界中,要正確認識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現代手刻橡皮章同樣是對傳統印章的傳承與延續,每一代人都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藝術里程碑,但我們還是能從中看到一種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底蘊深在其中。所以,人們在繼續開創印章藝術的發展道路,用刀和橡皮磚記錄個人的想法。橡皮章的出現大大豐富了印章藝術的表現力,也添加了印章藝術個性化和藝術化特徵。
一件小小的藝術品如果沒有觀眾的欣賞,就會失去了社會價值。對於手刻橡皮章來說,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共鳴點式語言的情感的交流。大多數關總對於一件小小的橡皮章的理解,並非從創作者的角度,而是從藝術愛好者角度發出的。創作者通過與觀眾的情感交流,是更多觀眾更深入了解橡皮章藝術,這樣也會讓更多煩人潛在作者加入手刻橡皮章。DIY手刻橡皮章作為新式印章藝術的延伸,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思想,通過它來言趣、言時、言意。堅持傳承與創新的前提下,在創作內容,創作方法 ,表現形式等各個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創新。橡皮章是一種十分有趣和好玩的藝術,不僅是具有高度欣賞價值的藝術,而且能體會出許許多多的趣味。
科技在迅速發展的今天,印章接入其他平面設計領域也不過是一種方法、一種方式,我們要更深入探尋他們之間的共通與聯系支出,不僅為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的內在韻味,更應為今後涉及出更好的設計作品注入新的元素。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D.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一個印章用什麼材料做的
(1)、國務院的印章,直徑6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一),由國務院自製,並且國務院印章材質具有保密行,不向外公布。同時,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印章為圓形,中央刊國徽或五角星。
(2)、各種材質製成的印章認識如下:
1、紅膠印章:這種南京印章是中國傳統印章,方便實用,易蓋好用、印跡清晰、適用於各類部門章:如發票專用章、合同專用章、業務專用章、報關專用章等,由於材料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而易產生誤差,不適用於銀行印鑒印章。
2、原子印章:大多指進口原子印,印跡清晰即印即干,可以印在光滑的紙面和玻璃上.攜帶方便,可印三萬次以上,多種印油選擇.國產原子印屬稱滲透印,印跡清晰,適合印在紙面上,方便實用,是公司常用的方便印章.
3、光敏印章:利用光學原理用激光打在軟膠上,再注油使用,印跡穩定,適合圖案印章和卡通印章.
4 、牛角印章:是用牛角材質做成的,材料堅固耐用,在廣州市各大公司中使用最多的印章,印出效果穩定,適合用來作公章和財務專用章.
5、回墨銅印:回墨銅印是一種高質量和高檔次的印章,優勢:永不會變形,印油不會褪色.是近幾年剛從國外引進的印章,因它的材質好檔次高幾年之短現已成為廣大公司用作常用印章,印出的效果清晰,結構穩定,堅固耐用,可不停加油,可置換印台,可不停換顏色已獲ls09001國際質量認證。
6、日期印章:又叫號碼章,特殊印章架結構使其號碼或日期可以變動,適用於銀行用章,檢驗用章等日期或號碼需變動的印章。其號碼及章面有金屬、膠皮兩種。
7、銅印:是質量最好的印章.它用銅材材來製造,沒有半點雜質,全身閃著金色的光澤.印出效果清晰穩定,是印章中唯一能用一輩子的印章,因為它不變形,省去了公司要變更備案的煩事。
E. 中國印是什麼 意思
中國印是北京奧運會會徽的叫法。
會徽由兩部分組成。上部分是一個近似橢圓形的中國傳統印章,上面刻著一個運動員在向前奔跑、迎接勝利的圖案。又像現代文字「文」字,取意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
下部分是用毛筆書寫的「Beijing 2008」和奧運五環的標志,將奧林匹克的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完美的結合起來,同時也表明了奧運會的時間和地點。
(5)中國印章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中國印章古時稱作璽、印、寶、章,「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等,是歷史上出現過的各種習慣稱呼。
古印章流行於古代,其古樸、稚拙的風貌體現著不同時代的人們對於美的理解與追求,浸透著歷史的深沉和神秘的美感。其中有一類圖畫入印的印章,這就是肖形印。
肖形印是中國在先秦即已有之的印章形式。兩漢是古肖形印的興盛時期。那一時期的肖形印,有刻畫民族崇尚和神話傳說的「四靈印」、「虎印」、「鹿印」、「鳳印」、「伏羲印」、「神人操蛇印」等印章圖案;也有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各類肖形。
F. 怎麼識別中國各級政府的公章
根據《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印章的規定》,中國各級政府公章標志如下:
一、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印章為圓形,中央刊國徽或五角星。
二、國務院的印章,直徑6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由國務院自製。
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各部委的印章,直徑5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由國務院制發。
四、國務院直屬機構、辦事機構的印章,正部級單位的直徑5厘米,副部級單位的直徑4.5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由國務院制發。
五、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的印章,正部級單位的直徑5厘米,副部級單位的直徑4.5厘米,經國家機構編制管理部門認定具有行政職能的單位的印章中央刊國徽,沒有行政職能的單位的印章中央刊五角星,國徽或五角星外刊單位名稱,自左而右環行,由國務院制發。
六、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和臨時機構的印章,直徑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由國務院制發。
七、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的印章,直徑4.5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由國務院制發。
八、國務院部委的外事司(局)的印章,直徑4.2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由國務院制發。
國務院部門的內設機構和所屬事業單位,法定名稱中冠「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國家」的單位的印章,直徑4.2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單位名稱,自左而右環行,由國務院制發。
九、自治州、市、縣級(縣、自治縣、縣級市、旗、自治旗、特區、林區,下同)和市轄區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徑4.5厘米,中央刊國徽,國徽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發。
十、地區(盟)行政公署的印章,直徑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機關名稱,自左而右環行,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制發。
(6)中國印章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各種公章的規格尺寸
1、各級政府、各級法院、各級檢察院,中央刊國徽,直徑為4.2cm, 圓邊寬為0.1cm,國徽外刊各級政府或各級法院、各級檢察院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印章使用簡化的宋體字。
2、黨委機構一律為圓形,中央刊鐮刀、錘子,直徑為4.2cm, 圓邊寬為0.1cm,鐮刀、錘子外刊黨組織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印章使用簡化的宋體字。
3、工會章一律為圓形。直徑為4.2cm,外邊為雙邊,外邊為粗邊,邊寬為0.1cm,內邊為細邊,邊寬為0.01cm.上弧為單位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印文使用簡化的宋體字。
4、國有企業、國營股份制企業等公章(包括公司章、部門章)一律為圓形,直徑為4.2cm,中央一律刊五角星,星尖直徑為1.4cm,圓邊寬為0.12cm,五角星外刊單位名稱,自左而右環行,或者名稱的前段自左而右環行、後段自左而右橫行,即單位部門名稱放在星下方作橫排,印文使用簡化的宋體字。
5、專用章一律為圓形,直徑為4.0cm,圓邊寬為0.1cm,上弧為單位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專用章內容放在章的下邊作橫排,印文使用簡化的宋體字。
6、其他企業所屬部門及個體、私營企業的印章規格為圓形,直徑為3.8cm,圓邊寬為0.1cm,中央刊五角星,印章上刊刻營業執照上核準的企業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印文字體一律使用簡化的宋體。
7、工商企業合同專用章不論何種經濟成分一律為圓形,直徑為5.8cm,圓邊寬為0.15cm,上刊企業名稱,自左而右環行,中央不刊五角星,企業開戶銀行、銀行帳號、電話號碼及企業地址,自上而下橫排,如刻多枚合同專用章,印章下端應加刻編號,印文使用簡化的宋體字。
8、有限責任公司印章一律為圓形,直徑為4.0cm,專用章和公司所屬部門印章直徑為3.8cm,圓邊寬為0.1cm,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企業名稱,自左而右環行,或者名稱前段自左而右環行,後段自左而右橫行,印文使用簡化的宋體字。
9、股份有限公司印章一律為圓形,直徑為4.2cm,圓邊寬為0.12cm,專用章和公司所屬部門印章直徑為4.0cm,圓邊寬為0.1cm,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企業名稱,自左而右環行,或者名稱前段自左而右環行,後段自左而右橫排,印章使用簡化的宋體字。
G. 求紅色印章素材,背景要透明的不要白色的,謝謝
全是透明背景的。
H.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印章是什麼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國家印章,如下圖: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印章邊長9厘米、厚2.7厘米、柄長10.9厘米。是新中國第一大印,為方形圓柄,印面邊長7厘米、章體厚2厘米,柄長9.3厘米,銅胎鑄字。整體造型有氣勢,15個字的宋體印文搭配對稱、嚴謹。
2、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了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0月1日正式就職。在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前,它是行使國家權力的最高機關。該印章是中央人民政府頒布批准有關法律、法令、施政方針、條約、命令和行使其他權力的憑證。
(8)中國印章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印章歷史背景:
1、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對外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內領導國家政權」。中央人民政府印是國家主席或中央人民政府頒發各種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權力時鈐印公文的憑證信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2、1949年6月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會成立後,周恩來就委託陳叔通邀請治印名家為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和下屬機構治印,實際上副秘書長齊燕銘主抓了國印等的籌劃和研製工作。9月27日後,國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印文正式確定。
3、1949年10月27日,政府印鑄問題最後討論稿上交,經毛澤東和周恩來審批後,國印即交付刊鑄,31日上午九時鐫刻完成上交並被使用。
4、新中國的開國大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與金鑄玉制、炫耀家天下威權的封建王朝的傳國玉璽相比,這方材質普通的印章彰顯了共和國權力歸於人民的現代國家信念,它莊重而神聖。
I. 哪裡有古代印章的圖片
中國的印章文化 歷代璽印名稱的變遷
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的印獨稱「璽」,臣民只稱「印」。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後稱為「璽」的。唐武則天時因覺得「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並用。漢將軍印稱「章」。之後,印章根據歷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鍾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范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 亦稱「圖章」。古稱「璽」。秦統一六國後,皇帝所用的專稱「璽」,以玉為之,故後世有「玉璽」之稱; 官、私所用的均改稱「印」。至漢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稱。唐以後,皇帝所用或稱「寶」,官、私所用又有「記」、「未記」、「關防」、「圖章」、「花押」等名稱。 文字形制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印章的出現和使用,一般認為始於春秋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對象、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而官印又像征權力。後筒簡牘易為紙帛,封泥之用漸廢。印章用硃色鈐蓋,除日常應用外,又多用於書畫題識,遂成為我國特有的藝術品之一。古代多用銅、銀、金、玉、琉璃等為印材,後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後盛行石章。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而當時發動機慣例,凡在戰場上虜獲的印章必須上交,而官吏遷職、死後也須脫解印綬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職連姓名的,以及吉語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實品。其它在戰國時代的陶器和標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諸侯國的金幣上,都用印章蓋上名稱和記錄上製造工匠的名姓或圖記性質的符號,也被流傳下來。戰國古璽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這些古璽的許多文字,現在我們還下認識。朱文古璽大都配上寬邊。印文筆劃細如毫發,都出於鑄造。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印文內容有「司馬」、「司徒」等名稱外,還有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內容還刻有吉語和生動的物圖案。
秦印 指的是戰國未期到西漢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書體和秦漢量,秦石刻等文字極相近,所有較戰國古文容易認識。秦印多為白文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為多,低級職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約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長方形,作「日」字格,稱 「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長方形,此外還有圓和橢圓的形式,內容除官名、姓名、吉語外還有「敬事」、「和眾「等格言成語入印,風格蒼秀。與漢印並為後世篆刻家所學習。
漢官印 廣義地說是漢至魏晉時期的官印的統稱。印文與秦篆相比,更為整齊,結夠構平直方正,風格雄渾莊重。西漢末手工業甚為發達,所以新莽時代,(「新「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為精美生動,漢代的印章藝術登峰造極,因而成為後世篆刻家學習的典範。兩漢官印以白文為多,皆為鑄造。只有少數軍中急用和給兄弟民族的官印鑿而不鑄。
漢私印
漢私印即為漢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數量最多、形式最為豐富的一類。不僅形狀各異,朱白皆備,更有朱白合為一印,或加四靈等圖案作為裝飾的,進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帶鉤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還加上吉語、籍貫、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輔助文字,鈕制極為多樣,充分顯示了漢代工匠的巧思。兩漢私印仍以白文為多,西漢以鑿印為主,東漢則有鑄有鑿。
漢玉印
兩漢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貴稀少的一類。「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貴卿和士大夫的一種高雅風尚。一般玉印製作精良、章法嚴謹、筆勢婉轉,粗看筆劃平方正直,卻全無板滯之意。由於玉質堅硬,不易受刀,也就產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謂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於玉質的不易腐蝕受損,使傳世下印得以比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來面目。
官印
官方所用的印章。先秦時用印通稱「璽」。秦統一六國後,始有「璽」(帝、王專用)與「印」(官、私均用)之分。歷代官印,各有制度,以別官階和顯示爵秩"一般比私印大,謹嚴穩重,多四方形,有鼻鈕,印文布局自然舒展不亂。秦多用斯篆入印,字數不定為纖細白文,以田字日字為界格,疏密有致,自然生動。 承秦制,帝、後及諸侯王所用稱「璽」,列侯、承相、太尉、前後左右將軍、鄉亭侯,將軍部屬、郡邑令長等所用皆稱「印」,將軍所用稱「章」。 武則天嫌璽音不祥遂改稱「寶」,宋元明清多沿用;印大逾4寸,印鈕改為直柄,從長寸許至長約一握,居印當中,所謂「印把子」,以示權力。元用蒙文入印。明沿用九迭篆入印,又有關防、長方形官印,多潤邊粗朱文。清多合用篆文、滿文。
魏晉南北朝印
魏晉的官私印形式和鈕制都沿襲漢代,但鑄造上不及漢印精美。傳世的給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較多,用刀如刻如鑿,書法風格表現為舒放自然,從而成為一個時期篆刻風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國傳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鑿款比較草率,官印未見鑄印。
隋唐以來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時代,印面開始加大。隨著紙的普遍應用,朱文逐漸替了白文。許多官印印背上開始有年號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並開始運用屈曲的「九迭文」入印(古代的「九」為數的終極,故有此名,並不一定要九迭,?可以隨筆劃的繁簡而變化)以便填滿印面。唐宋時代開始以隸楷入印,清代官印滿文,漢文兩體兼用,同刻於一印之中。無明清代各代農民政權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們珍視的文物。
宋元圓朱文印
魏晉以來,紙帛逐漸代替竹木簡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鈐蓋於紙帛,到文人畫全盛時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寫,印工攜刻的印章已詩文書畫合為一體,起到了鮮艷的點綴作用,為書畫家所喜愛。在這個階段,首先是宋末無初的書畫家趙孟俯對篆刻藝術大力提倡,由於書法上受李陽冰篆書的影響,印文筆勢流暢,婉轉流麗,產生了一種風格獨特的印章——「圓朱文」的印,為後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宋以來的兄弟民族在漢民族文化的影響下,曾依據漢字書法創造了本民族文字,並把他們的文字仿效漢字篆體用於官印,傳世較少,所見的印文有金國(女真)書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書,其中有許多文字還不認識。
半通印
印章形式之一。秦漢時期下級官員所用之印,其形為直長方,約為正方官印即之半,故名。私印亦有長方形的。
封泥
我國古代公私簡牘大都寫在竹簡、木札上,封癸時用繩縛,在繩端或交又處加以檢木,封以黏土,上蓋印章,作為信驗,以防私拆現象。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遺跡——蓋有古代印章的乾燥堅硬的泥團。由於原印是陰文,鈐在泥上便成了陽文,其邊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寬邊。封泥的使用自戰國直至漢魏,直到晉以後紙張、絹帛逐漸代替了竹木簡書信的來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後世的篆刻家從這些珍貴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鑒,用以入印,從而擴大了篆刻藝術取法的范圍。
私印
私印是官印以外印章的總稱。體制繁雜,以形制而言,有一面印、二面印(即穿帶 印、子母印、帶鉤印、六面印、聯珠、套印等;以文字而言,有姓名印、 臣妾印、齋堂館閣印、詩詞印、收藏印、吉語印、花押印、象形印、迴文 印朱白相間印等。
吉語印
吉語印既以吉祥的詞語為印文的印章。常以大利、大幸、長榮、長富、宜千金、 宜子孫一類的言語入印。秦有小璽作:「 疾除,永康休,萬壽寧。」也有姓名 上下加附吉語的。多見於漢代的兩面印中。
穿帶印(又名「兩面印」)
私印的一種。印體左右有孔,可以穿帶,故名。印的上下兩面都刻有印文, 大都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字型大小,故又稱「兩面印」。盛行於漢代。
朱白相間印
私印的一種。以朱、白印文相組合的印多見於漢代之兩面印中,有一 朱一白、一朱二白、二朱一白、二朱二白、三朱一白等。一般左右分朱白,也有上下分朱白的;筆畫少者作朱文,筆畫多者為白文,並把白文列成滿白,使朱白之間,各適其宜,致整方印融洽調和。朱白的原則大致根據筆劃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筆劃較少,白文則相反,從而達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諧效果,這類印大多用於私印,未見用於官印。
子母印
子母印又稱「璽印」,是大小兩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印文多作朱文。始於東漢,盛於魏晉六朝。一般鑄有獸、龜等鈕,外大印為母,鈕作母獸,內小印為子,鈕作子 獸,可套入大印內,合成母抱子狀,因稱「子母印」。有母印鈕作獸身,子印鈕作獸首,套合成為完整獸形者,故也稱套印。有一母一子的套印、一母三子的二套印等。在一方印章的體積中,兼備了幾方印的使用價值,古代印匠的工藝水平由此可見。
套印
由大小數印套合而成的印章。漢代之「子母印」即套印之一。套印分若干層,有多至五六層者,每層(即被套的每方印)五面都可刻印。最末一層為小方 印,可刻六面。明清以後,為便於攜帶,套印多以銅、石、牙等製成。
象形印
亦稱「圖案印」、「肖形印」,是刻有圖案印章的統稱。古代象形印,一般刻鑄 有人物、動物等圖像,取材寬廣,渾厚古樸,簡練生動。多白文,一為純 圖畫,一為圖畫中附有文字,今所見者以漢代居多。
圖案印
圖畫入印自戰國到漢魏都有,以漢代為最多。又稱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樣,簡練生動,除了人物、鳥獸、車騎、吉羊、魚雁等圖案外,常見以吉祥的四靈(龍、虎、雀、鳳)入印的,這類印又稱為「四靈印」。
鑿印(又名「急就章」)
一般鑿印是指刻印的一種方法——在預制的金屬印胚上鑿刻印文;也指用此法刻成的印章。其印紋文字錯落有致,大都為將軍印和頒發給少數民族的官印,流行於漢魏晉南北朝。相傳其起源是因軍中官職往往急於任命,印信大都倉促鑿成,故別稱「急就章」。此法為後世篆刻家所仿效。
鑄印
製作金屬印章的方法。通常先刻蠟模,用黏土作范於模之四周,熔金屬澆注 入泥范而成,故也有將鑄印稱為「撥蠟」的。古代鑄印,有隻鑄印胚,後刻 鑿印文的;有印胚印文同時澆鑄的。印文精巧工整,別具一格,為後世篆 刻家所取法。
J. 有這種印章嗎,五角星中間是空的。見圖。
印章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是很常見的。常見的印章有公章、專用章等,也有用於表達個性與創意的圖案印章。那麼如何才能製作出這樣的印章圖案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方法。
工具原料Photoshop(CS5)
方法/步驟分步閱讀
1
/6
打開Photoshop(CS5)軟體,打開一張我們網上找的一個印章圖片;
2
/6
點擊【橢圓選框工具】,按照圖片印章輪廓畫出一個圓形選框,點擊【新建圖層】圖標,新建一個圖層後,點擊【編輯】-【描邊】,將寬度設置為20,點擊【確定】;
3
/6
點擊【多邊形套索工具】,描出五角星圖案形成選區,點擊【新建圖層】圖標,新建一個圖層後,點擊【填充工具】,將選框填充為紅色。完成後將兩個圖層拉動到下方;
4
/6
點擊【橢圓工具】-【路徑】,畫出一個圓形路徑。點擊【文字工具】,滑鼠移動到路徑上方,點擊路徑,輸入文字「MHSJS001夢幻設計師」後,將文字圖層【轉換為智能對象】,並旋轉到適合的位置;
5
/6
點擊【文字工具】,輸入「研究專用章」,並調整好位置、大小、字體等參數。點擊【剪切工具】,進行圖片剪切後,刪除白色背景圖層;
6
/6
完成後點擊【存儲為】,將文件存儲為png格式文件即可起源
拼音:yìn zhāng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老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鍾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范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印
戰國時期,主張合縱的名相蘇秦佩戴過六國相印。近幾年來,出土的文物又把印章的歷史向前推進了數百年。也就是說,印章在周朝時就有了。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而當時的慣例,凡在戰場上虜獲的印章必須上交,而官吏遷職、死後也須脫解印綬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職連姓名的,以及吉語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實品。其它在戰國時代的陶器和標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諸侯國的金幣上,都用印章蓋上名稱和記錄上製造工匠的名姓或圖記性質的符號,也被流傳下來。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一般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印文筆畫細如毫發,都出於鑄造。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印文內容有「司馬」、「司徒」等名稱外,還有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內容還刻有吉語和生動的物圖案。朱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