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修行人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吊車圖片動態圖 2025-08-05 17:21:54
最美鍾表手機壁紙圖片 2025-08-05 17:19:17

修行人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7-30 13:50:18

❶ 真正的修行之人是什麼樣的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修行其實就是修心……真正的修行人一般都很低調,在世界中默默利益眾生卻不求回報。
具體的說的話,不說是非,一心念佛,或者受持經咒為眾祈福。行為端正,守信用……作眾善而不以為意,但求迴向圓滿菩提普度眾生。

❷ 所謂修行之人指的是什麼

凈空法師--- 一個真正修行人,天天發現自己的過失,天天認真改過,改過就叫做修行。

1 一個真正修行人,天天發現自己的過失,天天認真改過,改過就叫做修行。如果我們一天都沒有發現自己的過失,換句話說,你這一天沒修行;一年都沒有看到自己的過失,你這一年也沒修行。

2 我們居住的這個環境,到處都是惡緣,惡緣是什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要是禁不起誘惑,天天為貪嗔痴三毒忙個不停,你天天往下墮落,你還是免不了輪回,免不了三途!娑婆世界這個因是什麼?就是貪嗔痴三毒煩惱,所以一定要舍。

3 佛法的行門無非是懺悔、改過而已,一天不改過,一天增長罪業,增長迷邪染,增長貪嗔痴!貪嗔痴的反面是戒定慧,換句話說,一切眾生在世間,如果不是每天戒定慧增長,肯定就是貪嗔痴增長。

4 現在的外緣很不好,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我們是哪一方面在增長,哪一方面在衰退?如果我們貪嗔痴天天在衰退,戒定慧天天在增長,這一生就沒有白來,這一生就過得有意義、有價值。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認真去干!

❸ 為什麼修行的人總是會有很多磨難

修行 磨難

今天給大家講「修行人」。我們每個人都有修行,那麼修行人這幾個字到底意味著什麼?你們徒弟稱不稱職?如果是一個修行人,必須要有一個境界,首先要對人世間任何苦的事情,在人間發生痛苦事情的時候,都要有承受能力,境界要慢慢提升;而且修行的人,修到一定時期,要不覺得痛苦,因為當你覺得痛苦時,你還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修行的境界要提升到一定的層次,才能被稱為修行人。

作為修行人,首先要做到不生煩惱,你今天在修行,而煩惱四起,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修行的人,就算煩惱已經生起了,自己要在心中立刻制止,這才能稱得上是修行人。修行人,就算生起煩惱了,為什麼說就算生起煩惱了,因為人都有七情六慾,有煩惱障出來時,你要立刻制止。告訴大家我們在修行中會有一個魔出來,這個魔在佛法里稱為煩惱魔,煩惱越多你的魔障越深。必須把這個魔障驅除。如何消除煩惱魔?首先要想到自己是一個修行人,和別人不一樣,不能痛苦,就算痛苦來了也要制止,而且要慢慢不覺得痛苦。煩惱魔來時,最好的方法是要順境,順著境界走。逆境來時也要保持平靜不起波浪,不管什麼災難來了,先平靜下來。

心中不起波浪,其實這就是佛法里講的禪定,禪定是修學佛法里比較高的境界。如果沒有定力,人間的一切能起煩惱。希望你們能修學一點佛法里的禪定。禪定能讓混亂的思緒平靜下來,任何人間事不能深究,我們要學禪的精神,禪的精神就是境界,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都是順著境走,用一顆平靜的心,心中不起波濤。猶如小河裡的水滾滾而來,一流到大海里,什麼波浪都沒有了。有禪定的人,心猶如大海一樣寬廣能容納洶涌的波濤,而不起浪花。禪定必須自己先穩住,才能定。

心氣任運。一個人的心所產生的氣場就任由它去運作,任由它去運動,不要阻止自己的氣場。比如:當一個人很不開心在生氣時,如果你阻止他不要發脾氣,不要難過等等,接下來他就會生病,讓他去講,讓他去發泄,發完了就沒事了。如果阻止他這個氣場向外發泄,接下來就有麻煩了,最容易生癌症,或各種肝病。心中的氣場隨運走,走到哪裡就應該修到哪裡,稱為正;並不是惡運來時,就不修了,或好運來時就不修了,這都是不對的,應該是不論好運還是惡運都要好好修。

明覺恆住。明白了,覺悟了之後,首先能減少執著,因為執著的人是不明白道理的,明白道的人絕對不會執著。明覺恆住,就是永恆的明白,永恆的覺悟,然後才能常住,才能留住,如果不明白,沒有開悟的人,是不能永恆覺悟的,是留不住的。用人間的話講「看透了」,看透了,不自私了,看淡名利了,你就明白了,就覺悟了,這個永恆在心裡才能站住腳,這叫恆住。你們要記住:「一切自然來,一切自然去」。

大千世界的一切事物無論好壞都是自然來去的,來也空空,去也空空,如果你能經常這樣想,你心中就不會起波濤,會明白身上所發生、所接觸的事情都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會明白現在受苦是因為前世沒有修,所以今世受報是很自然的,你說還會再執著嗎?心中不執著,你聰明的智慧就永恆住世人間了。要離開渴望求取,渴望是非常飢渴希望得到,想想看人能得到什麼?如果得不到渴望的東西,換來的就是痛苦和煩惱。求取,明明不是你的,想獲取,但求時是非常痛苦的。希望在人間修行的人,把渴望求取全部忘掉。渴望來的就是痛苦,求取來的不是你的,自然來的才是你的。

任何念頭的升起,均能一剎那驅除,不要殘留在心中,因為殘留在心中之後就會給你帶來劫難。任何事物,任何念頭的升起,佛法里講可以在瞬間驅除,可是你們是任由念頭在大腦中翱翔,當一個私心,當一個貪念,當一個很不好的念頭在腦子里升起時隨它去,那就麻煩了。比如,當聽到一個好朋友賭博贏了錢,腦子里就會一下子想到自己,實際上我也有這運氣的,當這念頭一出來,你馬上要把它驅除,我不能這樣想,更不能去做,是不可以的,我絕對不能做,要一下子把這個念頭消除。

又比如:用水筆在黑板上寫字,就算是黑色的墨水,當你剛剛寫上去時用手很容易擦去,但是幾秒鍾之後,就不容易擦去了。當有不好的念頭升起時,就會在你的八識田中種下不好的因,菩薩教我們一個驅除的方法,當你有不好的念頭時,當你有不好的想法時,當你憤怒時,你要趁它剛剛出來的一瞬間馬上驅除,如果能在瞬間驅除,你就是一個智者。當一個不好的念頭升起時,就會在心中生一個惡果,不要殘留在心中,所以菩薩教我們要快斷除,如果殘留在心中就會給你造成孽影。

一般人在沒有證道和開悟之前,誹謗他人開悟法門,將有百劫,輪回一千個生,百世斷佛性。一般的人在沒有開悟,還沒有得到佛菩薩這個道之前,他沒有開悟,他如果誹謗開悟法門,一定有惡果。開悟法門是普遍講的,不是專指某一個法門,你不開悟你就沒有這個法門,你開悟之後就得到這個法門。你誹謗它,你有百劫(一劫為一個受難),一千個生,百世斷佛性。如果一個人誹謗一個正道,他有一百個劫難,有一千個生死輪回,投生一百世沒有佛性了,再也看不到佛性了。就像投胎到畜生道一樣。

沒開悟的人實際上是沒有得到這個境界,沒有境界的人不要去給他講法。師父給你們講,許多弟子在修,但是他們的腦子是沒有超脫凡塵的修,應該把人世間的凡塵超脫,超脫實際就是開悟,開悟之後的修,

修出來的感覺和沒有脫離人間的煩惱道在修,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一個是帶著煩惱在修,一個是完全超脫煩惱道在修,你們說修出來的是不是一樣的?一個是真空包裝,腦子里很乾凈,一個是腦子里雜念多多,妄念不斷。比如:你在念經時,一邊做事一邊念經和你規規矩矩在佛堂里安安靜靜念經,念經的效果能一樣嗎?你們把自己修心的境界拉到煩惱道,然後再修是很累的。

恭錄 修行人應明覺恆住

❹ 為什麼修行的人看起來很年輕

下面是我個人的對這個問題的粗淺看法,僅供參考:


從身體上來說,

  1. 修行人飲食知量,不非時飲食。這樣就避免吃過多的東西給身體器官造成負擔導致不舒服乃至疾病。同時不非時飲食(如避免睡前飲食等)可以保證睡眠的質量以及清醒的頭腦,這樣就會整個人很健康,精神。

  2. 不過度睡眠,因為煩惱較少(指粗重的煩惱),一般修行人睡4至6個小時,睡眠質量會比較高。一般人可能8個小時都不夠睡,睡覺做夢都在想著俗事,睡眠時間過長或質量不好就會造成昏沉,臉色看起來也會顯老。

  3. 修行人需要經行,跪拜,運動量剛好足夠保持活力,但又不至於太激烈而造成疲勞或損傷。


從心靈上來說,

  1. 佛教的戒定慧三學的目的是為了最終斷除煩惱,即使沒有達到目標,也可以減少煩惱。通過行持戒律,積福行善,心裡遠離不健康的情緒,所以漸漸的慈眉善目,別人願意親近。

  2.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煩惱減少,通過觀察修培養了智慧,就會有真正的不退轉的自信,有自信的人看起來也就年輕。


從因果上來說,

修行人不殺生,憐憫生命,自己也會得長壽。修行人樂於助人,自己會得身體健康有力氣的果報。懂得修行的人是具足智慧的人,無論出世入世,自己都會得到方便。


❺ 為什麼修行的人磨難很大 就是因為沒有真正的佛心

想斷生死,出離輪回苦海,哪有那麼容易?再說,修行的人磨難很大,這是世間人的看法,修行佛法人沒有這么認為的。其實世間人磨難更大,僅貪嗔痴的煩惱,就讓世人苦不堪言,更不用說別的了。
所謂磨難,就是逆緣。修行人沒有逆緣,只有增上緣和逆增上緣。就是遇到逆緣,也視為增上修行的動力緣。一切諸法,都是成佛因緣,這才是修行人的當有的心態。另外說修行人沒有佛心,更是顛倒。不能說一個人業障重,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就說人家沒佛心,。既然一心向佛來修行,就是開顯本心佛性的開始。修行就是成佛的過程,其中有很多困難要克服的。不可以把經受磨難,克服困難的過程,錯稱為沒有真正的佛心。什麼叫真正的佛心?知眾生心皆是佛心是真正佛心,出離世間法的心是真正佛心,發菩提心於一切眾生同圓種智的心是真正的佛心。

❻ 修道的人和普通人的區別是什麼

普通人和修行人的主要區別:

1、是否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普通人介意別人怎麼看他(欣賞或不欣賞,喜歡或不喜歡),所以有求皆苦;而修行人不介意別人怎麼看他,所以無欲則剛。

而實際上,天下本無事,「多想」自擾之,越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往往就意味著自己越不清楚別人怎麼看。而越不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往往也意味著自己越清楚別人怎麼看自己。這是因為自己已出離了先入為主、一廂情願和主觀臆測,而能客觀如實地了知事物的各種因緣、來龍去脈。

(6)修行人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學道人的五種心主要為以下五種:

1、要為生死心切

學道的目的是為了斷煩惱、了生死。人活在世上,要經歷諸多磨難和痛苦,如果再不珍惜人生,作惡多端,以後還會在六道之中輪回,求出無期,苦不可言。一個學道者從入道之初就應當認識到生死輪回的苦楚,從而真為生死發慈悲心。

2、要知身是苦本,心是妄想造業之本

修道者要認真修道,要時時想到身是苦本,想到自己在五濁惡世中所受到的各種苦難,更加增長自己的道念,從而積極向上,早日成就。

3、要看破,功名富貴,聲色貨利,都是虛華不實

功名富貴,聲色貨利,都是人之所愛,很少有人能夠看破。我們常說「名韁利鎖」,意思是說名和利就像韁繩和枷鎖一樣束縛著人的自由,使人得不到解脫。如果我們能看淡一些這些名利,我們將會過得輕松而充滿樂趣。

4、要怕今生造下惡業,將來一墮地獄,無人救護

學道之人應當明因識果。在修學道法的過程中,始終要將因果放在心中,時刻銘記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時常畏懼惡報之苦,在日常修行生活中,時刻要想想如果人造作種種惡業,將會遭受境遇不同的苦報,或來世或生生世世在地獄之中受各種各樣的苦難。

5、要知現在命根,只此一息之間

對於生命如此短暫和脆弱,我們要珍惜生命,善用人生來精進修道,不要將修行的事都拖到明天去做,要知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一旦學道者失去人生,再想用功修行,已經沒有這樣的機會,更談不上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