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地理筆記黃土高原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中國有多少國旗黨旗圖片 2025-08-05 14:54:10
凄涼的男人背影圖片憂傷 2025-08-05 14:53:57
法律高清圖片素材 2025-08-05 14:52:56

地理筆記黃土高原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7-30 07:11:59

㈠ 黃土高原地理圖

㈡ 求!~!!高中地理筆記!

高中地理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地理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合集。

㈢ 黃土高原的具體地理位置在哪裡

世界最大的黃土高原。在中國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烏鞘嶺以東、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跨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及河南等省區,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海拔1500到2000。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高原上覆蓋深厚的黃土層,黃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間,最厚達150∼180公尺。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但由於缺乏植被保護,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的塬、墚、峁。
在中國北方,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區,面積40萬平
黃河流過黃土高原方公里佔世界黃土分布70%,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厚50—80米,氣候較乾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
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絕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塊狹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機械化。水土流失嚴重。黃河每年經陝縣下洩的泥沙約16億噸,其中90%來自黃土高原,隨泥沙流失的氮磷鉀養分約3,000餘萬噸。綜合治理黃土高原是中國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點項目,治理方針是以水土保持為中心,改土與治水相結合,治坡與治溝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實行農林牧綜合發展,這種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績。黃土高原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煤炭、石油、鋁土礦等資源,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㈣ 八年級地理「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的形成過程

黃土高原形成初期,地面平坦溝壑少,原面平整,地形類型稱為黃土塬。黃土高原水土流失使地表面形成許多溝壑,地面破碎,此時的地形稱為黃土梁。隨著水土流失的繼續,更多的土壤被沖走,地面更加破碎,呈現出更多的溝壑和一塊塊饅頭狀的小丘,此時的地形稱為黃土峁。由黃土塬到黃土梁到黃土峁,其實質是黃土高原不斷被破壞的過程。

㈤ 中國4大高原,4大盆地,3大平原,重要山脈的地理位置,要帶圖片。

中國4大高原

一、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因此有 " 世界屋脊 " 之稱。青藏高原面方公里,海拔大多在 3500 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肅、雲南的一部分原周圍大山環繞,南有喜瑪拉雅山,北有阿爾金山、昆侖山和祁連山,西為喀喇昆侖山,東為原內還有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這些山脈大多超過 5500 米,其中喜瑪拉雅山有過 8000 米。

二 、內蒙古高原

內蒙古高原位於中國北部,是中國的第二大高原。內蒙古高原開闊坦盪,地面起伏和緩。從飛機上俯視高原就像煙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稱之為「瀚海」。
高原上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滾滾的沙漠,是中國天然牧場和沙漠分布地區之一。內蒙古高原氣候十分乾燥,沙漠分布面積要佔全國沙漠總面積的37.8%。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庫布齊沙漠等。

三 、黃土高原
在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分布著最具特色的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北起長城,南達秦嶺,西抵祁連山,東至太行山,橫跨陝西、山西等六個省區,總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闊、最深厚、也最典型的黃土地貌區。
這塊遼闊的地域,海拔大約在1000~2000米之間,黃土層厚度達100米左右,最厚的地方可達20O米以上。由於黃土質地疏鬆,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節,且多暴雨,加上森林和草原大多遭到歷代不合理利用和破壞,所以水土流失非常嚴重,流水把高原侵蝕切割成許多溝塹縱橫的黃土地貌。黃土高原絕大部分地區,已成為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丘陵溝谷區。同時,被沖走的土壤,順著黃河的大小支流,帶到下游,淤塞了河道,造成黃河下游的洪澇災害。所以,同水土流失現象作斗爭,不僅成為改變黃土高原面貌的重要措施,也是治理黃河的一個根本問題。

四 、雲貴高原

雲貴高原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省境內,海拔1000-2000米,是中國的第四大高原。
雲貴高原分布著廣泛的岩溶地貌,它是石灰岩在高溫多雨的條件下,經過漫長的歲月,被水溶解和侵蝕而逐漸形成的。地下和地表分布著許多溶洞、暗河、石芽、石筍、峰林等稀奇古怪的地貌。雲貴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發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區之一。

四大盆地

1、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40多萬平方公里)

2、四川盆地(26萬多)

3、青海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25.78萬)

4、新疆北部准噶爾盆地(18萬)。

3大平原: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的三大平原,其中最大的平原是東北平原。

1、東北平原:位於我國的東三省境內,是三大平原中面積最大的,達35萬平方千米,又分為松嫩平原(在松遼盆地),遼河平原以及三江平原(在三江盆地)三部分。它被譽為黑土地,這里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是我國十分重要的糧食產區。

2、華北平原:即黃淮海平原,是黃河,淮河,海河沖積成的。華北平原以西就是黃土高原,只有一山之隔,因此近年來經常受沙塵暴的影響;另外,華北平原由於產業分布原因,空氣污染也比較嚴重。但是處於我國腹地,經濟較好,是重要的糧食產區。

3、長江中下游平原:號稱中國三大平原之一,其實不是一個整體,三個板塊彼此有很長的大山隔離、以長江相連。位於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省市,海拔在50米以下,由長江沖積成的,河網密布,水量充足,適於水稻等糧食生產,因此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部分在盆地里:東北平原里,松嫩平原在松遼盆地中部、三江平原在三江盆地;長江中游平原里,兩湖平原在兩湖盆地,鄱陽湖平原在南昌盆地;華北平原很大部分在渤海-華北盆地帶。

㈥ 八年級下冊地理筆記

這里是整理的筆記http://m.doc88.com/p-2758103432896.html
1、我國氣溫、降水、地勢的分布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反映了我國自然環境的差異顯著。
(1)自南往北,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降低。(2)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3)自西向東,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逐級下降。
2、在自然環境差異的基礎上,人類活動也呈現明顯的差異。
(1)我國農業具有西牧東耕、南稻北麥的分布特點;(2)人口、城市、交通線表現為東密西疏的分布特點;(3)經濟發展水平東部高,西部低
3、秦嶺—淮河一線就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以北和以南地區均有明顯的差異。
(1)秦嶺——淮河以北農田多為旱地,以種植小麥、大豆為主,一年收獲一次或兩年收獲三次。交通運輸以陸路運輸為主,;民居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
(2)秦嶺—淮河以南地區農田多為水田,以種植水稻、油菜等為主,一年收獲二至三次。水運仍然是人們常用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民居屋頂坡度大,牆體高。
(3)秦嶺—淮河一線以南、以北地區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氣溫和降水的影響(氣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響
(4)秦嶺—淮河一線是溫度帶中(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是干濕地區中(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四大地理區域
1、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重點記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依據和名稱)
第六章 北方地區第一節 自然特徵與農業
黑土地  黃土地
1、位置:我國北方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2、地形: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部有面積廣闊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3、氣候:北方地區地跨我國的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屬於半濕潤區。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於夏季。
4、人們常把東北平原稱為「黑土地」。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又常被稱為「黃土地」。
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1、北方地區平原面積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本區降水偏少,耕地多為旱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等糧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經濟作物,成為我國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2、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且集中於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目前,國家採取了南水北調等跨流域調水措施。發展節水農業,才是這里農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節 「白山黑水」——東北三省
山環水繞  沃野千里
1、我們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倉」來形容東北三省。
2、東北三省積雪期長,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
3、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位於我國的東北部。
4、東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東部為長白山地,鴨綠江和圖們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北部為小興安嶺,西倚大興安嶺。北部黑龍江是中俄兩國的界河。中間位東北平原。5、東北三省氣候冷濕。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大興安嶺北部地區長冬無夏,只有南部的遼東半島冬季較短。東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
6、東北三省的傳統民居具有房頂坡度大、牆體厚、窗戶小等特點
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1、東北三省緯度較高,農作物一年一熟。在春秋季節,經常受寒潮影響,易發低溫凍害。
2、東北平原適宜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氣候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這里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
3、東北平原北部地區歷史上被稱為「北大荒」。如今,「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4、開荒使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生態問題)。現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態措施)。
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1、東北三省是新中國成立後建成的第一個重工業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
2、東北三省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特別是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這里依託豐富的資源,迅速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3、東北三省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學工業為主導,包括煤炭、電力、建材、森林等工業部門的比較完整的重工業體系。
4、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是東北三省重要的綜合性工業中心
第三節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文明的搖籃
1、黃土高原因覆蓋著深厚的黃土而得名。地表支離破碎,千溝萬壑,水土流失嚴重
2、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脈,西至烏鞘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南抵秦嶺,跨山西、陝西、河南、甘肅、

、寧夏、青海等省區。
3、黃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黃土風情」(1) 窯洞 (2) 信天游陝北民歌 (3) 黃帝陵
風吹來的黃土
1、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的形成:風成說
2、黃土土質疏鬆,極易遭受流水的侵蝕。天長日久,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景觀
嚴重的水土流失
1、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自然原因:①黃土土質疏鬆,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於水。②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為原因:①人多地少,開發歷史悠久,長期的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②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
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帶來的危害:①嚴重的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②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遊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難。
水土保持
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措施: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第四節 祖國的首都——北京
政治文化中心
1、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是首都北京的符號,故宮、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號,「鳥巢」「水立方」是現代北京的符號
2、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
3、北京的位置: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4、北京的城市職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歷史悠久的古城
1、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城中體現歷史文化傳統的四合院、胡同、牌樓等也令人流連忘返。
2、北京故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現為故宮博物院。
3、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4、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里坊風貌的傳統民居區。
5、前門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華的商業街,有許多中華老字型大小
第七章 南方地區第一節 自然特徵與農業
氣候濕熱的紅土地
1、南方地區的位置:南方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東海和南海。
2、地形特點:南方地區地形復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南方地區的主要地形區有: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4、南方地區降水豐富,屬於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是本區氣候的主要特徵。
5、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四川盆地被稱為「紫色盆地」,雲貴高原是喀斯特地形形成。南方地區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小麥、棉花、油菜等。南方地區盛產茶、竹、甘蔗、橡膠,以及柑橘、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
第二節 「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
江海交匯之地 
1、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
2、成為「魚米之鄉」的原因:①這里以平原為主,是我國重要的稻米產區。②這里河湖眾多,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魚產區。
3、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4、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①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灌溉水源,有利於農業的發展②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於其對外聯系③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工業用水,淡水產品。
5、我國最大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地區。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還有蘇州、揚州等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中華門是明朝初期都城的正南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堡。
6、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上海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
水鄉的文化特色與旅遊
長江三角洲地區

㈦ 初中地理課本的重要圖片

初中地理【電子課本】


初中地理【電子課本】|地圖|地理七下.pdf|地理七上.pdf|地理八下.pdf|地理八上.pdf|中國主要山脈.jpg|中國主要山脈(1).jpg|中國一月平均氣溫.jpg|中國溫度帶.jpg|中國水稻產區分布.jpg|中國氣溫分布圖.jpg|中國氣候特徵.jpg|中國農業生產——種植業.jpg|中國年降水量.jpg

㈧ 黃土高原具有什麼特點

1、千溝萬壑,由於黃土疏鬆加上地表裸露,導致沖刷形成溝壑地貌。

2、黃土高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呈波狀下降。以六盤山和呂梁山為界把黃土高原分為東、中、西三部分:六盤山以西的黃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黃土高原地勢最高的地區。

3、黃土高原地理位置處在沿海向內陸,平原向高原過渡地帶,自南而北兼跨暖溫帶、中溫帶兩個熱量帶,自東向西橫貫半濕潤、半乾旱兩個干濕區。

4、高原東部、南部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區,中部屬於暖溫帶半乾旱區,西部和北部屬於中溫帶半乾旱區。黃土高原的氣候既受經、緯度的影響,又受地形的制約,具有典型的大陸季風氣候特徵。

(8)地理筆記黃土高原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黃土高原東西長1000餘公里,南北寬750公里,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位於中國第二級階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

黃土高原屬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大地構造單位主要包括陝北隴東地台、華力西褶皺帶、太平洋式燕山褶皺帶、隴西地塊、中條山地塊、呂梁山地塊和汾渭下游沉帶等,並以秦嶺地軸和鄂爾多斯地台為南北二大界線。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和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除許多石質山地外,大部分為厚層黃土覆蓋,經流水長期強烈侵蝕,逐漸形成千溝萬壑、地形支離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觀。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與寬闊谷地並存,四周為山系所環繞。

黃土高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

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黃土厚度在50~80米之間,最厚達150~180米。黃土高原之上孕育了黃土地獨特的文化,產生了以「窯洞」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為代表的民間文藝。

㈨ 黃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徵

千溝萬壑,旱澇災害。

黃土高原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厚50-180米,由於土質疏鬆,植被稀少,在夏季多暴雨季節,水土流失嚴重,地表被沖刷的千溝萬壑;降水集中在7、8月份,由於降水集中容易出現澇災,而在冬春季節降水稀少,又容易出現旱情,所以旱澇災害是影響該地的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總體情況:

黃土高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呈波狀下降。以六盤山和呂梁山為界把黃土高原分為東、中、西三部分:六盤山以西的黃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黃土高原地勢最高的地區。

六盤山與呂梁山之.司的黃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黃土高原的主體。呂梁山以東的黃土高原東部,地勢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佔有較大比例。

據此可將黃土高原分為山地區、黃土丘陵區、黃土塬區、黃土台塬區、河谷平原區。

(9)地理筆記黃土高原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形成演變

從黃土高原發展歷史分析,黃土的物質來源及搬運外營力,在早、中更新世與晚更新世晚期以後有較大差異.目前源區所在地,也就是黃土發育最完整的地區,早、中更新世時是一個盆地,盆地中的物質來源主要來於周圍山地的風化殼。

而根據早、中更新世黃土層底部常常是粉砂層或混雜帶(紅、黃相混的亞粘土),黃土本身較為緻密,其內部有微層理、粘土團塊等結構特徵,因而確定搬運外力主要是水。至於晚更新世晚期,黃土撅區已由盆地被抬高為塬,並考慮到處於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的沙漠已發育完善,故此時黃土物質來源主要是北部沙漠區,搬運營力主要是風。

這一點從馬蘭黃土的疏鬆結構、成分單一等特徵上可以得到證實。黃土的形成除了水、風等外營力將周圍物質搬運堆積外,最重要的,也就是說形成黃土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是黃土物質堆積後必需要有一個風化過程,即黃土化過程。

所以促使黃土化的原因除生物作用外,在特定的干早或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條件下,碳酸鹽化的作用是黃土形成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黃土成因全應視作復合成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土高原

㈩ 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位於中國中部偏北。北緯34°~40°,東經103°~114°。東西千餘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跨山西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及河南省等省區,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

記得選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