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為一位知名畫家的吳冠中,他最好的畫是什麼
最好的畫《北國風光》吧我認為,因為他等我一生畫了很多畫,而這個好壞程度是看大家的審美它沒有一定的標准去決定,任何作品都有不同的評價有人喜歡也有人不喜歡,但是我覺得綜合下來《北國風光》是最好的一幅畫。
他的一生幾乎都把時間花在了藝術上面,他背後的努力與成就都是我們平常人想像不到的,他出生貧寒,不能靠父母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吳冠中1950年秋回國,他先後任教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他的繪畫功底是公認的好,一直致力於油畫風景創作還擅長表現江南水鄉景。
2. 吳冠中水墨畫最經典的作品有什麼
從七十年代開始,吳冠中就開始傾向於中國水墨畫的創作,達到了很高的造詣,有很多的代表作,其中較為著名的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等,水墨畫代表作有《春雪》、《長城》和《獅子林》等。此外,吳冠中還出版有《吳冠中畫集》、《吳冠中油畫寫生》、《吳冠中國畫選集》等,2003年吳冠中被中國文聯授予金彩獎、吳冠中醫生在探索中西藝術結合之路,不僅著作油畫,還有很多水墨畫成為名作。
從七十年代開始,吳冠中已經不滿足於油畫和水墨畫,而是逐漸轉向中國畫。把中國的傳統工具材料融入到畫畫之中,表現出現代的精氣神來,並且以此探求中國畫的革新。所以才會被中國文聯授予金彩獎。
3. 著名畫家誰畫風景畫最好
李振凱
擅長:油畫,中國人物畫,書法,篆刻,尤以油畫人物和書法著稱。
簡介:李振凱,字李松,號冰雨,山東寧津人。自幼以地為紙、以水代墨練習中國書畫,九歲那年就受到著名書畫家白冰先生的精心指導。習書畫。系加拿大世界書畫家協會筆耕會員。馬來西亞中央藝術研究院顧問,中國大眾書畫社常務理事、書法家、一級美術導師、一級美術鑒賞師。1997——2001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中國畫專業。國家一級美術師。其藝術作品曾在全國藝術作品大賽中獲獎40餘次。2001年——2005年間先後在北京、濟南、鄭州等地舉辦了個人書畫作品展,贏得了社會好評!並有多家媒體、報紙對其藝術作品作過專題報道。其藝術作品已被許多國家、地區的博物館、企業及個人收藏。
主要作品及畫展
1994年在全國百津——文明杯寫欄位位大賽中榮獲青少年組二等獎。
1995年在建國四十六周年畫家、書法家、詩人藝術作品大賽中,中國畫作品《深山飛練》榮獲繪畫組二等獎、書法作品《情系藝海》獲得書法組一等獎。
1996年中國畫作品《春雨蒙蒙》榮獲全國「楚風杯」篆刻藝術作品大賽金獎。1997年藝術作品《回歸》榮獲全國「迎回歸」藝術作品大獎賽金獎,並被選為精品赴加拿大展出。
1998年作品《故鄉的黃昏》榮獲全國「長城杯」大專院校師生文學藝術作品大賽銀獎。
1999年在中國美協三百家藝術作品聯展中油畫作品《那時候我們還很小》榮獲金獎。在第三屆國際金鵝獎書畫大展中作品《悄悄話》獲銅獎。2000年在新世紀全國中國畫、書法精品大展中書法作品《讀》榮獲銀獎。在「中華魂全國中國畫、書法精品大展五百家中榮獲金獎。
2001年5月在北京榮寶齋畫廊舉辦了李冰雨個人藝術作品展。同年11月油畫作品《遠古的回憶》系列被選為精品參加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獨立創作作品《書法系列》被鄭州泉畫廊收藏。
2002年3月在濟南舉辦了個人藝術作品展。油畫作品《大地本色》在中國西部大地情全國藝術作品大賽中榮獲金獎。獨立創作品《敦煌系列》被北京藝美畫廊收藏。
2003年4月在鄭州美術學院畫廊舉辦了個人書畫作品展、同年9月在鄭州美術館舉辦了李振凱藝術作品展。獨立創作作品《江南水鄉》被鄭州希雅畫廊收藏。11月在鄭州創辦了雨緣藝術工作室。
2004年獨立創作巨型壁畫《靜靜的沉思》,同年9月獨立創作作品《祈禱》被鄭州希雅畫廊收藏。11月獨立創作油畫作品《春夏秋冬》系列被鄭州泉畫廊收藏。
2005年創作了《百蟲大戰》系列叢書的全部插圖。
2006年4月創作了德州羅庄居委會大型裝飾壁畫《高山流水》。6月創作了天衢工業園大型裝飾壁畫《靜靜的沉思》
李振凱是七十年代青年一代中唯一能同時擁有「油畫家、書法家、國畫家、篆刻家、詩人」之稱者,著名畫家默石說:「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同時在發揮其精神氣質方面,也來得直接和強烈。他的書法將書、畫、印、詩、西洋畫融為一體,「扎實的文化藝術功底、瀟灑熟練的筆鋒、立意深刻的構思、高雅清秀的色彩,已經構成了畫家李振凱獨特的藝術風格,使他的作品無論是在人文上還是在技法的表現上使他的藝術風格得到了了標新立異的70後藝術家不可多得的藝術素養。
4. 這兩幅油畫作品是以江南水鄉畫的,望大家給我起個名稱
起名字,尤其是油畫,應該以點帶面,以主題為中心,突出整個背景,第一幅畫建議取名竹椅,第二幅畫建議取名拱橋
5. 陳逸飛 油畫 《潯陽遺韻》 急!!!!
陳逸飛先生生於寧波,浙江鎮海人。出生於浙江省鎮海一個書香之家的陳逸飛,父親陳庚賚是一位化學工程師,而母親范雅芳則是他的藝術啟蒙老師。從小在上海這座城市裡長大。童年時代,母親經常帶著他到教堂去做禮拜,陳逸飛由此對宗教繪畫、雕塑、節慶以及管風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年輕時在上海求學,從事油畫創作。
1965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60-70年代創作了《黃河頌》、《佔領總統府》、《踱步》等知名的優秀油畫作品。1980年旅美後,專注於中國題材油畫的研究和創作。短時間里獲得了藝術界的承認,他的作品先後在紐約國際畫展、新英格蘭現代藝術中心、史密斯藝術博物館和布魯克林博物館展出。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聞名海內外的華人畫家。
陳逸飛油畫作品的最大特點,在於畫面上彌漫著寧靜和平和,在寫實主義中滲透著中國傳統的美感。無論是描繪江南水鄉的風景還是生動傳神的女子肖像,無不體現畫家的一種追求:「運用西方的技巧,賦予作品中國的精神」。
陳逸飛先生近年來以「大美術」的理念在電影、服飾藝術、環境設計藝術等諸多方面也取得了如同他油畫藝術同樣的創造性成就,令文化界人士為之折服。
1993年,陳逸飛涉足影壇,完成了自傳性質的藝術影片《海上舊夢-陳逸飛個人隨想錄》,這是一部真正的詩化電影,他的個人風格為影片增添了非常個性化的色彩。中國的大都市上海曾是十里洋場的聚集地,是旋生旋減的各種事件不斷交替的舞台。然而,在那充滿了戲劇性、偶然性的歷史場景中,陳逸飛所擷取的只是一副安詳的回溯視野,一個浪漫的女性喻體和一種高度象徵化的寫照。整個影片沒有故事,沒有對白,畫家夢游似的追隨一個女子,使畫面就像是一幅幅游動的油畫畫面。
1995年,陳逸飛完成了反映三十年代上海的故事片《人約黃昏》,入選法國嘎納電影節,參加影展,深受矚目。當年陳逸飛的《人約黃昏》入選了法國戛納電影節「特別推薦」單元,並受到電影節主席親自接見。《人約黃昏》改編自20世紀30年代上海作家徐訐的小說《鬼戀》。雖然在藝術上與《海上舊夢》一脈相承,將鏡頭對准了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尋覓轉瞬的繁華和滄桑。但已經是一個完整的愛情故事,一段纏綿悱惻的人鬼戀情。曾監制過《醉拳》、《賭聖》等賣座港產片的吳思遠以及梁家輝的加盟,讓《人約黃昏》在上海公映時票房一路飄紅,這給了陳逸飛對拍攝電影的極大信心,也讓他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1999年完成電影藝術片《逃往上海》和電視紀實片《上海方舟》。如果說首部電影作品,陳逸飛還只是畫布的延伸,那麼接下來的嘗試就不同了。對於目前在人們焦點關注中的《理發師》,陳逸飛表示,他是因為被凡一平原作中的故事所吸引,所以很早就買下影片拍攝版權。
1996年至1997年「陳逸飛回顧展」分別在上海博物館和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同年,在英國倫敦瑪勃洛畫廊舉辦個人畫展,並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1998年在法國舉辦個人畫展。
1999年12月瑪勃洛MARLBOROUGH畫廊為他在紐約舉辦"跨世紀"個人畫展。
1999年11月17日,陳逸飛的最新影片《逃往上海》在舊金山首映。地點是金門公園內美麗的亞洲博物館。
後來,陳逸飛將精力轉至服裝設計,雖然時裝發布會場面氣勢宏大,逸飛專賣店相繼上市,雜志創辦的設計新穎,但是這些成績遠不及他在繪畫藝術領域的輝煌成就。人們對於陳逸飛的崇敬仍然是他的繪畫中人物的精細與傳神2005年因勞累過度病死於上海華山醫院。
6. 哪位有江南六大古鎮的圖片啊
江南六大古鎮(周庄、同里、甪直、西塘、烏鎮、南潯)並稱的來歷: 「小橋、流水、人家」的規劃格局和建築藝術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的居住環境。江南六大水鄉古鎮是我國江南水鄉風貌最具代表性特徵的地區,都以其深邃的歷史文化底蘊、清麗婉約的水鄉古鎮風貌、古樸的吳儂軟語民俗風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馳名中外。 六大古鎮是江南水鄉古鎮的代表,既有共同點又各具特色。去過所有古鎮的西塘一位導游是這樣評價的:周庄開發得最早,知名度也最高;南潯文化底蘊最深,單個景點很有味道;烏鎮旅遊做得很成功,是博物館式的古鎮,幾乎沒有原居民;西塘面積最大,保護了1.05平方公里和25萬平方米明清建築,廊棚、古弄很有特色。正因為共性之中有個性,許多旅行社都把六大古鎮作為整體推出。 江南六古鎮捆綁申報世界遺產最早可以追溯到從1982年起,以同濟大學建築學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先生帶領的師生,就對江南六個水鄉古鎮進行保護。 1998年,在聯合國遺產中心亞太區主任明嘉揚女士的建議下,江蘇的周庄、同里、甪直和浙江的烏鎮、南潯、西塘,經過醞釀最終以江南水鄉古鎮的名義聯合申報了世界文化遺產。 2001年4月,江南六大水鄉古鎮列入《世界遺產預備清單》,同時在浙江烏鎮舉行了《江南水鄉古鎮》特種郵票首發式,郵票一套六枚,濃墨淡彩,匠心獨具,一枚一個古鎮,合起來恰是聯合陣容。10月,APEC會議在江蘇周庄開了半天的會,讓全世界見識了江南水鄉古鎮風情。11月,江浙兩省正式將申遺文本上報國家建設部。 一、周庄古鎮( 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 : 江南六大古鎮之首,有「江南第一古鎮之稱」! 鎮名由來:春秋戰國時期,周庄境內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稱搖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餘畝捐於當地全福寺為寺,始稱周庄,元代中期,沈萬三利用周庄鎮北白蜆江水運之便,通番貿易,周庄因此成為其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品的集散地,遂為江南巨鎮。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為周庄鎮。 著名景點:周庄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 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璧建築;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石橋牢固而又質朴,建於明代,由一座石拱橋和一座石樑橋組成,橫跨於南北市河和銀子浜兩條小河上,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圓一方,錯落有致,宛如一把大鎖將兩條小河緊緊地鎖住 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 古鎮歷史:周庄鎮已有九百年的歷史,鎮內河流呈井字型,鎮中橋梁很多,其中歷史在四百年以上的古橋的就有八九個,明代時這里住著江南首富沈萬三,他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他個人出資修了南京明城牆的三分之一,沈萬三在各地都有許多產業,但是他始終把周庄作為他的根基。 1984年,在美國留學的陳逸飛以周庄的雙橋為素材,創作了一幅題為《故鄉的回憶》的油畫,連同他的其它37幅作品,於紐約的十月金秋,在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畫廊展出,引起了轟動,尤其是那些運用油畫和傳統的中國水墨畫手法創作的作品,描繪了姑蘇的小橋流水、江南的田園風光,將美國觀眾帶到了神話般的境地。美國權威雜志《藝術新聞》發表了題為《向西方潮流大膽挑戰》的評論,專門介紹陳逸飛的藝術成就。 當年十一月,阿曼德�6�1哈默訪問中國時,將陳逸飛的那幅《故鄉的回憶》高價購下,作為禮物,送給了鄧小平同志。不知道為什麼哈默為什麼會選擇中國的「土特產品」作為送給中國領導人的禮物,但是正是這一選擇才使中國人真正知道了周庄。 聯合國每年發行六組郵票,世界聯合國協會每年從各國優秀畫家中遴選6人,請他們自行設計並繪制精美的圖案,作為每組郵票的首日封。1985年,這幅畫又經陳逸飛加工,成為當年世界聯合國協會的首日封,讓越來越多的人領略中國水鄉古鎮旖旎風情。 拍攝的影視劇:《新白娘子傳奇》、《楊乃武與小白菜》、《聊齋書痴》、《獨行客》、《銷魂刀》、《柳亞子》、《開天闢地》、《阮玲玉》、《鴛鴦錯配錢秀才》、《天若有情》、《胡雪岩》、《濟公游記》、《江南巨富沈萬三》、《乾隆與香妃》、《華羅庚》、《新亂世佳人》等 交通:上海、蘇州、崑山、青浦均有直達周庄的長途汽車。 住宿:私人旅店開價一般都在60元/天左右,可以砍價,旺季房價有時會漲到100多元。如果資金充裕,可以選擇住在典型的江南水鄉家居型的客棧——貞固堂,它原為教育家沈體蘭先生故居,是一座明清風格宅院式建築,古色古香。價格為280元/天。 二、同里古鎮(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市) : 鎮名由來:同里,古時很富,故稱「富土」;唐初,因其名太過於奢華,過於招搖,改為「銅里」;宋代,把「富」字不出頭,去掉一點,再將該字一分為二,上半截為「同」,下半截「田」與「土」相加,變為「里」,同里之名由此而來,體現了同里人的謙虛低調,沿用至今。 著名景點:主要景點可以概括為「一園」、「二堂」、「三橋」。 退思園已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 嘉蔭堂,嘉蔭堂位於江蘇吳江,建於1922年,宅主柳炳南,與著名愛國詩人柳亞子先生同宗。柳亞子先生曾在此居住;崇本堂,最吸引人的,當然是它的各種雕刻。 最有名的橋是「三橋」——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它們以三足鼎立的姿態互相依伴佇立在古鎮中心。千百年來一直廣為流傳的「走三橋」——這古老的民俗畫卷終於真真切切的展現在我的眼前,那是消災避難、吉祥幸福的象徵。他們說,走過太平橋,一年四季身體好;走過吉利橋,生意興隆步步高;走過長慶橋,青春長駐永不老。 拍攝的影視劇:《包氏父子》、《紅樓夢》、《林沖》、《家》、《春》、《秋》、《董小宛》、《戲說乾隆》、《半生緣、一世情》,《天之驕女》、《戲曲舞台》、《風月》、《情歸同里》等 交通:上海、蘇州、吳縣均有汽車直達。同里與周庄之間還有遊船往返。 住宿:同里也有許多小旅館可以清閑度日,但如果想選擇正規飯店,這里有同里度假村,平時240元/天,周末280元/天。便宜一點的有同里三元大酒店,140元/天。最實惠的則是同里民樂居,60元/天。 三、甪直古鎮(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 : 有「東方威尼斯」之稱! 鎮名由來(音同"鹿"):甪直原名為甫里,因鎮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後因鎮東有直港,通向六處,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為「甪直」;又傳古代獨角神獸「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徑甪直,見這里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此就長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來,沒有戰荒,沒有旱澇災害,人們年年豐衣足食。 著名景點:保聖寺、銀杏樹、沈宅、蕭宅 保聖寺,建於公元503年,據今1495年歷史的甪直保聖寺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剎,寺內唐代著名雕塑家楊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羅漢,雖歷經千年滄桑,卻仍然保存完好。寺內仍有200多間建築,保持了一流寺廟的格局,號稱江南四大寺院之一。 銀杏樹,古銀杏又是甪直古老的象徵之一。這不僅是角直這個歷史文化名鎮古老的標志,而且為甪直的景色添彩增輝。目前鎮上有銀杏樹7棵,其中在保聖寺四周有4棵,最大的一棵據今已1300年樹齡,高度50米,樹身三位男子也圍不住,她雖歷經千年風霜,但仍能挺拔、健壯。 沈宅的精華部分是「樂善堂」。這座三開間正廳是鎮上最豪華的建築。廳內琳琅滿目的雕飾可謂富家氣派十足。 蕭宅原為鎮上楊姓武舉人所建,後來售於里中望族蕭家的蕭冰黎,故稱蕭宅。蕭宅,位於甪直鎮中市上塘街,建於清光緒已丑年(公元1889年),佔地一千多平方米,是古鎮現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宅。 交通:上海有長途汽車直達。蘇州有18路公共汽車直達。周庄與同里也有旅遊車直達。 住宿:目前鎮上用於接待遊客的地方主要是甪直迎賓館,標准間120元/天,三人間150元/間,套房200元/間。 四、西塘古鎮( 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 : 江南六大古鎮中面積最大的古鎮! 鎮名由來:相傳春秋時期吳國伍子胥興水利,通鹽運,開鑿伍子塘,引胥山(現嘉善縣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內,故西塘亦稱胥塘。因西塘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又別稱平川,斜塘。 著名景點:「三多」(橋多、弄多、廊棚多) 西塘素以橋多、弄多、廊棚多而聞名。西塘民風淳厚,櫓聲悠揚,到處洋溢著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特有的人文積淀。西塘古鎮保護好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是一個專家們研究「江南水鄉民俗文化」的聖地;藝術家們描繪「江南水鄉民俗文化」的基地;遊客們品味「江南水鄉民俗文化」的凈地。西塘古鎮以特有的文化氣質,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 古鎮歷史: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在唐開元年間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形成了市集;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 拍攝的影視劇:《碟中諜3》,《我的青春誰做主》,《五星大飯店》,《像霧像雨又像風》,《別愛我》,《茉莉花》,《夢回青河》,《畫魂》,《長恨歌》,《孤戀花》,《天一生水》,《和你在一起》等 交通:上海、杭州均有直達班車。 交通:從上海或杭州先坐火車或汽車到嘉善,嘉善汽車站每隔5分鍾發一輛到西塘的車。 住宿:有西塘賓館、俞園大酒店等,價格從70-100元/天不等。亦有私人旅館,價格可以商量。 五、烏鎮古鎮(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 : 鎮名由來:秦時,烏鎮屬會稽郡,以車溪(即今市河)為界,西為烏墩,屬烏程縣,東為青墩,屬由拳縣,烏鎮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開始。元豐初年(1078),已有分烏墩鎮、青墩鎮的記載,後為避光宗諱,改稱烏鎮、青鎮。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個怪僻字,豎心旁加個「享」,念「敦」,於是天下念「敦」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後烏墩就定稱為烏鎮。1950年5月,烏、青兩鎮合並,稱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直到今天。 著名景點:茅盾故居、江南百床館 茅盾故居,茅盾於1974~1981年在此居住。 江南百床館,是一座專門收藏江南古床的博物館,座落在烏鎮東大街210號,又稱趙家廳,面積約1200多平方米,內收數十張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 古鎮歷史: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備越國,得名「烏戍」。 讀過茅盾的田野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嗎?茅盾的童年、少年時代都是在浙江的烏鎮度過青年時期也在這兒,居住。他所描寫的人物原形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小說正是對舊社會烏鎮各個方面的真實寫照。 拍攝的影視劇:台灣女生組合SHE歌曲《中國話》MV也曾取景烏鎮,《似水年華》、《美麗無聲》、《旗袍》、《一江春水向東流》、《追日》、《早春二月》《乾隆王朝》、《她從海上來——張愛玲的故事》、《心中有鬼》等 交通:從嘉興或嘉善坐往桐鄉方向的汽車到烏鎮。 六、南潯古鎮(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 : 曾經最富庶的江南古鎮! 鎮名由來: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因濱溪遂稱潯溪,一直沿用至南宋寧宗(1195~1224)朝;南宋理宗時(1225~1264)文獻記載「南林一聚落,而耕桑之富,甲於浙右」,由於潯溪之南商賈雲集,屋宇林立,遂稱南林;至淳祜季年(1252)建鎮,取南林、潯溪兩名之首字,稱南潯。 著名景點:嘉業堂藏書樓、劉氏小蓮庄、「南潯三古橋」。 嘉業堂藏書樓,隔溪與小蓮庄毗鄰,系劉鏞孫劉承干於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儀所贈「欽若嘉業」九龍金匾而得名。該樓規模宏大,藏書豐富,原書樓與園林合為一體,以收藏古籍聞名,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之一,系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解放後,原書樓主人捐贈給浙江圖書館,現在的藏書樓正以公共圖書館和旅遊景點的雙重身份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讀者和遊客。 劉氏小蓮庄,是清光緒年間南潯首富劉鏞的私家園林、家廟及義庄所在,位於南潯鎮南柵萬古橋西,北臨鷓鴣溪,西與嘉業堂藏書樓隔河相望。原為劉氏歸櫬暫殯寓園,從光緒十一年(1885年)開始,在池周補植花柳,重栽菡萏,布置台榭,啟建家廟,歷時四十載,於1924年完成。因慕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湖州蓮花庄,而自名「小蓮庄」。 「南潯三古橋」的是廣惠橋、通津橋和洪濟橋。廣惠橋位於鎮南柵商會原址附近,橫跨市河。此橋為單孔石拱型。其始建年代已失考,清代兩次整修。橋長18米,寬33米,拱矢高53米,上下各有踏步24級,拱券石採用縱聯分節並列砌置法。橋堍還有一對精妙的石獅子。通津橋北面為東大街西端,橋南堍為下塘東街,位於十字形水系的交叉點。「通」是通往之意,「津」即水也。因明清時期南潯絲市盛況空前,通津橋畔成為絲市中心,聞名遐邇的「輯里絲」由此通過水路運往上海,銷往海內外。通津橋始建於宋代,系單孔石拱橋。清代經3次整修。現橋長28米,寬4米,拱矢高76米,上下各有踏步33級,拱券石採用縱聯分節並列砌置法。洪濟橋位於鎮東柵,俗稱新橋。橋南堍在下塘東街,北堍在東大街。明萬曆年間《湖州府志》已有此橋記載,清嘉慶十年1805年重建。橋為單孔石拱橋,長28米,寬35米,拱矢高72米,上下各有踏步33級,拱券石採用縱聯分列砌置法。 古鎮歷史:南潯最為有名的莫過於「輯里湖絲」(造就了巨富之鎮)、「善璉湖筆」(文房四寶之首)。 明萬曆年至清代中葉,蠶絲業和手工業、繅絲業的興起及商業的發展,為南潯經濟繁榮鼎盛時期。鎮上的巨富豪紳,幾乎都靠經營蠶絲業發跡,俗稱「四象八牛七十二隻金黃狗」。民間有「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之說(這是一個比喻,按照他的財富多少來區分的,五百萬銀子以上的稱象,一百萬以上不到五百萬的稱牛,十萬兩以上不到一百萬的是稱狗。四象指劉鏞、張頌賢、龐雲曾,顧福)。四象擁有的財富相當於清政府的一年財政收入(七千萬兩白銀)。 南潯是中國近代史上罕見的一個巨富之鎮,孫中山就職臨時大總統的第二天,就曾正式宣布南潯鎮升級為市。在這個熙熙攘攘的古鎮上,有著號稱「四象」的江南四大首富。又有類如《紅樓夢》中寧國府、榮國府那樣八家公爵似的,號稱「八牯牛」的大富之戶,以及擁有充滿了民間嘲諷意味的,號稱「七十二隻金黃狗」的豪門、財主。 拍攝的影視劇:《錢塘人家》、《太平天國》、《天下糧倉》、《新上海灘》、《十萬人家》、《祥林嫂》、《早春二月》、《風滿樓》、《花濺淚》、《夢回青河》、《玉卿嫂》、《明月清照》、《黑蝴蝶,白蝴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