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前點燈是什麼意思
正常的來說,是一種儀式,在佛前點燈能消罪孽。
但如果在某些男生口中說出,那是就是一種「姿勢」。詳參某些古典文學。
B. 佛前供七彩酥油燈好嗎
白色當用以平息災難 紅色當用以祈禱許願
綠色當用以成就事業 紫色當用以圓滿功德
黃色當用以增長福慧 青色當用以調伏轉化
藍色當用以安心寧神
七星之順序:藍紅青紫黃綠白。
佛前供奉酥油燈的意義和方法是什麼,大家知道嗎?佛說施燈功德經:於廟塔諸佛像前而設供養,奉施燈明乃至少以燈炷或酥油塗染持以奉施,其燈明唯照道一階,佛告舍利佛,如此福德非是一切聲聞緣覺所能了知,彼施燈者,所得果報福德之聚,無量無邊不可算數,唯佛如來乃能知也。
人們在佛陀和菩薩的神像前供奉各種物品,是為了表達對佛的敬意,也是符合佛教經義的一種修持自身的方法。佛前供燈,是因為燈代表了光明和智慧。人們相信佛前的燈火能在黑暗和迷茫中給予指引,這盞燈不是人為佛而點,而是佛為人而點。供奉著長明燈不滅,就是讓心靈保持對佛的虔誠敬意,並通過佛的智慧看清世間萬物,不再迷惘困惑。
酥油燈的作用
酥油燈在寺廟和家中都可以使用,無論是舉行法事誦經祈禱,還是進行祭祀活動,都需要點燃酥油燈。佛經中認為,點燃燈火可以將火的慧光凝聚為世間的火把,使人們看得更清亮,獲得智慧之心。佛燈如指引之光照亮世間,點燈之人將獲得大功德,享大福報;能使世人看見自身的缺處,在渾噩中獲得明悟,感悟佛性,修持己身。所以在佛前點酥油燈將獲得十種福德,佛、自身、眾生三者相互影響,保持燈火長明不滅,就能獲得最好的福祉。
C. 佛前圍人轉圈點幾盞燈合適
佛是神明,燈是光明、智慧的象徵,佛前供燈代表著像神明求得光明、求智慧,大多數佛前供燈都是油燈、蠟燭,寓意著願意用犧牲自己來照耀別人,功德無量,但這些都是迷信,是人們的一種信仰,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
佛前供燈的講究
在迷信的說法中,佛前供燈是一種供養,佛是神明,而是代表著是光明,佛前供燈代表著像神明求得光明、求智慧,是世間的一盞智慧燈,普度眾生,可以保佑供燈人一生平安,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逢凶化吉。
燈是光明、智慧的象徵,能點亮世間黑暗的每一角落,讓那些迷失自我的人找到回家的路,在佛門中是非常重要的物品,若是每點完一盞燈,代表著一絲福德,在佛前點燈,功德無量。
通常佛前供的燈都是油燈、蠟燭,時間長了自己就會熄滅,所以也寓意著願意犧牲自己來照耀別人,看破世間的一切,不過這些都是迷信,是人們的一種信仰,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信則有,不信則無。
D. 佛教供燈可以供多少盞/佛教供燈可以供多少盞
供燈的時間和數量沒有限制。平時可以供一盞兩盞三盞七盞或者七的倍數.
修法或特殊節日可以供百盞,或根據自己的願力來供燈。
供養表法。供燈表以光明智慧照耀別人,犧牲自己,舍己為人。電燈不明顯,點油燈,燃燒自己,照耀別人。燈代表智慧光明,把我們的智慧光明貢獻給社會、國家、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造福。
供燈的方法:
一、供酥油燈前要清凈場所,要灑掃內心的貪欲之塵。
二、供酥油燈要點:
一 欣喜:心要很快樂,要高興。如此可以相應。
二 信心:要對佛的功德,對供酥油燈的有信心。
三 觀想:供養時和供養後要有三種清凈心的觀想來供養佛:
1、對於此世的利益生起信心:觀想自己的財富和壽量不斷增長。
2、對於來世的輪轉要有信心:堅信自己由於供酥油燈的功德不會墮入三惡道。
3、由於舍掉了貪心供養,觀想我們的布施度及相應的六度都會圓滿。
供燈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答:
一、在供燈的過程中,發心非常重要,一定要想遣除一切眾生的無明黑暗。如《賢愚經·貧女難陀品》的公案。
二、觀想也很重要,觀想燈器遍於三千大千世界,燈芯猶如須彌山王那麼大,油汁如同須彌山周圍的四大海或地球上的七大洋那麼多,燈的數目是百千萬佛剎中每尊佛前有一億個燈盞,願這些燈火遣除有頂至無間地獄一切眾生的無明黑暗,而現見諸佛菩薩的清凈剎土。
三、供燈的注意事項
1)供的燈包括供酥油燈、蓮花燈、油燈等多種,如供酥油燈,燈芯不能做太細了,也不能做太粗了,而應當勻均適度。燈裡面一定要干凈,不要有渣渣或不幹凈的東西。
2)供燈時,有些事情一定要注意。首先應該小心火災,注意安全;然後燈器在擦拭的過程中,不要在上面跨來跨去,因為這是諸佛菩薩的用具,我們一定要恭敬,燈器上面也不能踩,應該把它放在干凈的地方;油燈一旦燃盡,要馬上撤下來,切不可把空燈供於佛前;燈供完以後,要馬上擦拭乾凈,不擦而繼續供是不恭敬的;不能用嘴來吹滅供燈,這有很大的過失,若有特殊原因,則應該用鑷子掐滅或者扣滅;平時供燈時,口水不要掉進燈油裡面。以清凈心攝持的供燈功德非常大;若是夏天蟲多時,點燈需要用燈罩,切勿傷害飛蛾等。
人死之後如果為他供燈,對亡者會有哪些利益?
答:
1)人死了以後,務必要在屍體旁清凈之處供養佛像一盞燈或七盞燈,這樣亡者會獲得大利益 《施燈功德經》中也說:臨終時如果有燈,將得到四種光明,
一是太陽的光明,二是月亮的光明,三是天人的光明,四是佛的光明。人死後會趨入可怕的黑暗境地,此時有一盞燈的話,真的是一種引路明燈。
2)人死的時候,最好在他頭頂上擺著阿彌陀佛像或上師像,還有一些佛經,然後再供佛幾盞燈,這樣亡者就不會痛苦畏懼。對亡者來講,為亡者在佛像前供燈越多,對亡者的利益越大。
《聞解脫》中說:
嗔恨心重的人,死後會在油鍋里煎炸等,倘若生前在佛像前供過燈,就不會受這些痛苦;如果貪心比較重,就會見到惡人、惡鬼等境象,而供燈的功德會讓他遠離惡業而轉生凈土;如果痴心比較重,身體會往下沉,處於一片黑暗中,倘若生前在佛像前供燈的力量就像有人拿著電筒帶路一樣,使他遠離危險不會墮落;驕慢之人會聽到妖魔鬼怪的恐怖之聲而生氣墮落,倘若生前在佛像前供燈就會保護他無法聽到這些不善之音;疑心重的人會遭受兵器的傷害,卻看不到這些利器在何處,倘若生前在佛像前供燈供燈的利益會使他身在光明之中,避開這些兵刃的加害。
佛前供燈供花功德
佛光普照,光明無量,
點亮心燈,智慧增長,
出入平安,晝夜吉祥,
家庭幸福,事業興旺,
燈燈相續,代代賢良,
花開獻佛,容貌端莊,
善緣廣結,東成西就,
虔誠供奉,功德無量。
E. 佛前為什麼要點燈
從小到大,去拜佛都會看到佛前點著燈,那時候小,一直想不明白是為什麼。直到長大後才知道。為什麼要點佛前燈?那是因為燈是光明與智慧的象徵,在佛前點燈,可藉著佛的智慧光明,照破我們的無明,成就我們的智慧波羅蜜,而獲無上功德。因而《無量壽經》說:「為世之燈明,乃人間最勝之福田。」《菩薩藏經》也說:「百千燈明,懺除悔罪。」這位偉大的母親,滅掉了她的心頭怒火,也令一個誤入歧途的生命,迷途知返,得以新生。她的行為雖悖常情,但卻具無上慈悲,她的良善和寬容,令人無比的感動。 然而,生而為人,在現實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如己意或被他人損害,於是自然會生氣。這心頭火就是佛教講的嗔心。這種憤怒、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會使眾生身心產生熱惱、不安,也是人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三毒」。 佛家講: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宋代的張九成造訪喜禪師時,喜禪師問∶「你來這里為何故?」張九成答∶「打死心頭火,特來參喜禪。」喜禪師聽了,就知他尚未悟道,故意試探說∶「緣何起得早,妻被別人眠?」張九成一聽禪師平白無故說自己老婆和別人睡覺,心中無明火起,氣憤地說∶「無明真禿子,焉敢發此言?」喜禪師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說∶「輕輕一撲扇,爐內又起煙。」張九成聽了,慚愧不已,更加誠篤地皈依佛門。 日本的山岡鐵舟和尚也有類似的遭遇。 鐵舟到處參訪名師,一天,他見到了相國寺的獨園和尚。為了表示自己的悟境,他頗為得意地對獨園說∶「心、佛、眾生,三者皆空。現象的真性是空,無悟無迷,無聖無凡,無施無受。」當時獨園正在抽煙,未曾答腔。但他突然舉起煙管將山岡打了一下,青年禪者大為惱怒,吼道∶「您打我幹嘛?」獨園反問∶「一切皆空,哪兒來的這么大脾氣?」生氣、發怒、怨恨,這些都是由煩惱而引發的心頭火,也就是嗔心之毒。當我們遇到了違背自己意願或不順心的事,就會生起憎恚,身心就不能平靜,由此產生的忿、恨、惱、嫉、害等危害極大的情緒,由此而起的仇恨之心,便會發生爭斗,或導致互相殘殺,輕者危害一人一家一村,重則使整個社會,乃致國家陷入災難,因而《大智度論》卷十四中說:「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諸心病中,第一難治。」《佛遺教經》雲:「當知嗔火,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嗔恚。」又,寒山子有詩偈雲:「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仔細想想,人在生氣的時候,就好像烏雲蓋在心頭,你愈想驅散它,愈驅之不走。其實,沒人喜歡生氣,但往往境界現前,卻沒辦法不生氣,而且是越想越氣。由於眾生習氣不同,有人是沾火就著,有的看起來似乎不會生氣,但心裡卻是暗自生悶氣。不管怎樣,這心頭火,卻是被這怒和怨,慢慢點燃,最後形成熊熊烈火,不管不顧,燒掉了所有的功德—親情、愛情、友情;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福報善果。當然,人非聖賢,誰也不能時刻都保持良好狀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和修持,來慢慢調整自己,學會在大事臨頭時「忍耐」克制,故寒山子詩偈雲:「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宋代高僧慈受禪師亦有《退步》詩:「萬事無如退步人,摩頭至踵自觀身,只因吹滅心頭火,不見從前肚裡嗔。」這首詩的大意是,勸人在受到傷害或吃虧的時候,不要立刻就發火或心生報復,而是反觀自身,想想這件事因何而起,自己有沒有過錯?如果發怒,之後會有什麼結果?若不生氣又會有什麼結果?這樣孰是孰非就很清楚,怒火也就慢慢消退,相互之間的矛盾,就不再那麼尖銳了。一旦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現實,自然就可以找出化解矛盾的方法,一場可能發生的爭吵或災難,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 晚清名將曾國藩,未求取功名前,去長沙讀書。他的書桌就在窗前,後來有個叫展大寬的同學來了,因為來得晚,書桌只好安排在牆角。有一天,他突然沖著曾國藩大吼:「亮光都是從窗子照進來的,你憑什麼遮擋別人?」曾國藩一聲不響地把桌子挪開。但展大寬仍不滿意,第二天,他趁曾國藩不在,竟把自己的書桌挪到窗前,把曾國藩的書桌移到牆角。曾國藩看了沒說一句話,之後他就一直在牆角的位置讀書。後來曾國藩考中了舉人,展大寬又來尋釁。他氣呼呼地說:「你讀書的地方風水好,那本來是我的,結果讓你給奪去了。」旁邊的同學為曾國藩抱不平,問道:「書案的位置不是你吆二喝三的,非要換過來的嗎?」展大寬無理取鬧的說:「所以呀,他才奪了我的好風水!」那同學說:「那好啊,你再搬回牆角吧,明年准能中舉!」眾人鬨堂大笑。展大寬一臉狼狽,而曾國藩在旁,始終和顏悅色的聽著,不置一詞。 的確,曾國藩有大智,智在善忍!而他之後數十年的官場,縱橫和名利雙收,都證明了他能以過人膽識和高超的手腕,「忍小忿以就大謀」,化逆境為坦途,屢歷艱險而屢屢成功。他的成功,最終歸功於一個「忍」字,官場失意,忍忿;同僚排擠,忍氣;戰事潰敗,忍辱;名利無收,忍欲;功高震主,忍嫉…,一個「忍」字,貫穿了曾國藩的一生,一個「忍」字,造就了曾國藩的輝煌。而他亦有這樣的箴言流傳後世:「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人只是怕當局,當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觀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膽氣以得失而奮也。只沒了得失心,則聲氣舒展,此心與旁觀者一般,何事不濟?」、「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則不屈於物,忍劇則不擾於事,忍撓則不折於勢,忍窮則不苟於進,故曰,必有忍乃有濟。」後人贊他是「每逢大事有靜氣」。正是這種靜氣讓他的生命,有了一種安詳的境界。安祥是一塊智慧的美玉,它與豁達寬容結伴,同寧靜慈悲為伍,以成熟豐富為內涵。一個人能有安祥的心態,便能從容地面對世間百態,雲卷雲舒,花開花落,一任自然,這便是一種永恆。 在佛經里,「忍辱」的意涵很豐富。挫折、打擊固然要忍,成功與歡樂也要忍;逆來受,順來也要受。在逆境中忍辱負重、蹣跚前行,這個道理大家能接受;而在事事順利、飛黃騰達的時候也要「忍辱」,恐怕就不容易理解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許多人在失意的時候還能刻苦自勵,一旦春風得意,就放盪起來,得意忘形,言行舉止失了分寸,災難禍害很快就隨之而至。 網上禮佛學佛的人都明白緣起性空的道理,也都明顯感覺到心頭火生起的時候,身心的迅速變化,既然如此,就應當適時轉換自己的心態,調整情緒,作深呼吸,安靜下來,從種種問題中,找出對治方法,並以償報和悲心來對待人和事,如此嗔心就生不起來了。寂天菩薩有首偈頌:「遭遇任何事,莫擾歡喜心;若己不濟事,反失諸善行。若事尚可為,雲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是啊,狂怒和暴喜,都不能讓我們獲得祥和的心,那不如平心靜氣地來看世間。
F. 佛前怎樣供燈
去佛俱店,那裡有蠟燭賣.或叫酥油燈.與供香一起擺放就行.
G. 佛前供燈100天效果
佛前供燈彰顯威力
不僅是亡者,在世的人,經常佛前供燈,也會在一些特殊的時期,給我們指引前路啊!
例如病人在手術中、昏迷中的一些重要關卡,他們的心力非常微弱,神識昏昧,如果為他們大量供燈的話,這盞盞明燈,在佛力的加持下,能護持病人安全的渡過難關,昏迷的神識會清醒過來。
例如有一位居士發來的分享,她為患癌症的姐姐在寺院供了大量的燈,姐姐做完手術後昏迷時,竟然夢見了三輛裝滿燈的車拉著她走。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人迷路不知道方向了,思維神識一片混亂的時候,至誠之心所感,自己所供的燈也會起到指引方向,照明前路的殊勝作用!
例如,有一位母親為求被賊人捉去的兒子能平安回家,至誠念觀音聖號,並在佛前點燈7盞。
兒子在黑暗的夜裡逃跑時,竟看到前方總有7點火光,他以為前面有村莊,於是就朝著火光的方向跑,但總是跑不到,就這樣跑了七個晚上之後,竟然平安的回到了家中。
這些都是心性迷失、六神無主的狀態下,人如同被困在迷霧森林裡一樣找不到出路,但自己在佛前虔誠供的燈,或者別人為自己供的燈,就會在這關鍵的時刻幫自己渡過一劫,甚至可以救自己一命啊!
為亡者供燈
照亮前路,避開險境
對於亡者而言,為他們供燈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思議的!
在一些經典中這樣描述:人離開世間的時候,始終有一種黑暗的感覺,那個時候如果有一盞燈,對亡者非常有益,能照亮前路,能避開險境啊。
如果是剛過世的人,49天供燈也是不能間斷的,供燈越多,對亡者的利益越大。
《雜寶藏經》中也有個公案說:有位女子在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佛陀所要經過的街道,點燈供養佛陀。
阿闍世王因為被提婆達多的惡言所惑,聽到有人點燈供佛的消息,十分憤怒,就用利劍把她攔腰斬殺。
那女子死後投生在三十三天天界,成為非常庄嚴的天女,後來降到人間,在佛陀面前聽法而獲得聖果。
《佛說施燈功德經》中說:「彼施燈者所得福聚無量無邊,不可算數,唯有如來乃能了知。」
在地藏菩薩聖誕日的時間里,希望師兄們能為家親眷屬,為先亡、為冤親債主等供燈。
讓這盞燈的光明照亮前行的解脫路,破除一切無明黑暗,積聚無量無盡殊勝功德,早成佛果!
H. 佛前供燈八句偈是什麼
佛前供燈八句偈
願一切眾生。得無量光。普照一切諸佛正法。
燃起佛前燈,滅除心頭火,願以大智慧,照破眾無明。
弟子眾等今於佛前虔誠供燈,所得之功德,悉與一切眾生共之。
以是因緣,令諸眾生,光明無量,安住佛法。
為欲利益一切眾生。為欲攝受一切眾生。
以此善根如是迴向:
願一切眾生。得清凈光。照見世間極微細色。
願一切眾生。得離翳光。了眾生界空無所有。
願一切眾生。得無邊光。身出妙光普照一切。
願一切眾生。得普照光。於諸佛法心無退轉。
願一切眾生。得佛凈光。一切剎中悉皆顯現。
願一切眾生。得無礙光。一光遍照一切法界。
願一切眾生。得無斷光。照諸佛剎光明不斷。
佛前怎樣供燈
1、爐香贊。
2、大悲咒(一遍)。
3、心經。
4、摩訶般若波羅蜜(三稱)。
5、佛寶贊:佛寶贊無窮,功成無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覺道雪山峰。眉際玉毫光燦爛,照開六道昏蒙。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
6、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7、《供燈發願文》。
8、點燈。
9、迴向。
供燈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以此功德,庄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