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東岳唯美圖片
擴展閱讀
部落沖擊高清圖片 2025-08-04 17:05:42
初中生放學唯美圖片高清 2025-08-04 17:02:12

東岳唯美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28 05:30:24

Ⅰ 泰山是什麼樣的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境內,成山於太古代,距今約有24.5億年,是由片麻岩、花崗岩構成的斷塊山地,雄居於平原和丘陵之上。主峰玉皇頂,海拔1524米,突起於群峰之上,巍峨挺拔,氣勢磅礴。登頂眺望,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泰山自古以「雄」而聞名天下。

泰山古稱「岱山」或「岱宗」。古人以東方為萬物交替、日月升華之地,所以泰山有「五嶽獨尊」、「五嶽之長」的稱譽。歷代帝王把泰山當做神的化身,在登基之初和太平之年多來泰山封神祭祀天地,建廟塑神,刻石題字,給泰山加上許多封號。因此,山間遍布詩文碑刻、古詩亭橋等古跡。歷代文人也多愛慕泰山,留下了大量描繪、贊美泰山風景的詩文佳作,為泰山錦上添花。泰山的奇峰幽谷,蒼松翠柏與名勝古跡和諧地融為一體。它既是我國一個大型的山嶽公園,又是一個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泰山已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清單。

登泰山始自岱家坊,登山路線長9000米,可劃分為岱廟、南麓、東路、岱頂和西路五個游覽小區。沿途風景名勝眾多,較為著名的有王母池、斗母宮、經石峪、中天門、五大夫松、升仙坊、南天門、碧霞祠和記泰山銘碑等。登頂可觀雲海玉盤、黃河金帶、旭日東升和晚霞夕照四大奇觀。徒步登泰山絕頂,不但可以縱覽泰山遠近風光,而且還是身心和體力的鍛煉。年輕或身強力壯的旅遊者,從秦安出岱宗坊取東路登山頂,經西路下山,當天可以往返。但對年老體弱者,登山猶如登天。因此,解放後在修建名勝古跡的同時,十分重視登山道路的建設。現在不但有汽車且還有空中索道——纜車這一現代化交通工具,方便遊客「一步登天」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泰山的旅遊價值。

岱廟是泰山第一名勝,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內,是歷代帝王祭祀泰山舉行大典的地方。從秦漢起,歷經修建,建築面積96000多平方米。主殿天貺殿高22.3米,寬19.8 米,重檐八角,紅牆黃瓦,斗拱彩繪,雄偉壯觀,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殿宇。廟內藏有自秦代以來的壁畫和石碑150餘方,與西安、曲阜等地碑林齊名,為國內重要碑林之一。

Ⅱ 五嶽是哪五嶽

五嶽分別是:

東岳泰山(1532米),位於山東泰安市,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為我國五嶽之一,因地處東部,被尊為東岳。經數千年來帝王、名人的推崇,名揚天下,以「五嶽獨尊」、「天下第一名山」譽冠古今,歷來是偉大之最,雄偉之至和崇高至極的象徵。

西嶽華山(1997米),位於陝西華陰縣。南與秦嶺相接,北可俯瞰黃河、渭水,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以其險峰峻秀著稱於世。

南嶽衡山(1512米),位於湖南長沙以南的衡山縣城西北,素有「南嶽獨秀」的美稱。又稱為「壽岳」,「壽比南山」源出於此。

北嶽恆山(2017米),位於山西渾源縣,地處塞北高原,南臨全晉,北控朔方,山雄地險,號稱「塞北第一名山」。

中嶽嵩山(1440米),位於河南登封縣。嵩山以少林河為界,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各有36峰,山勢峻奇挺拔。著名勝跡有中嶽廟、石淙會飲、漢代三闕、少林寺、塔林、初祖庵、達摩洞、嵩陽書院、觀星台等。

東岳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北嶽恆山之幽,中嶽嵩山之峻,南嶽衡山之秀,早已聞名於世。

人們常說五嶽歸來不看山,也有「恆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嶽獨如飛」的說法。

Ⅲ 泰山的圖片帶簡介

中文名稱:泰山

英文名稱:MountTai

泰山又稱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等。名稱之多,實為全國名山之冠。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五經通義》雲:「宗,長也,言為群岳之長」。泰山突兀的立於華北大平原邊上的齊魯古國,同衡山、恆山、華山、嵩山合稱五嶽,因地處東部,故稱東岳。泰山地處山東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會濟南,南臨「聖城」曲阜,東連「齊都」淄博,西濱黃河(北緯36°15'3",東經117°6'0")。泰山形成於太古代,因受來自西南和東北兩方面的擠壓力,褶皺隆起;經深度變質而形成中國最古老的地層——泰山群;後因地殼變動,被多組斷裂分割,形成塊狀山體。現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繼續增高。它東臨波瀾壯闊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凌駕於齊魯大地,幾千年來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泰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古建築主要為明清的風格,將建築、繪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是東方文明偉大而莊重的象徵。幾千年來,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嶽之長」的稱號。佛道兩家,文人名人紛至沓來,給泰山與泰安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道教稱第二小洞天,名其岳神為天齊王。泰山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而被稱為「五嶽之首」,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縮影,而今又成為世界珍貴遺產。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從祭地經帝王駐地的泰城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長達十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一條軸線。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使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氣勢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與萬里長城媲美。從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到「泰山壓頂不彎腰」,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都在不斷加深著我們對泰山的嚮往。登臨泰山,猶如攀登長城一樣,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夢想。泰山雄峙於山東中部,泰安城北,人稱「五嶽之首」。東岳泰山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前鄰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濟南,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Ⅳ 五嶽的資料和圖片

我和我的朋友是在陽台上認識的。那天我在陽台上曬紅棗,他來陽台上偷吃紅棗,不幸被我撞見。我當時一見到他,心裡就直撲騰,生怕驚著了他,倒像是我在偷吃紅棗一樣。就在他看到我便飛也似的逃竄時,我喜歡上了他。
他是一隻鳥兒。長得尖嘴猴腮,還灰不溜秋,乍一看還真不像只好鳥。從他那上躥下跳的調皮勁兒上看,很像我那精力過盛的兒子,所以我斷定,這廝一定也是一小男生。我每早拿出一點紅棗擺上陽台。他也守信用,每天厚著臉皮准點飛來。吃飽喝足後,就坦然地尺走了。我則躲在門後偷看,享受著我這人類爸爸的愛意。
我兒子見到這鳥後,忙著下套子要逮,只是他手笨,沒有得逞。被我發現,當即收繳作案工具,並厲聲斥責:「你怎麼可以隨意傷害一隻可愛的小鳥呢?他是人類的朋友。」「拉倒吧,老爸,你在我們家裡,吃的雞比誰少嗎?」他回敬我一句。

Ⅳ 泰山圖片

圖片到網路中查

天下名山都有壯麗的日出景觀,而唯泰山日出最負盛名,個中原因,頗耐尋味。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由於泰山日出特別壯美;之所以如此,又取決於其特殊天文、地理和氣候條件。但除此之外,是否還有更深層、更根本的文化基因呢?

一般認為,在古代游牧時期,就已產生天體崇拜。由於太陽對作物生長和氣象變化影響重大,因而太陽崇拜到農耕時期便獲普遍發展。大汶口文化曾出土以山承日的陶器符號,從而表明了太陽崇拜和高山崇拜的融合。《春秋是類謀》有"泰山失金雞"的傳說,鄭玄注稱其為"岳之精"。金雞又稱金烏、金鴉,均為太陽象徵。那麼,太陽崇拜為何又特與泰山崇拜相結合呢?

首先在於泰山特殊的地理方位,即處於中國的東方。所謂"以其處東北,居寅丑之間,萬物終始之地,陰陽交泰之所"(《文獻通考》);"東方主天地之生氣,以方位別五嶽,是為天之東柱"(《岳史·形勝考》詩注)。而東方又恰是太陽升起的方位,主陽。故《說文》釋"東"為"從日在木中",《晉書·五行志》稱"說日木,東方也"。東,就是太陽在樹木間冉冉升起。泰山為東岳,自然與太陽關系更為密切,故有" 泰山金雞"之說。作為泰山主神之一的泰山大帝,就源於始祖神化了的太陽神"金虹氏"、"太昊氏"。另一位主神碧霞元君(俗稱老奶奶),與"玄女"有淵源關系,也與太陽崇拜有瓜葛。正因泰山將東方崇拜與太陽崇拜相結合,所以泰山大帝又稱"青帝"。東方於色主青,青為生命色,泰山神又是東方神、生命神。而體現這兩種崇拜最充分、最生動的景觀,自然是泰山日出。

其次在於泰山臨近東海,以及由此帶來的大海崇拜。雖然泰山距海岸線尚有不小距離,在泰山上也根本看不到大海,但較之其他名山,它畢竟距海最近。因此,古人每聯稱"海岱"。蘇轍有"聊欲觀海岱"的詩句,葉份有"海岱爭崇深"的跋文。在人們的經驗中,太陽又是大海中升起,所以有"金烏海底初飛來"(韓愈)、"只等金鴉浴海?quot;(楊萬里)之類的詩句。正因泰山臨近東海,加之泰山雲海頗似東海波濤,因之人們即使明知泰山難見大海,還是樂於沉醉於"觀海"幻象。故而山中有"登岱觀海"題刻,有"青帝宅宮,表海於東"的碑贊。人們寧願將雲海想像為海水,將泰山日出虛擬為東海日升。請聽詩人的縱情謳歌:"夜呼日出觀海東,再為斯世升鴻蒙"(段輔),"日出東海幾千里,茫茫不辨雲與水"(於慎行)。站在泰山頂上,看東海日出,該是何等壯觀啊

Ⅵ 泰山頂峰主峰長什麼樣子

玉皇頂,是五嶽之首泰山的主峰之巔,因峰頂有玉皇殿而得名,主祀玉皇上帝。玉皇頂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峰,始建年代久遠無考,明成化年間重修。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說明遠古帝王曾於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諸神。
相傳最初秦始皇曾到此祭天。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6)東岳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玉皇頂舊稱「太平頂」,也叫做「玉皇頂」,這里是泰山絕頂,為泰山地勢最高的建造物,由山門、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東西禪房組成。
主殿供奉玉皇上帝神像,廟院中央有塊極頂石,極頂石上有通石碑,上刻著「泰山極頂」和「1545米」兩行字(實際高度1532.7米,國家測繪局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布的數據)。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譽。
玉皇頂位於碧霞祠北,為泰山絕頂,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峰。玉皇廟位於玉皇頂上,古稱太清宮、玉皇觀。東亭可望「旭日東升」,西亭可觀「黃河金帶」。
自入南天門,遊人漫步在平坦的天街上,已消除了一些攀登十八盤時的疲勞。從天街到玉皇頂雖又要登百餘石階,已是「大巫見小巫」。

Ⅶ 關於五嶽的圖片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word=%B6%AB%D4%C0%CC%A9%C9%BD+&z=0東岳泰山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word=%CE%F7%D4%C0%BB%AA%C9%BD+&z=0西嶽華山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word=%C4%CF%D4%C0%BA%E2%C9%BD&z=0南嶽衡山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word=%B1%B1%D4%C0%BA%E3%C9%BD&z=0北嶽恆山

中嶽嵩山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6%D0%D4%C0%E1%D4%C9%BD

Ⅷ 五嶽的風景資料圖片

五嶽為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他們是以中國的中原為中心,分別屬於東、南、西、北、中的五座大山。自古至今,其名望甚高,有「五嶽歸來不看山」之說。

五嶽的得名,據說最早可追溯到堯舜的時代,堯命羲和氏四子分管四岳。那時「四岳」是主管方岳的官吏職稱,天子巡狩時,各主管方岳的官吏在駐地選擇一座高山,放火發出信號,以召集諸侯。於是,最早的幾座發信號的山便成了岳官的首府。舜時,岳官的職稱開始與這些名山的山名統一起來。至今作為一種制度,則始於漢武帝之時,到了漢宣帝,才確定五嶽為:東岳——山東泰山,西嶽——陝西華山,中嶽——河南 山,南嶽——安徽天柱山,北嶽——河北大茂山。以後,隋代改南嶽為湖南衡山,明代改北嶽為山西恆山,最後始成今日之五嶽。

(一)東岳泰山——「五嶽獨尊」
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自然保護區協會副主席盧卡斯到我國泰山進行考察。事後,他稱贊泰山是「自然與文化遺產融為一體的典範」。同年,該組織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將泰山等六處名勝列入《世界遺產清單》,作為全人類文化的重要遺產之一。
位於山東省泰安縣境的泰山,又稱「岱宗」、「岱」即大山,「岱」為長輩,意即:泰山是中國大山的長輩。泰山雄踞於山東省中部,海拔1545米。在五嶽的高度中,排行第三,卻被稱為「五嶽只首」、「五嶽獨尊」、「天下第一山」,在中國的名山中有著很高的地位。據說,隨著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佳話流傳,它的名望就越來越高了,逐漸成了「偉大」、「崇高」的象徵。歷代帝王把它視為「神」的化身。據史書記載:歷代有72位皇帝到泰山封禪,文人墨客也多以游泰山為快,並以詩詞歌賦、題字等來歌頌泰山。因此,在這里留下的文物古跡頗多。從山腳的岱廟到山頂的碧霞寺,沿途有無數的碑刻和古建築,可說是一座文物寶庫。山腳下的岱廟,規模宏大,是中國幾個主要的宮殿式建築群之一;碧霞寺是金屬構件與土木磚石融合在一起的特殊建築;名勝古跡不可勝數。泰山這勝在於登,等泰山,起於山腳的岱宗坊,從這里到南天門,共有7000餘石級。登上者自得其樂。

(二)西嶽華山——奇險第一
西嶽華山位於西安市東120公里處的華陰縣城南,海拔2200米,以奇險峻秀著稱,素稱「天下奇險第一山」,也是著名的道教聖地之一。其主峰落雁(南峰)、朝陽(東峰)、蓮花(南峰)頂天而立,玉女、五雲、雲台等峰互為映襯,峰層疊翠狀如花朵。《水經注》說它:「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華山。岩洞與樓台多依山而建。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凌空而架設的長空棧道,以及千尺 、白尺峽、 耳崖、上天梯、蒼龍嶺、老君犁溝等險道都異常險峻。「華山自古一條路」,僅南北一線,計程約10公里。建國以後,對山路曾多次整修,並加強鐵索等安全措施,以便於遊人觀賞奇景。

(三)衡山四絕——「南嶽獨秀」
衡山又稱南嶽,位於湖南省衡山縣,山勢雄偉,綿延數百公里。七十二峰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蓋、石 五峰最有名。最高峰為祝融峰,海拔1290米。
「南嶽四絕」是祝融峰之高、方廣寺之深、藏經閣之秀和水簾洞之奇。衡山由於氣候條件優於其他四岳,處處是茂林修竹,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之譽。
衡山的煙雲可與黃山媲美。山上寺廟眾多,其中福嚴寺、南台寺、藏經閣、方廣寺等最為有名。山腳下的南嶽廟規模宏大,佔地面積大9.85萬平方米,有廟宇九進,是南方數一數二的大廟。

(四)中嶽嵩山——勝跡如雲
中嶽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峰縣境,因地處中原,古稱「中嶽」。其主峰峻極峰海拔1584米。 山峰多寺也多,有「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寺」之說。 山的古跡甚多,最雄偉和最著名的是位於嵩山南麓的中嶽廟,廟中保存了300多株古柏和10萬多平方米的古建築。在嵩山附近,有嵩岳寺塔、嵩陽書院、觀星台、少林寺、塔林等著名古跡。這里用有六處「中國之最」:1。中國最早的禪宗寺院——少林寺,2。中國現存最大的少林古塔群,3。中國現存的最古老的嵩岳寺塔,4。中國現存的保存完整的天文台(告成觀星台),5。中國現存的最古的漢代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6。中國最古最大的漢封將軍柏。

(五)北嶽恆山——海拔最高
五嶽中以北嶽恆山最高,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南四公里處,綿延150餘公里。主峰天峰領海拔2017米。高聳入雲,給人以頂天立地之感。

恆山的形勢險要,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北宋名將楊繼業曾置重兵於此,在懸岩峭壁築堡樓營壘,架吊橋棧請道,至今遺跡猶存。從恆山腳下的磁峽口進峽,峽越窄,崖越高。在往裡就是半壁之間的名勝——懸空寺。此寺建於北魏時期,上載威岩,下臨深谷,巧妙地鑲嵌在懸岩峭壁之上,就岩起屋,共有木構樓閣殿堂40餘間,為一組懸於半山的古代建築,堪稱奇景,蔚為壯觀。此外,恆山的大字灣石刻,在平整的石面上 著「恆宗」兩個大字,字高約7丈,寬約4丈,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石刻字,已歷500餘年,保存完好,堪稱奇跡東岳泰山:

泰山坐落在山東省中部,為中國五嶽之首,古稱「岱宗」,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高度居五嶽第三位,但它卻被歷代稱為「五嶽獨尊」,原因首先是泰山平地拔起,山勢雄偉,更重要的是泰山在中國的政治、文化歷史上佔有很高的地位,它是歷朝統治者祭天的場所,目前山上有古寺廟22處、古遺址97處、歷代碑碣819塊、摩崖石刻1018處。泰山山麓的岱廟為泰山第一名勝,天貺殿是岱廟主殿,殿內東、西、北三面牆壁畫有《泰山神出巡圖》。岱廟內陳列的沉香獅子、溫涼玉、黃藍釉瓷葫蘆瓶譽為泰山鎮山「三寶」。

西嶽華山:

華山位於陝西華陰縣城南。海拔2160米,以險峻著稱。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譽。華山五峰為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中峰玉女、北峰雲台。峰上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擦耳崖、蒼龍嶺均為名聞天下的極險之道。華山腳下西嶽廟是歷代帝王祭祀的神廟,創建於西漢,至今仍保存著明、清以來的古建築群。因其形制與北京故宮相似,有「陝西故宮」之稱。

南嶽衡山:

衡山位於湖南中部衡山等縣境內,海拔1290米。南嶽古木參天,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郁香,以風景秀麗著稱。南嶽廟是衡山最大殿宇。祝願融峰之高、藏經樓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稱為衡山四絕。近年又開辟了麻姑仙境、穿岩詩林新景點。

北嶽恆山:

恆山位於山西省渾源縣東,海拔2017米。相傳4000年前舜帝巡狩四方,見此山勢雄偉,遂封北嶽。恆山分東西兩峰,雙峰對峙,渾水中流。山上怪石爭奇,古樹參天,蒼松翠柏之間散布著樓台殿宇,以幽靜著稱。恆山景觀之最為懸空寺,建於恆山金龍口西崖峭壁上。據恆山志記載,始建於北魏晚期(約公元6世紀),全寺有殿琮樓閣40間,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梁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風景優美,別具一格。

中嶽嵩山: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境內,海拔1440米,以峻聞名。嵩頂有峻極峰,是嵩山最高峰。嵩山東端中嶽廟,是我國最早的道教廟宇。嵩岳寺塔始建於北魏,為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磚砌佛塔。嵩陽書院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山西部北麓少林寺,是我國佛教禪宗發源地,也是我國少林拳的發源地。

Ⅸ 泰山的古建築

一天門位於泰山南麓,南距岱宗坊約2公里。由孔子登臨處、天階、瞻岩初步等坊組成,分列於紅門宮前石階登道上。其中除孔子登臨處石坊外,均為雙柱單間,方形柱體,條石基座,由厚重的滾墩石夾抱;橫施闌額、由額,平列櫨斗,上承雕有檐椽、瓦壟的頂板;單檐歇山,脊飾螭吻。一天門坊居前,建於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坊右側立有「盤路起工處」標志刻石。紅門坊居後,建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柱體鐫聯句「萬壑泉聲沉寶罄,千峰雲影護禪關」,額題「瞻岩初步」。天階坊在紅門宮前,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Ⅹ 五嶽的資料與圖片

除了這些;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它們是:

東岳泰山(1532米),位於山東泰安市。

西嶽華山(1997米),位於陝西華陰縣。

南嶽衡山(1512米),位於湖南長沙以南的衡山縣。

北嶽恆山(2017米),位於山西渾源縣。

中嶽嵩山(1440米),位於河南登封縣。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嶽看成是神的象徵。

東岳泰山為五嶽之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歷代曾有72個皇帝到泰山封禪。

東岳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北嶽恆山之幽,中嶽嵩山之峻,南嶽衡山之秀,早已聞名於世界。

人們常說五嶽歸來不看山,也有「恆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嶽獨如飛」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