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建安詩歌、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詩,各一首!!
詩經 國風·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楚辭 九歌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旗。
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曼曼。
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啾啾兮又夜鳴。
漢賦 風賦
楚襄王游於蘭台之宮,宋玉、景差侍。有
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
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
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
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
豈有說乎?」宋玉對曰: 「臣聞於師: 枳句來巢,
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王曰:「夫風,安生始哉?」宋玉對曰:「夫
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於
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飄忽
淜滂,激颶熛怒。耾耾雷聲,回穴錯迕,蹶石
伐木,梢殺林莽。至其將衰也,被麗披離,沖
孔動楗, 眴煥粲爛, 離散轉移。 故其清涼雄風,
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於深宮。抵花葉而
振氣,徘徊於桂椒之間,翱翔於激水之上。將
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蘅,概新夷,被荑
楊,回穴沖陵,蕭條眾芳。然後徜徉中庭,北
上玉堂,躋於羅幢,經於洞房,乃得為大王之
風也。 故其風中人, 狀直憯憯惏栗, 清涼增欷。
清清冷冷,愈病析酲,發明耳目,寧體便人。
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
王曰:「善哉論事!夫庶人之風,豈可聞
乎?」宋玉對曰:「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
之間,堀堁揚塵,勃鬱煩冤,沖孔襲門。動沙
堁,吹死灰,駭渾濁,揚腐餘,邪薄入瓮牖,
至於室廬。故其風中人,狀直憞溷鬰邑,驅溫
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中唇為胗,得目
為篾,啖齰嗽獲,死生不卒。此所謂庶人之雌
風也。」
漢樂府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
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而未為久
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
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
吾已失恩意,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
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我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
妾有綉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
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具異,種種在其中。
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留待作遣施,於今無會因。
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綉夾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當,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珠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謝阿母,母聽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
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幣多,不堪母驅使
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
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
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
出門登車去,涕落百餘行。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後,
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通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
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
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
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
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
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懟阿母,兒實無罪過,
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雲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叮嚀,結誓不別離,
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
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丞籍有宦官,
雲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
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姆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
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君,中道還兄門,
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約,後會永無緣,
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
言談大有緣,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
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
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青雀白鵠舫,
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
流蘇金縷鞍,齋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采三百疋,
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鬱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舉。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廳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
朝成綉夾裙,晚成單羅衫,暗暗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
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後,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願,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君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 。
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
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
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
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
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
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
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
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
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建安詩歌 曹操
氣出唱(三首)
其一
駕六龍,乘風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翱遊。
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火昆〕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
心恬澹,無所愒。
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
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葯。
跪受之,敬神齊。
當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
高百丈,浮雲為之蓋。
仙人慾來,出隨風,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誾誾!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時。
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乘雲駕龍,郁何〔艹務〕〔艹務〕。
遨遊八極,乃到昆侖之山,
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
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
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台,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
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願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南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唐詩 李白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宋詞 李清照
孤雁兒(並序·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里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元曲
壽陽曲·山市晴嵐
馬致遠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
四圍山一竿殘照里,錦屏風又添鋪翠。
明詩
點絳唇 春日風雨有感
陳子龍
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 。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
夢里相思, 故國王孫路。春無主,杜鵑啼處,淚染胭脂雨。
清代詩詞
觀梅回汲細林山泉水
沈祥龍
我昨探梅亂雲窟,欲練梅花作詩骨。只愁竟體塵氛多,脈脈芳馨苦汩沒。願汲泉水山之陰,未洗雙眼先洗心。心清始覺吟夢穩,縞衣仙子來深林。斜陽半峰泉瀉磴,手挈銀瓶下幽徑。歸來分水呼煎茶,浣滌徐凝惡詩凈。
現代詩
贈友
朱自清
你的手像火把,
你的眼像波濤,
你的言語如石頭,
怎能使我忘記呢?
你飛渡洞庭湖,
你飛渡揚子江;
你要建紅色的天國在地上!
地上是荊棘呀,
地上是狐兔呀,
地上是行屍呀;
你將為一把快刀,
披荊斬棘的快刀!
你將為一聲獅子吼,
狐兔們披靡奔走!
你將為春雷一震,
讓行屍們驚醒!
我愛看你的騎馬,
在塵土裡馳騁---
一會兒, 不見蹤影!
我愛看你的手杖,
那鐵的鐵的手杖;
它有顏色,有斤兩,
有錚錚的聲響!
我想你是一陣飛沙
走石的狂風,
要吹倒那不能搖撼的黃金的王宮!
那黃金的王宮!
嗚---吹呀!
去年一個夏天大早我見著你:
你何其憔悴呢?
你的眼還澀著,
你的發太長了!
但你的血的熱加倍的薰灼著!
在灰泥里輾轉的我,
彷彿被焙炙著一般!---
你如郁烈的雪茄煙,
你如釅釅的白蘭地,
你如通紅通紅的辣椒,
我怎能忘記你呢?
㈡ 推薦詩經楚辭版本
建議:
詩經,上海古籍,程俊英著,詩經注析,詩經譯注
楚辭,貴州人民,梅桐生 / 黃壽祺著,楚辭全譯
㈢ 詩經、楚辭的形式、體裁、特徵是什麼
《詩經》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編集 關於《詩經》的編集,漢代有兩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詩經》305 篇的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和詩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如果不是經過有目的的採集和整理,要產生這樣一部詩歌總集是不可想像的。因而采詩說是可信的。②孔子刪詩說。《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穎達、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度。《詩經》大約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此時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至魯國觀樂,魯樂工為他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說明那時已有了一部《詩》,此時孔子年僅 8 歲 。 因此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 。 但根據《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確曾為《詩》正過樂。只不過至春秋後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只有歌詩流傳下來 ,成為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 體例分類 《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 , 分為風 、 雅、頌三類。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多為民間的歌謠。《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歌謠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樂,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 ,大部分為貴族的作品, 即所謂正聲雅樂 。《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③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 ,《商頌》5篇 ,共40篇 。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後期至東遷時 ; 《 國風 》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產生於春秋時期。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思想內容 《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 》、《綿》、《皇矣》、《大明》等,記載了後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立國的歷史敘事詩。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並成為繼《詩經》以後,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 楚辭,其本義是指楚地的言辭,後來逐漸固定為兩種含義:一是詩歌的體裁,一是詩歌總集的名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國文學)。從詩歌體裁來說,它是戰國後期以屈原為代表的詩人,在楚國民歌基礎上開創的一種新詩體。從總集名稱來說,它是西漢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庄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 「楚辭」之名首見於《史記·張湯傳》。可見至遲在漢代前期已有這一名稱。其本義,當是泛指楚地的歌辭,以後才成為專稱,指以戰國時楚國屈原的創作為代表的新詩體。這種詩體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黃伯思所說,「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東觀余論》)。西漢末,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漢代人模仿這種詩體的作品,書名即題作《楚辭》。這是《詩經》以後,我國古代又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詩歌總集。另外,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楚辭又被稱為「騷」或「騷體」。漢代人還普遍把楚辭稱為「賦」。《史記》中已說屈原「作《懷沙》之賦」《漢書·藝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賦」、「宋玉賦」等名目。 在漢代,楚辭也被稱為辭或辭賦。西漢末年,劉向將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輯錄成集,定名為《楚辭》。楚辭遂又成為詩歌總集的名稱。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故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
㈣ 詩經和楚辭的區別是什麼
首先,《詩經》是民間創作,大部分是民歌——十五國風。而《楚辭》是文人創作,所以在這一點上就決定了語言運用和關注方向上及表達方法上的不一樣。其次,《詩經》更多的現實主義色彩,因為它以百姓為出發點,大部分以歷史什麼的現實存在的為比喻,所以是現實主義的發端;而《楚辭》則是浪漫主義的開始,因為《楚辭》裡面大量運用了神話等帶有明顯楚文化神秘色彩的內容,所以被認為是浪漫主義的起點。再者,《詩經》大部分是四言詩,夾雜二言至八言不等的雜言,為後世律詩絕句等格律詩做出嘗試;而《楚辭》則以楚方言為特色語言運用,「兮」字為代表,開創了後世「騷體詩」等問題。最後,他們的最後的也是最大的區別就是:《詩經》成為經典,為後世所有學子科舉的必讀經典及試題出處,入《四庫全書·子部》。而《楚辭》則作為輔導書目,入《四庫全書·集部》。地位立顯。
㈤ 詩經和楚辭是不是一樣
不一樣。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准。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網路全書。
楚辭,其本義是指楚地的歌辭,後來逐漸固定為兩種含義:一是詩歌的體裁,二是詩歌總集的名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國文學)。楚辭的創作手法是浪漫主義的,它感情奔放,想像奇特,且具有濃郁的楚國地方特色和神話色彩。與《詩經》古樸的四言體詩相比,楚辭的句式較活潑,句中有時使用楚國方言,在節奏和韻律上獨具特色,更適合表現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
從詩歌體裁來說,它是戰國後期以屈原為代表的詩人,在楚國民歌基礎上開創的一種新詩體。從總集名稱來說,它是西漢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嚴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楚辭」之名首見於《史記·酷吏列傳》。可見至遲在漢代前期已有這一名稱。其本義,當是泛指楚地的歌辭,以後才成為專稱,指以戰國時楚國屈原的創作為代表的新詩體。這種詩體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黃伯思所說,「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東觀余論》)西漢末,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漢代人模仿這種詩體的作品,書名即題作《楚辭》。這是《詩經》以後,我國古代又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詩歌總集。另外,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楚辭又被稱為「騷」或「騷體」。漢代人還普遍把楚辭稱為「賦」。《史記》中已說屈原「作《懷沙》之賦」《漢書·藝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賦」、「宋玉賦」等名目。
在漢代,楚辭也被稱為辭或辭賦。西漢末年,劉向將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輯錄成集,定名為《楚辭》。楚辭遂又成為詩歌總集的名稱。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故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
㈥ 《詩經》和《楚辭》的區別
《詩經》和《楚辭》的異同:
相同點:《詩經》和《楚辭》都是我國先秦時代最重要的詩歌著作。它們一個代表現實主義,一個代表浪漫主義,對我國後世詩歌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文學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不同點:
《詩經》代表現實主義。
《楚辭》代表浪漫主義。
《詩經》成書於春秋時期,它收錄了殷商至春秋中葉大約600多年的305篇詩歌作品。這305篇又大致分為風、雅、頌三大部,其中占絕大多數的風,即「十五國風」共計160篇,因為這160篇「風」多為詩官采詩於民間,因此,《詩經》可以大致認為是「平民文學」,即不是某個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說職業詩人)的作品。
《楚辭》所收錄的作品,均為一些有名有姓的專職作家所作,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為一代詩賦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辭形成較晚,以屈原為宗,也應到戰國後期。
就地域來說,詩經以北方為主的廣大地區,而楚辭僅限於南方楚地,它的產生與發展與楚地的地域特色——諸如語言、風俗等密不可分,與現在的粵語音樂一樣,純屬一種地區文化。
從內容上,《詩經》涉獵面很廣反映的是各階層的人,特別是平民(包括奴隸、服役者這樣的下層勞動者)真實的生活和情感。
《楚辭》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達的多為士大夫階層對現實的情感流露,多為抒情言志,如屈原的《離騷》,如司馬遷所說「離騷者,猶離憂也」,即屈原遭逐之後,苦悶之情的表述。
《詩經》的特點就在於它的平淡、自然與「寫實」。上升到一個高度,便是所謂的詩歌現實主義傳統。
《楚辭》是文人之作,這就理所當然牽扯到文采。楚辭,無論是屈原的《離騷》還是宋玉的《九辯》,都是意境開闊、盡顯文采,且想像豐富、縱橫馳騁,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欲言此而先言它,善用比喻。
在表現手法上,《詩經》以借物抒情為主要特徵的比興手法。
楚辭繼承了詩經得賦比興,但在此基礎上做了重大開拓,也把發揮應用達到極致。辭家們往往寄情於物,托物寓情,使主觀之情與客觀之物融為一體,創造出許多富於象徵意味的藝術形象。
㈦ 詩經和楚辭並稱為
《詩經》和《楚辭》並稱為:風騷,是我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兩大源頭。《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開創了中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離騷》開創了我國詩歌的浪漫主義傳統。
1、《詩經》
《詩經》是中國漢族文學史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又稱為《詩》和《詩三百》,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時期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
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樂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頌」主要是宗廟樂歌,有四十首。
2、《楚辭》
楚辭是戰國屈原所創文體,另有宋玉等代表。《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包括了屈原的名篇《離騷》,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
㈧ 為什麼詩經和楚辭是中國文學的2個源頭
liuhua :你好。
《詩經》和《楚辭》分別作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在修辭上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從語言角度分析,《詩經》以四言為主、篇幅短小、用詞凝練,運用詞頭詞尾、疊音詞,語言樸素,不事雕琢,呈現出簡潔精練、和諧中正、平實自然的修辭特點。《楚辭》以六言為主,篇幅較長,多狀貌語和虛字,運用楚地方言、取材奇花異草,感情熱烈卻不亂章法,呈現出鋪張渲染、恢弘奇麗、激奮沉鬱的修辭特點。《詩經》《楚辭》呈現上述修辭特點有各自的原因:古樸的春秋時代氛圍和溫婉的中原風氣給予《詩經》眾多平民作者純朴的思想意識,他們用簡潔平實的語言創作出和諧自然的詩歌;縱橫風潮洋溢的戰國時代氛圍和奇異的楚地風貌給予屈原豐富的想像力,他懷著對 國與 君的諸多復雜情感寫下《楚辭》。
【詩經】《詩經》的原產地是在當時文化比較發達的中原以及長江地區, 加上它的作者層次眾多,包括了從平民到貴族的各個階層,所以它的內容很豐富,題材十分廣泛。農業祭祀,戰爭徭役,男女情愛,等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所涉及。從形式上來說,《詩經》在語言技巧上抑或是形式體裁上,都有它獨顯的魅力,前所未有的「賦比興」的用,工整的四言句式和重章疊句的使用,都為後世的文學創作開辟了先河,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楚辭】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詩歌,它是《詩經》三百篇後的一種新詩。漢武帝時,劉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楚辭》,從此,「楚辭」成為一部總集的名稱。縱觀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無論是春秋的《詩經》、秦漢的辭賦,還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它們都是時代的產物,都以時代標名。這說明它不是某一地區特有的文化現象。而「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的「楚辭」則獨樹一幟,恰恰是以產地命名的。楚辭是楚地的歌辭,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是在楚地民歌和巫歌樂舞的直接哺育下,借鑒神話的表現手法而形成的。
㈨ 詩經和楚辭的字帖 pdf版
地域不同:詩經主要是黃河流域,楚辭主要是長江流域
感情不同:詩經是現實主義,楚辭是浪漫主義
個人與群體的關系不同:詩經主要是重群體抑個體,楚辭比詩經更注重個體。
形式不同:詩經以四言為主,多用疊字、疊章,楚辭語句形式更為靈活
表達方式不同:詩經多用賦比興。楚辭運用大量的想像和象徵,對事物進行描寫鋪陳渲染,開漢代大賦得先河。屈原在離騷中還用香草美人象徵君王,也為以後詩詞中的此類描寫開了先河。
作者:這個有點牽強。。。詩經的作者基本無從考證,楚辭是屈原和宋玉所做。
㈩ 詩經楚辭的內容簡介
《詩經·楚辭》內容簡介:《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最早稱《詩》或《詩三百》,據傳經孔子編纂整理,後來儒家把它尊為經典,稱作《詩經》。《詩經》編成於春秋時期,共收集詩歌305篇,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風俗、文藝等諸多方面,廣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被譽為「中國古代社會的網路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