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國慶節黑板報圖片素材初一
擴展閱讀
古裝童星圖片大全 2025-07-26 20:23:22
孩子犯了什麼錯圖片 2025-07-26 20:12:11

國慶節黑板報圖片素材初一

發布時間: 2022-07-20 19:46:33

❶ 2021年國慶黑板報內容素材有哪些

禮炮聲聲震天下,五星紅旗似彩霞。光輝歷程世矚目,神州大地遍地花。

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黑板報是以固定或移動的黑板作載體,用粉筆或廣告顏料作書寫繪畫工具的普及性宣傳陣地,具有容易擦洗、修改、更換的優點,是最經濟、最方便、最常見的一種宣傳形式,在中小學校中有廣泛的應用。

黑板報是一種可傳閱觀賞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在學校,黑板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黑板報和手抄報一樣,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

內容是漢語詞彙,拼音是nèi róng,意思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實質性事物。一個藝術作品的表現、基本含義、意味或審美價值。內容關涉的是我們在藝術作品中感受到的感覺的、主觀的、心理的和情感方面的意涵,與我們對描繪性方面的單純知覺相對。

素材,指的是作者從現實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經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這些材料並不能都寫入文章之中。但是,這種生活「素材」,如果經過作者的集中、提煉、加工和改造,並寫入作品之後,即成為「題材」了。

❷ 關於國慶節的黑板報素材

站在中國地圖前,我仔細端詳著,
啊!它多像一隻挺胸的五彩錦雞!
它的冠子一搖,撒下無數瑪瑙,那是黑龍江畔的高粱;
它的尾巴一抖,抖下無數珍珠,既是新疆的水晶葡萄;
它的肚子一挺,金燦燦,明晃晃,那是長中下游的小麥和水稻;
它的兩腳一邁,一股甜香撲鼻而來,那是海南椰林和台灣的蜜糖。
啊!祖國!偉大的祖國!
我愛您!

❸ 求初中國慶節黑板報排版,樣式,素材。謝謝!

http://image..com/search/wiseala?tn=wiseala&ie=utf8&iswiseala=1&word=%E5%9B%BD%E5%BA%86%E9%BB%91%E6%9D%BF%E6%8A%A5%E5%9B%BE%E7%89%87%E5%A4%A7%E5%85%A8&fr=alawise&pos=3&stdstl=1&tp=strong點擊這個網址,裡面很多樣本

❹ 有關於國慶的黑板報圖片嗎漂亮點

1.迎中秋慶國慶
2.舉國慶國慶
3.明朝奔圓月,圓月中秋圓
4.中秋節國慶節,節節同慶節節高 盼豐年迎瑞年,年年喜慶年年好
你在網路的圖片搜索就行拉~~~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A%DA%B0%E5%B1%A8

http://www.banbaocn.com/這個網站可以參考
首先告訴你——黑板報中最主要是報頭,然後是排版(結構)然後是圖案,文章是最次要的,一般你走過別人的黑板報,你想想你有沒有時間去看文章,評選的時候老師可能還會看一看幾篇文章的題目,到了中學,就是把你的黑板報用照片拍下來,那裡會去看文字?所以,不用很在意文章,你隨便找個(或寫個)一兩篇跟你主題搭得上的,其他的可以用例如「如何擁有好的學習效率 」什麼的充數,這些文章書上網上都是很多的。

其次,你要「版面設計」是不是?我從小學2年紀有黑板報開始到現在,全部的黑板報都是我一個人設計,一個人畫,一個人編排的,黑板報的編排最好是自己做,你可以把你要設計的黑板分成幾個部分,在最右(或中間,或最左,通常是這樣的)選出一快地方畫報頭,然後用幾何圖形把黑板報的剩餘部分分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塊,在角落和兩個邊框頂點相交的地方留下一點點地方用來畫畫,一般黑板是1*3=3平方米左右,報頭就要1/8左右,報頭要鮮明,最好用水粉上色(用清水洗)!如果你認為自己沒本事的話就去新華書店,裡面一定100%有黑板報的書,但是我覺得還是自己設計有成就感。

至於要用到的圖案,你去書店裡買本這方面的書就可以了,一般隨便一點的花花草草也能應付~切記!不要以為圖畫越多越好,一般5~6副夠了!!

報頭和報頭藝術字的話,你們班沒有寫書法的人?不可能吧,。你們新手的話,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寫出報頭,然後一個人在報頭還沒有干之前用奇奇怪怪的線條勾勒出字,就是很不錯的報頭的了,最後加點畫呀,什麼的,切記!不要太花!!報頭的話……我也想不出來……類似的很久沒出了……書上應該有的……

實在抱歉了,沒能幫你搞好,但是設計個黑板報是很費腦子的,嘿嘿~~~~

❺ 國慶節黑板報的圖片,急用啊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國日」、「革命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日,如遇國王更替,國慶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

每逢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為慶祝國慶日,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慶的慶祝形式曾幾經變化。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此後,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遊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園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遊行。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在此後的十幾年間,均採用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再舉行國慶閱兵式和群眾慶祝遊行。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世紀舉行的最後一次盛大國慶慶典。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3次閱兵。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周年、1999年國慶50周年的兩次。
國慶詩詞

對酒當歌歌盛世
無情沉醉醉當今
面壁圖騰騰英華
視網為家家溫馨
迎風起舞舞今生
執手相嘆嘆當今
吟詩作樂樂太平
撫琴獨唱唱太平
仰天長嘆嘆鄉愁
舉杯邀月月如鉤

國慶

萬里晴空,壯麗山河,赤旗飄揚.
看九州方圓,普天同慶;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會穩定,人民幸福,改革開放譜新章.
新中國,如世界巨龍,屹立東方.
今朝如此輝煌,賴黨政國策指方向.
憶崢嶸歲月,生靈塗炭;黎民多難,長夜茫茫.
槍林彈雨,出生入死,換得新生紅太陽.
當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長.
舉國同慶數十載,
千家萬戶習開顏.

慶祝國慶55周年

禮炮聲聲震天下,
五星紅旗似彩霞.
光輝歷程世矚目,
神州大地遍地花.
改革開放揚起帆,
祖國躍上千里馬.
今日再展戰洪圖,
燦爛前景世人誇.
視如今,
風雨過後更神氣.
國慶

舉國上下慶國慶,
遙想當年戰鼓驚.
全國人民齊祝興,
皆出兒女愛國心.

喜迎國慶

金秋十月好心境,
舉國歡騰迎國慶.
四十九年風雨徑,
共祝未來更光明.
祖國母親

文/江南

母親
厚實的肩膀
給了
孩子堅韌的力量
母親
祥和的臉龐
給了
孩子燦爛的希望
母親
深邃的遙想
給了
孩子明天的海港
母親
溫暖的胸膛
給了
孩子春天的芬芳
祖國母親
我們為你無尚榮光
祖國母親
我們為你豪情激盪
今天請母親
穿上節日盛裝
我們為祖國母親
祝福幸福安康
我們為祖國母親
祝福萬壽無疆
我們和祖國母親
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1937

❻ 國慶節黑板報素材有嗎,要非常短的

1: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2: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徵,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3: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徵。

❼ 國慶節黑板報內容素材有哪些

國慶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1) 時時會關心,刻刻會牽掛,常常會問候,夜夜會思念,只因「朋友」這兩個字在心中的重要,國慶馬上就要到了,提前祝你國慶快樂!

2) 祖國,是要熱愛的,有國才有家,祖國強大我們驕傲;朋友,是要珍惜的,有朋友才有快樂,朋友快樂我也快樂,國慶到了,祝祖國生日快樂,朋友節日快樂!

3) 十月處金秋,國慶迎歡騰。國慶節,讓我們放下心中的負擔,消滅心中的依戀,迎接這個特殊的日子,同祖國共同慶祝這個盛宴,願祖國繁榮強盛的同時,也祝你生活繁花似錦。國慶節快樂!

4) 國慶節,放長假,溫馨提醒您要科學度假,預防「節日病」,送你一個秘笈:應酬適度,葷素搭配;注意休息,精力充沛,願你度過一個健康快樂的長假。

5) 嘴裡還有月餅香甜的回味,腦海里還留有嫦娥動人的嫵媚,中秋佳節的喜慶剛過,今天又迎來了祖國華誕,祝你在普天同慶的節日里,能品嘗到開心和愉快。

6) 國慶佳節去旅遊,觀海涉水看日出。道觀廟宇拜菩薩,名勝古跡來觀賞。釋放壓力好輕松,參加遊行慶華誕。祖國母親萬萬歲,強盛天下無人敵。祝朋友國慶快樂!

7) 國慶長假即將來臨,合理安排放鬆心情!看望父母盡點孝心,朋友聚會玩得開心,休閑旅遊四處散心,注意身體更要小心!總之,祝您國慶一切順心!

❽ 關於國慶的黑板報

國慶節黑板報設計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只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生才會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國慶節黑板報設計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在具體訓練教學上,宣揚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艱辛,同時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另外,還可以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結合其他學科,如:語文、歷史、自然等和社會上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現象進行一些簡筆畫創作,這樣既幫助了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又提高了學生實際應用的表現能力。圖案、美術字等方面結合課堂教學進度,採取課堂教學、課外提高的辦法,給學生定予適度的量,通過教師的精心輔導,要求學生按質完成,這樣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使學生熟練掌握表現要領。在書法訓練方面,採取先讀帖、再臨帖、後脫帖的反復過程,使學生逐步提高欣賞水平和書寫能力。
通過讓學生分析或評價美術作品,涉足於美術鑒賞領域。使學生在感染熏陶、潛移默化和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掌握藝術史知識、藝術表現手段的基本規律及其藝術語言,領會藝術作品產生的時代,作品內容的思想傾向及其由民族傳統所決定的表現形式,從而感知美,創造美。通過吸收和借鑒藝術的精華,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啟迪智慧,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和鑒賞能力,使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升華,藝術修養得到提高,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道德觀、審美觀和勞動觀奠定科學的基礎。
利用黑板報長廊開辟一個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中的心得窗口,正是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學觀的一條不可多得的渠道。這對增強教與學的互動活力,掌握學生的學習實情,提高教學質量和加深師生感情起著橋梁紐帶作用。教師利用這個窗口不斷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學生通過這個窗口談論學習中的體會、收獲及對教師教育工作的建議和要求,大家都暢所欲言,把教學的實際問題擺在桌面,這為學校加強教學工作管理,教師業務能力的自身建設和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提供了明確的依據,同時也增強了教學的透明度。
美術學科在黑板報長廊上開展多方面的素質教育,前景是廣闊的,只要正確把握學生的身心特徵,合理安排和穿插教學的內容,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尊重教育發展的規律,就一定能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
1、國慶節小知識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2、世界各國國慶節由來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佔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崙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布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迦納等國也是如此。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另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國慶日。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3、國慶節歷史由來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4、國慶節有關稱呼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國日」、「革命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日,如遇國王更替,國慶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
每逢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為慶祝國慶日,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外國國慶節摘要
(1)慶國慶樂曲聲聲焰火騰空
法國是以7月14日法國大革命時巴黎群眾搗毀巴士底監獄這一天作為國慶日的。1989年,正值法國革命200周年。為此,法國舉行了十分隆重的慶祝活動。當天,在巴黎愛麗舍田園大街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閱兵式上,300多輛裝甲車、5000名士兵、250架飛機及直升機接受了檢閱。33位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1萬多位外國來賓應邀參加了慶典儀式。在現場,有80多萬觀眾觀看了儀式。當天晚上,在雄壯的《馬賽曲》樂曲聲中,20萬支焰火騰空升起,8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個民族的演員參加了在協和廣場舉辦的大型國慶演出。
(2)國慶節大典舉國歡騰
每逢8月9日,新加坡都會舉行國慶大典,舉國歡騰。同時還有國慶檢閱典禮,有戰機和跳傘表演。當總統檢閱儀仗隊後,3架f-16型獵鷹戰斗機、6架f-5s/t型戰斗機及5架a-4su超級天鷹戰斗機,共14架戰機排列成五星與彎月形飛過,隊形就像是國旗上的五星彎月。步兵隊伍走過檢閱台後,組成五星彎月隊形的14架戰機,又與3架軍機——1架c-130大力士運輸機、1架e-2c鷹眼空中預警機及1架福克50海事巡邏機飛越上空。接著,7架直升機,包括切奴克、超級美洲豹及uh-1h型直升機以v字隊形飛過
直升機飛過後,接下來就是令人屏息仰首,由5名武裝部隊突擊隊員呈獻的跳傘表演,他們在1500米的高空,從大力士運輸機上跳下,他們身上都背負著40公斤重的裝備,政府大廈周圍摩天大樓林立,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
(3)人潮花海慶佳節
5月17日是挪威國慶節(又叫憲法日)。在這個盛大的節日里,你會看到成千上萬的人穿著民族服裝,歡度佳節。街上,從少女到老婦幾乎都是背帶式拖地長裙,紅色、白色、黑色、綠色,在厚厚的毛呢或棉布上綉著鮮艷的花朵和圖案,每個人的胸前都有漂亮的銀制飾物,有的還披著配套的斗篷,戴著不同色彩的民族小帽,真是絢麗多彩。男士的服裝則從中世紀的宮廷禮服到21世紀的紅色流行時裝都有,也是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有許多老人胸前戴滿了各種各樣的勛章,手拿文明棍,頭戴高筒禮帽,頗有紳士風度.
這天,通向王宮的卡爾·約翰大街變成了人的海洋、花的海洋、國旗的海洋。路兩邊臨時豎起的高大旗桿上、樓頂上、陽台上、窗戶上都飄揚著國旗
國慶遊行開始的時候,國王穿著黑色禮服,站在觀禮台中央;右邊是身著紅色禮服的王後;王後的右邊是王子和公主。一切都是那麼自然,那麼純朴,一切都體現了人們發自內心的對祖國、對民族的無限熱愛。
4)各州首府輪流坐莊
德國10月3日的正式名稱叫「統一日」,是法定節日,但並非「國慶日」。與法國把7月14日、美國把7月4日、瑞士把8月1日作為國慶節不同的一點是,德國這個類似國慶的重要日子裡並無重大事件發生,不像法國1789年7月14日革命群眾攻佔了巴士底獄、美國在177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瑞士在1291年8月1日締結永久同盟。按照1990年統一後的規矩,各個州的首府輪流舉辦慶祝活動,如2000年輪到了德累斯頓。所以,盡管是逢五逢十,首都沒有舉辦隆重庄嚴的慶祝活動並不奇怪。首都市民照樣可以在秋季少有的明媚陽光下,盡情在勃蘭登堡門前玩樂一番。
(5)國慶節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
奈及利亞的民族獨立日為10月1日。它是非洲古老的、人口最多的國家,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文化,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間,奈及利亞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經濟相當落後,人民生活十分貧困。奈及利亞人民經過長期英勇斗爭,終於在1960年10月1日贏得了民族獨立
6、國慶節愛國教育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該法於當年10月1日起施行。
國旗的誕生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並於當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發表徵稿啟事。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初選委員會將收到的3012幅圖案選了38幅印發全體代表討論。經全體代表分組討論後,9月25日晚毛澤東主席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關於國旗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全體代表通過決議,選定了由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決議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更換國旗旗桿
豎立在天安門廣場的旗桿曾更換過一次。
第一根國旗旗桿是1949年開國大典毛主席升旗時用的那根旗桿,高22米。
1991年5月1日重新修建了國旗旗桿,高度達32.6米。更換旗桿基於兩種考慮,一是已站立了42年的國旗旗桿確實有些老化;二是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大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和毛主席紀念堂修建起來了,旗桿的高度已明顯顯低,與之不相襯。
改建後的國旗桿基座頗有講究,共分為三層:內層四周是高80厘米的漢白玉欄桿,東西兩邊各有2米寬的出入通道;第二層是環繞基座的2米多寬的赭色花崗岩帶,象徵「人民江山萬代紅」;第三層是5米寬的綠化帶,四季常青,象徵社會主義祖國欣欣向榮。國旗基座四周是用56個黃色銅墩連成的護欄,象徵56個民族手拉手心連心,團結在國旗下。
升降國旗
1990年通過的《國旗法》規定:升旗時,必須將國旗升至桿頂;降下時,不得使國旗落地。為此,國旗衛士們在降國旗時,練就了過硬的收旗動作:當國旗在2分07秒的時間內降到國旗桿底座時,一名戰士迅速用雙手將國旗托住,而後另一名戰士將旗面均勻地打成折疊狀,此動作精確在13至15把之間。
更換國旗
1990年通過的《國旗法》規定:不得升掛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的國旗。為確保國旗的聖潔和完整,天安門廣場上空的國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換一面。每逢重大節日,必須更換新國旗。即使國旗不受損,懸掛的最長時間也不能超過10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1991年3月2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並於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國徽的誕生
1949年6月16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了新政協籌備會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在常委會領導下設立6個工作小組。第6小組的任務是研究草擬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等方案,馬敘倫,副組長葉劍英、沈雁冰任組長
1949年7月10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擬就《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辭譜啟事》,對國徽設計提出要求:「(甲)中國特徵;(乙)政權特徵;(丙)形式須庄嚴富麗。」9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召開會議,協商國旗、國徽、國歌等問題。這次會議上,大家對國徽應征圖稿都不滿意。毛澤東最後說:國旗決定了,國徽是否可慢一點決定,原小組還繼續設計,等將來交給政府去決定。9月27日召開的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並通過了國旗、國都、紀年、國歌4個決議案。大會主席團決定,邀請專家另行設計國徽圖案。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收到了政協的邀請,分別組成了由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領導的清華大學營建系設計組和以美術家張仃為首的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組,展開設計競賽。
1950年6月20日,國徽審查小組召開會議,最後一次評審清華大學營建系與中央美術學院分別提出的方案,最終確定清華大學營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師設計的國徽方案中選,並送政協大會表決。此後又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意見,改進了國徽的稻穗細部形象。
1950年6月23日,全國政協一屆二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主席主持通過決議,同意國徽審查組的報告和所擬定的國徽圖案。9月20日,毛澤東主席簽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說明:「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1950年下半年,中央人民政府把製作國徽的任務交給了沈陽第一機床廠。1951年5月1日,由沈陽第一機床廠青年工人焦百順、裴慶江、朱風儀等鑄造出的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正式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
國歌的誕生
在新中國建立前夕,人民政協開會商討國歌。著名畫家徐悲鴻和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委員力薦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毛澤東、周恩來當即表示支持他們的意見。但有人認為新中國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時了,主張改詞。周恩來發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這句話,讓我們耳邊警鍾長鳴。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聶耳(1912-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1935年,劇作家田漢作詞;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創始人聶耳作曲。這首歌原為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影片《風雲兒女》描寫的是「九一八」之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中國的東三省,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一些知識分子從苦悶、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線。田漢在寫完這部電影故事以後,便遭反動派逮捕,主題歌詞是寫在一張香煙的錫箔襯紙上。聶耳主動拿去歌詞,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譜初稿,到日本後不久,把歌譜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隨電影的放映,更由於救亡運動的開展,流傳於全國每一個角落,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
「文革」中,由於田漢被打倒,歌詞不讓唱了,《國歌》只能由樂隊演奏。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義勇軍進行曲》新詞。改定國歌歌詞後,各方面對此一直有不同意見,要求恢復國歌原來的歌詞。直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撤銷1978年3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新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❾ 國慶節黑板報設計圖樣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國慶節歷史由來 :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國慶節朗誦稿

五十前的今天
在亞細亞的廣大版圖上

一隻雄雞在昂首高唱
五十年前的今天
在天安門城樓上
一個聲音如春雷般炸響
剎那間
巨浪咆哮,天地呼應
四海翻騰,五洲震盪
風骨遒勁的中華民族啊
終於跨越一道沉重的門坎
巨人般挺起不屈的脊樑
五千年厚重的中國歷史啊
從此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神話般揭開嶄新的篇章
用勤勞的雙手播種
用智慧的頭腦暢想
用滾燙的汗滴澆灌
用誠摯的期待盼望
十二億中國人富民強國的激情
如火山迸發的岩漿
終於
偏僻的角落長出了繁華的都門
貧瘠的土地結滿了收獲的希望
五十個深深的腳印
踏出了高速公路和立交橋
十五圈厚實的年輪
布滿了衛星電視和信息網
五十年漫長的等待
迎來了小康村和百強鄉
中國,不再守著清貧與自足
她用敏銳明亮的眼光眺望
以挑戰者的形象出現
以征服者的英姿登場
用奧運會上的金牌
體現一個民族的強盛
用發射場上的火箭
再現巨龍騰飛的形象
用香港澳門的回歸
證明綜合國力的強大
用崛起的跨世紀宣言
迎來整個世界羨慕的目光
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念
迎接新世紀
中華民族的燦爛和輝煌

❿ 2010國慶節黑板報素材

萬里晴空,壯麗山河,赤旗飄揚。
看九州方圓,普天同慶;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會穩定,人民幸福,改革開放譜新章。
新中國,如世界巨龍,屹立東方。
今朝如此輝煌,賴黨政國策指方向。
憶崢嶸歲月,生靈塗炭;黎民多難,長夜茫茫。
槍林彈雨,出生入死,換得新生紅太陽。
當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