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東陵大盜」孫殿英當年盜取慈禧的陪葬品現在在哪裡
1928年7月,清皇家陵園東陵遭遇浩劫:以孫殿英為首的盜墓者用了7天7夜的時間,盜掘了皇陵地宮。歷代皇陵被修建得固若金湯,而傳說神秘的地宮則布滿機關暗器,在巨大的誘惑之下,盜墓者是如何冒險進入地宮、又是如何面對帝王的遺體以及隨葬的無數奇珍異寶的呢? 孫殿英,乳名金貴,字魁元,河南永城人,1889年生。孫殿英父親是個游手好閑之徒,後因與人斗毆,將人打死入獄,死於獄中。孫殿英從小受母親溺愛和嬌慣,也養成頑劣好鬥的性格。七歲入私塾,常與同學斗毆,有一次受老師責罰而不服氣,竟放火燒了學屋,被趕出校門。後母親帶他回娘家,窮困潦倒,靠乞討度日。不久,孫殿英染上天花,留下滿臉麻坑,被人喚作「孫大麻子」。年長一些,孫殿英結識了一些流氓、賭棍,出入賭窟、錢庄,漸成為賭場高手,以賭為業,發了不少財。
歷史深處的爆炸
清東陵曾經是一塊與世隔絕、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順治皇帝開始,先後有5位皇帝葬在這片宛若虎踞龍盤、充滿王氣之地。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寢。它是在清朝國勢鼎盛時期修建的,耗銀兩百多萬兩,遍選天下精工美料,建築藝術精湛華美居清陵之冠。
統治近代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西太後慈禧的定東陵,興建於清末,工程前後耗銀227萬兩,持續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慈禧定東陵金碧輝煌,奢華程度,連皇宮紫禁城也難與為匹。清東陵內最重要的部分是封土寶頂下的地宮,那是安放帝後棺槨的地方。
20世紀20年代的清東陵,經過土匪和軍閥的歷次劫掠,地面上各座陵寢的陳設珍品所剩無幾,剩下的唯有深埋於地下的地宮。這時的一份神秘筆記很可能幫了盜墓者的忙。專家介紹說,當時有一份《愛月軒筆記》,是晚清大太監李蓮英口述,由其侄子執筆記下的。它詳細記載了慈禧地宮中陪葬的眾多無價之寶。
此外,清朝極盛時期的乾隆堪稱最富有的皇帝。他們的陵寢修建得富麗堂皇,殉葬品也一定極盡奢華。於是,乾隆裕陵和慈禧定東陵地宮成了首要的目標。
清朝帝後們的地宮上方,堆砌著高大的方城明樓,後方則依山而建。如果不能准確地找到入口,要想進入地宮是十分困難的。
從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為自己修建地宮開始,中國古代歷代帝王都極度重視地宮的修建,那是他們靈魂轉世的場所,是盛放棺槨及殉葬財寶的地方,是帝王墓冢中最神秘的環節。為了防盜,他們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堅固的城牆,設置數以千計的守陵士兵,制訂最為嚴苛的法律,為保守秘密還殺掉建墓工匠。清東陵的修建吸收了歷朝歷代的經驗,在防盜措施上不可謂不處心積慮,防備周詳……
1928年7月,擔任盜陵主角的一支部隊奔向了慈禧定東陵,而另一支部隊則奔向了乾隆裕陵。
盜墓隊最終找到了地宮入口
起初,匪兵們並不知道地宮入口,而是遍地開挖,寶頂上、配殿外、明樓里都留下了他們挖掘的痕跡。孫殿英率部首先盜掘的是慈禧太後的普陀峪定東陵,工兵營在陵寢各處連續挖了兩天兩夜都找不到地宮入口,孫殿英急了,命令綁架了護陵大臣蘇必脫林,在死亡威脅下,老頭兒指認了慈禧陵的地宮入口。原來,在高大的明樓後面,有一個「啞巴院」,傳說招募的工匠都是啞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機密。在啞巴院北面的琉璃影壁,影壁之下就是地道入口。於是當晚,幾十名士兵在明樓後面的琉璃影壁下揮鎬掄鍬,於7月7日打開地宮入口。
清東陵的陵寢結構大同小異。琉璃影壁下正隱藏著地宮入口。如果從正面橫向挖掘,會遇上條磚砌死的隧道;如果從寶頂上垂直往下開掘,則會增加多倍的距離;而如果從琉璃影壁下直接墜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剛牆,從最短途徑進入地宮。
慈禧陵和乾隆陵稍有不同,由於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慈禧陵沒有啞巴院。在明樓底下進入古洞門,過道盡頭則是一道內部澆鑄了鐵筋的牆壁,它的裡面就是「金剛牆」。地宮的入口就在這金剛牆下。
東陵修建得十分堅固,要完全刨開地磚不是件容易的事,匪兵們盜寶心切,便動用了炸葯。在硝煙彌漫的殘磚斷石中,再向下深挖數丈,終於呈露出一面漢白玉石牆,它就是金剛牆。從牆中間拆下幾塊石頭,露出一個黑森森的洞口。
東陵被盜後,當地留下一些傳說,其中就有盜陵士兵死於地宮。當時乾隆地宮里蓄滿積水,由於年代久遠,以致積水有四五尺深,清室重斂時用抽水機抽了5天才抽干,即使現在都要定時抽水。這么深的積水,而通道很陡滑,不明就裡的盜墓士兵有可能是滑倒在有毒的積水中,驚悸窒息而亡。
一番驚魂後,為發財慾望驅使的匪兵們繼續前行,終於,迎面看到了一道高大的漢白玉石門。地宮里的石門每扇門重達3噸,門上有萬斤銅管扇,門後有頂門石。當時人們一邊用細鐵圈套住門後的頂門石,一邊用木棍頂開石門。這樣並不需要損壞石門,也不會砸壞頂門石。可以推斷的是,當年的盜陵匪兵最初並不知道石門背後的奧秘。在慈禧陵第一道石門上,至今遺留著當年被毀壞的痕跡。最後石門背後的頂門石斷裂成兩半。直到打開慈禧地宮第一道石門,匪兵們才恍然大悟,他們再沒有用蠻力就打開了後面的石門。因此,慈禧地宮第二道石門和乾隆地宮的前三道石門至今保存完好。相對於慈禧地宮,乾隆地宮要復雜許多,它有4道石門,9個券堂,整個結構組成一個「主」字形,進深54米,落空面積達300多平方米,相當於一座地下宮殿。
悲劇就在那一時刻開始
這是一個待通過洞內重重關卡,深入到陵寢內部已是7月9日夜間。慈禧的主墓室是一個完全由漢白玉石鋪砌的石室,正中是一座漢白玉石台,也就是「寶床」。在石台上面,停放著一具巨大的棺槨,這就是慈禧太後的梓宮。兩側的兩座石墩上,則放著記錄慈禧謚號的香寶、香冊。
孫殿英聽說發現了慈禧的棺槨,非常高興,命令工兵團長顓孫子瑜和劉副官率領二十多個士兵開棺取寶。在燈光照耀下,慈禧巨大的棺槨金光閃閃,富麗堂皇。棺槨由名貴的金絲棺木製成,慈禧入殮後,工匠們又在外層罩以金漆。在金漆上,由喇嘛用藏文書寫四大天王經咒。在金棺裡面的紅漆填金內棺上,內外布滿填金藏文經咒,在棺蓋之上還刻有九尊團佛等圖案。
片刻間,金光四射的外棺就被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兵們將碎棺木搬開,現出裡面的紅漆內棺。為避免棺內寶物被刀斧震壞。顓孫子瑜和劉副官命令幾名士兵小心地在棺蓋下方用利斧鑿出幾個長方形的豁口,鐵鎬伸進豁口撬了幾下,棺蓋露出了縫隙,士兵們將刺刀密排著插入縫隙中。棺蓋很快被刺刀、利斧撬開,棺中的屍骨和珍寶被一層薄薄的梓木「七星板」覆蓋,掀開「七星板」,是一層柔和光亮的網珠被,當挑開網珠被時,棺內射出五顏六色的珍寶的光芒,在燈光照耀下,珠光寶氣閃爍輝煌,耀眼奪目,整個地宮後室也光亮起來。
棺中,慈禧太後身穿華貴富麗的壽衣,頭戴鳳冠,靜靜躺在五光十色的奇珍異寶中,整個棺內金光閃爍,碎光流溢。慈禧太後如同睡著了一樣,雙目微合,面龐栩栩如生。片刻間,由於接觸了新鮮空氣,保護鮮活的屍體收縮塌陷,慈禧的臉色也由紅變白,由白變黑,一雙手猛地收縮,兩排牙齒驀然露出……過了半晌,棺內再無動靜,顓孫子瑜親自動手取寶,慈禧的屍體則被扔到地宮後室西北角的棺蓋上。慈禧的龍袍被撕碎,鳳冠被踩扁,褲褂上的各色寶石、佩物被一搶而光。
孫殿英聽到地宮被打開的消息後一時興起,率譚溫江等人來到地宮後室。令人眼花繚亂的珍寶已被一件件取出:金羅漢、翡翠馬、珊瑚樹、玉藕、翡翠白菜、寶石西瓜、紫玉葡萄、紅寶石棗子、黃寶石李子……在查看慈禧屍體時,忽然發現慈禧口中散發綠色光芒的夜明珠。傳說夜明珠能生寒防暑,死者口含此珠,屍體可鮮活如生,永不腐爛。為取夜明珠,慈禧太後的嘴唇被撕裂。夜明珠如雞蛋大小,分開是兩塊,合起來就是一個圓球,分開時透明無光,合攏後則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就這樣,包括乾隆、康熙在內的三座陵墓,在整整七天的瘋狂盜掘之下,那些神秘的珍寶慘遭匪徒們搶劫和破壞……
慈禧太後是歷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後。她生前酷愛珍珠、瑪瑙、寶石玉器、金銀器皿。死後棺內陪葬的珍寶價值白銀高達億兩。李蓮英是慈禧太後最心腹的太監,慈禧棺內葬寶時,他是參加者。他和侄子合寫的《愛月軒筆記》詳細記錄了隨葬品的種類、數量、位置、價值。慈禧棺內底部鋪的是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下面鑲大小珍珠12604粒,紅光寶石85塊,白玉203塊,錦褥之上再鋪一層綉滿荷花的絲褥,上面鋪5分重的珍珠2400粒。蓋在慈禧屍體上的是一條織金的陀尼經被,被長280厘米,寬274厘米,明黃緞底,捻金織成。全被不但花紋繁多,而且還織有漢字陀羅尼經文25000字。經被上綴有820粒珍珠。盜墓賊拆走了珍珠,將這條價值連城的經被棄之於地,1979年清理地宮時才被發現,免遭厄運。在經被之上又蓋一層綴有6000粒珍珠的網球被,也是傳世奇寶。慈禧頭戴鳳冠,冠由珍珠寶石鑲嵌而成,冠上有一顆重4兩、大如雞蛋珍珠,當時價值白銀約1000~2000萬兩,其鳳冠價值可想而知。口內含夜明珠一粒,此珠分開是兩塊,透明無光;合攏時是一個圓球,可透出一道綠光,夜間百步之內可照見頭發。專家估計可能是兩顆鑽石。
慈禧脖頸上有朝珠三掛,兩掛是珍珠的,一掛是紅寶石的。她身穿金絲禮服,外罩綉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執玉蓮花一枝,頭前方有蚌佛18尊,頭頂一翡翠荷葉,葉滿綠筋,重22兩5錢4分,當時價值285萬兩白銀。頭兩側有金、翠玉佛10尊,手邊各置玉雕馬8匹,玉羅漢18尊。在其屍體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紅寶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兩;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黃籽粉瓤兩個,綠皮白籽黃瓤兩個,估價600萬兩白銀;翠桃10個,綠色桃身,粉紅色桃尖,難分真偽。翡翠白菜兩顆,綠葉白心,綠色的菜葉旁有兩只馬蜂,俏色用的恰到好處,獨具匠心,稀世珍寶,估值1000萬兩白銀。
棺內最珍貴的是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瓏寶塔。其屍體旁邊還放滿了寶石、玉石、紅珊瑚樹、墨玉荸薺700多件,有些玉料出自新疆如羊脂玉和墨玉。當寶物殮葬完畢,發現棺內尚有孔隙,又倒進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紅藍寶石、祖母綠寶石2200塊,僅這些填空的珍珠寶石就值223萬兩白銀。以上才是入棺葬品的一部分。從1879年東陵慈禧墓完工到地宮最後封閉,其間30餘年中,還陸續向地宮內放置了各種奇瑰珍寶,金玉祭品1000多件。
重斂時的凄慘情景
東陵盜案發生後,清遺族代表緊急赴東陵善後,當時一位親歷者寶熙寫下的《於役東陵日記》,詳細地記載了重新安葬的情形。
……慈禧的遺體倒伏在殘破棺蓋上。長發散而不亂,扎辮子的紅頭繩猶在。當翻轉她的屍身,發現遍體長滿白毛,口角處有殘破痕。
一位親歷者劉人瑞記描述了他進入乾隆裕陵地宮時所見到的悲慘情形:持燈進入地宮,見有白骨數節浮於泥水之中。重斂者找到4具頭顱,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狀比西太後陵凄慘百倍。
歷史記載裕陵地宮葬有乾隆皇帝和兩位皇後,還有三位皇妃。由於歷時百年,又遭此浩劫,呈現在重斂者面前的僅剩零亂的骸骨。當人們清理遺骸時,最初只找到4具頭顱。
專家介紹說,清室重斂時6個人只找到4個頭骨,屍骸全碎,有一棺槨就壓在石門下,從中找出一具頭骨,骨骼較大而判斷是乾隆顱骨。
找到乾隆顱骨後,還缺少一具頭骨,棺槨裡面找遍了也不見蹤影,人們猜測可能被盜墓者帶出了地宮。
就在人們快要放棄尋找時,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在地宮西北角的深水裡浮現出一具完整的女屍,面目如生,令人驚異。根據推斷,這具女屍應該是孝儀皇後。
令懿皇貴妃是嘉慶皇帝的生母,死後被追封為孝儀皇後。
這位孝儀皇後死於乾隆之前,同處一個地宮,為何唯獨她的屍骨保持如此完好?遺臣們心中大惑不解。遺臣們心中的疑惑尚未解開,又一個問題讓他們犯了難:如何區分那些散亂骨骸的身份呢?討論了數日,最終決定合葬一棺,此舉開創了有清以來帝後妃同葬一棺的惟一特例。
重新葬完慈禧、乾隆帝後妃遺骨後,人們蓋上殘缺的棺蓋,掩閉石門,再將隧道完全填封。直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兩座地宮才再次被打開清理。
1984年,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對乾隆和慈禧兩陵進行了整理。開棺結果驗證了當年清遺族重殮時的記載。
2000年,清東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清東陵 圖片
1928年7月,清皇家陵園東陵遭遇浩劫:以孫殿英為首的盜墓者用了7天7夜的時間,盜掘了皇陵地宮。歷代皇陵被修建得固若金湯,而傳說神秘的地宮則布滿機關暗器,在巨大的誘惑之下,盜墓者是如何冒險進入地宮、又是如何面對帝王的遺體以及隨葬的無數奇珍異寶的呢?
孫殿英,乳名金貴,字魁元,河南永城人,1889年生。孫殿英父親是個游手好閑之徒,後因與人斗毆,將人打死入獄,死於獄中。孫殿英從小受母親溺愛和嬌慣,也養成頑劣好鬥的性格。七歲入私塾,常與同學斗毆,有一次受老師責罰而不服氣,竟放火燒了學屋,被趕出校門。後母親帶他回娘家,窮困潦倒,靠乞討度日。不久,孫殿英染上天花,留下滿臉麻坑,被人喚作「孫大麻子」。年長一些,孫殿英結識了一些流氓、賭棍,出入賭窟、錢庄,漸成為賭場高手,以賭為業,發了不少財。
歷史深處的爆炸
清東陵曾經是一塊與世隔絕、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順治皇帝開始,先後有5位皇帝葬在這片宛若虎踞龍盤、充滿王氣之地。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寢。它是在清朝國勢鼎盛時期修建的,耗銀兩百多萬兩,遍選天下精工美料,建築藝術精湛華美居清陵之冠。
統治近代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西太後慈禧的定東陵,興建於清末,工程前後耗銀227萬兩,持續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慈禧定東陵金碧輝煌,奢華程度,連皇宮紫禁城也難與為匹。清東陵內最重要的部分是封土寶頂下的地宮,那是安放帝後棺槨的地方。
20世紀20年代的清東陵,經過土匪和軍閥的歷次劫掠,地面上各座陵寢的陳設珍品所剩無幾,剩下的唯有深埋於地下的地宮。這時的一份神秘筆記很可能幫了盜墓者的忙。專家介紹說,當時有一份《愛月軒筆記》,是晚清大太監李蓮英口述,由其侄子執筆記下的。它詳細記載了慈禧地宮中陪葬的眾多無價之寶。
此外,清朝極盛時期的乾隆堪稱最富有的皇帝。他們的陵寢修建得富麗堂皇,殉葬品也一定極盡奢華。於是,乾隆裕陵和慈禧定東陵地宮成了首要的目標。
清朝帝後們的地宮上方,堆砌著高大的方城明樓,後方則依山而建。如果不能准確地找到入口,要想進入地宮是十分困難的。
從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為自己修建地宮開始,中國古代歷代帝王都極度重視地宮的修建,那是他們靈魂轉世的場所,是盛放棺槨及殉葬財寶的地方,是帝王墓冢中最神秘的環節。為了防盜,他們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堅固的城牆,設置數以千計的守陵士兵,制訂最為嚴苛的法律,為保守秘密還殺掉建墓工匠。清東陵的修建吸收了歷朝歷代的經驗,在防盜措施上不可謂不處心積慮,防備周詳……
1928年7月,擔任盜陵主角的一支部隊奔向了慈禧定東陵,而另一支部隊則奔向了乾隆裕陵。
盜墓隊最終找到了地宮入口
起初,匪兵們並不知道地宮入口,而是遍地開挖,寶頂上、配殿外、明樓里都留下了他們挖掘的痕跡。孫殿英率部首先盜掘的是慈禧太後的普陀峪定東陵,工兵營在陵寢各處連續挖了兩天兩夜都找不到地宮入口,孫殿英急了,命令綁架了護陵大臣蘇必脫林,在死亡威脅下,老頭兒指認了慈禧陵的地宮入口。原來,在高大的明樓後面,有一個「啞巴院」,傳說招募的工匠都是啞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機密。在啞巴院北面的琉璃影壁,影壁之下就是地道入口。於是當晚,幾十名士兵在明樓後面的琉璃影壁下揮鎬掄鍬,於7月7日打開地宮入口。
清東陵的陵寢結構大同小異。琉璃影壁下正隱藏著地宮入口。如果從正面橫向挖掘,會遇上條磚砌死的隧道;如果從寶頂上垂直往下開掘,則會增加多倍的距離;而如果從琉璃影壁下直接墜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剛牆,從最短途徑進入地宮。
慈禧陵和乾隆陵稍有不同,由於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慈禧陵沒有啞巴院。在明樓底下進入古洞門,過道盡頭則是一道內部澆鑄了鐵筋的牆壁,它的裡面就是「金剛牆」。地宮的入口就在這金剛牆下。
東陵修建得十分堅固,要完全刨開地磚不是件容易的事,匪兵們盜寶心切,便動用了炸葯。在硝煙彌漫的殘磚斷石中,再向下深挖數丈,終於呈露出一面漢白玉石牆,它就是金剛牆。從牆中間拆下幾塊石頭,露出一個黑森森的洞口。
東陵被盜後,當地留下一些傳說,其中就有盜陵士兵死於地宮。當時乾隆地宮里蓄滿積水,由於年代久遠,以致積水有四五尺深,清室重斂時用抽水機抽了5天才抽干,即使現在都要定時抽水。這么深的積水,而通道很陡滑,不明就裡的盜墓士兵有可能是滑倒在有毒的積水中,驚悸窒息而亡。
一番驚魂後,為發財慾望驅使的匪兵們繼續前行,終於,迎面看到了一道高大的漢白玉石門。地宮里的石門每扇門重達3噸,門上有萬斤銅管扇,門後有頂門石。當時人們一邊用細鐵圈套住門後的頂門石,一邊用木棍頂開石門。這樣並不需要損壞石門,也不會砸壞頂門石。可以推斷的是,當年的盜陵匪兵最初並不知道石門背後的奧秘。在慈禧陵第一道石門上,至今遺留著當年被毀壞的痕跡。最後石門背後的頂門石斷裂成兩半。直到打開慈禧地宮第一道石門,匪兵們才恍然大悟,他們再沒有用蠻力就打開了後面的石門。因此,慈禧地宮第二道石門和乾隆地宮的前三道石門至今保存完好。相對於慈禧地宮,乾隆地宮要復雜許多,它有4道石門,9個券堂,整個結構組成一個「主」字形,進深54米,落空面積達300多平方米,相當於一座地下宮殿。
悲劇就在那一時刻開始
這是一個待通過洞內重重關卡,深入到陵寢內部已是7月9日夜間。慈禧的主墓室是一個完全由漢白玉石鋪砌的石室,正中是一座漢白玉石台,也就是「寶床」。在石台上面,停放著一具巨大的棺槨,這就是慈禧太後的梓宮。兩側的兩座石墩上,則放著記錄慈禧謚號的香寶、香冊。
孫殿英聽說發現了慈禧的棺槨,非常高興,命令工兵團長顓孫子瑜和劉副官率領二十多個士兵開棺取寶。在燈光照耀下,慈禧巨大的棺槨金光閃閃,富麗堂皇。棺槨由名貴的金絲棺木製成,慈禧入殮後,工匠們又在外層罩以金漆。在金漆上,由喇嘛用藏文書寫四大天王經咒。在金棺裡面的紅漆填金內棺上,內外布滿填金藏文經咒,在棺蓋之上還刻有九尊團佛等圖案。
片刻間,金光四射的外棺就被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兵們將碎棺木搬開,現出裡面的紅漆內棺。為避免棺內寶物被刀斧震壞。顓孫子瑜和劉副官命令幾名士兵小心地在棺蓋下方用利斧鑿出幾個長方形的豁口,鐵鎬伸進豁口撬了幾下,棺蓋露出了縫隙,士兵們將刺刀密排著插入縫隙中。棺蓋很快被刺刀、利斧撬開,棺中的屍骨和珍寶被一層薄薄的梓木「七星板」覆蓋,掀開「七星板」,是一層柔和光亮的網珠被,當挑開網珠被時,棺內射出五顏六色的珍寶的光芒,在燈光照耀下,珠光寶氣閃爍輝煌,耀眼奪目,整個地宮後室也光亮起來。
棺中,慈禧太後身穿華貴富麗的壽衣,頭戴鳳冠,靜靜躺在五光十色的奇珍異寶中,整個棺內金光閃爍,碎光流溢。慈禧太後如同睡著了一樣,雙目微合,面龐栩栩如生。片刻間,由於接觸了新鮮空氣,保護鮮活的屍體收縮塌陷,慈禧的臉色也由紅變白,由白變黑,一雙手猛地收縮,兩排牙齒驀然露出……過了半晌,棺內再無動靜,顓孫子瑜親自動手取寶,慈禧的屍體則被扔到地宮後室西北角的棺蓋上。慈禧的龍袍被撕碎,鳳冠被踩扁,褲褂上的各色寶石、佩物被一搶而光。
孫殿英聽到地宮被打開的消息後一時興起,率譚溫江等人來到地宮後室。令人眼花繚亂的珍寶已被一件件取出:金羅漢、翡翠馬、珊瑚樹、玉藕、翡翠白菜、寶石西瓜、紫玉葡萄、紅寶石棗子、黃寶石李子……在查看慈禧屍體時,忽然發現慈禧口中散發綠色光芒的夜明珠。傳說夜明珠能生寒防暑,死者口含此珠,屍體可鮮活如生,永不腐爛。為取夜明珠,慈禧太後的嘴唇被撕裂。夜明珠如雞蛋大小,分開是兩塊,合起來就是一個圓球,分開時透明無光,合攏後則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就這樣,包括乾隆、康熙在內的三座陵墓,在整整七天的瘋狂盜掘之下,那些神秘的珍寶慘遭匪徒們搶劫和破壞……
慈禧太後是歷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後。她生前酷愛珍珠、瑪瑙、寶石玉器、金銀器皿。死後棺內陪葬的珍寶價值白銀高達億兩。李蓮英是慈禧太後最心腹的太監,慈禧棺內葬寶時,他是參加者。他和侄子合寫的《愛月軒筆記》詳細記錄了隨葬品的種類、數量、位置、價值。慈禧棺內底部鋪的是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下面鑲大小珍珠12604粒,紅光寶石85塊,白玉203塊,錦褥之上再鋪一層綉滿荷花的絲褥,上面鋪5分重的珍珠2400粒。蓋在慈禧屍體上的是一條織金的陀尼經被,被長280厘米,寬274厘米,明黃緞底,捻金織成。全被不但花紋繁多,而且還織有漢字陀羅尼經文25000字。經被上綴有820粒珍珠。盜墓賊拆走了珍珠,將這條價值連城的經被棄之於地,1979年清理地宮時才被發現,免遭厄運。在經被之上又蓋一層綴有6000粒珍珠的網球被,也是傳世奇寶。慈禧頭戴鳳冠,冠由珍珠寶石鑲嵌而成,冠上有一顆重4兩、大如雞蛋珍珠,當時價值白銀約1000~2000萬兩,其鳳冠價值可想而知。口內含夜明珠一粒,此珠分開是兩塊,透明無光;合攏時是一個圓球,可透出一道綠光,夜間百步之內可照見頭發。專家估計可能是兩顆鑽石。
慈禧脖頸上有朝珠三掛,兩掛是珍珠的,一掛是紅寶石的。她身穿金絲禮服,外罩綉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執玉蓮花一枝,頭前方有蚌佛18尊,頭頂一翡翠荷葉,葉滿綠筋,重22兩5錢4分,當時價值285萬兩白銀。頭兩側有金、翠玉佛10尊,手邊各置玉雕馬8匹,玉羅漢18尊。在其屍體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紅寶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兩;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黃籽粉瓤兩個,綠皮白籽黃瓤兩個,估價600萬兩白銀;翠桃10個,綠色桃身,粉紅色桃尖,難分真偽。翡翠白菜兩顆,綠葉白心,綠色的菜葉旁有兩只馬蜂,俏色用的恰到好處,獨具匠心,稀世珍寶,估值1000萬兩白銀。
棺內最珍貴的是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瓏寶塔。其屍體旁邊還放滿了寶石、玉石、紅珊瑚樹、墨玉荸薺700多件,有些玉料出自新疆如羊脂玉和墨玉。當寶物殮葬完畢,發現棺內尚有孔隙,又倒進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紅藍寶石、祖母綠寶石2200塊,僅這些填空的珍珠寶石就值223萬兩白銀。以上才是入棺葬品的一部分。從1879年東陵慈禧墓完工到地宮最後封閉,其間30餘年中,還陸續向地宮內放置了各種奇瑰珍寶,金玉祭品1000多件。
重斂時的凄慘情景
東陵盜案發生後,清遺族代表緊急赴東陵善後,當時一位親歷者寶熙寫下的《於役東陵日記》,詳細地記載了重新安葬的情形。
……慈禧的遺體倒伏在殘破棺蓋上。長發散而不亂,扎辮子的紅頭繩猶在。當翻轉她的屍身,發現遍體長滿白毛,口角處有殘破痕。
一位親歷者劉人瑞記描述了他進入乾隆裕陵地宮時所見到的悲慘情形:持燈進入地宮,見有白骨數節浮於泥水之中。重斂者找到4具頭顱,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狀比西太後陵凄慘百倍。
歷史記載裕陵地宮葬有乾隆皇帝和兩位皇後,還有三位皇妃。由於歷時百年,又遭此浩劫,呈現在重斂者面前的僅剩零亂的骸骨。當人們清理遺骸時,最初只找到4具頭顱。
專家介紹說,清室重斂時6個人只找到4個頭骨,屍骸全碎,有一棺槨就壓在石門下,從中找出一具頭骨,骨骼較大而判斷是乾隆顱骨。
找到乾隆顱骨後,還缺少一具頭骨,棺槨裡面找遍了也不見蹤影,人們猜測可能被盜墓者帶出了地宮。
就在人們快要放棄尋找時,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在地宮西北角的深水裡浮現出一具完整的女屍,面目如生,令人驚異。根據推斷,這具女屍應該是孝儀皇後。
令懿皇貴妃是嘉慶皇帝的生母,死後被追封為孝儀皇後。
這位孝儀皇後死於乾隆之前,同處一個地宮,為何唯獨她的屍骨保持如此完好?遺臣們心中大惑不解。遺臣們心中的疑惑尚未解開,又一個問題讓他們犯了難:如何區分那些散亂骨骸的身份呢?討論了數日,最終決定合葬一棺,此舉開創了有清以來帝後妃同葬一棺的惟一特例。
重新葬完慈禧、乾隆帝後妃遺骨後,人們蓋上殘缺的棺蓋,掩閉石門,再將隧道完全填封。直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兩座地宮才再次被打開清理。
1984年,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對乾隆和慈禧兩陵進行了整理。開棺結果驗證了當年清遺族重殮時的記載。
2000年,清東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❷ 這是清東陵嗎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佔地8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
對照圖片看,是清東陵。
❸ 清東陵被盜文物圖片有哪些
去官網上搜搜吧http://www.qingdongling.com/index.html
❹ 中國的29處世界遺產分別是什麼
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因20世紀二十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於世,尤其是1929年發現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2,甘肅敦煌莫高窟
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
3、山東泰山
泰山,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4、長城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5、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位於陝西臨潼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頂部略平,高55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6、北京故宮
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其中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節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
7、安徽黃山
黃山雄踞風景秀麗的安徽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一。山體偉特,玲瓏巧石,萬姿千態。主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黃山美在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自古以來,歷游名山者多以為黃山之美不亞於五嶽。「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
8、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面積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觀集中於長約3.6公里的黃龍溝,溝內遍布碳酸鈣華沉積,並呈梯田狀排列,彷彿是一條金色巨龍,並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峽谷等景觀。黃龍風景名勝區既以獨特的岩溶景觀著稱於世,也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譽人間。
9、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
武凌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總面積264平方公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和天子山等三大景區組成。主要景觀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內共有3103座奇峰,姿態萬千,蔚為壯觀。加之溝壑縱橫,溪澗密布,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森林覆蓋率85,植被覆蓋率99,中、高等植物3000餘種,喬木樹種700餘種,可供觀賞園林花卉多達450種。陸生脊椎動物50科116種。區內地下溶洞串珠貫玉,已開發的黃龍洞初探長度達11公里。武凌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絕」而聞名於世。
10、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
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著名風景名勝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被納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
11、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
武當山,雄峰峻嶺,標奇孕秀,聳立於中國西部山區城市--十堰市境內,東經1100,北緯320附近。景區「綿亘八百里」。
12、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13、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14、西藏布達拉宮
在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現佔地41公頃,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
15、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16、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廬山位於中國第一大河長江中游南岸、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濱,是座地壘式斷塊山。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富有獨特的廬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廬山風景名勝區面積302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千米。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
17、江蘇古典園林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18、山西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19、雲南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是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古城位於縣境的中部,海拔2400餘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
20、北京天壇
天壇位於北京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在世界上享有極大的聲譽。
21、北京頤和園
北京西郊的西山腳下海淀一帶,泉澤遍野,群峰疊翠,山光水色,風景如畫。從公元11世紀起,這里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22、福建省武夷山
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北部,屬中亞熱帶地區。境內東、西、北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為山地丘陵區。市區海拔210米。地貌層次分明,呈梯狀分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處黃崗山海拔2158米,在我國大陸稱為「華東屋脊」,最低處興田鎮,海拔165米(河床標高海拔160米)。最高與最低點高差1993米,地勢高低相差之大,為全省之最。聞名中外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主要部分位於境內,使武夷山市自然條件具備諸多特異性。
23、重慶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縣是重慶市所轄郊縣,始建於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全國首批甲級開放縣,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縣的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大足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縣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
24、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
西遞: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座落於黃山南麓。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25、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2000.11
明顯陵:明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7.5公里純德山的明顯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後的合葬墓,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圓陵墓面積1.83平方公里,是我國中南地區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其「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清東陵: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處的馬蘭峪,界於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園大小建築580座。清東陵是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五個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161人的大陵園。清東陵堪稱是清朝遺留的中國文化瑰寶。
清西陵: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寧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寢之一,與河北省遵化縣東陵東西相對而稱西陵。這里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後妃、王爺、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寢十四座,還在配屬建築行宮、永福寺,這里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規模宏大,體系完整,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築群。
26、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布於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間,先後營造400多年。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余尊,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青城山,位於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山內古木參天,群峰環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後山自然景物原始而華美,如世桃園,綺麗而又神秘。
28、雲岡石窟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餘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29、「三江並流」自然景觀
「三江並流」自然景觀於2003年7月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准N(I)(II)(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三江並流國家公園坐落於雲南省西北部的山區,佔地面積約170萬平方公頃。公園內包含有8種保護區域的地貌,其特點主要是:亞洲三大河流金沙江、怒江和瀾滄江平行自北向南流淌,它們流經海拔3000餘米的峽谷,兩岸是海拔6000米以上的冰河期峭壁。這個地區是中國的地震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為豐富的氣候現象地點之一。
❺ 河北省唐山市十大旅遊景點排行榜 唐山市有什麼好玩的
灤州古城第3名
唐山市灤縣灤州古城東城門
AAAA級景區
❻ 求唐山旅遊景點大全排名,有哪些值得去
唐山地處環渤海中心地帶,素有「京東寶地」之稱,是具有百年歷史的中國沿海重鎮。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唐山最著名的十大旅遊景點,快來看看你都去過了嗎?
唐山背山臨海的地理格局、復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和特有的地方歷史文化,造就了多種極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清東陵
菩提島位於樂亭縣渤海之濱,全島面積2.1平方公里(3133畝),是華北「第一」大島,也是距離北京最近的大型生態海島。菩提島幾近封閉的自然環境,從未遭到人為的干擾與破壞,生態景觀與海島風情相應成趣,是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素有「古、幽、奇、野、閑」之稱。
❼ 清東陵和清西陵..哪個更值得一游兩者有什麼區別
清東陵更值得一游!!!首先是葬著乾隆,他的陵墓地宮是清朝里最奢侈精緻的。第二是葬著慈禧,雖然被盜過,可依然可以看出當初的龐大規模。而且,那裡的很多地方都值得一去。剛才說的都開放了地宮,而清西陵好像並沒有開放地宮。東陵還有康熙的景陵,順治的孝陵,裕陵的妃園寢,還有孝庄的昭西陵,都是開放的。
清東陵和清西陵都是清朝的帝王陵墓,只是葬著的皇帝不同。相比之下,不論是規模還是下葬的帝王名氣,都是東陵更好些。
建議去的時候找個導游,裡面很大的,有導游也更明白些。也不貴,大概100左右,可以陪同一天。
我們一家剛去過,服務態度也很好,就是那的飯店貴一些,建議自己帶一些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