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小年的黑板報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風車小清新圖片唯美 2025-07-26 09:17:46

小年的黑板報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7-12 02:36:28

⑴ 關於春節元宵節的手抄報的資料和一些圖片

春節黑板報手抄素材 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准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歷,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歷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由於春節過後不久,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來載歌載舞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聯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當春姑娘來到門口時,會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一念好運真的來了。同樣寓意的事情還有掛大紅燈籠和貼「福」字及財神像等。 春節是個親人團聚的節日,離家的孩子要不遠千里回到父母家裡。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餃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了。 節日喜慶氣氛要持續一個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儀式;節中有給兒童壓歲錢、親朋好友拜年等典禮;節後半月又是元宵節,其時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盛況空前,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結束了。 春節看花市 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滿意請採納謝謝

⑵ 新年新氣象黑板報素材,急需

新年新氣象詩歌:

新年的鍾聲敲響了,

整個世界沸騰了,

人們走街串巷歡呼著:

「新年到了,新年到了」!

世界各地都洋溢著濃濃的喜氣。

讓我們輕輕的關閉2015的世界,

慢慢地敞開2016的大門吧,

在新的一年裡展現出新的氣象!

新的一年,我們承載著更多的夢想

面對新的工作,新的面孔,新的領導,

讓我們放飛翅膀,自由的翱翔,

讓我們共同期待著明日那嶄

新的一天!

新年新氣象祝福語:
2016了,好運把煩惱的天撐開,寂寞的大地咧嘴笑來,幸福洪水滔滔沖來,健康霧靄不會散開,幸運的橄欖枝播撒錢財。元旦到來,願好運相伴樂開懷!
時間從指間溜走,默默無聞中,又一個新的年頭。寒來暑去,春夏冬秋,別在匆匆的奔走。新年將近,此情悠悠。願同學們2016年爭上游,幸福長長久!
通知:2016新年特殊行動:驚天動地開心笑,談天說地瘋狂侃;呼天喚地縱情唱,歡天喜地瘋狂吃;昏天暗地踏實睡,呼風喚雨財源滾!祝元旦快樂!
為忙碌畫個逗號,給疲倦打個句號,把煩惱扔進括弧,讓快樂變成感嘆號。日子在今天有個分號,幸福在今天化為冒號:元旦到,願你的心情與悠閑成等號!
盪起祝福雙槳,問候推開波浪。生活海面倒影著,一天美好的模樣,四周環繞著好運生長。小船兒輕輕飄盪在水中,迎面吹來了幸福的風。陽光灑在臉上,歌聲輕輕飛揚,祝願同學們開心愉快每一天。

⑶ 求:關於新學期的黑板報,素材圖片都要。

新學期計劃
在這新學期來臨之際,新年的鍾聲漸漸消逝,我們也從過節的快樂中走出,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中,因此制定這個學習計劃。
首先,應該先糾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心態是取得成功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擁有好的心態,就會擁有好的成績!
在這學期里,要加強自己不擅長的科目,在語文上,除了把課文中的內容、知識掌握好以外,還應多讀一些課外書,如名人名著等。還要再想些辦法提高自己的閱讀、寫作能力,不能只想課內不管課外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好每一次的筆記,認真對待每一次的習作練習,只有基礎扎實了,才可以累計更多。數學,不能只明白課本上的習題應怎麼做就夠了,如果要學好它,就必須在課外再花一些時間來鑽研和多做一些練習。上課仔細聽講,弄懂每一個問題,作業及時完成,追求質量和速度,回家做好預習、復習工作。早晚多聽讀外語,多積累一些單詞,提高英語各方面的水平。從良好的基礎上向著更高的目標出發。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科學安排時間,沒有合理的安排,再好的計劃也會付之東流。所以,在新學期里,最要學會的就是要合理安排學習、娛樂、休息的時間,要把每一點一滴寶貴的時間都抓緊。
新學期,新打算,也為新的目標努力。

⑷ 跪求爭當合格小公民的黑板報素材!! 最好給幾張圖 網址

我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於增進各民族各地區的交流,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語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推廣普及普通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於貫徹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方針,有利於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信息技術水平是衡量國家科技水平的標志之一。語言文字規范化標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處理水平的先決條件。推廣普及普通話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有利於推動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總之,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於我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需要,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人為本,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的具體行動。

2. 推廣普通話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第三條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第四條規定:「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國家為公民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條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推廣普通話和推行規范漢字。」第五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應當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有利於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第十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 第十一條規定:「漢語文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 第十二條規定:「廣播電台、電視台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第十三條規定:「提倡公共服務行業以普通話為服務用語。」第十四條規定:「廣播、電影、電視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 《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第十九條規定:「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准;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情況進行培訓。」第二十條規定:「對外漢語教學應當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 ( 班級 ) 和其他教育機構,有條件的應當採用少數民族文字的課本,並用少數民族語言講課;根據情況從小學低年級或者高年級起開設漢語文課程,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第四十九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教育和鼓勵各民族的幹部互相學習語言文字。漢族幹部要學習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少數民族幹部在學習、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同時,也要學習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十二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進行教學,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範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六條規定:「學校應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可以用少數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教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二十四條規定:「 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在教育教學和各種活動中,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師范院校的教育教學和各種活動應當使用普通話。」

《掃除文盲工作條例》第六條規定:「掃除文盲教學應當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幼兒園管理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幼兒園應當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民族鄉的中小學可以使用當地少數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教學,同時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廣播電台、電視台應當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廣播電台、電視台應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3. 推廣普通話的方針和政策

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1986 年國家把推廣普通話列為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務,1992 年確定推廣普通話工作方針為「大力推行、積極普及、逐步提高」,在強化政府行為,擴大普及范圍,提高全民普通話應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民族語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的自由。國家鼓勵各民族互相學習語言。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教學的學校開設的漢語課程應當教授普通話,少數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漢語的場合要使用普通話。

正確處理普通話與漢語方言的關系,堅持社會語言生活主體化與多樣化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推廣普通話不是消滅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時也掌握國家通用語言,並在正式場合和公共交際場合自覺地使用普通話。

4. 推廣普通話工作的目標

2010 年以前,普通話在全國范圍內初步普及,交際中的方言隔閡基本消除,受過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備普通話的應用能力,並在必要的場合自覺地使用普通話;本世紀中葉以前,普通話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交際中沒有方言隔閡。經過未來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國民語文素質大幅度提高,普通話的社會應用更加適應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需要,形成與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相適應的良好語言環境。

5.推廣普通話工作的基本思路

推廣普通話工作要緊緊圍繞社會需求,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遵循語言自身發展規律,依法強化政府行為。要以學校為基礎,以黨政機關為龍頭,以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為榜樣,以公共服務行業為窗口,並逐步向廣大農村地區拓展,向更寬的領域延伸,逐步實現全社會普及普通話。

6. 推廣普通話工作的基本措施

推廣普通話工作以實行目標管理、量化評估,實施普通話水平測試和開展以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為中心的宣傳教育為基本措施,不斷加大依法推進的力度, 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軌道。

7. 推廣普通話工作基本要求

推廣普通話要努力做好四個重點領域的工作:第一,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城鎮學校和幼兒園要實現普通話成為校園語言。要把普及普通話的要求納入培養目標,納入管理常規,納入教師基本功訓練,滲透到德智體美和社會實踐等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要積極開展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創建活動,培育一批普及普通話和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出色的示範學校。第二,黨政機關要率先垂範,把普通話作為公務用語,並督促和帶動全社會推廣普及普通話。公務員的普通話水平要達到規定等級。第三,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要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 播音員、節目主持人要成為全社會說好普通話的榜樣。第四,提倡商業、旅遊、郵政、電信、鐵路、民航、金融、衛生等行業以普通話為服務用語,鼓勵從業員工努力提高普通話水平。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要以普通話為工作用語,幫助幹部戰士努力提高普通話水平。

8. 推廣普通話宣傳口號

(1) 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2) 積極普及民族共同語,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3) 愛國旗,唱國歌,說普通話

(4) 四海同音,萬眾一心

(5) 普通話:神州音,華夏情

(6) 普及普通話,四海是一家

(7) 面向現代化,推廣普通話

(8) 積極普及普通話,齊心協力奔小康

(9) 樹立語言規范意識,提高民族文化素質

(10) 推廣普通話,公務員要帶頭

(11) 新聞媒體要成為推廣普通話的榜樣

(12) 普通話是我們的校園語言

(13) 我是中國娃,愛說普通話

(14) 普通話: 情感的紐帶,溝通的橋梁

(15) 說普通話,迎四方賓客;用文明語,送一片真情

(16) 溝通——從普通話開始

(17) 說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

(18) 說普通話,從我做起

(19) 說好普通話,朋友遍天下

(20) 普通話,使你我靠得更近

(21) 普通話——時代的需求,時尚的追求

(22) 普通話——讓生活更精彩,讓社會更溫馨

(23) 普通話同青春攜手,文明語和時尚並肩

(24) 文明語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話融匯東西南北情

(25) 心相印,語相通,共奔小康樂融融

⑸ 春節習俗黑板報

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目錄

簡介
歷史
傳說熬年守歲
萬年創建歷法說
貼春聯和門神
桃符的傳說
古代的賀年卡
過程臘月廿三、廿四
臘月廿九、大年三十
正月初一
正月初二
正月初三
正月初五
正月初七
正月初八
正月初九
正月初十
正月十一
正月十五
食俗臘八粥
年糕
餃子
元宵
春餅
意義
相關閏春節
最早和最遲的春節
簡介
歷史
傳說 熬年守歲
萬年創建歷法說
貼春聯和門神
桃符的傳說
古代的賀年卡
過程 臘月廿三、廿四
臘月廿九、大年三十
正月初一
正月初二
正月初三
正月初五
正月初七
正月初八
正月初九
正月初十
正月十一
正月十五
食俗 臘八粥
年糕
餃子
元宵
春餅
意義
相關 閏春節
最早和最遲的春節
展開 簡介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 歡度春節
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准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穀子一熟為一「年」,五穀豐收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後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人們藉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節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於高潮。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元日後,開始走親訪友,互送禮品,以慶新年。年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 歡度春節
喜慶氣氛。此時,正值「立春」前後,古時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鞭牛迎春,祈願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各種社火活動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年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而時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動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節的主要習俗,都完好地得以繼承與發展。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它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歷經千百年的積淀,異彩紛呈的春節民俗,已形成底蘊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春節文化。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長,對親情、友情、和諧、美滿的渴求更加強烈,春節等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要大力弘揚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突出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的主題,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不斷發展壯大。[1]
歷史
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中國歷代元旦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 油畫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歷。漢武帝劉徹感到歷紀太亂,就命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造「太陽歷」,規定以農歷正月為一歲之首,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宣布廢除舊歷改用陽歷(即公歷),用民國紀年。並決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為民國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稱元旦。但民間仍按傳統沿用舊歷即夏歷,仍在當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過傳統新年,其他傳統節日也照舊。有鑒於此,1913年(民國二年)7月,由當時北京政府任內務總長向大總統袁世凱呈上一份四時節假的報告,稱:「我國舊俗,每年四時令節,即應明文規定,擬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員,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凱只批准以正月初一為春節,同意春節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開始施行。自此夏歷歲首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歷和陰歷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歷年的前後,故把陽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地球繞太陽一周,歷法上叫一年,循環往復,永無止境。但是,人們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節氣的不同,就以夏歷正月初一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為一年的歲首。每年農歷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時(十二點)過後,春節就算正式來到了。 臨近春節,人們采辦年貨,除夕時,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貼年畫、春聯;迎接新的一年來臨。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春節慶祝活動更為豐富多彩。不僅保留了過去民間習俗,剔除了一些帶有封建迷信的活動,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使春節具有新的時代氣息。194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規定每年春節放假三天。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漢族、滿族和朝鮮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差不多,全家團圓,人們吃年糕、水餃以及各種豐盛的飯菜、張燈結綵,燃放鞭炮,並互相祝福。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耍龍的,也有踩高蹺、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區人們沿襲過去祭祖敬神活動,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豐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節叫做「白節」,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過藏歷年。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是過「古爾邦節」。春節也是苗族、僮族、瑤族等的盛大節日。[2]
傳說
熬年守歲
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壽星圖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⑹ 小學生黑板報內容應該寫什麼

節日篇
國慶節National Day
國慶節的由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相關規定
炎黃子孫
什麼是一國兩制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台灣名稱的演變
愛國名言
愛國詩詞
端午節與屈原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中國的世界之最
新中國的第一次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黨的小知識
廉潔的共產黨員
各國國慶節由來
母親節Mother』s Day
母親節的由來
獻給母親的花——康乃馨
汶川地震中偉大的母愛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母親
外國名人背後的母親
企業家談母親
世界各國的母親節
贊美母親
父親節Father』s Day
父親節的由來
獻給父親的花
名人的模範父親
模範的名人父親
小幽默
論父親
教師節Teacher』s Day
名人名言
教師的美喻
我國的教師節
名人尊師
名師愛生
汶川地震中的教師群像
尊師趣聯
給老師的祝願
外國人的尊師風俗
兒童節Children』s Day
國際兒童節的來歷
古代兒童的代稱
中外神童
當代少年兒童發展中的五大優勢
當代少年兒童發展中的四大問題
隊旗、隊徽、紅領巾、呼號、隊禮
中國少年兒童革命組織的名稱演變
全國少工委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雛鷹行動主題活動
十佳少先隊員的故事
汶川地震中的小英雄
各國的兒童節
新年Happy New Year!
※元旦※
何為元旦
歷史上的紀年法
國際日期變更線
使用兩本日歷的國家
※臘八節※
臘八節的起源
臘八節食物
臘八粥的傳說
※小年※小年的傳說
灶君
小年的風俗
小年的食物
小年的歌謠
※春節※春天的名稱
春節的風俗
各國的屬相
※元宵節※元宵節的傳說
元宵節的風俗
幾種常見的謎格
燈謎
※聖誕節※
聖誕節的由來
聖誕節的傳說
聖誕節習俗
世界各國過新年
外國兒童的新年
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的傳說
月亮的別稱
各國關於月亮陰影的傳說
全國各地中秋節習俗
八大邦式月餅
中秋節詩詞
世界各地中秋節習俗
故鄉的別稱
華僑
唐人街
海外著名的唐人街
台灣的地理
台灣的居民
《望大陸詩》
歷史上對台灣的四次收復
端午節The Dragon-boat Day
端午節的傳說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的佩飾
端午節的衛生習俗
端午節詩詞
清明節Tomb-sweeping Day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食物
什麼叫踏青
保護草坪的標語
清明節詩詞
雨花台烈士陵園
烈士遺言
名人墓誌銘
外國的「清明節」
重陽節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習俗
對老年人的稱呼
什麼是老齡化社會
鄧小平的長壽秘訣
國際家庭日
孝行語錄
如何與父母和諧相處
外國的老人節
七夕節Double Seventh Day
七夕的傳說
七夕的習俗
織女星和牛郎星
我國古代的婦女節
三八國際婦女節
新中國婦女的第一
各國女性的節日
世界婦女參政之最

主題篇
維護和平No Violence!
名人名言
戰爭暴行
臭名昭著的靖國神社
恐怖主義
9·11事件
白鴿和橄欖枝
聯合國是干什麼的
聯合國大會的席位是如何排定的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聯合國的維和部隊
世界兒童和平公約
奧林匹克休戰
中立國
無兵的國度
國際和平日
世界停火日
全民國防教育日
團結友愛Friendship is valuable!
名人名言
諺語
孔融讓梨
雷鋒的事跡
背著殘疾同學上學
什麼叫志願者
動物也助人
民族團結
統一戰線
團結就是力量
動物的團隊精神
學會感恩Express your gratitude!
名人名言和諺語
學會感恩
美國的感恩節
感恩的故事
報恩的寓言
感恩父母
報效國家
回報社會
立志惜時Time is treasure!
名人名言
名人的座右銘
立志無論長幼
有志者,事竟成
身殘志堅
鍾的趣聞
名人惜時
他們的生物鍾
勤勞節儉No pain no gain!!
名人名言
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由來
名人的金錢觀
中外兒童體力勞動時間比較
廉潔的座右銘
節儉的生活
奢侈的生活
誠實守信Honor for the honest!
名人名言
誠實的品質
常說謊會生病
誠實節
古代版守信故事
現代版守信故事
誠信日
與誠信有關的小游戲——瞎子摸象
成語填空
安全教育Protect yourself!
燙傷了怎麼辦
受了輕微外傷怎麼辦
怎樣預防異物進入氣管
沙塵等異物進入眼睛怎麼辦
如何防止中暑
游泳時遇到意外怎麼辦
被狗咬傷了怎麼辦
被蜜蜂、黃蜂等蜇傷了怎麼辦
鼻子流血不止怎麼辦
外出時迷失了方向怎麼辦
橫穿馬路應該注意什麼
如果家裡有司機——
怎樣緊急應付輕微火情
遭遇火災如何正確脫險
受到不法分子侵害如何報警
怎樣避免陌生人闖入家中
被歹徒盯上怎麼辦
地震發生時怎樣保護自己
外出時如何避免遭受雷擊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衛生健康To be healthy and energetic!
名人名言與諺語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十大健康標准
操作電腦時保護眼睛的措施
電視綜合征
警惕「耳機病」
正確的刷牙法
小學生為什麼不宜飲酒
吸煙有什麼害處
衛生習慣十個注意
衛生七個為什麼
什麼情況下應洗手
幾種不良的飲食習慣
全國衛生健康紀念日
什麼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哪些情況不會傳染艾滋病病毒
吸毒為什麼易得艾滋病
與艾滋病抗爭的小勇士
什麼是毒品
毒品的危害
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虎門銷煙
環境保護Be nice to the world!
名人名言
環保警句
※植物※
一畝樹林的生態價值與環保作用
植物之最
有趣的植物
送花的學問
名人與植物
植樹節(3月12日)
※動物※
動物之最
自比為動物的名人
畫家與他們筆下的動物
名人與動物的趣事
電腦上的動物
※水※
水的知識
世界八大水城
世界十大河流
生活節水小方法
※天氣※天氣之最
天氣預報中的常識
※令人憂慮的地球※
地球環境現狀
五大環境問題、十大環境威脅
60億人口了
空氣污染指數
歷史上的公害事件
新的環保隱患——電腦垃圾
為什麼要回收廢舊電池

校園篇
軍訓Discipline is demanded!
名人名言
八一南昌起義
中國人民解放軍各個歷史時期的稱謂
1955年授銜的元帥和大將
中國解放軍各大軍區
第二炮兵
共和國五次大閱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四次大規模軍事演習
守紀律的故事
藝術節Show your artistic talent!
名人名言
※文學※
古代文學家和數字
文學之最
中國古典文學十大名著
世界十大名著
※繪畫※
《清明上河圖》
《蒙娜麗莎》
外國名畫及其作者
動漫畫形象之父
※音樂※
中國十大古典名曲
交響樂
世界著名交響樂
※戲劇※
梨園
四大徽班
生旦凈醜名稱的由來
京劇臉譜
跑龍套
越劇主要流派及代表作
變臉
※舞蹈※
秧歌
芭蕾手勢的含義
拉丁舞的起源
※雕塑※
《大衛》
秦俑
中國最著名的石窟寺
※電影※
世界六大電影節
好萊塢
中國電影的第一
中國動畫之最
科技節Nothing is impossible!
名人名言
國際上用中國人命名的科技成果
新世紀將影響人類生活的十大科技
科學史上的十烈
科技傳播日
電腦名詞
電腦網路相關知識
網上的表情符號
電腦病毒
黑客
月亮上到底有什麼
神舟六號
神舟六號創下的「第一」
UFO
與外星人的四類接觸
運動會To be the No. 1!
名人名言
體育項目的獎杯
五種運動的起源
運動的故事
金牌是金的嗎
「第一」的雅稱
新中國體育的第一
哈佛重體育
名人愛好的體育運動
※新潮體育※蹦極
卡丁車賽
室內攀岩
滑翔傘
摩托艇運動
滑水運動
皮劃艇運動
定向越野
自行車攀爬
運動過量會降低免疫力
奧運專題One world, one dream!
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
奧林匹克五環的含義
中國奧運之最
北京2008年奧運會口號
北京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福娃
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
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
「鳥巢」和「水立方」
北京奧運會項目圖標
迎接考試Test! Sos! Sos!
名人名言
科舉制度中的「三甲」
「√」
「?」
字典
用腦過度的信號
有助記憶的食物
他們失敗時
馬虎的後果
夏(冬)令營Enjoy your life!
名人名言和諺語
如何使假期生活健康充實
名人的興趣愛好
名人讀書故事
意外的發現
世界十大景點
中國十大景點
驢友
國外兒童的家務活

⑺ 黑板報素材

備荒,備戰,為人民

給你一個網址,去看看
幫你開拓一下視野
http://cache..com/c?word=%D3%AD%BD%D3%3B%C6%DA%D6%D0%3B%BF%BC%CA%D4%3B%BA%DA%B0%E5%3B%B1%A8&url=http%3A//www%2Enctc%2Ecn/Info/NEWS/2004/10/27/20071524585549816%2Ehtm&b=26&a=17&user=

⑻ 黑板報內容素材有什麼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7.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8.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9.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0.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1.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12.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4.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5.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6.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17.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18.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19.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0.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21.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2.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3.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24.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25.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2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27.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 2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AqxJRLiMMBh8YZMxzowqZA

?pwd=czc4 提取碼: czc4


⑼ 十二月份出黑板報有哪些主題

中國農歷節日。

節氣冬至:冬至節。

臘月初八:臘八節。

臘月廿三或廿四小年。

臘月三十(小月二十九):除夕。

(9)小年的黑板報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1988)

12月2日:廢除奴隸制國際日(廢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 (1986)

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1992)

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2001)

12月5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自願人員國際日(1986)

12月5日:世界弱能人士日(1990)

12月7日:國際民航日(1994)

12月9日:「一二·九」運動紀念日(1935)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1978)

12月9日:國際反腐敗日(2004)

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1950)

12月11日:國際山嶽日(2003)

12月第二個星期日:國際兒童電視廣播日(1997)

12月12日:西安事變紀念日(1936)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937)

12月15日:世界強化免疫日

12月18日:國際移徙者日(2000)

12月19日:聯合國南南合作日(2004)

12月20日:澳門回歸紀念日(1999)

12月20日:國際人類團結日(2005)

12月21日:國際籃球日(1891)

12月24日:平安夜

12月25日:聖誕節

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紀念日(1893)

12月26日:節禮日

⑽ 關於春節的英語手抄報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 歡度春節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准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穀子一熟為一「年」,五穀豐收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後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人們藉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節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於高潮。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元日後,開始走親訪友,互送禮品,以慶新年。年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 歡度春節喜慶氣氛。此時,正值「立春」前後,古時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鞭牛迎春,祈願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各種社火活動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年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而時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動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節的主要習俗,都完好地得以繼承與發展。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它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歷經千百年的積淀,異彩紛呈的春節民俗,已形成底蘊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春節文化。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長,對親情、友情、和諧、美滿的渴求更加強烈,春節等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要大力弘揚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突出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的主題,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不斷發展壯大。
翻譯:The Spring Festival known as "festival",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most solemn preach to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holiday series. Since the first year of emperor the beginning, beginning with summer years (the lunar) for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month "at" (the "year"), the date of the festival this fixed down, continue today. Festival times, "New Year's day". 1911 years after the revolution, began to the Gregorian calendar (Gregorian calendar) JiNian, hence say calendar January 1 as "New Year's day", said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year for "Spring Festival". When old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y has a long history, spread wide, for great popularity, mass, ev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nor. The day of the festival is ChuJiuBuXin. Although the festival for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year, but the festival's activities but and more than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month this day. From the twelfth 23 (or 24) small festival on, people began to "busy" houses, shampoo and bath, and preparing for the festival appliances, etc. All of these activities, there is a common theme, namely "special". People with big ceremony and enthusiasm to greet the New Year, and meet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lso offering wish the day of prayer. The ancients refers to a ripe for 一「 millet in ", the grain harvest for "a year". Early zhou dynasty, that has emerged of the celebration of the annual harvest activities. Later, actually became the prayer in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all. And, such as kitchen, goalkeeper, mammon, like god, JingShen as the way the gods, ring the festival, and earth for incense. People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hank the gods of the attention, and wishes for in a New Year can get more bliss. Festival or family reunion, the days of king diyi kiss, fathers. The New Year's eve, the family gathered, eat "reunion dinner", the elder give children distribute "lucky money", the family TuanZuo "shou sui". YuanRi son/years time, firecrackers neat ring, resigned, the activities of the old New Year up to the climax. A salute to his burning incense, and heaven and earth, and the chief fathers, and in turn give thine elder New Year, and to congratulate each other wayward relatives and friends. Yuan in the future, starts to go visit family and friends, gift giving, to a New Year. Festival but also people entertainment gala day. YuanRi later, all sorts of rich and colorful entertainment to carry out activities: play the lion, WuLongDeng, stilted, juggling the yangge dance, theatre, in New Year Spring Festival to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add rich festival atmosphere. At this point, is worth "year" before, ring and after the winter days will have a big ceremony, NiuYingChun whip a wish for the good, the grain harvest.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to jan on January 15, once again, the formation of upsurge.
Therefore, the collection prayer, congratulations, the entertainment is a body festival festival became the most grand holida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oday, in addition to offer a sacrificial activities such as god than ever before to fade beyond, the festival's main custom, are in good condition to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of the important carrier, it contains the Chinese cultural wisdom and crystallization, condensing Chinese people's life pursuit and emotional reposing, inheritance of Chinese family ethics and social ethics. After one thousand years of accumulation, colorful folk custom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has formed the details profound and unique cultur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In recent years, as material standard of living rise, people on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rapid growing demand, the family love, friendship, harmony, and happy thirst for more intens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b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concer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carry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condensate Spring Festival culture, outstanding new, blessing of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reunion theme, work hard to build harmonious family, stability and unity, joy and harmony in the festive atmosphere,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griselda,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