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顯微鏡微生物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關於英語老師的搞笑圖片 2025-07-22 18:41:02
關於炎夏的唯美圖片 2025-07-22 18:29:18
溜咸魚的搞笑圖片 2025-07-22 18:21:43

顯微鏡微生物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7-10 03:57:11

1. 為什麼微生物只能用顯微鏡看的到肉眼卻看不到呢

這種說法是錯的。(1)微生物很小所以單個微生物個體用肉眼看不到,但是多個個體在一起就能看到了,多個微生物個體聚集在一起就是我們所說的菌落 。
(2)也有個體較大的微生物,Fishelson、Montgomery及Myrberg三人於1985年所出版的刊物中,發現一種生長與紅海水域中的熱帶魚名叫(surgeonfish)之小腸管道中的微生物是當時世界上所發現最大的微生物。命名為Epulopiscium fishelsoni

2. 顯微鏡下的微生物這個是氣泡還是表殼蟲屬還是廂殼蟲屬1000倍的

顯微鏡下的微生物這個不是氣泡也不是表殼蟲。
你現在看到的不是氣泡。
氣泡一般呈圓形,黑邊空心,
你這里沒氣泡。
說的生物也看不出來,
如果是1000倍,
應該可以看到細胞結構。
你現在所顯示的可能就是水中的雜質。
如果你有興趣,
可以說下1000倍是怎麼樣用的。
願意與你探討。

3. 大家認識幾個:微生物在顯微鏡下的照片

第一個是麴黴,第五個是枯草,第六個是酵母,其他幾個不好確定,特別是最後一個,區分不了

4. 光學顯微鏡如何看微生物

一般來說,我們做實驗的時候普通光學顯微鏡有三種,10倍,40倍和100倍。根據微生物大小的不同選擇放大的倍數。如果要觀察真菌例如黴菌酵母菌等10倍就足以看的很清楚。如果要觀察細菌的話至少要用到40倍的,自己活菌固定切片的一般都是用100倍到1000倍的油鏡來看。比如大腸桿菌,放線菌等等。如果是病毒就不可以用普通光學顯微鏡來看,一定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的清楚。電鏡放大倍數很大了,病毒的話一般放大到幾萬倍甚至幾十萬倍才能看清楚

5. 求一張顯微鏡油鏡下的大腸桿菌圖片、急求!!最好是黑白的、可以畫出來的!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大腸埃希氏,Escherich在1885年發現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當作正常腸道菌群的組成部分,認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紀中葉,才認識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對人和動物有病原性,尤其對嬰兒和幼畜(禽),常引起嚴重腹瀉和敗血症,它是一種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據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將致病性大腸桿菌分為6類:腸致病性大腸桿(EPEC)、腸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腸黏附性大腸桿菌(EAEC)和彌散粘附性大腸桿菌(DAEC).。大腸桿菌屬於革蘭氏陰性細菌(G-)。

6. 在顯微鏡下觀察河水,能看到什麼微生物

可以看到很多種微生物,酵母、大腸桿菌,也有可能有放線菌和枯草芽孢桿菌,這些都是常見的,你可能還會看到草履蟲和一些藻類

7. 微生物在顯微鏡觀察時 看到的這些都是什麼啊

你從哪弄得
我覺得很像是唾液里的食物雜質和死細胞,類似於口腔上皮細胞(圖6)
這是你在哪弄得,是培養基里培養的,還是一些別的什麼的
你觀察唾液里的,和這個還是很像的

下邊的桿狀物質是桿菌嗎,你這個是電鏡啊,那你照的是哪裡的圖,投影在電腦上的?那放大倍數可夠低了
如果是光學的話,就是藻類的桿狀細胞,或者一些植物的纖維之類的
光學顯微鏡的話,但是沒有標准線啊,這是什麼鏡啊,要麼就是很簡陋的光學顯微鏡。。糾結

這個是培養液里的小生物啊?
電鏡的話,那個圓形的就是細菌了,應該是就是外界侵染的
這個也實在看不出來,要是細菌是要化驗可以確定種類
要是光學顯微鏡的話,就是雜質

8. 學生用光學顯微鏡如何觀察微生物呢

標本製作:
製作顯微鏡標本,分一下6大步驟,可以供初學者進行參考:

1.取載玻片與蓋玻片各一片,用軟布擦乾凈,由於蓋撥片很薄,擦時要小心,可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夾住蓋玻片邊緣,把紗布平鋪在右手手掌上,從上下兩面輕輕夾住蓋玻片,平均使用力量慢慢輕擦,這樣才不會把蓋玻片擦碎。

2.用滴管吸取1~2滴清水,放在載玻片中央。

3.用鑷子撕取觀察物體一小片(無論觀察細胞組織或器官,材料必須做成薄片,才能觀察,這些薄片不能過厚,一般一層細胞的厚度為好,如果過厚不但細胞互相重疊,而且光線不易穿透,雖然在顯微鏡下能勉強看到輪廓,但細致的結構很難看清),置於載玻片上的小水滴中,盡量勿使材料皺縮。

4.用鑷子夾取一片干凈的蓋玻片,先以蓋玻片的一邊斜著與小水滴接觸,然後便慢慢放下蓋玻片,將觀察材料全部蓋上,操作時,防止蓋玻片驟然下降,以免發生氣泡,妨礙觀察效果。

5.製作好的玻片,要求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恰好被水分充滿;當水分不足時,可用滴管從蓋玻片一側的邊緣滴少許水分,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從而使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被水分充滿;當水分多餘時,可用吸水紙吸去多餘水分。

6、染色:用滴管從蓋玻片一側的邊緣滴少許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從而使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被碘液充滿;當碘液多餘時,可用吸水紙吸去多餘碘液。 製作好後就可以放到顯微鏡下面觀察了。

初學者可以製作 洋蔥內表皮細胞

准備

1.擦拭載玻片, 在上面滴清一滴清水

2.製作臨時裝片 用鑷子撕取洋蔥內表皮 , 展平 ,放在載玻片上, 蓋蓋玻片

3.染色 在載玻片一旁滴一滴碘液,在另一邊用吸水紙吸取 其他的植物也類似,如用鋒利刀片切幼嫩的莖或者葉片,記住要薄,多切幾片,放在清水裡,再用毛筆去蘸取,放在載玻片上, 我是學生物的,你有這些儀器已經可以做簡單的顯微觀察了.例如,洋蔥表皮細胞觀察和細胞失水實驗 方法是,現在載波片上滴一滴清水(有條件的用蒸餾水),然後取新鮮的洋蔥,在紫色區用鑷子撕下一小塊表皮,在水滴上展平,蓋上蓋玻片,注意斜著蓋這樣可以不留氣泡,蓋好後就可以放在載物台上進行觀察,注意細胞形態,如果需要更進一步還可以在載玻片一側滴上一滴鹽水或是糖水,將玻片傾斜,讓鹽水將整個洋蔥切片浸潤,然後觀察,可以看到細胞失水;再用清水洗玻片再觀察,細胞重新吸水還原.

1.對光

2.撕取植物表皮薄膜放置載玻片上

3.蓋上蓋玻片(注意從一側,慢慢放下,避免氣泡出現)

4.滴碘酒,再從另一側拿吸水紙吸引

5.可以觀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