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悅納自我手抄報內容
寫作思路及要點:圍繞悅納自我等等。
正文:
悅納自我是心理健康的表現。當你快樂地接受了自己,你的整個心胸便會舒展和開闊,同時你會發現,你也更加容易接受他人了。
良好的自我悅納可以有效緩解發展中的矛盾沖突,使個體得到健康發展。馬斯洛的需要理論認為:人有自尊的需要,這是僅次於自我實現需要的第二高層次的需要。自我悅納即產生高自尊。
Ⅱ 接納自己改變自己 作文1000字
根據材料提示,我們需首先把握「改變」的內涵和外延,領悟「改變」的本質和意蘊。改變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有正面和反面之別。改變是現實中的一種生存狀態,人生一直處於改變之中。其次要明確改變的主體是自己。從幼稚到成熟是改變自己,從懦弱到勇敢是改變自己,從平凡到偉大,從拒絕到接納,從厭惡到熱愛……都是對自己的改變。巨大的改變可以是人生觀、世界觀、情感等,微小的改變也可以是態度、動作,甚至只是一個表情。改變自己是一種成熟,一種勇氣,一種修養,同時更是一種睿智。改變自己的結果常是豐富人生的內涵,完成自我的超越,獲得人生的成功;反之,不願改變或不善於改變自己常導致失敗的降臨或悲劇的發生,給社會、人生留下遺憾、痛苦和悔恨。
素材超市
相關鏈接一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還是赤腳走路。有一位國王到某個偏遠的鄉村去旅行,因為路面崎嶇不平,有很多碎石子,扎得他的腳又痛又麻,氣得他又煩又惱。回到王宮後,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將全國所有的道路都鋪上一層牛皮,讓大家不再受刺痛之苦。但即使殺盡所有的牛也籌措不到足夠的牛皮,而所花費的金錢,動用的人力,更是難以估計。雖然,想法很愚蠢,也做不到。但因為是國王的命令,大家只好搖頭嘆氣唯命是從。一位聰明的僕人向國王諫言:「國王啊!為什麼要興師動眾,犧牲那麼多牛,花費那麼多錢呢?您何不只用兩小片牛皮包住你的腳呢?」國王聽了很驚訝,也立即領悟了他的意思,於是,就立刻收回成命,採納了他的建議。據說「皮鞋」就此由來。
溫馨提示: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要改變世界很難,想改變自己,則較為容易。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變,那麼,第一必須改變的就是自己。
相關鏈接二
一隻烏鴉打算飛往南方,途中遇到一隻鴿子,一起停棲在樹上休息。鴿子問烏鴉:「你這么辛苦,要飛到哪裡去?為什麼要離開這里呢?」烏鴉憤憤不平地說:「其實,我也不想離開,可是這里的人都不喜歡我的叫聲。所以,我想飛到別的地方去。」鴿子好心地說:「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自己的聲音,飛到哪兒都不會受歡迎的。」
溫馨提示:同樣,要改變環境也很難。而當你無法改變環境的時候,只能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
相關鏈接三
一個牧師正在准備講道的稿子,他的小兒子卻在一邊吵鬧不休。牧師無可奈何,便隨手拾起一本舊雜志,把色彩鮮艷的插圖——一幅世界地圖,撕成碎片,丟在地上,說道:「小約翰,如果你能拼好這張地圖,我就給你20便士。」
牧師以為這樣會使約翰花費上午的大部分時間,但是沒過10分鍾,兒子又來敲他的房門。牧師看到約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圖,感到十分驚奇:「孩子,你怎麼這樣快就拼好了地圖?」
「啊,」小約翰說:「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
牧師微笑起來,給了他的兒子20便士。並說:「你替我准備了明天講道的題目: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也就會是正確的。」
溫馨提示:如果你想改變你的世界,改變你的生活,首先就應改變你自己的思維方法。
相關鏈接四
在一次歐洲籃球錦標賽上,保加利亞隊與前捷克斯洛伐克隊相遇。當比賽剩下8秒鍾時,保加利亞隊以2分優勢領先,勝利在望。但是,那次錦標賽採用的是循環制,保加利亞隊必須贏球超過5分才能取勝。可要用僅剩下的8秒鍾再贏3分,談何容易。
這時,保加利亞隊的教練突然請求暫停。暫停後,比賽繼續進行。球場上出現了眾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見保加利亞隊員突然運球向自家籃下跑去,並迅速起跳投籃,球應聲入網。全場觀眾目瞪口呆,全場比賽時間到。但是,當裁判員宣布雙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時賽時,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亞隊這出人意料之舉,為自己創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機會。加時賽的結果,保加利亞隊贏了6分,如願以償地出線了。
溫馨提示:在一般情況下,按常規辦事並不錯。但是,當常規已經不適應變化的新情況時,就應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善於創新,善於改變自己,這樣才能取得出人意料的勝利。
Ⅲ 心理學家教你如何接納自己
你接納自己嗎?假如這個問題難以回答,我們不妨換個問題:你喜歡照鏡子嗎?愛對著鏡子笑的人是能悅納自我的人,而看著鏡子愁眉苦臉或拒絕照鏡子的人,多半對自己很苛責。這是因為,人接納自我是從接納自己的身體和面部特徵開始的。對自我的不接納就像鏡子上的裂縫,心情明媚時,並不影響自己的美好形象,但當挫折襲來時,裂縫會「砰」地炸開,讓鏡子里的那個自己四分五裂。所以,接納自我有助心理健康。心理學家給出7條能幫你接納自我的建議。 1.對自己表達「愛」。想像一下,如果生活在充滿責備、懷疑、不屑的環境里,你會有怎樣的感受?要逃出這個環境,就請直視鏡子里的自己,大聲說「我喜歡自己,我允許自己更快樂!」 2.寫下自己的優點。「人類是缺點收藏家」,一位心理學家這樣說。我們能寫出一堆自己的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長處。想悅納自我,就請記下:我今天克服了哪些困難?完成了哪些目標?比之前有哪些進步?有誰表揚了我?經常翻看這些話,你會變快樂。 3.選對朋友圈。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跟誇獎你和給你自信的人交往吧。如果有人不斷抱怨自己的生活,不斷把他的負面情緒傳染給你,很少給你鼓勵和承認,那麼,請離他遠一點。 4.寬容犯錯的自己。對過去的不滿和遺憾會阻礙自我接納。實際上,錯誤並不代表失敗,那隻是我們成長的機會。所以,當遺憾發生時,不妨問自己3個問題:我承擔得起這些遺憾么?我值得被原諒么?在當時的情況下,這種選擇給我帶來什麼好處?然後,感謝接納犯錯的自己,繼續前進。 5.澄清自己的內在意願。很多時候,對自己的苛責源於不合理的信念。當對自己失望時,不妨想一想,我希望做成什麼樣子?做成這樣,會讓我獲得什麼?獲得的這些為什麼對我這么重要?我現在的做法,是不是一定會妨礙自己達成這些? 6.莫以善小而不為。當你幫助別人的時候,來自他人的良性反饋會讓你對自己有更好的評價。而且,當你發現自己對別人的生活有積極影響時,你會覺得自己很美。 7.允許自己自私一點。很多人覺得不該發脾氣,不該小氣、自私。但事實上,這都是人類共同的弱點,偶爾為之是我們的天性。因此,別苛責自己。當我們對自己足夠寬容時,別人也會給你更多的愛,讓你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需要說明的是,悅納自我並不是要你對自己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我們還是要審視自己,發現不足,對那些可以控制的部分做出改變。
Ⅳ 自我接納到底有多重要
自我接納是指個體對自我及其一切特徵採取一種積極的態度,簡言之就是能欣然接受現實自我的一種態度。自我接納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能確認和悅納自己身體、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正面價值,不因自身的優點、特長和成績而驕傲;二是能欣然正視和接受自己現實的一切,不因存在的某種缺點、失誤而自卑。自我接納是個體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標准。
Ⅳ 善於接納他人的素材
一位美國女作家曾說過,溝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靜靜聆聽。我認為,聆聽不僅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也展示著寬容謙遜、通達睿智的人格。 每個人的認知都有局限,誰都不敢保證比他人所知更多。因此,學會聆聽,你就借得 第三隻眼睛觀察世界----也包括審視自我。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個性中的缺陷,僅憑自我省悟,往往難以明察秋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眼,可以善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聆聽是審視自我、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 在一次會議上,「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受到嚴厲指責,一名技術員指出公司開發網路瀏覽器滯後。蓋茨略作沉吟,決然自責,並向與會者誠懇道歉,此舉也宣告了「微軟」經營方向的轉型。
蓋茨後來談起這件事時說:「我不想在面子問題上浪費時間,那是沒有意義的。特權會使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進的動力。」從當年的毛頭小伙一躍而為世界首富,這樣的成功並沒有塞住的蓋茨耳朵,學會聆聽,無疑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真正的成功者善於聆聽,他們的謙虛來自高度的自信。
而那些自命不凡,心胸狹隘,閉目塞聽的人,他們的自負實際上是無知的外衣,無知會因閉塞而更無知;自信是睿智的果實,睿智將因聆聽而更睿智。 是啊,聆聽為我們的判斷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但聆聽卻絕對不能代替自我的分析和判斷。
我們不光要學會去「聽」,還要有足夠的能力去「擇」。塞納克說過,懷疑一切人和相信一切人的錯誤都是一樣的。只有把自己的判斷建立在充分思考和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才有理由相信它。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聆聽才有價值,我們才可以說是真正學會了聆聽。
不去聆聽,走自己的路,是一意孤行;只去聆聽,踏別人的路,是邯鄲學步!一意孤行是昏庸,邯鄲學步是愚蠢。思而不聽則滯, 聽而不思則亂!我們必須學會聆聽,用聆聽和自信的合金澆注我們的心靈,為我們心秤的準星找到精確合理的度。
學會聆聽吧,學會了聆聽,也就學會了一種通達、睿智的生活態度,也就邁開了堅實自信的生活腳步。
Ⅵ 自我接納的自我接納的意義
接納自己.不管自己的狀況是什麼樣子,不管自己生活有多麼不如意,首先要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你要想把自己的樓房建設好,要考慮你的地基問題,地基有多深,地質構造怎麼樣,決定了你人格的大廈能建多
高。別人的大廈和設計藍圖你是沒有辦法照搬的,因為你沒有辦法選擇你出生的環境, 沒有辦法選擇你的父母和你的樣貌,沒有辦法選擇你在生活中會遇到什麼樣的人和什麼樣的事.羨慕、嫉妒別人是沒有用的,自憐自艾是沒有用的,抱怨上天的不公是沒有用的,因為上天給你的東西你沒有利用好,你老是盯著別人手裡的餅看,卻不知道別人做餅過程的艱辛,老是抱怨別人的餅多好吃,卻不肯動手做自己的餅。久而久之,你更加厭惡自己,把自己的灶台也拆掉了,自暴自棄,乞討,到處問別人如何才有餅吃,你如何才會有餅吃呢?
接納自己意味著知道自己的處境,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想要什麼,知道自己暫時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接納自己意味著看到自己的不完善,但是不急不慌亂,對自己有信心,並且有足夠的耐心,可以在現實中做出努力.
接納自己意味著重視和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意識著尊重自己,也能尊重別人,客觀的看待別人和自己的差異,理解自己的生命是獨一無二的奇跡,就算全天下的人都說自己不好,依然不放棄自己.
接納自己意味著自己犯了錯誤時知道只是某件事或者某件行為是錯的,而不代表你的整個人是不好的,允許自己犯錯誤,錯誤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讓自己在錯誤中學習.
接納自己意味著接納生命中所有真實的現象,意味著不主觀、不偏執,不卑不亢.
接納自己就能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你的心中才會有愛,有力量,你把愛傳遞給別人,別人就會回饋給你雙倍的愛,這樣生命才是一個和諧.
Ⅶ 那些善於接納自己的勵志名人
古代名人勤學的故事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練成神箭手。李晟的父親是一員威武的大將,李晟希望長大成為父親一樣的人。可是,父親卻總是說他年紀小,不能習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學習射箭,終於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箭手,讓父親刮目相看。
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劉勰佛殿借讀。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閻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據學家閻若璩小時候是個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負,在母親和老師的鼓勵下,閻若璩憑著勤能補拙的精神,刻苦讀書,付出別人幾倍的努力,趕上了正常的同學,此後,閻若璩仍舊憑著這股好學肯吃苦的精神,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顧炎武讀破萬卷書。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鑒》,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歐陽修借閱典籍。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蒲松齡草亭路問。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賈逵隔籬偷學。賈逵,字景伯,出生於公元30年,東漢人,是有名的經學家、天文學家。他是西漢名家賈誼的九世孫。父親賈徽也是一個大學問家。賈逵深受家庭的影響,從小聰慧過人。為了能夠讀書,賈逵小時候隔著竹籬笆,偷聽老師講課的故事。
孟柯改過勤學。孟子是戰國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並非是一個天生就有學問的人,他幼年的時候非常貪玩,不喜歡讀書。後來,孟母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還剪斷布匹開導他。終於,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須努力勤奮的道理。
宋濂冒雪訪師。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園求學。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里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致的觀察,陶弘景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里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雲亦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