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陶瓷茶具的簡介
古人講究飲茶之道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非常注重陶瓷茶具的本身的藝術,一套精緻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隨著飲茶之風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飲茶風俗的演變,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質地越來越精美。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
第一:茶壺
選擇茶壺,好壞標准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壺的色澤也有多種,青花鬥彩、四朝三釉......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具備健康和文化底蘊。
第二: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口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杯為珍貴,但已不易得。盛世昌南出品的功夫茶具小杯,具備輕巧適中,既符合飲用習慣、也保持茶香。
第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第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但不管什麼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是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杯;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易於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為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Ⅱ 青花瓷茶具的青花瓷茶具歷史
據目前已知的文獻記載,飲茶之習俗始於漢之蜀地和江南一帶,晉、南北朝時期,專門化的茶具從食器中逐漸分化出來,唐代茶具在中國茶具發展只上,佔有重要地位,當時飲茶風尚極為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茶具的生產。 直到元代中後期,青花瓷茶具才開始成批生產,特別是景德鎮,成了我國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產地。由於青花瓷茶具繪畫工藝水平高,特別是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運用在瓷器上,因此這也可以說是元代繪畫的一大成就。元代以後除景德鎮生產青花茶具外,雲南的玉溪、建水,浙江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產,但無論是釉色、胎質,還是紋飾、畫技,都不能與同時期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茶具相比。明代,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茶具,諸如茶壺、茶盅、茶盞,花色品種越來越多,質量愈來愈精,無論是器形、造型、紋飾等都冠絕全國,成為其它生產青花茶具窯場模仿的對象,清代,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發展史上,又進入了一個歷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響後代。康熙年間燒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稱「清代之最」。
Ⅲ 如何用3d做雙麵茶壺,裡面瓷白色,外面貼圖案
3ds Max雙麵茶壺製作教程:
1.在3ds Max場景里創建一個茶壺模型,轉換為可編輯多邊形。
Ⅳ 這個茶壺是什麼年代的,底座四方乾隆紅色印章,篆體字,頂蓋蘭草畫,壺身文字書法,粉彩釉面,
這件珊瑚紅釉茶壺,釉色自然,造型古拙,但款識粗苯,可看為民國所造。同樣釉色和花紋的,我曾入手過一件碗,碗底為江西瓷業的款識,應為大清最後幾年至民國之物。以上可作參考。
Ⅳ 急求有關民風民俗的素材
正在變化中的民風民俗
當代藏族人已經越來越強烈感覺到民風民俗的漸變。從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起居說起,我們會自然而然地發現,這些不變當中的萬變,竟是如此的迅速和普遍。
陶質器具的使用有5000年歷史
人類使用陶質器具的年代,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距今一萬年左右。目前發現的西藏區內人們使用陶質器具的年代,約當距今5000年左右。陶器的發明,是人類又一次征服自然的標志。這是土與火的藝術,是人類學會用火後第一次使一種物質改變成另一種物質的實踐。一般認為,陶器是隨著史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現的。它與磨製石器、弓箭等工具的同時或先後出現,成為考古學文化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志。經過上千年陶器製作的發展,中原地區到公元前10-11世紀的商代後期,開始出現原始瓷,從而使陶器產品的製作漸漸變得衰落起來。目前西藏境內還未從地下發掘出瓷器完形器,殘片以及瓷窯。據《漢藏史集》記載,松贊干布曾孫都松芒布傑時期,瓷器製作技術從漢地傳入吐蕃,贊普命漢地派來的工匠在索那唐波燒制了上、中、下三等32隻大小不同的瓷碗。當然,目前我們還不能說這就是西藏瓷器的起源,但是對山南地區扎囊縣普布瓷器作坊的考古發現,則說明我們對西藏瓷器生產的研究已開始取得突破性進展。扎囊縣普布瓷器作坊應興盛於明代晚期和清代早中期,清代晚期開始衰落以至於廢棄。其產品的高腳杯或矮腳杯均無記載,但有時卻帶有一個家庭的標志。這里生產的瓷器流傳於整個西藏,甚至一直到尼泊爾。而今,陶瓷器的使用正在悄悄消隱,悄悄發生著變化---
塑料酒罐、酒壺和玻璃酒瓶代替陶質酒罐
傳統藏族盛酒器中最為常見的莫過於陶質酒罐,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在我們周圍生活中越來越難見到這種盛酒器了。不論是拉薩市、山南或日喀則市,賣傳統飲料青稞酒的人不少,可他們很少甚至幾乎沒有人背上陶罐來盛酒銷售。取而代之的是塑料製作的酒罐、酒壺以及玻璃製作的啤酒瓶。如果說玻璃啤酒瓶與我們傳統的飲料青稞酒沒多大關聯,那麼盛青稞酒的陶罐被塑料酒罐代替應當說是一種與我們傳統有關而正在發生變化的民俗現象。
熱水瓶代替陶茶壺
陶制茶壺與茶爐配套器具,是傳統藏族家庭中最常用的茶具了。現代,一般藏族家庭中偶爾能見到這種茶具,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居民家庭中幾乎很少見到。取而代之的便是玻璃瓶膽的熱水瓶,這種熱水瓶的好處顯而易見,它的保暖功能是任何陶制茶壺所不能相比的,因此熱水瓶的普及速度比想像的要快得多。
電動攪拌器代替木質酥油桶
我們最熟悉的木質器具,也許應首推木質茶碗。從實際生活當中,我們會觀察到,很多的木質器具的使用頻率,已日漸下降,這種使用頻率下降的最典型的器具 代表,應為酥油茶桶。
酥油茶是藏族非常喜歡的家庭飲料之一,頗受藏漢人民的喜愛,就酥油茶的營養價值及其對生存環境的適應程度,大家都有親身體會。但是,我們通過觀察發現,如今,除了在很偏遠的農牧區仍使用傳統的竹木酥油桶來製作酥油茶外,城市居民中已是鮮見這種方法了。而且,有的地方即便還用酥油桶打茶,酥油桶本身漸變為材料輕便的小型塑料製品了。在拉薩市的家庭里,電動攪拌器已代替了酥油茶桶。
塑料、金屬酒壺代替木質酒壺
對於很多當代藏族青年來講,木質酒壺是較難見到了。木質酒壺外形與木質酥油桶差不多,只是其體積小,適合於盛酒之用,它的口部有一塊能封住五分之一左右的木板,有的還帶有流嘴,其用意與打制酥油茶不同,是為便於盛酒、打酒。如今,這種木質酒壺真得成了「古董」,在街攤上被那些「古董商」進行著販賣,許多藏族家庭中,可以說幾乎見不到這種器具的使用,更多的恐怕是塑料酒壺與鋁制壺了。
傳統金屬器具的中,金器、銀器的使用,被視為尊貴與富有。一般金屬器的使用常見於酒器、餐具和裝飾品。這種到現在依然存在,但部分金屬器具的使用卻正在發生變化。
近幾年來,後藏日喀則居民在逢年過節按傳統禮俗必須在飯後喝青稞酒,所用盛酒器大部分為一種稱為「齊木」的塑料酒壺,而見不到過去所使用的銅壺了。十多年前,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飯後必須喝青稞酒時,還能較經常地見到這種銅酒壺。如今平時映入我們眼簾的已不再是銅酒壺,而是塑料酒壺。至於銅壺還是有的,一般只有在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時才能見到。顯然,這種酒具已成為傳統儀式的一部分了。
電燈、應急燈或蠟燭代替銅燈
城市生活中,雖然在寺廟里能見到佛用供燈,但已很少見到民用銅燈了。燈光閃爍的美麗夜晚,都是電能的神奇創造。平時,既便因故停電,不能照明,大多數居民使用的燈也不是傳統的民用銅燈,而是蠟燭或應急燈了。
婚禮形式和內容的明顯改變
現代藏族人的觀念,正在發生著變化。尤其是拉薩的藏人舉行婚禮時,其內容與形式上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婚紗、啤酒、流行歌曲等已經注入了時代的特徵。雖然婚禮中也不缺少傳統婚俗的某些內容,即獻哈達、穿藏裝、唱歌敬酒、送親時跳鍋庄舞等,但就其內容與形式的改變已是很明顯了。民風民俗的種種變化是不勝枚舉的,它是一種文化現象,具有歷史演變、進化的特徵。
社會發展是民風民俗改變的主要原因
從民風民俗上看,無論是傳統的木質酥油桶被電動酥油攪拌器代替,還是陶質酒罐被塑料酒罐和玻璃酒瓶代替,或是「齊木」的塑料酒壺代替銅壺,都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它說明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作為一個藏族學者,對種種悄悄發生在身邊的變化,我的看法是:
第一,民俗文化是一種歷史的產物,是人與環境形成的一種特殊關系,當整個社會發生變化的時候,各種文化要素也會隨社會發生著某種特徵與功能上的變化。照此而論,上述所有變化當中的民風民俗,是固有傳統文化要素在新的外部環境中發生著某種遞推演進。假如能這樣認識民風民俗的變化,我們就能在更深層次上理解和欣賞正在變化當中的民風民俗的意義。
第二,民風民俗發生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社會生產力。人們在選擇一種新的工具時,首先是對其功能的選擇。一般來講,人們使用工具的心態是寧願使用笨拙不便的舊有工具,也不願用輕便好用的新工具,這是人類認識所決定的行為方式。但是工具的功能會作用於人們的選擇。另外在新舊工具交替時,還會有一種心理上的習慣過程,就像有些老人認為用電動攪拌器打的酥油茶不如木製酥油茶桶打的茶好喝。但是新工具會以自己功能上的優勢進行「優勝劣汰」。就這個意義上講,上述塑料酒罐和玻璃酒瓶代替陶質酒罐也好,電動酥油攪伴器代替木質酥油桶也好,「齊木」塑料酒壺代替銅壺等都經歷了人們選擇和適應的過程。
第三,社會觀念的轉變也是上述民風民俗發生變化的一種原因。觀念的轉變,是由於人們對外部環境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如果說幾千年封建社會所傳播的觀念,是禮制與等級森嚴的社會關系,那麼與這種制度相配套的物質產品,也應當有其最嚴格的規定或法度。這種事實,我們不難從歷史學研究成果中獲得。現代藏族人的觀念,發生著很大變化。所謂新舊融合也好,所謂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也好,人們不知不覺地改變著很多觀念。這種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而發生的觀念變化,是民風民俗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
Ⅵ 陶瓷茶壺的種類
茶具,在古代泛指制茶、飲茶使用的各種工具,包括採茶、制茶、貯茶、飲茶等大類。現在所指專門與泡茶有關的專門器具,主要指飲茶器具。芳香甘醇的茶葉配上質優雅緻的茶具,更能襯托茶汁的湯色,保持濃郁的茶香。一套精製的茶具,既可沏茶品飲,又能使人從中得到美的享受。我國的茶具最早以陶器為主。瓷器發明之後,陶質茶具就逐漸為瓷質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的品種很多,其中主要的有: 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紅瓷茶具等。這些茶具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頁。
青瓷茶具
早在東漢年間,就已開始生產色澤純正、透明發光的青瓷。晉代浙江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相當規模,主要產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種叫「雞頭流子」的有嘴茶壺。 六朝以後,許多青瓷茶具擁有蓮花紋飾。唐代的茶壺又稱「茶注」,壺嘴稱「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晉時的雞頭流子。宋代飲茶,盛行茶盞,茶盞又稱茶盅,是一種小型茶碗,它有利發揮和保持茶葉的香氣滋味。隨著宋代瓷窯的競爭,技術的提高,使得茶具種類增加,出產的茶盞、茶壺、茶杯等品種繁多,式樣各異。其中最為著名的由浙江龍泉縣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甚至首次遠銷歐洲市場。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蜚聲中外。
當代,浙江龍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發展,不斷有新產品問世。這種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眾多優點外,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不過,用它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
白瓷茶具
白瓷具有坯質緻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唐代飲茶之風大盛,促進了茶具生產的相應發展,全國不少地方的瓷業都很興旺,形成了一批以生產茶具為主的著名窯場。各窯場爭美斗奇,相互競爭。元代,江西景德鎮白瓷茶具已遠銷國外。
如今,白瓷茶具更是被廣泛應用於人們生活中。白釉茶具,適合沖泡各類茶葉,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飾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
黑瓷茶具
自宋代開始,飲茶方法已由唐時煎茶法逐漸改變為點茶法,而宋代福建鬥茶之風盛行,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造了條件。宋人衡量鬥茶的效果,一看盞面湯花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著盞無水痕"為上。鬥茶者們根據經驗認為建安窯所產的黑瓷茶盞瓷質厚重,保溫性能較好,用來鬥茶最為適宜,因而馳名。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盞,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種。
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山西榆次窯等,都大量生產黑瓷茶具,成為黑瓷茶具的主要產地。黑瓷茶具的窯場中,建窯生產的"建盞"最為人稱道。建盞配方獨特,在燒制過程中使釉面呈現兔毫條紋、鷓鴣斑點、日曜斑點,一旦茶湯入盞,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增加了鬥茶的情趣。另外浙江餘姚、德清一帶也曾出產過漆黑光亮、美觀實用的黑釉瓷茶具,最流行的是一種雞頭壺,即茶壺的嘴呈雞頭狀。 明代開始,由於"烹點"之法與宋代不同,黑瓷建盞"似不宜用",僅作為"以備一種"而已。
紅瓷茶具
紅瓷又稱釉里紅。顧名思義,紅瓷以中國傳統的大吉大利大紅色為主色,大紅的瓶身上裹著用黃金等貴金屬烤制而成的精美圖案,整件器物洋溢著富貴、吉祥。紅色瓷之所以名貴,除了它的光澤顏色俱佳、材質貴重外,更因為它工藝獨特、煉制過程復雜而成為瓷中珍品,在封建社會,只有皇家才能享用。
中國紅瓷始於晚唐,但從工藝角度分析,紅瓷的技術成熟期是元朝。元朝景德鎮發展並創新了前朝以來的釉里紅技術,開始了批量生產釉里紅的歷史。 明清是紅瓷發展的極盛期。明洪武是釉里紅發展史上的第一個極盛期,本朝釉里紅大多色呈較淡,紅色暈散,紋飾以花卉為主,有較多扁菊花紋是一大時代特徵。明宣德是釉里紅瓷發展的又一高峰,該時期紅瓷創新性分為釉里紅和青花釉里紅兩大類。 清代在紅瓷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清康熙紅瓷製造工藝相當突出,
Ⅶ 看看這個茶壺大清乾隆年制。
現代低仿瓷壺。
Ⅷ 誰能提供點老北京四合院那種照片或者傢具茶壺茶杯之類的素材照片謝謝啊
你要的照片這里有 找你需要的吧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C0%CF%B1%B1%BE%A9%CB%C4%BA%CF%D4%BA%D5%D5%C6%AC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C0%CF%BC%D2%BE%DF%CD%BC%C6%AC
採納哦
Ⅸ 好看嗎這個茶壺
每個人的喜好和欣賞水平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可能覺得這個很好看,有種高大上的感覺,也有的人會覺得這個有點太浮誇了,有點土豪的感覺,哈哈哈,還是看個人的喜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