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會計信息造假對企業自身的危害和對國家經濟的危害分別有哪些
會計造假的危害
1、影響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會計信息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由於會計信息失真,使得有關核算資料不真實,掩蓋了某些矛盾,國家宏觀調控失去了可靠的基礎,政策制定失誤,干擾市場經濟的發展,資源配置低劣化,國有資產嚴重流失,造成大范圍的國家利益受損,嚴重影響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2、打擊投資者的信心
財務信息是投資者了解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信息來源,也是上市公司與投資者溝通的橋梁。因此,就財務信息而言,「真實、公允」應高於一切,它應該最准確的反映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然而,不少上市公司為了達到其自身的不良目的,蓄意對會計信息進行操縱,有意掩蓋,甚至歪曲其真實的經營業績。這種行為既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阻礙了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試想,如果證券市場上的投資人知道上市公司在向他騙錢,他還會甘心買股票向上市公司投資嗎?長期以往,對投資者信心打擊巨大。
3、危害會計工作者自身
會計人員不誠信,輕者違背職業道德,不得再從事會計工作,重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銀廣廈通過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構主管業務收入和巨額利潤,尤其出具嚴重失實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東窗事發,其執業資格及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被吊銷,簽字的兩名注冊會計師被依法嚴懲。為安然公司掩蓋造假事實的安達信會計事務所已被禁止向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並被美國各洲吊銷了營業執照。再就是有的會計人員違反國家的有關規定,虛開增值稅發票,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最終也受到了國家法律的嚴辦
4、助長了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
會計信息失真不僅削弱了會計基礎工作,影響了會計工作秩序的正常運行和會計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使會計內控系統秩序失控,助長了諸如貪污腐敗、行賄受賄、權錢交易等不正之風和違法行為的滋生和蔓延,長此以往,必將導致嚴重的社會信任危機和價值危機。
㈡ 磅秤(帶稱砣的那種)怎樣防止造假
第一種,通過顯示儀表預留負底數,以期達到進貨時減少總重量的目的,如一貨車毛重15噸,皮重5噸,凈重應是10噸,而將顯示儀表預留負底數後(假設為1噸),那麼該貨車過磅時毛重就變成14噸,這樣貨物凈重就變成9噸,吃了1噸的虧。由於它操作簡單、方便、是不法之徒使用最多的一種作假方法。同時司磅員和不法商販內外勾結、同流合污是這種作假方法得逞的前提條件。防止的方法是:只要貨主在過電子地磅前查看顯示儀表是否歸零,如不是零,可通過「置零」或「去皮」鍵使之歸零後再過磅。
第二種,通過在電子地磅秤體底部放置磚頭、土塊等硬物,利用反作用力原理,達到進貨過磅時減少總重量的目的。大家知道,當貨車駛到電子地磅的承重檯面上時,就會將重力傳給各個承重點上的稱重感測器,這時感測器的輸出端就會產生電壓信號,通過運算放大,A/D轉換後該數字信號再送到中央處理器進行處理,最後通過顯示儀表顯示,由於貨車的重量是垂直向下的,如果這時在地磅底部墊上一定高度的磚頭或土塊,勢必會產生一個向上的反作用力,從而減小感測器的輸出信號,使儀表顯示貨車的實際重量也相應減小。例如,合肥某一煤廠就發生過這種情況,由於已知該貨車的皮重,當該貨車裝滿貨後過磅毛重反而比皮重還輕,從而引起司磅員的懷疑,檢查發現該地磅的四隻感測器邊均被人墊上大木塊,移去大木塊後,電子地磅恢復正常。
第三種,通過電子地磅作假的增減鍵,控制感測器的輸出,使顯示儀器的顯示受控制,要大就大,要小就小,達到克秤扣量的目的。咸陽某一大學的80噸電子地磅開機就有十幾噸的底數,經檢查發現靠近磅房的中間一隻感測器被連接了該電子裝置,不法分子由於技術不熟練,也許做賊心虛,在連接感測器電纜線時接錯位置,造成該感測器不能工作,拆除該裝置的地磅恢復正常。
第四種,通過電子地磅儀表的標定程序,改變該秤的正常稱量,如載入10噸標准砝碼,通過量程標定方法改變10噸的顯示值,達到克秤扣量的目的,任何儀表都有標定程序,不管是上海、常州托利多還是濟南金鍾的儀表,在安裝後進行首次檢定的時候,大都要經過量程稱定,使該秤的稱量誤差在國家規定的允差范圍內,該秤只要在檢定合格後才能使用,同時,當地計量檢定機構會在儀表上打上鉛封、禁止亂動,鉛封如破壞,該秤的合格即失效。要量程標定,必定會破壞鉛封,因此只要我們計量管理人員嚴把鉛封關,就可杜絕這類作假現象。但也有些儀表不能打鉛封,它是通過密碼或插頭進入標定程序的,只要知道的密碼和標定程序都可隨意改變秤的稱量大小,特建議這些儀表廠家能及時改正,設計合理化,方便當地計量檢定機構的計量管理。
㈢ 福建莆田被戲稱為「假鞋之都」,為何造假現象屢禁不止
造假現象,其實是一個從法律上來說是一個違法行為,但是如果說從廠家和民眾的角度來看的話,他們是一個非常低成本,並且性價比比較高的一個活動。
一,國家對造假的懲罰力度並不高。
國家對於工業造假,或者說平時的一些造假行為,只要是不涉及到非常嚴重的違反社會安全這樣的現象的話,一般來說都不會制定特別嚴格的刑法,製造假貨假產品尤其是冒牌貨。而這些一般來說都是處於一一種寬松的管轄情況之內,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莆田鞋這么長時間的一個原因,並且很難完全的把它根除掉。因為市場環境比較寬松,而且對於廠家來說不僅製作成本比較低,而且需要的公關和宣傳成本也是非常低的。
㈣ 古代錢幣製造工藝不精湛,是如何防止造假的
中國古代的文化淵源流長,尤其是古代錢幣的製造工藝上更是十分的精湛,雖然在現在看來這些銅錢製作並不精細甚至是有些粗糙,但是它著作的工藝已經失傳了,即使是看起來粗糙的銅錢在古代也是沒有人敢造假的。
雖然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銅錢都是圓形方孔,形狀樣式都極其相似,但是有一點不同的就是銅錢上的字體。歷代的統治者都會用自己喜歡的字體來進行錢幣的鑄造,錢幣上的書法也是古代錢幣防偽水平較高的一種技術,一般人很少能夠模仿。例如宋徽宗獨創的瘦金體書法,大家歐陽詢代為書寫的開元,通寶等等,將書法運用到錢幣中,形成獨特的防偽技術。即使一般人望而卻步。
㈤ 人民幣都有很多造假,為什麼彩票沒有造假的
彩票一直都有造假的,只是因為彩票的價值太低了,一張才2塊錢,獲利太低,所以造假的人比較少而已。
一、造假彩票的行徑從未停止
2016年,兩個大學生偽造彩票,把兩萬多張假彩票混在真彩票裡面賣,被警方抓獲。
2017年2月,重慶一家彩票店店主因製造假彩票並賣出被取保候審。
2017年6月,西藏一名兌獎人用假彩票兌獎,後來才發現是被人騙了。
2020年,山東出現一種印有“中國福彩網”的散發獎券,經過彩票機構核實,這種獎券其實是假彩票。
造假的彩票其實一直都有,只是因為國家的法律嚴厲禁止,加上造假彩票的獲利很慢,這就導致了造假彩票的人比較少。
㈥ 古代沒有驗鈔機,古人究竟是用哪些手段對付造假的
制假、造假、缺斤短兩等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事,自古有之。中國歷代朝廷都頒布過一些法律來禁止商業欺詐。
譬如唐朝時,頒布過《關市令》,規定凡官私度量衡器具,每年八月必須送交有關官府檢驗校正。經檢驗校正後的度量衡器具,由有關官府簽署封印後方可使用。
到宋元明清時,這項制度更加細化,未經官方審驗的度量用具,一律不得在市場上使用。
更為先進的是,古代還有退貨的法令。《唐律疏議》記載,只要消費者在購買時立有合約,買回後三天內發現問題的,都可以找賣方退換;賣方不退換的,可以向官府舉報,由官府強令賣方退換,並抽賣方四十鞭子。
另外,對販賣假葯劣葯的現象,古代也有比較先進的法律條款加以管理。而且,為防止造假葯冒充官葯出售,宋朝負責制葯的惠民局和和劑局各自有「葯局印記」和「和劑局記」四個字的大印。皇帝也曾下詔,若有人製造假葯,偽造處方和官印,要依「偽造條例」法辦。
雖然古代的法律稱不上百分之百的健全,但不能否定其所起的作用是比較大的,對消費者的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值得後人借鑒和學習。
㈦ 發票能造假嗎
法律分析:發票不能作假。禁止偽造、變造發票,造假的由稅務機關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作案工具和非法物品,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
第七條 增值稅專用發票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確定的企業印製;其他發票,按照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確定的企業印製。禁止私自印製、偽造、變造發票。
第三十八條 私自印製、偽造、變造發票,非法製造發票防偽專用品,偽造發票監制章的,由稅務機關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作案工具和非法物品,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印製發票的企業,可以並處吊銷發票准印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前款規定的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執行。
㈧ 用銀票的古代,各大錢庄是如何防偽的,有沒有人造假
在古裝劇里,我們經常會看到劇中的角色用銀票代替不便大量攜帶的銀子,而店小二看到銀票之後,就會立馬開啟無微不至的服務。每每看到這樣的情節,不少人總有疑問,難道古代沒人偽造銀票?店小二怎麼也不驗驗銀票真假?
其實,在紙幣出現之初的宋代,確實出現過大量假銀票案,盡管宋代的一些交子上直接印有“偽造者處死”的字樣,但面對暴利,制假行為依然無法杜絕,朝廷每年為此損失白銀無數兩。
㈨ 以「翟天林學術造假 」為素材可以寫出哪些作文
你的林字錯了,是臨
可以用在學術界的造假方面,就是誠信,還有是社會公平
最狡詐的謊言會在最單純的事實面前無地自容
望採納
謝謝
㈩ 古代有哪些制止造假的律令,其中怎麼規定的呢
古代制止造假的法律很多,有歷史記錄的有《禮記·王制》和《唐律疏議》等。
拿《禮記·王制》來說,這是周朝時期修訂的法律,裡面規定了關於食品造假的管理辦法,如食品還未成熟,不能拿到集市上販賣。在造假管理上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漢朝也有管製造假的相關制度。
即使是如今,造假的現象仍然存在,由於技術手段更高明了,基本上什麼都能造假,比如古畫作、古文物、以次充好等各類商品,但好在當今的法律對造假也是絕不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