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溫州樂清雁盪山有什麼好看的風景
雁盪山位於中國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境內,部分位於永嘉縣及溫嶺市。距杭州300公里,距溫州70公里。地質公園總面積294.6平方公里,包括三個園區。素有以山水奇秀聞名,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盪,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盪。 雁盪山系綿延數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盪山、 南雁盪山、西雁盪山(澤雅)、東雁盪山(洞頭半屏山),通常所說的雁盪山風景區主要是指樂清市境內的北雁盪山。由於處在古火山頻繁活動的地帶,山體呈現出獨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稱得上是一個造型地貌博物館。 北雁盪山以奇峰、瀑布著稱,有七大景區,面積逾450平方公里,其中以東南部的靈峰、靈岩、大龍湫最為有名,並稱為「雁盪三絕」。 游雁盪山一定要看靈峰夜景,這才是雁盪山的精靈所在。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時都披上神秘的盛裝,惟妙惟肖,再加上導游給你天花亂墜地一吹,如入仙境一般。 雁盪山既有山石峰巒之奇特,又有泉瀑流水之靈動。其中之最為舉世聞名的大龍湫,瀑高190餘米,是世界少有的高度,其氣勢之磅礴、形態之變幻、勝境之引人令游者嘆為觀止。此外還有貫穿葫蘆谷的中折瀑,舂激如霏的梅雨瀑,一枝分叉的梯雲瀑,上開下合的羅帶瀑,二泉分流的燕尾瀑,三折三態的含羞瀑等等。諸瀑在日光照射時現出五彩繽紛的霞光,在遇雨得勢時則千姿百態,變幻無窮。 雁盪山的泉水亦有特色:觀音洞內的漱玉泉、洗心泉,純凈可鑒;北斗洞內的天漿泉和石髓泉,潔凈微甘,頗具張力;仙岩洞內的仙泉在一米直徑的石穴中,任洞內居人飲用,終年不見增減;七星洞內一處岩隙,每日生出泉水數升;此外還有甘乳泉、龍鼻水、石船水等等。 雁盪山,位於樂清市境內,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 於宋,素有「袁中絕勝」之譽。總面積450平方公里,500 多 個景點分布於8個景區,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稱勝。其中,靈峰、靈岩、大龍湫三個景區被稱為「雁 盪三絕」特別是靈峰夜景,靈岩飛渡堪稱中國一絕。 在浙江省東南樂清縣境內,是我國名山之一。 曾有人問一位多次游覽雁盪山的老詩人:「雁盪比之黃山如何?」答曰:「各有千秋,黃山雄奇,雁盪靈奇。」靈奇之說,非身臨其境不能體會。 雁盪山東西25公里,南北18公里,有景點三百多處。 雁盪山風景的特色,一是峰奇。雁盪的山峰多是拔地而起,但它們不同於玲瓏多姿的桂林的山峰,而是高聳入雲,氣勢磅礴。如展旗峰,遠遠看去,如一面大旗迎風招展。有人認為,就山峰的奇特、雄偉、多姿,雁盪不亞於黃山。 秀麗的瀑布二是瀑布秀麗。雁盪山有許多瀑布,有名稱的達十八處。雁盪山的瀑布和貴州黃果樹大瀑布的風格迥然而異。它不是以大取勝,而是以其優美的姿態打動遊人。其最著名的瀑布是大龍湫、小龍湫和三折瀑。大龍湫高達190米終年奔瀉不息。景色則隨季節、風力、晴雨的變化而不同。雷雨過後,大龍湫從懸崖峭壁上奔瀉而下,震天撼地。而在雨水稀少的季節,瀑布則從半空悠悠忽忽下墜,霧隨風轉,陽光照射,煙霧中出現絢麗長虹。此時之瀑,輕盈、柔美、嬌媚、婀娜。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寫有"大龍湫"詩一首,其中有兩句"五丈以上沿是水,十丈以下全是煙。況復百丈至千丈,水雲霧難分焉。"三折瀑是同一水流歷經三處懸崖,成為上中下三個飛瀑。其中,以中折瀑最為動人。中折瀑周圍的懸崖,有如一個半圓形的洞穴,水從洞頂瀉而下,飄飄忽忽,非常優美。
滿意請採納
B. 浙江雁盪山有哪些旅遊景點
雁盪山景觀
北雁盪山
北雁盪山位於樂清市境內東北部,萬山重疊,群峰爭雄,懸嶂蔽日,飛瀑凌空,是全國十大名山之一,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9年榮獲"國家文明風景名勝區"稱號,北京時間2005年2月12日凌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巴黎宣布,中國浙江雁盪山等四家國家地質公園被評為第二世界地質公園。因「古火山立體模型」著稱的雁盪山成功躋身世界地質公園行列,使浙江從此結束了沒有「世界名山」的歷史。
雁盪山美景(15張)北雁盪山,群峰崢嶸、怪石嶙峋、洞壁幽深、泉瀑雄奇、梵宇壯觀、古木參天,自古就有「寰中絕勝」之譽。 同暉學社雁盪吟圃編《雁盪詩詞集·序二》(2004.4):「雁盪者,棲雁之山頂湖也。以雁盪詺山,雁盪山得名矣。或稱雁宕山者,異名也;雁山,省稱爾。其偉美何如?三百九十一年前之孟夏,江陰徐振之自台州黃岩而南,登盤山嶺,記之曰:『望雁山諸峰,芙蓉插天,片片撲人眉宇。』(《徐霞客游記·游雁宕山記》)成長中之地理學家眼中雁盪山之遠景如此。」 雁盪勝景可分為靈峰、靈岩、大龍湫、顯勝門、雁湖5 個景區,景點多達380 余處,計有102 峰、64 岩、26 石、46 洞、14 嶂、18 瀑、28 潭、13 坑、13 嶺、10 泉、2 水、8 門、4 闕、7 溪1 澗、8 橋2 湖、5 尖2 峽等,其中尤以峰、洞、瀑、石取勝。雁盪奇峰林立,較為著名的有卓筆峰、獨秀峰、玉女峰、雙鸞峰、金雞峰、雙筍峰、展旗峰、巨柱峰、剪刀峰等。這些奇峰或擬獸或擬物,形狀栩栩如生。如果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間去觀賞,則有一峰多態之神妙。例如被稱為「雁盪三絕」中的靈峰,從靈峰寺左側看時,只見一山劈為兩峰,兩峰宛如雙手合掌;當夜幕降臨時觀望,此峰酷似一對緊緊相偎,情話切切的伴侶,在朦朧月色的襯托下觀望,卻幻化為一對豐滿的乳房;再變換一個角度仰視,又好似一隻斂翅的雄鷹。所以靈峰又有合掌峰、夫妻峰、雙乳峰和雄鷹峰之稱。
雁盪46洞
以觀音洞最高、天窗洞最險、仙人洞最大、仙姑洞最奇。觀音洞嵌於合掌峰中,最早為
?唐代高僧善牧的居所。洞高100 米,寬深各40 余米,洞內佛樓倚岩而建,高達9 層。入洞口處為天王殿,內塑四大金剛,殿後有377 級石磴,直達頂屋。頂屋為觀音殿,其餘為僧舍。從第8 層樓左壁往洞口看,可見一尊一丁點兒大的觀音佛像端坐在蓮台上,此謂「一指觀音」。從洞頂往外望,天空僅留一線,人稱「一線天」。洞內尚有洗心,漱玉諸泉,最頂層的大殿旁還有一處洗心池,水質清淳甘洌。
雁盪瀑布
以大龍湫、散水岩、西大瀑、梅雨瀑、三折瀑等最負盛名。這瀑布終年奔瀉不息,隨著
?季節、晴雨、風力的變化,形態各異。有的如匹練橫空,銀河倒掛;有的似珠簾成串,煙雨霏霏;有的凌空飄灑,因風作態,號稱「天下第一瀑」的大龍湫瀑布位於馬鞍嶺西3 公里處,水從連雲嶂下來,高約190 米。徐霞客曾在游記中寫道,每當大雨剛過,「怒濤傾注,變幻極勢,轟雷噴雪。」雨水少時,瀑布從半空中飄忽而下,不到幾丈,猶如煙霧。微風吹來,隨風飄轉,落入潭中,忽成圓圈,忽成曲線,其狀恰似游龍戲水。清代袁枚在《大龍湫》詩中曰:「龍湫之勢高絕天,一線瀑走兜羅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為煙,況復百丈至千丈,水雲煙霧難
?分焉。」此詩寫出了大龍湫瀑布高懸的氣勢。江南靖士《登龍湫背》:「三十年長憶雁盪懸河落天半,今遂梯雲窮水願。誰劈千峰嶂欲圍,誰陳萬壑泉爭泫。朗陰變幻不依時,寒署推移迭現姿。雨作兼來外地雲,日升只照西屏茨。抵溪方嘆陽光爛,風吼霆催霂已施。霽草晞林清勝洗,蒼山偉麗自然師。春夏花鳥輕名畫,秋冬岩木建安詩。土農肯盡語,游者添新趣。介我龍湫茗,沿流發妙句。披荊斬棘穿石行,小涉粼粼聽琮琤。忽傳隆隆十里外,嘈雜地底冒人聲。崖端溜口勢難近,雙腳藤蔭踩難穩。但見龍潭壁額貼,萬均旋流作雪跌。 」此詩寫大龍湫瀑布頂源探勝的景象。雁盪山屹立於東海之濱,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是游覽勝地,也是休養佳處。雁盪山土產豐富,毛峰茶、石斛、香魚、雪梨、觀音竹是久負盛名的「雁盪五珍」,遊人來此賞美景、品名茶、嘗佳餚,可一飽眼福、口福,樂趣無窮。
南雁盪山
南雁盪山,簡稱南雁,位於平陽縣西部,距溫州市區87公里,屬國家級雁盪山風景名勝區南雁盪山景區。主峰明王峰,海拔1077.7米。「南雁盪山景區擅峰、岩、洞、瀑、溪、塹之勝,附以地毛,副之匠築,噍類活動其間,自然狀貌獨具,人文形跡殊呈。初本瀕海,南湖、水頭、鶴溪為其宏隈,日漸年往(原字左旁有三點水),水縮陸脹,雲巒漸深。此其大較。其地居民具浙閩風情,漢畲混處。」(陳志歲《南雁盪山古今詩抄編後記》,詩聯文化出版社,2005.6) 南雁盪山
山頂有泥塘沼澤,秋科時節有大雁在此棲息,且與北雁盪山遙望相對,故名南雁盪。 南雁盪的開發實較早於北雁盪,五代時高僧願齊就率門徒三百在此開發。南雁景區面積97.68平方公里,群巒疊翠,怪石崢嶸,飛瀑溪潭,幽洞石塹,景色無比瑰麗。共有67峰、28岩、24洞、13潭、8潭、9石,向稱"浙南第一勝景"。有東西洞、順溪、疇溪、石城、東嶼等景區,其中東西洞景區景點最為密集,景色雄奇,蔚為壯觀。在半平方公里范圍內,有始建於宋代儒教會文書院、仙姑洞道觀和唐代的觀音洞寺院,三教薈萃,國內罕見。 東洞 洞高10米,寬5.6米,深100餘米。洞口丹崖翠壁,巍然挺立,人稱"五色屏風",亦叫"石天門"。在東北洞壁上方,有一筆直如柱,高40多米的華表峰。下面有一石樑橫空,呈半圓形門,酷似古牌樓,上刻"東天門",入內便是"會文書院"。 會文書院 原是北宋時陳經正、陳經邦兄弟讀書之處,後來朱熹曾率弟子多人在此講學。清光緒重建。晚清著名學者孫衣言為此題聯:"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輩讀書多",至今尚存。 書院右側山上懸崖下,便是南雁著名的觀音洞。洞高21米,寬45米,有古剎依洞而建,別具風格。四周峰巒疊翠,怪古嶙峋,有普陀峰、蝙蝠峰、卓筆峰等景點。右側"一線天"由大懸崖凌空夾峙而成,高百餘米,中間空隙僅一米,登160級石階方可抵達絕頂。 西洞又稱"仙姑洞"。相傳南宋時,鬧村朱氏,名嬋媛,十六歲時出家為道姑,遁居此石洞"辟穀二十年",常采葯為人治病,下葯立愈,後不知去向,人們在洞口建道院以紀念。洞高18米,寬44米,深29米,建有七間三層樓閣,屋宇大部與洞連接。洞內有十八進士洞、連環洞等。洞外有珍珠泉、石斧岩、玉液池、怡心院、三台道院、朝天鯉等景點。在洞前眺望,十二峰錯落有致,各以形賦名:有蝙蝠峰、文筆峰、玉女峰、老人峰、三台峰、會仙峰、美女梳妝等。
南雁盪山風景偉麗異美,古分穹嶺、疇溪、施嶺、吳山、順溪等五路,今分石城、赤岩山、東西洞、順溪、疇溪、東嶼等7大景區。景區人文著跡較早,詩詞豐富。《〈南雁盪山古今詩抄〉編後記》載:「景區題詠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民國及共和國(當代)時有所作。地方當局重視文獻積累,以 2004年11月12日至15日在平陽舉行的浙江省南雁盪山詩會為契機,決定將與景區文化相關的本次詩會作品和此前歷代詩作編成一書,編者定其名為《南雁盪山古今詩抄》。」
中雁盪山
中雁盪山原名白石山,樂清市西南10公里,距溫州市區20公里。轄玉甑、西漈、三湖、東漈、鳳凰山、楊八洞、劉公谷等七大景區, 中雁盪山
總面積93.44平方公里景點300餘處,境內以峰雄嶂險、飛瀑流泉、洞幽寺古、湖光山色、潭碧林 翠著稱。歷代文人雅士慕名而來, 留下大量珍貴的墨跡,為山色增添光彩,南朝謝靈運詩雲:「千傾帶遠堤,萬里瀉長汀」,宋朝王十朋也寫道:「十里湖山翠黛橫 兩溪寒玉斗琮琤」。這些都是對中雁盪山的稱贊。 中雁盪最為著名的當屬是西祭和玉甑景區。行程若從溫州出發,可先到樂清白石,然後沿山而行至石門。西祭的地貌似北雁盪山,有21勝景。全山峰蠻陡峭,洞谷深邃,溪碧泉清,景奇石怪,兼有雄奇和清幽之長。玉甑峰,海拔高500多米,峰下有玉虹洞,譽為「天下第二十一洞天」,洞內有玉屏禪寺,雕梁畫棟,古意盎然。與玉虹洞隔峭壁相望有白龍洞,洞內也有樓。這中雁盪洞洞想套,趣味橫生。 中雁的名氣雖不及北雁盪,但不少溫州的名人也頗為青睞。如南宋王十朋《登白石山》,有過「十里湖山翠黛橫,兩溪寒玉斗琮 。路從飛鳥頭上過,人在白雲深處行」描述。葉適「白石凈慧院經葳記」則贊美說:「樂清之山,東則雁盪,西則白石, 行至上水,陸見巨石冠於崖首,勢甚壯偉,去之尚數十里外,險絕有奇致。其山麓漫平,深泉衍流,多香草大木,陸地 美」。今人陳志歲《題折瀑亭》楹聯:「物理如人,經曲折倍開勝境。風光催汝,步雲霄更覽上流。」近年中雁盪山的人氣指數開始攀升。 中雁盪遊山玩水,有三種選擇,一是沿大路看水;二是傍水而行,路途較為艱險,但奇景比比皆是;三是上沿路蛇行,下山順溪而下,可兼得山之樂`水之樂。這里的水極清,樹綠得濃釅。中雁山窮水盡處常有一泓清泉相迎,峽谷幽 ,雜花生樹,清潭照人,別有洞天。
東雁盪山
東雁盪山又稱半屏山景區。民謠曰:「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台灣,一半在大陸」,大陸半屏即為此。景區面積0.95平方公里, 東雁盪山
東部沿岸斷崖峭壁,猶如刀削斧劈,山成半片,直立千仞。連綿數千米的絕壁依次展開惟妙惟肖的迎風屏、赤象屏、孔雀屏、鼓浪屏等巨幅岩雕畫屏,是目前發現的全國最長最大的海上天然岩雕,被譽為"神州海上第一屏"、"海上天然岩雕長廊"。景區還建有「海上岩礁園」,聽濤觀礁,海上攀岩,堪稱奇絕。 半屏山猶如屏障橫斷大海,威鎮巨瀾,怒截狂濤,氣勢雄偉,險峻壯觀,半屏山景區的主要景點也在東南面的斷崖峭壁上。「黑龍騰海」便是其奇觀之一,一條長約百米的黑玄岩地質帶夾在大片黃石崖中,其勢左高右低,黑岩一端長出雙角,形似龍頭,遠遠望去猶如一條黑龍將要撲向大海。 盼歸亭是一座建立在半屏山上的石亭,因漁人皆在此等待歸航的親人而得名。單體海拔57.5米,坐西朝東,是個六邊形的停滯,有六根長3米、直徑0.05米的石柱構成,亭內可以觀賞海島景色。 從洞頭碼頭乘船10分鍾,登山4000米即可到達,周邊可繞山觀半屏山,與仙疊岩、竹嶼景區、大瞿島景區隔海想望,旅遊環境很好。
西雁盪山
稱澤雅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溫州市甌海區澤雅境內,相距市區35公里,景區總面積128.6平方公里。區內景觀以群瀑、碧潭、幽峽、 西雁盪山
奇岩為特色,融樸野的山村風情為一體,有金坑峽、七瀑澗、高山角、珠岩、西山、龍溪、崎雲、五鳳八大景區,230多處名勝景點。此地原名「寨下」,澤雅是「寨下」溫州話的譯音,西雁附近還有一個澤雅水庫。一到西雁,你就會被迎賓瀑的美景所折服。這里一派峽谷飛瀑風光,九龍瀑三折瀑布連成一幅百餘米高的水幕,勢如九龍噴水;鱷魚潭嵌在石壁之中,水清見底;珠岩直徑為23米,人稱「天下第一珠」。搖擺岩一推則動,雷響岩一動則響,漆樹、桂花、楓樹等七種古樹七形七色同寄一樹。 澤雅的水碓很有名,共有270多座,它藉助地勢,利用水源,有二連碓、三連碓,最典型的是景區門口石橋村的南斗四連碓。「老大」排水給「老二」用,「老三」排水給「老四」用,是一水多用的典範。排水時皆成小瀑布,是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體現。 金坑峽景區是澤雅的主要景區之一,位於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距市區35公里,總面積3.19平方公里。境內山清水秀,林郁竹翠,峰險洞幽,岩怪石奇,瀑美潭碧,素有「浙南大峽谷」、「溫州第一峽」等美譽。 金坑峽內一溪九瀑,形態各異:有半嶺飛瀑、金坑銀瀑、珠綾瀑、龍須瀑等,一瀑勝過一瀑,瀑瀑引人入勝。峽內奇峰怪石,移步換形:有老鷹岩、金雞石、天柱峰、五指峰、蠟燭門、金蟾望月、獅子飲水、悟空臉譜、老翁聽瀑、大小天門等,鬼斧神工,嘆為觀止。此外,還有通天洞、穿山洞、盤絲洞、峽谷天池、雄獅舞球和千年紅豆杉群落等眾多景點。 景區內人文景觀得天獨厚,保持著南宋通往京城的驛道古棧、古代原始造紙作坊、三個原始古村落以及古橋粱、古廟宇等眾多景觀。還有仙女浴池、七姐妹樹、仙女更衣洞、岩太師洞等優美的傳說。 景區內新開發了「農家樂」參與性休閑活動,有舂米、磨麥、做豆腐、搗年糕、貼春聯、農家耕作、原始造紙、碧潭泛舟、溪邊垂釣、混水摸魚、峭壁攀岩等10多個趣味盎然的項目,並設有「山鄉器具博物館」,是體味農家生活,領略民俗風情的勝境。
旅遊景點
觀音洞 觀音洞藏於合掌峰之中,洞高113米,深76米,寬14米,依岩構築九層樓閣,為雁盪山第一洞天。 接客僧 接客僧又名石佛岩、老僧岩。觀賞此景的理想地點是石佛亭。老僧禿頂披裟,朝東南方,拱手做迎客狀。清人「兀然山口立,笑引往來人」的語句,就是寫這個景緻的。 北斗洞 北斗洞為雁盪山上最大的道教洞天,原名伏虎洞,因洞口正對著伏虎峰而得名,後因道家禮拜北斗元君,而改今名。位於觀音洞左側。洞內有凌霄殿。洞口高大寬敞,洞內光線充足,冬暖夏涼,為雁盪山諸洞所不及, 石門潭 在大荊鎮西南約一公里處,斷崖削壁,屹立如門,上游十八灘水徑流百折,匯集於此,形成一個巨潭。潭長400餘米,寬100餘米,深30餘米,為雁盪第一大潭。 三折瀑 三折瀑是指在一條溪流上由於地形斷裂跌落,形成三個斷崖而出現三條瀑布的總稱,分別名為上折、中折、下折三瀑。相互連接,各具特色。其中以中折瀑景色最優,被評為「雁盪第一勝景」。
? 雙龍谷 雙龍谷位於湖霧鎮興上村的東面,離羊角洞約3公里。因谷中有白龍潭和烏龍潭,故稱「雙龍谷」。 萬象嶂 萬象嶂又名金屏嶂,壁立千仞,南北橫亘300餘米,氣象闊大森嚴。看上去嶂間確有幾頭大象模樣的岩面,但這不是此嶂得名的由來。「萬象」者,乃「萬象更新」、「包羅萬象」的「萬象」是也。此嶂萬象森羅,有石燭、紗帽、母雞、雛雞、仙人犁、相思女、樓閣殿字、遊客進香、煙雲繚繞等等眾多的事物和現象的景觀,故稱為「萬象蟑」。 紫庭嶂 紫庭嶂俗名羊角嶂,它位於蛤蟆坑左側的羊角洞後壁。相傳漢朝汝陽(古縣名,秦置,治所在今安徽卑陽、)紫陽真人周義山曾修道於羊角洞,從那時開始直到後來,此洞都是道家的十方叢林,而道家崇尚「紫」字,凡與仙道有關事物,常帶一個「紫」字。清朝同治年間,羊角洞建有紫庭樓,紫樓後一嶂因名庭嶂。紫庭,即紫宮,原指帝皇宮庭,這里是指仙人居所。此嶂略高於萬象嶂。嶂下多洞壑,又有葫蘆岩、葫蘆瀑和葫蘆池,嶂背有白鶴生蛋和八仙桌等景緻。 仙姑洞 仙姑洞位於龍湖的北面,離水庫大壩約3公里。這是一個曲尺形的奇洞,洞高約20米,寬約80米,深約40米,有東、南二個洞口。東洞口下臨絕壁,南洞口也極險峻。洞頂似穹窿,洞內幽深而明亮,故稱穹明洞。現在當地人一般不叫它此名,而叫仙姑洞。
編輯本段雁盪山歷史
悠遠歷史
1982年,被國務院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雁盪山[3]是環太平洋東海邊上的一座白堊紀流
?紋質古火山。它記錄了中生代古火山發生、演化的歷史,也展示了一億年來地質作用所形成的深谷、峰林,有「造型地貌博物館」之稱。 雁盪山開山鑿勝,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積淀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從唐宋以來,行旅如雲,山中摩崖累累,古剎遍布,詩文、畫卷、故事、傳說俯拾皆是,堪稱是一座「文史寶庫」。 雁盪山出現過很多的名人: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徐霞客(徐霞客是寫了<<徐霞客游記-雁宕山游記>>)
優美傳說
觀音洞 在雁盪山的方洞有個觀音洞,這里還有一個傳奇故事。相傳在一千年前,觀音洞里有很多岩石,還長著刺藤,住著狐狸、蜈蚣精和狼,他們都很兇暴。 一日,一個老和尚來到方洞,那時,他已經筋疲力盡了。他看到觀音洞,想去那裡念《法華經》,當時他忘記了口渴,忘記了飢餓,加快步伐趕去念經。一條條刺藤滑破了老和尚的臉,但他毫不覺得痛,還是不斷前進。老和尚終於到了,他在觀音洞里念經,岩石上的水滴一點一點地滴下來,老和尚稱他為「清泉」,老和尚念了一天一夜,住在這觀音洞里的狐狸蜈蚣精和狼都戲弄老和尚,可是老和尚還是管念自己的經,不去理他們。老和尚旁邊噴著的水他稱這水為「洗心」,狐狸他們一夥人不開心又想讓老和尚死,狐狸和狼他們讓蜈蚣精用毒液在「清泉」上滴上來給老和尚喝,可是被老和尚稱為「洗心」的噴泉把老和尚的轉胃給洗了。他們捉弄了老和尚幾天,也都累了。坐在老和尚的旁邊日日夜夜聽老和尚念經,老和尚喊著:「善哉!善哉!」他們也受到了感化。 狐狸一心想要改過,就讓野狐狸們把這些岩石給搬走。 蜈蚣精也想要改過,就讓毒蜈蚣們把這些刺藤咬斷。 老狼呢!他讓狼群把這些石頭推下山。 這老和尚至今還坐在觀音洞觀音的後面呢!
C. 介紹一下雁盪山風景
http://wapke..com/view/279155.htm?adapt=1&fr=aladdin&bd_source_light=1701851
D. 被譽為「中國東南第一山」的雁盪山,山水奇秀有多美
浙江省溫州市的雁盪山,在全國范圍內都是一座非常出名的山,這座山,同樣是因為美景而出名的,甚至被譽為是海上名山,因為浙江溫州離海比較近。雁盪山上面的風景確實就像是畫里走出來的一樣,所以歷史上的人也將這座山命名為是,東南第一山。這座山之所以被稱為雁盪山,是因為山頂上有一個湖泊,湖泊旁邊生長了很多蘆葦,隨風飄盪,而且從南方飛過來的秋雁也會在蘆葦盪裡面棲息,所以命名為”雁盪“。
大家去參觀雁盪山的時候,一定要看靈峰的夜景,這也是雁盪山的獨特之處。雁盪山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特徵,就是白天的日景非常耐看,然而夜景也是非常的銷魂,用山奇水秀這個詞來形容也是不為過的。雁盪山上還有一條我國最長的瀑布,這條瀑布上的水會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有的時候會奔騰,有的時候則非常平緩,有的時候從高空沖擊下來就像是一道彩虹,同樣也吸引著很多遊客。
E. 雁盪山有什麼奇特風景
雁盪山位於浙江省樂清市平陽縣境內,因「山頂有湖,蘆葦叢生,秋雁宿之」故而山以鳥命名。雁盪山根植於東海,山水形勝,以峰、瀑、洞、嶂見長,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山中奇峰怪石、古洞幽谷、層巒疊嶂、飛瀑流泉,為雁盪自然景觀的四大特色,有「諸岳之精,名山之優,兼而有之」的美譽。雁盪勝景大龍湫、靈峰、靈岩被人們稱為「一龍二靈」,又稱雁盪風景三絕。雁茗茶、香魚、觀音竹、金星草、山樂官鳥世稱「雁盪五珍」。
F. 雁盪山的風景。
靈峰景區
靈岩景區:
大龍湫景區:
三折瀑景區:
雁湖景區:
方洞:
顯勝門景區:
羊角洞景區:
如果去旅遊的話,建議:春 夏 秋 這幾個季節去。看瀑布,當然是在雨水豐盛的季節,五六月或八九月,挑個雨後晴朗的日子,看200米落差的大龍湫,確實像一條巨龍從天而降,巍為壯 觀。游靈岩時要安排好時間,莫錯過每天上午十點和下午三點的飛渡表演,如果天氣好的話,表演時間在一小時之內。
G. 雁盪山有什麼獨特的景點呢
隨著旅遊業在不斷的發,很多人都開始喜歡找一個合適的時間開始旅遊,但如今很多景區亂收費的現象特別嚴重,相信大家對此都心有餘悸,沒關系,今天小編了解給大家介紹一出特別良心的景區,而且還是琅琊榜的拍攝地,快來收藏吧!
這座山峰不僅吸引著我們,甚至很多國外遊客也會來這里好好的感受一下我國的大好河山,站在山頂上可以一眼望到遠處的景色,在白雲的襯托下,特別的壯觀。好了今天小編就先和大家聊到這里,你對雁盪山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嘛?歡迎前來評論!
H. 憑圖尋找溫州雁盪山景點
你好!這是靈峰景區觀音洞山門旁邊的兩個字。你可能會讀作「神色」或者「色神」。正確答案是:「神遊」!
知識鏈接:這是由原籍溫州永嘉的著名書法家林曦明在1987年來雁盪所寫的「神遊」二字,它有兩層含義:—個是贊美雁盪山是人間仙境;另一個是因為欣賞自然美需要一個融合過程,所以希望每—位遊客都能守心靜氣.拋去塵世俗務,帶一份輕松的心情來欣賞風景,做到物我兩忘.達到旅遊的最高境界.
I. 誰有雁盪山的風景資料
雁盪山位於中國浙江省樂清市境內,部分位於永嘉縣及溫嶺市。距杭州297公里,距溫州68公里。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總面積450平方公里,500 多個景點分布於8個景區,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稱勝。其中,靈峰、靈岩、大龍湫三個景區被稱為「雁盪三絕」。特別是靈峰夜景,靈岩飛渡堪稱中國一絕。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盪,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盪。
雁盪山系綿延數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盪山、中雁盪山、南雁盪山、西雁盪山(澤雅)、東雁盪山(洞頭半屏山),通常所說的雁盪山風景區主要是指樂清市境內的北雁盪山。由於處在古火山頻繁活動的地帶,山體呈現出獨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稱得上是一個造型地貌博物館。雁盪山造型地貌,也對科學家產生了強烈的啟智作用,如北宋科學家沈括游雁盪山後得出了流水對地形侵蝕作用的學說,這比歐洲學術界關於侵蝕學說的提出早600多年。現代地質學研究表明,雁盪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義的典型的白堊紀流紋質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學價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義。清人施元孚游寢雁盪山十年後提出「游山說」,說的是中國古代游覽山水活動中回歸自然,與大自然精神往來的精神文化活動的經驗總結,這與清末學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學」是一致的,也是值得總結的山水文化遺產。
大龍湫景區實際是一處山谷,但谷口較為寬敞,旁有錦溪,但因為多日乾旱,已經枯竭了。循溪左行,見前面有千仞絕壁成嶂,干霄摩天,絕壁上有大小峰頭參差相疊,如無數佛陀現身,此即千佛岩。稍下,有一巨石平展壁立,狀如石碑,即石碑峰。
溯溪而上,有竹橋架溪上,橋上置茶花一盆,紅花燦然。前面峰巒中一峰獨豎。山峰巨石尖聳,一道裂隙從上貫下,有如巨斧劈開,形成兩片。一片較粗,一片較細,如剪刀雙刃,孤撐雲表,此即剪刀峰。王思任所謂「分開千仞,欲剪青天者。」峰頂處石稍有彎曲,有如合而未張的蟹螯,所以明代張肅之 「易其名巨螯」。———(《王季重十種·游喚·雁盪》)
清乾隆年間袁枚有詩誦道:
「遠望雙峰截紫霓,尖叉稜角有高低。倘非山裡藏刀尺, 那得秋雲片片齊。」 ———(《小倉山房詩集·剪刀峰》)
剪刀峰後又有一峰高聳,山頂尖峭呈銳三角形,此即天樂峰,適值天氣陰晦,山頂陰雲彌漫,如煙騰空。青灰色的石壁上寸草不生,山腳下樹木蔥蘢簇擁,襯托得山峰愈顯高聳。山形隨步移變幻,向時山上部左側如蟹螯者,從此處仰望卻又形如啄木鳥,正伸出巨嘴,啄咬樹木。再前行,又變成熊的形狀,正憨態可掬地昂首向爬行。及至走過後回望,那還有什麼剪刀的形狀,而是變成了一根擎天石柱,所以她又有「玉杵峰」、「天柱峰」的別名。路邊指示牌上面標著 「桅桿峰」,一看可知為新起,雖然比起剪刀峰名稱略少新奇,倒也名實相符。
前面見有「一帆峰」的指示牌,回首一望,擎天一柱又變成了海上風帆。此真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正如戴名世所說:「大抵雁盪諸峰,巧通造化,移步換形,其名字因象取義尚多有之;而路窮徑塞,蒙翦於荊榛荒草之中,其奇未出於人間者亦不少也。」———(《戴名世集·游大龍湫記》)
大龍湫是我國最長的瀑布,為什麼不叫「大龍瀑」呢?因為大龍湫不像別的瀑布那樣斯文。但為什麼要叫「大龍湫」呢?因為「湫」是「池」的意思,如果叫「大龍池」的話感覺有點怪。
大龍湫的岸邊就能感覺到一股說不出的涼爽,大龍湫這里的空氣格外的清新,住在這里的人們別提有多舒服了,冬暖夏涼。
大龍湫的水來自上面的天然水塔,因為水積得太多,才流下來的。大龍湫隨著天氣而變化,有時像銀龍,有時像彩虹。
靈峰為雁盪山的東大門景區,總面積約46平方公里。
它以懸崖疊嶂,奇峰怪石,古怪石室,碧潭清潤而著稱。與靈岩、大龍湫並稱為雁盪三絕。景區內層巒疊嶂,奇峰環拱,千形萬狀,美不勝收。靈峰夜景,移步換形,變幻多姿,妙不可言。兩大奇洞——觀音洞、北斗洞為遊人所必至。合掌峰是雁盪山的代表景觀之一。峰內的觀音洞建有九疊危樓,建築極具匠心,與天然洞穴之美融為一體,為雁盪山第一洞天。觀音洞隱於合掌峰中,洞高113米,深76米,寬14米,洞中累有九層樓閣。太陽正照洞底大殿,每天才數分鍾。觀音洞為雁盪山第一洞天,深藏玄機,經年香煙繚繞。
此外,曲折幽奇的靈峰古洞,深廣幽邃的東石樑洞,惟妙惟肖的接客僧和碧波盪漾的石門潭等都使遊客流連忘返。
靈峰景區最佳旅遊季節 游靈峰一定要看夜景,這才是雁盪山的精靈所在。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時都披上神秘的盛裝,惟妙惟肖,再加上導游給你天花亂墜地一吹,如入仙境一般。
J. 你有雁盪山的圖嗎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1%E3%B5%B4%C9%BD%B7%E7%BE%B0%CD%BC%C6%AC
這里多的是,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