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古代著名山莊唯美圖片
擴展閱讀
女人內褲種類圖片 2025-05-16 15:23:40
qq搞笑圖片動態 2025-05-16 15:12:19
楊洋夜華圖片大全 2025-05-16 15:00:52

古代著名山莊唯美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19 17:29:55

① 中國有什麼有名山莊

中國有名的山莊有:

1、曼陀山莊:

曼陀山莊,號稱塞北第一庄,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克什克騰旗地處赤峰市西北部,東鄰赤峰市林西縣,翁牛特旗,南連赤峰市松山區、河北圍場縣。西接錫林郭勒盟多倫縣、正藍旗,靠近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西烏珠穆沁旗,距赤峰市286公里。

2、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是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3、玉華山莊:

玉華山莊在香山寺遺址迤西,是山腰中部的一個庭院型風景點,幽雅別致,可供遊人小憩。此景點為原玉岫的遺址上的新建築。

4、九華山莊:

九華山莊是古典園林庭院式賓館,別墅套房、四合院、標准間,戶戶通溫泉,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真正的小湯山溫泉是京城上風上水之地,地下擁有國內首屈一指的地熱淡溫泉,是一家的集商務會議,休閑娛樂和醫療保健為一體的溫泉度假型涉外四星級酒店。

5、龍泉山莊:

龍泉山莊位於遼寧省鐵嶺市清河區境內,由鐵嶺龍泉實業集團與龍泉山莊旅遊娛樂有限公司共同開發,距沈哈高速公路開原出口10公里。距102國道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通訊發達,環境優美,功能齊全,清河旅遊度假區被省政府正式批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② 求這張圖的高清大圖!!擁翠山莊的

小院深深深幾許

擁翠山莊鳥瞰圖 韋人
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以木構架為主體,由於受材料性能的制約,單幢建築不宜建得過於高大,一般建築組群都是由若干單幢建築組成,並形成庭院。這種建築構成形態與西方古典建築磚石結構體系的大體量集中型截然不同。皇宮、廟宇、宗祠、衙署、宅邸,都是運用院落的手法形成建築群,從而達到各類建築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標。人們對所在建築群的生活體驗和藝術感受,也只有進入到各個庭院才能得到。庭院是中國古代建築群體布局的靈魂。上面提到的各類建築都是採用中軸突出的對稱格局,嚴整縱深的庭院組合,幾何形狀的建築空間秩序與封建倫理道德秩序形成了同構對應現象。
庭院是由房屋、走廊圍合而成的內向性封閉空間,它能營造出寧靜、安全、潔凈的生活環境,在易受自然災害襲擊和社會不安定因素影響的社會里,封閉的庭院具有防護作用,庭院可以滿足房屋採光、通風、排泄雨水的需要,也是進行室外活動和種植花木用來美化生活的場所。
中國古代園林都是以山水自然景色為主,蘇州園林作為私家園林多位於城市中,大都為寫意自然山水,布局自由。但在園林中也有一些庭院,或為小住、宴聚之用,或為讀書、作畫之處,這些庭院的主要特性是在庭院的人工建築環境中滲透較多的自然生態要素。庭院中種植樹木,設置花台,開鑿水池,堆疊假山,豎立峰石,使庭院成為休憩賞景的佳處。庭院的平面大都為自由不對稱的形式,空間形態活潑,較大的庭院具有曲折、起伏、隱顯的層次,富於變化。庭院還巧妙運用空廊、門洞、花窗突破庭院空間的封閉,使內外景觀交融,形成幽深的境界。

大多庭院是以花木、石峰組合而成的景觀

蘇州園林的庭院多以花木作為風景主題,如牡丹、玉蘭、桂花、竹子等。有以石峰為主,因石峰姿態變化各異,峙立庭中,引人注目。同時,它也符合文人雅士的愛好,如白居易頌石、米芾拜石,但大多庭院是以花木、石峰組合而成的景觀。拙政園小滄浪水院則是特例。
在眾多的庭院中,拙政園中部的海棠春塢、玲瓏館和聽雨軒三棟軒館通過走廊、院牆的連接、穿插組合成既是一體的建築組群,又形成三個景色各有特色的庭院。玲瓏館庭院西面雲牆轉至北面和土山融為一體,圍合自然,院內以枇杷樹為主,夏時果實成熟,一派「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的獨特風情,故圓洞門南磚刻題名「晚翠」,突出了夕陽晚照時院內蒼翠欲滴的美麗景色。院內亭名「嘉實」,庭院名枇杷園,被譽為「園中園」。
海棠春塢庭院由一主兩次小院組合而成,平面較方正,但建築平面為一寬一窄兩開間,而不是傳統的奇數開間,可見園林建築的靈活、變化。前院植海棠兩株,春時花朵嬌嬈艷媚,有「國艷」之美稱,被譽為「花中神仙」。庭院內花街鋪地為芝字海棠圖案,花落時也能一睹「芳容」。
聽雨軒有迴廊,四面通透與周圍景色融為一體。庭院西北角有碧池睡蓮,池邊、軒後植翠竹芭蕉,當秋天瀟瀟雨落時,正如古人所寫「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意一家聲」,「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的意境。

擁翠山莊是典型的「台地園」格式

不但蘇州園林內有庭院,以自然風光為特色的風景名勝區也有庭院,別有風光和情趣。如虎丘擁翠山莊和天平山高義園等。
擁翠山莊位於虎丘二山門內古「憨憨泉」西側,根據楊峴《擁翠山莊記》所載,光緒十年的(1884年)春,時任內閣大學士兼禮部侍郎洪鈞因母喪回蘇州,他與友人同游虎丘尋找已湮沒的「憨憨泉」時,竟在試劍石邊一塊石頭下找到了,汲飲後覺得水味甘冽,十分高興。於是在泉邊隙地集資始建了擁翠山莊。
山莊佔地僅一畝余,但利用虎丘天然山坡,由南至北依山勢呈階梯狀逐層升高,前後大體分為四個台地,並形成三個各有特色的庭院,是典型的「台地園格式」。
山莊南牆建在高近四米的條石台基上,須登上二十餘級的台階後才能入門。牆中門上題額「擁翠山莊」,兩側牆上分別嵌置石刻「龍」、「虎」和「豹」、「熊」四個大字,這些字是光緒十一年(1855年)移自舊時寺牆上的。第一層台地庭院較小,平面較規整,由前面和兩側的院牆、北面第二層台地高二米余的石台基圍合而成。面闊三間,硬山頂的「抱瓮軒」位於庭院中部,前後又各形成小院,但從後院可仰視上層台地景色。「抱瓮」之名取自《莊子·天地》,以抱瓮汲水澆灌菜畦寓意淳樸,而軒下東臨憨憨泉有水可汲。
第二層台地上方形歇山頂「月駕亭」,也因東臨憨憨泉而命名。亭西、北面用湖石堆疊假山構成第三台地。北為三開間、硬山頂「靈瀾精舍」,是山莊的主廳,靈瀾即美泉之意,廳名仍和憨憨泉有關;廳前西側為方形、攢尖頂依牆而建的月駕軒,「月駕」取自《水經注》中「峰駐月駕」句,比喻此軒在月光下似穿行於峰巒清流間;靈瀾精舍東為大平台,居高臨下可以縱觀虎丘山麓一帶景色。這兩層台地平面、高低交錯自如,散植花木,立石峰,互相襯映,構成空間形態自然、富於變化、既封閉又敞亮的庭院。
第四層台地北端為面闊三間、硬山頂「送青簃」,它和南面靈瀾精舍、兩側爬山廊圍合成有高低變化、封閉的四合院,布局簡單整齊。
縱觀山莊結合地形創造台地園,而不拘於有無水池,但因其旁有憨憨泉,因地制宜地將數個建築名稱寓有水之意,構思精巧。又能借山莊外景物,如仰視虎丘塔,遠借獅子山,俯視虎丘山麓一帶風景。尤其是中部布局靈活,視野開闊,花木茂盛,仍有初建時「風來搖揚、戛響空寂,日色正午,人景皆綠」之妙境。更與周圍自然環境結合密切,令人感悟「擁翠」之涵義。

(本文參考了著名園林文化學者、蘇州大學曹林娣教授《蘇州園林匾額楹聯鑒賞》一書,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這是小院鳥瞰圖,不會有原圖高清了估計。望採納!

③ 古代山莊的名字 古典唯美的(多一點)

西門吹雪的萬梅山莊。。富豪山莊
貝佛利山莊
藏劍山莊
悲魔山莊
呼嘯山莊
泉林山莊
靈秀山莊
鳳凰山莊
望海山莊
武當山莊
九華山莊
友誼山莊
癩子山莊
瀅水山莊
靈峰山莊
龍泉山莊
卧龍山莊
鳳翔山莊
畫眉山莊
幽靈山莊
名貴山莊
九龍山莊
三喜山莊
浣葛山莊
松泉山莊
聖園山莊
麒麟山莊
萬刃山莊
名劍山莊
飛雪山莊
藏劍山莊
萬刃山莊
鬼泣山莊
幽靈山莊
飛鶴山莊
仙劍山莊
浮雲山莊
刀劍山莊
紫霧山莊
明月山莊
天龍山莊
神劍山莊
鏡湖山莊
水月山莊
鳳凰山莊
嘯月山莊
飛霞山莊
玉海山莊
萬梅山莊
日升山莊
凌雲山莊
踏雪山莊
孔雀山莊
封龍山莊
翔龍山莊
天漩山莊
慕容山莊
飛雲山莊
東方山莊
寒秋山莊
蒼狼山莊
藏劍山莊
萬刃山莊
鬼泣山莊
隱賢山莊
瀅水山莊
米勒山莊
御劍山莊
紅豆山莊
荔園山莊
雁鳴山莊
梅花山莊
碧雪湖山莊
九龍山莊
百合山莊
瀅水山莊
環秀山莊
棲霞山莊
黃龍山莊
紫薇山莊
七彩山莊
桃源山莊
宜民山莊
瀾溪山莊
泉林山莊
波爾山莊
齊雲山莊
綠柳山莊
木葉山莊
融園山莊
農泉山莊
紫玉山莊
國泰山莊
綠島山莊
逸鶴山莊
假日山莊
九靈山莊
翎羽山莊
麒麟山莊
芙蓉山莊
踏箭山莊
椒金山莊
萬梅山莊
琥珀山莊
祥和山莊
幕府山莊
豫瓏山莊
狂人山莊
悲情山莊
黎明山莊給個採納吧

④ 中國古代帝王的避暑之所「避暑山莊」,現在位置在哪裡

夏日炎炎之際,古代帝王為了納涼避暑,為自己在天氣涼爽的地方修了不少避暑山莊。保存較完好也是最有名的,是清朝帝王的避暑之所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現在位置在河北承德市的北部,位於武烈河西岸;隋唐時代帝王的避暑山莊則在陝西寶雞的麟游縣。

唐朝的避暑山莊

隋朝被唐朝取代之後,唐太宗李世民為了不勞民傷財,直接繼用了隋朝的仁壽宮為避暑山莊,並且對其作了適當的擴建和修葺,更名為九成宮,唐太宗曾來此5次避暑,每次都要住半年,唐高宗也來過8次。可是陝西寶雞距離長安城有300多里,來往不太方便,所以唐太宗後來又在長安城北造了大明宮作為避暑山莊,九成宮之後就沒人管了,後來逐漸落敗被暴雨沖毀。

⑤ 中國名勝古跡,要簡介和圖片的哦

萬里長城

為於北京,萬里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
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
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同時,長城於1987年1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萬里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築,它規模浩大,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以雄峙中國北方大地的萬里長城為中介的南北廣大地域所構成的長城帶,橫貫今遼寧、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和吉林、黑龍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區)的相當一部分地區,也包括歷史時期處於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和朝鮮半島的若乾地區。其范圍南北寬約數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東西長約數千公里。長城帶自遠古至今居住著眾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關系的發展,是觀察和理解長城帶一切事物的關鍵所在。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長城帶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們都與分布在長城帶的20多個民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無論已經消失的還是繼續發展的各民族,都對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的產物,但對於長城南北民族關系內在發展規律的研究尚不充分。總結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寬研究領域,揭示長城與中國民族關系發展的內在聯系,對於長城學、民族學及中國民族關系史等學科研究的發展,對於促進民族團結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位置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南嶺山系的西南部,東經109°45''—104°40'',北緯24°18''—25°41'',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 27809 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 565 平方公里。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一國家,統一思想後,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宋代以後,它一直是
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直到新中國建立。在漫長的歲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使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文章,刻下了兩千餘件石刻和壁書,另外,歷史還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贊美。抗日戰爭時期,桂林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化城,眾多的愛國作家、藝術家會集在這里,譜寫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歷史,為這塊古老而美麗的土地孕育了富饒的文化。千百年來,桂林一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一個以桂林市為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的風景區已經形成。

西湖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湖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水面原面積5.64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淺處不到1米,最濘處有5米多。如今伴隨著「西湖西進」擴大為6.5平方公里,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西湖與錢塘江溝通後,每天引入錢塘江水約30萬立方米,西湖水由原來的一年一換變成每月一換,透明度由原來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原為古海灣,錢塘江泥沙淤阻後形成。
西湖多數水域處於富營養狀態,小南湖和三潭內湖已接近富營養下限,主要污染物是生活污染,N、P過正常值6~4倍;年平均水溫17.6℃,最高10月 28.6℃,最低3月4.0℃,無湖冰;80年代初魚類有51種,分屬10目16科43屬,魚類來源有:(1)固有野雜魚;(2)錢塘江帶入魚類;(3) 人工引進馴化的養殖魚種,養殖魚類成為優勢西湖最主要的放養魚種是鰱和鱅,兩者占總放養量的75%~80%;其次是鯽、河內鯽,其他養殖魚類還有團頭魴、細鱗鯝、圓吻鯝、以及鰻鱺等,為保護大型水生植物,停止放養草魚和青魚,西湖還有少量。
中國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個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單稱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個歷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古跡遍布,山水秀麗,景色宜人。
獲得榮譽
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2007年5月8日,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5次大會上,「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新的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故宮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牆,牆高近10米,底寬8.62米。城牆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檐,72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築中的傑作。
歷代宮殿都「象天立宮」以表示君權「受命於天」。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故宮規模宏大,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制,布置著帝王發號施令,象徵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後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其內廷部分(乾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壽宮,和以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壽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這兩條次要軸線又和外朝以太和門為中興,與左邊的文華殿,右邊的武英殿相呼應。兩條次要軸線和中央軸線之間,有齋宮及養心殿,其後即為姘妃居住的東西六宮。出於防禦的需要,這些宮殿建築的外圍築有高達10米的宮牆,四角有角樓,外有護城河。
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故宮「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漢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著雕龍石柱。這是宮殿群中最大的建築。殿高36米,寬63米,面積為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兩米高的檯子上是金漆雕龍寶座,寶座背後是高雅的屏風,還有瀝粉金漆的龍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富麗堂皇。明清兩代皇帝即位、誕辰以及春節、冬至等慶典,均在此舉行。
故宮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後,是故宮「三大殿」之一。該殿是一座單檐攢尖頂的方形殿。每邊21米,各三間,走廊列柱20根,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內閣、禮部及侍衛等的朝拜,每逢各種大禮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閱覽奏章和祝辭。
故宮保和殿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之後,是故宮「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請王公貴族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間,把三年一次的殿試由太和殿移至這里舉行。保和殿東西兩側的廡房現改為歷代藝術陳列館,陳列有從原始社會到清代約六千年的中華藝術瑰寶。
故宮乾清宮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殿中設寶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及平日處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後搬出。每年元旦、燈節、端午、中秋、冬至、萬壽等節,按例在此舉行家族宴,另外皇帝死後欞柩停在此殿。
故宮交泰殿
交泰殿在乾清宮後,是明清時為皇後舉辦壽慶的地方。殿內存玉璽25塊;西側陳設乾隆年間造的自鳴鍾;東側為銅壺滴漏,清世祖順治禁止內官干預政事的鐵牌也立於此殿。
故宮坤寧宮
坤寧宮在明朝時是皇後的寢宮,又叫中宮,順治年間仿照沈陽清寧宮重建,同時將西暖閣改為祭神的場所,經常在此舉行朝祭、夕祭、春秋大祭等;東暖閣則作為皇帝新婚的洞房,清朝的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帝都在此舉行過大婚。
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重修。
故宮儲秀宮
儲秀宮是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地方。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剛進宮被封為蘭貴人時,曾在這里居住。咸豐六年三月升為懿嬪的慈禧,在這里生下同治皇帝。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已居長春宮的慈禧太後,為慶祝五十歲生日,移居此宮,並重修宮室,耗費白銀六十三萬兩。
故宮養心殿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
故宮御花園
御花園原名宮後苑,今俗稱御花園,佔地一萬二千平方米,有建築二十餘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疊砌而成,上築御景亭,每年重陽節帝後在此登高。

黃山

黃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東經118°1'度,北緯30°1',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風景區154平方公里。黃山山脈東起績溪縣的大嶂山,西接黟縣的羊棧嶺,北起太平湖,南臨徽州山區。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米。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世界游覽勝地。
景區特點
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盪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黃山四絕著稱於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
黃山自然環境條件復雜,生態系統穩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帶明顯,群落完整,還保存有高山沼澤和高山草甸各一處,是綠色植物薈萃之地,森林覆蓋率為56%,植被覆蓋率達83%。黃山野生植物有1452種,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的有水杉,二類保護的有銀杏等4種,三類保護的8種,有石斛等10個物種屬瀕臨滅絕的物種,6種為中國特有種,黃山特有2種,首次在黃山發現或以黃山命名的植物有28種,尤以名茶「黃山毛峰」、名葯「黃山靈芝」馳名中外。 黃山動物種類300多種,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蘇門羚、長尾雉等14種中國國家級保護的野生動物。
獲得榮譽
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
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第一個同時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
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5月8日,黃山市黃山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位於河北省承德市,距離北京230公里。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山莊的建築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
避暑山莊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中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始建於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避暑山莊佔地564萬平方米,環繞山莊蜿蜒起伏的宮牆長達萬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相當於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麼大。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一個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同時又具有不同風格的強烈對比,避暑山莊樸素淡雅,其周圍寺廟金碧輝煌。這是清帝處理民族關系重要舉措之一。由於存在眾多群體的歷史文化遺產,使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十大名勝、和四十四處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承德也因此成為全國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
獲得榮譽
1994年12月,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曾用名熱河行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避暑山莊與北京的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這四座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面的園林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陵墓的陪葬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之一。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在兵馬俑一號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廣大旅遊者開放。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帝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而築陵勞役達72萬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劉村到縣採石場部之間,有高5~25米的多級黃土崖。仲山、峻峨山下死屍成片,側面顯示了整個工程的殘酷。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⑥ 我國的四大山莊分別是什麼

在中國還沒有四大山莊這一說法。倒是有公認的四大名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和蘇州留園。

留園位於蘇州市閶門外留園路338號,佔地面積約23300平方米,始建於1593年,是太僕寺少卿徐泰時的私家園林。全園分為四個部分,中部西區以水池為中心,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築,東部的建築群圍成庭院,院中有水池,在一個園林中能體會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主要景點有綠蔭、恰杭 、西樓、冠雲峰等。

⑦ 古代皇帝都去哪些避暑山莊

皇帝喜歡去的避暑聖地就屬承德避暑山莊了。承德避暑山呢,之所以能夠成為皇帝們最喜歡去的地方,一定是非常不錯的。這一點也在我們當今社會確實印證了,如果真的很垃圾的話,也就不會一直到現在都這么出名。

像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帝,他們每年都會到這個地方來進行遊玩,其實說是遊玩倒不如說,到避暑山莊休息,已經成為了每一代皇帝的慣例。不能把這個看作是一年一次必須要舉行的活動。所以說每一代皇帝都會去。
其實除了承德避暑山莊,還有熱河避暑山莊,不過相比較承德來言,沒有那麼出名罷了。好了,就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皇帝最喜歡的別墅山莊。

⑧ 關於古代的山莊的描寫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廟群。避暑山莊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在總體規劃布局和園林建築設計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觀特點和有利條件,吸取唐、宋、明歷代造園的優秀傳統和江南園林的創作經驗,加以綜合、提高,把園林藝術與技術水準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典範。避暑山莊藉助自然和野趣的風景,形成了東南湖區、西北山區和東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構成了中國版圖的縮影。宮殿區建於南端,是皇帝行使極力、居住、讀書和娛樂的場所,至今珍藏著兩萬余件皇帝的陳設品和生活用品。避暑山莊這座清帝的夏宮,以多種傳統手法,營造了120多組建築,融匯了江南水鄉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為中國皇家園林藝術薈萃的典範。
帝王范囿與皇家寺廟建築經驗的結晶。它成為與私園並稱的中國兩大園林體系中帝王宮范體系中的典範之作。園林建造實現了「宮」與「苑」形式上的完美結合和「理朝聽政」與「游息娛樂」功能上的高度統一。寺廟建築具有鮮明的政治功用。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標志中國古代造園與建築藝術的巨大成就。它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和建築藝術之大成,是具有創造力的傑作。在造園上,它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園林「以人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傳統造園思想,總結並創造性地運用了各種造園素材、造園技法,使其成為自然山水園與建築園林化的傑出代表。在建築上,它繼承、發展、並創造性地運用各種建築技藝,擷取中國南北名園名寺的精華,仿中有創,表達了「移天縮地在君懷」的建築主題。在園林與寺廟、單體與組群建築的具體構建上,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實現了中國古代南北造園和建築藝術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閣寺等中國古代大部分建築形象。展示了中國古代木架結構建築的高超技藝,並實現了木架結構與磚石結構、漢式建築形式與少數民族建築形式的完美結合。加之建築裝飾及佛教造像等中國古代最高超技藝的運用,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觀。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不論是造園還是建築,它們都不僅僅是素材與技藝的單純運用,而是把中國古典哲學、美學、文學等多方面文化的內涵融注其中,使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
避暑山莊周圍寺廟的建築風格使漢、藏文化藝術融於一體,寺廟殿堂中,完好地保存和供奉著精美的佛象、法器等近萬件,共同構成了十八世紀中國古代建築富於融合性和創造性的傑作。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一個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同時又具有不同風格的強烈對比,避暑山莊樸素淡雅,其周圍寺廟金碧輝煌。這是清帝處理民族關系重要舉措之一。記載著清朝統一和團結的歷史。
[編輯本段]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藉助自然和野趣的風景,形成了東南湖區、西北山區和東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構成了中國版圖的縮影。宮殿區建於南端,是皇帝行使極力、居住、讀書和娛樂的場所,至今珍藏著兩萬余件皇帝的陳設品和生活用品。避暑山莊這座清帝的夏宮,以多種傳統手法,營造了120多組建築,融匯了江南水鄉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為中國皇家園林藝術薈萃的典範。
宮殿區坐落在避暑山莊南部,東北接平原區和湖區,西北連山區。主體建築居中,附屬建築置於兩側,基本均衡對稱,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使避暑山莊宮殿建築園林化,又顯示出皇家園林的氣派。宮殿區由正宮(被辟為避暑山莊博物館)、松鶴齋、東宮(已毀)和萬壑松風四組建築組成。
正宮是宮殿區的主體建築,正宮建於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修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新修繕,改建,佔地1萬平方米。包括九進院落,由麗正門、午門、閱射門、澹泊敬誠殿、四知書屋、十九間照房、煙波致爽殿、雲山勝地樓、岫雲門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迴廊等組成。分為「前朝」、「後寢」兩部分。前朝是皇帝處理軍機政務的辦公區;後寢是皇帝和後妃們日常起居的生活區。主殿叫「澹泊敬誠」,是用珍貴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種隆重的大典也都在這里舉行。
松鶴齋:康熙時,皇太後來避暑山莊,居住在西峪的松鶴清樾。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在正宮東面另建一組八進院落的建築,題名松鶴齋,以供皇太後居住。當年,松鶴齋內「常見青松蟠戶外,更欣白鶴舞庭前」。庭院中還有馴鹿悠遊其間。綏成殿後依次有照房十五間,門殿三間,大殿七間名為樂壽堂,後改名為悅性居,是皇太後的寢宮。綏成殿、十五間照房、門殿建築早已無存。樂壽堂僅剩基址,1998年復建。
東宮:在松鶴齋的東面,地勢比正宮和松鶴齋低。東宮的前面宮牆上另闢大門,稱德匯門,為重台城門,形制與麗正門相仿。進入德匯門後。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依次有門殿七間、正殿十一間、清音閣、福壽閣、勤政殿、卷阿勝境殿。1945年,東宮失火被燒毀。現僅存基址。其中,清音閣:俗稱大戲樓。與現存故宮暢音閣、頤和園中德和園大戲樓形式相近。閣高三層,外觀雄偉。
萬壑松風殿:是萬壑松風的主殿。康熙帝經常在這里接見官吏,批閱奏章,讀書寫字。1722年,康熙發現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禛之第四子弘歷(乾隆帝)聰明伶俐,十分喜愛,於是傳旨,命將弘歷送入宮中。這年的夏天,弘歷由父母帶領,隨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莊。康熙將避暑山莊的側堂「萬壑松風」賜給弘歷居住,平時進宴或批閱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誨。弘歷繼位後,將這座殿宇題名為紀恩堂。乾隆三十年,乾隆寫《避暑山莊紀恩堂記》,紀念康熙皇帝對他的眷顧養育之恩。
湖區雖然沒有頤和園的昆明湖那麼大,但是由於洲島錯落,湖面被長堤和洲島分割成5個湖,各湖之間又有橋相通,兩岸綠樹成蔭,顯得曲折有致,秀麗多姿。此區總體結構以山環水、以水繞島,布局運用中國傳統造園手法,組成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仙世界的構圖。多組建築巧妙地營構在洲島、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鄉景色。湖區的風景建築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勝建造的,如「煙雨樓」是模仿浙江嘉興南湖煙雨樓的形狀修的。金山島的布局仿自江蘇鎮江金山。平原區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樹林。當年這里有萬樹園, 山區自南而北,由四條溝壑組成,依次為榛子峪、松林峪、梨樹峪、松雲峽。山巒之中,古松參天,林木茂盛,原建有四十多組軒齋亭舍、佛寺道觀等建築,但多已只存基址。
承德避暑山莊大小建築有120多組,其中康熙以四字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組成36景,這就是山莊著名的72景。

⑨ 我要中國古建築圖片和介紹

你的問題其實應該是問「中國三大古建築群」,因為園陵和樓閣也屬於建築。
中國三大古建築群:曲阜孔廟 北京故宮 承德避暑山莊
相關資料:
孔廟即至聖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位於曲阜城正中,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被古建築學專家稱為世界建築史上「唯一的孤例」,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三大古建築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以其故居三間為廟,內設孔子的衣冠禮器,歲時奉祀。隋時開始擴建,至唐代,已有正殿、兩廡等建築30餘間。北宋天禧年間建為三路布局四進院落,殿堂廊廡316間。明弘治年間奠定現有規模。清雍正八年(1730年)火後重建。佔地21.8公頃,南北長約1公里,仿皇宮之制,三路布局,九進院落,貫穿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左右對稱排列,有建築104座,466間,古樹1250株。院內蒼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各類碑刻2000餘塊,為中國罕見的大型碑林之一。

仰聖門

曲阜城的正南門,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移縣城衛廟。以孔廟為中心營建新縣城。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於孔廟前開辟仰聖門,以示對孔子的敬仰。舊時,仰聖門只有在迎帝王、接聖旨或重大禮儀才准敞開,門上城樓1930年戰爭中被毀,1989年重建。仰聖門楣上鐫刻明代胡贊中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現存為清乾隆重書。「萬仞」既象徵了孔廟的雄偉庄嚴,也象徵了以孔子思想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在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地位。

泮水橋

泮水橋建於康熙十六年,單孔橋,龍陛雙階,橋下清水呈半圓形,稱為泮水,過去凡科舉中秀才者稱進學,雅稱「入泮」。泮水橋後東西各有石碑一幢,刻「官員人等到此下馬」,人稱「下馬碑」,公元1191年(金明昌二年)立。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必須下馬過橋,以示尊嚴。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與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稱故宮。佔地面積極分子2萬平方米,現存建築980餘座,有屋8700餘間,建築面積15萬平米。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傑作。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承德避暑山莊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距離北京230公里。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山莊的建築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

避暑山莊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中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避暑山莊佔地564萬平方米,環繞山莊婉蜒起伏的宮牆長達萬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相當於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麼大。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不管你是回答歷史還是地理,這3大建築絕對是對的。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