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低燒溫度計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網路搜索圖片說課方案 2025-05-15 00:34:28
搜索劉家會笑圖片 2025-05-15 00:30:20
空間搞笑圖片 2025-05-15 00:29:26

低燒溫度計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6-17 22:43:29

⑴ 水銀溫度計上顯示多少度為低燒通常測過後是否要加0.5

低燒在37.3℃~38℃,一般是跟正常體溫比要升高0.3℃~0.5℃,不超過38℃
但是你測量的時候體溫計顯示的是多少就是多少,不用加0.5。如果加0.5的話,體溫計直接就不合格啦

⑵ 這個溫度計顯示正常么謝謝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1、正常體溫:體溫的正常值是一個范圍,口腔舌下溫度為37.0(范圍在36.3~37.2),直腸溫度為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3~0.5),腋下溫度為36.0~37.0(比口腔溫度低0.3~0.5)。
體溫不是固定不變的,可隨年齡、晝夜、性別和情緒等因素變化而出現正常波動。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體溫易受環境溫度影響;兒童由於代謝率增高,體溫可略高於成人;老年人由於代謝率低,體溫在正常范圍的低值;正常人清晨2~6時體溫最低,下午2~8時體溫最高,但波動范圍不超過平均數上下0.5;女性較男性稍高;運動、沐浴、進食、精神緊張等因素的影響均可出現體溫一時性增高。安靜、睡眠、飢餓、服用鎮靜葯後可使體溫下降.
--------------------------------------------------------------------------------
大多數人認為,正常人的體溫是恆定不變的,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事實上,體溫在天體各個部位是不一樣的,每日早、晚也不一樣。另外,男女之間也有差異。那麼人體的正常體溫究竟是多少呢?正常人口腔溫度為36.5~37
.2

,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
~0.6℃
,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3
~0.5

。在一天的生物節律中,清晨2~5
時體溫最低,下午5~7
時最高,但一天之內相差應小於1℃
。另外,男、女的體溫也有不同,女子體溫一般比男子約高0.3

。女子體溫還與月經有關,這里就不贅述了。所以說,人體體溫有一個較穩定的范圍,但並不是恆定不變的。
綜上,37.4度應該是屬於有低燒。

⑶ 體溫計怎麼用

溫計定義 : 汞柱斷開處體溫計又稱「醫用溫度計」。體溫計的工作物質是水銀。它的液泡容積比上面細管的容積大的多。泡里水銀,由於受到體溫的影響,產生微小的變化,水銀體積的膨脹,使管內水銀柱的長度發生明顯的變化。人體溫度的變化一般在35℃到42℃之間,所以體溫計的刻度通常是35℃到42℃,而且每度的范圍又分成為10份,因此體溫計可精確到1/10度。體溫計的下部靠近液泡處的管頸是一個很狹窄的曲頸,在測體溫時,液泡內的水銀,受熱體積膨脹,水銀可由頸部分上升到管內某位置,當與體溫達到熱平衡時,水銀柱恆定。當體溫計離開人體後,外界氣溫較低,水銀遇冷體積收縮,就在狹窄的曲頸部分斷開,使已升入管內的部分水銀退不回來,仍保持水銀柱在與人體接觸時所達到的高度。體溫計是一種最高溫度計,它可以記錄這溫度計所曾測定的最高溫度。用後 的體溫計應「回表」,即拿著體溫計的上部用力往下猛甩,可使已升入管內的水銀,重新回到液泡里。其它溫度計絕對不能甩動,這是體溫計與其他液體溫度計的一個主要區別。 [編輯本段]基礎體溫計 基礎體溫計是用來測量人體在早晨剛剛醒來時的基礎體溫。相較於日常的體溫,基礎體溫較沒有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例如運動或是進食。這有利於偵測到體溫每日的 細微變 一隻水銀溫度計的近觀照片。化。例如在排卵時或是甲狀腺功能有變化時。 玻璃式發燒溫度計標注的刻度最小有 0.2℃;F (0.1℃),基礎溫度計卻需要至少 0.1℃;F (0.05℃)的精確度。所以玻璃制的基礎溫度計是與一般的玻璃制發燒用溫度計分開販售的。但所有的電子式溫度計都有至少 0.1℃;F (0.05℃)的精確度,所以都可以用來作為基礎溫度計。有些數位溫度計特別標注為『基礎溫度計』設計有特別的功能, 例如大型顯示幕、額外的記憶功能等,或是會發出聲響以引導放置正確的位置。 [編輯本段]體溫計發展 第一個體溫計是伽利略在16世紀時發明的。但直到300年後才設計出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體溫計。 水銀儲存在末端的水銀球內。當水銀被加熱時,它會發生膨脹,沿著非常狹窄的玻璃管上升。所以,體溫的小小變化就會導致玻璃管內水銀的大幅度上升。量完體溫後,得用力甩動體溫計,使水銀回到水銀球內。 1714年,加布里埃爾·華倫海特研製了在水的冰點和人的體溫范圍內設定刻度的水銀體溫計。一位荷蘭醫生用它來給發熱病人量體溫,但體溫計仍然太大了,大多數醫生未能很快使用它。 1868年,文德利希這位德國教授出版了《疾病與體溫》一書,書中記載了2.5萬例病人的體溫變化,而他所使用的體溫計的大小是奧爾伯特體溫計的兩倍,每次要花20分鍾的時間來記錄體溫! 1980年前後,發明了會說話的體溫計。膜狀液晶體溫計在體溫正常時呈現綠色,低燒呈現黃色,高燒呈現紅色。 1988年,出現了電子呼吸脈搏體溫計,可以進行遙測。 後來,奧爾伯特在1867年設計了一個能快速而准確測量體溫、長度只有約15厘米的體溫計。遺憾的是奧爾伯特的體溫計問世太晚,未能給卡爾·文德利希提供幫助。 [編輯本段]量測的位置 ●口腔 口腔溫度的採集是藉由病患將溫度計正確且安全的放置到口腔的能力。也就是排除了小孩或是無力抵抗咳嗽、虛弱的人或是會嘔吐的人。(這在反應快速的電子式溫度 計來說比較沒有問題,但在水銀式溫度計中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因為水銀式溫度計需要長的時間來反應溫度)其他應該注意的地方是,當病患在使用口腔式溫度計前如果有飲用熱飲或是冰飲,那就必須考量其他的溫度測量方法。 ●直腸 在直腸溫度的量測時,特別是由另一人來量測時,應該要使用潤滑劑來幫助。雖然直腸溫度最為准確,但是要考量這樣的行為在某些國家或是文化中是令人難為情的。 另外如果置入溫度計的方式不正確則會讓病人感到不舒服甚至疼痛。嬰兒通常都使用直腸溫度量測,然而還是要藉由護士來操作比較妥當。 ●耳內 或是 前額 另外有利用紅外線量測技術量測耳內鼓膜的耳內溫度計以及量測前額的前額溫度計。 [編輯本段]現代體溫計 如果體溫計的玻璃碎了,體溫計里的水銀會給人體帶來損害,一種新的體溫計由塑料製成,可用於嬰兒或年幼的兒童。正常的體溫是37℃。 測量原理: 液體的熱脹冷縮 體溫計的特點:(1)能脫離被測物體讀數(2)裝有的水銀多(3)有縮口(4)分度值為0.1℃ 縮口:使測量後,水銀不能退後玻璃泡,從而可以脫離被測物體讀數 [編輯本段]選購與使用 玻璃體溫計 據計量專家介紹,最常見的體溫計是玻璃體溫計,它可使隨體溫升高的水銀柱保持原有位置,便於使用者隨時觀測。由於玻璃的結構比較緻密,水銀的性能非常穩定,所以玻璃體溫計具有示值准確、穩定性高的特點,還有價格低廉、不用外接電源的優點,深受人們特別是醫務工作者的信賴。但玻璃體溫計的缺陷也比較明顯,易破碎,存在水銀污染的可能;測量時間比較長,對急重病患者、老人、嬰幼兒等使用不方便,讀數比較費事等。 電子式體溫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已經出現很多類型的新式體溫計。電子式體溫計利用某些物質的物理參數(如電阻、電壓、電流等)與環境溫度之間存在的確定關系,將體溫以數字的形式顯示出來,讀數清晰,攜帶方便。其不足之處在於示值准確度受電子元件及電池供電狀況等因素影響,不如玻璃體溫計。 耳式體溫計 體溫計一般在腋下、口腔、直腸等處使用,在實際應用中,人們普遍感覺不方便或不舒服。耳式體溫計是通過測量耳朵鼓膜的輻射亮度,非接觸地實現對人體溫度的測量。只需將探頭對准內耳道,按下測量鈕,僅有幾秒鍾就可得到測量數據,非常適合急重病患者、老人、嬰幼兒等使用。但在使用初期,使用者由於不太熟悉這種操作方式,可能會得到幾個不同的測量數據,一般來講實測最大值即是所要數據。使用者熟悉後會比較滿意這種體溫計。 片式體溫計 不斷發展的新技術又帶來了一種非常奇特的體溫計,可以叫片式體溫計或點陣式體溫計。這種體溫計只有名片大小,長6~7厘米、寬0.5厘米左右,上面布滿了一些附有數字的排列整齊的圓點。在進行體溫測試後,某一數值以下的圓點會全都變暗,而其餘圓點顏色不變,使用者即可根據上述變化確定體溫。這種溫度計價格不高,體積較小,便於攜帶和儲存,本身污染非常小,特別適用於醫療機構,可以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專家介紹說,玻璃體溫計屬於國家強制檢定計量器具,而且生產和使用歷史較長,無論是在產品質量還是在監督管理方面基本上比較規范。但是,很多數字溫度計、耳溫計以前是以保健用品和禮品的形象出現在市場上,一直未受到國家有關部門嚴密有效的監督管理。 專家提醒說,如果消費者想選用數字、耳式等體溫計進行體溫測量,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由於體溫測試要求比較嚴,一般要求體溫計的示值誤差為±0.1℃,消費者所選購體溫計的准確度必須滿足此項要求。二、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注意操作要點。在開始使用時可以與玻璃體溫計對比使用,以確定使用方式是否正確。三、採用腋下測量方式時,一定要用力夾緊,保證體溫計與人體充分接觸。採用口腔測量方式時,一定要將體溫計放在舌下,稍用力壓住,測量後必須清洗消毒。四、無論選用哪一種體溫計,最好一人一支,以避免交叉感染 奶嘴式體溫計 [2] 1、奶嘴式體溫計,可在安撫嬰兒的同時量取體溫; 2、奶嘴必須可拆出用沸水消毒; 3、精度要細,最好達到±0、1℃(0、2℉); 4、奶嘴頭要採用食用級硅膠; 5、可記憶一次或多次溫度,以便比較; 6、最好具有發燒報警; 7、能夠定時自動關機; 8、看清是否通過國家安全認證,如果是進口產品,是否已經獲得美國FDA證書或歐洲CE標記。

⑷ 溫度計水銀柱在哪

溫度計水銀柱在溫度計下端。

人體溫度計為一種水銀溫度計。它的上部為一根玻璃管,下端是一個玻璃泡。在泡里和管的下端裝有純凈的水銀,管上標有刻度。由於人體溫度最高不超過42℃,最低不低於35℃,所以體溫表的刻度是35℃到42℃,每個小格代表0.1℃。

試表時,體溫表下端的玻璃泡和人體接觸,因為人體溫度比體溫表溫度高,玻璃泡中的水銀受到從身體傳來的熱的作用,體積膨脹,就沿著玻璃細管上升,直對水銀溫度和人體溫度相同為止。



(4)低燒溫度計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第一個體溫計是伽利略在16世紀時發明的。但直到300年後才設計出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體溫計。水銀儲存在末端的水銀球內。當水銀被加熱時,它會發生膨脹,沿著非常狹窄的玻璃管上升。所以,體溫的小小變化就會導致玻璃管內水銀的大幅度上升。量完體溫後,得用力甩動體溫計,使水銀回到水銀球內。

1714年,加布里埃爾·華倫海特研製了在水的冰點和人的體溫范圍內設定刻度的水銀體溫計。一位荷蘭醫生用它來給發熱病人量體溫,但體溫計仍然太大了,大多數醫生未能很快使用它。

1868年,文德利希這位德國教授出版了《疾病與體溫》一書,書中記載了2.5萬例病人的體溫變化,而他所使用的體溫計的大小是奧爾伯特體溫計的兩倍,每次要花20分鍾的時間來記錄體溫。

後來,奧爾伯特在1867年設計了一個能快速而准確測量體溫、長度只有約15厘米的體溫計。遺憾的是奧爾伯特的體溫計問世太晚,未能給卡爾·文德利希提供幫助。

1980年前後,發明了會說話的體溫計。膜狀液晶體溫計在體溫正常時呈現綠色,低燒呈現黃色,高燒呈現紅色。 1988年,出現了電子呼吸脈搏體溫計,可以進行遙測。

⑸ 水銀溫度計37.1度算發燒

37.1度不算發燒的,因為醫學上人體的正常體溫為:口溫36.3℃~37.2℃,而37.1度正好在這個范圍內,不算發燒;另外腋窩比口溫低0.3℃~0.6℃;肛溫比口溫高0.3℃~0.5℃;一般每個人每天清晨2點~5點體溫最低,下午5點~7點體溫最高,但一天之內體溫差應小於1℃。

人的正常體溫一般在36°~37°左右,不同的人基礎體溫也不一樣,有人偏高有人偏低,女性普遍比男性高,一般如果沒有其它不適症狀都應屬正常。普遍來說,37.4~38度是低燒,38~39度是中度發燒,39~41度是高燒,41度以上為超高燒。

體溫的恆定取決於腦內下視丘的恆定機制,發燒則是因為恆定機制被病毒破壞,所以被設定在較高的數值;有些感染並發發燒則是因為身體為了對抗病毒自動調節到較高溫度。

然而體溫超過42度則有生命危險,體溫低於34度則有失溫的危險,輕則意識模糊,重則一樣有生命危險。發冷、失血過多、即將死去的人都會體溫降低。

測體溫時,應先將體溫表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再用棉簽蘸酒精擦拭消毒。現在多數是把體溫表挾在腋下試溫,年齡小或昏迷的小兒可採用肛門測溫。

測腋下溫度時,要先擦去腋窩的汗,再把體溫表有水銀柱的一頭放在腋下夾緊,5分鍾後取出。測肛溫時,先在肛表圓頭塗些油類物質以起潤滑作用,再緩緩插入肛門2厘米左右深,3分鍾後取出。肛門測溫時,要用手扶著體溫表,以免小兒弄碎體溫表刺傷肛門。

看體溫表時,應橫持體溫表緩緩轉動,取水平線觀察水銀柱所示溫度刻度。體溫表用後,要用75%的酒精消毒。 正常人體溫一般上午比下午高,剛出生1個月的嬰兒上午比下午高0.25℃,6個月的嬰兒上午比下午高0.5℃,1歲以後高1℃。

⑹ 體溫計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溫度計是在1593年由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564~1642)發明的。他的第一隻溫度計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帶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時先給玻璃泡加熱,然後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隨著溫度的變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會上下移動,根據移動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溫度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這種溫度計,受外界大氣壓強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測量誤差大。

⑺ 溫度計是誰發明的

冷熱的觀念古已有之,但形成科學概念卻經歷了漫長過程。

最早有意識地依靠熱脹冷縮來顯示溫度高低的是16世紀的幾位科學家,其中有伽利略。他發明了第一支溫度計,時間約是1593年。

有一天,伽利略取一個雞蛋大小的玻璃泡,玻璃泡接到像麥秸一般粗的玻璃管一端,管長約半米。用手掌將玻璃泡握住,使之受熱,然後倒轉插入水中,等玻璃泡冷卻後,玻璃管內的水升高二三十厘米。伽利略用水柱的高度表示冷熱程度,測量了不同地點、不同時候、不同季節的相對溫度。

⑻ 水銀體溫計怎麼看

要加的
正常人口腔溫度為36.5~37 .2 ℃ ,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 ~0.6℃
在一天的生物節律中,清晨2~5 時體溫最低,下午5~7 時最高,但一天之內相差應小於1℃
是不是持續低燒我也不是很清楚
看看這個吧 可能對你有用 別急著吃葯啊
發燒的護理
1.流汗可將熱釋放到體外,但體內的水分也會流失,水分不足,就很難退燒。因此補足足夠的水分是十分重要的。可多喝粗茶、涼開水和果汁等。
2.由於容易消耗體力,因此營養的補充很重要。生病時腸胃消化較差,須吃些易消化的東西。可加些米湯、清湯或牛奶等較易入口的食物,並補充魚、肉、蛋等蛋白質豐富的食品。水果及維生素也有助於補充體力。
3.發燒且全身發燒時,可睡冰枕及溫水拭浴幫助解熱。不過,要注意頸、肩不可著涼。
4.流汗後要勤換衣服,更衣時要小心不要讓身體著涼,屋裡保持溫暖。用熱水沾濕毛巾擦拭身體,再以干毛巾擦乾身體,換干凈的內衣及睡衣。
5.便秘時,更易高燒,要特別注意,無法排便時,可按順時鍾方向按摩腹部。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發顫哆嗦是發燒的先兆。此時,最好不要讓病人出汗,須保持暖和,安靜休養。看其是否有發燒以外的症狀,如臉色或皮膚無異狀,有沒有不停嘔吐或腹痛、頭痛等。此外,還要注意烘便、尿是否正常。若有上述兩種以上的症狀,就要醫院就診。
還有早點睡覺,熬夜晚睡,容易抵抗力下降然後低燒的

⑼ 人體溫度計要怎麼看幾度才算發燒

38度以上是高燒,36度以下是低燒,37度左右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