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樂譜圖片唯美
擴展閱讀
龍形圖片素材 2025-05-12 17:47:52
動漫唯美手機高清圖片 2025-05-12 17:26:09
圖片有多少種變形 2025-05-12 16:53:28

樂譜圖片唯美

發布時間: 2022-06-16 12:56:26

① 空白的樂譜

http://www..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CE%E5%CF%DF%C6%D7%C4%A3%B0%E5&pn=10&ver=0&cl=3&uim=0&usm=0

你只是不知道那東西叫什麼 我上面給你找好了 你自己隨便找個Ptf得 下載後直接去列印就可以了 一般得列印店都能列印PTF得

② time to say goodbye 樂譜圖片 圖

http://www.fileden.com/files/2008/6/21/1970075/music/TimeToSayGoodBye.pdf

我給你轉換的Pdf格式。再怎麼著pdf都是最清晰最適合外面列印的了。

③ 宮崎駿作品音樂樂譜

always with me 五線譜



其他沒找到......

④ 五線譜與簡譜的對照圖片!!

以歌曲《兩只老虎》為例:

五線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線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簡譜

⑤ 這個玫瑰花和樂譜的圖片還有清晰的大圖嗎

這張圖片的原圖大圖如下

⑥ 電子琴的琴譜,與其他音樂的樂譜有啥不一樣,有誰能給我提供幾張圖片。謝謝指點

然後這個就是鋼琴譜,大括弧括起來的上下兩行分別是右左手

⑦ 《小星星》的樂譜


《小星星》源自英國傳統兒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保留了原曲浪漫和幻想的主題,以及六個四分音符加一個二分音符為一段的簡明旋律。

兒歌出處

該曲的原版取材於Jane Taylor的布畫兒童圖冊《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原書的故事為一個天上的小星星帶領凝望星空的女孩遨遊太空的美麗故事。該曲就是在此基礎上改編而來的。因旋律簡單明快,英文歌詞童真雅緻,朗朗上口,而成為世界范圍內廣為流傳的英國兒歌。傳入中國後,作詞者,童話作家王雨然重寫歌詞成為了這首耳熟能詳的《小星星》。

國內歌詞

一閃一閃亮晶晶

滿天都是小星星

掛在天上放光明

好像許多小眼睛

一閃一閃亮晶晶

滿天都是小星星


這個歌詞是在國內最廣為流傳的版本,但這個版本的歌詞除中心主旨和原文相同外,其餘內容與原版英文並無關系。只是為了能夠讓中國兒童唱起來順口而進行的改編和再創作。

⑧ 中國古代樂譜是什麼樣子的

中古音樂——樂譜中刻寫的民族文化精神

樂譜的價值之於音樂,猶如古籍的價值之於歷史。它把轉瞬即逝的古調以某種特殊的方式刻寫下來,使後人得以部分地恢復原曲,「舊調重彈」。音樂史與其他學科史的區別,正在於它有聲響,而大量的古譜就是它的依據。如同文字的發明一樣,把高、低、長、短不同的樂音記錄下來的樂譜的發明與完善,經過了漫長的過程。

前面曾說過,上古音樂以打擊樂器為主體。因此,擊重節律的鼓點便成為中國樂譜最早的使者。《禮記·投壺》載有魯、薛兩國射禮時鼓的節奏譜:一種符號繪作圓圈,一種符號繪作方框。它們無疑就是兩種鼓形的象形摹畫。一般來說,無論何種譜式,都應具備兩種功能,一是記音高,二是記節奏。中國早期的大多數譜式都沿用了以圓圈或圓點、方框「點拍」的方式。

現存歷史上第一次記下音高的樂譜是唐人手抄本古琴譜《碣石調·幽蘭》。該譜前「序言」說,《幽蘭》是六朝丘明(493一590)所傳。實際上,它是一首用4954個漢字詳細記錄了每個音在古琴上屬第幾根弦,什麼位置,用什麼彈奏法的文字諸。由文字譜發展成為採用文字中各種象形性的筆畫,拼成符號,並作為右手音位與彈法的減字譜,是依據樂器產生的記譜法(如:謦,即右手中指勾第一弦,左手中指按一弦七徵)。唐人曹柔首創此法,晚唐陳康士、陳拙依此譜式整理了大量琴譜傳世。宋元以來,少琴家使其進一步完善。中國傳統音樂中的瑰寶——古琴音樂所以能卷膚浩繁,保存至今,主要是得益於減字譜。

唐代的「燕樂半字譜」也是以樂器音位和手法為基礎的譜式。它又分為弦索譜和管色譜,近代在敦煌發現的唐琵琶譜,記錄了四根弦上每個指位的符號,如果定弦可以確定,便可以基本恢復原來的曲調。這份珍貴的《敦煌曲譜》寫於後唐明宗長興四年(933)。而在日本發現的《天平琵琶譜》。抄寫年代則在唐玄宗天寶六載(747)。唐代詩人白屆易寫下《代琵琶弟子謝女師曹供奉寄新調弄譜》一詩:「琵琶師在九重城,忽得書來喜且驚,一紙展開非舊譜,四弦翻出是新聲。」可見唐朝時燕樂半字譜確很流行了。

工尺譜是我國應用最廣的唱名譜,規范的諸字由上、勾、尺,工、凡、六、(合)、五、乙等漢字組成,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調唱名法」兩種。記寫節奏的板(強拍)眼(弱拍)符號也發展得較完善。調號用正宮調、小工調等調名標示。宋、元以後,我國流傳下來的大部分樂譜是用工尺譜式記寫的。其中以器樂作品和戲曲唱腔為數最多。

古譜對於音樂傳播和記錄信息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隨著古代文化研究領域的拓展,我們不僅從樂譜記寫的音調旋律中去體味傳統,而且還從記寫方式去考察傳統。中國歷代譜式中那種提示性多千明晰性,含蓄性多於嚴密性的象形簡筆,浸透著中國審美精神的獨特之處。先秦美學中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魏晉佛禪中的「不立文字,直接人心」,民間傳承習慣上「口授心傳、耳提面命」的實踐精神都程度不等地體現在中國古譜節奏記寫「點到為止」,旋律繁簡足以備忘的方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