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漂亮的圖片素材,盡在圖片資訊網
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春潮圖片唯美
擴展閱讀
皮膚廯有哪些圖片 2025-05-22 22:49:41
宿舍門窗圖片唯美 2025-05-22 22:47:59

春潮圖片唯美

發布時間: 2022-06-14 22:30:23

① 反映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

文章:

1、《觀潮》

作者:周密

朝代:南宋

本文通過描寫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以及觀潮的盛況,將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織在一起,用十分精練的筆墨,分四段描繪出海潮的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健兒的英姿颯爽和觀潮人群的驚嘆不已,使讀者身歷其境。

2、《沁園春.觀潮》

作者:吳偉業

朝代:清

這是吳偉業最為知名的詩詞之一,也是抒寫錢塘江大潮最為精彩的詩詞之一。當我們在領略錢塘江大潮的美景之時,低吟這首詩詞,或許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審美感受。

3、《七絕.觀潮》

作者:毛澤東

朝代:現代

觀潮指觀賞浙江省錢塘江口的涌潮。錢塘潮以每年陰歷8月18日在海寧所見最為壯觀。詩人在曾乘車去海寧七星廟觀潮。

4、《觀浙江濤》

作者:蘇軾

朝代:宋

5、《橫江詞》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作品名為寫景,實為寫心,處處流露出李白北上的急切和惡劣天氣下不可渡江北上的惆悵與焦慮。全詩想像豐富奇特,意境雄偉壯闊,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

圖片:

(1)春潮圖片唯美擴展閱讀:

錢塘江位於我國浙江省,最終注入東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為錢塘潮,天下聞名,每年都有不少遊客前來觀看這一奇景。

海潮到來前,遠處先呈現出一個細小的白點,轉眼間變成了一縷銀線,並伴隨著一陣陣悶雷般的潮聲,白線翻滾而至。

幾乎不給人們反應的時間,洶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嘯而來,潮峰高達3—5米,後浪趕前浪,一層疊一層,宛如一條長長的白色帶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勢。

詩雲:「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裡,蘊藏能量可驚天。」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如雷,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

觀潮始於漢魏,盛於唐宋,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中也。

② 春天的詩句和圖片

1、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

2、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高鼎《村居》

3、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4、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延巳《謁金門·風乍起》

5、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6、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7、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8、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9、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蘇軾《蝶戀花·春景》

③ 描寫海潮的唯美句子

描寫海潮的優美句子
1.海水那麼藍,使人感到翡翠的顏色太淺,藍寶石的顏色又太深,縱是名師高手,也難以描摹。
2.海水滿盈盈的,照在夕陽之下,浪濤像頑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躍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3.海潮像沖鋒的隊伍一樣,鼓噪著,吶喊著,拚命地沖上沙灘。
4.潮頭有數丈之高,一涌而至。
5.瘋狂的潮汛充滿令人戰栗的恐怖和高深莫測的神秘。
6.如巨雷般的海潮像千軍萬馬席地而卷,在吶喊、嘶鳴中向下游奔去。
7.海潮狂暴得像個惡魔,翻騰的泡沫,失去了均衡的節奏。
8.狂潮拍石,十裏海岸同時金鍾齊鳴,鏗鏗鏘鏘,很有節奏。
9.春潮漲了,像家鄉的松濤聲,像母親召喚女兒的聲音。
10.暗綠色的海水,捲起城牆一樣高的巨浪狂涌過來,那陣勢真像千匹奔騰的戰馬向著敵人沖鋒陷陣。
11.潮聲像大海的詩韻,滿含著哲理和啟示。
12.那意境,如春風輕拔琴弦,如暮花飄落柔波。
13.那漲潮或落潮時,那一聲聲有節奏的拍打海灘的.聲響,宛如慈母拍 嬰兒入睡發出的催眠曲。
14.海水退潮時,就像打了敗仗似的,銷聲匿跡地退轉回去。

④ 閩南一國畫怪才王柏生先生的一切的資料

王柏生(1941.10—)福建泉州人。擅長版畫、中國畫。1964年畢業於福建工藝美術學院繪畫專業。後任教於福建工藝美術學校。作品有水粉畫《待郎歸》,中國畫《陽光下》、《女選手》等。

福建泉州人。

1964年畢業於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繪畫專業。

曾從事裝潢美術設計、美術宣傳、中學美術教育等。

1980年調福建工藝美術學校,現為講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廈門美協理事,廈門水彩、水粉畫研究會副會長。

擅長中國人物畫,兼及色彩畫及版畫。

中國畫《一路海風》藏於福建省博物館;水粉畫《待郎歸》入選中國水彩、粉畫展,並赴朝鮮展出;連環畫《探親記》(與藍麗娜合作)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

1941年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廈門書畫院畫師、廈門中國人物畫研究會會長,原集美大學美術系副教授。

王柏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廈門中國人物畫協會會長。這位執著於人物畫創作己屆古稀之年的藝術聖教徒,跋涉在藝術的漫漫征途上永不停息的藝術家,一味的執著地往前走,似乎不曾留意腳步的歪斜與正直。

一手連接著浩渺的千年古文化,一手從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叩響生活之門。

2000年之際,我彷彿感受到他大浪淘沙後沉澱的無數閃光的珠貝。在沉甸甸的厚實里揮寫著低吟淺唱的輕揚。線條、墨韻、色塊、肌理的有機組合和合理碰撞,促成了柏生先生個性化語言的獨響。這不由使我想起泉州,這塊文人的沃土——孕育著畫家成長的搖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鄭和下西洋的隆隆禮炮,李叔同沉寂落寞在冥冥之中彌漫,思想家李贄不滅的魂靈,張瑞圖桀驁不馴的書法光照史冊……「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時空的跨越,遠去的足音,接踵而至的是一脈相承的文化和人文的精神。

這是一塊神奇土地。這里生活著一個特殊的民族部落。這里涌動著一群自古以來被涵泳被謳歌的「惠安女」。海風吹掀了姑娘的圍巾露出了黑里透紅的嬌美臉龐。藍藍的短短的齊齊的上衣,遙相呼應著緊身的、寬寬的腰帶,美麗動人的腰肢隨著寬大的優柔的褲筒在晚霞的余輝中隨風招展。

這是一個勤勞而古老的民族。也是一個美麗而富饒的海濱。柏生先生鍾情於此不知不覺已有二十年的光景。

以惠安女為題材的中國人物畫創作在當今畫壇多如牛毛。畫出惠安女的生活情趣和獨特的美感則寥若星辰。

寫出惠安女內在的美以及對生命狀態的深層理解,王柏生當之無愧。

在為美國C.C.KUO先生創作的惠安女系列,我們找到了一個藝術家嘔心嚦血的佐證,這是精神的盛筵。翻開《閩南一怪》——王柏生,這里有深情的表述:宏編巨著中閃爍著西畫的色、磨漆的光、木刻的韻、筆墨的情和詩意的豁達。雖然,典雅中稍失本真,明麗中偶露蒼白,但是整體格調的清新,畢竟奏響了中國人物畫的最強音,「越是民族的越有可能走向世界」也是畫家始終把握的底線,這是中國畫內在的「魂」。可以想像柏生先生在商品經濟大潮中駐足本土,力挽狂瀾於藝術聖殿的睿智和心力。

柏生先生沒有陶醉在人們設置的盛宴和掌聲中。他揚起了晚年變法的風帆。涉足西部,深入納西,以水墨淋漓的寫意手法展現了「世界文化遺產」——納西的風俗人情,地域風光。著名畫家黃啟根先生深情地說:「柏生先生是福建畫壇不可多得的、衰年變法的一傑」。

甲申年初春,柏生先生自鷺島而來,寒暄之後說明緣由。

他是沖著千年古縣長泰而來。無數前人的石雕帶著遠古的迴音在看守所與囚犯同棲,百年的銅鍾在時間的隧道里沉寂,在這批凝固的藝術精靈面前,柏生先生像兒童一樣手舞足蹈,欣喜若狂。他說:南方的雕塑,特別是獅子最具神韻。獅子的造型有別於北方的粗獷和暴猛而呈現細膩的溫柔,有「不怒自威」的味道。在領略長泰陶然園里的五尊石塑後,柏生先生贊聲不絕。認為塑像的造型簡潔、明快,無須西方的解剖、透視、東方的審美情趣在此展現無遺。

我不由得想起柏生畫過的人物繾綣、困惑、呆滯的目光,造型的扭曲,恣意的誇張承接著遠古民間佚名藝人純朴古拙的氣息。衣褶飄帶,手腳的勾勒與環境的點綴相互映襯,色不礙墨,墨色交融,信筆點染一派天成。民間藝匠的純朴和野逸,融進了畫家調控有度的畫面——奇跡便出現了。

是受傳統的浸淫?受西畫的啟迪?受民間藝術的陶冶?是油畫、國畫、水粉、水彩、連環畫綜合藝術溶匯使然?不!是一個藝術家精神守望在筆下的自然渲瀉。

在通往長泰山重村的路上,漫山遍野含苞待放的李花,飄著如雲霧般的花絮,沁人心脾。沿著山旯旮的羊腸小道漫步。鋪滿鵝卵石的路,古老的民居,淳樸的民風,喚起了柏生潛在激情,「這是藝術家的精神家園」!並頗有興趣地說,山重的民居四合院最適合於繪制巨幅國畫。除了光線充足,環境幽雅靜謐外,他找到了流風遺韻與自己的心境合拍的契合點。

在山重村的宋代「佛塔」邊,一灣潭水清洌流淌,兩岸青山翠綠斑駁倒映其中,我與柏生先生並肩留影,數碼相機即刻鎖定,柏生先生面容清癯目光深邃,額頭上溜溜地閃著亮光,一身素裝如閑雲野鶴,柏生若有所思:「有如弘一法相」。

豈止形似。在柏生先生深入淺出的近作中,我分明感到蘊蓄其中的道家的精警,佛家的飄渺之氣,撲面而來。

衷心祝願王柏生先生藝術人生天心月圓。

圖片是王柏生先生作品《春潮》

⑤ 關於春雨的圖片和名文

1、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春日游湖上》
2、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春寒》
3、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春日田園》
4、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
5、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別嚴士元》
6、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7、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臨安春雨》
8、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9、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武元衡 《春興》
10、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11、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春日》
12、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 志南和尚
1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夜喜雨》
14、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約客》
15、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聽雨》
1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江南春》
1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18、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飲湖上初晴》
19、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20、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⑥ 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

錢塘江海潮
錢塘江海潮的形成與涌潮的壯觀景象與杭州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有關。

古時的錢塘江從富陽鸛山入海河口只有一般的潮汐漲落,天長日久,北面的長江從上游挾帶泥沙逐漸在杭州灣北岸形成太湖沖積平原,與相對穩定的南岸形成獨特的河口形狀。現在,杭州灣口從北岸的南匯咀至南岸的鎮海相距有100公里,而往上游132公里至鹽官,江面竟縮小到2.5公里寬,在平面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喇叭形,喇叭形的河口結構使得在每日的潮汐中有更多的海潮匯入杭州灣,推動灣口附近沉積的泥沙向灣內移動,慢慢地便在河口段形成沙壩,進入灣口的潮波遇到一個個沙壩的阻礙,前鋒變陡,湧出水面,不斷涌來的後浪又推動著受阻的前浪滾滾向前。與此相同,由於受喇叭口形狀的約束,河口越往裡縮,潮
水與江面的落差就越大,涌潮就此形成。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長驅直入的潮水至達海寧鹽官附近時,潮頭最高可達3米以上,以每秒5-7米的速度浩浩盪盪向上游挺進,勢如破竹,蔚為壯觀。

錢塘江漲潮的一種故事
原先錢塘江的潮來時,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樣,既沒有潮頭,也沒有聲音的。
有一年,錢塘江邊來了一個巨人,這個巨人真高大,一邁步就從江這邊跨到江那邊了。他住在蕭山縣境內的蜀山上,引火燒鹽。人們不曉得他叫什麼名字,因為他住在錢塘江邊,就叫他為錢大王。錢大王力氣很大,他打著自己的那條鐵扁擔,常常挑些大石塊來放在江邊,過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燒了三年零三個月的鹽。可是,這些鹽只夠他裝一頭,因此他在扁擔的另一頭繫上塊大石,放上肩去試試正好,就挑起來,跨到江北岸來了。
這時候,天氣熱,錢大王因為才吃過午飯,有些累了,便放下擔子歇歇,沒想到竟打起瞌睡來。正巧,東海龍王這時出來巡江,潮水漲起來了。漲呀漲的,竟漲到岸上來,把錢大王這頭鹽慢慢都溶化了。東海龍王聞聞,水裡哪來這股鹹味呀,而且愈來愈咸,愈來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沒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這位錢大王呢,睡了一覺,兩眼一睜,看見扁擔一頭的石頭還放在硤石(就是現在的名的硤石山),而另一頭的鹽卻沒有了!
錢大王找來找去,找不著鹽,一低頭,聞到江里有鹹味,他想:哦,怪不得鹽沒有了,原來被東海龍王偷去了。於是他舉起扁擔就打海水。一扁擔打得大小魚兒都震死;兩扁擔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擔打得東海龍王冒出水面求饒命。
東海龍王戰戰兢兢地問錢大王,究竟為什麼發這樣大的脾氣。錢大王說:「你把我的鹽偷到什麼地方去了?」東海龍王這才明白海水變鹹的原因。連忙賠了罪,就把自己怎樣巡江,怎樣把錢大王的鹽無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來的事情,一一說了。
錢大王心裡好氣呀,真想舉起鐵扁擔,一下把東海龍王砸爛了才甘心。東海龍王慌得連連叩頭求饒,並答應用海水曬出鹽來賠償錢大王;以後漲潮的時候就叫起來,免得錢大王再睡著了聽不見。錢大王聽聽這兩個條件還不錯,便饒了東海龍王,把自己的扁擔向杭州灣口一放,說:「以後潮水來就從這里叫起!」東海龍王連連答應,錢大王這才高高興興地走了。
從那個時候起,潮水一進杭州灣,就伸起脖子,「嘩嘩嘩」地喊叫著,漲到錢大王坐過的地方,脖子伸得頂高,叫得頂響。這個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寧。舉世聞名的「錢江潮」就是這樣來的。
八月半是最佳觀潮時間。其實,錢塘江涌潮變化是有規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徑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氣候等許多因素制約。其實陰歷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選在八月半。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為錢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風季節;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對較少。

錢塘江大潮
逢農歷8月18日,來浙江海寧一帶觀潮的人,成群結隊,絡繹不絕。這時的岸邊,人山人海,萬頭躦動,人們焦急地等待那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不一會兒,忽見人群騷動,只見遠處出現一條白線,由遠而近;剎那間,壁立的潮頭,像一堵高大的水牆,呼嘯席捲而來,發出雷鳴般的吼聲,震耳欲聾。這真是:「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就是天下聞名的錢塘江大潮。洶涌壯觀的錢塘潮,歷來被譽為「天下奇觀」。人們通常稱這種潮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現象,在世界許多河口處也有所見。如巴西的亞馬遜河、法國的塞納爾河等。我國的錢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壯觀的涌潮呢?
首先,這與錢塘江入海的杭州灣的形狀,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關。杭州灣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錢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劇變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縮小,大量潮水擁擠入狹淺的河道,潮頭受到阻礙,後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發出轟鳴,出現驚險而壯觀的場面。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攔門沙坎,潮水涌進遇到強大阻力,潮頭當然會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後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騰咆哮,排山倒海般洶涌而來。潮頭高度可達3.5米以上,潮差可達10米。其三,大潮與月亮和太陽引力有關。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發生的周期性漲落現象,錢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與月亮和太陽引力有關。

錢塘江涌潮
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涌潮的產生還與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關,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勢均力敵,就有利於涌潮的產生,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差很遠,雖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還有,河口能形成涌潮,與它處的位置潮差大小有關。由於杭州灣在東海的西岸,而東海的潮差,西岸比東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東北進入東海之後,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兩岸潮差大於東岸。
杭州灣處在太平洋潮波東來直沖的地方,又是東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獨厚。所以,各種原因湊在一起,促成了錢塘江涌潮。

交叉潮

距杭州灣55千米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觀看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由於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後,就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壯觀異常的交叉潮,呈現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壯觀景象。兩股潮在相碰的瞬間,激起一股水柱,高達數丈,浪花飛濺,驚心動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兩股潮頭已經呈十字形展現在江面上,並迅速向西賓士。同時交叉點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轉移,撞在順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團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頂上,嚇得觀潮人紛紛尖叫著避開。

一線潮

看過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後,建議您趕快驅車到鹽官,等待觀看一線潮。未見潮影,先聞潮聲。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平浪靜。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面戰鼓,震耳欲聾。遠處,霧蒙蒙的江面出現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線變成了一堵水牆,逐漸升高,「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橫在浪花中」。隨著一堵白牆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銳不可當。

一線潮並非只有鹽官才有。凡江道順直,沒有沙州的地方,潮頭均呈一線,但都不如鹽官好看。原因是鹽官位與河槽寬度向上游急劇收縮之後的不遠處,東、南兩股潮交會後剛好成一直線,潮能集中,潮頭特別高,通常為1—2米,有時可達3米以上。氣勢磅礴,潮景壯觀。

回頭潮

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境不同干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涌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於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後將被反射折回,在那裡它猛烈撞擊對面的堤壩,然後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回頭潮。

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難怪有人說「錢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

說起錢塘江大潮,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吧,因為我們在這單元中學習了這篇課文。那我來給你們作進一步的介紹吧。

錢塘江大潮,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國際地理學界將錢塘江與南美亞馬遜河、南亞恆河並稱為「世界三大強涌潮河流」。

錢塘江大潮,也稱海寧潮,是浙江杭州灣錢塘江口的涌潮。錢塘江亦稱浙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時,海水從寬大100公里的灣口湧入,受兩旁漸狹的江岸約束,形成潮湧。涌潮又受江口攔門沙壩的阻攔,波濤後推前阻,漲成壁立江面的一道水嶺。潮頭最高時達3.5米,潮差可達8.9米。奔騰澎湃,勢無匹敵。

啊,錢塘江大潮的氣勢,真是令人贊嘆不已呀!

http://image..com/i?kw=&sc=img&cl=2&tn=image&ct=201326592&pn=&rn=&lm=-1&ie=&rs2=&myselectvalue=&f=&pv=&z=0&from=&word=%C7%AE%CC%C1%BD%AD%B4%F3%B3%B1圖片的網址

⑦ 誰知道關於錢塘江大潮的圖片或文章發過來.

錢塘江海潮
錢塘江海潮的形成與涌潮的壯觀景象與杭州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有關。

古時的錢塘江從富陽鸛山入海河口只有一般的潮汐漲落,天長日久,北面的長江從上游挾帶泥沙逐漸在杭州灣北岸形成太湖沖積平原,與相對穩定的南岸形成獨特的河口形狀。現在,杭州灣口從北岸的南匯咀至南岸的鎮海相距有100公里,而往上游132公里至鹽官,江面竟縮小到2.5公里寬,在平面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喇叭形,喇叭形的河口結構使得在每日的潮汐中有更多的海潮匯入杭州灣,推動灣口附近沉積的泥沙向灣內移動,慢慢地便在河口段形成沙壩,進入灣口的潮波遇到一個個沙壩的阻礙,前鋒變陡,湧出水面,不斷涌來的後浪又推動著受阻的前浪滾滾向前。與此相同,由於受喇叭口形狀的約束,河口越往裡縮,潮
水與江面的落差就越大,涌潮就此形成。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長驅直入的潮水至達海寧鹽官附近時,潮頭最高可達3米以上,以每秒5-7米的速度浩浩盪盪向上游挺進,勢如破竹,蔚為壯觀。

錢塘江漲潮的一種故事
原先錢塘江的潮來時,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樣,既沒有潮頭,也沒有聲音的。
有一年,錢塘江邊來了一個巨人,這個巨人真高大,一邁步就從江這邊跨到江那邊了。他住在蕭山縣境內的蜀山上,引火燒鹽。人們不曉得他叫什麼名字,因為他住在錢塘江邊,就叫他為錢大王。錢大王力氣很大,他打著自己的那條鐵扁擔,常常挑些大石塊來放在江邊,過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燒了三年零三個月的鹽。可是,這些鹽只夠他裝一頭,因此他在扁擔的另一頭繫上塊大石,放上肩去試試正好,就挑起來,跨到江北岸來了。
這時候,天氣熱,錢大王因為才吃過午飯,有些累了,便放下擔子歇歇,沒想到竟打起瞌睡來。正巧,東海龍王這時出來巡江,潮水漲起來了。漲呀漲的,竟漲到岸上來,把錢大王這頭鹽慢慢都溶化了。東海龍王聞聞,水裡哪來這股鹹味呀,而且愈來愈咸,愈來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沒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這位錢大王呢,睡了一覺,兩眼一睜,看見扁擔一頭的石頭還放在硤石(就是現在的名的硤石山),而另一頭的鹽卻沒有了!
錢大王找來找去,找不著鹽,一低頭,聞到江里有鹹味,他想:哦,怪不得鹽沒有了,原來被東海龍王偷去了。於是他舉起扁擔就打海水。一扁擔打得大小魚兒都震死;兩扁擔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擔打得東海龍王冒出水面求饒命。
東海龍王戰戰兢兢地問錢大王,究竟為什麼發這樣大的脾氣。錢大王說:「你把我的鹽偷到什麼地方去了?」東海龍王這才明白海水變鹹的原因。連忙賠了罪,就把自己怎樣巡江,怎樣把錢大王的鹽無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來的事情,一一說了。
錢大王心裡好氣呀,真想舉起鐵扁擔,一下把東海龍王砸爛了才甘心。東海龍王慌得連連叩頭求饒,並答應用海水曬出鹽來賠償錢大王;以後漲潮的時候就叫起來,免得錢大王再睡著了聽不見。錢大王聽聽這兩個條件還不錯,便饒了東海龍王,把自己的扁擔向杭州灣口一放,說:「以後潮水來就從這里叫起!」東海龍王連連答應,錢大王這才高高興興地走了。
從那個時候起,潮水一進杭州灣,就伸起脖子,「嘩嘩嘩」地喊叫著,漲到錢大王坐過的地方,脖子伸得頂高,叫得頂響。這個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寧。舉世聞名的「錢江潮」就是這樣來的。
八月半是最佳觀潮時間。其實,錢塘江涌潮變化是有規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徑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氣候等許多因素制約。其實陰歷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選在八月半。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為錢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風季節;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對較少。

錢塘江大潮
逢農歷8月18日,來浙江海寧一帶觀潮的人,成群結隊,絡繹不絕。這時的岸邊,人山人海,萬頭躦動,人們焦急地等待那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不一會兒,忽見人群騷動,只見遠處出現一條白線,由遠而近;剎那間,壁立的潮頭,像一堵高大的水牆,呼嘯席捲而來,發出雷鳴般的吼聲,震耳欲聾。這真是:「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就是天下聞名的錢塘江大潮。洶涌壯觀的錢塘潮,歷來被譽為「天下奇觀」。人們通常稱這種潮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現象,在世界許多河口處也有所見。如巴西的亞馬遜河、法國的塞納爾河等。我國的錢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壯觀的涌潮呢?
首先,這與錢塘江入海的杭州灣的形狀,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關。杭州灣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錢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劇變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縮小,大量潮水擁擠入狹淺的河道,潮頭受到阻礙,後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發出轟鳴,出現驚險而壯觀的場面。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攔門沙坎,潮水涌進遇到強大阻力,潮頭當然會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後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騰咆哮,排山倒海般洶涌而來。潮頭高度可達3.5米以上,潮差可達10米。其三,大潮與月亮和太陽引力有關。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發生的周期性漲落現象,錢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與月亮和太陽引力有關。

錢塘江涌潮
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涌潮的產生還與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關,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勢均力敵,就有利於涌潮的產生,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差很遠,雖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還有,河口能形成涌潮,與它處的位置潮差大小有關。由於杭州灣在東海的西岸,而東海的潮差,西岸比東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東北進入東海之後,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兩岸潮差大於東岸。
杭州灣處在太平洋潮波東來直沖的地方,又是東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獨厚。所以,各種原因湊在一起,促成了錢塘江涌潮。

交叉潮

距杭州灣55千米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觀看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由於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後,就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壯觀異常的交叉潮,呈現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壯觀景象。兩股潮在相碰的瞬間,激起一股水柱,高達數丈,浪花飛濺,驚心動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兩股潮頭已經呈十字形展現在江面上,並迅速向西賓士。同時交叉點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轉移,撞在順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團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頂上,嚇得觀潮人紛紛尖叫著避開。

一線潮

看過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後,建議您趕快驅車到鹽官,等待觀看一線潮。未見潮影,先聞潮聲。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平浪靜。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面戰鼓,震耳欲聾。遠處,霧蒙蒙的江面出現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線變成了一堵水牆,逐漸升高,「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橫在浪花中」。隨著一堵白牆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銳不可當。

一線潮並非只有鹽官才有。凡江道順直,沒有沙州的地方,潮頭均呈一線,但都不如鹽官好看。原因是鹽官位與河槽寬度向上游急劇收縮之後的不遠處,東、南兩股潮交會後剛好成一直線,潮能集中,潮頭特別高,通常為1—2米,有時可達3米以上。氣勢磅礴,潮景壯觀。

回頭潮

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境不同干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涌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於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後將被反射折回,在那裡它猛烈撞擊對面的堤壩,然後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回頭潮。

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難怪有人說「錢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

說起錢塘江大潮,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吧,因為我們在這單元中學習了這篇課文。那我來給你們作進一步的介紹吧。

錢塘江大潮,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國際地理學界將錢塘江與南美亞馬遜河、南亞恆河並稱為「世界三大強涌潮河流」。

錢塘江大潮,也稱海寧潮,是浙江杭州灣錢塘江口的涌潮。錢塘江亦稱浙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時,海水從寬大100公里的灣口湧入,受兩旁漸狹的江岸約束,形成潮湧。涌潮又受江口攔門沙壩的阻攔,波濤後推前阻,漲成壁立江面的一道水嶺。潮頭最高時達3.5米,潮差可達8.9米。奔騰澎湃,勢無匹敵。

啊,錢塘江大潮的氣勢,真是令人贊嘆不已呀!

⑧ 詳情圖是什麼意思

回答:詳情頁的配圖。

一般來說,詳情頁的描述的直觀內容,比如顏色、形狀等在配圖上都能看出來。

詳情頁內容:產地、材質、做工、品牌;官方檢測、營業執照、生產證明、好評如潮。廠房圖片、倉儲,設計等等。

延伸:

詳情是一個名詞,讀音為xiáng qíng,指審察實情,詳細情形。例如「詳情請問辦事處 」中,詳情就是詳細情形的意思。出自關漢卿 《竇娥冤》。

語音

一、審察實情。

1、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二折:「 張驢兒 雲:『大人詳情。』」

2、《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五:「這不是小人自家走進去住在里頭的,須怪小人不得,望爺爺詳情。」

3、克非 《春潮急》四:「 李主任 詳情,實在是竹子賣不上價。」

二、詳細情形。

1、魯迅 《且介亭雜文·憶韋素園君》:「他不但寫信給我,敘述著詳情,還作文登在雜志上剖白。」

2、吳組緗《山洪》二三:「抽簽的辦法也改了,詳情他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