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有哪些古代著名的與佛教相關的書畫
文字配合以下網站的圖片來看哈
作為宗教藝術來說,它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種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等;各種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天龍八部------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王)、緊那羅(樂天)、大蟒神等等。這些佛像大都畫在說法圖中。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12208身。
二、經變畫
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的手法表現經典內容者叫「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者叫「變文」。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現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249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面傻子王八王八節揚幡的方士開路,後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各壁。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轉連鼓,霹電以鐵鑽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
供養人,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建造石窟的人。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後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畫像。
五、裝飾圖案畫
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畫主要是用於石窟建築裝飾,也有桌圍、冠服和器物裝飾等。裝飾花紋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圖案畫主要有藻井圖案、椽間圖案、邊飾圖案等。
為了廣泛吸引群眾,大力宣傳佛經佛法,必須把抽象、深奧的佛教經典史跡用通俗的簡潔的、形象的形式灌輸給群眾,感召他們,使之篤信朝拜。於是,在洞窟內繪制了大量的故事畫,讓群眾在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畫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生活氣息濃郁,具有誘人的魅力。主要可分為五類。
1、佛傳故事:主要宣揚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其中許多是古印度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佛教徒經過若干世紀的加工修飾,附會在釋迦身上。一般畫「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場面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傳故事 作橫卷式六條並列,用順序式結構繪制,共87個畫面,描繪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出家之間的全部情節。這樣的長篇巨制連環畫,在我國佛教故事畫中是罕見的
http://www.jce.org/art/index11.htm
http://tieba..com/f?kz=84582938
❷ 「佛媛」這一類型網紅為什麼會出現
「佛媛」是指禮佛的名媛。禮佛,本該脫離世俗追求。媛字的本意,也是形容女子姿態美好。可這幾年,「名媛」一詞被徹底玩壞,各種衍生「媛」都成了徹頭徹尾的貶義詞,帶著一股濃濃的反諷意味。
與其說她們「與佛有緣」,不如說一些網紅眼裡只有錢。
「佛媛」舉著出世脫俗的大旗,做著入世帶貨的生意。
賺錢不丟人,但「佛媛」偽造虛假人設,欺騙用戶收割流量紅利,這一點無疑值得引起警惕。
當然,隨著傳統文化興起,學國畫、寫毛筆字、彈古箏,去古典建築寺廟參觀,都是現代人嚮往精神生活的表現,不能因為個別「佛媛」裝模作勢的表演打翻一船人。
也奉勸眾多「佛媛」看清情勢。虛情假意的求佛鬧劇,帶不來生意長久的紅火,矯飾做作的人設泡沫,終有被戳穿的一天。
❸ 好聽的佛教名字
佛經的重要思想在於以禪作為統一心境、斷除煩惱之重要方法,給女孩起一個有禪意的名字,可以使女孩在錯綜復雜的社會里獨善其身、堅守正道。下面分享了禪意佛性的女孩名字,希望對大家取名有幫助。
女孩佛經禪意名字大全
1、梵音
該名是指佛的聲音,而佛的聲音有五種清凈相,即正直、清徹、深滿、和雅、周遍遠聞;也泛指佛音,可以使人清醒、寧靜的聲音;女孩取名「梵音」是非常有禪意的名字,教導女孩做個內斂、與世無爭、心平氣和之人;梵音一名也能給女孩增添不染纖塵、寧靜致遠的氣質。
2、清念
清字是佛經的重要思想之一,即純潔、清白、沒有雜質、清雅高尚,意指女孩可以超凡脫俗、潔身自好;念字出自於《八大人覺經》中「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意思是菩薩與常人不同,菩薩會安於貧守於道,不斷追求智慧,清念一名可以指引女孩像菩薩學習追求智慧的精神和人生態度。
3、慈恩
《未曾有因緣經》中曾提到「見到人有災厄,應當起慈心,幫助救護,令得其所」,四無量心之一就是慈心,而慈心無量無邊,由此可見「慈」是佛經的重要思想之一,該字是指仁愛、和善;恩字多指恩惠或情誼,感恩、報恩一直是我國優秀的民族精神;女孩取名「慈恩」寓指深仁厚則、重情重義。
4、靜檀
《佛經》中經常會提到「靜」這個字,這里並非單指靜止、靜態,而是更多的倡導擁有安詳、閑雅的內心,如《佛經》中常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就是教導大家要學會把心中的雜念拋在腦後,這樣就會活的澄清空明、靜心自在;檀字多指檀木,也用來比喻女子的嘴和臉紅而香,該字可以體現女孩的姿態美好、溫雅含蓄。
5、安饒
該名是出自於《妙法蓮華經》中「長夜安隱,多所饒益」,意思是假若聞佛所說的這種法,在漫漫長夜中,就會無畏懼,身心安隱,得到無窮的利益;家長們給女孩取名「安饒」也是希望女孩能受到佛法的庇佑和洗禮,並能從中獲得人生感悟,使其活的通透、靈性;饒字多有富足、寬恕的意思,寓指女孩能富甲一方、寬容大度。
女孩佛經禪意名字大全
大家通常會用到靈性一詞來誇贊女孩,這個詞涵蓋了智慧及靈動的意思。從佛經中給女孩取有禪意的名字,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女孩性格,使得女孩更有靈性。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女孩佛經禪意名字大全吧!
女孩佛經禪意名字大全
一、佛經中最有禪意的句子精選
1、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等至嚴麗,如妙花鬘;智慧深廣,猶如大海。——《地藏十輪經》
2、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圓覺經》
3、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垢凈,菩提影現中。——《華嚴經》
4、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5、無力飲池河,詎能吞大海,不習小乘法,何能學大乘!——《地藏十輪經》
二、女孩佛經禪意名字大全
01、 朝歌 凱娥 樂心 恬適 雋秀
02、 樂欣 樂容 婉慧 恬簡 習靜
03、 勝藍 彤芊 慧慧 江沅 芳華
04、 靜藝 慧材 文心 桃夭 慧麗
05、 栩茂 思語 晴嵐 清越 宛儒
06、 嘉懿 落霞 曼衍 妙韻 清芬
07、 銀笙 夢歌 靜文 樂儀 婉悅
08、 煙寒 彗本 曼麗 婉靜 無宣
09、 慧傑 存志 琦瑋 梵梵 望舒
10、 泓浵 笑塵 梵月 樂成 謙慧
11、 慈心 慧語 孔陽 慧爽 靜裕
12、 若華 文彬 慈歸 恬如 澄泓
13、 慧譽 浩麗 渺邈 若光 瑾瑜
14、 方寂 菁儷 水碧 文翰 慧艷
15、 慧偉 衣單 曼吟 名泉 恬雅
16、 文念 文瀾 婉柔 若飛 景鑠
17、 昕晴 曼語 忘憂 靜淞 泓梵
18、 梵暢 嘉言 芳藹 濟真 婉儀
19、 琪華 樂康 浩學 淇奧 澹雅
20、 承德 鳳玉 瀾清 靈犀 清安
❹ 林夕哪些句子中帶有佛學禪意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明鏡止水 皓月禪心
❺ 想取一個比較有佛學禪意點的名字,本人性格安靜,為人和善,很喜歡聽禪,品香道
你和我曾經傷害的男孩一樣,他也性格安靜,為人和善,他的名字叫超,你愛這個女孩就去找她,不要給你人生留下遺憾。好好修習佛法,我也是佛弟子,南無阿彌陀佛,眾善奉行,諸惡莫作。
❻ 佛家靜心禪語
一切皆為虛幻。
不可說。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一花一世界,一葉菩提。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睹人青眼少,問路白雲頭。
記住家和萬事興,無須終日口不停;愛護家庭如愛己,不妨坦白與忠誠;一點笑容最可愛,家裡立時見光明;忍耐任由風雨過守得雲開見月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心頭掛,便是人間好時節。
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會覺得痛苦,何不把苦當磨練?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
慧者須臾頃,親近於智人,能速解達摩,如第三者嘗湯味。愚人不覺知,與自仇敵行;造作諸惡業,受定眾苦果。
恐懼不會產生智慧,只有恬靜的心境才會盛開智慧的蓮花。私慾使人患得患失,私慾使人身不由己。
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與人相處,應能成人之美,涵養容人之德。
鄰里團結,家庭美滿,職業安定,環境優美,這是眾生應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捨,能誠心地服務,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幸福。
(6)佛學禪意女子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佛家禪語主要指從佛門中傳出的精華語句,話語平朴,含意深遠,對人生思想等方面有著精神食糧的作用。由於禪語的文雅和雋永,常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得到應用。
"佛"是無量諸佛的通義,是廣義的。"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
小乘佛教講的"佛"一般是用作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佛教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宣稱三世十方,到處有佛,其數如恆河沙子。
而禪語是證悟的高僧禪師們的證悟偈,不是出於佛經,但和佛經的內容吻合。
❼ 跪求高手通俗解讀佛學里「貪嗔痴」的禪意
「佛學」裡面是不會有禪意的!因為學習佛學的人執著於名相、是非、善惡,所以真實智慧透不出來!只有「學佛」之人當能悟得禪意所在!
禪意不是你自己所理解的含義,而是當能夠體會禪意的人,懂得面對一切人事物通過真實智慧所做出的恰到好處的事情的能力(起作用),使得一切人事物包括自己在內,想往遠離「貪嗔痴」的辦法!
而如果非要拿你所說的問題作為問題來回答,結論就是「貪嗔痴」使你煩惱不斷,麻煩不停,「不貪不嗔不痴」使你心情舒暢,歡喜愉悅而已!
阿彌陀佛
❽ 和拈花灣類似的佛學禪意主題的旅遊小鎮還有沒有
上海角馬設計的黃梅東山小鎮在黃梅五祖寺景區,是佛教禪宗的發源地。角馬設計團隊成員從最初參與過無錫拈花灣,初展身手,將禪意主題嘗試性地融入設計中,黃梅禪文化旅遊區面向全球禪宗流派和禪修族,圍繞禪宗之源尊崇天下祖庭,成為世界禪文化朝聖地;也將面向全球遊客和都市度假客,圍繞心靈度假創建國際禪都,成為國際禪文化特質泛小鎮。
❾ 關於道家和佛家的作文素材
王維在隱居輞川時,曾創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詩。他自編為《輞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絕句各二十首,內容主要是描寫輞川別業附近的風景,抒發隱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寂靜的山澗里,辛夷花自開自落,自生自滅,不假外物,不關世事,也無人知曉。這是一個遠離塵囂的世界,也是詩人王維主客觀契合一體的獨特意境,簡直就是佛家空無寂滅觀念的象徵境界。所以明代文論家胡應麟說,此詩是「入禪」之作,「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內編卷六)王維在這里所創造的意境,生於象外,是一種詩境與禪境的合一體,它具有極大的暗示性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能取得這種藝術成就,不能不說是得利於他對佛學的鑽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維被後人稱作「詩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母親崔氏持戒安禪三十餘年。王維和弟弟王縉「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葷血」(《舊唐書·王維傳》)。王維於31歲時,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絕塵累,「迥無子孫」(《責躬薦弟表》)。他還撰有多篇有關佛教的詩文,對佛學有較高的造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維信仰的是禪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禪。南宗禪是佛教思想與中國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它的那套隨緣任運的人生哲學,為中國士大夫知識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備的處世良方。而南宗禪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國特色的詩歌創作有相通相似之處。宋代文論家嚴羽說:「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滄浪詩話》)。妙悟即是對禪的識見力,也可表現為對藝術的感受力。詩和禪都需要敏銳的內心體驗,都重啟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南宗禪講「頓悟」,常使用形象的表達方式傳法,特別強調直覺、暗示、感應、聯想在體悟中的作用。王維參禪有得,自然對這種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體會。他把自己對佛法的理解融匯到人生觀中,把宗教情感化為詩思,創造出一種「空」、「寂」、「閑」的詩的意境。禪宗崇尚山林勝景的風格,也對王維自覺地親近山水,發掘山水的美學價值,具有引導和啟示作用。
王維在《竹里館》一詩中這樣描寫他的內心體驗: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獨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彈琴長嘯,無人知曉他的存在,只有明月來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內心的孤獨,明月的清輝帶給他一種寂靜的快樂。物我合一而物我兩忘,禪意與詩情水乳交融。《鹿柴》也是這樣的: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空山裡寂靜無人,只聽見深林里飄盪著斷續的人聲,一縷夕陽透射在密林深處的青苔上,是那樣的恍惚而凄清。這正是王維所追求的那種遠離塵囂的空寂的境界,雖然孤獨,卻也蘊藉。
清代王漁洋說,王維的這類小詩「字字入禪」,「妙諦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蠶尾續文》)。也就是說,王維的這類山水詩具有禪趣、禪悅、禪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傳達出了禪的意蘊。自然,也就充分表現了詩人對山水美景的獨特品味。
王維並不一定只到渺無人跡的所在去尋求禪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熱鬧的農家生活: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新晴野望》
一場春雨,洗滌塵垢,景象一新。農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氣中。「白水」二句把近景和遠景組成有層次的畫面,水色明亮,峰巒碧翠,光和色的對比十分和諧。表面上,我們看不出這首詩的禪意。實際上,那場春雨多象是佛家凈瓶傾下的聖水,把萬物洗滌得明凈空靈。只不過萬物把禪境和詩境融會得太妙了,他並沒有讓禪理壓倒詩趣。當然,我們關注的是那種對農家生活的贊美之意,欣賞的是山水美的靈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禪理。
王維是一位詩歌、音樂、繪畫、書法兼長的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說:「味摩詰(王維)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其言精闢,切中肯綮。王維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畫家。他用蕭疏清淡的水墨筆法作畫,創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後人稱作山水畫南宗的開山祖。他的繪畫強調寫意,追求神似,表達主觀情致,故「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難可以形器求也。」(沈括《夢溪筆淡》引張彥遠語)所以,王維又被稱為中國文人寫意畫之祖。繪畫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詩的情韻和意趣,即畫中有詩。用這種繪畫思想去凝視自然山水,發為詠嘆,造境入詩,必然詩中有畫的神韻。
王維在繪畫、音樂、書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藝術素養,使他在詩歌創作時,比一般詩人更能精確地、細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響以及大自然的千變萬化,並將之訴諸筆端。也更會用辭設色,注意詩歌音調的和諧。詩中有畫的意境,詩中有音樂的流暢,詩中有書法的變化。這樣就無形中形成了他獨有的「詩中有畫」和「百囀流鶯,宮商迭奏」的詩歌藝術風格。我們在欣賞他的山水詩時,應緊緊把握這個特色。
王維善於概括地抒寫雄奇壯闊的風景。這類詩氣魄雄偉,意境開闊,白描筆法,粗線勾勒,而且角度富於變化。請看《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藹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太乙峰是終南山(可泛稱秦嶺)主峰。詩從主峰著筆,總攬全山,寫出了終南山雄偉磅礴的氣勢。前幾句寫終南山的高大雄渾,末二句撇開山寫人,更反襯出山之崇峻,正象山水畫里常用人身與山勢構成對比一樣。「白雲」二句尤其出神入化。每一個有登山經驗的人讀了這首詩,都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此詩寫登山,下面的《漢江臨眺》則是寫臨水: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這首一首描寫襄陽風景的詩。先寫楚地的形勢,中寫江流浩盪的景觀,末寫流連忘返的情意。粗線勾勒,境界壯闊,全是白描的寫法,甚至不寫山色是青是紫,是濃是淡,只說其若有若無,象一幅水墨山水畫。詩人把握的是總體印象,而且是用詩思而非肉眼統攝的圖象(這點與西方詩歌邏輯有別),表現出中國畫散點透視的藝術效應(這點又與西洋繪畫邏輯有別)。王維類似的詩句很多,如:「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等。
王維也善於捕捉音響、色彩、畫面、感受相交織的動人一刻,統一於最能傳達情韻的意境之中,用恰當的語言表現出來。請看他的山水小詩《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寂靜無人的春夜山林里,四季桂無聲無息地飄落。忽然明月東升,空山灑滿光輝,山鳥被驚醒,在山澗里發出鳴叫,顯得格外清脆,更襯托出月夜春山的幽靜美好。「人閑」有的版本作「人間」,其意亦可通,「桂花」就可釋為月華。詩人以靜寫動,以動寫靜,動靜結合,把讀者帶入更優美、更深邃的意境中去。詩人是抓住「月出驚山鳥」這一最富表現力、最引人遐想的動人一刻寫的。這是一幅富有音樂感的月夜小景。與《辛夷塢》的空寂入禪相比,此詩熱烈活潑,富有人間氣息。
王維有一首描寫深秋景色的小詩,名為《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荊溪源於陝西藍田縣西北。紅葉即楓葉。早行山中,一路欣賞山景,忽然覺得衣服濕了,以為是下雨,細看卻無雨,只有那不可近察的山中嵐氣,衣服大概就是讓它打濕了吧!詩人把遊客的這個感覺過程濃縮在兩句詩里,寫得十分有趣。此詩有色彩:白石、紅葉、翠嵐。有音響:溪水沖激石床。也有遊人的感受。詩雖短小,卻是包蘊豐富。唐代書法家也是詩人的張旭也作有一首七絕《山中留客》: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陰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詩中的「沾衣」是實寫,展示了雲封霧鎖的深山的另一番景象。王維詩中的「濕人衣」卻是寫幻覺和錯覺,寫出了濃翠欲滴的山色給人的詩意感受。兩詩異曲同工,各臻其妙。
王維的五言律詩《山居秋暝》更是一首集詩畫樂於一體的佳作: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此詩描寫的是秋日傍晚雨後的山村風光。隨意揮寫,語出自然。在這首詩里,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動的聲響,浣紗歸來的女孩子們在竹林里的笑聲,小漁船緩緩穿過荷花的情態,都和諧完美地交織在一起,象是一幅清新秀麗的有聲畫,又象是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曲。我們彷彿呼吸到了雨後清新的空氣。
王維有些名句能引發我們美妙的遐想:「松含風聲里,花對池中影」,「細枝風亂響,疏影月光寒」,「開畦分白水,間柳發紅桃」,「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等等,詩中有畫,詩中有樂。
王維的詩歌追求寫意效果,講究渾然一體,充分傳達詩人的主觀意趣。《輞川集》中有一首《臨湖亭》:
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
當軒對樽灑,四面芙蓉開。
表達了詩人閑適靜穆的心情。《山居即事》更為細致地寫出了詩人的心境: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燈火起,處處采菱歸。
沸騰的生活更襯托出詩人門庭的冷落。是一種企羨,還是真的已經超然於現實?難以明解。與之相類似的還有一首《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此詩寫輞川秋天傍晚的景色,清靜幽雅,如在畫中。裴迪醉後狂歌於王維門前,別是一番情趣。「渡頭」一聯被傳為絕唱,《紅樓夢》中的香菱曾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高度贊美這句詩的畫意詩情。王維的詩因為「詩中有畫」,所以最易把讀者帶入詩境。難怪當香菱向黛玉請求作詩方法時,黛玉首先要她讀的唐人詩,不是李白、杜甫的作品,而是《王摩詰全集》(見《紅樓夢》第48回)。
王維山水詩的價值
王維山水詩的價值,首先應放到中國古典山水詩發展的歷史中去認識。
先秦時代的詩歌(如《詩經》和《楚辭》)中,有些描寫山水風景的詩句,但處於內容的從屬地位,並未當作獨立的審美對象來歌詠。直到漢末建安時期,才出現了中國詩歌史上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山水詩,這就是曹操所寫的四言詩《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但這類詩當時不多見。
山水詩是從魏晉以後開始興起的。由於當時政治黑暗,社會動盪,士大夫們希企隱逸,寄情山水以遠禍。晉室南渡,江南美麗的自然山水更吸引了士大夫們。當時盛行的玄學思潮把儒家的「名教」與道家的「自然」結合起來,引導士大夫們從自然山水中尋找人生的哲理與趣味。崇尚清淡之風也帶來贊美山水雋語的發達(見《世說新語》)。玄言詩中亦出現山水佳句。經過長期的多方面的醞釀,終於產生出第一位山水詩人,這就是晉末宋初的謝靈運。
謝靈運長期優游名山勝境,寫有大量的山水詩。其詩語言富麗精工,喜雕琢,追求形似。詩的結構往往是紀游式,末後總留有玄言詩的尾巴。他的詩往往是有句無篇。稍舉一些詩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之寫園林;「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之寫秋;「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之寫冬;「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之寫暮色;「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之寫春景。這些精美的詩句,如一幅幅精緻的山水畫。謝靈運確立了山水詩的地位。
隨後,南齊詩人謝眺也寫了一些清新流麗的山水詩篇,有些佳句:「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等。南朝梁代詩人何遜也有些寫景名句:「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岸花臨水發,江燕繞檣飛」,「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但他們的詩作都存在有句無篇的毛病。
山水詩直到盛唐時代才蔚為大觀。孟浩然與王維首開山水詩派,光被後代詩壇。孟浩然比王維稍長,他的山水佳篇很有意境。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寫出了旅人的哀愁情緒和對大自然的細微感受。《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前四句: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寫得豪壯、雄渾、磅礴。《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末四句:
照日秋雲迥,浮天渤澥寬。
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
寫得有氣魄,有感受。《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前四句: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也寫得意境盎然。
與孟浩然相比,王維在創造物我兩忘的詩的意境上,在對自然山水美景的細致品味上,在詩歌手法的純熟運用上,在山水詩的數量和質量上都要突出許多。可以說,王維既是一位集大成的山水詩人,又是一位開風氣之先的詩宗。中唐的「韋柳」(韋應物和柳宗元)詩派,直到清代王士禎的「神韻說」,無不承其餘澤。李白的山水詩以氣勢取勝,具有叛逆精神。杜甫的山水詩沉鬱頓挫,憂國憂民,博大精深。王維的山水詩則意境空靈,充滿禪趣,耐人尋味,雖然沒有李白、杜甫詩歌中的那種震顫人心的思想靈光,但在藝術風格上極大地豐富了盛唐詩苑。不讀王維的山水詩,就不能徹見中國詩歌藝術的精髓。
王維的山水詩也有其當代價值:
它可以培養我們熱愛大自然的感情。使我們更充分地品味大自然的美,進而自覺地去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使之更好地造福於人類。
它當然也可以培養我們的愛國情感。愛國並非抽象。欣賞王維的山水佳作,能夠增強我們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對故鄉一草一木的深深依戀之情。王維的山水詩蘊含著祖國傳統文化的豐富營養,我們由此又可以獲得探索的快樂,享受祖國優秀文化的滋潤,從而拼棄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虛無主義態度。
它可以陶冶我們的身心。品味王維詩歌優美的意境,遐想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就會得到某種精神愉悅。
❿ [關於佛學的一些動畫]。。。。
9部佛學動畫
7.9 佛經故事鹿女夫人緣改 感情真摯尺度驚人 兩點全露當眾餵奶想像力逆天 裸身而舞十分清純無邪 敦煌飛天造型 畫面美麗靈動 畫風極具中國特色
8.8 國產神作超級美 敦煌壁畫造型講述佛經故事鹿王本生 純粹而有力量直逼人心 利慾熏心之下的人格變節 人性的卑劣盡顯 氣氛詭異凄涼 配音畫面唯美 幽靈公主有借鑒
8.0 心靈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滿足了很多別人虛榮無理的要求 蘊含著佛家助人為樂普渡眾生的理想 布偶孔雀很漂亮 像精緻清新復古風的刺綉 雲南地方風情
5.8 罪由心起講佛家的懺悔 故事線很多隱喻很多現實意義很強 畫面精良劇情緊湊 風景太美中國風濃厚 笑點討巧細節很贊 反派家大業大人格日趨完美
8.0 孑然一身會讓你感覺自由但又孤立無援 強調人和人之間的善意 有佛家思想天下大同的韻味 畫風清新配色極好音樂可愛 人設各種萌刺蝟超有愛
7.7 取材於佛教故事 為救鹿犧牲自己最後復活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捨生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使人產生強烈的惻隱情懷 反思人類生存方式斥責人性之惡 很有敦煌壁畫的風采
9.1 開啟了更加深刻的新世界 人類唯有機械化才能拓展生物上限 以自己的力量戰勝進化的洪流 包含了無限廣闊的佛家禪意 炸裂無比的作畫 精緻得像虛無的夢境
6.9 悉達多成佛的故事 人生是場不停修行的旅程 人各有使命構成了萬物的生生相系 身在痛苦更能了解他人的痛苦 單純的苦行不是解脫之道 畫面有意境
8.2 佛教啟蒙經典動畫 對地藏經的還原度很高 講述地藏的各種輪回由來 以止惡修善為入門 慈悲為懷度一切苦厄 製作精良音樂優美故事感人
欲知片名,加入Q群:70字標簽檢索群(643753465)。
我給幾萬部電影做了標簽,長度70字左右,能讓人在1分鍾內了解作品的優點,支持任何關鍵詞檢索。